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監事改選
」 張國明 張國政 張國華 財政部 董事長賈永婕接台北101董事長 財政部證實:「這4點」形象符合
台北101於9月3日舉行董事會,將舉行3年1次的董監事改選,現任101董事長張學舜將卸任並選出新任董事長,目前傳出由藝人賈永婕以兆豐金控法人代表身分,接任101第6任董事長。賈永婕今(22)日也發出一張與101的合照並寫下「人生下半場預備備,迎接新挑戰」,間接證實傳言。財政部官員表示,會選擇賈永婕,主要借重她的時尚、經營行銷等專長,並且形象正面,學經歷也不錯,與101的形象相當符合。行政院已於今日核定由她出任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是知名藝人,曾擔任模特兒、主持人等,後經營婚紗事業,丈夫為德杰集團董事長王明德之子王兆杰。2021年台灣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賈永婕發起「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募捐,不僅募得330台,更親自送往各地前線醫院,因而獲得「抗疫女神」封號。她也在2022年5月成立「台灣永婕美少女慈善協會」,投身公益活動。而曾任圓山飯店董事長的張學舜自2018年接任台北101董事長,並在2021年連任,是目前首位連任的董事長。以雙跨年季、世界最高觀景台等營運模式,在去年創下逾新台幣220億元的銷售、年增24.6%創新高。對此,台北101也公開表示,「感謝各界關心與支持,台北101公司有關董事會改組之事,靜候上級相關單位正式通知。」
傳賈永婕接任台北101董事長! 她現身東區默認:非常有挑戰性
賴政府上任後滿3個月,近日國營、公股事業也不斷有人事消息傳出,《自由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台北101現任董座張學舜即將卸任,董事長一職將由女星賈永婕出任,希望借重賈永捷在時尚、行銷等方面的專長,擦亮台灣指標性建築的招牌,而賈永婕稍早和老公現身東區餐廳,默認已接下任務!賈永婕今(22)日被爆要出任台北101董事長,據《TVBS新聞網》報導,她和老公稍早現身東區餐廳,默認已接下任務並直呼「非常有挑戰性」,今年48歲的賈永婕與老公王兆杰結婚多年,是演藝圈裡的漂亮媽咪,過去曾擔任模特兒、主持人,多年來也投入公益活動,2022年還成立「台灣永婕美少女慈善協會」,更在疫情期間號召企業與圈內好友捐贈醫療器材,甚至每天送便當到各大醫療院所,用行動力挺醫護,也因此被媒體封為「防疫女神」。針對這項人事安排,稍早典藏雜誌社長簡秀枝也在臉書表示,賈永婕接任101董座早已在社交界傳開,不過她指出,現任董事長張學舜近年致力將101的形象藝術化,舉辦多項藝術展、攝影賽等人文藝術活動,令人印象深刻,而演藝圈出身的賈永婕會作什麼樣的努力,仍待觀察。台北101是台灣最高大樓,也是台灣指標性建築,主要股東除了泛公股之外,還有日商伊滕忠。台北101每3年改選董監事,今年9月3日將進行董監事改選,現任董事長張學舜將卸任,總經理朱麗文則是專業經理人,未在這波異動名單。
東元改選掀戰1/邱純枝或焦佑倫接董座? 黃育仁叫陣公司派上演19席搶11席激戰
東元電機(1504)老會長黃茂雄3月4日風塵僕僕,飛往印度視察,就在他出訪前一天,東元公告「持股1%以上股東提出董事候選名單」,揭露老會長兒子黃育仁擔任董事長的菱光科技(代碼8249,持有東元股權2.4%)提名8席,角逐5月24日的11席董事改選,攪亂一池春水。CTWANT記者調查,東元電機今年7席董事、4席獨董共11席改選,公司派最晚4月12日前召開董事會,一旦朝過往的「足額提名」方向確定候選人名單,屆時19席搶11席「超額提名」,比起三年前的18席搶11席戰況更激烈。消息人士透露,東元三大股東寶佳、華新與黃茂雄聯盟派,將延續三年前共同由董事會規劃名單,不過東元會長黃茂雄有機率婉拒提名,「現任董事長邱純枝則仍會在榜上」,未來「新任董總人選繼續開啟大股東共治」。「有人傳東元新一屆董事長將由華新麗華董座焦佑倫接掌,目前的可能性低,東元應該還會依現循公司治理專業經理人導向往前走。」這位人士說。這場老牌電機大廠的父子經營權大戰,投資人記憶猶新。2021年東元董監事改選,54歲的黃育仁眼見東元貴為全球第三大、台灣第一大馬達供應商,在電動車產業崛起中表現不及同業,3月高舉「改革派」旗幟自行參選,黃茂雄則對外稱「傳賢不傳子」與寶佳、華新結盟,雙方打委託書、司法仗,連董座私領域也被扯進。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右)、總經理范炘攜手帶領東元團隊取得好成績,2023年營收逾594億元與獲利皆創新高。(圖/黃鵬杰攝)7月,東元改選,黃育仁以他擔任董事長的菱光提名3席董事、4席獨董,和「寶佳、華新、黃茂雄會長聯盟」提名的7席董事及4席獨董,展開廝殺,結果大股東聯盟獲4董事、4獨董,黃育仁派則在東元創辦家族及阿嬤林明穱支持下取得3席,董事長邱純枝獲連任,2022年4月由前福特六和汽車總裁范炘接任總經理。外傳邱純枝可能在今年董事改選後,不出任下屆董事長一職,CTWANT記者透過東元公司詢問邱董是否已獲董事提名徵詢及連任董座等,至截稿前並未收到回覆,大股東寶佳、華新麗華也婉拒採訪未給任何說法。「可以肯定的是,外傳邱董不連任一說,對她不公平,她帶領東元前進的表現,眾所周知,且她對東元的熟悉與付出,應該繼續邀請她在董事會內,給予東元指導與協助。」一名人士跟CTWANT記者說。依東元財報,不論營收、獲利或股價,這三年來表現不俗,年營收由2020年的458.23億元、淨利38.11億元,增長為2023年的594.3億元、前三季淨利47.37億元,股價也從31多元一路起飛到去年7月最高63.5元,3月13日截稿時收在51元。東元電機強調,本屆董事會從2021年起朝向電氣化、新能源的策略轉型成功,為營運注入成長動能。(圖/黃鵬杰攝)邱純枝去年5月曾表示,「2023年可望達成2020年定下的『三年營收成長200億元計畫』,未來的配息率也可望上看8成。」東元去年通過1.5元現金股息分配案,配息率91.46%,吸引投資人青睞,股價也因此受到激勵。東元三年前進入「大股東共治」新里程,東元內部原有的事業群等經營團隊、幹部皆未有大動作變更,維持原團隊,「邱范搭檔」是否繼續領航東元,內部人士多看好。「目前的規劃走向,受到黃育仁提出的8席名單有所影響,可能有變數」,「現任董事是否皆會獲提名,也不確定,但隨著產業脈動邀請不同領域專才,也有可能局部更動。」一名產業界人士說。
