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智庫
」 英國 美國 中國各國政府總債務達91兆美元「堪比全球經濟規模」 IMF示警「這問題」需盡快解決
目前有報導指出,全球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91兆美元,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全球經濟的規模,實際上也對各國的生活標準造成了嚴重威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直接點名美國要盡快解決「慢性財政赤字」的問題,根據《CNN》報導指出,各國政府之所以會債務高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為了刺激經濟而舉債。疫情帶來的問題就連美國等富裕經濟體也明顯受到影響。但大多數政客在選舉時都刻意忽略這個問題,不願對選民描述債務洪流所帶來的增稅、削減開支措施。甚至有些政客出近乎「大撒幣」的承諾。報導中認為,此舉恐會再次推高通膨,甚至引發新的金融危機。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點名警告美國必須緊急解決「慢性財政赤字」的問題。Vanguard全球利率部門主管Roger Hallam表示,持續的赤字和上升的債務負擔,目前已經成為中期關注的問題。他認為,隨著全球債務負擔的增加,愈發引起投資人的焦慮。其實就連在法國,也因為政治動盪的關係,加劇了投資人對該國債務的擔憂,連帶導致債券收益率飆升。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美國債務將在未來10年達到GDP的122%。到2054年,債務預計將達到GDP的166%,如此比例將嚴重拖慢經濟增長。前美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的Karen Dynan表示,如果要解決美國債務問題,需要透過提高稅收、削減福利來完成,優先衝擊的就是會保障和健康保險計劃。但實際上卻是許多政客不願談論這些嚴肅的議題,這連帶地恐會讓民眾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enneth Rogoff其實也希望美國與各國政府應當開始縮衣節食,他認為,如今的債務不再是利息趨近於零的負擔。在2010年代,許多學者、政策制定者和中央銀行家認為,債務利率將永遠接近零,開始認為債務是免費的午餐。Kenneth Rogoff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為政府債務就像持有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如果利率大幅上升,利息支付的費用也會大幅增加。報導中也提到,目前美國政府在2024年將花費8920億美元來支付債務利息,遠遠超過國防預算,這數字甚至接近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健康保險計劃Medicare的預算。而在2025年,美國政府的債務利息費用將會超過1萬億美元,國債總額超過30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大約等同於美國經濟的規模。其實除了美國政客刻意忽略財務問題外,在英國也是如此。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日前譴責英國兩大主要政黨,認為其對公共財政問題保持緘默,對問題視而不見。財政研究所所長Paul Johnson表示,無論誰在大選後上台,除非他們運氣好,否則很快就會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提高稅收、削減某些領域的支出」,或是「借更多的錢並接受債務長期上升」。但其實也是有國家正在努力解決債務問題的,像是德國,近期的債務限額爭議,讓德國的三方執政聯盟背負著巨大壓力。但報導中也提到,延後控制債務,如果時間太晚的話,還是會使政府受到金融市場的懲罰。像是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在2022年試圖通過增加借貸來推動大幅減稅,結果反而引發英鎊暴跌。
「周休3天」有利勞資雙方!英國61家試辦公司「近9成1年後仍維持」
