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協定
」 台灣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CPTPP 宏都拉斯 中國川普1.0對華鷹派經濟學家!《致命中國》作者入獄後「回鍋高級貿易顧問」
川普2.0於美東時間4日宣布,他將聘任前白宮貿易顧問、被視為非主流經濟學家的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重返白宮。據悉,他曾在2023年因未能按照傳票配合「1月6日國會襲擊事件委員會」的詢問,被裁定犯有藐視國會罪,並在今年3月19日入獄服刑4個月。此外,他還因為出版過《致命中國》一書而受到川普賞識,是川普重振美國製造業和對華貿易戰政策的關鍵舵手之一。據2名知情人士透露,納瓦羅本週訪問了川普位於佛州的海湖莊園,尋求在新政府中任職。在與川普團隊的談話中,納瓦羅表達了領導國家經濟委員會的願望,該委員會制定和執行總統經濟綱領的主要職位。納瓦羅的第2個選擇,則是管理總統人事辦公室(Office of Presidential Personnel),該辦公室負責招募、審查和提名候選人,為數千個聯邦政府職位服務。報導稱,在川普的上一個任期裡,納瓦羅被視為「美國優先」隊伍中最鷹派的人,他強烈要求降低美國貿易逆差,且經常批評德國和中國進行貨幣操控,同時還主張擴大美國製造業規模、建立高關稅、全球供應鏈回流,並強烈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說是川普1.0經濟民粹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之一。納瓦羅經常發現自己與川普更主流的助手意見相左。用納瓦羅的話來說,這些主流經濟學家是「WTO體系、全球化、多邊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雖然這些助手經常試圖繞過納瓦羅來推進他們的目標,但川普在談判桌上為這位忠誠的顧問保留了一席之地,還親切地稱他為「我的彼得」。據悉,川普對納瓦羅的賞識源自《致命中國》一書,川普曾如此評價此書:「《致命中國》一針見血。它用事實、數字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和中國的問題。」2019年,納瓦羅還在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提到中國的「7宗罪」,即7大致命結構性犯罪,包括:國家組織網絡駭客入侵,智慧財產權剽竊,強制技術轉讓,國家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惡意傾銷,貨幣操縱,大量非法芬太尼輸入。不過,納瓦羅也是首位因「國會山莊暴動」入獄的川普1.0時期官員,他因拒絕就「國會山莊暴動」調查案出庭作證,以及拒絕向民主黨領導的眾議院調查委員會移交相關文件,於2023年9月被裁定2項藐視國會罪名成立,成為繼川普1.0的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Steve Bannon)後,第2名被定罪的前川普顧問。2024年1月,他被華盛頓聯邦地區法院判處4個月監禁並處以9500美元罰金,接著又在3月19日,前往佛州邁阿密聯邦監獄報到,展開為期4個月的監獄生涯。
川普揚言徵收加墨25%關稅 傳加拿大總理急抵佛州會晤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的專機當地時間29日黃昏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將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海湖俱樂部(Mar-a-Lago)與之會面。川普25日揚言,明年上任後首要工作是簽署命令,向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貨徵25%關稅,除非兩國可阻止非法入境者及毒品流入美國。杜魯多隔日稱,與川普25日晚上通電話,談及有關事宜。杜魯多27日與省長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有關對策。他29日較早時在記者會上稱,認真看待有關事件。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官員和主要產業組織警告,川普揚言課徵的重稅將傷害所有相關國家的經濟,造成通貨膨脹惡化,且有損就業市場。加拿大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成員國應該建立針對中國的一套整合政策。近期有評論關注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設廠,借道墨西哥進軍北美市場的可能性。方慧蘭表示,制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三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應該建立一套共同應對中國的政策,以保護三國工人的利益。她也表示,目前仍傾向維持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班班」又亂了2/政策上路七折八扣 行家齊籲把關乳飲品落實食農教育才能治本
