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
」 花蓮 女兒牆 凱米 颱風 慈濟醫院凱米颱風接護理師媽下班遇女兒牆砸車 花蓮馬小弟奇蹟出院最想回學校上課
花蓮縣凱米颱風期間發生違建女兒牆砸落案件,7歲馬小弟當時陪著父親去接高姓護理師母親下班而慘遭擊中,母親不幸身亡,馬小弟則頭部重創,昏迷指數一度只剩3分,經花蓮慈濟醫院採低溫療法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後,馬小弟奇蹟康復,並於12日順利出院,更在父親陪同下舉辦感恩演唱會,用歌聲感恩醫護人員。凱米颱風7月24重創花蓮,而馬小弟的母親為醫院護理師,馬小弟下午跟著父親去接媽媽下班,在超商門口卻遇上女兒牆遭強風吹落,石塊砸到他們乘坐的車輛,高女送醫後宣告不治,馬小弟頭部遭受重創。馬小弟當時傷勢嚴重,右頭部粉碎性骨折,碎片插入腦組織,嚴重腦傷昏迷、瞳孔放大,緊急被送慈濟醫院搶救,昏迷指數更一度只剩3分,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則以低溫療法並啟動中西醫合併治療,而進行針灸治療時,馬小弟手部出現反應,醫護看到希望繼續堅持,結束低溫療法後,馬小弟意識已恢復到7分,並能睜開眼睛利用鼻胃管進食。但馬小弟因骨頭碎片傷及腦部,腦幹損傷又傷及運動區,醫護擔心他打敗死神仍可能成為植物人,但馬小弟持續努力,8月可以慢慢完成手部動作,語言功能也逐漸恢復,甚至能心算答題,順利轉入一般病房。10月間,馬小弟開始練習站立和跑步機,醫護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於12日醫師節安排他出院,馬小弟也在父親的陪伴下舉辦感恩音樂會,用歌聲感謝爸爸、親人和對他呵護備至的醫療團隊。馬爸爸說,妻子離開是他最大的傷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內心仍是無比感動,而馬小弟希望明年9月回到學校上課,如返校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會盡力完成帶他出國旅遊的願望,感謝各界的幫助、支持與關心。
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東華19歲男大生騎車右轉遭轎車撞飛 慘顱內出血搶救不治
花蓮縣壽豐鄉於7日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名東華大學19歲的吳姓男學生在騎車行經大學路一段時,與一輛黑色轎車相撞,被撞飛至路邊草叢,雖然緊急送醫急救,但最終仍因傷重不治。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7日上午10時許,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一段北上往平和村三區的一處無名巷口,當時19歲的吳姓男大生正騎機車沿著大學路一段由南向北行駛,經過該無名巷時,未注意到71歲的彭姓老翁駕駛黑色轎車右轉,雙方因此發生擦撞。吳男因此連人帶車被撞飛至路旁草叢,當場陷入昏迷,而彭姓老翁的轎車因撞擊力道導致爆胎,車頭亦受損,可見撞擊力道之大,目擊的民眾立即報警求助。隨後花蓮縣消防局也在上午10點45分接獲報案後趕赴現場救援,確認彭姓老翁並未受傷,然而吳姓男學生意識不清,全身有多處擦挫傷。救護人員立即為吳姓男學生施行CPR,並將其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然而吳男最終仍因顱內出血、腹腔出血及骨盆骨折,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彭姓老翁在右轉時未注意右後方是否有直行車輛,而吳姓男學生在行經路口時未按規定減速。由於該路口無監視器,且雙方車輛也無行車紀錄器,兩人酒測值皆為零,至於確切的肇事原因及責任歸屬尚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
花蓮女兒牆颱風天砸中一家三口 院方證實7歲弟「脫離加護病房」
