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斌
」北醫盟年終討論會及發表會圓滿成功
台北醫療聯盟協會(以下稱北醫盟) 在榮譽理事長蔡適應立法委員與理事長趙忠傑博士齊心邀約下,於新年初1月17日率先齊聚台灣醫界菁英人傑,發表台北醫療聯盟新年度期刊,同時也相互交流近年醫界趨勢,期許在年終劃下完美句點,並於新年度擁有嶄新的開始。本次年終盛宴齊聚臺灣醫療界、政治界、商界等重要人士,如衛生福利部政務王必勝次長、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林三齊副執行長、全國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院長、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高中錚院長、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林致源院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啟斌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吳彬安副院長、耕莘醫院神經內科趙子豪主治醫師、台北醫療聯盟協會理事張碩學醫師、五洲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侯振榮總經理、醫凡企業有限公司周玉堂總經理等人。貴賓們齊聚會場,活絡交流氣氛、展現出喜悅的嶄新氣象。活動尾聲,理事長趙忠傑博士為在場來賓頒贈小幅鍾馗畫像,期許貴賓們求得福氣,同時也能以醫、政、商三界齊聚北醫盟盛宴作為年度圓滿句點。期許北醫盟在新年度執行新計畫同時,也能以著為社會民眾服務的慈善初心,持續廣納各界賢達,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為台灣社會盡一份心力。
汪小菲爆小S「濫用這款安眠藥」:起不來動不了 醫師說話了
藝人大S(徐熙媛)前夫汪小菲因贍養費問題怒譙前妻一家人,更點名小S(徐熙娣)「踩著妳姊的人血饅頭上位」與長期使用第三人的處方安眠藥思諾思(Zolpidem;台灣稱史蒂諾斯),將提出檢舉。據悉,史蒂諾斯雖是國人最常用的短效安眠藥之一,為具成癮性的醫師處方及四級管制藥品,但不會如汪小菲形容的「起不來、動不了」。汪小菲在微博連環爆料:「思諾思是什麼東西,就是喝酒哭加直播,要不然就是起不來,根本動不了,我不知道啊!十年了,我飛了七百趟,不想說。但是今天給我惹急了再逼逼,尤其是小S,再逼逼一個我就檢舉你,我也不怕,明天我回台北。」、「我們不是藝人,我不懂,明天回台北,我行得正坐得端!我汪小菲,本人先從那個小蛤蟆開始,我檢舉徐熙娣,長年服用思諾思,且不經過醫生處方,通過第三方拿身份證取藥!」張蘭隨後也「子唱母隨」指控小S一天要吃20顆藥,引發兩岸網友討論。對此,S媽聲淚俱下反駁吃20顆藥根本不合邏輯,與心碎「虧我之前對小菲這麼好,他們竟然這樣抹黑我們」。另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史蒂諾斯屬於「非鎮定類安眠藥」,是相對安全的安眠藥物,且不會有傳統安眠藥使用後出現手腳無力、白天嗜睡的副作用,與汪小菲所說「要不然就是起不來,根本動不了」的情況略有不同。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也解釋,短效型代表「馬上見效」,因此反而容易出現成癮,可能出現用量增大、最後依賴安眠藥到不吃不行的地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則指出,由於安眠藥有鎮定、放鬆效果,導致部分人會在白天感到焦慮或緊張時服用來放鬆心情。此外,由於史蒂諾斯屬於四級管制藥,加上國人1年消耗近9億顆安眠藥,高居世界第二,因此食藥署近年除要求加註警語外,也更加嚴格管控讓醫師能拒絕病人,尤其是曾出現夢遊、夢駕症狀患者的處方要求。
台北醫療聯盟協會特邀衛福部政要參加年度盛會
台北醫療聯盟協會(以下稱北醫盟) 於本年度10月28日齊聚台灣醫界重要人士與友人,並在理事長趙忠傑博士邀約下,與立法委員林奕華、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林三齊蒞臨指導本會,分享交流近年醫療新知與趨勢。