9月本該上路的「班班喝鮮乳」政策牛步,130萬名學童中只有3成喝到,「每周兩次新鮮直送」跳票令家長搖頭。專家直指關鍵在「冷鏈配送」和「儲存空間」出了大問題,若不解決「國家對不起孩子」。據了解,中央開出了採購195ML保久乳每瓶新台幣14元、鮮乳每瓶18元的一口價,不只遠低於市場行情,也未納入偏鄉運送成本,使得拉抬產業的政策,反成壓制乳價元兇,此外,因盤點配送量能不及,高達 75% 學校捨棄「鮮乳」選擇「保久乳」,反而助長進口保久乳市場。桃園市教育局16日終於發放「班班喝鮮乳」第一批牛乳,但因多數國小與幼稚園冷藏設備不足,高達9成的學校是以保久乳替代鮮乳,政策打折令家長失望。(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提供)本刊調查,以全國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來說,21.6萬名學童遲至本周,才陸續喝到專案提供的乳品,且官員直言因乳源短缺,目前10月喝得到,但11月就不保證了;台中市17萬名學童中,保久乳供應量也只能每周1次;首善之都台北市推稱10月底「有望」喝到,但這已是開學來第三次延後上路期程;全台老人占比最低、最年輕的新竹縣,官員更直接向農業部喊救命,因為乳源短缺嚴重,4萬名學童「真的喝不到」。對此,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前任理事長顏志輝指出,每瓶鮮乳加上運輸成本後,至少19元才稍稍能吸引大廠投標,加上政策溝通不夠仔細,執行面問題重重。他舉例,現行中央標案內是以每學生固定單價進行招標,偏鄉學校因路途遙遠,鮮乳廠商配送意願不高,只能供應保久乳,建議農業部可將偏遠地區學校配送問題納入標案內,解決廠商配送問題。顏志輝直言,不少學校營養午餐與福利社本來就有提供乳飲品,而中央的學童乳政策倉促上路,反而衝擊到原有的學童乳市場,有些中小型乳品廠兼營營養午餐團膳,但本次農業部全台統包標案,得標廠商味全、統一把地方小農擠出市場,反而讓小農連團膳去處都被封死,剩奶只能任由盤商喊價,政策不只學校端亂象生,溯源也沒幫到小農。他呼籲,不妨改以「開口合約」授權各縣市政府獨立招標,讓營養午餐合作的小農也有機會受惠,「在地乳在地喝」大幅減少路程運送成本。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理事江長利則呼籲,與其擔心「台紐自由貿易協定」令國產乳市場萎縮,不如落實「調味乳」的乳含量檢驗。他直言,市面上冰磚奶、還原奶等似是而非的乳飲品充斥,這些本該由鮮乳製成的飲品理論上至少需有50%鮮乳含量,但長期因將本求利等便宜行事心態,未達50%鮮乳含量的產品充斥市面,其中更不乏大廠產品,若農業部核實把關並下廣告提醒消費者,並自108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綱落實「食農教育」,逼得乳製品廠商乖乖使用足量鮮乳,那麼台灣鮮乳「根本還一片藍海」,不愁紐西蘭乳源零關稅競爭。近年因技術進步,羊乳已擺脫「羊騷味」,溫、熱飲用兩相宜,做成的饅頭、乳酪、羊乳糖、鈣片等周邊製品,吸引不少人嘗鮮。(圖/周志龍 攝)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則憂心,其實不少營養午餐廠商,每周本來就會附一至二次保久乳飲品,但現在廠商竟悄悄收回每周所附飲品,還直言「農業部要發牛奶了,我們幹嘛再發?」但營養午餐費用可一毛不減,反倒有失基本午餐品質。徐濟泰舉例,以美國來說,只要該餐附上240ml鮮乳飲品,每生每餐便補助廠商3.3元美金,折合台幣破百元,是非常大的誘因,反觀乳製品攝取量不到美國十分之一的台灣,放著營養午餐成熟的供應鏈不合作,只能由農業部四處撞牆,校園主管的教育部悶不吭聲,攸關營養攝取的衛福部更是作壁上觀,「實在對不起小朋友」,他痛心地說。而針對地方政府發放困難,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直言,鮮乳供貨及配送量能不足已是全國問題,改發保久乳則一次送一個月「大型學校根本沒地方放」;台中市教育局官員也說,由於農業部目前尚未招標完成豆漿廠商,選豆漿的小朋友無法和其他選乳品者一起喝飲品,老師如何安撫學生、向家長解釋,又是橫生亂象,呼籲中央同步上路。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和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則不約而同提及,不妨改以「鮮乳券」方式,讓學生在期限內自行到各超商領取;但徐濟泰則直言,目前得標的味全等廠商,已針對「班班喝鮮乳」標案的「保久乳」量身打造特殊包裝,便是要避免轉賣牟利,一般超商不會進這類規格產品,若改以「鮮乳券」兌換,勢必須改成領取市面常見的大廠樣式,屆時超商若存貨不足不打緊,「兌換券不會被拿去牟利嗎?」他憂心屆時美意不僅打折,更釀新的黑市問題。
「紐」乳海嘯1/零關稅紐西蘭乳2025襲台 酪農憂「最惠國」待遇擊潰乳品市場
