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率
」 MG 中華車 國產車 自製率 經濟部中華汽車股價漲逾5%成交量9年新高 電動貨卡明年量產上市
中華汽車(2204)於今(21)日舉行法說會,中華汽車副總經理錢經武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華汽車前3季銷售業績穩定,銷售台數同比增長15.0%,市占率同比增加1.6%。他也強調,「中華汽車積極與協力體系合作擴大與深化在地開發生產,加速滿足政策要求的在地化比率。目前MG旗下主力車款HS 1.5T車型自製率已拉上2成。」中華汽車指出,19日推出全新商用車款J Space,自11月8日開放預接至今,已突破1,400張訂單,年底有望達3,500張。中華汽車也提到,J Space國產化率超過60%,不僅有全新內外觀並配備同級唯一LEVEL 2 ADAS系統,且動力、空間、載重都提升。接下來,中華汽車也會持續推出新車型,包括新世代Zinger Pickup、P350 Hybrid、A90及I300電動車,全新自主研發的3.5噸智慧電動貨卡也將於明年量產上市。錢經武表示,前3季營業淨利較去年同期增加0.43億元,由18.18億元成長至18.61億元,不過去年業外有一次性有利收益(迴轉部分新安防疫險損失6.25億元)影響,今年無此情形,因此1至9月每股盈餘由去年同期的8.01元縮水至5.99元;排除去年同期新安東京產業業外迴轉利益6.25億元,今年每股盈餘5.99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9元。對於法人最關心的MG目前狀況,錢經武強調,中華車積極與協力體系合作擴大與深化在地開發生產,加速滿足政策要求的在地化比率,HS 1.5T已經達到2成以上,後續還需進行查核驗證,「具體時程則視各項準備工作與審核而定。」而中華在昨(20)日股價漲停衝破80元以後,今日又漲至84.9元,漲幅5.47%,並爆出逾5萬張的交易量,為2015年11月30日(成交股數55,538,261)以來最大成交量。
JS新車效應+MG拉高自製率 中華車股價20日直奔漲停
中華(2204)汽車導入及代工的品牌MG,以實惠價格、豐富配備等優勢,1年半內席捲破萬名車主,被稱為國產車「價格破壞者」。不過,經濟部宣布8月上路的「國產車在地化」條款,要求自製率至少須達15%,直接衝擊MG銷量及中華車股價,不過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昨(19)日透露,MG HS車款自製率已拉上20%,「爭取核可後正常供應。」今(20)日股價直奔漲停價80.5元,創8月29日後新高。MG受到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影響,宣布「旗下HS、ZS採限量接單;電動車MG4暫停接單。」因此原本每月破千的掛牌數,在8月後驟減。不過中華車表示,HS 1.5T車型已依法將自製率拉高至2成,主管機關已於上周進行審查,「期盼經確認核可後,能在年底恢復單一車型正常供應。」消息公布後,中華車原股價在70-75元震盪,今日直接亮燈漲停至80.5元,1個月漲幅達16.5%,漲停委買張數約6,000張。除了HS有望恢復供應利多以外,中華汽車昨日發表自主開發的全新輕商車款J Space,國產化率高達60%以上,也受到高度關注,目前預接單1,200張、年底預估收單可達3,500 張。中華汽車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為322.2億元,年增16.28%;稅後淨利32.67億元,年減25.22%,每股稅後盈餘5.99元。
中華車MG HS自製率拉至2成 力拼核可後恢復生產
經濟部「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於8月正式上路,大力重擊陸系品牌汽車,中華(2204)汽車導入及代工的MG首當其衝。不過中華汽車總經理陳昭文今(19)日帶來好消息,「MG HS 1.5T車款自製率已拉到2成,爭取核可後正常供應。」根據經濟部「國產車自製率」規定,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受到國產自製率新制的影響,MG旗下電動車MG4已暫停接單,HS和ZS則限量接單,原預計9月在台導入的全新上汽大通Maxus G50 Plus 7人座休旅車也確定延後,陳昭文表示,「現在依序調整,目前先以HS 1.5T車型優先。」至於成本部分還在計算中,「不會全部反應在售價上」。中華車在各廠商的努力及產發署指導下,全力加快提升在地化比率的工作,MG HS車款自製率已經拉上2成,不過還是要等核可達標才行。陳昭文也強調,已下訂客戶會確保用同樣交易條件,保障客戶權益。有業內人士分析,「若MG能通過審核,應能在年底前恢復正常供應。」
輝達GB200鴻海量產出貨 帶動鴻家軍Q4大爆發
輝達(NVIDIA)引領全球最先進的Blackwell架構GB200晶片已經量產,而全球引頸期盼首批搭配GB200晶片的AI伺服器,目前確定由鴻海(2317)率先於11月上線量產及12月出貨。本週帶動鴻家軍個股受自營商大量買超。根據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三大法人本週(10月21日至25日)合計買超200.49億元,其中,自營商(自行買賣)買進171.62億元,賣出210.07億元,合計賣超38.45億元。自營商本週買超個股榜首第一名是鴻準(2354),買超2,623張;輝達AI伺服器GB200量產,刺激相關概念股上漲,鴻準近期行情看漲,頗受市場青睞。鴻海透過集團內部機殼及液冷、散熱等技術的資源垂直整合,整台伺服器組件自製率高達8成以上,成為當前AI技術應用下的最大贏家,並將帶動GB200供應鏈族群個股Q4業績大爆發。鴻海負責伺服器的整體組裝代工;機殼製造與整合由鴻準提供;相關應用的連接器由鴻碩(3092)提供;半導體設備由京鼎(3413)提供;伺服器內PCB組件由臻鼎(4958)提供;伺服器的散熱與冷卻系統,則由旗下的鴻佰(未上市)提供。鴻海集團GB200伺服器供應鏈個股營收表現上,京鼎與臻鼎的今年前3季累計營收分別為116.6億元與1155億元,年增率分別為20.5%及19.1%,分別創歷史新高及創歷史次高的紀錄。