此外臺灣各界重要人士,如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遠強醫師、波蘭首席代表吾志遠LUKASZ 、國防醫學院吳家兆教育長、三軍總醫院民診處主任張芳維醫師、國家文官學院副研究員黃靖麟副教授、趨勢民調吳世昌榮譽董事長、中心綜合診所副院長葛光中醫師、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高鴻文醫師、三總胸腔內科科主任彭忠衎醫師、三總松山分院外科部主任李俊德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中華人間醫療協會理事長王明醫師、歐洲商會政府李世偉代表、華人健康網黃曼瑩總編輯、美德耐集團賴調元董事長、陳梅玲副總經理等人齊聚現場,讓活動交流熱烈、並增設不少愉悅氣氛。活動於尾聲時,北醫盟理事長趙忠傑博士為花蓮慈濟吳彬安副院長頒贈榮譽常務理事(花蓮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高鴻文代領) ,並由在場醫界好友們共同見證。理事長趙忠傑博士表示:醫界重要人士、政府官員、政界候選人能親臨造訪北醫盟年度盛會,為此深感榮幸。期許未來北醫盟持續廣納醫療各界人士,持續成長茁壯,為醫療界同仁們提供更優質的平台交流與服務同時,擴大台灣醫療資源分佈,使民眾易取得醫療照護服務,廣惠社會大眾。
黃義交墜樓亡/黃義交生前傳患有憂鬱症 精神科醫師:保障人身安全是重點
前立委黃義交晚間墜樓,當場無呼吸心跳,警消獲報後協助送醫搶救仍不治,根據他的友人指稱,黃義交生前患有憂鬱症,對此,精神科醫師強調,憂鬱症急性期時,要特別加強保護人身安全,另外,專業人士和藥物的適時介入非常重要,出現危險行為時,病因已經不重要,保障人身安全才是重點。根據《壹蘋新聞網》引述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的說法,憂鬱症患者發作時非常痛苦,但病識感相對某些精神疾病較為足夠,理想情況下多會同意就醫、住院治療,不過某些病人不希望住院原因被填上「憂鬱症」,因此醫師須根據患者病情或以其他併發症的治療作為住院理由。葉啟斌表示,若真遇到排斥治療、不願就醫的病患,有兩選項,一是由家屬或病人能信任者24小時全天陪伴,不過陪伴者壓力可能會很大,風險仍不低;另一個選項則是家屬聯絡醫院或社工單位協助啟動強制就醫、住院,特別是患者明顯有自傷疑慮時。另外,針對輕度憂鬱症患者,基本上透過單純壓力處理,就能正常交談、互動,眼神也能維持專注,但中度以上若進入急性期,會明顯有聽不進人講話、沒在聽的現象,這時內分泌已經混亂,思緒「像是漩渦一樣,一直打轉,停止不了」。葉啟斌還指出,這類患者會陷入思考死胡同,做出「難以挽回的事」,必須儘早處理,但腦部內分泌的調整需要時間,所以這階段最重要的是保護患者的人身安全,住院是非常重要選項之一,待患者狀況稍微緩和、進入亞急性期,恢復漢人對談、說話的能力,風險自然會下降。除此之外,台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周元華表示,若是身邊親朋好友有異常行為,建議要儘快到精神科就醫,因為當輕生的意念衝動起來,已經完全無法思考,更不可能看得住,若是察覺當事人有特別消極念頭,或擔心有輕生、自傷的疑慮時,就要思考啟動強制送醫,因為這個時候探討病因已不是重點,保障人身安全才是一切。◎給自己一個機會:張老師專線1980、安心專線1925、免付費生命線1995。
家長怕標籤化!過動兒就診率僅2% 實際患者竟是3倍
台灣最新ADHD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兒童及青少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數被嚴重低估,實際患者人數可能為已就診人數之3倍。若無接受穩定治療,約有60%患者症狀將延續至成年,對認知學習、人際相處、職場表現等有重大影響!國內外ADHD專家-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醫師表示,數十年實證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症狀,並在課業、同儕相處、環境適應、家庭功能都能有更好的表現。然而,ADHD藥物副作用影響患者對藥物的順從性。今年8月納入健保給付的新劑型藥物,結合現有藥物優點,給予學童一整天的專注力且在某些副作用發生比例較少,為ADHD治療帶來新的曙光。台灣ADHD學童盛行率遠被低估,研究顯示平均每個班級就有2-3位患者放任患者未治療,根據國內全國性調查指出,台灣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達ADHD診斷標準比例高達8.7%,約為22萬人口。然對比健保資料庫針對9-13歲學童之統計數字,盛行率僅2.44%,顯見多數學童未接受相應的診斷與治療。高淑芬醫師表示,社會對於ADHD的迷思多,易給學童貼上標籤,使部分家長難以接受學童的失序行為,其實為疾病表徵,歸咎於學童性格或學校管教方式,因而延緩學童就醫的比例。「ADHD是腦部多巴胺或正腎上腺素分泌功能不足所導致的生理疾病,藥物治療自1955年起就是最有證據的治療方式。」