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病
」 萊姆病 蜱蟲小孩「突然變乖」要更注意! 專業醫提醒注意3症狀
當小孩突然出現異常行為,尤其是原本活潑調皮的小孩突然安靜的話,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可能是「變乖」了,有可能是他身上出現病變。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可以透過3個症狀來判斷小孩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近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8歲女童因為身體出現奇怪的情況,最後被判定是腦炎,在經過一個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女童才成功康復。黃佳雲醫師提到,女童最初只是連續兩天頭暈。到第三天,症狀急劇惡化,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的情況。緊急送醫後,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輕微腦水腫,隨即被轉入加護病房。面對如此情況,醫療團隊迅速採取多項措施,包括使用高劑量類固醇、靜脈免疫球蛋白和預防性抗癲癇藥物。經腦部磁振攝影,醫生懷疑患者患有「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的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們為提高治療效果,醫院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解釋,他們在患者入院後即開始針灸治療,使用「湧泉穴」改善意識不清,「足三里穴」和「合谷穴」處理手腳無力問題,每週三次,每次15至20分鐘。經過一個月的綜合治療,小女孩的病情顯著改善。出院一個月後的追蹤顯示,女童的各項功能已完全恢復正常,重返活潑好動的狀態。黃佳雲醫師解釋,判斷腦炎的三個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和意識改變。這些症狀可能會同時出現,或在病毒感染後陸續出現。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對光敏感、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或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以及癲癇發作等症狀。黃醫師特別提醒,腦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因此,在診斷時需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接觸過某些病原體,如蜱蟲(可能導致萊姆病)、蚊子(可能傳播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可能引起巴爾通體感染,又稱貓抓病)等。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老翁旅遊返國發現「小腿長出息肉」 就醫才知吸血蜱蟲跟回台
日前,高雄一名60多歲老翁赴日旅遊數日,結束旅程前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返抵國門後,該處偶有痛感,因此就醫。醫師告知這顆「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當場移除並使以抗生素治療,終於痊癒。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博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生郭怡彣日前接獲一名老翁求診,表示赴日旅遊後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但患部皮膚出現刺痛感,因此回台隔日趕緊就醫。郭醫師檢查後發現,該塊「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立即以鑷子移除蟲體,並開立外用抗生素,數日後老翁回診,傷口已癒合康復。郭怡彣指出,蜱蟲俗稱壁蝨、扁蝨、黑腳蝨、草耙子,為八隻腳的節肢動物,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囓齒類與大型哺乳動物(包括:貓狗、人類)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蜱蟲在人體最常叮咬的部位是皮膚較薄的皺褶處,如腋下、胯下、頸部耳後、乳房下緣、大腿內側、會陰部等,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體型只有米粒大小的蜱蟲一旦接觸到宿主身體,就會用布滿鋸齒狀倒鉤的口器插入皮膚,同時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吸食對象的疼痛感,並增加吸血成功率。