蔡逸姍
」 蔡逸姍 皮膚科 皮膚 指甲 醫師好辣床上見「黑色排泄物」要注意…醫示警:臭蟲會吸人血 奇癢紅疹照曝
歐洲和亞洲的日本、南韓接連爆發爆發床蝨危機,也就是俗稱「臭蟲」的吸血生物。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提醒,臭蟲會吸食人血,雖然目前臭蟲沒有證據顯示會傳染嚴重疾病,但會讓你奇癢無比睡不著,甚至精神焦慮。蔡逸姍在粉專《皮膚科蔡逸姍醫師》指出,歐美、韓國陸續傳出臭蟲危機,它是椿象親戚,受到驚嚇會分泌臭液,爬過之處都有難聞酸臭味,躲在家具小裂縫、床、沙發縫、地板縫、牆縫,會吸食人血,夜間活動為主,沒吸血時身體是扁平的,吸飽可達體重1-2倍,有時床單上會看到黑色排泄物。蔡逸姍提到,臭蟲平時躲起來,可藉由偵測人類排出的二氧化碳及觸角內的熱感應器找到人類,叮咬人類時會注入麻藥和抗凝血劑,故人類半夜睡覺被臭蟲叮咬時當下不會癢,隔天起來才發現紅紅腫腫,奇癢無比,直徑大小可從1元硬幣大小到比50圓硬幣大都有可能,可能呈現紅色、粉紅色或暗紅色,通常很多紅疹排列為線狀或群聚狀,分布在頸部、手臂、背部腳踝等等,紅疹可能會持續1-2周或更久,雖然目前臭蟲沒有證據顯示會傳染嚴重疾病,但會讓你奇癢無比睡不著,甚至精神焦慮。蔡逸姍表示,臭蟲只需交配一次就可一直產卵,一生可產卵200-400顆,成蟲很耐餓,不吸血的狀態下也可以活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本身移動能力有限,但會附著衣物、行李移動,若是行李箱沒關好,就有可能跟著回國。她說明,治療方式多為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局部清涼劑或冰敷。至於如何消除臭蟲,蔡逸姍建議,臭蟲不怕酒精、漂白水、三氯醋酸,怕熱和某些特定殺蟲劑,用大於60度的熱水泡衣物30分鐘或放塑膠袋曬太陽4小時以上,或是高溫蒸汽熨斗、找專業除蟲公司。
他口渴狂灌半箱椰子水「血糖狂飆1100」 意識模糊急送醫插管
如果能在夏天來杯沁涼的飲料,那真是享受。腎臟科醫師說,一名糖尿病患者因為早上起床口渴,狂喝水沒用,他就猛灌半箱椰子水,怎料下午意識模糊,送醫血糖飆到1100,緊急送加護病房插管治療。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男患者起床因為覺得口渴,喝水也沒用,他就到超商買了一箱椰子水冰到冰箱,大概喝掉半箱,到了下午身體開始不對勁,不僅口渴還會頭痛,意識也開始模糊。洪永祥說,太太將老公送醫後,發現他的血糖飆到1100(正常約為100),罹患「高血糖高滲透壓微症」。患者得了「高血糖高滲透壓微症」。(圖/翻攝YouTube《醫師好辣》,下同)洪永祥解釋,吃了糖會感到口渴,因為滲透壓會上升,而糖友吃了含糖飲料,血糖會更高更渴。洪永祥表示,夏天喝椰子水、綠豆湯、青草茶要當心,這些都是長輩認為降火氣的飲料,喝下去涼涼的,可是越喝越渴,讓滲透壓一直上升,形成惡性循環。醫師表示,喝椰子水、綠豆湯、青草茶要當心。洪永祥說,患者之後送到加護病房插管,之後住了1個月才出院,如果送來急診室已經昏迷,那死亡率有一半。洪永祥建議,可以喝無糖淡茶或黑咖啡,或是牛奶、無糖優格也可,不過還是要以白開水為優先。此外,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指出,一名糖友阿伯全身發癢來就診,一問之下他狂吃西瓜,讓血糖狂飆。蔡逸姍提醒,血糖飆很快,皮膚就像泡糖水,所以會全身發癢,盡量每餐不要吃一個拳頭的量。
唇皰疹、口角炎難分清 醫籲:應盡速看診治療
一名30多歲男性因為嘴角紅腫來到皮膚科門診,自述以為長了唇皰疹,買了藥膏來擦,結果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嘴唇越腫越大,醫師診斷發現原來是口角炎。醫師指出,別以為只是皮膚小毛病就隨便自行塗抹藥膏,可能反而雪上加霜,如果超過持續1到2周未痊癒,或是持續腫痛、症狀加劇,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唇皰疹常出現群聚型水泡,伴隨灼熱刺痛。(圖/蔡逸姍醫師提供)唇皰疹和口角炎都是經常發生在唇部的皮膚病灶,許多民眾容易分不清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宜菁指出,兩者相似的地方是都有傷口,口角炎通常會出現破皮,而唇皰疹可能會先出現水泡才變成傷口,在結痂與皮膚紅腫的情形下確實較難分辨,辨別重點在於「水泡」。