凱米颱風7月時造成台灣各處出現災情,其中花蓮有一家三口在颱風天開車外出,遭大樓6樓墜落的女兒牆砸中,導致後座45歲護理師妻子傷重不治,7歲兒子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如今也傳來好消息,院方證實7歲兒子目前已出加護病房,病情有所好轉。回顧這起事件的發生,7月24日下午5時許,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下午5時許行經中興路,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沒想到大樓的鐵皮被強風吹翻,導致女兒牆從6層樓高應聲直墜,砸毀下方自小客車的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子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兒子也失去意識昏迷。母子倆被緊急送醫,經搶救後高女因傷重不治,男童則命危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中。當時慈濟醫院也坦言,男童目前生命跡象相對穩定,但其腦傷嚴重,且已傷及腦幹,且瞳孔對光沒有反應,認為醒來機會渺茫、需要奇蹟。馬爸爸也接受訪問,祈求大家幫忙兒子集氣,「請大家為他祈禱,希望能有奇蹟出現,讓他平安康復出院」。如今一個月過去了,根據《TVBS新聞網》的報導,慈濟醫院證實,馬姓小弟目前已經脫離加護病房,情況比之前有明顯好轉,且有甦醒的跡象,不過院方對於具體病情細節仍保留不便透露。
這病折磨曾國城20年! 吃5種食物恐更加惡化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受腸躁症困擾,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20多年病史,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只因為來不及衝進廁所。腸躁症代表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有一個判定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3個月內每周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且排便的頻率與糞便形狀都產生變化,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嘉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書豪醫師曾受訪表示,腸躁症患者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食品、燕麥、糙米、香蕉和綠葉蔬菜,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適量的堅果也可以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想要避免腸躁症上身,以下5大飲食地雷要避免,包括:「高發酵性食物」(例如蘋果、水梨、洋蔥、大蒜、豆類和乳製品),以及「高糖分的食物」、「加工食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等。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受訪表示目前被國際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是金字塔療法,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第一步治療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針對腸躁症,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陳健麟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花蓮士官休假載4歲女兒酒駕自撞電線桿 父女不幸雙雙身亡
花蓮3日晚間8時發生一起機車自撞車禍,1名28歲的冉姓士官在花東防衛指揮部服務,趁休假期間騎機車帶著4歲女兒沿台9丙線行駛,不幸在途中自撞路旁電線桿,由於撞擊力道猛烈,冉男當場失去呼吸心跳,女兒則在送醫途中失去意識,2人均經搶救無效身亡。經檢測,冉男的酒測值高達1.06毫克,警方目前仍在調查事故詳細原因。事發時,冉男與4歲的朱姓女童在台9丙線北往南行駛,當行駛至約15公里的路段時,機車突然失控自撞路旁電線桿,事故造成機車頭部嚴重損毀,冉男當場失去生命跡象,女童頭部也因撞擊受傷,救護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女童進行頭部止血和包紮,並將2人緊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在送醫過程中,女童突然失去意識,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冉男在急救1小時後宣告不治,女童也在4日清晨不幸離世,初步調查顯示,冉男的酒測值為1.06毫克,遠超法定標準,數據顯示其在駕駛時存在嚴重酒精影響。警方將調閱事故沿線的監視器影像,以進一步釐清事故的具體原因,同時也將報請花蓮地檢署對冉男和女童的遺體進行相驗,以釐清整體案件情況,冉男的家住秀林鄉文蘭村,在花東防衛指揮部擔任中士,據了解,冉男和女兒的此次出遊是其休假的一部分,卻在回家途中發生不幸的事故。
