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盲
」 青光眼 失明 致盲「致盲殺手」青光眼年輕化!醫曝7大危險族群:早期眼睛症狀不明顯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睛疾病,更是世界第二大致盲原因,且近年來青光眼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不小心無聲的視力殺手恐找上門,就有眼科醫師示警,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更可怕的是早期眼睛並無明顯症狀。根據醫院衛教資訊顯示,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可導致眼盲的眼部疾病,臨床特徵為眼壓升高、視神經盤凹陷萎縮、視野缺損及縮小,且由於多數青光眼病患通常難以自我覺察,直到視神經嚴重損傷時才會發現異樣,因此導致後天失明的風險相當高。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表示,除了眼壓過高容易造成青光眼外,包括眼睛受過外傷、高度近視及遠視者、年齡超過40歲、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值得關注的是,高眼壓普遍被認為是引起青光眼的主因,醫師也會透過測量眼壓協助診斷是否患病,不過即使是眼壓正常的人,仍有可能罹患青光眼,而此類病患則是所謂的「低壓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壓並非是誘發病變的唯一條件。
青光眼不可逆! 七種人有失明危機應小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青光眼破壞視神經不可逆 眼壓過高是主因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仍有許多民眾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過高。眼球內部充滿了房水,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還有下列危險因子。1. 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2. 年齡超過40歲3. 糖尿病患者4. 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5. 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6. 長期使用類固醇7. 眼睛受過外傷者青光眼規律點藥水未改善 應考慮手術介入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 拯救視界刻不容緩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 「視力小偷」青光眼專找這些人下手!
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我國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35萬人上升到110年43萬人,5年成長22%。青光眼權威、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表示,青光眼又稱「視力小偷」,初期症狀難以察覺,一旦發現時視力已嚴重受損,若無及早治療恐導致失明。提醒慢性病者、有家族史者、中高齡族群、女性等高風險族群要注意。眼球為維持形狀,需保持一定的壓力,眼壓的高低又由防水的分泌和排出維持,若房水的循環平衡被打亂,眼壓就會升高。由於眼壓異常而導致視神經萎縮,是一種會持續進行的視神經疾病,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青光眼又可依症狀分為急性與慢性,因為沒有明顯的前兆,所以須定期接受檢查,追蹤眼睛狀況,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慢性青光眼」偷偷摸摸 5大高風險族群 呂大文表示,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症狀難以察覺,是個既慈悲又兇狠的眼疾,雖然沒有疼痛感,但若無及早治療恐會失明!診間許多病人初次就診的時候,視力就已損失一半。症狀:初期多是視野邊緣受損,症狀不易察覺,等到眼睛出現視力衰退,往往已經嚴重惡化。 眼壓值較高者正常眼壓落在12-20毫米汞柱,若高於20毫米汞柱需警覺。 大於40歲40歲得到青光眼的機率為1.5%,到了70歲就會增加到7%。 青光眼家族史直系血親有青光眼者,比一般人高出7-9倍,建議18歲開始就要定期檢查。 高度近視/屈光不正常者高度近視與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都有關係,只要是近視度在500度以上的患者,有5至8倍的機率會有青光眼,所以高度近視者一定要接受青光眼的篩檢。 慢性疾病或其他糖尿病、高血壓恐併發「次發性青光眼」,此類患者特別要注意,糖友須控制血糖。另外手腳冰冷也要當心,由於血液循環不佳,可能會造成低眼壓青光眼。1/3患者會失明! 4種人當心「急性青光眼」 呂大文說明,急性青光眼平常完全沒有症狀,一旦發生就會導致視力變差與全身極度不適,每周都有病人到急診求助。