唇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引起的感染,唇部會出現超過一顆的群聚型水泡,伴隨灼熱刺痛,甚至嘴唇腫脹,一般以抗病毒藥膏或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說,唇皰疹具傳染力,只要病灶接觸到他人皮膚任何部位就可能傳染,發作期間務必減少親密接觸,尤其不要親吻孩童,最好避免共用餐具。張宜菁曾遇過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腳指頭長了很多相連的水泡,紅腫發炎,原來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她提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不僅會發生在唇部,也可能長在頸部、臉頰、眼角、鼻子、臀部、外生殖器等軀幹與四肢部位。蔡逸姍指出,第一次唇皰疹發作的人,通常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病灶,建議盡速就醫;由於病毒就會潛藏在神經節附近,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伺機發作,因此建議可以常備藥膏,當出現唇部灼熱刺痛等前驅症狀時,能及早擦藥,可減緩病毒繁殖。口角炎就是閩南語俗稱的「臭嘴角」,嘴角容易紅腫、脫屑、發炎,甚至流出組織液,有時候一張嘴就痛,甚至影響進食。蔡逸姍指出,口角炎是口水刺激和浸潤導致,平常可使用凡士林塗在嘴角,就如同雨衣擋住口水的保護作用,有助於預防口角炎發作。張宜菁指出,口角炎治療重點是找出病因,否則傷口難癒合且易反覆發作,例如有些人對假牙材質過敏,有些人是缺乏維生素B、鐵、鋅、蛋白質,有些人是抽菸、壓力大導致發炎加劇,或減重太快、皮膚皺褶變深導致口水積累等,都可能誘發;若一直找不到發作原因,或持續治療無效,可能要考慮其他較少見的鑑別診斷,例如日光性角化症、免疫性疾病或甚至是性傳染病(如梅毒)等。
菜鳥女員工嬌喊「不能掃地」求開證明 醫揭真相:不是公主病
真的不是公主病!有一名年輕的女性上班族,因為不能拿掃把掃地,到皮膚科看診,希望醫師開證明,原以為是身體嬌貴不能做事,結果是真的身體有問題,皮膚被物品輕輕碰到,就會留下痕跡,而且會紅腫發癢,情況相當嚴重。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醫師好辣》透露,曾有一名20多歲的女病患來就診,要求開診斷書,原因是「不能拿掃把掃地」,一般人會以為是公主病,但對方解釋自己有蕁麻疹的體質,還有「皮膚劃紋症」,東西輕輕劃過去,皮膚馬上就會腫起來,「寫個A,它就變成A浮起來」,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女病患希望醫師開立診斷證明。(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女病患平常穿衣服,就連有鬆緊帶的地方,像是內褲的褲頭或襪子的襪頭,通通都會癢,偏偏她應徵的新公司,規定下班前必須打掃環境,結果2隻手就腫起來起蕁麻疹,才會尋求醫師幫忙,「不然我的同事都以為我是公主病」。蔡逸姍聽完後答應了,「診斷書我可以幫妳開,可是畢竟是暫時性的」,考量到工作如果想做得長久,蕁麻疹的問題就一定要治療,同時開立口服抗組織胺,並告知蕁麻疹和壓力也有關係,所以兩者都要解決,後來女病患病情也逐漸好轉,迎來開心的結局。
醫揭入浴劑泡澡時間最多約20分鐘 「這些人」勿使用
泡湯一定要去溫泉區嗎?市售許多溫泉入浴劑,由多種配方組成,像是主打美膚、清潔等功能,再配上療癒香味與豐富配色,讓您在家就能輕鬆泡湯。但醫師提醒,這些溫泉入浴劑,在挑選及使用上都須多加注意小心,才能避免對健康的危害。入浴劑非人人適用 皮膚病、孕婦及嬰幼兒應避免蔡逸姍醫師指出,溫泉入浴劑的芬芳氣息能夠協助放鬆身心,然而,市售入浴劑多為人工合成,為了模擬溫泉成分,可能會添加碳酸氫鈉、氯化鈉、硫酸鈉等鹽類,以及色素、香料或香精粉等成分。蔡逸姍提醒,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疾病(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心血管疾病及孕婦、糖尿病患、手術後患者,皆應避免使用入浴劑泡澡;此外,嬰幼兒、小孩的皮膚角質層尚未健全,皮膚較敏感,應避免使用。每次最多20分鐘 應加強保濕與補水市面上有不少入浴劑標榜具有美白、滋潤肌膚等效果,蔡逸姍表示,有些仿造溫泉或植物成分,可能會有保濕、皮膚軟化的功能,但這些成分濃度較低、停留在皮膚的時間短,因此作用有限。由於入浴劑多含有鹽類、色素、香精等化學成分,蔡逸姍醫師建議,應避免高溫與久泡,最適合的水溫約為40℃,每次浸泡時間約 15~20 分鐘,泡完後應以大量清水沖洗,尤其是皮膚皺摺處(例如:腋下),以免殘留引發刺激;泡澡沐浴後,可塗抹乳液加強保濕與補充水分。選購有完整標示產品 初次使用先用一半食藥署建議,挑選溫泉入浴劑,應選購有完整標示的產品。膚質較敏感者,於初次使用產品時,可先倒入建議用量的一半,觀察皮膚對於該產品是否有不良反應如刺激、紅、腫癢等,若泡澡後就出現前述現象,應避免此類產品。