富台工程爆近3億元增資糾紛 投資人控訴董座「自首作假帳」背後動機
國內知名統包工程公司富台工程日前爆出董事長鄔時祥「自首」作假帳的荒謬事件,富台也發出聲明稿,直指前監察人介紹之團隊「假意增資後又取回股款」;然有知情人士看不下去,向CTWANT記者還原始末,該筆近3億元增資是鄔時祥為解財務燃眉之急透過友人引介監察人再找到增資人,豈料「好意增資卻被擺一道」。富台工程前監察人柯慶宗日前向CTWANT爆料,因中油與沙烏地阿拉伯兩案出現嚴重虧損,2020年8月,鄔時祥透過友人介紹,聘他擔任監察人,並協助引進新團隊與資金,以便在公司財務風雨飄搖之際,能順利取得銀行融資。怎料,2021年12月增資計畫完成後,2022年4月柯慶宗因不明原因遭解任;今年6月股東會上,本應改選的董事會卻未改選;緊接著10月時,又於公開資料發現鄔時祥作假帳、違反公司法的判決書,且與他所了解的事實不符,驚覺有異,於是和幾名小股東投書媒體,質疑經濟部眼見公司違法卻毫無作為,背後應該有高人指點。根據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簡字第680號刑事判決書載,被告鄔時祥因違反公司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被告於準備程序自白犯罪。鄔時祥遭判「使公務員登載不實、違反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知情人士透露,中油第12蒸餾工場案讓富台工程慘賠20億元,又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案投資帳目不明,導致會計師持保留意見,銀行也出現抽銀根,才急需向外找金主支持。(圖/報系資料庫)對於柯慶宗和小股東的爆料,以及作假帳的起因,富台透過官網發出聲明稿表示,是柯慶宗假稱欲向公司引介專業投資團隊參與增資,未料該團隊卻於增資後設計取回股款,並稱公司負責人鄔時祥雖於前述增資過程受有心人士蒙騙,仍勇於承擔責任,因此向調查局自首。柯慶宗看到聲明稿直搖頭、憤憤不平地說,在他擔任監察人前,鄔時祥就因為富台的龐大虧損,對外尋求金援已久,「是他拜託我來幫忙引資,最終好不容易找到『予凡投資』願意挹注資金,而且是以每股10元的超溢價價格救火。」另外一名協助引資,同時也是予凡投資法人股東的H小姐表示:「當初富台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投資空帳始終講不清楚,因此會計師在財務簽證時持保留意見,每股淨值也只剩下3元,為了符合銀行融資條件,卻要以每股10元增資,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很難找到投資人,當時銀行甚至已有抽銀根的意圖,也向富台建議最好加入新股東,因為有新的資金投入,才有再融資的空間。」「我們前後共找了大概10幾組投資團隊,每組帶到富台,由鄔董親自面談。」H小姐說,儘管富台財務體質不佳,鄔時祥也很謹慎,「先把同業刪掉,因為怕被併吞,至於經營團隊很強的,他也抗拒,尤其是中鼎。」最後和增資團隊予凡投資一拍即合,但由於公司介於剛發生虧損20億元以及淨值過低,故協議入資近3億元,成立專戶專款專用。H小姐從時間序指出,2021年12月,近3億元增資款匯入富台,並完成辦理股份登記,但因專戶尚未開啟,所以交由富台的律師事務所保管。結果2022年2月鄔時祥竟口頭要求增資方退出,3月跑去自首作假帳,4月便開始無預警、無理由解任相關引資人在富台擔任的監察人及董監事身份。H小姐表示,這中間的角力一直持續到今年9月,已到位的近3億元資金被退回增資方帳戶,於是增資方又再匯回去,來來回回多達3次,最後富台索性將帳戶關閉,一口咬定是增資團隊於增資後設計取回股款、鄔時祥被騙所以去作假帳。「近3億元不是小數目,中間談了很多個月,合約也是經過雙方法務來回修改很多次才訂定的。」H小姐無奈強調,增資方根本沒有意願要搶奪經營權,單純看好公司發展而願意入股。H小姐表示,如果鄔時祥連引進公司資金這麼重要的事,都可以處理得如此馬虎,股東又怎能將公司交給他?這不是富台公司在對外聲明裡一句鄔董事長「受有心人士蒙騙,惟仍勇於承擔責任」可以輕易免除專業經理人的責任。一個將近富台公司實收資本額高達三成的投資案還導致董事長被法院判刑,董事長連自身權益都無法保護,如何期待他能保障富台公司的經營利益。據了解,予凡投資的股東有鋼鐵、醫療、化工等上市公司二代組成,背後都是專業又有實力的團隊。而目前增資團隊最希望的是富台能盡速依法招開董事會並改選董事。柯慶宗也表示,投資原本是一片美意,雙方也都簽下具法律效力的契約,但匯款驗資後,鄔時祥卻未經過董事會同意,將投資款連續幾次退回,言行皆與事實不符,不僅投資團隊對感到心力交瘁,身為引資人的他,也愧對當初投資方的信賴。「富台有這麼多優秀人才,長久以來沒辦法發展壯大,追根究底,缺的就是資金。希望藉此導正視聽,讓富台800多名小股東知道真相,呼籲鄔董不要再一手遮天、回歸正道。」柯慶宗紅了眼表示,鄔董這麼做,實在很難對當初增資方交代。對此,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該案承辦人員回應,富台的董監事任期屆滿卻未改選,經濟部有發函詢問,得知因公司發生資金登記不實問題,將影響董監事改選的投票權,因而暫緩。目前經濟部正在對資金不實的事件做釐清,由於予凡已提出增資的佐證資料,經濟部也已二度發函詢問富台可有異議,但尚未收到回覆。H小姐表示,資金登記本身就沒問題,縱使資金登記在相關當事人之間有不同認知,但富台公司董監任期屆滿未改選是客觀存在的不爭事實,難道任何公司只要資金在股東之間有爭議,董監事就可以任期到了不改選,這不是變相造成萬年董監,恐怕也要主管機關經濟部儘速解決爭議,避免萬年董監存在,讓人民對主管機關應依職權即時匡正一般公司未依常規經營之期待落空。至於柯慶宗及H小姐的指控,富台工程透過秘書表示,口說無憑,不予以回應。
外資股東行動主義1/貝萊德「反對」這些董事候選人 搶日韓董事席次吹進台灣?