花蓮護理師遭女兒牆砸死 7歲兒「搶救中」父淚求大家:幫忙集氣
凱米颱風造成台灣各處出現災情,其中花蓮有一家三口在颱風天開車外出,遭大樓6樓墜落的女兒牆砸中,導致後座45歲護理師妻子傷重不治,7歲兒子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爸爸也希望大家能夠幫忙集氣祈禱。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24日下午5時許,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下午5時許行經中興路,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沒想到大樓的鐵皮被強風吹翻,導致女兒牆從6層樓高應聲直墜,砸毀下方自小客車的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子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兒子也失去意識昏迷。母子倆被緊急送醫,經搶救後高女因傷重不治,男童則命危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中。慈濟醫院也在25日坦言,男童目前生命跡象相對穩定,但其腦傷嚴重,且已傷及腦幹,且瞳孔對光沒有反應,認為醒來機會渺茫、需要奇蹟。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馬先生接受訪問時也忍不住哽咽表示,「兒子目前還在加護病房,這幾天是關鍵期,請大家為他祈禱,希望能有奇蹟出現,讓他平安康復出院」。而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與地檢署檢察官也於27日到現場會勘,發現頂樓女兒牆上方增建了一段磚牆及鐵皮頂篷,不過這些建築,包括掉落砸中轎車的磚牆均屬違建。鄧子榆指出,根據建築法第77條,建築物所有權人和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的合法使用及其結構和設備的安全,違者可依第91條處以新台幣6萬至30萬元以下罰鍰,然而由於此案涉及刑事偵查,鄧子榆表示,刑事部分將先進行,建設處將配合刑事調查,之後再進行行政處置。
花蓮護理師遭女兒牆砸死!勘查確認違建無誤 縣府要罰屋主30萬
凱米颱風挾狂風豪雨撲台,為各地帶來嚴重災情,24日花蓮市中興路一棟建築的鐵皮被強風吹掀,撞落整片女兒牆從高處掉落,當場砸中由馬姓社工駕駛的自小客車,導致車內高姓護理師妻子及7歲兒子1死1重傷。花蓮縣府建設處現勘,確認頂樓磚牆及棚架是違章建築,要求房屋所有權人限期拆除,最高開罰30萬元。據《壹蘋新聞網》報導,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長鄧子榆27日指出,事件發生的花蓮美崙地區中興路超商樓上建物,據了解是飯店業者購入做員工宿舍,但經調閱相關執照、既有圖說等資料,查無合法使用申請,也沒有申請防漏水資訊,初步推測應屬違章使用。鄧子榆表示,經現場查看,明確頂樓既有女兒牆上方增建一段磚牆及鐵皮頂棚,連同掉落砸中轎車的磚牆,全都是違建。媒體詢問所有權人將面臨哪些罰則時,鄧子榆指出,依建築法第77條規範,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可依建築法第91條處新台幣6萬至30萬以下罰鍰。不過,鄧子榆也指出,因此案涉及刑事偵查部分,刑事部分必須先進行,會先配合刑事調查,再做行政處置。事件發生在24日下午5時許,馬姓社工駕駛白色自小客車行經中興路,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沒想到大樓的鐵皮頂棚被強風吹翻,連帶掀翻女兒牆從6層樓頂墜落,砸毀下方自小客車的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護理師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男童也失去意識昏迷。事後母子倆被緊急送醫,經搶救後高女因傷重不治,男童則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目前仍未脫離險境。