8旬老人用暖暖包竟二度燙傷 醫提醒「這些人」使用時須注意
天氣愈來愈寒冷,許多人會使用暖暖包來取暖,但要注意暖暖包可能會有燙傷的風險。重症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上分享,一名臥床的80歲老人使用暖暖包,竟造成二度燒燙傷及大範圍破皮,醫師也提醒天冷使用暖暖包時要注意。重症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一名臥床的80歲老人因天氣寒冷,家屬便用暖暖包來幫老人的腳取暖,沒想到竟造成老人二度燙傷、大範圍脫皮,燒燙傷約10公分。從照片中可看到,外層皮膚已被燙到焦黑脫皮,露出內層的粉紅色肌膚,看起來十分驚悚。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使用暖暖包時應注意的事項。蔡逸姍表示,若41°C的暖暖包連續超過10分鐘直接接觸皮膚,就有可能會造成三度燙傷。她也說,只要把手持的暖暖包貼在皮膚上,或是用其他方式固定住,皆有可能會造成燙傷,因此在使用上須多加注意。蔡逸姍也分析3種人在使用暖暖包時要特別留意,包括老人、幼童和行動不便者,這些人在使用暖暖包時較不敏感,可能無法立刻移走燙手的暖暖包,就有機會造成燙傷。患有糖尿病、神經病及血液循環不佳者也需注意,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較不易感受到燙感,誤以為暖暖包的溫度剛剛好,但實際上可能早已造成二度甚至三度燙傷。醫師最後也提醒,在使用暖暖包時,切勿放在同位置超過10分鐘,否則恐造成燙傷或是起水泡。暖暖包正確使用可以讓手部或局部維持溫暖,但錯誤的使用方式,可能對人體造成燙傷的風險。
朱芯儀「瘋狂清潔滿臉痘」竟是長蟲 醫驚曝:牠會在臉上瘋狂交配
女星朱芯儀近日在節目分享,自己有陣子徹底清潔臉部,沒想到臉部反倒長滿一堆小痘子,就醫才發現是臉上有蟎蟲,皮膚科醫師也表示,90%的人臉上都有這隻蟲,且這種蟲會一輩子住在人的臉上,甚至還會在上面交配。朱芯儀透露,自己有陣子幫臉部深度清潔,心想這樣就不會長粉刺,因此除了用唇卸妝液擦過全臉之外,還會再用卸妝膏或凝膠二度清潔,之後再使用洗面乳洗過一次,「我想一乾二淨!絕對不會有粉刺了!」沒想到過了1個禮拜左右,發現臉上長滿了一堆小痘子,當時以為是沒有勤換枕頭套的原因,因此馬上把枕頭套換掉,但情況仍然沒有改善,「長滿臉很像毀容。」朱芯儀透露,自己有陣子幫臉部深度清潔,沒想到卻長滿痘子。(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朱芯儀後來在朋友建議下趕緊去看診,醫生一看到她後表示這種情況「就是蟎蟲」,隨後便問她卸妝洗臉的過程,醫生聽完後表示「妳其實到卸妝那一步就可以停了,基本上很多卸妝它都有順便清潔功能,妳不需要再用洗面乳。」後來她也照做,搭配藥膏使用,皮膚才漸漸好轉。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表示,這種蟲稱為蠕型蟎蟲(或是毛囊蟎蟲),90%的人臉上都有這隻蟲。(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表示,這種蟲稱為蠕型蟎蟲(或是毛囊蟎蟲),90%的人臉上都有這隻蟲,而這種蟲主要就是吃人類臉上的油,且一輩子就住在人的臉上,甚至在上面交配,不過若是人類免疫力下降,蠕型蟎蟲生長過多,就會造成皮膚發炎,她也強調沒必要刻意除掉蠕型蟎蟲過度清潔,「這些蟲是洗不掉的」,提升自我免疫力更重要。
女童發燒關節痛住院…醫見下肢多處瘀青「以為家暴」 檢查才知驚人真相
一名女童因發燒、關節痛、肚子痛住院檢查,醫師起初發現女童的下半身有非常多的出血點,一點一點的瘀青,以為是家暴案件,沒想到做了切片檢查,才發現是免疫系統出狀況,女童確診「過敏性的血管炎」,血管遭到攻擊才會出現瘀青。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一名10歲女童因發燒、關節痛、肚子痛而住院,檢查時發現小女孩不太對勁,腿和屁股有數以千計、萬計出血點與瘀青,住院醫師當下還懷疑女童是遭到家暴。蔡逸姍見狀,覺得並非是一般家暴案件,立刻進行切片檢查,結果出爐後,才發現是「過敏性的血管炎」,簡稱HSP,因免疫系統出狀況,開始攻擊血管,導致血管破裂,這才造成女童下肢多處瘀青,而女童經過治療後,也逐漸恢復。類過敏性紫斑(HSP)是一種兒童多發的、主要波及小血管的血管炎,常見臨床表現包括紫斑、消化道表現、關節痛和腎損傷,這種的特異體質不一定發生在感染過後,有些食物、藥物或被昆蟲咬傷都有機會引起特殊體質的人產生這疾病,病人一但發生紫斑有時會持續一段時間,一般持續大約是一個月到數個月之久,大部份的病人情況都不會很嚴重,但有些病人血管炎會侵犯到腎臟導致蛋白尿,最嚴重還會腎衰竭。