「過去一年來,日本、南韓的上市公司改選時,遭投資機構基金提名並取得董事會席次的狀況,可說是前所未有,『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已在全球與亞太地區日益增加,相信台灣也已是『進行式』!」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如此提醒。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我國台股上市櫃公司迄今雖尚未出現外資、投資機構提名董監事候選人案例,但全球興起的「股東行動主義」風潮早已吹進台灣,主要關注在公司治理、永續經營ESG、氣候變遷等政策;譬如長榮海運(2603)船舶回收作法受到挪威主權基金質疑而在2018年被列為投資黑名單,促使長榮改革廢船政策加速ESG進展後,才於2020年被剔出黑名單。不過,李鴻基提到,近期外資股東對機殼大廠可成(2474)股東會提案,對公司經營方針表示意見,即為一項訊號,在明年(2024年)約有400多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中,有240家的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的上市櫃公司即有70家,避免發生經營股權等爭議,台灣企業仍須加以關注。根據寬量國際QIC Research分析,截至外資在今年4月20日前對台灣台股上市櫃公司投資總市值統計,台灣前5大的外資股東中,以先鋒集團投資市值達464.5億美元最多,其次為貝萊德集團的459.4億美元、美國資本183億美元、挪威央行的182.2億美元、新加坡政府基金157.6億美元等。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認為,以往國內上市櫃公司股權爭議分為創辦家族、大股東、外部禿鷹等3大類,現在還要關注日韓等國轉趨活躍的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吹向台灣。(圖/寬量國際提供)在總投資台灣前20大的外資基金、機構中,以象限基金顧問投資台股的1103家上市櫃公司居冠,其次為先鋒集團投資的501家公司,挪威央行則投資495家公司,貝萊德集團為427家,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有406家,富達FMR LLC有314家,其他介於107~174家之間。其中,有三家外資投資台股家數雖僅有雙位數,卻是「重壓」持股,例如美國資本集團只投資23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卻排第三名,新加坡政府基金則投資32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居第五名。CTWANT調查,貝萊德集團透過貝德萊投信多以視訊出席股東會及線上投票,以2022年上半年來說,對在台灣投資公司中的4家標的共計7位董事候選人投下「反對票」,並對部分公司章程修訂案或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修訂案,認為修訂案有損股東權利,或修訂案會為公司造成不必要風險,而未予支持。貝萊德也清楚揭露對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投反對票的理由,候選人長期任職該公司董事而致使董事會獨立性不足;對於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擔任過多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缺席董事會會議情況嚴重,相當關注,因此候選人數多於選舉人數時,考量董事會多元性、背景、專長等眾多因素後,會以支持其他董事候選人以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為主。全球最大投票委託書代理徵集公司Georgeson執行長Cas Sydorowitz表示,觀察歐美與亞太地區股市,今年上半年共有138起股東行動主義活動,是2019年以來歷年新高紀錄,也是創亞太地區新高。依Georgeson分析,2023年上半年股東提案等內容,46%涉及併購議題占比最高,有股東向董事會施壓出售子公司特定資產,或對企業部門分拆出售,也有股東要阻止併購或改善交易條款等,甚至出現積極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透過提名支持董事人選推動董事會改革。例如荷蘭退休投資資產公司APG,目前在台灣投資總市值52.8億美元,在台灣前20大外資股東中排名第11,共投資台股上市櫃139間公司。「大家通常不會聯想APG是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但在南韓2022年上市公司股東會中,APG出動兩次提案,是關於氣候變遷、公司治理的議題,顯見即使是投資機構,對於投資標的經營上不是很滿意時,也是會主動提出建議案,表達股東行動主義。」Cas Sydorowitz表示。
殯葬王病逝2/龍巖3年前交棒!女兒拉夫婿宣示「新時代來臨」 賣台積電蓋樓買豪宅
國內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驚傳過世,其實早在2017年李世聰在一場餐會上突中風、鬼門關前走一遭後,集團內部就啟動接班計劃,並於2020年正式完成世代交替,女兒Kelly Lee(李凱莉)接棒老爸一手創立的殯葬事業,並將組織年輕化,除了殯葬本業,近年也跨足不動產開發。今年38歲的Kelly Lee,個頭不高,有著圓圓大眼,看起來親切,但做起事來卻相當雷厲風行,上任後先是強勢改造組織,讓龍巖迎來一波高層大換血、年輕化,引起內部諸多不滿。2021年董監事改選,Kelly Lee也順勢把夫婿林孟叡拉進董事會,接替弟弟李俊毅的董事職務,同年,兩人一同出席龍巖光之殿堂生命紀念館動工典禮,還對外宣示,「新時代已經來臨!」龍巖集團目前由Kelly Lee(左5)掌舵,去年9月龍巖南港商辦大樓進行開工典禮,Kelly Lee帶領各事業群主管出席。(圖/龍巖提供)在Kelly Lee夫妻二人領導下,近年龍巖也在不動產領域經營展現企圖心,位於南港車站旁的自有土地,將興建商辦大樓,於去年9月進行開工典禮,當天就是由Kelly Lee帶領各事業群主管動土。該大樓規畫地上20層、地下5層,樓地板總面積達1.6萬坪,總建造費用將超過44.8億元,未來該案將成為龍巖穩定租金收益來源。除了自建商辦,Kelly Lee持有的凱叡物業,也於去年7月,以13.74億元無貸款買下「文華苑」14樓700坪頂樓戶,單價每坪244.6萬元創社區新高,同時總價也是實價登錄以來單一豪宅交易新高。隨著二代接班,龍巖的投資布局也出現些微調整,Kelly Lee將父親在世時買進的錠嵂3成股權售出,處分損失達1.6億元。(圖/翻攝自錠嵂官網)去年龍巖也積極調整投資布局,李世聰在世時原鎖定跨入保經代公司,曾於2020年7月砸4.2億元買下錠嵂逾3成持股,在Kelly Lee接手後也出現變化。去年,龍巖於10月以每股31元,將錠嵂企業約3成股權,出售給安通投資公司,總交易股數達1,401萬餘股,總交易金額4.3億元,時隔2年認賠出脫,處分損失達1.6億元。龍巖也曾被譽為「台積電最強操盤手」,去年也公告處分台積電股票835張,交易成本500.71元,處分利益1.17億元。法人推測因是儲備更多可動用資金、讓營運更有韌性,甚至能用來進一步獵地、發展本業。
東元會長黃茂雄1/和兒子黃育仁用美食和解 繼承者的條件大公開