花蓮護理師遭「女兒牆狠砸亡」!社工夫、胞姊妹到場哀痛相驗
凱米颱風挾狂風豪雨撲台,各地不斷傳出災情,花蓮市中興路一棟建築的鐵皮昨(24日)被強風吹掀,整片女兒牆從高處掉落,當場砸中一輛自小客車,導致車內母子倆1死1重傷。檢方今(25日)下午會同法醫相驗,死者的丈夫也趕抵醫院認屍,神情相當悲痛。花蓮市區昨天下午風雨增強,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下午5時許行經中興路時,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怎料強風吹翻大樓的鐵皮,導致女兒牆從6層樓高應聲直墜,砸毀下方的自小客車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子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兒子也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母子倆被緊急送醫後,高女仍因傷重宣告不治,兒子則命危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中,不過由於男童腦部遭到重創已傷及腦幹,情況相當不樂觀。據了解,死者高女是門諾醫院的護理師,已在該單位任職8年,而馬姓丈夫則是原家中心的社工督導,事發當天父子倆開車前往醫院接高女返家,途中打算買個東西,怎料卻遭從天而降的女兒牆砸中,從此一家3口天人永隔,令人感到鼻酸。檢方今(25日)下午會同法醫至花蓮慈濟醫院相驗,馬姓丈夫與高女的姊姊、妹妹也來到現場,還帶著死者生前的衣服前來認屍,3人情緒低落,現場氣氛十分哀戚。
花蓮護理師下班遭女兒牆砸死 承租建築業者:未使用頂加
凱米颱風挾帶強風豪雨穿台而過,也造成台灣各地傳出災情,其中花蓮更是發生一死一傷的悲劇意外,花蓮市中興路一棟建築的鐵皮於昨(24日)被強風吹掀,整片女兒牆從高處掉落,砸中一輛自小客車,導致車內母子1死1重傷,而承租該棟建築物的美侖飯店也被通知至派出所製作筆錄,此外,警方也將通知原屋主到案。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昨日下午5時許,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下午5時許行經中興路,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沒想到大樓的鐵皮被強風吹翻,導致女兒牆從6層樓高應聲直墜,砸毀下方自小客車的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子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兒子也失去意識昏迷。母子倆被緊急送醫,經搶救後高女因傷重不治,男童則命危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中。事件曝光後,外界有聲音質疑颱風天為何還要外出,對此,家屬也說明,事發時丈夫正在接送擔任護理師的妻子下班,因7歲兒子不能獨留家中,便帶著一起接送,未料發生意外。警方調查後發現,肇事大樓為美侖飯店於2012年承租,現用作員工宿舍。頂樓加蓋部分在承租時已存在,屬於原屋主,平時未使用,不僅美侖飯店協理被通知至派出所製作筆錄,警方也將通知原屋主到案。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美侖飯店廖姓協理24日傍晚到派出所製作筆錄,解釋該建物在1989年建成時即有頂加,屬於既成違建,2012年由新屋主購入,並租給美侖飯店作員工宿舍,但未使用頂加部分。廖協理表示,接獲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慰問,但因家屬情緒未平復,請護理師轉交聯絡方式,24小時待命,未來醫藥費等慰問金,美侖飯店將主動協助。
花蓮女兒牆墜落砸車「護理師斷魂、兒命危」!家屬慟喊:不可能白目颱風天出遊