南陽實業油電休旅Santa Fe配額售罄 總座:品牌今年賣2.3萬台創新高
三陽工業(2206)旗下南陽實業代理的現代(Hyundai)今(25)日正式發表第5代大改款休旅車Santa Fe,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表示,「自上周開始預接單,一周接單已超過今年200台配額。」他也看好今年達成2.3萬台銷售,將達成品牌連續5年正成長,並挑戰市占率新高。Santa Fe共導入5種車型,售價分別為GLTH-A 172.9萬元、GLTH-B 187.9萬元、GLTH-B Premium 192.9萬元、GLTH-C 197.9萬元、GLTH-C Premium 202.9萬元,其中頂規版可加價2萬選配六人座,全車系比起10月中公布的預售價微降1,000元。徐伯達也提到,「訂單中有8成都選GLTH-C及GLTH-C Premium。」由於EV電動車和Hybrid油電車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新選擇,Hyundai汽車利用新能源科技,以創新的設計開創全新駕馭體驗,南陽執行副總詹醒昇表示,「目前乘用車中油電銷售占比29%,明年目標是31%。」Santa Fe全車系引進CVVD連續可變汽門技術,搭載1.6 Turbo Hybrid渦輪油電引擎,具備218ps動力。全新外觀設計採用Hyundai家族獨特的H型設計元素,配合大面積的水箱護罩,彰顯出車輛的寬闊質感。車側的簡約方正設計襯托出充滿肌肉感的車身曲線,並搭配20吋低風阻五幅式鋁圈、大面積三角窗及橋式車頂行李架。在內裝方面,Santa Fe配備雙12.3吋數位儀表、電動調整方向盤、6.6吋觸控式空調面板、SBW電子線傳排檔及Easy System數位座艙等最新科技娛樂系統。同時,全新Santa Fe搭載Platform 3.0第三代底盤平台,並採用引擎式及車身多重框架結構,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全車也標配10具安全氣囊,並配備高達20項Hyundai SmartSense主被動安全科技。看好Santa Fe的表現,「明年希望Santa Fe月銷量可以超過100台,整年有1,200台至1,500的銷售表現。」徐伯達也提到,「預計明年會導入小車Casper。」針對原訂今年第4季要發布的國產車,徐伯達表示,「配合政府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度,會確定完全符合規範後推出,因此預計到明年才會發布」,他強調,「不過公司應對速度很快,國際車廠與供應鏈的配合也很快。」
台灣中油加入換電行列 推MIT機車電池+台南建22站
台灣中油公司以自行研發的專利軟碳負極材料,導入MIT國產電動機車電池,搭配快充型換電系統,於今(11)日宣布首度在台南市提供機車換電服務,初期預計設立22個換電站。值得注意的是,三陽(SYM)更在現場展示採用中油電池的NX 1電動機車。今日電動機車換電服務發表會由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主持,台南市長黃偉哲、經濟部主任祕書莊銘池共同見證,並邀請三陽工業公司董事長吳清源、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等各領域專家參與,董事長李順欽與總經理方振仁並與來賓一起體驗全新推出的換電系統與電動機車,共同攜手推動低碳二輪運具發展。台灣中油推出的軟碳電池榮獲2023台灣精品獎銀質獎之肯定,國產自製率85%以上,是「正港」的MIT優質電池,且具備「快、長、高」即快充、長壽命及高安全性3大特性;快充型換電系統可在20分鐘之內充滿80%電量;軟碳電池即便是在快速充電的情況之下,仍保有3500次以上的循環壽命。此外,電池在充電過程中,溫度升高幅度比較小,低溫升的特性,也提高換電服務的安全性。此次台灣中油推出的換電服務採「車電分離」商業模式,讓機車廠商能全心投入車輛研發及製造,台灣中油提供電池材料製作電池,並依需求彈性選擇電池租賃費率,提高選換電動運具意願。
政院通過「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 提高半導體產值、研發6G基地台
行政院今(5)日通過「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國發會指出,五大信賴產業是賴清德總統重要政見,也是國家希望工程重點項目,在半導體產業,希望2028年新增產值2.6兆元、新增25萬個高薪就業機會;在次世代通訊,將研發自主技術6G基地台,其軟硬體自主率達80%。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是總統賴清德提出的國政願景,具有高度戰略意義,不僅強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有利我國與民主陣營緊密連結,更有助於促進各行各業的競爭力、創造高薪就業,以及提升國家整體的安全與韌性。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將打造先進半導體研發試量產基地,穩固台灣在先進製程與封裝全球第一的地位,同時在IC設計產業,盼2028年採先進製程占比達50%,讓半導體材料產值增加3成、半導體設備產值倍增達800億元,預計至2028年新增產值2.6兆元,新增25萬個高薪就業機會。在人工智慧方面,除設立2026年數位經濟產業產值突破兆元目標,也將在4年內培育20萬名AI人才,並提升數位經濟產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達50%,製造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提升至30%。計畫囊括促進AI智慧應用、加大投資AI力道、充裕AI人才、強化AI研發創新、鞏固主權AI基盤等5項推動策略,如「國網雲端資料中心」將結合智慧節能,同步爭取國際合作擴大算力,引進低耗能方案。