春節過後,一位東元(1504)重臣告訴CTWANT記者,「會長(黃茂雄)家今年的年夜飯,擺上關係企業知名宮廷菜品牌『餡老滿』」,美食香氣中,父子已不再有僵局,他透露,父子倆相當珍惜親情、不時相聚用餐,一年多前的東元經營權之爭,已事過境遷。本土老牌機電大廠東元電機,2021年驚爆黃茂雄與兒子黃育仁經營權之爭。這年東元董監事改選,54歲的黃育仁眼見東元貴為全球第三大、台灣第一大馬達供應商,在電動車產業崛起中,表現不及同業,三月憤而請辭,決定自行參選,在東元創辦家族及阿嬤林明穱支持下,最後11席董事僅取得3席,原董事長邱純枝連任。改選結果,看似黃育仁敗陣,其實沒有贏家,已辭去東元董事長職務的黃茂雄2021年10月更辭去東元董事,黃育仁則繼續擔任東元子公司菱光(8249)、東友(5438)董事長。這動盪平靜後,黃茂雄喊話「歡迎黃育仁回家」,黃育仁去年受訪時也曾提,「父親還是父親,我還是會回家。」東元開發南港軟體園區頗為成功。(圖/翻攝東元臉書)這場在全台上演的父子經營權最終和解落幕,東元人鬆了一口氣。「會長原本希望兒子接班、很著急!」內部人士透露,黃茂雄依照自己的成長經驗,安排長子黃育仁先後在台灣念美國學校、留學日本及美國,黃育仁也不負期望完成學業,甚至拋開「少爺」身分、到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任職,親上產線調校晶圓製程。黃育仁22年前進入東元集團,先入東友科技,進而接掌菱光及聯昌電子等三家公司董事長,然擔任東元集團資訊電子群執行長的黃育仁,近年漸漸不願參加會議。「會長自己就是工作狂,在位時治軍嚴明、標準很高,在東元內部高層會議,無論男女,只要是沒有達到要求,他一律不假辭色『罵下去,不是髒話但很大聲』,對唯一在東元的兒子也不例外。」知情人士說,「這讓大兒子面子掛不住,曾在摩斯漢堡上班的二兒子黃尚仁已因此遠赴國外。」2021年間發生父子經營權之爭,黃茂雄與東元大股東林陳海、周守訓、周佑倫碰頭聚餐,父子關係和諧是席間共識。(圖/CTWANT資料照)「目前會長的兩個兒子,一個(次子黃尚仁)在美國傳教,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回答『要看上帝的意思』;另一個都不來開會。現在只剩女兒(黃尚莉)在企業裡做事。」這位人士憶起黃家父子公開互戰,仍心有餘悸,黃育仁表明:「要回去可以,會長要完全退休。」黃茂雄開出的東元集團接班人條件,就是:「從基層做起、要經過訓練、跟幹部磨合」。而他自己正是如此,雖貴為東元集團創辦家族之一的駙馬,也是在集團中歷練20年後才升任總經理、董事長、會長。其實黃茂雄家境也非一般,父親從事台灣出口日本的香蕉生意,黃茂雄在日本慶應大學讀法學院時,曾到傳統市場搬香蕉、賣香蕉,「他身上有著日式教育的嚴謹、台式吃苦耐勞。」知情人士表示,「否則東元的創辦人有5個、各自也都有後代,怎麼最後大位會落到他頭上。」在東元父子鬥中,最令東元人不捨的就是被抹黑的東元董事長邱純枝。其實邱純枝已婚、先生是住在台灣的香港人,「儘管在遭攻擊最激烈的時候,兩人還是感情很好,會一起出門吃飯。」東元內部人士指出:「在公司,如果有人發生感情不清不楚的事,絕對被冷凍起來。」東元董事長邱純枝經過東元體系嚴格訓練,但一度被抹黑,令員工不捨。(圖/CTWANT資料照)
台開股臨會出席率僅21.9% 流會 董座:大部分股東支持經營團隊
台開(2841)近日風波不斷,日前因未能如期繳出財報而下市,今(7)日召開由練台生、歐淑卿、鄭金鴻等合計3.7%股東發起要求的111年度第一次股東臨時會,卻因為出席人數不足,僅21.91%未過半出席率以致流會。外界質疑,董事長邱于芸與同陣營股東技術性流會。台開股東臨時會截至停止過戶日止,發行總股數為960,943,600股,出席股數為210,617,459股,出席率21.91%,因未達法定開會股數,依「股東會議事規則」第九條規定,宣布會議時間延後兩次,共計20分鐘,惟經延後開會時間,出席股數仍未達法定開會股數,主席邱于芸於10:20宣佈流會,而原定於會中完成4席董事及3席獨立董事改選議案,也因流會無法進行改選。雖外界部分認為此次流會為「技術性流會」,但邱于芸表示,「流會意味著大部分股東支持並認同現階段經營團隊。」台開將於12月7日辦理111年度股東常會,在此次未改選的狀況下維持現階段董事任期,將於明年6月30日舉行三年一次的董監事改選。
顏清標成功續任鎮瀾宮董事長 宣布不再參與選舉政黨事務
台中大甲鎮瀾宮於24日上午9點進行第十二屆第一次信徒代表大會,期間現任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拿下106票、副董事長鄭銘坤拿下65票,兩人都成功續任董事。而在之後的董事長選舉中,顏清標成功連任。而在成功連任後,顏清標也表示,為了避免誤會,日後將不再參與任何選舉或政黨的相關事務。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由於疫情關係,再加上是秘密投票,鎮瀾宮並未開放媒體入內採訪,僅開放信徒代表、工作人員與相關人員入內。而廟方表示,這次信徒代表有116人,投票以每人7票無記名限制連記法投票,各區有保障名額,其中大甲區8人、外埔區3人、大安區3人。 后里區1人。董事候選人有19人,從中選出14人。監事候選人有8人,從中選出5人,其中各區也有保障名額,分別是大甲區3人、外埔區1人、大安區1人。在鎮瀾宮董監事改選結束後,結果為董事長為顏清標、副董事長則是鄭銘坤,兩人均是現職連任。而顏清標也發表親筆信,除了答謝各方的支持外,信中也表示,為了避免爭議,並全心專注廟務,從今開始將不再餐與任何選舉、以及政黨事務和活動。即便是親人,延欽標表示自己也僅會協助他們服務地方鄉親。顏清標親筆信。(圖/翻攝自三立新聞)
華視出包 傳江春男接公廣董座、前蘋果日報社長接總座
華視新聞台接連出包,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華視代總經理陳雅琳昨發聲明請辭,傳出文化部對接任人選已有腹案,擬由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接任公廣董座、前《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接任華視總座。江春男、陳裕鑫昨面對本報查證都說,不知道有這樣的傳聞,沒有這回事。華視新聞20日上午7時、9時許兩波跑馬字幕,誤植「中共襲台、大屯山爆發」等多則假快訊,陳郁秀、陳雅琳昨天凌晨突然宣布辭職以示負責。傳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將接任公廣集團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陳郁秀昨天上午寫信給所有華視員工,提到組織、設備和員工心態老舊,跟不上時代轉變的速度與潮流,導致公視、華視近期錯誤不斷,已嚴重影響公廣集團對外觀感與公信力,她為負責而請辭。她說,擔任董事長6年多,感謝公視、華視歷任主管與同仁,「一路有你們的相伴與付出,留下許多重要而有意義的軌跡」。最後這幾天,將依程序向董事會提辭呈,完備離職手續,期許「公廣集團能痛定思痛,董事會早日改組完成,走出新局面以符合國人的期待」。2020年公視董監事改選時,江春男因媒體及政治經歷豐富,盛傳是新任董座人選。如今又傳出江春男可能接任公廣董座,江春男說,完全不知道此傳聞,他都不知情。被指將接任華視總座的陳裕鑫也說,完全沒有這回事,子虛烏有,沒必要回應。政壇人士說,江春男雖78歲,但綠營人脈豐厚,侄子江啟臣是前國民黨主席、重量立委,一旦接掌公廣,藍營多少得賣面子。江啟臣則說,近期沒與叔叔連絡,沒聽過接掌公廣之事,也沒評論。國民黨立委林奕華昨批評,陳雅琳身兼華視代總經理、台長,卻拿僑委會「全球僑愛、心繫台灣」影片製作標案1200萬元,以主播與主持人身分出國採訪20天,再大作置入性獨家新聞,已違公廣集團應作媒體典範的自我要求;而且出國採訪加上返國後隔離,等於一個月沒進華視,如何做好管理工作,難怪一再出包?針對陳郁秀、陳雅琳請辭,公視及華視都表示:「一切將依據公視法規定,按董事會議召開程序辦理。」因現在公廣董事長空缺,董事們積極討論何時召開臨時董事會,據知最快下禮拜就召開臨時董事會。文化部長李永得昨對雙陳請辭,表達尊重,但也表示「根本原因是公視董監事遲遲無法改選,造成經營團隊不穩定」,將以最快時間重啟公廣集團董監事審查委員會程序。
解鎖千億金庫1/長榮老臣薪酬5000萬? 弟弟派「都照大哥說的做」三缺一
