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 台積電 台股 美股 AI 英特爾全球市場靜待美國總統大選 台股5日先跌後漲站上2萬3千點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加上聯準會將公布利率政策,市場觀望不確定因素大,美股四大指數出現回檔,也讓台股5日以跌95.28點、22870.11點開出,隨後跌勢差不多在百元起伏,9點半後卻一路拔高,站上2萬3千點大關,10點前最高站上23178.8點。法人表示,台美股市第四季漲率高,加上聯準會可望宣布再降1碼,選後股市上演反彈行情可期,不過短期波動難免。美股四大指數上周五全面收紅,讓台股4日開高走高,終場收在22965.39點,上漲185.31點或0.81%,順利收復5日線;但5日隨著美股弱勢,開盤下跌近百點開盤,最低到22849.83點,但隨後卻漲上23178.8點,1小時內上下波動超過328點。電子權值股方面漲跌互見,9點半左右,台積電(2330)先跌後漲,漲約5元、在1045元;鴻海(2317)跌1元、在213元;台達電(2308)漲3.5元、在398.5元;廣達(2382)跌1元、在312.5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5元、在1290元,大立光(3008)跌15元、在2325元。其他電子五哥,仁寶(2324)漲0.1元、在36.15元;英業達(2356)漲0.25元、在46.2元;緯創(3231)漲1元、在117元、和碩(4938)漲0.7元、在100.5元。記憶體模組廠品安(8088)因大客戶的金士頓降低持股、退出董事會外,11月起大規模資遣等利空消息,導致股價再度一開盤就摔入跌停,目前為21.45元。但AI領域仍是熱火朝天,AI晶片龍頭輝達上漲2.13%,在美股開盤不久,市值升至3.36兆美元,一度超越蘋果的3.33兆美元,也將取代競爭對手英特爾,加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輝達今年至今已上漲182.44%,而英特爾市值已流失一半。道瓊工業指數下挫257.59點或0.61%,收在41794.60點。標普500指數小跌16.11點或0.28%,收在5712.6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59.94點或0.33%,收在18179.9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挫跌27.43點或0.55%,收在4973.99點。
全球關注美國大選 電子股領軍台股4日盤中漲逾百點
進入11月第一周,全球股匯市本周關注兩大事,5日美國總統大選,以及7日的FOMC會議,台股上市櫃業者也進入第三季財報密集發布期,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反彈,讓4日台股以22839.18點開盤,隨後漲勢擴大,主要是電子權值股拉抬,9點半左右最高曾上衝22935.64點,分析師認為,大盤或個股波動將更劇烈。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AI晶片供不應求,台積電(2330)計畫在明年漲價,3奈米製程最多可能上漲5%,CoWos封裝價格漲幅約在10%至20%。台股在上周五的11月1日開低走高,終場僅小跌40點,收在22780點,半年線與季線失而復得,但外資持續向聯電(2303)提款,已連13賣,買超則回補海運三雄,周一的4日開盤航運股漲多跌少。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半前,台積電漲10元、在1035元;鴻海(2317)漲2元、在210元;台達電(2308)漲0.5元、在391元;廣達(2382)漲5元、在310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15元、在1305元,大立光(3008)跌5元、在2285元。包括廣達的電子五哥也相對強勢,仁寶(2324)漲0.15元、在36.25元;英業達(2356)漲0.1元、在45.8元;緯創(3231)漲1.5元、在116.5元、和碩(4938)則是在平盤100元。美國進入冬令時間,美股交易將從4日開始延後1小時,改為台灣時間晚上10點30分至次日凌晨5點。負責經營道瓊工業指數的S&P Dow Jones Indices也在1日宣布,加入25年的英特爾將被從指數刪掉,改納輝達為成分股。上周收盤的美股四大指數,道瓊工業上漲288.73點或0.69%,收在42052.19點。S&P500上漲23.35點或0.41%,收在5728.80點。NASDAQ上漲144.77點或0.80%,收在18,239.92點。費城半導體上漲54.68點或1.11%,收在5001.43點。
英特爾股價腰斬慘遭除名 輝達取代昔日王者加入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
目前有消息指出,輝達(Nvidia)將取代英特爾(Intel),成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的成分股。雖然英特爾曾經是晶片製造的主導力量,但在過去幾年中,其在製造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被台積電(TSMC)逐漸取代,同時英特爾也錯失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風潮,像先前就錯過對推出ChatGPT的OpenAI的投資機會。而這次被道瓊指數剔除,無疑是對英特爾的名聲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根據外媒報導指出,英特爾近幾年不僅表現不佳,其股價在今年甚至下跌54%,堪稱是腰斬,同時也是道瓊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公司。在1日的延長交易中,英特爾股價下跌1.6%。後續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宣布,由輝達取代英特爾加入一事,將於8日開盤前生效。與此同時,塗料製造商宣威(Sherwin-Williams, SHW)也將取代陶氏公司(Dow, DOW)成為道瓊工業指數的一部分。消息曝光後,宣威與輝達的股價均有上漲,而英特爾和陶氏公司的股價則出現下跌。