另外,蜱蟲吸飽血液後,身體會膨脹,猶如一顆小息肉。值得注意的是,受到蜱蟲叮咬一段時間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甚至在吸血過程中傳染細菌病毒給人類,例如萊姆病 (Lyme disease)、Q熱 (Q fever)、兔熱病(Tularemia)等,因此即便移除蟲體,仍必須追蹤有無得到蜱蟲傳染性疾病。郭怡彣提醒,夏季氣候炎熱,病媒蚊蟲特別活耀,民眾於野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褲長袖,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長時間坐臥。返家後也應儘快沐浴,仔細檢查身體皺褶處是否遭蜱蟲叮咬吸附,衣物也必須清洗與高溫烘烤;家中寵物也應定期檢查是否遭蜱蟲吸附。此外倘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數週內若出現發燒、畏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與關節痛等症狀,須盡速就醫。
食物中毒不只嘔吐腹瀉? 康復後「腦部3症狀」要注意:恐使智力降低
台灣近期有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傳出,各類知名連鎖餐廳都中招,甚至造成有民眾失去生命。對此,就有捷克專家指出,如果先前曾食物中毒過,可能使人後續的學習能力、記憶力等等衰退,更會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即使當初的症狀已經康復,也將影響其下半輩子。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捷克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寄生蟲學家與演化生物學家認為,曾經食物中毒的人,其學習能力降低、記憶力衰退和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會更大,也就是說,一次的食物中毒經驗,就可能降低人未來的智力。研究團隊將這項成果報告發表於捷克寄生蟲學期刊《Folia Parasilogica》上,他們重點研究了2種影響廣泛人群、能在體內存活較長時間的細菌,包括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和萊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體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spp)。報導指出,弓形蟲能夠存活於各種肉品,並在未煮熟的豬肉、羊肉、鹿肉中最常見,於受汙染的水源、染病貓咪的糞便中也找得到,美國約有24%食物中毒死亡個案就是弓形蟲引起;萊姆病則是經由壁蝨叮咬傳染,每年影響美國約47.6萬民眾。團隊調查了7762名均齡42歲的參與者,其中有962人弓形蟲採檢陽性、1778人伯氏疏螺旋體採檢陽性,而研究結果顯示,曾因弓形蟲食物中毒者在與認知相關的「斯特魯普實驗」(Stroop test)中反應較慢、準確度也較低,表明著受測者記憶力或智力較差。研究報告的作者表示,雖然食物中毒與這些變化是如何相互作用,仍有待進一步釐清,但研究成果顯示,感染寄生蟲將造成長期影響,縱使身體症狀已經消失,受試者記憶力仍然不佳,這代表寄生蟲會引發慢性問題,而以往已經有研究表明,食物中毒發生後的幾星期至幾個月內會出現上述風險,只是多數人並未覺察。而在2021年對台灣800名成年人的一項研究發現,因弓形蟲而致食物中毒者,其患上失智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
60旬婦人常喊累醫一查竟「心臟衰竭」 醫列「10原因」造成疲倦
一位60歲婦人近半年體力不佳,出遊行程時常跟不上大家,就連在家煮飯就感覺累,兒女擔心母親得憂鬱症攜母前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心臟超音波發現有心臟衰竭的跡象,醫師洪暐傑則表示,疲倦感從生活習慣到免疫疾病,甚至心肺疾病等10原因都有可能發生,若是疲倦持續一週以上,無特別原因且影響日常活,或是出現胸痛、心悸、心律不整等盡速就醫檢查。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臉書分享個案,疲倦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問診發現婦人的疲倦是一整天,容易因活動量大累得更快,甚至爬樓梯會喘於是往心肺疾病去安排檢查,檢查發現婦人有心臟衰竭的狀況,每當心臟收縮時,心室裡的血至少打出40%才夠,但婦人僅有36%,因此心臟打血量不夠,造成運動、爬樓梯等需更多血時,容易覺得喘。他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是貧血,血紅素標準才9g/dl,正常標準為12g/dl,長期貧血的情況下,心臟需要提共身體足夠的血量,因此只能更用力打血,於是心臟過勞導致心臟衰竭;也列出身體疲勞容易累的10項原因。1.生活習慣:飲食沒有均衡、飲酒過多、沾染毒品成癮、壓力生活、過勞、久坐、時差。2.睡眠疾病: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失眠。3.