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同歸
」鹿野納骨塔震毀骨灰掉滿地 民俗專家:設「萬善同歸」紀念碑
台東經歷連2天的強震,鹿野鄉納骨塔約1000個骨灰甕被震毀,地上滿是往生者的骨灰,有些甚至交雜在一塊。民俗專家建議,可以設「萬善同歸」紀念碑。對此,台東縣政府和鹿野鄉公所,計畫以聯合牌位或環保葬處理。民俗專家廖大乙在臉書粉專「遊學太子爺」發文說,強震造成納骨塔損毀,「難道不是人為?死一次就難以復生,又因天災地震碎滿地!這分明再次粉身碎骨!有些業者根本不信因果報應。」有網友在底下留言說,他對這次的強震很無奈,「一般納骨塔那種材質本來對於規模4以上就很經不起了,畢竟他們用的不是高級材質,門也是一般塑膠門或一般鐵門,地震來的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掉下去的事情,尤其是放置附近祂沒太多鄰居,就有受力問題了。」廖大乙表示,儘管地震很強,但實際的原因還是納骨塔不夠堅固,他建議設「萬善同歸」紀念碑,來供奉往生者們,如果骨灰甕已經碎裂,千萬不能再擺回櫃位廖大乙說,從台灣百年來的地震來看,規模6以上的發生日期似乎都有「成雙配對」,例如,921大地震的21日有2次,917的17日有4次,目前還有2個發生大地震的日期還沒配對,請民眾要提高警覺。台東縣長饒慶鈴19日在臉書發文說,「鹿野鄉納骨塔受損:穩固加強、復原重建經費約1千萬元,縣府與公所在取得家屬同意後盡快復原。」
農曆7月求財改運「最佳時機」曝 民俗專家警告:一定要還願
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在昨(28日)到來,這個月有許多口耳相傳的禁忌,一般宮廟也會暫停問事、辦事,並停止犒賞天兵天將「犒將」儀式,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不過,如果運勢不好,其實也可以趁這段時間求財改運,民俗專家就分享方法和注意事項。根據《三立新聞》報導,民俗專家廖大乙指出,目前寺廟的中門已經關閉,農曆7月寺廟內不會放鞭炮和敲鑼打鼓,這是民間敬畏孤魂野鬼的習俗,同時會拜拜,讓好兄弟享受陽間祭祀的貢品。不過,廟門關了還可以求財改運嗎?答案是可以的。民眾如果覺得上半年運勢和財運都不如意,希望下半年出現轉機,可以在農曆7月的每天下午1點到晚上11點,到各地無子祠的萬應公或萬應婆廟,帶著糖果餅乾等貢品,千萬不要空手前往,這相當於是拜訪的伴手禮,向著「萬善同歸」牌位下跪,誠心祈求改運、求財。必須注意的是,許願後一定要還願,否則後果難以想像。至於如何還願?廖大乙透露,可以擇日帶3牲酒禮,包括雞肉、豬肉、魚肉加上1瓶米酒,就是表達自己誠意最好的貢品。
墓仔埔也敢去2/玉鐲陪葬品可以「隨便拿」 金字塔古墓被毀遷葬亂象多
「台灣古墓偵探社」近年用足跡尋找古墓,並記載先人生活的痕跡,但台灣各地公墓如今都面臨遷葬風暴,更有大量文物遭破壞,彰化鹿港第一公墓內有超過200座明清時期古墓在遷葬時遭怪手破壞,玉鐲和陪葬品還被隨意丟棄,任由現場人員隨意拿取,對珍貴文物的粗暴行為引發文化界震怒,文化局更對鹿港區公所提出行政懲處。據了解,鹿港第一公墓占地12.8公頃,所葬先人超過萬名,當中更有超過269座明清時期的古墓,2018年因要改建成停車場和公園而開挖,當時就有許多文史人士挺身呼籲保護古墓、保存文資,但相關單位卻對此建議充耳不聞,繼續粗暴開發。在怪手的破壞下,269座古墓只剩不到40座被保存,其餘的都面目全非、殘破不堪,僅有「女同歸所」、「萬善同歸」等少數墓碑遭到保存,而縣府在多方壓力下,2018年10月決定停工,廠商卻仍持續開挖,在當地形成文化浩劫,甚至造成盜墓疑慮。鹿港第一公墓遷葬過程極為粗暴,許多陪葬品被棄如敝屣,文化局因而對鹿港鎮公所提出行政裁處。(圖/黃威彬攝、彰化縣文化局提供,CTWANT合成)墓碑遭剷平後,墓穴內的古物也沒有清點而被隨意丟棄,有成串的玉鐲被丟在角落,更有陪葬瓷器缺角遭棄置,現場人員甚至可以隨意拿走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陪葬品。此事在文化界引發譁然,多位歷史學者站出來砲轟,直指鎮公所太離譜,成串的玉鐲就像納粹人被屠殺後的「成堆金牙齒」,彰化縣文化局也看不下去,針對鹿港鎮公所疏於監管清代古墓之責提出行政裁處,鎮公所卻認為是廠商履約的程序瑕疵,公所是依照文化局的相關規定辦理、沒有疏失,推諉說法讓學者失望搖頭。鹿港第二公墓也面臨同樣劫難,該公墓內原有3座金字塔造型的「義塚」,約在乾隆45年和46年興建,是當年泉郊、廈郊、日茂行來台主林振嵩及地方士紳出資,為無法得到安葬的死者拾骨入土,讓他們得以安息,這3座金字塔義塚因特殊造型和暖心善舉成為鹿港人心中的驕傲,但它們卻早在1995年就被拆除改建公園,後人如今只能看到籃球場,留下無限唏噓和遺憾。鹿港第二公墓內原有3座金字塔造型的「義塚」,但在1995年就被無情拆除。(圖/翻攝臉書鹿港影像館)更遺憾的是,鹿港恐怕不是最後一處古墓被破壞的地方,台灣古墓偵探社成員阿國(化名)表示,台灣各地如今都在遷葬,「看起來」都有在做文資保存,實則是怪手開挖後文資委員才會進入,等同「破壞後再審查」,文資保存根本只剩下程序而失去實質意義。「我們的子孫真的需要這麼多建設嗎,這麼大的城市容不下先人們的一席之地?」阿國感嘆,許多縣政府都還停留在開發導向的思維中,但文化和歷史才是一塊土地最珍貴的內涵,古墓就是先人們曾在此生活過的最鮮明紀錄,卻遭到後人無情剷平,期望相關單位能在保護與開發間取得平衡,別讓下一代只能看到鋼筋水泥搭建出來的冰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