長達六年多的長榮經營權之爭,這兩周有了驚人進展,弟弟派收復集團控股公司之一的長榮國際後,迅速改派6核心事業法人代表,全面換下結盟哥哥派的兩老臣。知情人士向CTWANT表示,「弟弟派首要非與大哥結怨,而是要切割柯麗卿、戴錦銓,劃清界線」。為何頗受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總裁器重的柯麗卿、戴錦銓,當「弟弟派」大房次子張國明(KM)、三子張國政(KC)與二房獨子張國煒(小K)聯手拿下長榮國際多數董事席次與董事長大位後,成為首波「清除」名單?CTWANT調查,今年76歲的柯麗卿,自18歲高中畢業就跟著張榮發工作,從基層秘書做到大帳房,深受張榮發倚重;戴錦銓則負責法務,兩人原支持張國煒,六年前轉而支持大房,直到2018年底爆發「控梯事件」,阻撓行動不便的張國明開會,弟弟派始知老臣轉而挺大哥要獨掌整個長榮集團。這六年來,哥哥派透過兩個基金會、兩家控股公司掌控長榮集團下,柯與戴各自出任長榮國際董事長、總經理之外,還以長榮國際法人董事身分,擔任長榮鋼、長榮航董事等。直到弟弟派拿下長榮國際後,才赫然發現,「柯與戴與老大結合後,可說是漁翁得利,算一算,派任中再保、長榮鋼、長榮航等集團子孫公司董監事薪酬及配息分紅,集團子孫公司薪資、董監事酬勞及配息分紅,有人一年可拿近四、五千萬。」熟悉長榮集團人士說。因此,大房次子張國明及三子張國政,在大姊夫鄭深池穿梭下,結盟二房李玉美及張國煒母子,2月25日在長榮國際改選時取得多數席位,終結哥哥派大一統局面。先是4月6日鄭深池擔任長榮國際董事長,14日小K張國煒出任立榮航空董事長, 19日晚間,長榮國際一次更換長榮航空兩席董事,換下柯麗卿、戴錦銓,換上的是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與陳昭龍律師。柯麗卿(右)與戴錦銓原為長榮國際董事長、總經理,現由弟弟派取得經營權後,雙雙遭解任。(圖/報系資料照)隨弟弟派成員陸續回歸長榮集團,哥哥派仍掌控長榮集團最核心事業:長榮鋼鐵(2211)、長榮航空(2618)及長榮海運(2603),在隨後的董監事改選中仍具主場優勢。首先登場的是6月10日長榮鋼鐵股東常會及全面改選董事,攤開股權結構,長榮國際持股21.69%為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為大陸工程等持股約12%,弟弟派雖有勝算,但若再取得大陸工程支持,勝券在握。儘管外傳,關鍵股東大陸工程董座殷琪支持哥哥派,但「鄭深池近日有登門拜訪殷琪,獲得中立的回應。」知情人士說。弟弟派是否能再下一城,端看長榮鋼鐵改選結果,若取得過半席位,明年長榮航改選時,贏面較大。從長榮航空股權分析,長榮國際持股10.59%,加上弟弟派與二房合計持股22.86%,若再拿下長榮鋼鐵的4.4%,面對哥哥派的長榮海運持股14.9%,可說是股權大更有勝算。而明年最艱難一役,非長榮海運改選莫屬。最大股東巴拿馬長榮國際持股7.4%,現由哥哥派掌權,加上張國華個人持股6.96%,合計14.39%,超過弟弟派的8%。此外,哥哥派有主場優勢,有減少董監事席位、增資稀釋股權及爭取委託書等諸多招術可運用。而打破哥哥派獨掌巴拿馬長榮國際局面,成了弟弟派與二房更重要的戰役。「與其說是兄弟相爭,不如說是有人想『獨拿』,打破總裁費心布局的共治局面。」一位老長榮人說,「大哥獨拿六年了,弟弟們只是求個公平,鄭深池在大房二房之間,規劃透過策略諮詢委員會邀請四兄弟出任委員,搭起溝通平台,鄭也不會參與委員會,這都是照大哥說的做,哥哥派怎說弟弟不願談?」無論溝通平台何時「啟用」,可預期的是,接下來的一年半載內,長榮集團市值兆元王國的兩派家族股東,仍在保衛戰的動盪中。
地表最強姊夫1/鄭深池重返長榮集團 張家四兄弟「會面大和解」露曙光?
正如外界預期,堪稱「地表最強姊夫」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女婿鄭深池,順利出任長榮國際(2716)董事長。他也代表「弟弟派」發聲,「以長輩身份提供平台,讓張家四兄弟放棄成見促進家族團結」,首度回應「哥哥派」張國華喊出「兄弟分家」解方之提議。CTWANT調查,鄭深池的這番論述應是就大房長子張國華日前公開表態,「清算長榮國際、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股權,四兄弟可透過『張榮發遺囑執行人的平台』來溝通,在這代解決掉……」的下一步作法。「弟弟派屬意由『姊夫來當平台』,和大哥提出的『張家的事情,就由四兄弟好好談』應是可雙軌併行的」,「長榮海運才因大賺成為航海王,蔚為台股熱門話題,還是許多年輕世代首選的傳產公司,非常希望張家兄弟好好深談,勿因爭經營權屢上新聞版面,演成連續劇」一名資深長榮人感嘆地說。這名人士也說,「很多長榮人也衷心期待,鄭深池儘快穿針引線化解張家大房、二房心結,讓這齣上演六年紛亂大戲盡快落幕」,「如果可以,希望雙方在6月長榮鋼董事會改選中就可以各釋出善意,才會讓集團成員覺得哥哥派、弟弟派要談和是說真的,都是有心為長榮集團著想」。鄭深池這次重返長榮集團,表示自己長期受創辦人張榮發(右)培植提攜,基於感恩,自當略盡綿薄。(圖/報系資料照)今年71歲的鄭深池,海洋學院航運管理學系畢業後進入長榮海運,傑出表現獲張榮發賞識並娶得其長女,還一路被拔擢到出任長榮集團副總裁兼長榮航空董事長;其政商人際關係圓融,擔任過交通銀行(現為兆豐金控)董事長與銀行公會全國聯合理事長。後因翁婿關係生變,鄭深池出走長榮超過20年,直到2月25日長榮國際董監事改選前,鄭深池應「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委託,登門拜訪二房李玉美,化解雙方嫌隙,聯手合作,一舉在長榮國際取得3董事、1監察,勝過「哥哥派」張國華的2董事、1監察,成功變天。鄭深池從幕後穿梭到浮上檯面,令張國華有所忌憚。就在4月6日長榮國際召開董事會推選董事長前,張國華公開對三兄弟喊話,「董事長人品很重要」,否則「請神容易送神難,引狼入室會出事」,甚至改選當天,張國華「哥哥派」陣營的戴錦銓,提名大房次子張國明的獨子張聖皓為董座人選。知情人士說,「本屆長榮國際董事中,還包括大房次子張國明的獨子張聖皓,是他首次入列長榮集團經營團隊,透露出第三代傳承意味」。4月6日選舉時,張聖皓先獲兩票,「外界推論這兩票為張國華、戴錦銓投的,張聖皓沒有投給自己。」隨後鄭深池則以三票出線,「顯然地,包括張聖皓都是投給鄭深池」市場如此分析。「未來,鄭深池為張家四兄弟搭建妥是長榮兄弟共治,或是兄弟分家等,都是彼此願意的和平共處之際,應該也就是交棒給張家第三代之刻」。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長子張國華,7日發表聲明,僅願與兄弟親自會談或是透過委託的律師平台加以溝通。(圖/報系資料照)長榮國際董事會後,鄭深池發布222字聲明立場,強調他是接受「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大部分遺族委託」出任長榮國際董座,目的是「促進張氏家族團結」,「希望藉長輩之身份,提供一個平台,期許藉此平台讓張家四兄弟能放棄成見,誠心相待,共謀圓滿解決之道,以達到創辦人期望兄弟團結之遺願」。張國華隔天火速以近700字聲明嗆辣鄭深池,呼籲「張家兄弟四人儘快坐下來談,或委由被充分授權律師進行實質接觸」,不用透過「其他人」所建立的平台。言下之意,這位「其他人」即是指鄭深池。對於鄭深池聲明中的「遺族」稱呼繼承人,張國華也直言「似有未妥」,並認為兄弟及姊姊係屬同輩,鄭自詡為「長輩」,恐有誤導社會大眾之嫌……讓這篇「大哥說話了」的聲明更顯火藥味。其實六年來,張家兄弟透過「張榮發遺囑執行人的平台」的律師等代表溝通,「大哥張國華都表態願與弟弟們親自談,接下來就看鄭深池如何喬出大和解畫面」一名資深傳產界高層說,「長榮張家二代若真能棄前嫌做到如此地步,必讓外界刮目相看」這名人士期待說。
鏡亂3/董監事0持股 財務支出引爆鏡電視之亂