據了解,成立於1968年的英特爾,起初專注於生產記憶體晶片,隨後轉向處理器,並推動了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但面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興起,英特爾卻未能把握住機會,這使其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逐漸失去了優勢。哈格里夫斯·蘭斯頓(Hargreaves Lansdown)的貨幣和市場主管史崔特(Susannah Streeter)表示,英特爾失去道瓊成分股身份一事,不僅對英特爾是一個名聲上的打擊,同時也意味著英特爾將不再被包含在追蹤該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中,這會嚴重影響英特爾本身的股價。報導中也提到,輝達會加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傳聞,其實早在股市流傳數月之久。有鑑於輝達在人工智慧晶片市場的快速崛起,其股價也節節攀升。輝達曾於6月進行股票分割,進一步引發市場對其加入道瓊指數的可能。報導中也解釋,道瓊作為一個價格加權的指數,不希望高價股票因為輕微的百分比變動而對指數造成過度的影響,因此輝達的拆股行為被認為適合被納入該指數。
台股29日盤中跌逾480點 失守2.3萬點大關
本周是美國第3季財報最熱烈的時刻、不少經濟數據即將公布,還有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在即,讓美股漲多跌少,然而台股29日開盤卻下跌百點,以23048.45點開出,隨後跌勢擴大,10點左右一度觸及22711.10點,跌逾超過480點,失守2萬3千點大關,所有類股都走跌,盤中下跌家數超過900家。台積電(2330)有華為晶片疑雲,加上川普再度放話加關稅威脅,台積電ADR前一日挫逾4%,導致29日再度領跌,9點半左右跌15元、在1035元。摩根士丹利證券示警,大陸晶圓代工廠持續擴張產能,使成熟製程供過於求,二線晶圓代工廠必須跟進降價以保市占率,因而降評聯電(2303)與GlobalFoundries至「中立」,維持世界(5347)「劣於大盤」投資評等,讓聯電29日成交量大增,10點前破2.9萬張,下跌1元、在48.25元。台股28日開高走低,加權指數終場大跌150.38點,以23198.07點作收,跌幅0.64%,成交量3282.75億元,近期觀望氣氛轉濃,讓29日以下跌開場,後續跌勢擴大,半導體、電機機械、電子組件、塑膠工業等全都跌逾2%。投顧表示,本周美國有許多經濟數據公布,還有日銀利率決策、美股七雄等企業公布財報,都會影響投資情緒,加上美國選舉,觀望氛圍使台股短期技術面轉弱,操作上建議分批布局。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10點之前,鴻海(2317)跌5元、在210元;台達電(2308)跌4元、在401元;廣達(2382)跌6元、在304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35元、在1300元,大立光(3008)跌10元、在2320元。宣布引入統一(1216)成大股東的網家(8044)再度開盤即漲停鎖死,在45.45元,也帶旺宅配通(2642)也開盤即漲停在45,45元。美國多家重量級科技股將於本周公布財報,包含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臉書母公司Meta、亞馬遜、蘋果、AMD、英特爾等。美股28日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73.17點,或0.65%,收在42387.57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48.58點,或0.26%,收在18567.19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5.4點,或0.27%,收在5823.5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17點,或0.022%,收在5211.67點。
美股回神台股25日開盤再漲百點 星宇航空爆量10分鐘大漲45%
美股主要指數大多收漲,台股25日以漲62.55點開出,為23255.07點,隨後由電子權值股帶動而躍升百點,9點半前最高曾到23382.38點;星宇航空(2646)正式掛牌上市,每股參考價為20元,早盤以25.95元開出,開盤10分鐘內最高漲到29元、45%,半小時內成交量逾12萬張,還不斷向上攀升,上演蜜月行情。台股24日多空交戰、開高殺低,終場收盤下跌142.24點,收在23192.52點,成交量3657.32億元;將在26日舉辦運動會的台積電(2330)收平盤價1060元,25日則小漲5元開出。在9點半左右,台積電漲5元、在1065元;鴻海(2317)漲1.5元、在213元,台達電(2308)漲6元、在399.5元;廣達(2382)漲4元、在309元。高價股方面,30日將舉行法說會的聯發科(2454)漲30元、在1300元;因買氣不如預期,傳出蘋果大砍iPhone 16系列新機約千萬支訂單,大立光(3008)跌25元、在2345元。2024美國總統選舉將於11月5日舉行,目前兩位候選人呈拉鋸戰,台灣的中央銀行10月24日發布最新報告,發現外資在9月淨賣超台股,台股微跌0.2%,且日平均成交量也減少550多億;央行人士分析,目前兩位候選人競爭激烈,不光是台股,全球股市在大選出爐前,都偏向較為觀望的態度。分析師表示,儘管中、長期均線呈現多頭,但KD指標有背離跡象,短線進入區間震盪,雖然仍有第4季旺季效應,但台股因指數距2萬4千點近在咫尺,市場居高思危,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加深全球投資人觀望氣氛。特斯拉公布的第三季收益超出分析師預期,從去年同期的233.5億美元增長8%,淨收入從去年的18.5億美元上升至21.7億美元,汽車收入基本持平,但能源生產和儲存收入飆升52%,讓股票在盤後交易再度大漲12%。接下來包括有10月30日超微半導體、谷歌的Alphabet公布財報,10月31日有微軟、臉書的Meta公布財報,11月1日蘋果、英特爾公布財報。數據方面,美國勞工部24日表示,初領失業救濟人數下降至22.7萬人,顯示勞動市場走強;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的47.3回升至10月的47.8,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由55.2微升至55.3;美國新建單戶住屋銷售量9月增長4.1%,超出市場預期。美股24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40.59點,或0.33%,收在42374.3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38.83點,或0.76%,收在18415.49點。S&P 500指數上漲12.44點,或0.21%,收在5809.86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6.25點,或0.51%,收在5157.61點。