猴痘來勢洶洶 醫師超詳細病徵圖解一次看
台灣日前出現首例「猴痘」確診病例,令民眾心慌慌。對此皮膚科醫師蔡逸姍,24日就在網上曬出一張手繪圖,詳盡解釋猴痘病徵。蔡逸姍於臉書發文,猴痘為人畜共通及人傳人的新興傳染病,當民眾密切接觸受感染的人或動物,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都可能有染病風險,一旦染病後,要等結痂掉完才沒有傳染力。根據蔡逸姍曬出的手繪圖所示,猴痘的潛伏期約7至14天。在病徵顯現前,可能會出現發燒、疲倦、頭痛、身體虛弱、咳嗽、喉嚨痛,局部乃至全身淋巴腺腫大等前驅症狀。蔡逸姍指出,若確診猴痘,1至2天就會有皮膚病灶,且往往會在24小時內,從臉部蔓延至全身。紅疹進程變化依序為平的紅疹、凸起、水泡、膿疱,最終結痂脫落。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說明,猴痘病毒除了透過「私密接觸」傳播外,還要特別注意居家共用的床單、毛巾等物。
開紫外線殺菌燈3小時 專業試車手眼腿均傷掛急診
疫情延燒至今,消毒已變成民眾的日常行為,「自動感應測溫酒精噴霧機」幾乎隨處可見,酒精可說是最常見的消毒手段。除了酒精,據《BBC中文版》去年一則文章表示,在疫情爆發不久,曾有許多人詢問紫外線能不能作為日常消滅病毒的手段,例如將紫外線消毒設備放在超市門口,人們只要站在燈光下面幾秒鐘就能消毒。對於是否可行,一位紫外線科技(UV Light Technology)公司的員工阿諾德(Dan Arnold)不敢置信的表示,「這樣子人會被烤焦的」,近期恰好有因使用紫外線殺菌燈不慎燙傷的事件。專業試車手「Andy老爹」今天在臉書分享被紫外線燙傷的近況,「前晚拿了紫外線殺菌燈放在房間想要來消毒殺菌,結果三個小時後,我的雙腿燙傷了,兩個眼睛也受傷了,兩眼都打不開,所以半夜跑去掛了急診,醫生說眼角膜受傷,所以要修養個幾天,兩條腿也整個燙傷」,還自嘲雙腿,「包的跟木乃伊一樣」,他表示是因為事先沒了解紫外線殺菌燈的威力從而導致燙傷,藉此向網友提醒要小心使用紫外線殺菌燈,還附上4張燙傷及1張紫外線殺菌燈的外形照片。「Andy老爹」分享燙傷照片。(圖/翻攝自「Andy老爹」臉書)許多網友看到後嚇一條,紛紛祝福,「真的太可怕了。老爹請遵照醫囑好好休養,祝早日康復」,對於使用及購買紫外線殺菌燈,有網友表示,「紫外線殺菌的時候房間裡面不能有人哦,賣這東西的人真的需要跟客人提醒」、「要買有人體感應的,有人在不能開!」,也有網友詼諧的說,「你沒瞎掉算幸運了」。除了網友的留言,還有分享醫療內容的粉絲專頁轉發這則內容,醫護粉專「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轉發表示,這類產品的疑慮很多,「功率不足或使用情境不對,達不到消毒殺菌效果,功率過強或使用情境不對,就會灼傷、燙傷」;去年曾分享使用紫外線C(UVC)優缺點的「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轉發提醒,「使用紫消燈的時候沒有注意這件事,就發生這個慘劇了!」。
愛吃肉才會被蚊子咬? 醫師破迷思:體溫高、太臭才一直被咬
夏天將近台灣氣候潮濕,百蟲開始出沒,當中還有最擾人的蚊子大軍。台灣每年中南部都受到登革熱干擾,讓民眾與政府單位都疲於奔命,除了要清掃還要去除家中或家附近的積水容器,近期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透露,蚊子最愛咬的幾種人,她強調蚊子也愛小鮮肉,會挑嫩肉還有特殊氣味的人咬。詢問現場藝人是否因愛吃肉才會常被咬,真的有人這樣認為。(圖/翻攝自《醫師好辣》)不少人都以為愛吃肉才會一直被蚊子咬,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在徐乃麟主持的綜藝節目《醫師好辣》透露,其實愛吃肉才會常被咬是錯的,她表示蚊子主要會咬人是因為兩大項「體溫高和氣味重」。她表示體溫高的人,如小朋友跟孕婦都很容易被咬,另外還有噴髮膠、香水、化妝的人,甚至是身體有特殊氣味的人,都可能吸引到蚊子來,另外運動的人因呼吸較快,二氧化碳吐出較多,也會吸引到蚊子。蔡逸姍醫師表示,蚊子喜歡體溫高且氣味多的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蔡逸姍也建議,若到蚊子多的環境如戶外等,不要噴香水比較好,若是流汗則要把汗擦乾,就可以比較遠離蚊子來咬你。她也給出兩個建議,包含一定要穿好穿滿,長袖長褲不能少,長褲也要能包住褲腳的那種,才不會讓蚊子飛進去,甚至褲子材質不能太薄,不然蚊子口器長,很有可能會穿過褲子來咬你。另外防蚊液也要記得噴,甚至若是流汗也要記得補擦,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會被蚊子咬傷,至於近年流行的防蚊貼片,她也表示只有前幾分鐘有效,若要真的長時間防蚊,還是要記得噴防蚊液。
