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協議
」 貿易英國加入CPTPP 為脫歐以來「最大規模」貿易協定
英國於15日正式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第12個成員國,為首個加入該亞太貿易聯盟的歐洲國家,此舉是英國政府自脫歐以來簽署的「最大貿易協定」。去年英國完成簽署CPTPP的入盟條約,政府官員表示,該協定將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約20億英鎊(約合4.4億美元)的增長。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英國貿易總額達1.7兆英鎊。CPTPP於2018年成立,目前包含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汶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等成員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區域合作框架,該組織覆蓋全球約1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並為企業提供進入超過5億人口市場的機會。英國自2021年初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後,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包括與澳洲、紐西蘭及新加坡達成的雙邊協定,本次加入CPTPP被認為是英國脫歐後貿易政策的重要里程碑。英國還計劃擴展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目前英國正在與海灣國家商討貿易協定。上個月,英國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宣布,英國和印度將恢復此前停滯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然而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的前景仍不明朗。自2021年以來,雙邊談判進展有限。而與加拿大的新貿易協議也尚未實現。CPTPP的加入被時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凱米·巴德諾克(Kemi Badenoch)形容為「英國脫歐後最大的貿易協定」。
ECFA被凌遲1/政府撒手不管稱「影響不大」 產業大老怒:就算1%也是最弱勢的20萬人
2023年末,當台灣社會喜迎來年春燕復甦之際,12月21日一則新聞在政商圈颳起暴風雪:大陸自2024年元旦起將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而這只是第一刀。石化業第一個被祭旗,消息一出業界沸騰,這12項石化產品今年對大陸出口額18億美元,未來若擴大至88項石化適用產品,原本零關稅、若開徵平均7.38%稅率,屆時將多出163億元的關稅。這把刀還隨時可能切向農產、石化、機械、紡織等任何一種傳統產業。「關稅從零到恢復課徵,不但減少利潤,最怕的是因成本、價格墊高後,打不過國際其他對手,最後丟了訂單。」石化業者說。除了直接受影響的石化公會,第一時間就馬上發聲,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和工商協進會這台灣最大的三個工商團體近日也急著發聲,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產業外移,盼政府盡快尋求多方管道協商。2010年兩岸由海基會、海協會在重慶簽署ECFA,先就早收清單做關稅減免。(圖/報系資料照)這場年末颳起的產業暴風雪,源於2010年兩岸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簽署ECFA(自由貿易協議,類似FTA),因全面談完耗時太久,雙方協商先挑選台灣出口大陸貨品其中539項進行關稅減免的早收清單,包括18項農漁產品及石化、機械、紡織,台灣開放給大陸約267項貨品,然而進入服貿談判時,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而暫停,兩年後民進黨政府執政,官方協商機制全面停擺,對大陸來說,沒有「九二共識」等於「免談」。依WTO架構,國際間FTA協商有10年期限的原則性慣例,也就是說兩岸ECFA協商於2020年9月屆滿10年後會需要盤點結果並討論下一步,而在當前局勢下,「ECFA何時被喊卡」成了台灣工商界夢魘,不時發聲盼政府重啟協商,始終未果。直到今年4月,大陸官方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我方卻沒有行動,遂在12日15日向全球宣告台灣有貿易壁壘問題,並要求我方溝通解決,然我方依然未理會,21日便宣布取消早收清單中的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對於大陸官方出手,行政院12月21日表示,大陸透過貿易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從經濟部、行政院到總統府,口徑一致地說「ECFA影響不大」,且「只佔整體出口中國的4.3%!」毫無重啟協商的意思。在官方帶頭定位「不重要」下,網路也出現「霸凌ECFA相關傳統產業」的聲量,認為台灣有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等「護國神山」就好,說石化產品是高污染行業、傳統產業不升級活該被淘汰之類的言論。