凱米颱風挾狂風豪雨撲台,各地不斷傳出災情,花蓮市中興路一棟建築的鐵皮昨(24日)被強風吹掀,整片女兒牆從高處掉落,當場砸中一輛自小客車,導致車內母子倆1死1重傷。消息曝光後,有網友質疑為何颱風天還出門,死者家屬也悲痛回應了。花蓮市區昨天下午風雨增強,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下午5時許行經中興路時,臨停在一間超商前,怎料強風吹翻大樓的鐵皮,導致女兒牆從6層樓高應聲直墜,砸毀下方的自小客車車尾,坐在後座的45歲高姓女子當場失去生命跡象,7歲的馬姓兒子也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母子倆被緊急送醫,經搶救後高女仍因傷重宣告不治,男童則命危被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中,現場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就有網友質疑「就說颱風天不要出門了」、「到底為什麼颱風天要載著一整車家人出門?放颱風假不是就應該好好待在家。」對此,死者家屬發聲表示,當事人是她的堂哥一家人,「我哥本身是社工,嫂嫂是門諾的護理師,不可能白目在颱風天出遊玩」,姪子開完刀後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希望大家能幫忙集氣禱告,讓孩子能順利度過生死難關,「醫師說這幾天是關鍵,目前意識昏迷,請大家為我的姪兒加油!一定要撐過去。」
「食人菌」飛沫傳染!嚴重恐「器官衰竭」死亡率破3成 醫揭典型症狀
暑假來臨,許多民眾在規劃旅遊觀光行程時,最討厭的就是突發的疾病來打擾。偏偏除了換季時常見的感冒之外,新冠肺炎個案數量也逐漸上升,加上近日臺灣民眾最愛去的日本,又傳出「食人菌」2024年已破千例的疫情,造成許多民眾的擔心。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何愉懷醫師表示,食人菌其實就是A型鏈球菌,包含新冠、流感與食人菌在內,許多疾病都是經由飛沫與接觸等途徑來傳染,所以,戴好口罩、常洗手就能有效預防。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因為傷口感染後,常會出現組織壞死僵硬的情況,外觀看起來就像被細菌吃了一大塊,所以,有人稱之為食人菌。何愉懷醫師表示,感染A型鏈球菌之後,常會發生咽喉炎、扁桃腺炎,還有一些皮膚軟組織的發炎,少部分的人會出現風濕性關節炎或風濕性心臟病等問題,而感染A型鏈球菌嚴重時會引起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的危險,其中如果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簡稱STSS)的時候,預估有超過三成的死亡率。「經過適當的治療,A型鏈球菌感染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何愉懷醫師表示,目前針對A型鏈球菌的治療,主要以抗生素為主,臨床上使用盤尼西林或頭孢子素的治療效果都很好,所以,請大家不用太擔心。前陣子一位59歲的女性因為下腹部疼痛就醫,後來因為休克被轉至花蓮慈院,後續在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下,病況穩定後順利出院。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何愉懷醫師表示:戴口罩落實手部衛生,防疫做得好假期沒煩惱。(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何愉懷醫師表示,其實A型鏈球菌是很常見的細菌,以花蓮慈院為例,每年平均個案數大約20至30例,2024年上半年則是收治8例。而在疾病管制署監控下,臺灣目前沒有出現A型鏈球菌感染案例特別增加的現象,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於恐慌,因為「食人菌」這個別名很恐怖,就自己嚇自己。比起嚇人的A型鏈球菌,何愉懷醫師提醒大家,臨床上發現,近日的新冠、流感、腸病毒與腺病毒感染人數不停累積,而且本來換季時就是流感的好發季節,尤其是在暑期出遊時,難免會吃吃喝喝,還會接觸到許多人群,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勤洗手,落實手部衛生,並且隨身備好口罩,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人多的地方或者自己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時,佩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周遭的人。防疫工作做得好,暑假出遊沒煩惱,何愉懷醫師說,落實防疫維持身體健康,才能好好的享受愉快的假期。
