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雜誌
」華視開台50年陳亞蘭壓軸獻「西螺七劍」 唐威、韓湘琴回娘家巧碰金婚
華視將開台50年的精華歲月集結推出《鎏金 華視半世紀》專書,昨(18日)邀請陳亞蘭、唐威、韓湘琴、侯麗芳、蔡岳宏等人出席發布會,現場重現由演員羅斌遺孀捐贈、歷史悠久的珍貴寶劍「西螺七劍」,活動當天由陳亞蘭手拿劍驚喜登場,主持人宋燕旻訪問陳亞蘭是否記得曾經看這齣戲有什麼印象,反被陳亞蘭笑虧:「什麼記不記得!那時候我還沒出生吧!」話鋒一轉陳亞蘭感性的說:「今天很榮幸回娘家,華視50年之中,我自己就參與了20年,希望華視能再風光五十年、五百年、五千年!」陳亞蘭在華視參與許多節目,凡舉熱播的連續劇《啞巴與新娘》、《才子佳人乾隆皇》、《土地公傳奇》,還是經典綜藝《好運旺旺來》、《華視天王豬哥秀》等,都帶給觀眾們許多的回憶與歡笑。夫妻檔唐威、韓湘琴則懷念起從前工作時的華視舊大樓到現在蓋了新大樓,一起見證了華視的成長,難掩內心的激動,製作人唐威欣慰地說:「非常感動華視出版這本專書,今天回到華視除了懷念就是懷念!」《四大美人》中飾演王昭君的韓湘琴也透露:「今年剛好也是我和唐威結婚的五十週年。」金婚碰上《鎏金 華視半世紀》專書發表的巧合,也迎來現場來賓們滿滿的驚呼與祝福。陳亞蘭在華視參與許多節目、連續劇。(圖/華視提供)同樣和華視有多年淵源的侯麗芳也回憶:「過去華視經常去金門、馬祖勞軍,當時坐船暈到狂吐黃膽水,回來之後再也不敢搭船去勞軍了,還有新手駕駛跑外景的種種驚險回憶。」最後她滿懷感謝地說:「謝謝50年前華視的栽培與提攜,才成就了今天的侯麗芳。」歷經數年再度回到華視主持節目,在感性之餘也不忘趁機宣傳即將在華視登場的新節目《為愛健康GO》。夫妻檔唐威、韓湘琴出席發布會難掩內心的激動。(圖/華視提供)發布會上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華視董事長兼總經理鄭自隆、華視副總經理劉俊麟、新聞台台長陳雅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皆出席,除了目前藝人外,也邀請華視資深幕後人員任建青、陳烈、葛士林、方光申、尹劍鋒等人。《鎏金 華視半世紀》專書中,記錄了許多華視歷年在台灣電視史上的創舉與創新,如戲劇《包青天》創下當年最高350集紀錄,至今持續在海內外播映、《草地狀元》是台灣鄉土劇巔峰之作、《流星花園》則是台灣偶像劇鼻祖。而綜藝節目《劉文正時間》赴美取景也創下至今無人打破的82%收視紀錄、《TV新秀爭霸戰》是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歌唱選秀節目、《天才衝衝衝》是迄今最長壽綜藝節目之一;《華視新聞雜誌》一直秉持著深度報導的精神,替台灣各個角落發聲、社教節目《莒光園地》製播迄今近50年,依舊是阿兵哥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部落精靈」不懼高 女主播登頂10次求最美畫面
Siku Yaway(林瑋茜)主持《華視新聞雜誌》,日前拍攝全新宣傳片。為了呈現她從小成長於山林間,和過去經常為了新聞報導走入山區田野調查的歷程,特別前往新北石碇的筆架山北峰和南峰,拍攝整整一天時間,影片中透過空拍機拍攝Siku Yaway登頂的畫面,「當下需要配合在空拍機飛過瞬間時,踏入筆架山南峰頂端,相當不容易,前後來回重拍了10次,每次都要很專心,幸好我沒有懼高症,不然也太煎熬了」。Siku Yaway從小在苗栗縣南庄的泰雅族部落成長,很喜歡去爬山和山上活動的感覺,進入山區部落採訪都相當順手,也讓她在團隊中獲得了「部落精靈」的封號。回憶起讓自己最難忘的一次登山經驗,她透露是之前和部落的人一起去大壩尖山尋根,三天兩夜的行程中,一邊爬山一邊聽著長輩們分享部落的往事、遷徙史,讓她相當有感,期望能將這些記憶好好留存,未來能帶給更多部落的弟弟妹妹們知道。接下節目主持棒兩個月,Siku Yaway坦言自己還有地方需要加強,特別是「講話的語氣」,期望自己能向歷任前輩多多學習,讓自己講述新聞時多一點情感。