全球最值得信賴企業出爐!台灣「這家公司」位居第二 9台廠登榜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發表「2024年全球最值得信賴公司」,其中「科技硬體產業」(Technology Hardware)類46間上榜企業中,第一名是荷蘭晶片大廠艾司摩爾(ASML)。台灣有9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聯發科(2454)排名第二、台積電(2330)緊追在後排第三。《新聞週刊》指出,「全球最值得信賴公司評選」進入第二年,透過生產優質產品、良好的公平工資等調查,表揚20個國家、23個行業的1000家公司,涵蓋金融服務、媒體、餐飲及消費品等領域。這份調查的評分計算,來自客戶、投資人與員工的信任度(分數占比40%、40%、20%)。今年前五名的企業,分別為艾司摩爾(ASML)、聯發科、台積電、英飛凌(Infineon)和輝達(NVIDIA)。第六到第十名則是世界先進(5347)、美國串流媒體技術Roku、德國鏡頭公司Jenoptik、英特爾以及日本製造商Hamamatsu Photonics。台廠一共有9家列入名單,分別為聯發科、台積電、世界先進、台半(5425)、台達電(2308)、神基(3005)、 華碩(2357)、瑞昱(2379)、創意(3443)。
10大權值股領跌僅鴻海上漲 台股終場挫200點失守5日線
台股今(23)日開低走低,終場收跌200.67點,指數報收23334.76點,跌幅0.85%,跌破23390點5日線關卡。盤中最低觸及23318.84點,成交金額為新台幣3326.91億元。台積電等權值股表現疲弱,成為今日拖累大盤的主因。市場傳出,台積電(2330)可能因與華為相關的出口管制問題以及英特爾、三星欲建立代工同盟的傳言而承壓。此外,台積電也向美國通報,有人可能試圖透過該公司替華為生產AI晶片,進一步加深市場疑慮。台積電今日股價下跌15元,收於1060元,市值縮水3889億元,影響大盤指數約121點。台積電的下跌拖累了電子股和半導體類股表現。電子類股指數下跌0.94%,半導體類股跌幅達1.27%。金融類股表現同樣疲弱,下跌1.04%。電機機械類股及玻璃類股今日則表現相對強勢,漲幅分別為0.58%和0.81%,反觀營建類股及橡膠類股則分別下跌1.11%和1.17%。聯發科(2454)、富邦金(2881)、廣達(2382)、台達電(2308)、國泰金(2882)、中華電(2412)、日月光投控(3711)、中信金(2891)同步收跌,僅鴻海(2317)上漲0.5元,收在216元。漲幅前5名個股為,三集瑞-KY(6862)上漲124元,漲幅91.85%;銘鈺(4545)上漲6.1元,漲幅10%;連宇(2482)上漲3.1元,漲幅9.97%;達興材料(5234)上漲23元,漲幅9.94%;展達(3447)上漲5.8元,漲幅9.93%。跌幅前5名個股為,東訊(2321)下跌1.2元,跌幅7.97%;錼創科技-KY創(6854)下跌12元,跌幅7.14%;來億-KY(6890)下跌23.5元,跌幅5.75%;台勝科(3532)下跌7元,跌幅5.43%;菱光(8249)下跌3.3元,跌幅5.13%。
台積電法說會驚艶市場 法人看好目標價喊上1600元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法說會報喜,昨(18)日盤中股價一度飆至1100點,市值高達28.52兆元。雙雙創新高,在看好業績成長情況下,帶動內外資法人同步認為台積電將是AI最大受惠者之一。在台北時間17日下午、約法說會50分鐘後左右,美股夜盤愈戰愈勇,台積電ADR漲幅一度突破7%,每股報價衝破200美元,截至台灣時間晚上10點一度超過210美元,漲幅高達12%。台積電第四季營收財測261至269億美元,季增率高達13%,比外資圈已相當樂觀的季增8%至10%預期還要亮眼(市場共識僅為季增6%至7%),單季毛利率財測則落在57%至59%,優於市場預期的55%至55.5%。凱基投顧分析,台積電法說對AI需求保持樂觀,而AI週期才正要開始,考量非AI應用復甦平淡與半導體週期走勢,預估半導體周期將於2025年達循環頂點。不過受惠市占率提升,加上英特爾委外訂單、主要客戶AI需求強烈,上修今明年每股盈餘預估5.7%及8.5%,目標價調升至1,450元。台積電財報、展望驚豔市場,法說更直指AI需求強勁,是未來主要成長引擎,推動內外資調高目標價,多頭共識在1300元上下,以匯豐證券調至1,600元為目前最高、最為樂觀。美系券商看好台積電今年CoWoS產能倍增;隨著先進製程營收占比、獲利貢獻提升,2025年目標價再翻倍。
馬來西亞8大地產商組團來台 向半導體廠招商
搶發地緣政治財!包括10年前有意收購「台北101」股權而名噪一時的IOI集團在內的馬來西亞8大地產商,組團來台,向台灣半導體廠招商。瑞普萊坊指出,馬來西亞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領域,在全球市佔率達13%;台灣在台積電、AI題材的推波助瀾下,儼然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基地,也帶動半導體供應鏈蓬勃發展,更成為馬來西亞積極拉攏的招商目標。台灣面臨地緣政治的壓力,加上美中貿易戰牽動供應鏈多元化,使得台灣半導體大廠已成為馬來西亞房地產開發的新寵。瑞普萊坊與萊坊馬來西亞聯手合作,安排包括Sunway Property、Ideal Property、IOI Properties、NCT Alliance、Sime Darby Property、SP Setia、Gamuda、Seri Pajam,等8大房地產開發商,本周來台針對半導體產業,積極招商。