在全球最大規模的「周休3日」試驗結束1年後,英國大多數參與該計畫的公司,仍然允許員工縮短每週工時,且超過一半的公司將周休3日永久化實施。據CNN的報導,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與非營利組織「全球每週4天」(4 Day Week Global)曾共同進行試驗,在2022年6月至12月之間的半年裡,參與計畫的英國61家公司之員工,以正常工作時間的80%,換取相同的工資,並承諾在工作表現上完成100%的進度。結果這場大規模實驗的籌辦者之一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至少89%參與試驗的公司仍持續執行周休3日的政策,甚至有51%參與試驗的業者在2023年底將周休3日永久化實施。61家企業中僅2家沒有回覆進行該項調查的研究人員。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波士頓學院人員合作研究英國周休3日計畫的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於當地時間21日發布了上述調查結果。研究報告指出,減少工時對於勞資雙方都是極為有利的。試驗結束時,員工表示身心健康都有了明顯改善;工作與生活更趨平衡;生活整體滿意度有所提升;工作疲勞程度也得到緩解,而且這些進展在試驗結束後1年依然保持。負責針對參與試驗的公司員工進行調查的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邵爾(Juliet Schor)指出,「關鍵的一點是,半年的試驗結果顯示,這不是罕見或短期的影響,這些試驗帶來了真實且持久的改變。」另外61家公司中,有28家的經理或執行長也同意答覆該項問卷,他們都表示,每周工作4天對公司營運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半數受訪者指出員工流動率有所下降;近3分之1的人則表示該制度顯著改善了招聘作業;82%的高階主管也認為,周休3日有益員工福祉。英國智庫「自治」還在報告中點出,參與試驗的公司如何讓周休3日制度保持良好運作的方法,包括修訂會議規範、職場溝通,以及待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該項報告的作者也指出「顯而易見,1星期工作4天不僅僅是曇花一現,英國各地都有公司成功運作至今。」報導補充,這61家參與試驗的英國公司有近半數屬於廣告行銷、專業服務、非營利部門,其餘則涉及建築、製造、零售、醫療保健、藝術娛樂等一系列行業。近年來縮短每周工作天數的呼聲不斷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開始實施遠距工作以後,這樣的呼聲逐漸受世人關注。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地方開始針對周休3日進行測試,其中包括2022年執行的一場囊擴美國及愛爾蘭共33家公司的實驗。
美五角大廈發布《網路戰略報告》 控中俄2國可能打擊關鍵基礎設施
美國五角大廈(The Pentagon)於美東時間12日發布了《2023年美國國防部網路戰略報告》(2023 DoD Cyber Strategy Summary),內文直指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會在戰爭爆發前,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破壞性網路攻擊,以「製造混亂並阻礙美國的軍事動員。」據美國保守派新聞網站《每日電訊報》的報導,新發布的網路戰略報告指出,「美國正面臨惡意網路行為者的挑戰,他們試圖利用技術漏洞,破壞美軍的競爭優勢,並針對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實施打擊,危及美國人民。因此防禦和擊退這些網路威脅是國防部的當務之急。」報導指出,雖然中國對美國構成較嚴重的長期威脅,但五角大廈官員其實更擔憂來自俄羅斯的網路打擊。負責網路政策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Mieke Eoyang也向記者強調,當局將中國視為該部門「在網路領域的挑戰」,並將俄羅斯視為網路空間中的「重大威脅」。報告顯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東歐國家已多次遭受來自俄國的網路攻擊。俄羅斯軍事和情報部門還會使用一系列類似的手段騷擾烏軍後勤,或是破壞該國的民用基礎設施,以削弱其戰爭意志。據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稍早提供的數據顯示,俄羅斯今年以來對烏克蘭安全和國防部門發動了300多次的攻擊,並對其商業、金融、電信和軟體等多個領域實施400多次的打擊,針對政府相關組織的網路攻擊更高達500次。這份新發布的報告也示警,儘管俄軍的網路打擊只取得有限的成果,但俄國內部若面臨「危機時刻」,美國及其盟友還是很有可能遭受類似的攻擊並受創。報告還點名中國共產黨將網路空間的發展視為其戰勝美國的核心理論之一,其從事的間諜活動和剽竊行為,已嚴重損害美國的關鍵防禦網路,以及更廣泛的關鍵基礎設施。不過,根據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202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和俄羅斯在網路強國的排名中皆落後於美國,因此若論及網路攻擊和網路空間的壟斷性優勢,美國更是不惶多讓。
WHO要求性教育「4歲自我探索」 英國怒轟把學生當實驗品揭:10%想變性