陳月卿伴夫抗癌30年 揪鄧麗君擔任跨時空公益大使
資深媒體人陳月卿結婚2年,先生蘇起就被診斷罹患肝癌,她陪伴先生抗癌近30年,也因此大力推廣健康飲食,甚至還接下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一職,義無反顧投入癌症研究。5日她出席「七夕~穿越時空來看你online慈善講唱會記者會」,先生蘇起特別現身,分享當年罹癌的心情,「信心很重要!因為罹癌之後容易變得很脆弱和恐懼,當年覺得自己什麼壞事也沒做,這種心情會很不平。」至今能夠痊癒,很感謝太太陳月卿一直對他身體無微不至的照顧。虛擬鄧麗君雖未能親臨記者會現場,但也以視訊方式和大家打招呼。 (攝影/彭子桓) 這場七夕情人節的穿越時空講唱會,首度讓全新的虛擬鄧麗君以直播方式與全球粉絲線上相會,主持人陳月卿透露自己在30年前擔任華視新聞雜誌主持人時,曾經訪問過鄧麗君,對她悅耳動人的歌聲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歌聲撫慰了當時因為陪伴先生抗癌而壓力沉重的我,沒想到30年後能夠同台主持這場講唱會,這樣的因緣真的很特殊。」資深媒體人陳月卿結婚2年,先生蘇起就罹患肝癌,她陪伴先生抗癌近30年,也因此大力推廣健康飲食。(攝影/彭子桓) 虛擬鄧麗君雖未能親臨記者會現場,僅以視訊方式和大家打招呼,虛擬鄧麗君表示:「這次很開心能跨時空來擔任公益大使,對我來說真的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新鮮,既可以呼籲大家要注意健康,又可以關懷病友並且盡一份心力,真的很開心也很榮幸。」這次「七夕~穿越時空來看你online慈善講唱會」訂於14日晚間舉行,將邀請特別嘉賓蕭敬騰當天以視訊獻聲唱情歌,以及朱俐靜、林育羣等歌手共襄盛舉。
主播為父慶生過家門卻不入 原因曝光有洋蔥
主播陳璽鈞在疫情期間參與採訪製作《華視小暖流》系列專題報導,她自曝防疫期間除了工作幾乎都待在家裡,只有在6月父親生日的時候,在台北市租屋的她特地開車回新北市爸媽家一趟,經常在外跑新聞的她為了保護家人,只把裝了紅包和防疫物資的禮物放在門口就離開了,「我爸媽就在門內看著,我們遙遙相望卻無法擁抱,希望父親節時已經疫情緩和,能和家人相聚在一起慶祝。」想到這段回憶就讓她感到相當心酸,無奈分享最近受疫情影響的心境寫照就是「珍惜」兩字。陳璽鈞現為《華視新聞雜誌》主持人,在疫情期間特別參與採訪製作《華視小暖流》系列專題報導,訪問各行業的工作者在疫情影響之下,如何生存;其中像是正妹護理師趙芃,看著全台醫療團隊堅守前線防疫崗位,為了幫大家打氣,她號召同事一起寫字卡防疫夥伴加油打氣;而因疫情重創藝文產業受到影響的李辰翔,暫時沒有演出工作而轉做外送員,正向思考的他認為自己仍健健康康,還有好手好腳能工作就很幸運了。陳璽鈞表示,希望他們藉由他們溫馨勵志的小故事,幫助現在因為防疫在家悶壞的宅家族,「很多受訪者自己本身就是疫情受災戶,面臨人生很大的困境,但他們不僅沒有放棄,甚至出力幫助更辛苦的人」,讓她十分感動。
《華視新聞雜誌》獲曾虛白新聞獎 陳璽鈞興奮人生成就解鎖