在軍工產業方面,除持續推動國機國造及國艦國造自主能量外,因應未來無人機軍事與商用發展需求,將打造無人機供應鏈,預計至2028年無人機產值成長10倍,達300億元,因應臨時性需求可彈性增調無人機月產能達15,000架,也盼新造海軍及海巡艦艇2028年累計交船達165艘。在安控產業方面,將積極協助國內安控產業發展可信賴的安控產品與解決方案,並積極發展資安,使台灣成為全球可信賴的安控與資安大國。針對半導體、軍工等核心產業,將透過該計畫推動國際半導體設備資安標準,建構台灣晶片安全檢測能量接軌國際,也會透過軍民通用資安技術研發,導入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CMMC),協助資安業者切入軍工產業鏈。在次世代通訊產業方面,主要目標是強化我國未來全域的通訊網路韌性,將研發自主技術6G基地台,其軟硬體自主率達80%,也將發展國產自主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通訊系統,通訊關鍵零組件自製率80%,預計創造衛星通訊整合應用服務產值達300億元。
民俗月+國產化自製率雙衝擊 汽車掛牌數月減35.6%、年減17%
受到民俗月影響,車市進入淡季,8月掛牌數29,403輛,相較上月大減35.6%、對比去年也有17%的衰退。不過今年累計前8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30萬7584輛,年減1.6%,為2006年來同期次高。其中,和泰車(2207)旗下Toyota與Lexus在8月合計登錄9,870台,市占率達33.6%,創下近12年來同期新高。以車款表現而言,Toyota Corolla Cross及Town Ace分別以1,903台及1,914台分居乘用、商用車市場冠軍位置,不過;進口熱銷車款RAV4也以1,271台的成績搶下進口車市場第一;而小休旅Yaris Cross也有1,115台的銷售,位居全市場第4。而經濟部於8月1日起實施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逐步加重零件自製率比例至35%為止,中華車(2204)代理的MG首當其衝,休旅雙雄HS、ZS本月掛牌分別為309、169輛,與7月份的744輛、427輛相比均腰斬過半。受影響最大的MG4僅剩56輛,未來能否重回台灣市場還是未知數。中華汽車聲明表示,銷售成績影響因素包含8月適逢廠休一週、民俗月許多消費者領牌意願低、及生產調整對應政策。裕日車(2227)代理的Nissan及Infiniti累計前8月掛牌數1萬3545輛,年減7.5%;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累計前8月掛牌數1萬5705輛,年增4.5%,不僅躍居國產車第3名,也是總市場排名第5的品牌。不過在進口車部分,受到民俗月影響的狀況就沒那麼嚴重,Mercedes-Benz在8 月份以1,780輛領牌數,超越Lexus的1,586 輛成為第2名;BMW則以1,203輛的成績卡位第6名的排序。值得注意的是,好久不見的Volkswagen以1,191輛領牌數,取得總市場第7名;Mazda則以1,123輛進入第9名。2024年8月品牌排行:1. Toyota 8,284輛2. Mercedes-Benz 1,780輛3. Lexus 1,586輛4. Honda 1,492輛5. Hyundai 1,331輛6. BMW 1,203輛7. Volkswagen 1,191輛8. 中華汽車 1,170輛9. Mazda 1,123輛10. Mitsubishi 1,077輛
和泰H1每股大賺21.1元 估全年新車銷量45萬輛將挑戰市占37.8%
和泰車(2207)今(28)日在法說會中表示,今年台灣新車市場規模估計約45萬輛,和泰代理的Toyota、Lexus及Hino共3大品牌力拚17萬輛,市占率挑戰37.8%,為歷年次高。和泰車上半年稅前淨利新台幣151.61億元、稅後獲利新台幣117.57億元,為同期次高;每股基本純益21.1元。和泰車協理賴志偉指出,目前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內需消費市場穩定成長,加上汰舊換新政策持續,預估今年車市規模45萬台,但仍需觀察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等發展。至於和泰車今年目標,賴志偉預期旗下Toyota、Lexus及Hino三大品牌總登錄數合計17萬輛,銷售目標創歷史新高,市占率則達到37.8%力拚歷年次高,統計2024年1至7月表現,Toyota、Lexus合計寫下91,606的表現,市占達32.9%。展望下半年營運,賴志偉表示,除了已於7月上市的Camry大改款以外,第4季將推出GR Yaris小改款車型,訂單能見度到2026年。在新據點擴展規劃,和泰車增加北新竹服務據點,2025年將增加台中龍井和北台南2地服務據點,並新增北區和中區2個板噴中心。對於8月上路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看法,和泰汽車協理賴志偉表示,和泰車一向支持政府產業政策,認為政策明確,和泰車會全力配合跟上。觀察上半年營運,和泰車營收較2023年同期成長,賴志偉說明,主要是2023年上半年有缺車影響,基期較低,今年上半年車輛供給穩定,銷售輛數增加;至於中國經銷據點,因中國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較2023年同期下滑;另外,和泰產險因4月上旬花蓮地震賠款影響獲利。
國產新制衝擊MG 中華車:加速在地化比率
