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逸
」 范俊逸 楠叔冥冥之中與林秋離生前背影「撞照」 熊美玲浪漫實現約定
林秋離、熊美玲夫妻檔被譽為華語歌壇的「神雕俠侶」,在林秋離離世一年後,熊美玲實現兩人的約定,將於12/22推出含有林秋離未發表詞作的台語創作專輯《一路平安》。溫馨的是,熊美玲這次封面主視覺的背影照,竟然跟林秋離生前一張背影「撞照」。熊美玲這次封面主視覺的背影照,竟然跟林秋離生前一張背影「撞照」。(圖/創客音樂工作室)照片中的背景是醫院的停車場,那天林秋離將進行手術,雖然是背影照,卻一點也不減他的瀟灑,而團隊在進行熊美玲封套拍攝時,想藉由海洋和天空的遼闊,來帶出她在思念中踽踽獨行,對自己、先夫和世界都寄予安好的祝福。林秋離灑脫斜背小包逕往手術台,熊美玲則斜背黃色吉他,繼續完成與林秋離的音樂約定,巧合令人驚訝之餘,也隱約微加淡淡的感傷,更興起滿心的祝福。熊美玲特別提到擺在專輯第一首的歌曲〈人情味〉是來自當年夫妻倆為江蕙(二姐)打造的歌曲,「因為我很愛很愛這首歌,這也是決定灌錄這張專輯時,最早決定要錄的一首歌,所以曲序安排在第一首,也具有起始的意義。」熊美玲表示民謠吉他是她創作的基底,因此自己重唱的版本充滿民謠風,並加入室內樂增添層次,將該曲翻玩成與原作不同味道的Pop Song。熊美玲也分享疫情的這三年,讓陪伴林秋離進出醫院的日子變得更加艱辛,「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忍不住掉眼淚。」指出那段日子讓她能稍微解憂、療癒的,就是自己偏愛的〈人情味〉,她曾拿吉他自彈自唱,也在腦子裡幽幽哼唱,更提及夫妻共同創作的這首歌,是開啟自己想唱台語專輯的一個beginning,她也想將這首歌送給圍繞在林秋離抗癌期間,身邊所有善意、令人感動的每個「人情味」。首波單曲〈秋離〉由夫妻的經典之作黃鶯鶯(Tracy)的〈哭砂〉填上台語詞,並於他離世滿一周年的12/11釋出。MV一上線就收穫網友無數迴響,熊美玲謝謝大家記得林秋離。團隊也緊鑼密鼓,因為坊間詢問度很高,決定將原本年後發實體專輯的時程趕工提前,預計在農曆年前問世,讓熊美玲老師《一路平安》的實體專輯得以在年前交給引頸期盼的樂迷手上,也祝所有粉絲平安健康。熊美玲以《一路平安》忍痛揮別摯愛,堅強獨行,她很感謝音樂人好友們一同協助完成自己跟林秋離的「約定」。除了林秋離三首未發表的詞作外,其餘他來不及填上的,皆由後輩大師和新銳接手,包含許常德、武雄、范俊逸等人,每一位都壓力山大,許常德更說:「秋離老師給我們出作業了!」可見大家都非常慎重、敬重的把這份「作業」捧在心上。重量級音樂人陳子鴻、荒山亮、許環良、董運昌、陳飛午、何厚華、焦惠芬、鄭中庸也都投身案子中,大家全心付出愛與關懷,只為完成這張擁有生命厚度的台語專輯。〈秋離〉台語深情告別版MV已在YOYOROCK YouTube官方頻道播出。
地表最強師資出列 陳子鴻趙傳培育人才樂在其中
趙傳、陳子鴻、陳國華、薛忠銘、陳宏宇、陳建騏、尤景文、范俊逸、黃雨勳、劉宏壽、劉慕堯等資深音樂製作人,今年受邀於「華流全能音樂人-製作職人班」教課,被學生們譽為地表最強夢幻師資。老師們日前受訪,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近年因海外音樂蓬勃發展、造成台灣市場萎縮,趙傳直言這是良性競爭趨勢,鼓勵新生代「立足台灣放眼天下」,將台灣當作基地,彼此砥礪、創作更豐富多樣作品,讓華人音樂重新聚焦在台灣。陳子鴻老師們各個都是樂壇的重要推手,授課教學也各有妙招。陳國華認為解惑不該只是講述課本上的大道理,「我比較喜歡互動式教學,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角色,而是在生活中讓他們可以依靠,他們遇到問題時,有個人可以像哥哥般給他們建議」。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包羅萬象,連感情問題也會請陳國華給予建議,他笑說:「我還幫學生公開相親,他們很開心,連我身上穿的服裝是什麼牌子也問。」拒關起門來做音樂陳建騏也認為,上課或講座分享應要讓大家產生好奇、引發興趣,「我會盡量用圖像及影像結合,讓大家深刻感受,而不是只有紙上作業」。他特別喜歡同學們提出各種獨特想法,「讓他們漸漸了解,音樂是絕對主觀,而不是某個人說了什麼、訂了標準就是對的」。針對台灣市場萎縮,陳建騏直言「音樂不分國界、競爭是動力也是助力」,關起門做音樂毫無進步可言,「我們該做的是堅信自己的能力去發展,了解我們能多做些什麼,把每個細節用心用力做到最好」。