萊坊馬來西亞執行董事Allan Sim表示,此次來台招商的8家馬來西亞地產開發商,來頭不小,規模都排名馬來西亞地產商前十大,招商工業區地點大多是極具開發潛力之地,希望為台灣大廠提供馬來西亞的投資商機與重點工業區。瑞普萊坊顧問暨市場研究部總監江珮玉表示,美中貿易戰促使供應鏈多元化,企業在保留或縮減中國大陸業務的同時,將生產設施擴展到其他國家,以降低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影響。此波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不僅台商回台,也吸引包括Nvidia輝達、AMD超微等AI晶片大廠,把亞太成品物流運籌中心設置在桃園遠雄航空自貿港區(保稅倉),讓台灣成為AI產業的重心。另外台灣在面臨地緣政治、美中貿易戰改變產業鏈布局之際,近年也有不少台廠紛紛插旗馬來西亞設廠。瑞普萊坊總經理蘇銳強指出,台商將布局擴展到具有近岸(nearshoring)與友岸(friend-shoring)的東南亞地區,可利用東南亞和印度等具備低成本、貿易便利、鄰近中國等優勢,將可降低製造中斷風險,以及可與東協經濟體共同成長。例如緯穎科技在2024年9月決定增資6,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9.24億元,擴充大馬雲端資料中心產線,成為亞太區最主要的出貨地。矽品2024年5月決定投資馬幣60億元、約合12.74億美元,在檳城州桂花城科技園區興建半導體廠房。毅嘉科技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及客戶需求,也將投入新台幣30億元,擴建馬來西亞新的生產基地。另外,近年國際半導體大廠布局馬來西亞的腳步,也很積極,包括英特爾、英飛凌,已在北馬設廠,以縮短生產週期、提高半導體產業的效率與競爭力。江珮玉表示,對半導體廠商來說,多元佈局以分散生產風險,將會是接下來必須思考的課題,這也是這次馬來西亞地產開發商來台招商的原因,好的設廠地點,可以擴大群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瑞普萊坊指出,目前馬來西亞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領域的全球市佔率,已達13%,但這些是半導體製造後段領域,未來在台招商目標,將鎖定前段的晶片生產。
台積電ADR重返190美元大關 法人:17日法說會牽動全球電子產業景氣
美國道瓊指數昨(11)日再創高,台積電ADR逼近歷史新高,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42點收在22901點。法人指出,17日台積電法說會將對半導體業釋出最新看法,牽動第4季產業旺季表現,更攸關2025年全球電子產業景氣榮枯。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漲2.59%收190.6美元,重返190元大關。台積電勁揚2.45%助攻,股價來到1045元,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42.56點,收在22901.64點,成交值新台幣3503.63億元。銀行業獲利亮眼,激勵美股收紅,道瓊工業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創歷史新高。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409.74點,0.97%,收在42863.86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4.98點,0.61%,收在5815.03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60.89點,或0.33%,收在18342.9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42.005點,0.79%,收在5335.945點。展望台股下週動向,法人指出,17日台積電和大立光法人說明會,將是電子產業重要風向球,不僅牽動Q4表現,台積電對明年AI晶片及半導體產業看法,更攸關全球電子產業景氣榮枯。台積電17日法說會登場,產業人士聚焦,AI晶片需求、CoWoS先進封裝產能進展、明年上半年半導體產業展望、明年資本支出預期、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外包的觀察、碳費以及電價調漲等議題,將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
全球前五大電腦品牌出爐「這台廠」贏蘋果 IDC:明年溫和成長
2024年第三季全球前五大個人電腦品牌出爐,蘋果僅拿下第四名。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復甦,但2024年第三季全球傳統PC出貨量仍年減2.4%,降至6880萬台;預計明年市場將出現溫和的個位數成長,但相關的AI產品可能要等軟硬體與應用場景更多、直到2026年才會更加普及。以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全球個人電腦市占率冠軍為聯想(Lenovo),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至1650萬台,市占率24%;第二名為惠普(HP)的19.7%,出貨量成長0.4%、1360萬台,第三名是戴爾(Dell Technologies)的14.3%,減少4%至980萬台。華碩(ASUS)是第四名,出貨量成長10%至550萬台,市占率7.9%;蘋果出貨量大減24.2%至530萬台,衰退幅度居前6大廠之冠,市占率為7.8%,跟華碩並列第四;宏碁(Acer)出貨量成長4.4%至450萬台,市占率6.6%。IDC全球行動裝置追蹤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表示,消費者和商用市場對個人電腦的需求已經恢復,但大部分需求仍集中在入門級產品上;較新的AI PC,如高通的Copilot+個人電腦、英特爾和AMD的同類晶片,以及蘋果預計推出的基於M4的Mac電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推動高階市場的發展。IDC全球裝置和顯示器研究副總裁Linn Huang則表示,雖然我們預計AI人工智慧將達到無處不在的程度,但目前看來,要到2026年才會邁向大眾市場,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將為這些支援人工智慧的硬體來開發軟體、應用場景和目標受眾。