藥物:安眠藥、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疾病藥物、類嗎啡類藥物、抗痙攣藥物、肌肉鬆弛劑、乙型阻斷劑、抗組織胺(過敏藥物)。4.感染性疾病: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肺炎、感染性單核球症、萊姆病、HIV感染。5.心臟與肺部疾病:心衰竭、心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7.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8.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腎上腺皮質素低下。9.其他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疲勞症候群、癌症、化療、骨髓移植、肝臟疾病、纖維肌痛症、貧血、維生素D、B12缺乏、脫水。10.飲食與體重問題:與厭食症、暴食症、肥胖、體重過輕有關。他建議,每天睡足夠7到8小時,睡前不要喝咖啡及滑手機等,養成睡眠規律,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點改善睡眠;避免喝酒、健康飲食、調整壓力等,可做瑜珈、冥想等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
日本爆全球首起Oz病毒死亡個案 旅遊部落客示警:去奈良別摸鹿
近期許多民眾前往日本旅遊,如果到了奈良,餵鹿可以說是必去行程。不過,知名旅遊部落客「魚漿夫婦」透露,日本最近出現全球首起感染Oz病毒死亡的個案,感染途徑疑似為蜱蟲叮咬,提醒國人若前往奈良公園旅遊,千萬不要用手觸摸鹿的身體,因鹿身上有大量的蜱蟲,若遭叮咬就有可能感染病毒。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表示,茨城縣一名70歲婦人去年因心肌炎病逝,經查疑似遭蜱蟲叮咬而感染Oz病毒,成為全球首起因感染Oz病毒死亡的個案。「魚漿夫婦」24日在臉書發文提醒,「我知道奈良的鹿很可愛,但要特別注意這個~而且最近日本才出現第一例可能因為被蜱蟲叮咬感染OZ病毒死掉的婦女,所以請千萬注意~拜託了」。據了解,蜱蟲俗稱壁蝨、扁蝨、黑腳蝨、草耙子,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以春夏及初秋最為活耀,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囓齒類與大型哺乳動物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蜱蟲在叮咬人的過程中,會將口器插入皮膚,口器上佈滿鋸齒狀倒鉤,能使蟲體固定在皮膚上,同時會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疼痛感以增加吸血的成功率。蜱蟲在吸血的過程可能將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傳染給人類,帶來的傳染病包括萊姆病(Lyme disease)、Q熱(Q fever)、兔熱病(Tularemia)等。(圖/翻攝自魚漿夫婦臉書)
遊日回台「長出黑絲贅肉」 醫夾出整隻小蟲:恐引起萊姆病
到日本旅遊一直是台灣人出國的首選,但近期有名從日本東北回台卻肩痛十多天的女子,就醫被發現肩膀有個「黑絲小贅肉」,結果醫師一夾竟夾出可能引發萊姆病的蜱蟲,所幸女子治療後無大礙,只需定期回診確認。據《壹蘋新聞網》報導,收治該名患者的高雄市常玉皮膚科診所林工凱醫師表示,女子應是在日本戶外被叮咬,且現在除了是旅遊旺季,也處於「野外常見」蜱蟲4月到10月的活動期。林工凱醫師呼籲,民眾應避免在草地、樹林長時間坐臥,以及身穿淺色及保護性衣物,或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防蚊蟲藥劑。此外,若被蜱蟲叮咬,可能會在3天到30天內出現遊走性紅斑的皮疹,或有高燒、無力症狀,此時就要小心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的萊姆病,倘若延誤就醫,可能出現心臟、神經或關節方面的嚴重併發症。
70多歲翁被蜱蟲「緊咬眼球」 過來人揭:牠被夾出有輕微爆裂聲
阿根廷一名70多歲老翁日前眼睛不適就醫,在檢查期間被發現,有一隻蜱蟲(Tick)緊咬著他的眼球不放。醫師對此表示,此病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麻醉眼部後用鑷子夾出蜱蟲,雖未透露老翁目前是否已痊癒,但有過來人指出,當蜱蟲被從眼睛夾出之際,會聽到「輕微的爆裂聲」。據英媒《每日郵報》報導,老翁就醫當下透露,自己的眼睛莫名發癢且紅腫,隨後醫師檢查發現,對方的眼睛內竟然有一隻蜱蟲正緊緊咬住眼白不放,導致組織周圍布滿血絲。相關畫面也被發布至TikTok,引起多名網友點閱。報導指出,醫師雖未透露老翁是否已痊癒,但治療此病通常是先麻醉眼部再用鑷子夾出蜱蟲。另據統計,蜱蟲在4月至9月最為活躍,造成美國每年約有3萬人不慎被叮咬,現蹤區域則以草地、灌木叢為主,還是萊姆病(Lyme disease)的帶原者;一旦寄生的宿主為人類,多半只在皮膚表面活動,若直接鑽入眼睛,就有可能導致視力損傷。醫師發現,有一隻蜱蟲緊咬著老翁的眼球不放,也造成組織周圍布滿血絲。(圖/翻攝自TikTok/@neuquencapitaltiktok)其實,美國肯塔基州一名電工普拉特(Chris Prater)2019年也曾被蜱蟲侵襲眼球,當時爬上梯子準備解開纏繞在樹上電線的他,雖有事先噴了驅蟲劑,工作結束後卻仍產生眼睛刺痛的症狀,沒多久同事便發現他的眼球上方似乎有一個「正在移動的斑點」,赴醫就被查出原來是一隻蜱蟲跑入眼睛。之後醫師利用鑷子將普拉特眼內的蜱蟲夾出,而普拉特對此表示,「當醫生將蜱蟲抓住並取出的時候,我有聽到輕微的爆裂聲。」隨後他就被叮囑按時服用抗生素和點類固醇眼藥水,如今視力未受影響。
