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課綱
」回應108課綱爭議 鄭英耀:重點在激發學生興趣
針對「108課綱去中國化」的議題,屢遭部分教師批評,認為課綱大量去中國化,甚至刪減過多的文言文。對此,教育部長鄭英耀5日表示,他相信108課綱是透過當時的學者專家的討論,一定都是與時俱進,而且教育的核心在於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不在於一定要閱讀多少篇文言文。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認為,108課綱去中國化,大量刪減文言文,甚至增加學生在學習上許多壓力,可能累死學生,也會造成教學現場的老師困擾,她日前也公開呼籲,希望廢除108課綱,暫時重回舊課綱,再設計新課綱。對此,鄭英耀強調,對未來人才培育的想像,我們都很清楚,學習一定是依賴老師能否引發學生對文本和學科的興趣,這才是教育的關鍵。他認為,無論是文學的學習還是其他學科的累積,自我厚實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而不是單純地強調閱讀多少篇文言文。鄭英耀指出,學生若無法被激發出學習興趣,學生對該科目的投入時間一定大幅減少,進而影響其學習效果。但他也相信,無論是他自己還是座談會現場的任何一人,能在生涯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是因為曾經有老師在關鍵時刻引發了大家對某一學科的興趣。鄭英耀表示,108課綱的設計都是經過學者專家們的深入討論,具有一定的課程邏輯和哲學思考,他也相信一定都是與時俱進,因此,他強調,學習效果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才是重點所在。
去中化成「無恥」課綱? 108課綱課審委員:投票2輪才決定比例
教育部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掀起學界反彈,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一段5分鐘影片也狠批「108課綱刪掉明末清初文人顧炎武的《廉恥》,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所以這是個『無恥』的課綱!」影片被上傳到網路後很快引爆華人世界迴響。對此,當初參與審議108課綱的課審大會委員則回應,文言比例經折衝表決定案,15篇推薦選文是為讓出版社編書有依據。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日前在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辦活動中發言,批判108課綱「去中國化」,大量刪減文言文,甚至刪掉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廉恥」,讓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批評108課綱是無恥課綱。區桂芝也指出,文言文除了能提升語文能力,還有著高度生命哲學,現在竟然有對語言教育完全無知的人,說文言文是黨國遺毒,「為什麼有人可以因為意識形態,邏輯錯亂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影片被上傳到網路後也引爆華人世界迴響。在108課綱之前,普通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為45%到65%,108課綱最大變革是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方便學生適性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科時數普遍被砍,國文科能教的課文數相應減少,課審會高中分組一度建議將文言比例降到30%以下,引發社會議論。最終在民國106年9月課審大會,經過2輪投票,才決議文言比例為35%到45%。當年經歷「文白之爭」的課審大會委員李雅菁接受《中央社》電訪也指出,108課綱的特色是多元選修,強調素養導向,文白比例本不是太重要,即便全部都文言文,學生不願意學、沒興趣也不想懂,也無法達成教育目標。不過當時社會有很多不同聲音,經過一番折衝後,才以表決的方式敲定文言文比例。至於區桂芝所提的刪除顧炎武「廉恥」,是來自舊課綱原訂有30篇核心選文(廉恥為其中之一),108課綱減少為15篇推薦選文。根據教育部紀錄,考量選文要包含不同時代(每個時代3篇)、不同文類,因而有所取捨,李雅菁表示,當時審議時,一度有委員認為乾脆連15篇都不要列,讓出版社自行挑選。但多數委員認為還是要有範文,免得大家亂挑、遍地開花。不過15篇到底要選哪幾篇,李雅菁指出,主要是尊重研修小組專家的意見,課審大會只是訂出大方向。例如技職重視技藝學習,選文要與普通高中有差異,像是「天工開物」就很適合技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擔任課審委員,他回憶,當時文白之爭吵了很久,最終比較能說服大家的論述,是回歸108課綱的「素養」精神。課綱畢竟只是1個架構,教學現場仍保有一定彈性,教師如果覺得需要,也可多補充閱讀文本。侯俊良也認為,15篇推薦選文的目的,是讓製作教材者有一些依據,沒有框死。畢竟要教導禮義廉恥等價值觀念,本就可從很多文章切入,沒有說一定要哪一篇。