5歲哥愛咬指甲被媽「塗辣椒」警告 1個月後…指甲爛的竟是親弟弟
你家中的孩子也愛咬指甲,講也講不聽嗎?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節目上分享一個案例提到,有一名5歲男童,因為太喜歡「咬指甲」,導致十根手指頭又短又醜,還咬到引起甲溝炎,後來媽媽為了戒掉孩子的壞習慣,試著在這個男童的手指塗辣椒,希望達到制止效果。豈料經過一個月,換成男童弟弟「指甲整個爛掉」來就醫,一細問原因才發現,弟弟的手指甲之所以會潰爛,不是自己咬出來的,而是因為哥哥自己的手指甲沒得咬,索性「借弟弟的啃一下」,結果把弟弟的指甲咬出病。開業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她曾遇過一名媽媽碎念,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兒子沒事「一直咬指甲」,導致指甲又短又醜,還反覆發炎形成甲溝炎,為了導正大兒子愛咬指甲的習慣,她在兒子指頭塗辣椒、萬金油等刺激,防止孩子再將手伸進嘴裡,果然一招奏效,後來沒再見到大兒子啃咬手指。但過了1、2個月後,媽媽換帶了就讀小班的弟弟,來到診間求診,仔細一看這位小弟「指甲整個爛掉」,後來經過醫師詢問,發現這位弟弟並沒有咬指甲的習慣,而指甲被啃咬到潰爛的兇手,竟然是自己的哥哥。原來這位愛咬指甲的大哥,因為手指被媽媽塗了辣椒、萬金油,咬不到手指甲,就想改咬腳趾甲,可能筋不夠軟,咬不到腳的指甲,乾脆改咬弟弟的手。蔡逸姍在節目中奉勸家長,若家中孩子有喜歡啃咬指甲的行為,父母當下千萬不要責罵或是阻止,「你越罵他,他就會躲起來咬」,可以短時間內尋找替代方式,或是想辦法替孩子轉移注意力,並回頭反思孩子是不是在口腔期時,沒有被滿足,才會透過咬指甲去獲得安全感。
熟女下體癢爆長癬…狂流「濃稠起司醬」薰跑男友 醫見1習慣秒搖頭
私密處的疾病問題,總讓許多男女羞於開口,然而若發現身體有異狀,還是要盡快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一名40歲熟女長期感覺胯下搔癢,大腿內側和屁股長出地圖狀紅疹,被診斷是皮膚股癬;不僅如此,她的私密處還不斷飄出異味,甚至流出有如「濃稠起司醬」的分泌物,把男友薰得受不了,導致感情受損。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女子主訴胯下搔癢,脫下褲子檢查後,赫見她的大腿內側及屁股佈滿地圖狀紅疹,患部還出現大小抓痕、血絲及傷口,診斷為黴菌感染導致的股癬。醫生還發現,患者的下體不斷飄出異味,並伴隨大量分泌物,看起來就像「濃稠起司醬」,相當難聞。在醫師追問下,女子才緩緩道出原因,原來她為了讓內褲保持乾淨,即便不是生理期,幾乎每天都使用護墊,加上平時愛穿緊身褲裝,導致私密處長期處在悶熱、不透氣的環境,進而引發念珠菌感染。更慘的是,由於下體飄出異味,患者在和男友恩愛時,常常遭對方嫌棄「你下面臭臭的」,最後因此分手。蔡逸姍強調,雖然女子的病情有些嚴重,但只要是看得到的病灶,都有辦法治療,所以不用過度擔心,提醒女性同胞在非生理期時,盡量不要使用護墊;如果是常穿緊身褲、內搭褲的人,建議一週挑幾天穿裙子,單獨在家時也可以把雙腿打開,讓妹妹透氣、通風。
一喝酒臉就紅其實是「基因缺陷」 長時間飲酒恐罹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出席節目時表示,一些喝一點酒就臉紅的人,其實是一種基因缺陷,也是一種保護機制,如果誤會成酒量差、長時間飲酒訓練酒量的話,恐怕會增加罹癌風險。江坤俊醫師也在自己的影片中提到,一喝酒就臉紅的人,代表體內缺乏「乙醇去氫酶」,代表你的酒精代謝能力很差。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出席《醫師好辣》節目時表示,自己有個大學同學在旅行德國時,被朋友鼓譟喝德國啤酒,沒想到這個同學一喝完酒就馬上斷片,對於後面的事情完全沒有印象,甚至還在船上大吐特吐,一群人只能無奈地幫他清潔船隻。