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NZTEC),載明2025年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紐乳」叩關,農業部緊急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喝鮮乳」,卻因冷鏈與補助「做半套」,挨批「雞肋」。2025年12月台紐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紐西蘭零關稅牛乳直撲台灣,國產每年48萬噸鮮乳收乳量恐將受到衝擊,農業部與教育部7月倉促合作的「班班喝鮮乳」政策,也面臨補助不到位、冷鏈不成熟等問題,因此四分之三學校只能以「保久乳」搪塞,儘管營養價值不變,卻也遭批與「鮮乳」名不符實。本刊調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要求逐年增加給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配額,直至2025年全面解放,進口乳市盤據台灣四分之一市場的紐西蘭牛乳將全面零關稅,而現有成本結構中,關稅佔了大半,也就是只要半價出售,貿易商便可維持原有利潤,國產鮮乳將不是對手。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表示,市售進口乳往往讓民眾趨之若鶩,但多數以常溫運送,到台灣賣場才放入冷藏庫,新鮮程度絕不如台灣鮮乳。(圖/記者劉耿豪攝)8月這天,本刊來到阿里山腳下的嘉義縣中埔鄉,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綠盈農場負責人顏志輝憂心忡忡地表示,目前台灣年收乳約45萬噸,外國年來台乳源大約15萬噸,比例大致為3比1,而紐西蘭又佔舶來乳源最大宗。顏志輝說,紐西蘭等外國生產成本能夠拉低不是大學問,純粹「土地成本太便宜」,只要圍好柵欄,放兩條牧犬便可經營農場,單位面積的成本不到台灣百分之一,而大量生產更進一步攤提加工設備成本,目前仰賴關稅約制,讓運來台灣的「紐」乳加計稅負與倉儲成本後,售價與台灣鮮乳價格差不多,未來關稅限制沒了,實在讓人憂心。顏志輝直指,除了國際競爭外,國內主管機關也不夠力。鮮乳除了脂肪和蛋白質、鈣成份豐富外,全程低溫保存很重要,而不少外來「WHOLE MILK」被貿易商擦邊球翻譯成「鮮乳」,運送過程根本只在室溫環境,只是到了大賣場放進冷藏櫃,搖身一變成了「空運鮮乳」,消費者趨之若鶩,卻與正宗台灣「鮮乳」有落差。一名酪農也批評,面對國外乳品大舉輸台,然而10多年來政府農政單位卻充耳不聞,不曾提醒酪農因應、如何轉型,大家對於未來都很憂心。2025年12月紐西蘭鮮乳將全面零關稅,台大動物科學系榮譽教授徐濟泰(中)憂心,若美國、澳洲等輸出國要求「最惠國」待遇,台灣酪農只能挨打,農業部務必協助轉型。(圖/翻攝自立法委員洪申翰臉書)台大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國際開放已成趨勢,酪農不論想或不想,都只能直球對決紐西蘭等外來乳低價搶市。他說,自2013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簽訂後,農業部與前身農委會只有「肉桶」式政策,齊頭式地大量補貼與補助,讓酪農對國際競爭無所警覺,甚至在近年手搖飲料興起下,一窩蜂競相擴充產能,現在台製鮮乳收入量達到歷年高峰年產近50萬噸,其實是飲鴆止渴,結果一晃眼,2025年零關稅「紐」乳重擊鮮乳市場迫在眉睫,政府才開始正視紐西蘭牛乳的潛在威脅,接著花數十億納稅人的錢來處理,功效也難以樂觀,對酪農與民眾是雙輸。徐濟泰憂心,紐西蘭乳源一旦零關稅襲台嚐到甜頭,其餘美國、澳洲等奶製品盤商一定會「夭飽吵」,喊著要比照辦理,甚至動用國際關係,以政府力量要求我方比照「最惠國」精神,給予全球進口乳品「零關稅」優惠,台灣酪農要有心理準備。
與台斷交後「損失1.37億元」!宏都拉斯上百蝦農倒閉 業者嘆:決定太倉促了
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去(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後,轉與中國建交,台灣便對宏國蝦類徵收關稅。不過,又由於中國商人降低對蝦的購買價,長期下來已 嚴重衝擊當地經貿,使得蝦業面臨危機,而光是今年前7月,台宏斷交已造成蝦農損失4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7億元)。根據外媒《Infobae》報導,宏都拉斯水產養殖協會(Andah)執行長阿馬多(Javier Amador)在艾菲通訊社(Agencia EFE)專訪中透露,與台灣斷交後,當地蝦產業出現危機,加上中國開價低廉,出口商對未來產生了恐懼和不確定性。阿馬多直言,「我們改變了一個市場,對我們來說是第一個產生大量外匯的出口目的地,對貿易業打擊很大,台宏自由貿易協定(FTA)失效後,蝦子進入台灣必須支付20%關稅」並直言決定與台灣斷絕關係「實在太倉促了」,認為迄今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對當地蝦農來說「弊大於利」。阿馬多接著強調,當地水產養殖業目前面臨的巨大考驗之一,便是讓中國「填補台灣市場下來的空白」,向中國出口蝦反而不是挑戰,如何維持價格才是重點,係因中國商人「不想支付」與台灣相同的價格(每公斤10.5元美元)。據Andah的數據顯示,宏國蝦業每年至少創造3億美元(約新台幣95.5億元)的收益和2萬個就業機會,但在今年前7個月,卻因在台市場縮減,造成蝦農損失4300萬美元,還有250家蝦農倒閉,超過6000個工作機會流失,預估今年約損失至少1億美元(新台幣約32億元)。