尚未開台的「鏡電視新聞台」再掀風波,兩個多月董事長換三次,從3月4日董事長陳建平遭政變「無預警改選」下台,繼任的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11天後又辭職,3月15日改由導演楊雅喆接棒。鏡電視高層動蕩不斷,與八大股東在六席董監事會中僅得一席,是否有關,引起各界關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今年1月19日決議,許可衛星廣播電視「鏡電視新聞台」申設,並就其未來營運附加附款及行政指導之外,據悉NCC也因為其提出的少見「股權分散且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之制度,董事會成員皆為0持股,未具有股東身分,且因其保證「確保新聞獨立及編業分離」才准予設立。鏡週刊創辦人裴偉,主導創設鏡電視。(圖/報系資料照)鏡電視股東來自科技、傳產界等8位出資者,單一股東持股均未超過15%,包括鏡週刊社長裴偉、英業達集團創辦人葉國一、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前智邦董事長黃安捷、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皇普建設董事長蘇永平、萬海少東陳致遠、麗綺開發公司負責人朱劭華。翻開公司工商登記資料,鏡電視於2020年5月成立,董事長為裴偉,董事會成員有陳志峻、廖志成與黃麟翔,四人分為鏡週刊的社長、副社長、總編輯及財務長,到2021年1月經過四次增資,資本額由2.51億增為8億後,董監事改選,除裴偉外,另三人換為李永豐、楊雅喆及劉志鵬,前兩位為文化界人士,劉則是律師。陳建平「被政變」下台,引爆鏡電視之亂。(圖/報系資料照)鏡電視申設送件後,去年5月NCC要求鏡電視與鏡週刊分離,裴偉因而辭去董事會與董事長,改由陳建平接任董事長,董事會成員並在加入黃安捷、勞工董事盧宥伶。黃安捷為前智邦董事長,鏡電視大股東之一。今年元月鏡電視申設獲NCC核准時,包括黃安捷等董監事均為「零」持股。日前遭突襲「被請辭」的陳建平,外傳他所代表的正是出資方的大股東,陳建平擔任董事長後,就開始針對鏡電視的財務進行整頓,當陳建平遭撤換後,就傳出與拒絕每月仍支付給前董事長裴偉的「停雲管理顧問公司」150萬元有關,也拒絕再為鏡週刊旗下的「鏡文學」及「鏡好聽」買單。兩方開始上演媒體大戰,接著就有鏡電視員工對外爆料陳建平「干涉新聞」。本刊調查陳建平出身高雄陳家,父親為陳田錨,曾擔任過高雄萬眾有線電視的董事長、立委後,出任陳家創辦的大衆銀行董事長、大衆票劵總經理。在鏡電視「零持股」的陳建平,與鏡電視大股東之一的萬海陳致遠為好友,喜愛運動及音樂,2011年底曾一塊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究竟鏡電視高層地震不斷,與罕見的「董監事零持股」「所有權經營權分離」設計初衷是否有關連,有待釐清。但董監事0持股的設計,對出資的金主而言,等同白付錢讓別人圓夢,對公司經營管理完全插不上手,因此鏡電視喊出「5月開台前增資20億元」,資金最後是否能順利到位也備受關注。雖然NCC主委陳耀祥近日表示,目前鏡電視實收資本額13.5億,聽說剩不到1億,但基本上大股東們都是社會上有錢的股東(人),對資金問題陳耀祥不擔心,但最後若未增資、如期開播,最嚴重情節可依「保留廢止權」廢照。
康和證涉「人頭買賣土地」掏空16億 董座等9人遭約談
康和證券(6016)被檢舉2006年至2008年間,利用人頭規避關係買賣土地,導致康和證券關係企業康證資產公司(後改名華和資產公司)損失16億元,台北地檢署蒐證後,今(2日)搜索14處地點,依涉嫌違反《證交法》非常規交易等罪嫌,約談康和證董事長鄭大宇、父親鄭國華等9人。據了解,康和證券是成立30年的上櫃公司,今年6月康和證董監事改選傳出經營權爭議,上演叔姪爭奪經營權大戰,最後由鄭大宇在父親鄭國華加持下勝出,順利出任康和證券董事長。
預支單惹禍1/漢唐內鬨祕辛 陳朝水怨「老闆娘」亂退單
台灣無塵室設備大廠「漢唐集成」(漢唐,2404)創辦人、前董事長王燕群的遺孀李惠文,5月7日發出一封806字的親筆信,「很遺憾,陳朝水(漢唐董事長)當成意氣之爭,現今有哪位董事長、總經理能夠說走就走,把競選當成個人成敗?」2天後,72歲的漢唐董事長陳朝水,以發布重大訊息的方式回應李惠文的公開信,重訊上寫著:「與事實不合。」針對李惠文所稱的一人決定80億元投資案一事,陳朝水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在決策前後,都有充分討論溝通,還有相關的書面紀錄……。他本人更在意如何在台灣處於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和重整的過程中,讓漢唐扮演好專業的角色。」漢唐董事長陳朝水表示,為了避免激化彼此情緒,所以採用重大訊息方式回應李惠文的公開信。(圖/王永泰攝)1982年,陳朝水和大學同窗王燕群、王燕群妻子李惠文、學弟陳柏辰,一起創辦漢唐,起初以王燕群為首,運作相當順利。2015年王燕群病逝,陳朝水接任董事長,陳柏辰擔任總經理,李惠文仍是行政副總經理,未料去年卻爆出陳朝水和李惠文失和。繼發布公開信後,漢唐創辦人王燕群遺孀李惠文日前還具狀向金管會檢舉。(圖/趙世勳攝)對於李惠文所指稱,陳朝水當時突然解任她的會計主管職務,才會引爆今年董監事改選大戰。陳朝水本不想回答此事,本刊記者再三追問下,他才回顧事情始末。「引爆點在於她(李惠文)一退再退總經理(陳柏辰)的百萬多元預支單,那筆費用是為了申請自來水表。她堅稱一切遵從採購程序投標,但實務上,只要是沒有比價、議價能力的項目,例如公家機關的規費、器材等無法議價的,是不需要投標發包的。」陳朝水說。李惠文於5月7日發出公開信,指控陳朝水一人決定近80億元的投資案。(圖/讀者提供)「第一天退單後有溝通過,但她(李惠文)堅持不符合內控管理,第二天還是沒簽過,在客戶催趕下,才會解除她的會計主管職務。」陳朝水坦承,雙方都有情緒,「她是王董(王燕群)夫人、老闆娘的身分,看帳或查帳都沒有問題,要稽核也可以,但不應該用會計職權來稽核,將兩者混淆。企業經營是要按規章、回歸公司治理;大股東如果有意見,應該在股東會、董事會上提出,而不是直接用職務來阻擋公司運作。」提到被李惠文指為「意氣之爭」,陳朝水表示:「我本來這屆(董事會)就不選了,因為做工程很累、壓力很大。」他進一步解釋:「我是39年次的(1950年出生),2011年時就已經退休,買了3塊地種田,每兩天耕一塊地,禮拜天休息,生活簡單,沒什麼花費,靠每月領的2萬多元勞保年金就可以生活。」「因為王董(王燕群)生病,2014年才又出來接手。復出時,只是想『Hold住』(穩住公司)就好。沒想到就一直做到現在,股東也挺支持,對公司這些年發放的股利也很滿意。」陳朝水表示。李惠文則向本刊澄清,「我是依公司內控行使會計主管之責,不能以我擁有大股東身分來質疑我的工作原則,難道大股東是原罪,很侮辱我的專業,無視公司治理,不能如此挑撥我和總經理(陳柏辰)的關係。」至於2013年漢唐高層爆發侵占掏空案,訴訟延宕多時,高院更二審於13日宣布改判陳朝水財報不實罪,判刑2年,緩刑5年,可上訴。陳朝水5月9日透過重大訊息,澄清李惠文的指控與事實不符。(圖/翻攝自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當初就是因為公司對會計和法律的專業知識不足,誤踩規定造成財報不實。陳朝水卻沒有請團隊要更小心,2019年漢唐接了一家科技大廠的統包案,代收、代付款與預支款的發票,就未依照會計準則,搞得換來換去,讓客戶很困擾;還有母公司與子公司關係人交易太陽能電廠設備採購案,從去年9月至今年4月交易金額高達80億元,都是他(陳朝水)一個人決定,沒有經過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討論,也沒有找估價師、會計師評估。」李惠文說。
預支單惹禍4/疑高手指點 漢唐遺孀李惠文憂書面投票恐遭有心人灌票