108課綱錯了嗎1/源自南韓改良版「學習歷程檔案」 第一屆白老鼠給分「不及格」
108課綱第一屆「白老鼠」今年暑假升大學後,學生及家長團體不約而同拋出「學習歷程」檔案對申請入學無用論、實施成效不彰等議題,這使得全國約20萬高中生及家長在九月開學後有了新煩惱,「學習歷程檔案還要認真準備嗎?」就108課綱及學習歷程等缺失,國教行動聯盟今年七月向教育部陳情呼籲全面檢討,但教育部迄今尚未回應,該聯盟理事長陳鐵虎提醒,「大家還是要好好做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源於108課綱的多元入學管道設計,為打破填鴨教育、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設計四管道入學:特殊選材、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又以申請入學為主,以今年為例,招生名額占分別為1.5%、15%、45%及40%。其中,選擇申請入學的學生,以學測成績為第一階段,學習歷程成果及面試為第二階段。有別於舊課綱指考時期,學生要在高三下一口氣完成備審資料,108課綱改為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在高一、高二及高三上依規定將自主及多元學習的過程上傳,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目,每學期上傳到學校,每學年再從中勾選6件自主學習及10件多元學習入中央資料庫,申請入學時,供大學端勾選3件及10件,做為參採選才,占分至少達兩成。此一大變革,在今年學測成績放榜後,隨即引發熱議。建中一名應屆畢業生「擺ㄚ豆腐」進行校園採訪,製成《學霸們與108課綱的命運糾葛,來聽聽第一屆白老鼠揭開粉飾太平的真相》影片,受訪者語多委屈,「若學測沒考好,學習歷程做得再好也白做」「高一或高二就要決定升學方向,太難了」「如果中途改變興趣」「喜歡彈吉他也行嗎?」「就是作文比賽」。來自中部的李瑞霖、陳惠平及廖宥甯三位高中生,趁學測放榜前空檔,線上問卷調查1,087名高中生,寫成61頁「108課綱觀察報告」向教育部提出訴求,包括要求將學習歷程作為認識學生,而不是升學參採標準,以免淪於「軍備競賽」,並正視城鄉差距的存在。 無論學霸或全台千名學生,都覺得新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減輕學生壓力」。而台灣新推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參考南韓,11年前為要降低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除「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外,還推行「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展現學生多元能力,供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如今甄選入學占逾七成,參採「學生綜合紀錄簿」超過50%。但在南韓社會名校情結下,學生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四年前甚至拍成韓劇《Sky Castle》(南韓三所頂大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簡稱「SKY」),除揭露考生悲歌,也探討有錢南韓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兒女的「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出奇制勝。再者,因紀錄簿須記錄學生出缺勤等,使得南韓學生一天生活從早忙到半夜,壓力並未減輕。韓劇《Sky Castle》透露南韓考生悲歌。(圖/翻攝自 Lạc Sâu Bích臉書)台灣則將「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的學業成績、出缺勤、得獎紀錄、社團活動及「生涯希望」,改版為「學習歷程」,包含「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至於新課綱對第一屆白老鼠入學後有何實質影響?教育部目前尚無明確說法。而國教行動聯盟3月至4月進行全國學生家長大調查,共3887份問卷對108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給了不及格分數。親自訪談多位一線教授的陳鐵虎向CTWANT記者坦言,「除了申請頂大時,學習歷程檔案的差異有影響,其餘學校則大同小異,對入學影響不大」,同時也說:「不少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最多就10分鐘。」因此學生可量力而為。「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發表會。(圖/報系資料照)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羅彥傑則對CTWANT記者表示,因為教育部有要求各校各系訂出申請入學尺規,教授們還是會仔細看學習歷程檔案。」因為是第一屆沒有任何參考,所以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五花八門。「大概1人的資料要審閱10到20分鐘左右吧,不過後面會越看越快,因為慢慢會抓到重點。」他建議,「若學生申請新聞系,但是交的東西跟新聞系沒有關係,都還是會有分數。」