痛批中國「只想殖民」 宏都拉斯前副總統「明年當選與台灣復交」
在2023年3月26日,宏都拉斯無預警地宣布與台灣終結外交關係,結束長達82年的邦誼。後續更是光速的與中國建交。但在與中建交一年後,就傳出不少中國承諾宏國的條件大多沒有履行,在貿易方面的強勢也讓宏國政府與私人企業難以接受。近期宏國前副總統、自由黨(Partido Liberal)總統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就表示,如果明年當選的話,希望能與台灣復交。根據《centroamerica360》報導指出,納斯拉亞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不僅要反對宏國政府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更表示,如果贏得2025年的選舉,他將恢復與台灣的外交關係。納斯拉亞在訪談中痛批前總統薩拉亞(Manuel Zelaya)領導的政府,竟然利用民眾的無知,將國家主權交給另一個強權。報導中提到,薩拉亞曾是宏都拉斯的總統,但在2009年6月遭到軍方發動政變、最高法院罷免總統職務。而他是現任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的丈夫與首席顧問。在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後,中國曾向卡蕬楚政府承諾將提供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資金支持,並加強雙邊貿易,雙方也預計在9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納斯拉亞解釋,宏都拉斯的外交政策應該基於與世界各國建立貿易關係,以創造出口宏都拉斯產品的市場,而不受政治或意識形態的束縛。納斯拉亞提到,2022年宏都拉斯對台灣的出口額為1.21億美元,而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僅為1,100萬美元,但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超過2億美元,納斯拉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平等的貿易往來。納斯拉亞還表示,與台灣斷交使宏都拉斯在蝦業中損失了8,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0,000個間接就業機會。面對要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納斯拉亞是完全的反對。納斯拉亞甚至還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痛批現任總統卡蕬楚根本就是騙子,同時也痛批中國不是來宏國投資,不是來幫助宏國「是來殖民我們的」。(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川普投顧2/「台灣絕對逃不掉!」台商憂東協跳板被廢 連馬斯克都掃到颱風尾
六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開啟美中貿易戰,台灣廠商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調整生產基地,鄰近大陸的東南亞成第一順位,如今川普參選再喊新貿易計畫,令不少台商憂心,私下向CTWANT記者透露,「被視為中國跳板『洗產地』的東南亞可能不太安全」,且「若川普當選,恐怕連台灣科技廠前進的墨西哥,都可能掃到颱風尾。」三三會在7月17日舉行例會,邀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以「我個人的中國論」為題演講,當天剛好爆出川普對台灣不友善言論,引發企業大老們憂心,紛紛詢問他的看法。「若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提升亞洲地區的不確定性,」片山和之說,倘若中國當前的社會體制繼續下去,美中關係仍不樂觀,呼籲不管是台灣、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必須要正確理解對方意圖,不要發生誤解,但「在政治及安全保障層面上,短期應無解方。」「最近感覺連東南亞都不太安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製造的跳板,簡單來說就是『洗產地』,逃避美國的關稅。」在大陸廣東做傳產製造業30多年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他們的工廠也早就移到東南亞去,「大家都知道川普是個生意人,不能硬槓、只能順著他的毛摸。」