高淑芬醫師指出,現行藥物皆已行之有年。然而,患者通常平均治療不到半年(約4~6個月)就未能持續,療效不彰、副作用明顯是患者停藥的主因。根據美國研究統計,若學童ADHD無妥善治療,後續造成的社會成本(就醫及教育費、犯罪、生產力低落)一年約介於美金36億元至52億元間,不僅對學童本身造成不良影響,更會造成整個社會的負擔。「學童在學校時間長,課後又有安親班、補習班等行程,一整天學習時數高達10小時,如何幫助學童發揮本來的學習能力就是治療的重點。」高淑芬醫師點出,學童放學後進行課輔寫作業已成現今常態,對ADHD學童來說,除了在學校的時間需要藥物治療來改善症狀,還必須要家長、校園、醫院三方配合,才能讓學童的照護更為全面。「從小我就因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低落,確診ADHD後開始使用藥物治療,媽媽也從不因為ADHD而忽略對我的教育及要求,用耐心與愛心來幫助我學習。明年我準備提交博士論文,完成與媽媽和高醫師的約定。」鄭先生分享到,父母、老師從不因他是ADHD患者、需每天吃藥而對他有偏見,反而給予更多的資源和包容,在家庭、校園、醫療三者搭配下,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障礙,成績優異,不僅成功考上建中,現在也正攻讀博士,進行有關ADHD的人工智慧研究,逆轉ADHD患者學習成效差的刻板印象。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目前台灣僅有兩大類藥物受TFDA核准,最常見為中樞神經興奮劑(MPH),其中又可分為速效與緩釋兩種劑型。除副作用易影響學童食慾、睡眠外,藥效覆蓋時間難以與學童上課時間做配合,也是家長十分苦惱的一點。速效劑型藥效僅能維持3-4小時,學童在校用藥順從性降低;緩釋劑型藥物起始作用時間慢,消退時間也慢。不過,目前已有結合速效與緩釋優勢的全新劑型出現,透過新機轉將藥物多層次釋放,起始作用時間快速且藥效涵蓋學童學習時間,消退時間迅速不影響學童睡眠,已於今年8月納入健保給付。由高淑芬醫師、林口長庚黃玉書主任、三總葉啟斌主任三中心合作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登上國際期刊,研究中納入了110位台灣ADHD學童,更符合本土環境需求。另一磁振造影結果也發現,服用新一代長效藥物可增加腦內活動,藉此達到提高及維持注意力、降低衝動性、抑制控制等行為改變。高醫師呼籲:「使用藥物治療ADHD能夠幫助學童改善大部分的行為,父母應跟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符合學童需求的藥物,才能避免副作用或療效不彰使得治療中斷,還孩子一個公平、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
「疫後危機」漏藥與壓力多重夾攻 思覺失調症復發恐增5倍!
近來的社會事件讓思覺失調症再次受到矚目,20多歲的小明(化名),近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暫時不用上班,而家人無意間的碎念,讓他煩躁、焦慮,出現漏藥、睡眠品質不佳等狀況,加重幻聽的症狀,導致惡性循環。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兼基隆分院院長葉啟斌提醒,「疫情對思覺失調症病友來說影響最大的是生活步調被打亂。」提醒中斷用藥或不穩定接受治療的病友,復發率會是穩定治療者的5倍,更可能導致腦部不可逆的損傷惡化。醫師建議小明考慮將每日口服藥物調整為長效針劑,協助穩定症狀,也希望減輕家人盯藥的壓力,也鼓勵家屬在長時間的居家互動過程中,以傾聽為主,減少直接性批評。葉啟斌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除了每日服用的口服藥之外,也有多種施打頻率的長效針劑,幫助維持體內藥物濃度,每日用藥需要病人有穩定的病識感,但由於藥物濃度需要每日補充,如果漏藥,就會增加復發等疾病惡化的風險。長效針劑透過緩慢的釋放維持藥效,拉長對於病情的保護。葉啟斌院長強調,只要能夠穩定用藥,口服以及長效針劑都是很好的選擇,副作用已不像過去的第一代藥物一樣難以忍受,鼓勵病友跟醫師討論。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表示,家屬可從旁協助建立居家規律生活,討論生活的重心與目標,增加穩定治療的動機,並且鼓勵病友以線上互動維持社交能力。台北市心生活協會提供專線02-2739-8516,傾聽同理病友、照護者的處境,並視情況連結心理師或其他專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