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碴子
」寶林茶室中毒2死 這5類食品易孳生「米酵菌酸」…黑木耳泡錯恐釀劇毒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似「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截至今(27日)中午已有10起病例,其中2人死亡2命危。患者疑似食用發酵不當的炒粿條、河粉,也讓民眾聞米製品色變,不過,專家指出「黑木耳」若長期浸泡於不良環境,同樣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米或玉米製品若保存不當,就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該菌又會衍生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毒性極高且沒有有效解毒劑,攝入後會影響人體主導能量的粒腺體,並可能導致死亡。中國大陸黑龍江2020年「酸湯子」事件,1家9口即因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玉米麵身亡。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布5類可能因變質而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分別為發酵玉米麵製品、久泡的木耳、酸湯子與臭碴子、糯米麵湯圓、河粉等濕米粉。另據《HEHO健康》報導,「穀物類製品或發酵品」如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薯類製品」如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以及「泡發後」的黑木耳、白木耳等木耳類,都可能因環境衛生不佳、泡發過久引發原料變質或儲存不當,造成米酵菌酸滋長。民眾除「絕對不要購買」超過保存期限的河粉、米粉、粿條和涼皮等米製品,也應少量購買、盡快食用,若有剩餘或暫不食用而存入冰箱,也不得保存超過2天,且要注意溫度是否夠低、冰箱是否被塞太滿影響溫度,進而不利保存。如有自製澱粉類發酵品習慣,也要注意原料是否發霉,儲存時也應注意防潮;發泡黑白木耳要使用乾淨的水和容器,發泡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並把握現泡現煮現吃原則,預防食物中毒。
「酸湯子、臭碴子」酵米麵食品中毒致死5成以上 10年已造成37人身亡
中國大陸有著許多特色族群食物,其中黑龍江近日就發生一起一家九口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的9人因此全數死亡,肇因就是自製的「酸湯子」。除此之外,北方的臭碴子、格格豆,南方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也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中國已發生此類中毒案例14起,有84人中毒、37人死亡。根據陸媒《騰訊網》報導,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所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在席間食用後全部死亡,事後查明致病食物是被病菌污染的酸湯子。據悉,此前經當地警方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1年時間,疑似是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排除人為投毒可能。中毒的9人最終已於19日全部中毒身亡。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酵米麵食品。夏秋季節制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致死率達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中國已發生此類中毒案例14起,有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麵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黴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黴變原料、勤換水,就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仍建議,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