性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太早讓孩童接觸,是否會造成反效果?英國一份研究發現,16至18歲的年輕人中,1000多人內有超過一半,在求學過程認識想要或已經變性的人,而且有10%的人嘗試變性,讓保守黨擔憂學校仍然存在有害的教育內容。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智庫Civitas發表報告,有3分之1的人被教育「女人可以擁有陰莖」,5分之1的人被教育「男人可以懷孕」,研究針對英國1168名年齡介於16至18歲的年輕人進行調查,有54%的人認識想要或已經改變性別的人,有10%的人坦承有變性的念頭,或者已經動手術了。該報告還發現,1097名育有12至16歲孩童的父母中,有77%希望獲得查看所有性教育相關的合法權利。國會議員和家長不滿,認為學校打著性教育的幌子,把孩童當作「心理和社會實驗」對象。另外,有一份68頁報告《歐洲性教育標準》提到,4至6歲的兒童應該接受性教育,談論性並鞏固性別認同,「4歲以下兒童應該探索自己的身體」。保守黨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需要立即修改標準,「我們必須停止有害的性別意識形態的性教育」,他們擔心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推廣一種實驗性、不科學的方法,包括促進接受性教育的組織。一名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不承認WHO的這項指南和建議,「我們提供自己的指導,幫助學校向兒童和青少年傳授健康知識」。
英國擬實施2週工作9天 可改善勞工身心狀況提高工作效率
英國日前實施了「週休3日」實驗計畫,最終結果十分順利,雖說願意參與實驗的企業仍是少數,但實驗後發現這些企業不僅營收成長,員工離職率、缺勤率等也大幅下降,員工的身心健康以及滿意度都明顯提升。現在英國又將進行新一波「2週工作9天」的計畫,希望找出更能讓企業及民眾接受的新工作模式。根據《CNBC》報導,先前由波士頓學院、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與英國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lobal、英國智庫Autonomy等組織合作的「週休3日」計畫雖說獲得正面迴響,但許多企業依然無法接受,畢竟此計畫讓工作日減少20%,於是現在英國又推出新一輪實驗,將進行「2週工作9天」的計畫,期望能找到令雇主及受雇員工都能滿意的方法。「2週工作9天」的方式通常是員工每隔1週的週五固定休假,也就是一週休2天,下一週即休3天。有些企業實施「2週工作9天」會有附帶條件,像是要求員工在上班日加班,有些公司則無其他條件,只是要求員工必須保持和以往相同的產出。1名正實施「2週工作9天」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在休2日和休3日的輪換之間,會達成一種神奇的平衡,進而促使員工即是一週休3天,依然能達到週休2天的產出量。不過週五時,有些員工休假可能會造成工作交接上的麻煩。
日英簽署《相互准入協定》 允許互相部署武裝部隊
由於日本今年是G7峰會主辦國,首相岸田文雄正為此展開訪問歐洲G7國家之旅。繼法國、義大利之後,岸田文雄11日訪問倫敦並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晤,雙方簽署允許相互部署武裝部隊的《相互准入協定》,讓英國成為第1個能在日本駐軍的歐洲國家;中國外交部11日就此批評,英日不應製造假想敵,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亞太地區。英國是第1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的歐洲國家。英國首相府表示,RAA允許英、日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是英國與日本逾一世紀以來最重要防衛協定,有助鞏固英國對印太區域安全的承諾,該協定允許英、日一同計畫及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軍事演訓和部署行動。蘇納克會前表示,在過去的12個月裡,書寫了英日關係的新篇章。RAA不僅鞏固英、日雙方對印太區域的承諾,也凸顯兩國共同致力強化經濟安全、加速防衛合作、促進創新、創造高技術門檻的就業機會。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民主社會更應持續並肩努力、應對前所未見的全球挑戰。英日去年不斷加深安全合作。英國、日本及義大利在去年12月上旬宣布將整合各自研發計畫,並藉由「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共同打造第六代匿蹤戰機。去年11月,英軍和日本自衛隊還共同進行了奪島演習;英、日去年也簽署了數位夥伴關係協議,以強化在半導體研發與技術交換、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合作。