蔡逸姍解釋,人體在代謝酒精時需要經過幾個酵素,一喝酒就臉紅的人代表缺乏代謝酶「ALDH2(乙醇去氫酶)」的酵素,是一種基因障礙,如果誤會成酒量差、長時間飲酒訓練酒量的話,恐怕會增加罹癌風險。而且對於這類型的人而言,一喝酒就臉紅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代表你不該繼續喝下去了」。醫師江坤俊也在YouTube影片中表示,「喝酒會臉紅的人,得到食道癌的機率是常人的百倍」。他在影片中解釋,這種人缺乏代謝酒精的重要酵素「乙醇去氫酶」,當酒精進入體內後會被代謝成「乙醛」,乙醛原本是一種致命毒素,後面還會經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無毒的乙酸。如果人體缺乏乙醇去氫酶的話,代謝產生的乙醛就會累積在人體內,造成血管擴張、噁心想吐的感覺,臉部也會因此潮紅,不舒適的感覺也會比常人嚴重。江坤俊解釋,這類型缺乏乙醇去氫酶的人,如果每天攝取超過300克純酒精(大約2杯紅酒),罹患食道癌、頭頸癌、口腔癌的機率將會大幅增加,而心血管少了乙醇去氫酶的保護,未來罹患失智、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江坤俊醫師也表示,其實有47%台灣民眾體內都缺乏乙醇去氫酶,位居全球之冠。
新冠舌頭分3種!皮膚科醫揭孩童染疫「舌頭特徵」
新北市幼兒園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讓無數父母都相當擔心,深怕孩子不懂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延誤病情或增加傳染危險。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對此指出,孩童感染後會有像感冒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之外,若觀察孩子的舌頭有特殊「草莓舌、地圖舌、變腫大」等狀態時,也應特別注意。蔡逸姍醫師指出,根據今年一份發布在英國皮膚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針對超過6百位輕度到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觀察後,發現有25%比例有口腔病灶,其中多數為舌頭發炎、紅腫,或如形成地圖般的紅斑(地圖舌)、舌頭呈點點狀的草莓舌,若出現這些表徵都應提高警覺,謹慎注意。感染新冠病毒,約有4分之1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youtube/京硯聯合診所整形外科 / 皮膚科)地圖舌。(圖/pixabay)蔡逸姍醫師強調,除了地圖舌、草莓舌,也可能出現「巨舌」,指的是染逸後患者即使已經病情好轉,卻可能出現舌頭腫大的後遺症。蔡逸姍更以美國一名46歲男性病患案例來解釋,無法講話、喝水、進食,後來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才能緩解巨舌症狀,恢復正常生活。蔡逸姍指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口腔表徵,研判是因為冠狀病毒必須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才能運作,因為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作用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冠狀病毒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而舌頭上就有大量的ACE2受體,因此舌頭容易出現染疫後的外顯症狀,可以結合其他呼吸道等症狀,列入觀察重點。感染新冠病毒,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臉書/皮膚科蔡逸姍醫師)醫師也提醒,會造成舌頭變化的疾病,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在幼兒還有川崎氏症、猩紅熱和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等等。只要觀察到孩子的舌頭有異常狀態,最好盡快就醫確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男胸前長大黑痣 皮膚科醫割開取出「竟長腳移動爬行」:裡面都是血