急性青光眼一旦發生,高達1/3患者會失明,另1/3患者恐留下這明顯後遺症。症狀:視力突然變差、頭痛,甚至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腸胃炎、偏頭痛、高血壓發作而耽誤,辨別關鍵在於「瞳孔放大」,可藉此徵兆篩選出來。 女性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急性青光眼患者有75%是49歲以上的婦女,因為更年期影響,能保護眼睛的雌激素分泌下降,成為高危險群。 遠視100-300度因為眼球軸長較短,眼睛內空間較小,導致視神經遭擠壓,引發急性青光眼。 身高<160公分 年齡>55歲此外,很多民眾以為眼壓檢查正常就沒有青光眼。呂大文提醒,不能單靠「高眼壓」判斷。根據亞洲統計資料,85%以上青光眼患者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台灣1/3的低眼壓青光眼患者,眼壓並不高。患者2大惡習 導致視力惡化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約有38萬人正在治療青光眼,改善青光眼的方式包括降低眼壓與使用眼藥水治療。病人常有幾個特色:患者拒絕承認罹病診間不少民眾無法接受青光眼診斷結果,「家裡人都沒有得病,為什麼我會有?你是不是診斷錯誤,我要再去看另外一個醫生。」自行停藥導致惡化「這個醫生開的藥讓我好難受,停掉以後眼睛變得好舒服,我不想要治病。」由於青光眼眼藥水容易造成不適,許多病人以為症狀不但沒改善,反而更糟糕,自行停藥不治療,將導致眼疾惡化,相當可惜。行醫30多年,呂大文與青光眼病患及其家屬共同成立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期盼藉由提供正確醫療資訊、青光眼衛教及同儕支持,讓大家少一點恐懼,多一點勇敢,接受最佳的治療方式,發願不要再有失明的不幸事件發生,讓更多人持續看見寬廣世界,看見未來的美好。
紐西蘭老婦為慢性疼痛參加醫療實驗 意外治好「不可逆」青光眼
Lynley Hood(林莉胡德)是1位80歲的紐西蘭女作家,2011年她罹患青光眼,導致她無法繼續閱讀與寫作。2020年時,她因為跌倒骨折後,長期為慢性疼痛所苦,直到2023年參加了一項與「電療法」有關的實驗療程,沒想到反而治癒了她的青光眼,此病例被稱為是醫學奇蹟,目前醫療團隊正在研究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期盼能改善更多病患的視力問題。2011年,林莉胡德被診斷出患有青光眼。某天開始,她的左眼變得模糊,然而林莉並未放在心上,她只是把燈關了然後上床睡覺,到了隔天早上左眼仍然視力模糊,於是她前往醫院檢查。青光眼目前是一種無法有效治療的眼疾,也是全世界上因不可逆眼疾而致盲的排名首位,一旦發生,患者只能祈禱它不會惡化的太快。最終,青光眼迫使林莉胡德無法繼續閱讀與寫作,她只能放棄她一生熱愛的工作。2020年林莉胡德因為跌倒導致骨盆骨折,與病痛糾纏了3年多,她在2023年報名參加奧塔哥大學的慢性疼痛治療試驗,實驗有受試組(大腦接受電的刺激)和安慰劑組(電流只經過頭皮)。林莉是安慰劑組的一員,不過在實驗結束前,林莉並不會知道自己是哪一組。醫療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電流穿過頭皮進入林莉胡德的眼睛,視網膜中的細胞開始運轉,向視神經發送訊號並傳遞至大腦,後者從這些電流中獲取訊息生成圖片、文字和顏色。醫療團隊表示,在為期4週的實驗療程後,林莉的視力幾乎完全恢復,醫療團隊任為這是一項奇蹟,目前正在調查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未來期盼能以此改善其他病患的視力問題。
20多歲女罹患青光眼! 醫師籲:青光眼也會找上年輕人
民眾普遍認為只有中老年人會罹患青光眼,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高度近視的王小姐,20多歲時突然發現自己雙眼發紅,以為是戴隱形眼鏡造成結膜炎,但卻漸漸開始頭痛欲裂,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竟是青光眼。臺北榮總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暨韻珊眼科教育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劉瑞玲指出,近年罹患原發開放性青光眼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中不乏在青壯年就嚴重到需要手術治療。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原因,呼籲民眾一定要有積極治療的正確認知。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全球青光眼患者數逐年上升,去年已突破8千萬,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估2040年將突破1億人次。劉瑞玲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逐漸破壞視神經的疾病,當眼睛內的房水排出路徑功能失調,會使眼壓增加,便容易破壞視神經,造成青光眼的機會也增加。