產能過剩,加上恐面臨貿易壁壘,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光電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圖/翻攝自longi solar臉書 )因為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今年4月提交調查請願書,希望對東南亞四國,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就是認為這些地方的主要金主就是中國,10月1日將進行反傾銷初裁,全球業者屏息以待。除了有傾銷問題,太陽能產品也產能過剩,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像是隆基在越南、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停產,晶澳在越南與馬來西亞也停產,晶科越南廠轉向印度、馬來西亞廠,天合在越南與泰國廠也宣布停產,準備將設備轉往印尼。在廣東做五金製造出口的台商表示,看到太陽能業者的慘況,所以他也準備擴大墨西哥的廠,來轉移風險,但就怕連墨西哥與美國有簽經貿協定,也會被多加關稅。《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數家AI科技巨頭要求台灣夥伴赴墨西哥設廠,富士康和其他台灣廠商已經響應,加大對墨西哥的投資,想利用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USMCA),以墨西哥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跳板,將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雖多次公開提到尊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對特定候選人作評論,但他也跟記者私下聊到,台灣廠商大約4、5年前開始往印度、墨西哥等地移動,除了因中國少子化與工資高漲,也是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趨勢。童子賢表示,「台灣代工廠不是純粹的製造業,是以服務業為核心,用製造業的手段去實踐」,所以為了服務美國的客戶,客戶協商往哪裡前進,供應鏈就必須考量轉移地點。儘管墨西哥有犯罪、供電不足,以及工資競爭等問題,但已有超過300家台灣企業在墨西哥設廠,除了高科技廠商,還有汽車、玩具、球鞋、家具及布料等製造業;而日韓、甚至中國企業也都大舉投資墨西哥,特別是汽車製造廠最多,試圖讓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重要生產基地。墨西哥布局恐生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緊急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工廠。(圖/翻攝自特斯拉臉書、維基百科)不過,川普日前又有新想法,為吸引車商在美國境內生產汽車,將對從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嚇得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緊急在7月23日的法說會上表示,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墨西哥工廠,「要等到 11 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再對狀況進行評估」,不然若川普落實這項政策,那「巨額投資將失去意義」。「台灣絕對逃不掉!」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川普早在2017年到2021年當美國總統,各國業者就已熟悉他的風格,「現在大家都知道,誰花美國的錢、誰賺美國錢、誰搶美國人工作,誰就是川普的眼中釘。」若川普當選,孫明德整理出台灣「馬上面臨」的三大挑戰,就是半導體投資、軍武採購、以及美國留學與就業問題。他說,中國跟墨西哥這兩國因為賺他錢、搶他工作,影響最大,川普放話要將中國關稅調到60%,台灣也跑不掉,因為晶片生意賺太多錢,勢必上下游與供應鏈會被要求更多在美國投資,且會被檢視軍費支出是否符合美國要求等。「川普是生意人,會在生意上跟中國好好洽談,」片山和之認為,目前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對中國的觀點都是越來嚴格,美中仍是競爭關係,不管誰當選都一樣,「穩定健全的經濟關係很重要。」
過度靠晶片業 專家警告台灣「荷蘭病」恐更嚴重