大學甄試書審系統有缺陷?台大教授曝「這類考生」整頁空白 教育部回應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教授張耀文今(24日)表示,有參與二階甄試資料審查的教師反映,教育部的書審系統中有提供考生各項資料之資訊分項彙整報表,方便審查老師作全體考生整體性的審閱和比較,原立意良善,但教育部今年同時允許考生和非新課綱學生選擇自行上傳審查資料,導致這些學生在彙整報表的資料變成空白,恐造成審查不公。張耀文在臉書透露,有缺陷的系統只提醒審閱教師,「此檢視模式舊課綱學生因無數據資料,故其欄位皆為空白」。事實上,所有採用自行上傳資料的學生,即使是新課綱的考生也僅有原系統中的修課紀錄,其他項目都是空白。所以此書審系統不完整的說明,明顯有此缺失,恐會造成評審不公。張耀文提到,部分學系會幫審閱教師作資料的彙整,並提供彙整後的報表作審查,因此若學系直接從書審系統下載此類資料,會有遺漏部分學生資料之虞, 建議各校提醒學系和所有參與審查的教師,此書審系統有問題,麻煩審查老師進去看每位學生上傳或由系統提供的資料作評審,以免因系統缺陷造成審查不公。台大教授張耀文指出,教育部的書審系統有瑕疵,恐影響審查公平性。(圖/翻攝自張耀文臉書)張耀文喊話教育部,應請書審系統製作單位立即關掉個別選項的彙整功能,待數年後全部考生統一由學習歷程系統上傳資料後,再提供此類彙整功能,並請緊急通知各大學所有學系,檢視是否有此彙整資料的問題,如此可以讓所有審查教師,只能點選學生上傳的PDF檔,作公平的審查。對此,教育部回應,不論考生的備審資料是從學習歷程檔案勾選或自行上傳PDF檔,都會先進入甄選入學委員會的書審評分系統,經委員會彙整後,再將考生資料送到校系,各校可選擇甄選會書審系統、暨南大學書審系統或自行開發,教育部指出,以上3個系統的操作介面大同小異,其中「彙整報表」功能,可將考生資料以清單方式分列,協助大學教授於審查過程中加以註記、檢核。不過,如果考生上傳的是PDF資料,部分資料(如影音資料)可能無法在清單顯示出來。經初步了解,書審系統並未出現系統性謬誤,也未傳出學生受害。教育部強調,甄選會已將學生繳交的完整審查資料提供各大學,各校可選擇甄選會書審系統、暨南大學書審系統或自行開發,各系統應確實呈現考生的每份書審資料(含學習歷程或PDF檔);如暨大書審系統雖提供彙整表、分項資料報表等服務,但不能替代學生全部的備審資料,各大學仍應透過書審系統的完整備審資料予以評比。
地理科台灣水情吃緊入題!難易度適中「頂標、前標較去年提高」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成員、板橋高中老師李柏翰表示,今年地理科試題難易度適中,對圖表判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有優勢,頂標及前標可能較去年略為提高。時事入題,如今年重要的春季水情吃緊(題組37-38題)及近年較夯的綠能與電動車(非選第二題)均融入試題。李柏翰指出,今年自然地理題數比例略高,且含高一系統地理概念結合高三應用地理跨冊的整合題型略多,高二區域地理題數較往年略少,且美中不足的是素養題不多,對於基礎概念強的孩子容易發揮,對舊課綱末代考生而言相對友善。李柏翰說,題目四平八穩,並無爭議性試題,且部分試題與考古題型相似,對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熟悉的學生而言,能拿到基本分數,而對於用功練習的孩子易得高分。綜觀本次指考,地理科試題對於社會組考生而言,應該是相對較好發揮的科目。全國教師會解析,今年地理科題目整體偏易,貼近生活,玉山圓柏、在地食材、紅樹林、2021水情吃緊、電動機車、台江國家公園皆入題。全教會表示,今年地理科題目半數題目曾於歷屆大考、坊間試題、課本常見練習題出現過(如第3、6、7、8、9、16、18、22~24、25~26、27、31~32、33~34、35~36、非選第一大題第1~3小題、第三大題),與教材結合度高,偏記憶性。補教老師林全說,今年地理科圖表題多,判讀能力強的考生會考比較好;同時,情境題也不少,考生要根據一些基本的觀念來退理解題,死背的沒有用。他認為,今年地理科難度不高,沒有創新題型,幾乎都是考古題,考前有做考古題的考生應該會考得不錯。今年地理科比去年簡單,預估頂標80分、前標74分,均較去年提高4分。今年地理科第37、38題考台灣春季水情吃緊的問題,給兩張新竹苗栗地區的河流流域範圍的圖形,要考生估算中港溪的流域面積(平方公里)。補教老師楊凱說,這題要考生量比例尺來估算面積,考生若沒有帶尺進試場,做起來會很吃力。此外,非選第一大題則提到美國是龍捲風發生數量最多的國家,該國最常發生的地區有「龍捲風走廊」之稱。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條件,也有利於龍捲風的形成?楊凱認為,這一題也不好作答,因為考生要知道龍捲風的形成因素,包括在冷熱交會處、平坦環境等,同時它也會受山脈影響,有了這些基本知識後,才有辦法去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