然而,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再加上青光眼造成的視野缺損多由鼻翼兩側開始,剛好是兩眼視力重疊區,若一眼出現問題,有另一眼的視力補償,導致患者不易察覺。劉瑞玲醫師指出,當病人有眼經痛、頭痛等自覺症狀時,大多已經是青光眼晚期的病人,而當病人察覺到自己視力可能受到影響時,通常視神經已受到40%以上的損傷。因此,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近視超過600度、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超過7成自行停藥 恐離失明更進一步青光眼被冠上「視力小偷」之稱,第一線治療以眼藥水為主。不過,呂大文醫師提到,眼藥水多有紅癢等不適副作用,且須每天固定時間點藥,病人容易忘記,或覺得麻煩而忽略,再加上平時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容易中斷治療。根據健保資料統計,約有75%患者會自行停藥,其中更有9成患者於治療第一年便自行停藥,恐導致患者離失明更近一步。呂大文醫師提醒,除了眼藥水,青光眼還有雷射、手術等多元治療方式,患者應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劉瑞玲醫師也表示,目前可採取的治療方法多元,因青光眼成因不同、以及無法適應眼藥水副作用等因素,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討論。此外,罹患青光眼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青光眼中也有許多年輕個案,劉瑞玲醫師指出,年輕病人通常是高度近視者或血壓很低、手腳冰冷也沒有規律做有氧運動的人。醫師提醒,高度近視是青光眼的風險因子,預防近視、控制度數,對青光眼的預防相當重要,民眾因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預防近視,才能減少未來罹患青光眼的機會。
61歲男角膜感染幾乎失明 「植入導管降眼壓」成功搶救視力
61歲的張先生2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回台中務農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民國110年10月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原本不在意,但後來實在越來越難受,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確診張先生的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經治療癒合後留下角膜疤痕,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視力不到0.01,幾乎失明,產生隅角沾黏以及虹膜新生血管等多重後遺症,並使得房水(位於水晶體與角膜之間的液體)引流阻塞,引起眼球脹痛、頭痛等不適症狀,經藥物、雷射治療後眼壓達40-50mmHg仍居高不下(標準眼壓為21mmHg以下)。為了挽救張先生持續惡化的視神經損傷,李宥伶醫師建議張先生施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精準定位後植入極微細的引流導管,以導管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加速排走房水,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從而控制眼壓。張先生術後經過調養,眼睛不再疼痛難耐,眼壓已降到10mmHg恢復穩定,歡喜等待未來角膜移植能恢復視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進一步分析,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複雜型青光眼的致盲率甚高,會導致視野缺損,嚴重時影響中心視力,導致失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4萬人罹患青光眼,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的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常低頭看3C而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眼球分泌的「房水」原是用來維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是累積太多、無法即時排出,就會造成眼壓上升,傷及眼底的視覺神經,因此「控制眼壓、房水引流」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受損的首要方法。李宥伶醫師說,眼壓控制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使用眼藥水、雷射以及手術治療。