家中有飼養毛小孩的人要多注意了!一名家住花東的40多歲男子求診,表示胸口上長了顆大黑痣「越來越痛」,醫師評估後以手術剪迅速剪除,沒想到下一秒被割除的黑痣竟在彎盆裡「緩慢爬行」,仔細一看竟是一隻「八腳壁蝨」,令人看了相當噁心。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40多歲男子,對方主訴胸口有顆黑痣,近日愈來愈大顆,且疼痛感加劇難以忍受才求診,拉起衣服一看,果然驚見胸口有一顆黑色凸起像痣的物體,周圍皮膚紅腫,蔡逸姍指出,「有些痣太大會扭轉,就像野柳女王頭它有個脖子,有時扭轉痣就會壞死,我說這很好解決,直接用手術剪剪掉很快,一秒鐘還來不及叫就結束了。」剪掉這顆痣將其放進盆裡後,蔡逸姍下一秒卻發現盆子裡的「痣」竟然開始移動,讓她當場傻眼:「痣長腳在移動欸,我們放在桌上牠還會爬耶!」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牠是一隻會吸血的「壁蝨」蟲。男子胸前長出黑痣,醫師一剪除發現牠竟長出腳在桌上逃竄。(圖/翻攝自YouTube/ 醫師好辣)蔡逸姍接著透露,原來該名男子家中有養狗,加上夏天炎熱打赤膊躺在地上睡覺,使得附著在狗身上的「壁蝨」轉而吸他的血,「牠吸飽身體會鼓起來,黑黑很大一顆,打死的話就會發現裡面都是血。」因為壁蝨以口器吸血,導致患部引發反應,剪掉黑痣後也可見患者周圍皮膚紅紅腫腫。蔡逸姍更笑撐自己技術還不錯,「剪完蟲還活著,沒有斷手斷腳,還可以爬」。蔡逸姍也提醒,壁蝨在國外非常常見,在戶外、爬山時若遭壁蝨啃咬,千萬別用力扯斷,否則就完了,假如牠的口器留在你的皮膚裡,恐怕會引起更嚴重的過敏反應。國外網站上也常見販售各式各樣,將壁蝨移除的器械,被咬後不能硬扯,加上灑鹽巴效果有限,因此有業者會研發各種工具能將蟲蟲安全移除。根據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資料顯示,壁蝨(蜱)屬恙蟲科,為寄生於貓狗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會附著於動物身上吸血、也會寄生在人身上。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壁蝨問題,成熟母蟲可生產2000到4000個蟲卵,只要吸一次血就可數年不進食,為生物界中最能忍耐食物缺乏的生物。
YouTuber「用布取代衛生紙」濕擦乾淨 婦產醫:易造成私密處感染
生活中不使用衛生紙,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會造成不方便。YouTuber《NanaQ》分享自己為降低使用衛生紙頻率,改用「一塊布」解決大小便的清潔問題,讓網友們感到相當新奇。NanaQ更提倡以25元小方巾裁切為4塊後乾擦、濕擦更乾淨舒服。然而婦科及皮膚科醫師都相當訝異,異口同聲地說「細菌超多」,該行為恐增加私密處感染機率。NanaQ在影片中指出,自己改掉愛用衛生紙的習慣,「擦手」時使用掛在廚房和浴室的擦手巾,但也不諱言,「平常都擦在褲子上比較多」,從前習慣拿衛生紙擦臉,現在也改成「自然風乾」。至於大小便問題,NanaQ用「小方巾」取代衛生紙,藥妝店購買一條才25元,可剪成4等分做為「專用的擦屁布」,1人2片就相當夠用,小號直接乾擦,大號則建議沾水濕擦,聲稱「比衛生紙更乾淨、更舒服,想擦幾次就擦幾次」。NanaQ都用擦屁布擦拭,聲稱「想擦幾次,就擦幾次」。(圖/翻攝自YouTube/NanaQ)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坦言,要這樣做必須非常勤勞,因為糞便中藏有大量腸道細菌,一旦抹在布上,布就髒了,何況影片裡還說「愛擦幾次就擦幾次」,這種重複擦拭的行為其實並不建議,很容易造成私密處感染。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必須使用消毒藥劑消毒,以保持衛生乾淨,使用上並不容易,李偉浩醫師建議,如果真的要節約用紙,他認為可考慮使用免治馬桶搭配衛生紙,既可減少用量,又不容易感染。此外,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表示,以健康觀點來看,「擦尿巾」爭議較小,因為殘尿一來量不多,二來立即洗淨應該不會殘留味道,但建議要在陽光下消毒殺菌,絕不能晾在浴室內,發霉與滋生細菌機會很高。但「擦屁布」爭議就很大,因為糞便狀態差異大,早期台灣的嬰兒使用布材質的尿布,是因為嬰兒食品成分單純,與成人相比,較易被洗乾淨。而糞便中含有很多細菌量,例如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菌,若清潔不當造成糞口傳播,也有染上腸胃炎、腹瀉等症狀的風險,若實在不想用衛生紙,可以用免治馬桶水洗比較衛生。