台積電6年後恐吃掉全台23%電! 標普稱:缺電將致信用風險
標準普爾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是台灣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也是用電大戶,目前台積電的用電量估計佔全台8%,而隨著其加快先進3奈米晶片的生產,到了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台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約達23.7%。不過,由於台灣的供電成長速度緩慢,可能讓台積電面臨用電風險。據科技新聞網站《Wccftech》報導,標普全球稱「台積電因電力需求高而面臨信用風險」,因為晶片製造的需求,台積電的用電量上升,雖然台灣家庭用電量下降,但台電的數據顯示,台灣的電力儲備百分比仍難以達到政府的15%目標。報告指出,台積電生產10奈米晶片的用電量約為110 GW,占台灣整體電力消耗量的4%多,工業用電量則為6%以上。到了2023年,台積電開始大批生產3奈米晶片後,用電量已接近250GW,占全台整體用電量8%、工業用電量近 16%。標普也預測,待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可能占台灣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即為23.7%,這是基於「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將比2023年增加90%」的假設,彼時耗電量將達到794 GW。即使在最不樂觀的預測情境下,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僅成長50%,台積電的用電量仍會達到418GW。隨著台積電持續推進3奈米晶片的製程,半導體製造的物理限制要求晶片製造商使用更精細波長的光在晶圓上印刷數十億個電路,對於7奈米以下製程的技術來說,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比成熟製程的深紫外光(DUV)機台更加耗電。2022年,台積電才剛開始量產3奈米晶片時,其每12吋等晶圓掩模層的耗電量為27.7千瓦(kW)。隨著2023年3奈米生產規模擴大,消耗量躍升至40.5 千瓦。除了擴大晶片製造規模外,人工智慧產品的高需求也促使台積電增加封裝產能。截至2023年,台積電的年用電量為232GW,是英特爾(約90 GW)和SK海力士(125GW)的2倍以上。因此,電力需求成長之際,台灣也在努力維持電力儲備。
AI加持護國神山重回千金 台股26日開盤大漲近2百點
美股回檔,但AI等科技股仍屬強勢,讓台股26日仍以漲近2百點開盤,幾乎全線走紅,以貨櫃航運業最為強勢,十分鐘內衝上22959.45點高點,不過後續漲勢稍緩。分析師認為,若成交量能增至四千億以上,有利收盤站穩在波段反彈高點,挑戰23000點整數大關。台積電(2330)將在10月17日舉行法說會,9點半前台積電在小漲與平盤間晃蕩,約1005元;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小漲1.5元、在190元,台達電(2308)在平盤與小跌間起伏、約398元,廣達(2382)小漲2.5元、在275元;高價股的聯發科(2454)漲5元、在1230元,大立光(3008)漲15元,在2650元。26日成交量較大的仍屬航運股,9點半前,陽明(2609)已破6萬張成交量,漲逾4%、在73.3元左右,萬海(2615)漲逾5%、在105元左右,成交量破5萬張;面板雙雄也很熱鬧,群創(3481)超過6萬張,漲3.8%、在16.15元,友達(2409)漲2.3%、約17.35元。前一日最受關注的,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暌違46個交易日再回千金股懷抱,為第15檔突破一千元的股票;法人認為,若接下來美元降息、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台股有機會價量齊揚,揮別先前低量窘境;而台積電將在10月17日舉行法說會,利多加持下,年底前股價有望上看1200元。然而因為沒有新的重大利多提振股價,美國股市周三走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93.47點,跌幅 0.7%,至41914.75點,結束四連漲;標普500指數報5722.26點,下跌10.67點,跌幅0.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報18,082.21點,上漲7.68點,漲幅0.04%。不過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8%,英特爾、超微、輝達領軍上漲,其中輝達市值重回3兆美元,美光股價盤後大漲10%以上,台積電ADR小漲0.2%。
有外部壓力?傳將收購英特爾 分析師:高通持保守態度
美國無廠半導體公司高通傳出將收購英特爾,不過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高通內部對於收購案持保守態度,證實了高通在無法控制的外部壓力,謹慎探索收購英特爾的可能性謠言,產業專家也直言,收購案不太可能成功,除非英特爾已經開始拆分,但也強調,英特爾絕對不會倒。郭明錤指出,高通目前在AI手機、AI PC的晶片有顯著的優勢,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蘋果,唯一的弱點在AI伺服器晶片也是英特爾的,但如果高通真的收購成功,從業務到財務都是災難性的影響。為了迎接AI的時代,郭明錤表示高通最佳的策略是從AI手機的晶片中快速產生現金流,並推動AI PC晶片的發展,建立設備端的生態系統,透過策略性投資、收購,以增強本身AI伺服器晶片的效能。如果真的收購英特爾,僅對於AI電腦晶片的業務有利,不過,目前微軟承諾在最新的平板電腦中將會使用高通ARM架構的晶片,高通的未來成長性可期,即使沒有收購英特爾,依舊可以增加AI PC晶片的市占率。由於收購案可能涉及反壟斷調查,且出售英特爾部分業務需要時間,因此郭明錤認為收購案要在短期內完成具挑戰性,可能不利於公司的財務;並強調高通的收購動機並不強烈,因為對高通會是災難性的後果,也證實高通是在外部壓力下才去評估收購可能性的謠言。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林偉智直言,高通完全收購英特爾的機率相當低,除非英特爾自己先拆分部分業務,但即使沒有完成收購,英特爾也不會倒閉,後果對科技業的影響太大,屆時美國政府或者與英特爾有密切關係的公司一定會出手相救。