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便需要評估青光眼手術來達成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李宥伶醫師表示,傳統型治療青光眼的「小樑切除手術」會因青光眼種類,以及個人體質疤痕癒合的不同而影響成功率,雖然已使用抑制纖維化的藥物控制疤痕癒合,然而,術後幾年間仍可能會有引流通道逐漸不暢通,再度造成眼壓上升的情形,尤其是一些較嚴重的頑固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則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對於有急切降壓需求的患者、眼壓波動大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建議選擇含瓣膜的引流裝置;對於眼壓要求較嚴格的患者,則建議選擇不含瓣膜的引流裝置。李宥伶醫師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止青光眼惡化的重要原則,雖然目前的治療僅能延緩青光眼的進展,但若能早期經由專業醫師檢查及評估,選擇適當藥物或手術方式,在全面的醫療照顧下,青光眼患者仍能維持生活品質。
視力小偷1/「青壯年失明」頭號兇手是它 誤認近視加深!竟錯失治療時機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率第二大主因,僅低於白內障,且近來愈來愈多年輕患者,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國內目前接受治療的青光眼患者約38萬人,近10年來患者增加近7成,但還有許多潛在不自知的病患,許多人以為老人才會得青光眼,事實上目前近3成患者都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目前全世界高達8000萬人罹患青光眼,由於無明顯症狀,一般人警覺性低,近半數患者都不知自己罹病,往往在視神經嚴重萎縮才就醫,此時病況常常已相當嚴重,成為青壯年失明的主因之一。呂大文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損傷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可能失明的疾病。視神經連接眼睛與大腦,當眼內的壓力(眼壓)超過視神經可承受極限,或是供應視神經養份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視神經受損而產生視野喪失。患者像是戴著塗抹了漿糊的眼鏡,視力模糊,眼前景物霧濛濛,因此不少病患以為近視度數加深,一拖就是好幾年,一旦驚覺視力模糊、視野缺損就醫,視神經早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害與萎縮。因為無聲悄奪視力,所以青光眼也擁有「視力小偷」之稱。很多人認為眼壓檢查正常,就沒有青光眼。呂大文醫師說,不能單靠「高眼壓」做判斷。根據亞洲統計資料,高達85%以上青光眼患者,眼壓經長期追蹤,數值皆為正常,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推測可能與日韓、台灣等亞洲國家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偏高有關。許多患者一開始以為只是近視度數加深,直到視野缺損才趕緊就醫,此時視神經往往已經嚴重萎縮。(圖/123RF)「近視者的眼球結構較軟,進行眼壓檢測時阻力下降,測量值會相對較低。」眼壓如同血壓,也會隨時間、姿勢等因素而有變化。單次測量正常,未必代表長時間保持正常。另外,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因為角膜被雷射打薄,眼壓測量也會變得較不準確。因此不能單憑個人症狀、感覺與一次的眼壓檢查,判定沒有青光眼,呂大文提醒,「一般民眾年滿40歲應進行包含眼壓、視野與視神經在內的完整青光眼篩檢,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與家族史等高危險群,更應提早篩檢與定期回診,才能揪出這個可怕的『視力小偷』。」
女子罹患罕見疾病 求助醫師「清潔劑滴眼」圓失明夢
居住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女子舒萍(Jewel Shuping),自幼就罹患罕見疾病身體完整認知障礙(Body Integrity Identity Disorder,BIID),他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盲人,甚至還學習盲人使用的點字。而近期他在醫師的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自己當盲人的夢想。根據《中國報》報導指出,他在3、4歲的時候,發現自己喜歡獨自走在深夜的大廳,被母親告誡猛看太陽會傷害眼睛後,每天就會花時間直盯太陽,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視力受損。而他在6歲的時候,就立志要成為盲人,因為在視線看不到的情況下,讓他覺得非常有安全感。他甚至還購買盲人手杖、學習盲人用的點字。雖然多年來,他長期接受心理醫師的治療,但狀況依舊沒有好轉。最後心理醫生在被煩到受不了的情況下,終於答應協助舒萍「致盲」。醫師先是在舒萍的眼睛內滴入麻醉劑,之後將通馬桶的清潔劑滴入舒萍的雙眼中。舒萍表示,當下覺得刺痛難耐,但想到等等就可以「真的失明」,他就堅持的忍住。雖然在舒萍睡醒之後,並沒有馬上完全失明,這讓他有點失望。但是在之後的半年內,舒萍的視力的確減弱到全盲的狀態。對於舒萍偏激的行為,他的家人完全無法接受,舒萍表示,雖然只有自己的未婚夫支持他,但他也勸誡有相同症狀的病友,應該要積極尋求治療,不要仿效他的行為。