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警告,近年台灣經濟表現看似數字亮眼,但一般民眾卻感受不到,原因之一是台灣過度依賴晶片產業,恐怕已經染上「荷蘭病」。他指出,即使月初COMPUTEX辦得風風火火,相當成功,但台灣的AI產業仍缺乏軟體實力。此外,台灣過於依賴晶片產業,積體電路占大陸(含香港)出口比重已達59.4%,雖然ECFA和科技產業比較沒有關係,但這也意味若ECFA中止後,影響台灣傳統產業出口大陸,台灣依賴科技業的趨勢會更加嚴重。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在網路直播節目中,邀請曾志超討論台股創新高與貧富差距等問題。曾志超警告,台灣過度依賴晶片業得了依賴單一產業的「荷蘭病」,未來將隨ECFA中止更加嚴重。根據「維科百基」資料顯示,荷蘭病(Dutch disease),原是因出口自然資源,導致貨幣匯率上升,導致工業出口減少、國內製造業衰退的現象。而經濟學中的「荷蘭病」,是特定行業(晶片)發展的增長,與其他行業(如製造業或農業)經濟發展的下滑,有明顯的因果關係,最後衍生造成該國某些行業(例如製造業、農業)競爭力被降低。曾志超解釋,台灣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覆蓋率僅一成,面臨嚴重的關稅不對等情況。若完全沒有大陸市場的話,台灣的出口值可能會更慘。2023年北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減讓合計有144項,金額高達118億美元,已經占了總金額近75%。陳學聖補充,這代表獲利低、卻養活很多勞工的台灣傳統產業受到衝擊。何志勇則指出,這也代表,如今中止ECFA的政治意義其實已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台商都已轉向,不在意了。曾志超進一步說明,ECFA終止最受影響的還有農產品,因為農產品易腐,所以台灣長期依賴大陸市場的原因,除了消費習慣相似之外,就是距離近。過去鳳梨遭大陸暫停進口後,轉而銷往日本,以「民主鳳梨」打響名號,但卻頻頻爆發黑心等問題,價格也因此崩盤,可見口號式的出口沒有意義。何志勇則表示,貧富差距是一般民眾感受不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原因。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台灣最富有的前20%家庭平均財富是新台幣5133萬元,後20%家庭為77萬元,貧富差距擴大成為66.9倍,明顯高於1991年16.8倍。而且現行家庭財富中房地產價格計算採公告現值,並非實價登錄,若改以實價登錄來計,台灣的差距應該會更大。雖然央行曾反駁台灣沒有「荷蘭病」,但台灣過度依靠科技業是事實,新加坡理前總理李顯龍也曾點出此問題。曾志超則補充,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可到3.94%,看起來國內經濟很好,但是多數的台灣民眾卻感受不到之因。曾志超並批評,政府力推「新青安貸款」,貸款額度提高至新台幣1,000萬元,至於利息補貼部分,政府額外補貼1碼,加上原公股銀行減半碼,形同優惠加碼1.5碼,且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造成民眾會覺得不買很可惜,就拼命買,等於政府鼓勵大家炒房。陳學聖因此擔憂,民進黨所謂台灣經濟好的假象一戳即破,台灣雖然是全世界最注目的科技島,但是大多人還是在傳統產業。傳統產業雖然獲利低,但是養的員工不少,政府若放任不管,最後受傷的還是製造業的員工與一般民眾。
重大進展!中日韓三國峰會 同意加速FTA談判
中日韓FTA談判大事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27日在首爾舉行三國元首峰會,就加速2019年起中斷至今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約談判達成共識,還商定恢復定期舉行三邊峰會,確認將擴大人員交流和相互投資,建立新的合作關係。這是中日韓自2019年12月以後,時隔約4年半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歷時逾70分鐘。會後,三方發表寫入會談成果的《聯合宣言》。聯合宣言中提到「為實現自由公平且高質量的中日韓FTA,將繼續展開旨在加速談判的討論」。尹錫悅表示,三國領導人同意打造透明、可預測的貿易投資環境,並構建安全的供應鏈。但他未說明細節。岸田稱,包括高層次標準在內,願就FTA應有模式交換意見。李強也表達推進FTA締約談判的意願。李強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三國願意「謀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此次會談「是一次重啟,也是個新的開始」,他並呼籲全面恢復東亞經濟強國之間的合作。三方重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機制,將鼓勵RCEP共同委員會加快討論新成員國加入RCEP的流程。《聯合宣言》確認將定期舉行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和部長級會議。2025年起的兩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並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底,力爭實現3萬人參加大學間交流項目、4千萬人通過旅遊等展開交流。