輝達獨大? 超微蘇姿丰:市場不會只有一種運算架構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近日接受《CNBC》訪問,談及超微與輝達(NVDIA)之間的競爭。蘇姿丰表示:「我的看法是運算市場沒有一家獨大這回事。市場上不會只存在一種運算架構,而是每種應用都需要對應適合的運算架構。」自從ChatGPT爆紅推動AI市場起飛後,各大科技公司爭相投資發展AI模型及資料中心,讓輝達AI晶片大賣,短短一年內即在AI晶片市場搶下超過80%市占率,隨著超微、英特爾不斷推陳出新,市場競爭日漸激烈。蘇姿丰認為科技生態圈不會只有競爭,而是競爭合作並存。她表示同業之間即便在某些市場相互競爭,在某些領域仍可以是合作夥伴。蘇姿丰相信AI的長久趨勢。她表示目前各界還在摸索AI的能力範圍,但相信10年後大家不會再質疑AI的投資報酬率,屆時AI將成為人類生活主體,從商業、教育到醫療保健等生活環節都與AI密不可分。蘇姿丰預期AI加速器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前達到4,000億美元。她表示:「我真的相信AI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一切才剛起步,所以大家要保持耐心。科技趨勢通常需要多年時間發展成熟,而非幾個月就能看見結果。」在超微急起直追之際,輝達也持續強化自身的實力。Information網站報導輝達近日打算投資1.65億美元收購AI新創公司OctoAI。OctoAI開發的軟體能優化生成式AI模型,與輝達NIM軟體開發工具組整合後能為企業用戶提升AI模型的深度學習推理能力。
英特爾股價一度大漲9%「有好消息」? 外媒:高通將收購部分業務
週五美股英特爾(Intel)收高3.31%,成交56.64億美元。股票尾盤拉升,一度漲近9.5%,最高報每股23.14每元,創8月新高。近期有報道稱,高通(Qualcomm)就收購事宜跟英特爾進行了接洽,這筆交易有可能會在晶片行業創紀錄。半個月前,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高通已有收購英特爾部分股權的可能性。該公司正在尋求收購英特爾的設計業務,以豐富其產品組合。英特爾目前正努力創造現金流,並希望剝離業務部門並出售其他資產。根據《CNBC》報導,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但近年呈現「螺旋式下滑」,邁入2024年後,英特爾的處境更加艱難,在8月發佈了令人失望財報,並宣布裁員15%並停發股利,一度引爆股價單日大暴跌26%,創50年最大跌幅。該公司正在艱難應對銷售的疲軟和虧損的擴大。若雙方確實談成併購,將會是歷來最大科技公司合併案之一;英特爾目前市值超過900億美元,高通市值約1,881億美元。目前雖離達成協議還很遠,儘管被視為加強美國晶片競爭優勢的機會,這種超大規模的交易肯定會引起美國司法部門的反壟斷審查, 而據研調機構Omdia 18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預估今年Q3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營收可達1758.66億美金,季增8.5%,而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在Q3的銷售額有望首次超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3。
全村挺一人3/十年九千億的教訓 DRAM+WiMAX深藏台灣科技業血淚史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4日當著各國科技業者的面吐苦水,「最近我夜裡常輾轉難眠,半導體產業必須拿出天價的成本投資、打造工廠,很難想像未來十年要承受多少挑戰和痛苦、以及成本去達成AI的夢想。」讓這位67歲半導體老將失眠的源頭是,「我們經歷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這都是歷史的教訓和學習。」台灣科技史多被認為是代工為主,但也有很多次,廠商想奪回產業主導權,甚至一度想聯盟合作,結果「身先士卒」,下場慘兮兮,例如陳水扁政府時期推動「兩兆雙星」產業政策,卻讓DRAM淪為「慘業」;就算是國際巨頭英特爾Intel要攜手台灣共同打造WiMAX聯盟,最後也以損失百億的血淚史收場。業者想起1990年代時的DRAM產業一片大好,茂矽的股票更被投資人戲稱為「卯死」(台語大賺),茂矽的EPS在1995年衝上12元,就是做DRAM製造。據DRAMeXchange的資料,台灣DRAM業者在2006年第四季時,全球市占率高達17.8%,但過了5年就下滑到只剩6.1%,同時間的三星則從24.9%躍升到44.3%,至今已成全球第一品牌。據統計,台灣的南亞科、華亞科、瑞晶、力晶、茂德五家業者,從2001年到2010年共投資了9千多億台幣,但帳面的長期債務卻已累積到1500多億台幣,而成立於1996年、台灣第一家量產12吋晶圓之記憶體製造廠的茂德,一路從德國英飛凌、韓國海力士、日本爾必達都合作過,但撐到2012年2月,仍宣佈破產下市。DRAM也曾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寄予厚望的產業。(圖/報系資料照)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向CTWANT記者談到那段歷史,他說,在2000年左右,台灣DRAM業者以技術移轉及合作研發為主,每年支付外國企業技術權利金總額超過200億元,因為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生產技術及新產品推出時程落後外國大廠約一到二年,只能靠擴廠的規模經濟來競爭,韓國則因大力研發,新產品開發速度快、產品線廣,所以溢價也高,台灣業者靠景氣賺錢,碰上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就出現大問題。