針對經濟部8月起實施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MG日前公告「MG4電動車暫停接單,MG HS和ZS限量接單」,而今(26)日中華車(2204)也舉行法說會,坦言「新政策確實造成MG短期的衝擊」,會調整產線編成、生產能力,將短期衝擊降到最低。中華汽車公布上半年財報,營運表現亮眼,營收達238.8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9.25%、毛利率15.7%,稅後淨利為25.69億、年減19.54%,EPS4.5較去年減少18.92%。中華車副總錢經武說明,主要受到中國大陸市場影響,導致轉投資事業獲利減少。在法說會上,中華車也公布台灣汽車市場2024年上半年總銷量為23萬2,513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1%。不過,中華車上半年銷量達到32,312輛,年增率成長23.6%,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增加3.2%。不過中華車的營運成長,MG品牌功不可破,目前已占中華車營收比重達4成,因此對於「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對MG品牌的影響,也引起法人關注。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MG整車導入和生產,原則上都是用政府當時的政策規定來辦理的,由於現在提出新的政策,中華汽車也正在和協力體系積極合作,加速提升在地化比例達到在地化要求。錢經武強調,已經販賣的車型,在售後服務、維修部分均不受影響。對於已成交的訂單,雖然未來可能成本結構會改變,但交易條件不會改變,也盡力早日交付。他也坦言,「等車期恐會拉長。」至於何時可以恢復供應?中華車僅強調會努力符合、支持政府政策,縮短衝擊影響。而未來新車售價是否會有變化?錢經武表示,目前仍在調整產線、與供應商討論中。對於之前曾規劃「一年導入一款MG新車」的目標,中華車也強調,會依照政府新政策重新規劃導入新車型。中華車今年第4季即將上市自主研發國產中華菱利輕小商用車,除了動力提升、車格加大外,結合台灣零組件協力廠研發導入同級距唯一ADAS Level 2主動安全。此外, 3.5噸電動物流車也即將在2025年上市,中華車採取自主設計開發,範圍包括底盤、車身、動力系統、智慧座艙、ADAS、車聯網APP,在車輛零件供應上優先選擇與國內供應商合作,國產化率近9成以上。錢經武並指出,中華車會持續導入多元車款,預計在2025及2026年與三菱自動車合作開發,分別引進2款全新車款在地生產與販售。
台版陸車大戰2/「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一天半上路 6大車廠怎說?「應給緩衝期」
MG在2022年7月正式登台,不僅短短1年半擁有破萬名車主,更在今年榮登全台第6大汽車品牌。不過MG零組件從中國進口、台灣組裝的方式,引發立委質疑是「偽國產車」,經濟部也在今年7月30日強制未來「國產車自製率占比」,並在8月1日正式實施,從公告到執行僅短短1天半,可見政府態度強硬。有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本來就要在公平環境下競爭」,也有業者表示「應該要有緩衝期」。根據規定,已上市車款國產車自製率第一年20%、第二年30%、第三年35%,現行的MG車款要在庫存售罄前完成國產化,否則無法再銷售。而不斷強調「逐步推動國產化計畫的」中華車,原定「明年4到6月要讓所有車型的國產化比率達到15%到20%」的目標,明顯沒辦法跟上經濟部第二年要30%的新規定。原先MG Taiwan內部人士告訴CTWANT記者,「目前新車交付與保修服務均不受影響,服務正常進行。」且在消息公布之後,MG展間人潮並未受到影響。不過,8月16日卻有新的轉變,MG Taiwan發布聲明提到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HS、ZS車系「已成交訂單交易條件維持不變」,同時也完成雙車款現有車系盤點,目前新車訂單交付進度正常並限量接單。至於電動車MG4的部分,MG Taiwan也完成新車零件盤點,預估可供應至8月底;不過針對8月底以後無法完成交付訂單的每位車主,MG Taiwan也深表歉意,「我們正積極克服政策要求與滿足自製率規定。」至於何時能夠恢復正常供應?MG Taiwan並未提及,官網目前也關閉MG4線上訂車功能。不具名的汽車達人也向CTWANT記者提到,「汽車有生產期,還要訂物料、零件,MG已經接了很多訂單,但是政策從公布到執行才1天半,就算要取消也來不及,有可能會面臨違約賠償的狀況,應該給更多緩衝時間。」未來如果沒辦法達標,恐面臨停產問題,這意味著斷了中華車新找的出路,將帶來巨大的損失。中華車提到,「雖然汽車零件在地化需要包括開模、試驗驗證等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中華車仍與產發署及協力廠商密切聯繫、持續溝通,加速提升在地化比率,爭取盡快達成新政策的要求。」裕隆集團也對外表示,「裕隆集團採多角化品牌策略,有自主品牌,也是台灣唯一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產車業者,會持續推動國產化。」對於這個新上路的規定,和泰車僅低調回應,「對於產發署自2024年8月1日起實施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新制,和泰汽車與國產車製造廠國瑞汽車,無論於適用對象與比率上,目前均不受影響。未來也將配合政府政策,支持現地零組件,與供應廠商共同成長。」其餘則未多談。對於國產車自製率事件,和泰集團表示「配合政府政策」,其餘未多談。圖為和泰集團董事長黃南光(左)及總經理蘇純興(右)。(圖/劉耿豪攝)福特六和向CTWANT記者表示,「會持續評估導入適合台灣顧客需求的產品。今年斥資超過25億推動中壢廠區產線升級,同步強化在地廠商研發能力,提升零組件生產品質及產值,未來也將持續與在地供應鏈攜手合作。」台灣本田也告訴CTWANT記者,「品牌不受影響,會配合政府政策。」Hyundai總代理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則向CTWANT記者提到,「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福特六和今年斥資超過25億推動中壢廠區產線升級,強化研發能力。(圖/報系資料照)
台版陸車大戰1/「中國車銷台」經濟部祭出自製率滅火 專業人士:真的是保護國產車?