2014年,因為抗議兩岸的服務貿易協議內容,引發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多日。(圖/報系資料照)此番言論風向及政府說法,就連沒被ECFA風暴波及的產業界大老們也看不下去。「我們企業可以說『影響不大』,但政府不可以,就算只有1%的人,那也代表20幾萬的國民,且他們就是最弱勢的那一群,政府應該要保護的人!」國內汽車產業大老語重心長地跟CTWANT記者說。所謂的「ECFA影響不大」,究竟有多不大?經濟部數據顯示,ECFA開始的201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值為851.22億美元,其中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值為179.76億美元,占21.12%;到了2022年,對大陸出口值增至1211.14億美元,其中早收204.95億美元,雖然占比降到16.92%,但也絕非「可有可無的市場」。再者,台灣總就業人口約1152萬人,IC半導體直接就業人數為22萬人,加上其他資通訊與電子行業等約82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7%;台灣傳統產業就業人口則高達195萬人,約占製造業7成比重,規模又以中小企業居多,其中紡織業為13.7萬人,4500家廠商中98%為中小型企業。就產值而言,半導體產業固然居冠,但社會需要百業合作運行。一家傳產大廠老闆被CTWANT記者追問後,拋下真心話,「政治的東西,我不能說,」「但企業若要等政府『做好』才行動,公司絕對會完蛋!所以我們早已轉移產線了。」「兩岸關係不好,受到最大傷害的就是『根留台灣』的人。」台灣的工具機產業蓬勃發展,外銷約占七成。(圖/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提供)以工具機業為例,台中市經發局數據顯示,全台機械設備家數超過1.4萬家,光是臺中市的大肚山60公里黃金縱谷,擁有1500家精密機械、上萬家的下游供應商,就業人口超過30萬人,年產值9千億,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直接外銷約占七成,主要出口市場以中國大陸占26.7%居首,美國占14.7%居次。大陸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台灣甚至有3成以上的中小型廠是專做大陸生意,若少了ECFA關稅減讓優惠,成本墊高利潤縮水、就會喪失議價權,不是出走、就會被迫退場,所以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已拜託大陸同業幫忙反映,千萬不要砍向他們。「你有沒有討論過,傳產一旦碰到大衝擊後造成的失業?請問這些人要去哪邊就業?」前立法委員郭正亮憤怒提到,「如果傳產因為ECFA被終止,造成大量失業,我們社會的總消費量一定會降低嘛!這不是必然的嗎?」屆時連台灣最龐大的服務業也難逃波及,事關700萬從業人口的生計。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僅送立院查照? 民眾黨立委:別讓服貿黑箱再來一次
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以全數同意的壓倒性票數於6月1日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未來台美簽署任何協定,都必須和美國國會諮商,不可繞過國會逕行簽署,對此,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對照我國,行政院認為協定生效後僅需送立法院查照,明顯不同調。張其祿解釋,過去民進黨曾要求台灣與中國大陸的《ECFA服貿協議》,必須「由備查案改為審查案」、「條文必須逐條審查」、「全案不得包裹表決」及「未經實質審查前不得生效」,如今民進黨執政,面對同樣都是台灣與大國簽署貿易協定,涉及台灣人民及產業全體的福祉及權益,民進黨明顯就是雙標,打臉過去的自己。張其祿強調說,沒有一個國家會簽訂協定時為了「完全利他」,尤其是面對美國這樣巨大的經濟體,小國與大國的貿易合作通常不會「都只是甜頭,不付出代價」,農業、環境、勞工政策及權益、數位貿易等深水區議題,可能都會為台灣社會和產業帶來重大影響,過去《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和《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都造成成員國薪資向下看齊,這些問題蔡政府必須要面對,且提出具體配套措施。張其祿表示,美國政府就曾以超黨派貿易促進法等法規,要求政府在對外貿易談判時,須由國會進行「事前授權」、「談判中監督」及「事後審查」監督機制,相較於台灣目前仍欠缺法治來處理這項議題,也沒有協商授權快速程序,若行政院堅持只以送立法院「查照」之方式處理,就如同過去的「服貿黑箱再來一次」。張其祿認為,以上這些議題,國會都有立場為國民仔細監督、明確把關,並完備各種跨國協定「快軌授權」等監督機制法制化,呼籲蔡政府不該暗度陳倉,把立法院當成橡皮圖章,甚至讓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