她濕疹越治越嚴重還變胖 醫一問早餐吃啥…搖頭:難怪皮膚好不了
對皮膚狀況不好的患者來說,忌吃炸物或辛辣等刺激性飲食,是基本常識;但有皮膚科醫師分享案例提到,曾收治過濕疹患者,怎麼治療都治不好,還越治越嚴重,且體重還直線上升,後來才發現,禍首是出在「早餐」的升糖指數較高,易引發身體發炎反應,醫師提醒,皮膚病患者的飲食,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以利控制病情。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健康2.0》節目提到,門診曾收治過一名年約30歲患者,本來是一個月來看一次濕疹,後來竟然慢慢地變成一個月來看2次、3次,且濕疹範圍也越來越大。後來患者覺得困惑,詢問醫師為什麼濕疹治療會越來越嚴重?後來蔡逸姍觀察到,患者的體重,似乎有變胖趨勢,後來除了治療皮膚,蔡逸姍建議她也需要控制體重,但患者強調,自己三餐正常,都有吃早餐,沒有胡亂飲食。後來蔡逸姍醫師進一步追問,患者早上都吃那些早餐?後來一聽才發現,這名濕疹患者,平常都是去便利商店買麵包跟奶茶,且兩樣食物都有含糖,醫師瞬間懂了這名病人為什麼濕疹一直好不了的原因,原來她都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難怪皮膚一直好不了。蔡逸姍解釋,升糖指數就是所謂的GI,是指吃下去的食物,造成血液中的血糖上升速度快或慢的指標。她舉出2017年的相關研究表示,曾經有實驗針對乾癬患者,一群以高升糖指數食物進食,另一群則以低升糖指數食物為主,結果低升糖飲食患者的體重,除了得到較好的控制,連病情也變得比較好。她建議,有皮膚疾患的人,飲食盡量吃食物的原型,盡量少吃高升糖食物,以免病情惡化。
小被被10年沒洗!國中妹臉癢爆「伸手狂抓」超腫 醫一看嚇傻:滿臉都膿
許多人都擁有一條從小陪伴到大的「小被被」,即便已破舊不堪,仍捨不得更換或清洗,時常因此藏汙納垢。皮膚科醫師蔡逸姍透露,一名15歲的國中少女抱了同一條小被被10年,期間從來沒清洗過,導致臉上濕疹反覆發作,甚至冒出水泡,讓她搔癢不已,忍不住伸手去抓,進一步引發潰爛、流膿,不可不慎。《ETtoday新聞雲》報導,蔡逸姍醫師近日分享收治個案,該名國中少女到診間治療時,臉上已經布滿紅腫濕疹,且症狀反覆發作,不時出現搔癢、水泡等症狀,讓她忍不住伸手抓,不慎抓破皮又引發潰爛,看上去有如破相,讓病患困惱不已,一問之下才得知,元凶竟是她從小抱到大的「小被被」。蔡逸姍說明,少女的小被被抱了10幾年都沒洗,上頭充滿汙垢、細菌,甚至飄出異味,和皮膚長期接觸之下,便成為臉部濕疹的主因;醫師提醒,棉被、布偶等經常接觸皮膚的布織品,容易殘留口水、汗水、皮脂、皮屑等,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若再接觸皮膚,就可能引發濕疹或過敏,甚至是細菌感染的風險。蔡逸姍強調,很多人不蓋小被被就難以入眠,包括成年人也不例外,若在睡覺時將口水、汗水等體液沾染到被子上,至少1週必須洗1次,倘若不抱就睡不著,建議可多加2至3條,作為替換使用。
妻罹癌化療!渣尪嫌「不能傳宗接代」爽找年輕小三 還帶到醫院放閃
結婚誓詞通常會提到,無論生老病死都不離不棄,但實際上能做到的人很少。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分享,曾目睹病患先生外遇年輕小三,光明正大出現在醫院美食街,後來才得知雙方已離婚,原因竟是丈夫嫌妻子生病,無法傳宗接代。蔡逸姍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30多歲女病患罹患乳癌,治療期間必須住院化療,全程先生都陪伴在旁邊,由於病患先生下巴有一顆很大的痣,讓她印象非常深刻;沒想到某次她與其他醫生到美食街吃飯,卻發現病患先生與年輕女生互動親密,完全不像對女兒,反而像對待女朋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蔡逸姍表示,好幾次看到他們光明正大走在一起,但到了病患化療的最後階段,幾乎沒有看到病患先生再出現,詢問才知道2人已經離婚;原來這名先生是獨子,加上父母年紀大,想快點抱孫,但病患化療根本無法行房、生小孩,才會外遇找新歡。一席話,讓來賓全怒了。蔡逸姍說,幸好病患化悲憤為力量,繼續完成化療,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多年追蹤下來,健康狀況都不錯。影片約於8:00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