7月30日,經濟部無預警宣布「國產車自製率」全新政策,隔天立馬上路,消息一出,不僅為車界投入一顆震撼彈,消費者哀嚎「買不到便宜車」,更打碎許多車廠透過中國車賺錢的美夢。多家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告訴CTWANT記者,國產車年銷25萬輛要養8家車廠已經很辛苦,政府想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又要提高自製率,「真的是保護國產車?還是將車市推向進口車?」一家已走出國際、受影響較小的零組件業者二代老闆語重心長地表示,「政府既要保護國產車,提高自製率,又想積極加入CPTPP等自由關稅協定,根本是不符合實際的做法。」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我國對CPTPP會員國出口比重占整體出口額的21.6%,同期自CPTPP會員國進口占我國總進口額比重達29.1%,加入CPTPP將成台灣在現今區域貿易架構中的重要機會。台灣在2021年申請加入CPTPP會員,若未來成為會員,必須調降進口車關稅,而目前卻又將「國產車自製率」提高,也是對國產車的變相調漲。因此針對這項規定,有不少消費者質疑「以後都買不到CP值高的車了嗎?」、「會不會未來進口車會取代國產車?」有業內人士認同表示,「自製率提升之後,未來車輛開發成本恐越來越高,售價跟進口車相差不遠,也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據了解,7月30日中午,經濟部旗下產業發展署(簡稱產發署)署長楊志清出面,邀請國內包含和泰(2207)、中華車(2204)、裕隆(2201)、鴻華先進(2258)、福特六和、三陽工業(2206)、台塑(1301)、台灣本田等8大國產車廠,隔天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8月1日正式實施,並且溯及既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楊志清在7月30日邀集國內8大國產車廠,宣布實施「國產車自製率」。(圖/報系資料照)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也就是車市黑馬MG、剛通過環境部審核噪音的大通Maxus、不斷傳出年底將登台的奇瑞和吉利汽車都中槍。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且溯及既往。經濟部會有此一政策,主因起於裕隆旗下中華汽車於2022年引進中國上海汽車(上汽)集團下的MG品牌休旅車款HS國產化。據了解,MG首年國內供應零件的比率不到10%、其餘多從中國進口,在競爭激烈的國產休旅車市場,以配備豐富及比同級國產車低約10萬元以上的價格優勢,在1年半內迅速累積破萬名車主,重新改寫車市版圖,也令其他國產車廠灰頭土臉。緊接著MG Taiwan再引進小休旅ZS,以及備受矚目的百萬元內純電動車MG4。因為MG的成功,中華汽車去年獲利大增,稅後純益56.52億元,創下近20年最賺紀錄,EPS達10.36元,首度賺進1股本;而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38.85億元,營業利益達15.8億元、稅前淨利30.1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淨利為24.57億元,EPS為4.5元。中華車引進MG後銷售表現相當優異,更使中華車去年獲利大增,創近20年最賺紀錄。(圖/MG Taiwan提供)從帳面上來看,中華車引進MG,的確為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再往深層挖掘,是「為什麼這間50多年的老車廠,不得不與大陸車廠接觸?」一位在國產車商待了近40年的退休高管說:「除了納智捷外,台灣國產車的新車款都需仰賴合作的母廠提供,所以當母廠不再有符合台灣市場的新車款推出,國產車廠就會面臨『無車可國產』的窘境。」這個現象在Mitsubishi與中華車、Nissan與裕隆車、Honda與台灣本田的合作關係中間都存在著。車廠為了求生存,只好在模糊的法規中找生路,據傳裕隆也與上汽集團的大通Maxus談好合作。此外,福特六和、台灣本田等廠也都聽說正在洽談要引進母廠在大陸獨家開發的休旅車款,不過針對這部分,車廠並未回應;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大陸車廠,更是對進軍台灣蠢蠢欲動。這接二連三的消息自然會刺激到其他國產及進口車商,甚至影響到國內零組件生產業者。為此,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領銜開炮,3月7日在財政委員會高分貝質詢,怒指國產汽車裕隆把大陸電動車的零件引進台灣組裝成「偽國產車」,可能成為「21世紀科技版的木馬屠城記」。7月底,政府從善如流,火速做出國產車自製率「這個幾乎沒有緩衝期的政策,十分罕見。」知情的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針對「偽國產車」事件,在財政委員會上率先開炮。(圖/黃耀徵攝)由於該新政策沒有緩衝期,經濟部現正研擬配套措施。「政府真的應該很認真的考慮,台灣需不需要這麼多國產車廠?」一名老牌零組件廠二代負責人直言,台灣每年新車銷售量約在45萬輛左右,其中國產車最多約25萬輛,這樣的比例要養活8家國產車廠,實在很辛苦。「以澳洲來說,每年有百萬輛的新車市場,但還是在2023年10月結束最後一家國產車工廠Holden。」不只一家國產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對本刊表示,「這些配套措施通常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台版陸車大戰3/「這些車款」難逃國產車自製率魔掌 網友憂:台灣將成進口車天下?