台鐵新自強號出軌!骨折司機「保護525名乘客」 病床上7字感動網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於21日發生出軌事故,導致9人受傷,而司機員陳俊良在自己骨折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崗位,勇敢保護了全車525名乘客。事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在探視時,詢問陳俊良「現在心情OK嗎」,他也回應,「最痛的已經過了」。這起事件發生在21日下午4時50分,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列車在行經崇德=和仁間51K西正線(清水隧道南口)受土石流衝擊影響,造成列車第2節車廂出軌,陳姓司機員手部骨折,還有8名旅客輕傷,台鐵則緊急派車接駁,將傷者送到新城車站後送醫救治。據了解,事發當時司機員陳俊良發現前方有土石流,緊急拉煞車,由於用力過猛導致右手出血性骨折,但即便如此他也忍住疼痛,一邊聯絡總局調度員回報狀況,一邊協助乘客下車,直到所有人都安全離開後,他才被送醫治療。而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探視陳俊良,詢問對方目前的狀況,「現在心情OK嗎」,陳俊良則表示手術已完成,「最痛的已經過了」,也讓許多網友們大讚他是名副其實的英雄。台鐵企業工會秘書吳長智也表示,陳姓司機已轉入一般病房,工會和公司已提供慰問金,預計他需要至少一個月的休養時間,期間將以公傷假處理。吳長智指出,陳姓司機自2015年加入台鐵,最初從事車輛檢修工作,2018年開始轉任司機,平時負責往台東或往樹林的列車,表現一直良好,且根據調查顯示,事發時他並未超速,處置得當,台鐵將致贈慰問金。台鐵也指出,本次事故鄰近地點因曾發生落石入侵軌道,因此已於西正線K51+405~530設置明隧道作為落石安全防護,東正線亦設置落石告警,並於東西正線間施作防落石柵欄等防護措施,另於和仁隧道南口(東、西正線)均有設置型鋼防落石棚。台鐵強調,本次事故地點發生於北迴線西正線K51+300大清水溪橋,係因大清水溪上游降雨,溪水帶下大量土石溢流覆蓋軌面衝擊影響,造成列車衝擊所致,非屬落石災害,後續將針對此次事故地點檢討加強與河川管理單位協調進行疏浚整治,以及與氣象署加強聯防監控,並增設告警系統,俾防範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自強號撞落石「司機員出血性骨折」 已送花蓮慈濟醫院救治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21日下午16點50分在花蓮清水隧道撞上落石,導致車廂出軌、多人受輕傷,巧合的是,此次事故地點離2021年造成49死的太魯閣號僅100公尺。目前救援工作仍在持續當中,手臂骨折的司機已被救出、送往醫院救治。至於詳細案發原因為何,仍待進一步釐清。據《東森新聞》報導,陳姓司機手部出血性骨折,已於晚間18時30分左右成功被送出隧道,所幸暫無生命危險,被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救治。根據現場畫面,陳姓司機員身上衣著還算完整,不過右手手肘處有紗布包紮,並且躺在擔架上神情疲憊,似乎受到不小的驚嚇。根據台鐵官網21日晚間19時50分發布公告,229次(3000型自強號)下午16時50分行經崇德、和仁間51K+300西正線(和仁隧道南口),因大清水溪土石溢流覆蓋軌面衝擊影響,造成列車第1車第4軸、第2車全車、第9車第3軸出軌,司機員手部骨折、8名旅客輕傷,目前列車停於現場。台鐵公司於17時成立公司本部一級應變小組、東部地區應變小組與現場前進指揮所。229次旅客計525名已安排由後續4033次區間車接駁回新城站,已於18時53分完成接駁、19時09分到達新城站,受傷旅客送慈濟醫院5人(含司機)、門諾醫院2人,另2人未送醫自行離開。台鐵公司表示,於新城站提供600份餐點予受影響旅客,並以後續237次普悠瑪自強號接駁北上。因229次列車誤點超過2小時,該次車旅客到站後得辦理全額退費。目前和仁至崇德間以東正線單線雙向行車,台鐵公司已動員花蓮地區及宜蘭地區機、工、電搶修單位進行後續搶修復軌作業。
驚悚一幕!花蓮某高中校長載5學生自撞分隔島 疑疲勞駕駛釀6傷
