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狀雲
」天有異相!天空出現「飛碟雲」 氣象署曝成因:陽明山東側出沒
最近有不少民眾捕捉到「飛碟雲」的奇景!對此,氣象粉專今(13日)發文解釋,「飛碟雲」的正確名稱其實叫做「莢狀雲」,當一股穩定且「潮濕」的氣流吹過山丘,會呈現波浪狀上下擺動的情形,氣流被迫抬升時,蒸氣遇冷而凝結成雲,而氣流下沉時,因為變暖,就再次蒸發化為不可見的蒸氣,雲就不見了,如此反覆,因地型而生的「莢狀雲」就出現囉!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昨(12日)在臉書分享,有民眾拍到層化明顯的「莢狀雲」!對此,氣象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署》今(13日)發文說明,這幾天不少地方都出現飛碟狀的雲,有些巨大地像是宇宙戰艦,但粉專提醒,這既非外星人來襲,也不是天有異相,地球要毀滅了,這其實叫做「莢狀雲」,當高空西南風強盛時,就有機會出現這種外型特別的雲。(圖/翻攝自Facebook/報天氣-中央氣象署)粉專續稱,莢狀雲中央厚、週邊薄,呈現凸透鏡的形狀,有時會一層層地疊在一起,由於外型像豆莢,故名為莢狀雲,「不過有時也像飛碟,所以有人叫他飛碟雲,有時甚至也像好吃的舒芙蕾。」至於莢狀雲是如何形成的呢?《報天氣-中央氣象署》 解釋,當一股穩定且潮濕的氣流吹過山丘,會呈現波浪狀上下擺動,氣流被迫抬升時,蒸氣遇冷而凝結成雲,而氣流下沉時,因為變暖就再次蒸發化為不可見的蒸氣,雲就不見了,如此反覆,因地形而生的「莢狀雲」就出現。粉專在文末也透露,這幾天隨著強盛西南風影響,仍然有機會看到莢狀雲的出現,「由於它的形成與地形相關,所以常出現在固定的位置,以台北盆地區為例,容易在陽明山的東側看到,這幾天有機會時,不妨抬頭找一找這美麗而特殊的雲哦!」
屏東、台東再現「上帝之眼」奇景 民眾驚呼:這次更大、更明顯
上月底,高屏地區出現罕見日暈奇景,民眾一抬頭就能看到有如彩虹圍繞成的圓,彷彿「上帝之眼」,未料相隔3天後的2日近午時分,屏東、台東兩地再現夢幻美景,民眾驚呼「這次更大、更明顯」。台東氣象站表示,日暈多出現於春夏季節,建議民眾不宜直視。昨上午11時30分許,有屏東民眾抬頭仰望天空時,又發現3天前才出現的「上帝之眼」,頻頻驚呼,隨後不少人拿起手機對著天空拍,接著各社群媒體、群組開始分享這罕見的日暈奇景,有人直說,比上次看到的更大、更明顯。無獨有偶,台東繼前天出現形如飛碟的「莢狀雲」後,昨近午時分也出現日暈高掛,巨型圓光圈環繞太陽,內外圈分別呈現紅、紫雙色,耀眼奪目,紛紛讚嘆大自然之美。劉姓民眾表示,初次親眼見到日暈,中央的太陽閃閃發亮,搭配外圍光圈,真的很漂亮。陳姓民眾則說,有種接近天堂的氛圍,感覺是來自上天的召喚,很想去抓光圈。對此,恆春氣象站表示,日暈是因太陽光經過淡淡的高雲族,如卷雲或卷層雲,折射及反射所造成,最近會比較常見是因為高空的冷晶及卷層雲較多,但也因折射角度不同,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如這次屏東市看得到,但恆春鎮就看不到。台東氣象站主任冉立群進一步說明,卷雲或卷層雲為冰晶雲,冰晶懸浮於大氣中,折射或反射太陽光所形成日暈,通常內圈為紅光,外圈為紫光,多出現在春夏季節,也提醒民眾透過指縫觀察,勿肉眼直視,避免視力損傷。
「上帝之眼」高掛台東天空 氣象站提醒不宜直視
東天空今近午時分出現「日暈」奇景,巨型圓光圈環繞太陽,內外圈分別呈現紅、紫雙色,耀眼奪目,被稱為「上帝之眼」,民眾紛紛搶拍夢幻美景,直呼「好像來到天堂!」。台東氣象站表示,日暈多出現於春夏季節,不宜直視。台東上空繼日前出現形如飛碟的「莢狀雲」後,今午則有「日暈」高掛,奇景令民眾嘆為觀止,紛紛拿起手機、相機記錄難得一見的景象,網路社群更掀起曬照潮,分享日暈美景。「大自然的美景」,劉姓民眾表示,這是初次親眼見到日暈,中央的太陽閃閃發亮,搭配外圍光圈,真的很漂亮。日暈內圈紅光,而外圈為紫光,多出現在春夏季節。(圖/讀者提供)陳姓民眾則打趣地說,有種接近天堂的氛圍感,覺得是來自上天召喚,很想去抓光圈。台東氣象站主任冉立群說明,日暈是由懸浮於大氣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太陽光所形成的光學現象,常見於高層的卷層雲,通常為內圈紅光,而外圈為紫光,多出現在春夏季節。冉立群表示,捲層雲未消散前均可見日暈現象,也提醒民眾透過指縫觀察,勿以肉眼直視,避免造成視力損傷。
不是外星人!台北天空驚現巨大「莢狀雲」 形成原因曝