10歲男童青光眼末期「全因亂點眼藥水」 醫警告這類要注意
眼藥水別亂點!中國一名10歲男童因為過敏性結膜炎,尤其到了春天奇癢難耐,為了省事,男童媽媽到藥局自行買藥,在藥師的推薦下買了一款眼藥水,一用就是半年,結果差點害兒子失明。據了解,男童媽媽購買了一款含有「妥布黴素」(Tobramycin)的眼藥水,藥師特別提醒「藥用7天一般會有所好轉,但別使用超過2周」,但男童過敏性結膜炎反覆發作、時好時壞,點了藥水後效果很好,因此過沒多久,媽媽就忘了藥師的叮嚀。男童一用就是半年,眼睛發癢的症狀雖然減少,卻出現眼脹、頭痛、嘔吐、視力模糊,後來情況愈來愈嚴重,右眼只能看到眼前的手指。男童連續半年都點眼藥水,結果竟得了青光眼。(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男童媽媽趕緊帶兒子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眼壓高達50mmHg(正常眼壓為10~21 mmHg)、雙眼青光眼晚期、視神經萎縮、雙眼白內障,這全都是因為不當使用眼藥水,醫師難過表示:「孩子一臉天真地聽我談話,我該怎麼開口跟他說,你以後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一步步走向黑暗」。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世界第一的不可逆致盲疾病,一旦得到就意味疾病將伴隨終身,而濫用眼藥水正是其中一個原因,特別是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而通常帶有「松」字的眼藥水多屬於這種,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的松(hydrocortiso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務必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不可超出使用的劑量、次數和時間。
虹彩炎合併高眼壓危象 中醫治療三個月眼壓降25%
50歲的陳先生(化名)抽菸30年,工作壓力大,容易失眠、飲食難節制,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三年前突然發現左眼視力模糊、 眩光,至眼科診所測量眼壓超過60mmHg,並伴有虹彩炎現象,醫師緊急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後來效果不佳,眼壓還在40 mmHg上下,再加入口服降眼壓藥物,才把眼壓降為28 mmHg,卻產生胸口、顏面、雙手麻木現象,趕緊停用口服藥,但是又怕停藥之後眼壓繼續升高,轉而尋求中醫治療。台南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醫師經過中醫三個月的調理,陳先生眼壓降為18mmHg,也改善了虹彩炎的症狀,同時避免了視神經萎縮的發生,本次的臨床案例被收錄刊登在台灣知名的《中西整合醫學雜誌》,同樣的治療方式也降低了許多患者的高眼壓現象。郭祐睿醫師指出,青光眼跟虹彩炎的患者在臨床為數很多,光是單一種疾病就很嚴重,因為青光眼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之一,高眼壓會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神經萎縮;虹彩炎則是虹膜組織發炎,有視物模糊、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症狀,會使用類固醇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但往往因為虹膜與水晶體反覆持續沾黏,而類固醇藥水會使眼壓上升,再度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嚴重傷害。不管是虹彩炎、青光眼、視神經萎縮,中醫都有相應的辨證跟判斷方法,除了常用的清熱活血、清利頭目風熱等方法,在臨床上搭配針灸治療,能維持一段時間的降眼壓效果。近來,郭祐睿醫師發現若是結合分子生物學跟免疫學的現代思路,注意抗發炎跟抗氧化的維持,療效會更好。例如加入眼球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鋅」,可以預防發炎及自由基產生,而含鋅成分的中藥,如:牡蠣、枸杞、何首烏、熟地等藥材,配合辨證並且努力點眼藥水,不但能順利降下眼壓,還可以預防視神經萎縮的發生。
阿富汗婦女外出工作遭「襲擊致盲」 竟是父親找塔利班份子開槍刺瞎