花蓮吉安鄉16日下午發生一起車禍,某間高中的校長搭載5名學生駕車,行經事發路段時,疑精神不濟,疲勞駕駛,轎車突自撞中央分隔島,還波及同向的轎車,事故造成駕駛及5名學生擦挫傷,警方獲報到場,立即將傷患送醫治療,詳細肇事原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警方表示,昨日下午獲報,南濱路南與海三街口發生交通事故,轎車自撞分隔島,波及1輛轎車,造成6人擦挫傷,警方迅速趕往現場,到場後,隨即將6人分別送花蓮慈濟醫院和門諾醫院治療,其中2車的駕駛1名手部擦傷未就醫,遭撞的轎車駕駛則無受傷,僅車輛駕駛側毀壞。警方說明,初步調查,陳姓校長當時開車載5名學生到台東參訪交流,返程時疑精神不佳,導致疲勞駕駛,才造成車禍發生,經酒測,雙方酒測值均為零,皆無酒駕情事,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據了解,花蓮某高中1名60多歲的陳姓校長駕駛休旅車,搭載年約17和18歲的3男2女學生,沿南濱路往花蓮市區行駛,到南濱路一段與南海三街口時,疑疲勞駕駛,不慎自撞中央分隔島,期間還擦撞同向黃姓女子駕駛的轎車,車禍共造成休旅車上包括駕駛共6人等擦挫傷,受傷程度均有不一,黃女則無受傷。
花蓮醫「賞鯨後」離奇落水身亡 從醫20年資深背景曝光
花蓮一名古姓醫生於21日參加醫學研討會,然而後來卻人間蒸發,這也讓他的家屬相當焦急,報警求助後,警方也發現古醫師最後身影出現在烏石港,搭上賞鯨船後即消失,海巡人員展開多日搜救,最終在28日尋獲古姓醫生的遺體,不幸的消息傳出後也令他的親友相當悲痛,據悉古姓醫師從醫20餘年間,擁有資深的復健科經驗,還能以中、英、台、客等四種語言與病患溝通。回顧這起事件的發生,古姓醫生於21日前往宜蘭參加學術研討會,因為先前曾經向家屬透露,想前往礁溪的佛光大學及山區步道走一走,所以家屬以為古醫生在礁溪,隔天沒能聯繫上時,一度以為他於礁溪山區失聯,家屬也在22日向警方報案,而海巡單位通過基地台最後的定位,發現古醫師曾前往礁溪的林美步道,但在步道和櫻花陵園等地協尋後仍未找到他。隨後警方調查發現,古醫師在結束研討會後,曾獨自搭乘計程車前往頭城烏石港,再購票乘坐賞鯨船,古醫師也在船頭用手機拍攝鯨豚畫面,但他後續並未隨船返回烏石港,雖然賞鯨船的旅客名單有古醫師的名字,但從保留的前、後監視器畫面中並未記錄到有人落海的情況,不過畫面也可能有死角,而工作人員也表示沒有注意到有任何人落海,巧合的是古醫生在賞鯨船清點人數時,因為一名解說員沒有穿工作服,被誤認為是遊客,因此古醫生並未被發現沒列入在回程的遊客中。海巡人員在經過多日搜尋,最終在28日於東澳烏岩角外海發現了一具漂浮男屍,該遺體被撈起後,運回南方澳漁港,經過遺體上的證件、家屬相認後,確認其為古醫師,而宜蘭檢方的相驗結果認定古醫師是意外落水,排除了外力介入的可能性。據了解,古姓醫師現年56歲,從醫20多年,並能操控中、英、台、客四種語言,與病患溝通無礙,古醫生過去是中山醫學大學復健系畢業生,曾擔任物理治療師,後來考取中國醫藥大學,取得學士後醫學學位,於2021年9月加入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目前擔任中醫部主治醫師,專精針灸和中醫內科。
出航賞鯨失聯8天!花蓮醫師「遺體南漂18浬」被尋獲 同事悲喊:回家了
花蓮慈濟醫院一名古姓男醫師21日前往宜蘭礁溪參加研討會,怎料卻遲遲未返家,也連繫不上他,家屬隔日焦急向警方報案,經調閱監視器才發現,古姓醫師的最後身影是搭上賞鯨船,從此便人間蒸發。失蹤8日後,古姓醫師的遺體於今(28日)上午7時許,在宜蘭東澳烏岩角外海被海巡人員尋獲,不過古姓醫師為何會墜海,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回顧該案,古姓醫師原本向家人表示要去山區步道走走,不過卻臨時更改行程到烏石港搭乘賞鯨船出遊,沒想到船隻返回港口後,船上只剩下他的背包、名片等物品,人早已不見蹤影,家屬驚覺古姓醫師失蹤後,連忙向警方通報並發文協尋。不過詭異的是,賞鯨船業者第一時間並未發現遊客沒下船,當時還將古姓醫師的物品送至失物招領處,船家事後也表示,當天上下船人數清點一致,且沒有發現有遊客落海的情形,應是一名隨船解說員「穿著便服」與遊客一同下船,才導致安檢人員誤以為全員平安返港。經海巡人員連日搜索,於今(28日)上午7時許,在離龜山島約18海浬處尋獲古姓醫師的遺體,離奇失蹤8日後終於返家,後續遺體也已報請檢察官相驗,以釐清確切死因。同事得知噩耗後悲痛透露,近幾天一醒來就是上網關心搜索進度,希望古醫師只是弄丟手機迷了路,怎料最後等到的竟是他的死訊,難過直呼「回家了」。
快訊/搭賞鯨船出遊「離奇失蹤8日」!花蓮醫師遺體今早被尋獲
花蓮慈濟醫院一名古姓男醫師21日前往宜蘭礁溪參加研討會,怎料卻遲遲未返家,也連繫不上他,家屬隔日焦急向警方報案,經調閱監視器才發現,古姓醫師的最後身影是搭上賞鯨船,從此便人間蒸發。失蹤8日後,古姓醫師的遺體於今(28日)上午7時許,在宜蘭東澳烏岩角外海被海巡人員尋獲,不過詳細事發情形及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搭賞鯨船出遊!花蓮醫師「背包丟船上」離奇失蹤 海巡持續搜索