NHK報導,參與協定討論的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艾爾(Jonathan Eyal)表示,此協定是日英之間超過15年談判的結果。英國一直強調俄羅斯威脅,日本強調中國威脅,但烏克蘭戰爭清楚表明兩者都對現狀構成嚴重挑戰。這項協議的真正目標,是為了促進日本和英國的防務合作和防衛裝備的聯合生產,以及技術轉讓和戰略磋商。針對英國將能在日本駐軍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日回應稱,亞太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有關國家開展防務合作應當有利於增進各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與合作,不應製造「假想敵」,更不應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到亞太地區。此外,岸田文雄10日訪問羅馬時已會晤了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梅洛尼表示,雙方同意將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層次,這是加深各層面接觸的重要一步,將啟動義日外交和國防的雙邊協商機制。且「印太地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也是一個需要解決重大問題的地區」。
中疫情失控企業停擺衝擊經濟 英媒:領導機制有嚴重缺陷
中國放棄新冠肺炎清零政策,卻缺乏應變策略成了一場災難,罔顧人命拒絕美國等西方國家疫苗援助。英媒指出,這波疫情恐造成百萬人死亡,經濟陷入癱瘓,許多企業、物流因員工染疫缺工停擺,浙江工廠被迫提前放年假,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疫情海嘯恐再度衝擊全球供應鏈,而這一切都歸咎於習近平判斷失誤及傲慢所致。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中國20天內有約2.48億人染疫,全中國被新一波毀滅性的病毒所籠罩,民眾掃光退燒藥、止咳藥等防疫物資;殯儀館排起長隊、火葬場不斷運轉,經濟開始陷入癱瘓。報導直言,隨著中國各地的醫療量能和殯儀館瀕臨崩潰,外加企業陷入停頓,習近平的失誤所造成的人命和經濟代價越來越清晰。為降低中國人命損傷以及避免波及全球,美國及德國都已表明提供mRNA疫苗給中國,但習近平堅持不給中國人施打外國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6月就表示,中國國藥集團的疫苗施打2劑後,針對預防有症狀感染和住院治療的有效率為79%,莫德納和輝瑞疫苗的有效率約為95%。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Steve Tsang認為,使用西方疫苗就等於承認中國搞砸了,習近平絕不會容忍這一點。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慘淡的經濟形勢有可能打擊習近平的個人權威,這場危機證明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治理機制有嚴重缺陷。這波疫情再度衝擊脆弱的經濟,全球最大貨櫃港口上海港已因從業人員染疫,衝擊營運。挪威航運公司Torvald Klaveness 研究主管在推特稱,中國疫情失控,該公司雇用的中國代理人中有9成身體不適,這些人遍及北京、天津、上海、寧波、廣州等。陸路物流也瀕臨癱瘓,阻礙重要零件運輸,迫使一些工廠暫時關閉,許多工廠已經決定提前放農曆新年假期,浙江某些紡織廠則要求工人2個月內都不要回來。貨運管理公司Zencargo示警,卡車司機染疫可能會嚴重破壞供應鏈,威脅全球企業出貨時程。Pantheon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Ducan Wrigley也告訴客戶,中國還沒有走出困境,要到2023年第二季才會看到曙光。
英國智庫發布全球金融中心排名 「美國第一」遠遠領先第二英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導稱,英國智庫New Financial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中心,遠遠領先於第二名英國。中國則位列第三。大陸「參考消息」引述《聯合早報》報導稱,New Financial對65個市場主體的評估和排名,與Z/Yen Group等類似調查的結果趨近。但New Financial側重於實質的國內和國際金融活動,而不是商業和監管環境等定性因素。在New Financial的排名中,美國的總體得分是84分(滿分100分),是英國35分的2倍多。而英國的得分則是法國、德國或盧森堡的近3倍。中國則以29分名列第3大金融中心,領先於日本(19分)和法國(13分)。New Financial報告稱,「亞太地區的市場在全球10大金融中心中占4席,在全球前20名中占8席,而且自2016年以來增長最為迅速」。值得關注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4月時上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GDP)到6%和4.4%;而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則提高到8.4%,是中國去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