WTO裁定「川普鋼鋁關稅」違反全球貿易規則 美國不爽反批:充滿缺陷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美東時間9日裁定,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對鋼鐵和鋁徵收進口關稅的舉措違反全球貿易規則。該項裁定隨即遭到美方抨擊。據《路透社》的報導,這是WTO處理的申訴案件中,最引人注目且最勁爆的案件之一。由3人組成的裁決小組表示,美國的措施不符合WTO的規則,並建議美國改變想官作法以合乎規範。對此,美國則強烈反對該項裁定,還聲稱裁決小組的解釋和結論「充滿缺陷」。而中國則表示,希望美方尊重小組的決定,「盡快糾正錯誤行為」。雖然美國可以提出上訴,但由於華府日前拒絕派任WTO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法官,因此上訴機構目前停止運作。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為此在聲明中指出,當中國產能過剩,並對美國鋼鋁業及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時,美國不會「坐視不管」,「我們不打算因為這些爭端就取消依據232條款(Section 232)課徵的關稅。」美國鋼鐵業同樣批評WTO的決定,鋼鐵製造商協會(Stee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更表示支持政府拒絕接受WTO的裁決。2018年,川普根據1962年的國內法《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款,分別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和10%的關稅,這項法律允許美國總統在認定國家安全遭受威脅時限制進口,但這很明顯違反國際法。事後,美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則受到豁免。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仍保留川普「美國優先」的核心戰略之一,也就是這2項進口關稅。另外,華府則在去年取消了對歐盟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促使布魯塞爾暫停了WTO的申訴案件。
美台貿易倡議無美國會授權 屬於類經濟協議
王建民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專有《國民黨下台內幕》、《民進黨政商關係研究》等書,現任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美國與台灣日前宣布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涉及貿易便捷與法規規定等11項議題,以強化經貿關係。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王建民6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這個以美國為主導、美國利益優先的倡議,結局必然是「台灣讓利,美國得利」,與多邊區域經濟合作有很大落差;而且沒經美國國會授權,不排除被下屆新政府拋棄。文章稱,台灣此前未被納入美國主導成立的「印太經濟架構」,美國為安撫蔡政府而策畫「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但內容華而不實。倡議內容與「印太經濟架構」差別不大,進一步坐實此舉是美對台「補償」的用意。文章稱,既然以「倡議」之名展開,就與一般的經濟協定如自由貿易協議(FTA)等有所不同,是不具備約束力的一種政策主張性經濟合作。同時,既然是雙邊經貿合作倡議或協議,與蔡政府參與多邊區域經濟合作的期待還是有很大落差。文章提醒,「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沒有經過美國國會授權和審批的一種類經濟協議。依美國國內黨派鬥爭現實,若下屆總統選舉發生政黨輪替,不排除新政府拋棄這一協議的可能性。文章稱,所謂「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實際涉及範圍與領域甚廣,有貿易便捷、法規規定、農業、反貪汙、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公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11項談判議題,卻沒有涉及最關鍵的市場准入與關稅調降問題,讓這一倡議的實質意義與作用大打折扣。王建民認為,蔡政府追隨、配合美國對華戰略圍堵,強化台美經濟關係,企圖推動「脫中融美」經濟戰略,共同建構「去中排華」產業鏈與供應鏈,近年來美國主導推動的「半導體供應鏈聯盟」就是典型。對此類戰略性經濟合作可能給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大陸需要給予足夠重視,必要時須採取果斷有效應對措施。
俄羅斯屯兵烏克蘭邊境 兩國情勢升溫引國際關注