為防止中國車款以來台組裝方式銷售,政府8月祭出「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規定上市三年內逐年提高自製率,目標為35%。在台銷售的車款除了MG旗下的HS、ZS與MG4受衝擊外,Hyundai Custin與即將登台銷售的台灣大通Maxus G50 Plus也無法倖免。觀察台灣境內目前所有銷售車款中,MG Taiwan全車系產品,包含中型SUV市場銷售黑馬HS,還有跨界SUV的ZS,以及目前電動車市場中最便宜的MG4,都必須符合規定;另外,Hyundai總代理南陽實業引進,原為中國市場專屬車款Custo的國產MPV車款Custin,也因為多數零組件都來自中國而受到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盛傳即將在台導入全新品牌上汽大通(Maxus),也出現在今年7月底的環境部噪音測試與新車審驗資料中,由裕隆(2201)汽車送驗。資深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由於該車款為中國品牌,「零件本土化認證至少半年,所以原本預計年底要登台的中國車,勢必全部延後。」這項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一出,中華車的股價立刻中箭落馬,從7月30日的收盤價108.5元,政策確定的隔(31)日開低跌破百元,直接砍至跌停97.7元,成交量爆出1.28萬張,創下去年12月13日來最大量;8月6日再創近1年新低80.4元,至截稿前則在83至84元之間震盪。受到經濟部國產車自製率政策影響,中華車慘跌停,近日也尚未回到7月股價。(圖/報系資料照)新規定引起車主、網友熱議,「車殼、椅子、輪組、音響、冷氣空調等弄一弄就有30%自製率了,應該不難」、「今日公布明日實施,無緩衝、無協調、朔及既往,這樣對嗎?」、「漲價問題先不說,提高自製率國內廠家有能力製作嗎?可以跟原廠的一樣嗎?安全結構問題怎麼解決?」更多的是憂心日後將買不到CP值高的汽車,甚至只能買進口車。對此,車界專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中國車在台組裝販售其實才不到2年時間,過去也未曾有進口車超越國產車的狀況,並不會因為這項政策而大幅改變車市現況。」也有零件業者表示,「如果都從中國進口零組件,這樣就算國產車賣越多,對台灣廠商也沒有太大幫助。」一名業內人士則向CTWANT坦言,「其實一般消費者應該不在意自製率,他只在乎自己買到什麼、價格多少、服務好不好而已。」有專業人士直言,「若3年內要達到35%自製率(指政策公布前上市的MG),對業者而言有難度、投資有風險,未來國產車占整體市場的份額勢必會大幅縮水。」也就是說,這項政策究竟能不能夠保護國產車,還是從此以後台灣將走入進口車的天下,都還是未知數。在全新政策的實施下,國產車是否能受到保護,還有待後續發展。(圖/國瑞汽車提供)
全新「國產大通MPV」上市卡關 環境部:未符合8月1日實施新制
「國產車組裝新制」在8月1日上路,經濟部要求國產車自製率須逐年提高至35%。除了MG受到衝擊之外,由裕隆(2201)送驗的台灣大通Maxus G50 PLUS,恐怕也會延後上市。大通Maxus為中國上汽集團旗下品牌,預計以「台灣大通」名義並推出新車Maxus G50 Plus在台販售,並確定由裕隆三義廠生產。在環境部汽車新車審驗資料裡,原本已取得空汙審核的Maxus G50 Plus,如今增加備註寫上「此車型未符合8月1日實施新制,須取得產發署同意函」,意味著原本盛傳的9月發表時程可能產生變化。此外,不僅Maxus G50 Plus受影響,另外2款由中國東風汽車在台生產的商用車,包含東風小康Super Fuwin和KingCab也有相同備註。至於MG旗下才發表的電動車MG4,也因為「國產車自製率」問題,目前暫停接單;休旅雙雄HS、ZS也改為限量接單。
驚!MG4宣布16日起「暫停接單」 中華車:配合政策提高在地化
經濟部於7月30日發布「國產車自製率」新制,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並溯及既往。受影響最大的中華車(2204)表示「朝高在地化比率發展」,其代理銷售的MG Taiwan則說將「全力配合政策」,不過旗下首款電動車MG4將在16日早上11點暫停接單。中華車表示,提升汽車在地化比率符合汽車產業鏈的長期及共同利益,中華汽車支持政府於2024年8月1日起實施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政策。中華車也指出,雖然汽車零件在地化需要包括開模、試驗驗證等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中華車仍與產發署及協力廠商密切聯繫、持續溝通,加速提升在地化比率,爭取盡快達成新政策的要求。MG Taiwan今(15)日也發出公告,除了提到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持續強化在地供應鏈合作,促進台灣汽車產業發展以外,也強調「後勤保修不受影響」。針對HS、ZS車系,MG Taiwan表示「已成交訂單交易條件維持不變」,同時也完成雙車款現有車系盤點,目前新車訂單交付進度正常並限量接單。而在電動車MG4部分,MG Taiwan也完成新車零件盤點,預估可供應至8月底;對於8月底以後無法完成交付訂單的每位車主,MG Taiwan深表歉意,「我們正積極克服政策要求與滿足自製率規定。」至於何時能夠恢復正常供應?MG Taiwan並未提及,官網目前也關閉MG4線上訂車功能。
不擔心「國產車自製率」!汽車類股12日強勢表態 分析師:中華車影響有限
為預防中國車款在台銷售,經濟部7月30日宣布,於8月起實施「國產車自製率」政策,市場預期此政策將為車市帶來衝擊。不過觀察今(12)日台股表現,汽車類股表現強勢,中華車(2204)、三陽工業(2206)、和泰車(2207)均小漲。經濟部表示,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因此中華車生產的MG,就適用國產車自製率新規,不過中華車股價今日以84元開出,收盤價84.6元、漲幅0.70%。中華車計畫明年4至6月間,將所有車型的國產化比例提升至15%至20%,可能面臨現有訂單交車困難,造成短期損失。不過有分析師指出,除非未來幾個月的營收或毛利率明顯低於預期,否則此政策對股價的影響應該有限。分析師認為,MG品牌定價本就相對較低,即使配合政策使成本上升一至兩成,CP值仍優於其他車廠,並不影響消費者選購。