趙傳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在職專班,是學生也是老師,近期更忙於籌備明春將推出的新專輯,上課、授課、製作專輯排滿他的時間,趙傳樂在其中;他表示圈內許多資深老師,當年進入這個行業前受的基本訓練、專業知識有限,僅抱持做音樂的熱情往前衝,「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探索」,如今有機會傳授專業技能給下一代,趙傳用感恩的心盡力完成教職重任。他也認為,不論哪個年代或市場,競爭一直存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時間長,經歷很多階段、擁有豐厚經驗,因此吸引大陸地區對台灣音樂的追捧」,這幾年對岸市場蓬勃發展,音樂需求更大,對全世界大開門戶,以致台灣競爭對象更多,「最重要是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精益求精、培育更多人材,才能站穩我們的位置」。
【意麵飄香半世紀3】手指一捏知Q度 他店也進范楠麵
現年78歲的范榮楠,15歲輟學後,凌晨2點起床學製麵、擺攤子,數十年的勞碌人生,養大了3名兒女,每個孝順又有成就;外界擔心恐怕無人傳承這家老字號,但范榮楠的教授兒子范俊逸說:「我一定會延續父親的事業!」由於楠叔特別能掌握麵條Q度,賣熱食的老店「阿桐意麵」也採用他做的麵條。不僅如此,當初「阿桐意麵」分家時,楠嬸力挺第二代媳婦吳惠燕供應生意麵,吳惠燕才能獨立開業,兩家店不僅是上下游關係,還有著深厚的情感。鹽水知名的阿桐意麵就用范榮楠製作的麵條,深受當地人青睞。(圖/宋岱融攝)二○○四年間,「范楠鹽水意麵」被前總統陳水扁的親家趙玉柱選為伴手禮,因而聲名大噪,後來政黨輪替,「范楠鹽水意麵」並沒有因此沒落,還經常接到各界的大訂單,不過,卻因為楠叔的健康因素而漸漸減少供貨。原勞碌命的楠叔罹患了「富貴病」糖尿病,「榮楠是太過勞累,胰臟發炎導致糖尿病,與如今大多數人因精緻飲食所得的糖尿病是不同的。」楠嬸透露,她為了丈夫的健康,總是準備非常「澎派」的餐食,採訪當天的午餐,就是滿滿一桌子的菜餚。Q彈滑嫩的范楠鹽水意麵,配上入味的肉臊,令人食指大動。(圖/宋岱融攝)屈指一掐測Q度意麵好吃的關鍵,並非麵粉與蛋的比例,在這個資訊透明時代,只要上網就能找到答案。真正的致勝關鍵,在於筋性的軟硬程度能否迎合時下口感。楠叔從半自動的機器做出意麵後,呈現白色的麵體必須先放入冷藏室,等待筋性回塑慢慢透出淡黃色,再進入下一個製麵階段「扭麵」。一般人只能從數據資料(溫度、溼度、重量)來判斷「扭麵」的時機,然而,擁有50多年經驗的楠叔,只要屈指一掐,就能感覺麵條的Q度是否已經可以「扭麵」,通過他考驗的麵條,才能掛在工人手上,一撮一撮的扭成麵片再端出去曬。剛做好的麵條偏白色,此時筋性還沒成型。(圖/宋岱融攝)
【意麵飄香半世紀4】教授兒子將接棒 不按傳統出新招
楠叔、楠嬸的健康新潮飲食觀念,是因為養出一個營養師女兒、一個老師女兒和一個教授兒子,三位兒女不僅常常對父母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還會要求父母注意環境衛生。為了彌補自己只讀到初中的缺憾,楠叔總是鼓勵孩子好好讀書,在中山大學任教的兒子范俊逸說:「爸爸從不叫我們幫忙做麵,一真要我們專心讀書,課業所需的花費,他從不吝嗇。二十多年前我想買一台電腦,當時要價十幾萬元,爸爸也是拿錢讓我買!」面對外界擔憂的傳承問題,范俊逸強調:「將來會以適當的方式傳承,現在還不適合公開。」范俊逸認為,未來是專業管理、人工智慧的時代,不一定要以傳統的方式接手。五十三歲的他,平常就經常與父親討論「多元行銷」與管理的重要,看來似乎打算帶領家業走電商路線,未來的「范楠鹽水意麵」,將是不一樣的局面。利用採訪空檔,楠嬸搬出一箱地瓜,精挑外型細長的「上等貨」,準備寄到台北給女兒,「我女婿愛吃這種小地瓜,這是我朋友自己種的,完全沒有農藥!」對女兒的關愛溢於言表。范榮楠和范張碧正在包裝意麵,即將完成一天的工作。(圖/宋岱融攝)突然間,「收麵了!」一名員工吆喝著,大家紛紛小跑步到曬麵場,楠嬸也加入收麵的行列,大夥兒動作飛快,秤麵的秤麵,封口的封口;楠叔此時則已擺好板凳、備妥說明書,幫忙把麵裝箱。完成一天的工作後,楠嬸聊起幾位退休回家照顧孫子的員工,她和楠叔都希望「范楠鹽水意麵」能一直照顧這個大家庭,同時滿足每個愛意麵的人。人稱「楠嬸」的范張碧帶領一群員工,就像一個大家庭,希望能滿足每個愛意麵的人。(圖/宋岱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