宣言中還寫入在少子老齡化和科技領域等展開合作。尹錫悅說,三方將在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公衛危機和跨境犯罪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應對。據日媒報導,中日韓領導人也討論到包括台灣和北韓在內的東亞安保問題。但《聯合宣言》中未提及台海問題,亦未包含「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的表述。尹錫悅在會後表示,三國重申,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是三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共同責任。北韓在中日韓領導人峰會舉行前,通報日本即將發射人造衛星的計畫,稱發射窗口為27日凌晨至下月4日前,並將在海上設定三處危險區域。尹錫悅表示,國際社會應強力應對此事,南韓軍方還為此出動20多架戰機進行射擊訓練。
與台斷交後慘了!宏都拉斯水產單季損失破5億 6成白蝦養殖場倒閉
台宏外交生變後,宏都拉斯遲遲無法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又遭到另一市場墨西哥宣布禁止水產輸入,導致宏都拉斯南部的重要產業白蝦養殖遭受重創,當地6成白蝦養殖場已經止損停運,連帶著相關加工產業也紛紛倒閉,至少上萬人因此失去工作。宏都拉斯國會議員痛斥:「這都是宏都拉斯史上最具災難性和最無能的自由政府的錯,他們與台灣斷絕了關係,並且無法保證出口產品的新市場。」2023年,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宏都拉斯在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指示下改投中國大陸懷抱。但由於中國與宏都拉斯自由貿易協定遲遲未談妥,又遭逢另一大市場墨西哥宣布禁止進口來自宏都拉斯的蝦子,導致宏都拉斯南部的重要產業「白蝦養殖」如今面臨崩潰危機。宏國媒體近日連出多篇報導揭露蝦農慘況,表示當地至少有6成養殖場已經停運,連帶著相關加工產業也紛紛倒閉,至少數萬人因此失去工作,整體養蝦業可能已經到了崩潰邊緣。據宏都拉斯媒體《先驅報》(El Heraldo)報導,由於糟糕的政治決策、缺乏政府支持以及國際市場關閉,在宏都拉斯南部沿海城市,可以看到曾經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推動宏國經濟成長的白蝦養殖場正遭受嚴重生存危機,因為蝦農費心養出了大量白蝦,卻沒有市場可以銷售。《先驅報》記者走訪當地,發現原本作為養殖場的潟湖如今幾乎徹底乾涸,無人維護。而宏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協會(Andah)表示,高峰期登記的420個白蝦養殖場,如今至少有250個已經停運,倒閉率高達6成,而數千名員工也遭到解雇,生計無著。雪上加霜的是,這些蝦農產出白蝦後,原本會經過冷凍送往購買地,或是運往周遭地區的工廠加工後,再銷往海內外市場。然而如今只剩下國內市場可供銷售,國際資本紛紛撤資,工廠停運,導致一系列的失業、移民、熟練勞動力流失和更多更嚴重的貧困問題。據估計,光是2024年第一季,就造成2000萬美元(約台幣6.5億元)的外匯損失,與台斷交大約造成1600萬美元損失(約台幣5.2億元),墨西哥市場則損失400萬美元(約台幣1.3億元)。最讓蝦農崩潰的是,宏都拉斯有關當局根本不在意他們的死活,根據蝦農的說法,宏國農業和畜牧業部(SAG)負責人蘇阿索(Laura Suazo)曾告訴他們,就算宏都拉斯停止白蝦生產,「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宏都拉斯國家黨主席托馬斯贊布拉諾(Tomás Zambrano)4月24日公開指責有關當局「對失去工作的家庭遭受的苦難不感興趣」,還表示:「這都是宏都拉斯史上最具災難性和最無能的自由政府的錯,他們與台灣斷絕了關係,並且無法保證出口產品的新市場。」
失聯移工獨白3/我還能合法嗎?
我是Anser,今年38歲,印尼楠榜人,就是雅加達對面的島嶼,我們家的成員都是靠水生活,原本6個兄弟姊妹還過得去。我爸爸愛賭,一直是家裡的隱憂,原本小賭怡情,直到我高二,家裡的船都拿去抵押了,我根本不可能讀到畢業。我是村裡第一個念高中的,念海事以後想當船長。我從17歲扛起家計,原本想從熟悉的漁港做起,沒想到大家看我爸走了,只願意給我童工費,能吃飽就偷笑了,我跑去伊朗拚了4年,那邊的人都是暴發戶,不把我們當人看,但是我年輕,還撐得下去,家鄉同村的還有女朋友,我要把她娶回家。移工Anser在印尼楠榜的老家,雖然兄弟眾多食指浩繁,但家庭仍和樂安康。(圖/Anser提供)21歲我回到村裡結婚,女朋友好高興,因為我在伊朗學了英語,也有船舶經驗,婚後我在印尼當了引水員,薪水養太太和弟妹上學綽綽有餘,可是到婚後5年才生,我兒子有4,500克喔,他現在12歲了,我好想念他。因為WTO自由貿易協定,船商被大公司收購,我會說英文沒什麼了不起,外商直接接管,後來我們村裡沒落了,我薪水被砍半,朋友說去東北亞試試看。