冰島實施週休3日成功!研究人員:勞工上班4天更幸福、產能更佳
冰島實施一項大規模前導實驗計畫發現,週休3日、工作4日的人不僅感到更幸福,工作產能也更好。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自2015年至2019年間,冰島雷克雅維克市議會(Reykjavík City Council)和冰島聯邦政府以及工會共同合作,測試週休3日的優、缺點。一共約有2500名員工,相當於冰島逾1%勞動參與人口參加該項實驗,這些受試者每週工作35至36小時,而非標準的40小時,薪資也並未裁減。研究報告指出,實驗中的勞工們能展現更大的幸福感,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所提升,在職場上更具合作精神、同時保持現有工作表現和產能。研究人員、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共同主任史壯奇(Will Stronge)表示:「研究結果非常正面,來自公部門各領域勞工對於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滿意度相當高,他們花更多時間陪家人、做更多業餘活動,例如:騎腳踏車、培養新嗜好等。誠如人們所想,這不只從勞工觀點來看大成功,就連資方觀點也是如此認為。」該智庫和冰島永續民主協會(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Democracy)共同彙整關於這場實驗的資料。實驗參與者來自多種職場,包括辦公室、醫院、托兒所、社會服務單位等,他們的工時通常為週一到週五,並且朝九晚五,而需要輪班的工作則藉由其他方式減少工時。史壯奇表示,工時減少,勞工更快樂並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資方也是受益者,「在最好的情況下,管理人回報產能提升,在最糟的情況下,產能維持穩定;此外,這項實驗對雇主的底線並無影響。」對此,史壯奇認為,因為員工面對的職場壓力、焦慮、憂鬱和精疲力竭都減少了,因此也更賣力工作、更少請病假。勞工覺得獲得更多休閒時間,因此對於他們的工作更加努力。無獨有偶,日本微軟(Microsoft Japan)也曾在2019年實施週休3日,發現產能提升40%;一家名為Perpetual Guardian的紐西蘭公司,也在試驗週休3日後發現產能提升20%,2018年起永久實施。
實驗「周休3日」5年大獲成功 冰島8成勞工跟進
冰島先前進行了長達5年的「周休3日」的實驗,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實驗成果可以說是超級成功,縮短上班時間並不會降低勞工的產能,反而有所提升,目前冰島境內已經有86%的勞工即將跟進這項新制度。根據《BBC》報導指出,這項實驗是首都雷克雅維克市議會發起,並由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永續民主協會」(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Democracy,Alda)來協助執行,從2015年開始舉辦,並且在2019年停止,實驗對象是2500名公務員,佔冰島總人口的1%,這些人原本是1週工作5日共計40個小時,但在實驗的要求下縮減至4天,工作時數為35至36個小時。而經由長時間的實驗後,許多勞工反應1週工作4天,這讓工作壓力比較小,同時也可以避免過勞的發生。而參與實驗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大多數的地方,工作時數的縮短,並沒有降低勞工的生產力,生產力幾乎不變,甚至有明顯提升的趨勢。由於實驗的成功,這也讓冰島當地的許多職業工會獲得與企業談判的機會,目前冰島境內有86%的勞工已經跟進(或是即將跟進)了這項新制度。而「永續民主協會」的研究員哈拉爾松( Gudmundur D. Haraldsson)表示,這次的實驗成功顯示,在忙碌的現代還是可以縮短人們的工時,也能帶來漸進式的改變。
樂觀中需審慎 中信建議資產配置重心採55/45股債布局