憂中國車進軍組裝影響生計 經濟部8月拍板「國產車自製率」最高35%
中國車低價搶市,為保護國產市場,目前中國整車及車輛底盤不允許自中國地區進口,不過仍有中國車款透過國產化組裝進軍國內市場。因此經濟部也於今(30)日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相互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與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組裝成車,帶動產業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新車每年約45萬輛,其中,國內組裝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不過近期有立法委員指出,國內有汽車業者自中國地區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影響國內零組件業者生計。對此,經濟部也邀集各車廠說明新制實施作法。經濟部表示,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為了確保業者落實自製率規範,政府相關單位已經研擬相關配套進行管理,未來車廠如擬自申請中國大陸樣車進口與專業人士來台、進口中國大陸製且供小客車或小客貨兩用車使用的馬達、轉向裝置、車軸、車架4項產品及相關車款申請或換發車輛領牌相關審驗前,需先向產發署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並取得產發署同意文件後,才能進行申請,相關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國際間中國大陸低價車輛傾銷各國,已引起國際關切,歐盟執行委員會調查中國大陸車輛產業挾帶政府補助,導致產業不公平競爭,歐盟已於今年6月宣布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以反制中國大陸的侵害;美國於去年推出通膨削減法,積極推動電動車本地生產,並於今年5月宣布提高中國大陸電動車進口關稅至100%;日本、韓國及土耳其等國面對中國大陸車輛也推出相關因應政策。
富豪新列傳/王世忠堅持自創品牌 連虧8年後帶亞德客衝上千金股
台灣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KY(1590),1月31日公告第四季自結財報,累計2023年全年營收創新高達298.28億元,年增14.4%;每股純利(EPS)34.83元,也超越2021年的33.67元,再創新高;股價更是長年盤踞在千元以上,是名符其實的「千金股」。亞德客國際集團旗下的自有品牌Air TAC,2022年在中國氣動元件市場市占率達26%,倍數於德國大廠Festo的12%,僅次於全球氣動元件龍頭日廠SMC的34%。這使得營收94%在中國市場的亞德客市值超過2000億元,董事長王世忠的身價達12億美元,台灣富豪排名第43。儘管亞德客在中國甚至全球氣動元件市場都占據重要地位,但操盤手董事長王世忠卻非常低調,除了每年的股東會和少數慈善活動外,甚少出現在鏡頭前。據了解,今年62歲的王世忠出生於苗栗後龍,南港高工畢業後即在新北市樹林一代的鐵工廠當學徒,這時候王世忠便已展現獨特的眼光,他發現外國進口的氣動元件構造並不複雜,價格卻十分昂貴,於是興起了自己創業的念頭。1988年,26歲的王世忠,遇到當時在貿易公司負責氣動元件業務的藍順正(現為亞德客副董事長),王世忠懂技術,藍順正懂業務,兩人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創業,合資11萬元在三重成立亞德客工業,即是今天亞德客國際集團的前身,是貨真價實的「黑手起家」。亞德客目前是中國第二大氣動元件大廠,2022年的市占率高達26%(圖/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亞德客專門生產電磁閥,之後持續研發各種閥類、汽缸類產品,如今產品已有8萬多種。公司成立前幾年,王世忠幾乎以廠為家,據說當時他每年唯一的休息日就是除夕夜陪家人吃團圓飯。看準了大陸工業發展的廣大市場,亞德客1998年前往大陸設廠,並很快在兩岸業界打開知名度,這時候王世忠卻做了一個當時看來很冒險的決定。他發現,當時同業部分加工以及代工的經營方式,很難提升毛利。為了從根本打造競爭優勢,王世忠投入3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進行垂直整合,讓產品的自製率高達9成以上。這個決定讓王世忠與股東間陷入莫大的信任危機,亞德客連續8年虧損上千萬元,財務報表相當難看。但王世忠仍積極發展自我品牌,堅持不做代工。也因為王世忠的遠見與魄力,亞德客的毛利率已由初到大陸時的24%,成長到5成以上。早期大陸的氣動元件市場幾乎是日廠SMC和德廠Festo兩大品牌的天下,兩家的市占率加起來將近8成。經過連續8年虧損的整頓期,亞德客自創的「Air TAC」品牌,終於在大陸的氣動元件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早就超越Festo,成為中國第二大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的客戶包括台積電、比亞迪、豐田等世界大廠,股價長期在千元以上。(圖/報系資料照)2010年亞德客國際集團回台上市,就被視為「機器人概念股」,股價屢創新高,並常年盤踞在千元以上,是台灣傳產業少見的「千金股」。此外,王世忠是個自律甚嚴卻對員工很大方的老闆,兩岸亞德客員工的薪資都比同業高出一大截。一位亞德客浙江寧波廠的台籍幹部表示,王世忠從來不收禮也不送禮;此外,他對員工的要求是「品德第一」,只要幹部中證實有「養小三」之類的桃色事件,一律二話不說直接開除。王世忠其實在大陸市場吃過不少悶虧,譬如產品被山寨。不過王世忠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堅毅韌性,以及堅持做對的事的性格,也帶著他和亞德客一次次走過難關、走向巔峰。