民眾在28日、29日抬頭仰望天空時,可能會驚訝天空突然出現巨大如波浪般的「莢狀雲」。由於此種景象難得一見,不少人紛紛駐足欣賞、拍照。有專家就在臉書「天氣風險WeatherRisk」解釋其成因;而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分享多張「莢狀雲」的美麗風景照。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分享民眾拍攝的莢狀雲美景。(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臉書「天氣風險WeatherRisk」28日上傳一張巨大、猶如層層波浪般雲朵的照片解釋,該雲朵並不是外星人到訪,而是被稱為「莢狀雲」的現象,並解釋該現象的成因,「在吹西南風時,台北盆地常常可以看到,這是因為中低層強烈的西南風經過大屯山時,在台北盆地的東北方和地形產生複雜的波動與混合作用,形成壯觀的『莢狀雲』。」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分享民眾拍攝的莢狀雲美景。(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分享民眾拍攝的莢狀雲美景。(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此外,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分享了多張民眾拍下的莢狀雲照片寫道,當日台北天空的『莢狀雲』出現了一整天,「看起來幾乎不變,其實不斷的變化!很有層次,線條很美。」照片曝光後,不少網友也紛紛PO出自己所拍攝的「莢狀雲」並讚嘆留言,「太美了」、「好特別」、「好美的台北的天空」、「好梵谷的雲彩」、「像是一幅水墨畫,漂亮喔!」許多民眾在鄭明典臉書分享莢狀雲的照片。(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許多民眾在鄭明典臉書分享莢狀雲的照片。(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台灣嚴重乾旱 8座山屋蓄水桶空空!玉山排雲抽溪水解渴
台灣嚴重乾旱,玉山主峰線排雲山莊上方水源已乾涸,目前使用柴油發電機抽水;不過,臉書粉專《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版主黃源明6日PO出玉山山脈上方出現莢狀火燒雲大景,由於需滿足水氣充足及氣流上升等條件才會出現莢狀雲,不少網友期待天氣應有變化。以油換水 滴滴皆珍貴登玉山主群峰線的重要休憩點排雲山莊,上方水源已乾凅,目前抽水點下探山莊下方楠梓仙溪溪谷,近半年來抽水頻度高於歷年紀錄,幾乎天天抽水才能滿足需求。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盧淑妃表示,抽水點距離山莊400公尺、高低落差約120公尺,全靠柴油發電機供電抽水,油料則靠人力背負上山,可說是「以油換水」,水資源彌足珍貴。玉山園區共有16座山屋,只有中央山脈以東的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瓦拉米山屋、抱崖山屋、大分山屋蓄水桶儲水還算充沛。南二段的拉庫音溪山屋溪水充沛、塔芬谷山屋山澗水尚可,而南橫三山的庫哈諾辛山屋及八通關西線的樂樂山屋也還有5成蓄水量。8座山屋 蓄水桶空空至於中央山脈北、西區及南二段馬博橫段的馬博拉斯山屋、馬利加南山屋、馬布谷山屋,中央金礦、白洋金礦、大水窟、轆轆谷及圓峰等8座山屋,蓄水桶均是無水狀況。近日梅雨鋒面並未對水情嚴峻的中南部帶來明顯降雨,黃源明昨天《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PO出他5日拍到美照,他說,阿里山雖無顯著雨勢,但前天清晨4點多,日出莢狀雲就在玉山群峰及中央山脈一帶發展,隨著日出前的色溫不斷變化,玉山上的莢狀雲開始產生詭譎多變的色調,長鏡頭還能遠眺要登頂玉山主峰的山友,原以為莢狀雲和其他的高雲壟罩日出機率不高,沒想到太陽就從東小南山的一側升起,現場讚嘆聲不斷。氣象局阿里山站主任朱瑞鼎表示,莢狀雲不一定跟鋒面有關,但鋒面靠近時可能帶來水氣,水氣充足跟天氣熱的時候空氣中的含水量較高,若氣流沿著地形上升就有可能形成,但也有可能在半山腰水氣就凝結成雲霧,小笠原觀景平台在雲層之上因此才能觀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