全球景氣進入復甦軌道,美國政府發放現金加上歐洲央行加速量化寬鬆政策,推動資產價格走揚,展望未來六個月,整體趨勢高檔震盪偏上,惟樂觀之餘仍需審慎應對突發性震盪風險。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建議股債均衡與多元配置,採55/45股債布局,抵抗股債市場波動,同時兼具孳息效果。根據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CEBR)預測,2028年中國經濟產值將超越美國,兩大國難以擺脫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新興強國必然威脅現今強國的霸主地位。中信銀行建議投資人,在美中對抗形勢中,不得輕忽美中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擴大財政支出因應紓困,將測試市場對美國資產的胃納量,美國公債首當其衝,利率波動上升進一步帶動通膨走升。但中信銀行研判隨著疫情趨緩,以及主要國家加碼或延長現行財政與貨幣政策,皆有助實體經濟與市場信心。在這波景氣循環向上過程中,與通膨相關的能源和原物料投資標的,亦有表現空間。在科技等成長股方面,中信銀行預測,目前市場上強勁的消費需求、緊俏的供應端,以及產業結構轉型等趨勢利基,將帶來可期的成長動力。此外,利率上行對應金融股,亦代表放款量增且存放利差有機會擴大,未來一年科技、健護類股的獲利增長可期。債市方面,面對利率波動的考驗,策略上可布局變動利率債券或短天期高收益公司債來抵禦利率風險,其中高收益債雖受利率波動影響,但在景氣復甦環境中,企業償債能力也會改善,信用風險相對低,因此信用利差收斂可抵禦利率風險。中信銀行研判,目前資產價格因漲多造成評價面並不便宜,全球政經局勢的變化與過剩的資金,可能催化金融資產高速波動,雖然各國政府積極加速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但此舉伴隨通膨壓力升溫,可能觸發各國央行政策轉向,如巴西央行三月意外升息3碼。中信銀行建議,今年第二季繼續關注全球通膨發展,與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隨時掌握下一波投資機會,資產布局則以股債均衡與多元布局為優先,建議資產配置重心採55/45股債佈局。
分析拜登習近平通話 藍委認中美既競爭又合作兩岸應爭取對話確保台海安全
美國總統拜登在美東時間10日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通話,對此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分析,在中國的舊曆年前夕雙方領導人通話,顯示大陸與美國未來對抗程度將低於川普時代,且會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因此台灣不能再走過往徹底依靠美國與大陸對抗的路線,需爭取與大陸對話來確保台海和平。曾銘宗分析,固然大陸與美國的競爭關係一定會繼續存在,因為涉及雙方在世界霸權的爭奪戰,從GDP看,去年大陸15兆美元,美國21兆美元,大陸已經是美國的71%,依照英國智庫最新預估,2028年大陸的GDP就會超越美國,因此美國會希望能壓制大陸,未來雙方競爭態勢無可避免。但曾銘宗提醒,相比過去川普時代,如今大陸與美國除了競爭之外,還會有一部分的合作,可以看到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對台灣的相關談話基調,又回到過往一貫奉行的一中政策,也希望台灣與大陸對話,因此台灣不宜再繼續採行過去幾年一面倒依靠美國,拒絕與大陸溝通的政策。曾銘宗指出,對話是雙方的事,所以台灣要適度表達善意,相對的大陸也要對台灣採行更友善積極的態度,才有助於重啟對話,乃至於兩岸關係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進一步穩定發展。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也指出,時隔11個月後大陸與美國雙方領導人再次對話,藉此拜登親自確認他對中國大陸的政策,美方聲明中最重要的字眼是「接觸」(engagement)又回來了,這也是過去歐巴馬時代對大陸政策的主軸,包含了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相對的川普時代最後兩年對大陸採行圍堵(containment)政策。陳以信表示,儘管香港、新疆等問題仍存在,但如今美國政府決定調整對中國大陸採行的政策途徑,從對抗走向競合,這時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也必須隨之調整,蔡英文總統在小年夜的談話,對大陸釋出若干善意,其實就是回應拜登最新的中國大陸政策,不過她回應的內容是說給華府聽的,不是給北京聽的,因為她提出的內容還不足以讓北京滿意。
政府定義「新陸資」管制趨嚴 賴正鎰呼籲兩岸經貿依存度愈來愈高勿反其道而 行