所以在2008年下半,馬政府時期的行政院基於掌握關鍵技術的原則,想讓台灣眾多廠商合作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與日本DRAM主要廠商爾必達合作,當時爾必達願意提供智慧財產權且參與投資,台灣則由國發基金參與。「但當時各DRAM業者背後都有不同的技術合作對象,各家狀況不一,意願不一致,整併工程很難於短期完成;甚至DRAM價格一有波動,就影響業者的合作態度。」尹啟銘說,而後有媒體炒作輿論說DRAM是錢坑,在野黨阻擋國發基金投入預算,一再延宕後,產業情勢發生變化。2012年,爾必達宣布破產,這場「台日結盟抗韓」的希望落空。國內WiMAX產業發展不如預期,全球一動撐到2015年被撤照。(圖/報系資料照)WiMAX的故事就更坎坷了,曾參與過這項技術的工程師向CTWANT記者說,這個通訊技術最早於2001年被提出,2005年時,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Intel 和當時手機製造商龍頭 Nokia 宣布進行 WiMAX 的合作計畫,涵蓋行動裝置、基礎網路建設、工業用市場的開發,當時的台灣政府以WiMAX 作為第四代通訊標準(4G)的發展方針。2008年時,政府陸續發出WiMAX 執照給大同、遠傳、威達、全球一動、威邁思、大眾等六家業者,各廠商花下大量投資與人力進行研發,沒想到後來大多數電信商選擇支持3GPP 所提出的LTE技術,因為LTE只要升級現有基地台即可,原本主導的英特爾也倒戈,在2010年宣布退出 WiMAX 市場,台灣瞬間成為4G孤兒,廠商們只好陸續認賠殺出,LTE成為台灣現在4G通訊的主流,全球一動則硬撐到2015年,NCC宣布不予換照後,當時的全球一動董事長章渝坪表示,損失超過670億元,也正式宣告台灣WiMAX走入歷史。
全村挺一人2/為了AI高速運算晶片要結合光與電 台廠供應鏈「頭頂一片大烏雲」
「台灣正站在機會跟時間的十字路口,硬體首次成為新瓶頸,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3日宣布,與台積電攜手領頭,邀請30家以上的廠商,組成「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參與者集結台灣各領域最強業者,包括聯發科、廣達、鴻海、友達等,目標是突破技術、強化合作,並制定產業標準,甚至連競爭對手台積電和三星電子,這次也不得不同台「交朋友」AI時代改變全產業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9月11日在高盛集團舉辦的技術會議上,被問到客戶巨大的AI支出能否帶來投資回報時,黃仁勳坦言這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所以在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上,不管是歐美或日韓業者,都提到一樣的問題,就是正困於滿足「AI需要的能力」,「我們現在都在賽跑,在硬體上投入巨大成本,台灣就像是頭上壟罩著一大頂烏雲,為了維持供應鏈韌性,但走哪條路會領先或落後,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吳田玉感嘆。吳田玉表示,所有硬體被迫加速前進,晶片密度越來越強、連結需求越來越高,熱傳導能源及速度的要求,已經和現代金屬材料的物理極限有衝突,而目前業界公認「光」是唯一解,矽光子已研發很多年,雖有技術但很貴,停留在研發和少量生產階段,但「AI發展帶來的壓力,矽光子時代會比我們預期更快來臨。」輝達最新的Blackwell平台,仍有巨大耗電與發熱問題。(圖/報系資料照)業內人士跟CTWANT記者解釋,像是輝達最新Blackwell平台,其中GB200 NVL72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需要36顆CPU和72顆Blackwell GPU串在一起,晶片之間需要高速連結,過去是用導電較好、CP值高的銅線傳輸,但金屬傳電一定會有發熱和阻擋的問題,不夠快,加上發熱就會浪費電,業界想到要用光,早在20年前IBM就投入研究,英特爾研究10年,希望用光來當傳輸管道。不過電和光需要額外設備去轉換,目前常聽到的CPO(Co-Packaged Optics)技術,需要光接收器、光波導、光調變器、電流電壓放大器、驅動IC、交換器等元件整合在一起,過去是放在PCB板四處,現在則安裝在一個可以隨時插拔的插槽上,接下來是想轉為共同的封裝光學模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表示,目前國內矽光子研發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就是透過PCB板將零件進行組裝,再透過光波導元件來進行光的轉換跟傳遞。第二個階段是由日本NTT在IOWN(全光和無線網路聯盟)所提出,想將所有晶片都放在矽基板上,用半導體方式封裝在一起,所有晶片之間的訊號傳輸,都透過「光」來傳遞,而最終目標,就是讓「晶片內」的資料也能透過光來傳輸。目前AI晶片的複雜性與運算需求,讓半導體業者驚覺無法單打獨鬥。(圖/方萬民攝)在半導體產業從事40年的應用材料總裁Gary E. Dickerson說,現在有四大重要技術面臨轉折,包括尖端邏輯、記憶體DRAM、高頻寬HBM、先進封裝整合等,未來幾年,技術會截然不同,「一個晶片,有2000個製程步驟、25種材料,以及超過100種方式來結合,現在所有半導體業者都了解,面對複雜性與日俱增,這種近乎不可能的運算需求成長,不可能再靠單打獨鬥,」但「誰先推出新產品,就能獲得巨大成功,把所有人拋在後頭。高速創新、高速學習,實驗成功,就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吳田玉表示,雖然台灣晶圓廠與封裝廠,以及系統設計端是世界第一,但在記憶體、材料與設備等,還需要其他區域的夥伴,因此必須「廣結善緣、多交朋友」,「這跟過去的競爭很不一樣。」