漢唐(2404)經營權之爭日趨白熱化,面對現任董事長陳朝水大打經營實績牌,前董事長遺孀李惠文日前則具狀向金管會檢舉,指控陳朝水拜託股東透過「書面行使表決權同意書」的大膽操作,有企圖影響股東會董監事改選結果之虞。對於台灣高院宣判陳朝水財報申報不實,漢唐5月13日發布重訊,強調未影響財報正確性。(圖/翻攝自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一名資深專業股東分析,「這可能是台股史上第一次用書面投票,搶上市公司經營權,是一種低持股公司派小鯨魚對抗大股東的奇招。」另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根據『書面行使表決權同意書』的設計格式,外傳是有個擅長議事規則的民代高手在幕後指點。」對此,李惠文委託的萬國法律事務所兩名律師指著「書面行使表決權同意書」憂心忡忡地說:「同意書上所載的9張『書面行使董事選舉票』,均未記載戶名,且『股東會各議案書面行使表決票』欄位,也未記載戶名,更未載明該表決票所代表的持有股數,恐造成操弄選舉結果的弊端漏洞。」萬國法律事務所指出,漢唐此次所設計的同意書,「股東會各議案書面行使表決票」欄位並未記載戶名,也未載明該表決票所代表的持有股數,恐造成選舉弊端。(圖/讀者提供)「你看,同意書上有打裂線,可把『書面行使董事選舉票』及『股東會各議案書面行使表決票』兩部分個別撕下。也就是說,股東會現場投票時,需撕下選舉票與表決票,分別投入票箱,這樣一來,兩張票與上方股東戶名欄及印鑑欄分開,根本無從了解是哪一位股東、有多少股權所投票的。」兩位律師進一步說明,「撕下後的選舉票、表決票,無法看出戶名的特性(自然人或法人),有心人士顯然可以輕易藉此灌票!如此特殊的設計,我們嚴重懷疑是為了影響漢唐股東會的決議。」漢唐這一場董監事改選硬仗,已進入殊死戰了。
長榮內鬨出新招4/長榮航空是為張國煒所創? 張家友人透露其實是他
長榮集團(長榮)旗下上市公司今年董監事改選,已故創辦人張榮發長子張國華以股權過半優勢,一舉剷除原在長榮海運、長榮航空擔任董事的2位弟弟張國明與張國政,此況讓許多老長榮看了感到不勝唏噓,與已故創辦人張榮發總裁生前所計畫的「子女共有共治」局面,完全走調。一位張家友人表示:「張國明常說,他一直聽從父親教誨,行有餘力都奉獻公益。」對於希望二大基金會紛爭暫歇,「張國明、張國政兄弟倆也認為應主動依照《財團法人法》立法意旨,遵行持股比率不超過5%,一切回歸公益。」目前張國華在長榮集團旗下五家上市公司都有董事席次,卻不見任何一位弟弟擔任董事。對此,一位張國政友人透露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他感慨地說:「長榮航空是張榮發當年為了圓兒子張國政的夢而設立,張國政對航空事業的熱愛比誰都深,但今年長榮航空改選,張國政竟遭除名。」今年在長榮航空董監事改選中遭除名的長榮集團大房三子張國政,曾向友人提起:「我對航空事業的熱愛比誰都深。」(圖/報系資料庫)「張國政從海運散裝學起,參與航空設立,一路當上首席副總裁,親眼見到父親對空服員如同兒女般疼惜,一代到四代空服員全送到全日航訓練。就算年輕一代有意見,當主管的也要包容,因為集團未來是年輕人的!」張家友人說。只是,緊接著在今年10月「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張榮發基金會)獲法院選任的7席臨時董事,立場亦屬傾向張國華的「大哥派」,長榮經營權兄弟之爭,給予外界似乎是一路由長子勝出。然11月6日情勢急轉彎,法院裁定「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為立場傾向張國明與張國政的吳景明,等同「弟弟派」扳回一城。一名親近張國明的友人就向本刊丟出震撼彈:「二大基金會依張榮發遺囑戮力公益,應在集團股東會中只出席不投票,不介入經營。」並且呼籲張國華跟進。倘若3兄弟達成共識,可望讓長榮經營權之爭落幕,彌補家族撕裂傷痕。張國明呼籲基金會回歸公益,不介入長榮經營權。圖為張榮發基金會以超市價格收購癌友的火龍果後,轉贈台中慈善團體。(圖/翻攝自張榮發基金會臉書)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吳盈德對此表示,「張榮發基金會」持有長榮國際高達28.86%股權,基金會董事長一人即可決定股權行使,成為長榮國際實際控制者,明顯違反《財團法人法》第19條「於財團法人財產總額5%範圍內購買股票,且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的規定。《財團法人法》第22條還規定,財團法人收入須有一定比例使用在當初設立之目的,如教育、醫療、研究等上,不可以像一般公司直接將盈餘分配給股東。因此,基金會雖可購買股票,但股利、股息應納入基金會收入,不得派任所投資公司的董事或行使投票權,也不得以股東身分介入長榮集團經營,以維基金會穩定運作發展。若張榮發基金會未能落實設置目的,依據《財團法人法》第30條規定,教育部依法亦可廢止其許可。
CTWANT 火線追擊》手足續戰慈善基金會董座 長榮弟弟派絕地反攻內幕
長榮集團(長榮)旗下上市公司今年董監事改選,已故創辦人張榮發長子張國華運用股權過半的優勢,一舉剷除原在長榮海運、長榮航空擔任董事的2位弟弟張國明(張榮發次子)、張國政(張榮發三子),緊接著「張榮發文教基金會」獲法院選任的7席臨時董事,立場亦屬傾向張國華的「大哥派」,長榮經營權兄弟之爭,一路由長子勝出。然11月6日情勢急轉彎,法院裁定「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為立場傾向張國明與張國政的吳景明,等同「弟弟派」扳回一城。一名親近張國明的友人向本刊丟出震撼彈:「二大基金會依張榮發遺囑戮力公益,應在集團股東會中只出席不投票,不介入經營。」並呼籲張國華跟進。倘若3兄弟達成共識,可望讓長榮經營權之爭落幕,彌補家族撕裂傷痕。十一月六日下午五時許,台北地院(北院)第七法庭門外,長榮集團已故創辦人張榮發三子張國政的委任律師正趕緊打電話向張國政回報,法官已裁定吳景明為「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讓該基金會今年四月爆出的董事長鬧雙胞(鍾德美、吳景明)案宣告落幕。吳景明是長榮退休老臣,立場屬弟弟派(傾向張國明與張國政),因此,這場判決被視為對大哥派(傾向張國華)的鍾德美先前聲請「張榮發文教基金會」董事人選獲准的一記回擊。
離職法務涉領走擔保金!薇閣百億大地主為800萬興訟 神祕甘家曝光
台北市最熱門、位於林森北路的薇閣精品旅館,大地主就是甘建福家族,甘氏家族坐擁台北市黃金地段,而且轉投資事業眾多,企業界推估「甘家的家族資產近百億元」,不過甘氏家族7年前為了爭取春煇建設公司經營權,拿了800萬元透過王姓前法務和黃姓男子拿到法院作為擔保金,等經營權官司告一段落,甘氏家族發現擔保金被黃男領走,憤而提告,台北地檢署調查後,4日依背信罪起訴王、黃2人。根據《東森新聞雲》報導,這起800萬元背信案起源於2013年間,甘氏家族想拿下春煇建設公司經營權,除了本身近半股權外,另外透過王姓法務找上黃姓男子協助蒐購股票,希望一舉拿下董事會控制權,結果改選董監事過程發生爭議,甘氏家族和對手展開訴訟,並以借貸名義提供近800萬元,請黃男拿去當作擔保金,向法院聲請暫停新任董監事職務的假處分。等到春煇董監事改選訴訟告一段落,甘氏家族發現當初的擔保金已被黃男領走,黃男堅稱擔保金是自己籌來的,否認向甘氏家族借貸,但是檢察官調查,王姓法務確實有受甘氏家族委託處理春煇公司股權、假處分等事務,也在借據上代簽收了近800萬元,王男事後卻另外請律師協助黃男,把這筆錢領錢,因此認定王、黃共同涉犯背信罪嫌,依法起訴。擁有百億資產的台北大地主甘氏家族,最早要從第一代甘南清說起,甘南清出身於台北雙連地區,早年從拆船業務切入鋼鐵業,1956年經營規模擴大,先後成立台灣製鋼礦業和東光鋼鐵兩家公司,迅速累積出家族財產。其中,台灣製鋼礦業以熔煉生鐵為主,東光鋼鐵則擁有日治時期遺下的電爐和生產鋼筋的設備。二戰結束,甘南清堪稱是台灣北部的鋼鐵大王,在企業界的實力素有「北甘南侯」的稱號,「南侯」指的正是當時的台灣首富、台南幫大老侯雨利。之後甘家事業由第二代甘建成、甘建福接手後,2公司舊廠址大多位居台北市黃金地段,其中一塊地租給薇閣精品旅館,甘家光靠月租收入上億元,外界估計甘氏家族資產上百億元。特別的是,甘建成家族辦公室就位於薇閣正後方,極不起眼的簡單招牌和小門,據聞,這是薇閣當時向甘家承租土地時,甘建成所提出的附加要求。