新聞專題節目《華視新聞雜誌》以「失衡台灣看見鴻溝系列報導」榮獲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肯定,拿下公共服務報導獎電視類獎項,是今年《華視新聞雜誌》團隊繼公益新聞金輪獎一項、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一項、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一項與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二項之後,拿下的第六項獎座。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是新聞界三大獎項之一,獲獎讓節目主持人陳璽鈞十分興奮地說:「記得剛入行時,覺得這種大獎遙不可及,能入圍已經很開心,沒想到能夠得獎,也算是人生成就解鎖。」失衡台灣看見鴻溝系列報導由製作人陳汎瑜、資深記者群林彥汝、陳璽鈞、張書堯、李宜庭、李宇承、于凡、文楷誠、羅哲超共同採訪製作報導,反映台灣貧富懸殊的問題。陳璽鈞深入社會角落採訪,她表示對很多人來說,脫離貧窮非常不容易,並感嘆:「受訪者中有人健保費都付不出來,生病了無法開刀,還有老人家辛苦拾荒要養一家人,看了十分不捨,希望政府能盡早找到解方,讓問題不再惡化。」期望透過新聞報導讓政府與民眾看見社會底層弱勢的問題。製作人陳汎瑜感謝評審肯定,她透露當初會做此系列報導的原因,就是去年政府主計處公布「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的例行數據中,可以發現最高所得組209.9萬元是最低所得組34.5萬元的6倍之多,是近年以來最大的差距,年後又逢疫情肆虐,讓團隊決定以貧富差距數據結合疫情影響,報導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
連昭慈自爆曾患人群恐懼 7月接棒房業涵成華視當家主播
資深新聞主播連昭慈自7月1日起接下《華視晚間新聞》播報重任,她曾三度榮獲「社會光明新聞獎」,拿下「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特優、「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台灣醫療優質形象報導獎」、「文創產業新聞獎」共7座新聞獎項,亦獲得「吳舜文新聞獎」等獎項入圍肯定,堪稱是「得獎女王」。此番接下《華視晚間新聞》主播重任,她表示將秉持弱勢關懷、環境愛護、社會正義和善能量的傳遞,帶給觀眾更優質豐富的新聞內容。連昭慈從事新聞工作長達16年,有6年的每日新聞採訪與10年的深度報導經驗,曾任華視新聞文字記者、專題記者、新聞主播、《華視新聞雜誌》主持人與《華視晚間新聞》代班主播,談及對於新任晚間新聞收視是否有壓力?連昭慈表示:「一定會有,尤其這幾個月晚間新聞收視都非常不錯,希望繼續這樣的好成績,也能有新的突破。」投身新聞工作圈前,連昭慈自爆曾有過「歌手夢」,擅長演唱張惠妹的歌曲,高中參賽曾拿下全校歌唱比賽第三名,就讀世新大學時期還參加過電視歌唱比賽的海選,但因為當時太緊張而被淘汰,還曾當過華視《流星花園》的臨演,「當時演一個路過的大學生角色,現在看到畫面都會覺得很好笑。」也曾擔任過徐乃麟主持的《台灣大吉利》節目幫拿彩球箱的助理小姐,早早就與華視結緣。在人生生涯中,最讓連昭慈感動勵志的名言,就是天后蔡依林曾說:「我不是天才,而是地才。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連昭慈自認小時候有人群恐懼症,甚至有些自閉,由於兩眼都有弱視的關係,從國小一年級到四年級,都要交換遮住一眼來訓練視力,獨眼的造型在同學眼中被視為怪咖,讓她下課時候常常躲到廁所裡面,上課才敢回到教室,不敢與人群互動的她,也因此被同學笑是「木頭娃娃」。而這一切的轉變,從國中時期被老師選為學藝股長開始,她開始參與更多公眾事務,走出對人群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