全村挺一人4/矽光子專利大多握在美國手上 台廠「去年還在虧錢」未來路還長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2030年全球矽光子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5.7%,而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罕見攜手日月光投控(3711),在9月3日宣布組成矽光子產業聯盟,號召30家廠商一起制定矽光子產業標準,帶動近期矽光子族群,包括上詮(3363)、聯鈞(3450)、波若威(3163)、聯亞(3081)等股價強勢上漲。不過專家也跟CTWANT記者提醒,光跟電的結合在矽光子技術中非常困難,矽光子的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在美國,英特爾在申請數量上排名第一,台灣要在這領域突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積電副總經理徐國晉在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能集結過往豐富的半導體經驗與資源,矽光子的研發製造量能會持續壯大,為台灣未來成為「AI科技聚落」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幾乎不談客戶的台積電,也罕見直接在台上簡報點名他的矽光子生態系,以海外大廠為主軸,包括如博通、科希倫(Coherent)、SK海力士、新思科技等;台廠以OSAT、ODM/OEM為主,包括:封測廠日月光、矽品(2325),緯創(3231)、技嘉(2376),上詮則是做光纖陣列元件暨組裝。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4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的論壇時也提到,矽光子技術是鴻海目前積極投入的領域,主要針對光電融合的不同接點設計,著重於研究封裝與開發元件,這項技術預計將在未來的高階晶片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吳田玉表示,矽光子是半導體的前端製程,台灣有前、後段,與晶片設計與伺服器系統,也有光學元件、光電模組與測試的智慧財產與精密機器設備,未來矽光子產品的量產關鍵在於成本與自動化,若成功整合各領域資源,將成為台灣發展矽光子產業的優勢。訊芯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網通晶片大廠訂單。(圖/報系資料照)永豐金證券的分析報告提到,與光通訊有關的概念股,包括矽光子設計的光聖(6442),磊晶的部分有聯亞,交換器是智邦(2345),光收發模組有波若威、眾達-KY(4977),測試介面是旺矽(6223)和穎崴(6515),封測方面則有上銓、日月光投控、訊芯-KY(6451)、台星科(3265)和矽格(6257)。CTWANT記者整理比較多分析師提到的矽光子概念股,包括訊芯-KY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博通等網通晶片大廠訂單,400G的矽光子模組產品可望先行量產,也積極跟客戶開發CPO光電共同封裝模組產品。法人推估,2025年該技術將進入爆發期,有望為公司中長期營運增添動能。13日股價為220元。聯亞協助英特爾推展「矽光計畫」,主要負責供應矽光上游材料磊晶及相關元件,出貨給美系客戶的金額持續增長,該客戶下單的800G矽光產品將在今年升級為1.6T規格,預估5、6月將進入產品轉換期,去年至今已出現連六季虧損,累計上半年每股虧損0.77元,第3季起出貨動能將開始轉強。13日股價為209元。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曾主導該公司矽光子技術研發,擁有大量專利。(圖/黃鵬杰攝、翻攝自intel官網)聯鈞已具有矽光子技術,雖然2023年虧錢,但今年上半年轉虧為盈,EPS 0.78元,未來營運前景看好。該公司估計今年下半年將小量生產,並與主要客戶完成認證矽光子。13日股價為179.5元。整體而言,矽光子概念股還是圍繞在光通訊與先進製程跟封裝的相關公司,不過專家也提醒,許多半導體材料在光學特性上,沒辦法符合光子電路所有功能的需求,且電子晶片才從實驗室走到商業化的階段,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產業結構也可能大幅變動。
2個月將近30萬人丟飯碗! AI熱潮受害者是「他們」
人工智慧熱潮和組織精簡化,使得科技業面臨更嚴峻的就業環境,今年8月,美國IT產業失業率飆升至6%,已有14.8萬名IT員工丟了飯碗,較7月高出3000人。而全國失業率為4.2%,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勞工統計局6日公布調查數據顯示,8月全美失業率降至4.2%,增加了14.2萬個就業機會,但由於人工智慧持續繁榮,8月共有14.8萬名IT員工失業,高於7月的14.5萬人,IT員工失業率從5.6%上升至6%。顧問公司Janco Associates發現,過去8個月中,就有7個月IT產業失業率高於全美失業率。Janco執行長賈努拉蒂斯(Victor Janulaitis)表示,IT員工的失業狀況是自2000年代初網路泡沫破裂以來最嚴重的,這次的罪魁禍首是人工智慧,它正在引起「巨大的變化」,堪比當時個人電腦廣泛使用時所見的狀況。賈努拉蒂斯指出,IT領域的裁員問題集中在管理後端的傳統技術工作,而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則讓人力需求帶來成長。軟體公司Hyland Software的首席資訊長瓦特(Steve Watt)也認為,目前最需要的職位是有關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和雲端等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力。在上個月宣布裁員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思科系統」計畫裁員7%,約影響6000名員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也透露,作為削減成本的一部分,今年將裁掉1.5萬名員工並暫停配息;而今年7月,軟體公司Intuit直言,計畫裁員約1800人,為轉向人工智慧招聘大量人才做好準備。報導指出,被解僱的IT員工正面臨著技能與期望薪酬不符的窘境,而科技公司削減人力不僅是為了協助公司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也能更聚焦在提升效率和獲利能力。同時,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能,以便在履歷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