穎崴MEMS探針卡有望年底量產 股價單周漲幅高達21%
測試介面大廠穎崴(6515)本周三(23日)法說釋出正向展望。董事長王嘉煌預期,全年營收有望與過去相同,逐季成長。此外也揭露自家MEMS探針卡,已有2家以上客戶正洽談合作,期待今年底可以量產。穎崴自結2月合併營收新台幣3.2億元,月減24.84%、年增38.75%,累計今年前2月自結合併營收7.46億元,年增36.91%。隔天(24日)在買盤積極卡位下帶量上攻,一度創下歷史新天價780元、逼近漲停板,儘管終場漲幅收斂,收在746元,單周漲幅仍高達21%,大漲130元。王嘉煌提到,今年大方向來看,因為中美貿易與地緣政治等各議題,使得上半年會弱一點,但下半年成長機會很高。並表示,正在裝修的高雄楠梓新廠預估6月落成量產,下半年可貢獻營收,高雄岡山自製探針產能將移至楠梓新廠,預估穎崴自製探針比重將從目前20%提升至50%。他也透露,自家在產品開發上今年會有突破性變化,包括探針自製率與探針卡,尤其MEMS探針卡走勢確立,已與廠商談論技術開發與合作事宜,希望上半年可以把合約確定,最快年底前有望通過客戶端產品驗證並開始量產。提及近期引發熱烈討論的人工智慧,王嘉煌表示,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和資料分析應用,有助帶動AI晶片和測試介面需求。他舉例,美系晶片客戶擴大投資系統與軟體項目。因ChatGPT帶動AI伺服器趨勢,王嘉煌表示看好未來成長爆發,可帶動測試介面需求。另外,穎崴因應眾多封裝測試業者,以及IDM大廠皆在馬來西亞設有產線,看好當地業務量成長,為提供就近服務,未來2個月將在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服務客戶。目前已選定檳城,預期5月下旬正式開幕。展望今年營運,王嘉煌表示,下半年業績成長機會高,上半年營運相對趨緩,需觀察中美貿易以及地緣政治變數,預估今年仍維持逐季成長態勢。
王瑞瑜造新台塑1/ 台塑新智能打敗特斯拉安全擺第一 她要建立「電力倉庫」第一品牌
「翰可過去購買特斯拉儲能系統,當他發覺我們的台灣自製能力,立刻與台塑新智能合作!」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12月20日台南永康儲能案廠啟用當天,開心不已地宣布,接著要在台灣5縣市蓋6個儲能案廠,預計明年第三季啟用,打造全台最大、穩定安全的「電力倉庫」品牌。王瑞瑜一席話引人好奇,台塑如何打敗特斯拉?這故事要從翰可能源說起,該公司2008年從太陽能光電業務起家,擴展納入充電站、儲能業務,在2020年台電首次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標案第一名,董事長陳洋淵指出,「原本第一套儲能設備向特斯拉採購,需要 6~7 年才回本,第二套時間更長,電池價格又逐漸攀升。」但今年發現,「台塑新智能價格較好,交期比特斯拉少四分之一,還有講中文、服務即時的在地客服。」陳洋淵立刻拍板,從特斯拉轉向台塑新智能採購儲能設備,希望成為能帶領國內能源轉型的一員。這支儲能國家隊首個啟用的台南永康儲能案廠,有6個儲電貨櫃,儲能量5.3MWh,在12月20日正式啟用後,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AFC),參與調頻備轉輔助服務(AFC)。翰可能源有充電站、儲能業務,認為台塑新智能是CP值高的在地好夥伴。(圖/台塑新智能提供)台塑生醫電池專案組研發處長舒英豪指著貨櫃內排列整齊的蓄電池,告訴CTWANT記者:「這每一個蓄電池都是獨立的,本身就是一個自我保護系統,任何模組有異常會直接斷電,不用被動等後台做決定。每一個櫃都感測裝置和消防系統,並配有冷暖氣,控制在電池最佳操作溫度15~35度。」接著他打開手機裡一個app:「我們維運小組,做更多準備在監測、早期預警,有電池早衰、一致性差或自漏電,會示警通知更換模組。」台塑新智能除了安全,還要做到有智慧的安全,「把意外發生的機率,減到最小最小。」和爭相投入儲能系統的水泥、汽車及電機電子業相比,台塑算是唯一能夠自行完整掌握產業鏈的。「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台塑致力磷酸鋰鐵電池研究超過12年,相較鋰三元電池高度安全,未來儲能走入居家領域,安全一定是重點。台塑新智能電芯模組的儲能安裝,已獲得一系列的廠商認證,更是台灣唯一在磷酸鋰鐵電池領域受完整認證的廠商。」王瑞瑜說。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8月宣布,旗下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將與美國電動車公司aptera Motors合作,開發新一代的車用磷酸鋰鐵電池,目標兩年內出貨。(圖/報系資料庫)事實上,台塑的這支儲能系統產業鏈,就是在王瑞瑜的領軍下組建而成。台塑台塑集團2008年用投資長園科(8038)掌握鋰鐵的正極材料開始,2012年台塑(1301)生產電解液,2017年南亞(1303)製造銅箔、鋁塑模、Binder、配電盤、變壓器,2021年台化(1326)量產隔離PP膜與ABS合金,加上福懋科技BMS打件,南亞光電LED,台朔重工經營電廠,目前在新能源供應鏈掌握度高達70%。未來,台塑新智能規劃斥資160億元,在彰化蓋電池芯廠,預計2024年量產,屆時,自製率更達100%。這十多年來隱含在台塑集團各事業裡的電池技術,如珍珠般一顆顆撈出,今年七月終於串成電池、儲能產業,由台塑、南亞、台塑石化、台化及台塑生醫共同出資70億元,成立「台塑新智能」,進一步跨入節能、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等4大領域。莫怪王瑞瑜可以自豪地說:「無論是BMS(電池管理系統)或EMS(能源管理系統),台塑新智能都是自行開發,相較其它國外進口,在資訊安全方面更有保障,也不會有國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