俄羅斯於烏克蘭邊境曾派大軍集結,疑似計畫發動多條戰線進攻,加上2014年時的克里米亞危機尚未化解,使得兩國之間緊張情勢加劇,戰爭似乎一觸即發,引起國際間高度關注。根據《Breakingdefense》報導,美國情報機構發現俄國計畫明年春天侵略烏克蘭,美國認為俄國已派出7萬大軍集結在兩國邊境,但烏克蘭官員則認為人數遠遠超過此數字,實際在兩國門戶駐紮的士兵人數應有9.4萬人,而俄國目的,就是要迫使烏克蘭親西方政權投降或垮台。據了解,烏克蘭與俄羅斯皆隸屬於前蘇聯;烏克蘭在1991年時獨立,但因佔有重要地緣以及其位於黑海出海口等原因,俄國一直希望能說服烏克蘭加入己方關稅聯盟。然而,一切就在2013年底時,因烏克蘭欲和歐盟簽屬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導致兩國關係逐漸惡化。當時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最後因迫於莫斯科壓力並未簽屬協議,但俄國並不甘止於此,於2014年3月,兼併獲國際承認為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並以保護其利益與俄裔人民為由,派兵進入該區;當時頓內茨克州(Donetsk)與東南部盧甘斯克州(Luhansk)的親俄分離主義派宣布獨立後,曾引起長達數隔月的戰爭,最後才在德、法介入調解下,在2015年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簽署停火協議。不過,該份協卻屢屢遭到破壞。據聯合國最新數據指出,歐盟和美國為制止俄國勢力侵入烏克蘭,曾對俄國祭出經濟制裁,卻反遭克里姆林宮抗議,指出是烏克蘭當局在東部煽動造成局勢緊張,率先違反停戰協定,他們為維護自身權益,才會有所作為,認為西方強權不應介入偏袒。報導指出,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表示,俄國的自走砲、主戰坦克與步兵戰鬥車,已被運往俄烏邊境約300公里的一處訓練基地,加上俄羅斯許多軍事基地皆位在國土西側,國際間預估俄國有極高機率自此開啟戰事。但俄國國防部卻在1日表示,此次軍隊集結僅是常規軍演。克里姆林宮已嚴正否認計畫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同時指烏克蘭不斷自北約取得武器與人員方面的資源協助,對俄國造成威脅,並指出烏克蘭增加軍備部屬,是為奪回頓巴斯地區,此項說法則被烏克蘭否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Putin)為排除北約向東朝俄羅斯邊界擴張勢力的隱患,曾要求訂定明確法律協議,卻被烏克蘭政府以莫斯科當局無權阻止基輔和北約建立為由拒絕;另外,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亦表示,若俄國再度企圖侵犯烏克蘭,須做好付出巨大代價的心理準備。
英國終於脫歐完成!海關邊境檢查數十年後重啟 愛爾蘭再喊獨立公投
英國脫歐過渡期於當地時間周四(12月31日)晚上11時(台灣時間1日上午7時)結束,正式與歐盟展開後脫歐時代的貿易關係。英國首相強森大讚這對英國來說是「了不起的一刻」,誓言脫歐後的英國將成為一個「開放、慷慨、向外展望、國際主義和貿易自由的國家」。不過英國的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悲觀地表示:「沒人能向我展示英國脫歐的附加價值。這是分手…你無法慶祝分手。」強森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英國需要充分發揮脫歐的自由,他稱英國人的自由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否充分利用,取決於國民的努力。他也提到,英國可與世界各地自由地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強調英在生物科學、人工智慧、電池及風力技術等領域充滿潛力。法國總統馬克洪表示,英國仍將是「我們的朋友和盟邦」,不過惋惜英國脫歐是「許多謊言和不實承諾」的結果。數十年未見的海關邊境檢查也首度恢復實施。英國南部多佛港及法國加萊港口去年底一度出現貨車長龍。法國海關官員魯格洛特指出,加萊與多佛港之間的交通流量已大幅下降,但下周或會開始回復正常水平。他提及,當地已升級基礎設施,應有助貨物運輸,並增聘700名海關人員因應英國脫歐後的貨物通關。他說,加萊會使用新系統,要求貨車司機要備妥完成網上報關的條碼。資料顯示,英國與歐盟之間,約70%貿易經加萊跨海進行,每天約有1.2萬輛貨車過境。除了貨運可能塞車,蘇格蘭首席部長史特金也暗示,蘇格蘭會再次舉行獨立公投,並重新加入歐盟,呼籲蘇格蘭民眾保持希望。這將是下一個讓強森頭痛的難題。
吸砲王貞昌5╱用核食換CPTPP入場卷 藍委嗆:開放萊豬也沒換到台美FTA
日前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簽訂,台灣於國際經貿面臨邊緣化危機,眼下爭取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勢在必行,但日本核食能否解套,成為小英政府繼萊豬後又一政治難題,國民黨立院總召林為洲就嗆,「開放萊豬也沒有換到台美FTA」。林為洲表示,駐日代表謝長廷先前指出,要與日本交好,台灣必須先釋出善意,這已在暗示核食明年將進入台灣,之後政府可能透過修法或行政命令的方式,放寬核食進口。林為洲強調,核食公投禁令即將到期,民意不會兩年就改變,國民黨仍會基於「反核食公投」779萬的民意基礎堅決反對。林為洲也表示,透過這次開放美國萊豬可見,台灣沒有因此換取到雙邊貿易協議(BTA),自由貿易協議(FTA)更連個影子都沒有,「若是開放核食能讓台灣加入日本所主導的CPTPP,國民黨絕對支持政府進行經貿談判。」同時,他也批評,「總統蔡英文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但問題是,雞蛋根本沒有籃子放。」針對核食進口的爭議,國民黨立委張育美強調,輻射可能會誘發細胞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以日本福島核災食品為例,產生的輻射物質包括碘131、銫134、銫137、鍶90等,其中銫137的半衰期長達30年,代表目前日本核災食品仍具高度的危險性。此外,核食對嬰幼兒與孕婦等族群影響甚鉅,當嬰兒與胎兒處於正在發育的階段,若接觸過多輻射,容易引發哮喘、白血病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