妹妹飄怪味又痛 檢查發現「這根」卡體內…醫倒抽一口氣
女性使用棉條時,一定要記得將其取出。國外一名女作家長期深受婦科問題所苦,會飄出難聞的怪味,讓她相當困擾。而一直以來,她都以為自己是萊姆病(Lyme disease),直到內診後才發現原來子宮頸卡了一根衛生棉條,且已經在體內分解。根據《每日郵報》報導,22歲梅蘭妮(Melanie Galeaz)在TikTok透露,長期以來有婦科問題,且會飄出難聞的氣味,因此常用不同方式掩蓋氣味。她表示,由於小時候有被硬蜱(tick)咬過,出現萊姆病症狀,所以就醫時,醫師都會開萊姆病的藥讓她緩解情況。事實上,當時她就已經有婦科問題,但礙於尷尬,一直沒有把狀況說出來。她推算,棉條在體內應有2年。(圖/翻攝自抖音)到了大學四年級,她警覺到,藥物雖有助於緩解疼痛,但卻沒有改善婦科症狀,因此選擇到大醫院的婦產科做進一步檢查。梅蘭妮描述,醫師把她「打開」後開始檢查,接著就聽到倒抽一口氣的聲音,「醫師告訴我,妳的子宮頸下卡了一根衛生棉條,而且它已經開始在妳體內分解。」她推算,這根衛生棉條應該在體內有2年的時間。醫師則認為,不太可能放這麼久,但婦科的感染反應,不排除就是棉條所造成的。影片曝光後,許多網友都感到非常震驚。不過也不少人提出質疑,棉條在體內2年,為何沒患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
搬進新家2周!正妹健康惡化坐輪椅…每天出現50種病症 兇手是它
壁癌是許多人的居家困擾,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國外一名女子在4年前搬進新家後,短短2個禮拜就出現咳嗽、肌肉痙攣、皮疹、掉髮等症狀,導致她只能依靠輪椅過活。根據《鏡報》報導,28歲女子艾瑪(EmmaFranklin)2007年首次被診斷患有萊姆病(Lymedisease),認為可能是在2003年前往佛羅里達時感染的,她和病魔對抗了10多年,身體終於好轉,生活慢慢回到正軌。不料,在2017年搬進新家後,僅僅住了2個星期,她的健康狀況又開始走下坡,出現了胸痛和呼吸困難,「我知道這不是萊姆病,而是其他原因導致」。艾瑪原本因為萊姆病,和病魔對抗10多年。(圖/翻攝自Emma Franklin IG)艾瑪極度疲憊,整天臥床不起,每天要睡上23小時,她表示自己大約患有50種症狀,而且每天都會發現新症狀,「我不能為自己做任何事,感覺非常痛苦」,立刻就醫檢查,希望找出病因。結果發現,艾瑪尿液中黴菌的含量很高,這會產生過敏源,甚至有毒物質,於是她收拾好行李,搬到新的住處,一開始情況明顯改善,但2018年又迅速惡化。艾瑪連續搬家3次,才擺脫問題。(圖/翻攝自Emma Franklin IG)醫師懷疑黴菌感染了艾瑪身上的物品,並帶到新的地方。艾瑪也發現公寓再度長滿了壁癌,因此她不得不扔掉所有東西,包括她的衣服、個人用品、珠寶、照片等,後來又進行第3次搬家,「這很讓人心痛,但只能將一切丟掉,重新開始」。艾瑪搬到新家後,狀況終於有所改善,她在IG和TikTok上記錄自己的健康歷程,發現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經驗,可以讓其他人多了解慢性病,「我在慢慢康復中,但肯定感覺更像我自己」。
13歲女「被蟲咬一口」痛到不能走! 傷口紅腫「喉嚨布滿綠膿」
英國一名13歲女孩日前在河邊騎腳踏車時,膝蓋被不知名的昆蟲咬了一口,之後就痛到無法行走,隔幾天傷口顏色竟還變深、腫起來,甚至還出現昏睡、頭痛等症狀,連扁桃腺都佈滿「綠色膿液」,醫生也無法找出原因,只能暫時用抗生素治療。根據英國《鏡報》報導,威爾斯一名13歲女孩德琳(Delyn James)日前在安曼福特(Ammanford)的安曼河(River Amman)騎車,被不知名的昆蟲咬了膝蓋一口,竟痛得完全無法行走,只能聯絡媽媽來接他回家。媽媽趕到時,發現德琳不停流淚,喉嚨甚至還痛到無法說話,膝蓋上的傷口又紅又腫,趕緊將她帶回家休息。(圖/翻攝臉書@Lisa James)隔了幾天,德琳的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媽媽趕緊尋求醫師協助,但做了一系列感染及血液檢測,仍無法查出病因。醫師認為,德琳有80%的機率是被感染了,因此開抗生素治療,但4周療程過去,德琳的身體狀況仍不佳,且疾病也沒有根除。(圖/翻攝GoogleMaps)德琳的媽媽推測,經常有人把垃圾丟進安曼河,導致河水汙染,過去也曾有2個孩子在河裡游泳後生病的案例,因此認為女兒可能是被「受感染的蜱蟲」(tick)咬傷才發病。不過威爾斯自然資源部發言人表示,他們並沒有收到過安曼河一帶受污染的報告,近期也沒有孩童在河裡游泳出現問題。據了解,若被「受感染的蜱蟲」叮咬,可能會被病菌感染,得到「萊姆病」(Lyme Disease),此疾病會出現發燒、頭痛和疲倦等症狀,若沒有及時治療,放任不管,病情加重恐將影響關節、心臟、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