針對經濟部與金管會接連出手修法管制陸資並重新定義「新陸資」,並限制來台投資項目,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台灣不應設限將陸資拒於門外,將不利兩岸與全球經貿往來發展,要兼顧經營有成之大陸市場,延續兩岸經貿共存共榮。經濟部日前宣布陸資新定義,對陸資股東持股30%改為「逐層認定」,避免陸資藉由層層投資稀釋持股比率,加上金管會又祭出發函給外資保管銀行及券商,提醒注意來台外資是否符合新規定,並檢視現有外資是否因新規定變成陸資,以及全面了解在台上市的外國企業(KY類股)是否符規等3措施,政府重新定義「新陸資」管制趨嚴。賴正鎰表示,政府在去年8月修法禁止大陸OTT愛奇藝、淘寶在台經營,經濟部又於去年12月底公布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的相關條文,嚴格審查陸資來台投資,相較於其他國家積極與大陸維持緊密經貿關係,台灣這樣做只是反其道而行。賴正鎰引用一項更關鍵數字說明,在出口貿易方面,2020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約達2,006億美元,較前年大幅成長16%。台灣從大陸進口601.41億美元,年增9.1%,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創紀錄的高達1,405億美元,較前年大增226億美元,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更顯見兩岸經貿依存度不降反升。2020年前11月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為56.03億美元,較2019年前11月37.25億元大幅增長50%。賴正鎰認為,這代表台灣對大陸投資也有落底反彈的趨勢,兩岸互相投資相關限制應該要設法鬆綁,而非更嚴格才對。大陸2019年GDP在世界各國排名中,以14.36兆美元在世界各國排名第2,僅次於美國的21.43兆美元。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大陸的表現仍舊亮眼,甚至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以及日本兩大智庫,都不約而同預測稱大陸GDP將提前在2028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原本估計早了5到7年。在台灣方面,1990年台灣GDP總量約1,700億美元,大陸約3,878億美元,差不多是台灣的2.3倍,到了2000年時,幅度已提升至台灣的4.1倍,2019年更達到台灣的23.5倍之多,台灣跟大陸各個省市相較,已遠遠落差很多。另賴正鎰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外資的招商引資外,也要鬆綁陸資來台投資等諸多限制,讓台商能透過兩岸合作,增加更多國際商機,也有助於台灣爭取加入RECP與CPTPP的機會。台灣對大陸出口貿易額佔比43.8%,在亞太15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後,兩岸經貿更重要,政府應加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貨貿等,才能避免台灣遭邊緣化。
疫情復甦他最快! 中國經濟再8年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
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26日發布年度報告,宣稱因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兩國復甦情況形成明顯反差,中國大陸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比之前預估的提早了5年。據路透報導,CEBR的報告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主題就一直是中美兩國間的經濟和軟實力較勁。新冠病毒大流行及相應的經濟衝擊,無疑使這場競爭形勢開始變得對中國有利。報告稱,中國初期以嚴格封鎖措施有效管控了疫情,但西方卻遭受感染數量的長期增長,這意味中國的相對經濟表現已提升。中國2021-25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有可能達到5.7%,2026-30年預計年均增長4.5%。報告稱,儘管美國經濟可能在2021年出現疫情後的強勁反彈,但2022-2024年的年均增長率可能放緩至1.9%,而後進一步放緩至1.6%。日本仍將是以美元計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到2030年代初期,日本有可能被印度取代而落居第四,德國則將從第四被擠到第五。英國目前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2024年將下滑至第六位。儘管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場會使其在2021年受到衝擊,但到2035年,英國以美元計的GDP將比法國高出23%,得益於英國在日益重要的數位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報告稱,2020年全球10大經濟體的經濟產出中,歐洲佔19%,但到2035年將降至12%;若歐盟與英國之間水火不容,這個佔比將更低。報告還認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表現在通貨膨脹上升,而不是增長減速。報告預期2020年代中期將出現升息的經濟週期,這對已經因新冠危機響應措施而大量舉債的政府構成一大挑戰。
