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再疑數千噸進口美豬肉「神隱」 籲政府說明
消基會今天針對進口美豬問題再度舉行記者會,質疑台灣市場上部分豬肉產品標示不全,美豬去向仍不明朗。消基會在2023年6月曾發布市售豬肉製品產地調查,喊話衛福部食藥署應予重視標示問題。但時隔1年,消基會再度針對相同議題作調查,仍質疑進口的美豬肉在市場上遍尋不找、彷彿神隱,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所公布的美國豬肉進口數量有如「天壤之別」,呼籲衛福部出面說明。消基會並強調,對消費者而言,想知道每天吃到的豬肉是否經過「洗產地」,但目前只能「被動等待」政府主管機關公布違規名單,消費者「知」的權利並未獲得重視、保障,也籲請政府機關應開放進口豬肉流向資訊,並提供消費者自主查詢的管道,回應消費者知的權利。消基會指出,志工群在今年6、7月間再次針對豬肉產地標示進行調查,在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場攤販採樣62件、便利超商(20件)、超市(224件)、量販店(139件)及餐飲業(155件),共計600件含豬肉成分或豬其他可食部位的相關食品。消基會今年僅發現市場上兩件產品標示進口美豬,其中一件還是韓國產品。(圖/消基會提供)調查結果顯示,有6.5% (39件)商品或店家未依規定對豬肉產地進行標示,而1年前遍地尋找不到的美豬,在今年調查仍然只找到2件,占今年調查件數的0.3%,而且,其中1件產品還不是在臺灣生產製造。消基會重申,消基會連兩年調查數據,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所公布的美國豬肉進口數量,出現「天壤之別」的差距,美豬去向依舊不明,唯有政府進一步開放進口豬肉流向查詢,才能確保消費者選擇權益與健康。消基會引用衛福部數據指出,到113年至7月26日止,台灣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及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腱、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共計5,213.46噸,在進口量「排名第3位」。但消基會今年的調查結果,只有「打爆豬韓式燒肉吃到飽」(編號479)這一家餐飲業表示,有使用美豬,而另一項標示美豬產品者則是「進口」的韓國製Lotte午餐肉(編號100),消基會再次提出許多消費者心中共同困惑,為何美豬佔進口豬肉量第三名,已進口的美豬,究竟去了哪裡?被誰吃下肚?此外,消基會也說,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豬肉儀表版」顯示,112年及113年連續2年,台灣並沒有從義大利進口豬肉的紀錄,113年則並沒有從瑞典進口豬肉的紀錄,但在消基會今年的調查中,松也日式涮涮鍋(編號457)及台北101 B1地下街一風堂(編號514)的豬肉,使用來源卻是標示「義大利」。此外,饗城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加熱食品「美味堂菱角極品佛跳牆」(編號202) 豬肉使用來源卻標示「瑞典」,若店家沒有繼續使用上述產地之豬肉,應該要主動更新資訊。消基會並提醒業者,若確實還在使用這些「沒進口紀錄」的豬肉,根據紀錄顯示,義大利產豬肉最近的進口年份是111年,瑞典產豬肉最近的進口年份是112年,店家必須特別注意其保存期限、保存方式是否有符合規範。根據消基會公布的2024年豬肉調查產地分布顯示,被抽樣的600件樣本,豬肉豬肉產地仍以臺灣豬為大宗,有520件(86.7%),西班牙其次,62件(10.3%);加拿大豬肉49件(8.2%);丹麥豬肉29件(4.8%);荷蘭豬肉22件(3.7%);法國豬肉16件(2.7%);巴拉圭7件(1.2%);奧地利6件(1%);澳洲、中國、捷克、英國各有3件(各佔0.5%)。另外,美國兩件,日本、義大利也各佔2件(各佔0.3%),瑞典、德國豬肉各1件(各佔0.2%);未依規定標示,有共39件(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