一名33歲阿富汗婦女的父親非常反對她在警察部門找到工作,以至於請來一群塔利班武裝份子,讓他們向她開槍,並刺傷了她的眼睛,導致這名婦女失明,再也看不到這個彩色的世界。綜合《路透社》、《紐約郵報》報導,33歲的庫泰菈(Khatera)從小就夢想著外出工作,在努力說服父親多年無果後,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數個月前成為加茲尼省警察機構犯罪部門成員。但就在到職3個月後的某日,向來反對她外出工作的父親要了她的身分複印證件,並不斷確認她的所在位置,接著當日她就遇上襲擊事件,3名騎著摩托車的武裝男性朝她開槍,且持刀刺傷她的眼睛,導致她雙眼失明。「我問醫生,為什麼我什麼都看不見?他們告訴我因為傷口,我的眼睛還纏著繃帶。但在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眼睛被奪走了。」庫泰菈指出,她的父親先前已多次尾隨她去上班執勤,之後更開始聯繫當地附近的塔利班武裝份子,要求他們阻止她外出工作。3名騎著摩托車的武裝男性朝庫泰菈開槍,且持刀刺傷她的眼睛,導致她雙眼失明。(圖/達志/路透社)庫泰菈和當局將這次可怕的襲擊歸咎于塔利班武裝分子,但塔利班武裝分子否認參與其中,該組織發言人透露知道這個案件,但他們沒有參與,他們認為這只是件家庭糾紛。一名警方發言人證實,庫泰菈的父親事後已經被逮捕。庫泰菈痛苦地表示,「我希望我至少在警察部門服務1年,如果這事發生在這之後,就不會那麼痛苦了。事情發生得太快了......我只有3個月的時間可以工作和圓夢。」如今庫泰菈和她的家人,包括5個孩子現在都藏身在喀布爾(Kabul),她已經切斷了與大家族的聯繫,包括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將父親被逮捕一事歸咎於她。庫泰菈說,「如果我有可能恢復視力的話,我會恢復工作,再次在警察機構服務。但主要原因是我有熱情,想在家庭生活之外做一份工作。」據人權活動人士稱,庫泰菈被攻擊一事表明,女性參加工作,特別是擔任公共職務的女性,經常受到暴力反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人權活動人士認為,該國保守的社會規範,以及在美國撤軍的同時,讓膽大妄為的塔利班獲得了影響力,是推動事態升級的原因。然而塔利班最近表示,他們將尊重伊斯蘭教法規定的婦女權利,儘管許多受過教育的婦女對此表示懷疑。國際特赦組織阿富汗活動家薩米拉˙哈米迪(SamiraHamidi)表示,「雖然阿富汗婦女擔任公共角色的情況一直飽受危險,但最近全國各地暴力事件的激增,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十多年來阿富汗在婦女權利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絕不能成為與塔利班達成任何和平協議的犧牲品」。
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失明機率增25倍
【記者/張雅淳】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高出常人25倍。亞東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王嘉康醫師表示,由於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壯年族群罹患糖尿病,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約增加2.5萬人。若血糖未妥善接受治療及控制,極有可能會引起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常見視力模糊、視野扭曲變形、視野出現黑影等症狀,是致盲的主因之一;建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且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視力獲得改善。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應該要「精準、治本」,除了定期進行眼底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避免失明風險。治療著力於阻擋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消退,透過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水腫消退及網膜新生血管萎縮,以達到治療目的。根據臨床實驗顯示,持續接受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治療一年的患者,有超過65%的病患能有顯著的視力改善,由此可見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性。為了喚醒民眾(尤其是糖尿病高危險群)能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亞東醫院自7/29(一)至8/2(五)舉辦『看名畫 測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創意衛教活動,以世界經典名畫《晚鐘》發想,如果民眾看到畫面有一團黑影(盲點)、或是影像扭曲、線條變形,或是視力模糊…..等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相符的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現場除了創意衛教的裝置藝術,還搭配病友故事,讓參展民眾更加了解糖尿病黃斑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