給拜登一個強硬訊息 美前官員警告北韓數周內恐試射核武或長程飛彈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專家李維亞(Evans Revere,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認為,北韓未來幾周可能試射核武或長程飛彈,向總統當選人拜登傳遞「強硬訊息」,強迫美國關注北韓。拜登上台後,據信面對北韓與其領導人金正恩時,將採取與川普時代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遵循傳統外交手段,透過與大陸、盟友合作,施壓北韓。日前他已與南韓總統文在寅通電話,達成共識,合作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影響所及,美朝峰會恐成絕響。經濟學人資訊社(EIU)亞洲問題專家阿登瓦拉(Waqas Adenwala)也同意此觀點,稱「北韓時常透過各種飛彈試射保持『相關性』,確保(北韓)議題維持關鍵、優先的外交政策。」拜登不學川普與金正恩搞哥倆好的關係。2019年北韓批拜登汙辱北韓尊嚴,是一隻「必須被棍棒打死」的「瘋狗」。拜登競選期間也以納粹比擬金正恩,稱對方是一名「惡棍」。此外,也有一些專家擔心,拜登對於北韓的態度將如歐巴馬時代「過度消極」,這只會導致北韓繼續擴增核武實力。英國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研究員瓦里爾(Cristina Varriale)指出,消極態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川普2016年上任時,北韓在核武方面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先進水準」。川普與金正恩曾經互嗆,但陸續在新加坡與河內舉辦了歷史性峰會,建立起「哥倆情」(bromance)。只不過兩國至今仍未達成無核化協議。
仿效台灣!傳英國擬發消費券 成人可領「1萬8」網羨慕炸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嚴重衝擊國際經濟,我國行政院為了鼓勵民間消費,推出「振興三倍券」紓困方案,民眾花1000元現金可換得3000元消費券,藉此刺激國內市場。鑒於台灣、大陸發放消費券案例頗為成功,遠在歐洲的英國也打算仿效,其金額曝光後掀起台灣網友一陣熱議。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傳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正擬訂向全民發放消費券,該計畫由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the ResolutionFoundation thinktank)與英國財政部共同研商,預計成人可領500英鎊(約18400元台幣),兒童則發放250英鎊(約9200元台幣)。不過該消費券只能用在餐旅業、實體零售等,不能使用於線上購物,時效為一年。消息一出立刻引發討論,台灣網友紛紛直呼「羨慕」、「3千輸了」、「反觀台灣人民還要花錢買」,不過也有人跳出來反駁,「疫情狀況不同、物價不同,反觀屁喔」、「直接比數字的還有腦子嗎?你以為消費水準一樣?」
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揭曉 台灣排第7…「這國家」二連霸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連許多歐美先進大國都紛紛淪陷,到底哪個國家最安全,現在也成為全球討論話題。英國智庫《Deep Knowledge Group》最近在網站上分享「全球最安全國家」的名單,其中台灣排名第七名,最新排名前五名的國家,依序是以色列、德國、南韓、澳大利亞與中國。從最新公布的排名結果,目前「最安全的國家」前10名,分別是以色列、德國、南韓、澳大利亞、中國、紐西蘭、台灣、新加坡、日本與香港,其中以色列這個國家,已經連續兩次排名第1名,有專家分析,以色列在疫情當前,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安全國家,是因為該國長期戰爭狀態,發布緊急命令、封閉邊境的經驗,比其他國家豐富,所以在這波疫情的防堵表現上,相對其他國家更好。成立於2014年的《DeepKnowledge Group》,過去主要負責像是人工智能、醫學、長壽與區塊鍊等數據分析,這次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對各國的概況進行分析,並提供相關數據給世界衛生組織等專業團體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