花蓮慈濟醫院一名古姓男醫師21日前往宜蘭礁溪參加研討會,怎料卻遲遲未返家,也連繫不上他,家屬隔日焦急向警方報案,經調閱監視器才發現,古姓醫師的最後身影是搭上賞鯨船,從此便人間蒸發,海巡人員獲報後立即展開搜索行動,至今仍未尋獲失蹤者。據了解,古姓醫師原本向家人表示要去山區步道走走,不過卻臨時更改行程到烏石港搭乘賞鯨船出遊,沒想到船隻返回港口後,船上只剩下他的背包、名片等物品,人早已不見蹤影,家屬驚覺古姓醫師失蹤後,連忙向警方通報並發文協尋。不過詭異的是,賞鯨船業者第一時間並未發現遊客沒下船,當時還將古姓醫師的物品送至失物招領處,船家事後也表示,當天上下船人數清點一致,且沒有發現有遊客落海的情形,應是一名隨船解說員「穿著便服」與遊客一同下船,才導致安檢人員誤以為全員平安返港。經警方調閱船上監視器,反覆確認畫面都沒有看見有人落海,且事發時船上的其餘遊客也並未發現異狀,讓古姓醫師的失蹤案更顯懸疑,目前海巡人員仍在持續搜索中。
aespa成員WINTER動手術!又痛又喘 氣胸治療、照護可以這樣做
23歲的韓國女團aespa成員WINTER(金旼炡)近期因氣胸住院進行手術,引起外界關心。氣胸是指空氣進入肋膜腔內而造成肺部擴張不良,可能造成器官破裂或胸壁破洞。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鍾秉儒表示,輕微者觀察並給予氧氣治療即可;嚴重者則建議進行氣管引流術治療或胸腔鏡手術,目前微創手術採用最細的5毫米胸腔鏡,用不插管的方式麻醉,傷口僅1.5至2公分,術後約2至3天即可出院。WINTER術後恢復 巡演回歸不受影響根據韓媒《tenasia》報道,Winter11日在首爾的醫院進行了氣胸手術,而在手術前夕,她還完成了預定的日本行程,出演了日本人氣音樂節目《Venue 101》。經紀公司SM娛樂表示:「Winter最近接受氣胸手術,正在恢復中。因爲是容易復發的疾病,所以根據醫療團隊的意見,經過充分的討論後做出了決定。今後的日程將把 Winter的恢復狀態放在首位。」接下來aespa預計5月帶著新作品回歸,並從6月開始舉行世界巡演會「2024 aespa LIVE TOUR – SYNK : PARALLEL LINE -」,8月的台灣場也是巡演名單之一,因此外界也關心WINTER能否參與相關行程。報導指出,氣胸手術後通常需要住院2、3天,距離完全恢復還需要1、2個月。雖然Winter的健康恢復程度仍需觀察,但應不會影響Winter參與aespa的回歸活動及世界巡演行程。又痛又喘 原發性自發性氣胸4大原因所謂氣胸,是指因為外傷或自開性等其他原因導致空氣進入肋膜腔內而造成肺部擴張不良的一種情況。空氣進入肋膜腔的管道,包括肺泡、支氣管、氣管、食道破裂或胸壁的破洞等等。氣胸依照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創傷性氣胸」及「自發性氣胸」二種。鍾秉儒推估,以金旼炡的情況來觀察,應該為原發性自發性氣胸,常見4大原因如下:年輕人原本就有不正常的肺大泡,一般以高瘦男性居多。抽煙造成肺部發炎反應,導致氣胸。特定職業容易發生自發性氣胸,例如潛水員、跳傘從業人員、舉重選手,由於需要憋氣,腹腔壓力增加、胸腔壓力改變巨大,就可能造成氣胸。有家族基因者,肺部組織較為脆弱,容易造成氣胸。氣胸治療兩大方向患者病情輕者無明顯症狀,照X光氣胸範圍無超過1/3,只要觀察並給予氧氣治療即可;嚴重則會感到單側胸痛、呼吸易喘,建議採取進一步處理,包括氣管引流術治療與手術。氣管引流術治療放置導管,使膜腔內空氣排出,即可緩解氣胸。胸腔鏡手術氣胸首次發作就嚴重之患者,建議採取胸腔鏡手術,將復發率降到5%以下;例如經常搭乘飛機、潛水、攀爬高山者,環境壓力會導致氣胸情況較嚴重,形成張力型氣胸,恐影響心臟等內臟活動,危險度較高;還有高風險職業如機組人員、空姐等,萬一執行勤務中氣胸發作,也比較危險,建議首次發生氣胸就應採取手術治療,可大幅降低復發風險。另外,復發者或是進行引流治療時若持續漏氣,引流管沒辦法拔掉,放置久了可能會感染慢性疼痛為主,這些患者也建議接受手術。鍾秉儒進一步解說,新型胸腔鏡微創手術採用最細的5毫米胸腔鏡,傷口僅1.5至2公分,用不插管的方式麻醉。不過,不插管麻醉,手術時需在喉頭放置較粗的氣管內管置入,多少會傷害聲帶,對於靠聲音工作的職業稍微有一些影響。微創手術恢復快,術後約2至3天即可出院,主要取決於病人漏氣的恢復情況。另外若病人有醫療保險或經濟狀況許可,也可使用組織修補片,大幅降低漏氣的情況。醫師提醒,病人術後可多下床活動,促進肺部擴張、將殘餘空氣排乾淨,可盡早移除管路出院。出院後1個月內,應避免激烈運動、攀爬高山或搭乘飛機,以免肺部尚未修復好又漏氣復發,只要遵循上述原則都可正常生活。最後要注意的是,病人接受手術後,仍有3至5%復發率,病人需要有警覺性,萬一有突發性單側(或對側)胸痛和易喘的情況,應盡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