彰銀高院判決疑四錯 公司法權威曾宛如教授:依立法演變,契約應屬無效
對於高等法院更一審彰化銀行經營權的判決,領銜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的權威學者、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以法院新聞稿所公布的判決要旨為基礎,她認為似有三處「錯解」法律用語之外,並指出財政部與台新金控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依立法演變之過程,應屬無效。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該案的癥結點在於「表決權拘束契約」,意即因表決權拘束契約致使「股東在一定期限內,自己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的能力」,這一部分在我國的《公司法》,即使在107年全盤大修,放寬管制,仍未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某程度上喻有保障廣大小股東之權利及維護公司治理之公序良俗等理念。目前「表決權拘束契約」在我國僅有《企業併購法》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東有表決權締約空間,但就台新金與財政部訴訟的彰化銀行經營權一案,非屬《企業併購法》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財政部當年公告的內容大意:「同意支持所引進的金融機構取得彰銀經營權……同意完成增資後,經營管理權移由得標投資人主導,並同意於董監事改選時,支持得標投資人取得董監事過半數席次……」,即股東事先約定在董監改選投票時,如何行使表決權作為契約約定的主要內容。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教授曾宛如指出,「表決權拘束契約」在國外屢見不鮮,但在「股東決定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能力」之前,須審慎思考應如何規劃才不會使自己自陷險地,且當合約使大股東違反其忠實義務、或有違反公共政策時,英美法上存有法院之審查機制,以確保不會影響其他股東權利等公共政策。然而台灣發展較緩,先是開放企業併購時得為此契約之約定,及後擴張至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使用此一機制,最後民國107年《公司法》全盤修正時,於第175條之1將此一制度放寬至非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但於該條第3項卻規定,不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是以到現在公開發行公司若非因企業併購,理論上仍無法使用此一制度。既然如此,當時台新金與財政部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是否有效,原本即有極大爭議,若從立法發展之脈絡觀察,應該政策上至今尚未開放。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之主軸是放寬管制,且第175條之1之增訂理由也提到,「為使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股東,匯聚具有相同理念之少數股東…爰參酌…於第一項明定公司股東得訂立表決權拘束契約…」如果以前公司就可自由為表決權拘束契約之訂定,那107年所謂之放寬管制豈非屬多餘,甚至倒退?因為公開發行公司被明文禁止使用。高等法院。(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曾宛如教授還指出新聞稿中判決要旨有三處問題,一是法官認為台新金所占22.55%、財政部所占12.9%持股比例,對照民國94年、97年、100年的協議分配董監事席次及各自投票予自己所提名或是推薦的人選,比率是相同的,符合股權實力與比例原則,並無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之情事。曾宛如教授表示,上述所稱的「分離」的意思,法官應該有所誤會,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應是指「股東被剝奪了依照其自由意志來行使表決權分配」的能力。如果財政部必須支持台新金主導彰銀的經營管理,財政部行使表決權的自由意志就受到限制,這就是與所有權分離的真正意思。不能以分配席次為斷。另一處不甚合理的地方則是法官認為「可行的兩個解除條件」,曾宛如教授認為「豈能千秋萬世,永無止境」,因為「契約既然自始無效,再提解除條件,意義何在?」況且,判決新聞稿所稱的解除條件之一,「或由彰銀向台新金控購買股票為庫藏股,使台新金控喪失最大股東地位,財政部即可免除其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之拘束」。彰化銀行經營權之爭要落幕,恐怕須雙方努力溝通協調尋求和解方案。(圖/鄭清元攝)曾宛如教授強調「公司法第167條,證交法第28條之2,都有明文規定庫藏股行使的條件,其中更禁止董事等關係人於公司買回庫藏股時出售」,這是侵害小股東權利,所以判決中提到的這個方式明顯違反《公司法》,是行不通的。再加上,曾宛如教授也質疑新聞稿上所稱的其他解除條件,「究竟有那一樣可能做得到?條件在現實上真的有可能成就嗎?」曾宛如教授進一步分析,這個案子實質上就是有表決權拘束契約,明明法律上說不行的事情,一旦想有模糊空間,事實上做起來也是不行的,也因此出現二大股東強強聯手,不符合公司治理,如果今天公司法還堅持累積投票制,這個表決權拘束契約就更加值得思考。因此,台新金控認為和財政部之間「存有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的合約 」,依照公司法修法的脈絡,這種表決權拘束合約在當時「自始無效」。我國要不要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這種制度選擇是可以討論的,可是開放後要如何建立司法審查標準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而法官認定「表決權拘束契約」真的可以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金管會主管機關高度監管的銀行金控嗎?此種解釋是否合乎《公司法》修正之脈絡?是否與現在堅持的累積投票制相容?可能不是單純主張契約自由就可以解釋的。這個判決是否真的解決了多年爭議,不無疑問。只能說纏訟多年的彰銀經營權之爭,似乎很難落幕。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曾宛如教授小檔案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臺大法律學研究所民商法組碩士、臺大法律學系學士。並通過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法、證券交易法、英國金融服務法規、票據法及國際私法。曾擔任臺大法律學院科法所所長、副院長、其後並擔任法律學院院長兼法律系系主任,並多次參與有關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規之政府委託研究計畫。另也曾擔任臺灣證交所之公益董事、金融消費評議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