我也糊裡糊塗跑去韓國,待了2年多,其實韓國人壓力挺大的,所以對我們移工態度也不好,不過比伊朗好多了,我在那邊賺了不少錢,日子也這樣過,用What’s APP跟妻子小孩也能維持感情,然後韓國世越號就沉了,我不想死在海上,這是我唯一的念頭。韓國移工幾乎不可能轉換工作的,我輾轉經介紹到台灣,原本前4年是合法廠工,但是兒子特別不好帶,大病小病不少,薪水幾乎都寄回家了。直到第5年,我居然沒錢付仲介買工費。台灣人可能覺得新台幣4萬元就一個月薪水,但我真的付不出來。朋友跟我說,就跑吧,頂多這家不再待,後來我去工地四處跑,但是沒有合法身分,我非常後悔逃逸,自此不能回家看兒子。其實這4年沒有身分的日子,分外辛苦,我不敢搭台鐵,怕被盤查就死定了。如果能重來,我還是會來台灣,我在台灣比在伊朗、韓國快樂,也比在印尼賺得多,台灣雇主其實都不錯,仲介費少一點就好。 2023年12月10日台北市曾舉行2023移工集體大遊行,自勞動部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出發,訴求「政府承擔,仲介滾蛋!」,指責勞動部面對私人仲介制度壟斷就業市場的質疑,總無有效改善。(圖/報系資料庫)
賴蕭配勝出...工商界憂兩岸半年動盪 最關心「這件事」
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順利當選第16任總統,工商界有憂心也有期許。商總直指未來兩岸恐將長達半年時間「動盪不安」,呼籲賴要想辦法處理。另外選後電價調漲、穩定供電、長期缺工等問題,產業界也都希望新總統上任趕快提出解決方法。工總呼籲,由於能源轉型延宕、人口老化、基礎建設落後,台灣的五缺問題日益嚴重,工商界由衷期盼,選舉過後,台灣能尋求共識、建立信任、停止內耗,新政府需透過務實推動政策,履行承諾,贏取人民支持和信任。「新總統要面對的最大問題,還是兩岸關係!」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賴清德當選後,半年內兩岸關係恐將「動盪不安」,這是賴要想辦法去處理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則明顯沮喪:「我很希望台灣可以和平,但現在真的很擔心。」不過他也說,還是要看賴清德怎麼表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表示,支持賴選後,在國與國對等關係下進行兩岸和談,同時也向對岸喊話,要持續利台政策,如此才會讓中小企業有好感。至於經貿上,林伯豐預期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恐怕無法持續了,台灣經濟會很不好。賴正鎰也悲觀,ECFA可能取消,但要加入RCEP跟CPTPP兩大自由貿易協定又有難度,關稅大幅提高後,我們出口難以維持以前的成長。工總則憂心台灣產業兩極化成長,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但傳統產業普遍面臨困境,國外又因欠缺FTA而出口受阻,期待新執政者提出重視產業平衡的政策。另在能源問題上,賴正鎰指出,選後產業最關心「電價漲不漲」與「穩定供電」兩件事。在核二、三今、明兩年退場、核四無法重啟下,電價會不會大幅調漲?如何能夠不缺電?政府必須要有措施。旗下會員9成是中小企業的賴博司建議,如果電價得漲,那應該再降低離峰電價,讓廠商可以調整產線減輕衝擊。缺工則是賴博司期待新總統優先解決的產業問題,因少子化關係,很多廠商都面臨缺工,尤其是非都市區更嚴重,工業區總會希望政府能把移工配額提高。賴正鎰則認為要看更遠,2023年台灣已經「生不如死」,出生數遠低於死亡數,政府應仿效國外,趕快訂定一套素質良好的移民政策。
吳欣盈辯論會信心喊話「我先贏」 凸顯自己是唯一財經背景
2024大選唯一場副總統辯論會(1日)下午2時登場,民眾黨候選人吳欣盈在申論階段先自我自介紹,信心喊話她名字的台語就唸做「我先贏」;吳欣盈表示,她是唯一有實務財經背景的候選人,台灣應該多一點經濟,少一點藍綠惡鬥的政治口水,政府與民間攜手,重回到亞洲四小龍時代,「經濟向前行 台灣才會贏」。吳欣盈說,台灣的產業發展不平衡,收入往高科技產業傾斜,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生產力低,賺不到錢;批發零售、餐飲、物流、勞工做的流血流汗,卻沒錢賺、沒飯吃;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更無力買房,對未來不抱希望,藍綠都沒有責任嗎?她說,服務業薪水不漲的原因,就是ECFA的服貿部份被綠營擋下,台灣青年就業市場受到限縮。吳欣盈表示,兩岸ECFA和全球的「自由貿易協定」,都禁止勞工「跨越邊境移動」;入境工作的幹部,政府都有嚴格管制,不應該誤導民眾,綠營擋住台灣賺錢的機會。她問,民進黨可以為了選票,欺騙選民到這種程度嗎?「藍綠都說要拚經濟,也說要提升產業,但這8年為什麼台灣的經濟卻未見改善?」吳欣盈指出,自己是第一個提出「碳稅條例草案」、要求政府建立「十年碳定價路徑圖」,以及接軌國際最低稅負制,就是為了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科技中心」,如同荷蘭在歐洲的地位一樣。此外,她也提出中央銀行法修法,推動主權基金,要幫台灣人民賺錢,藍綠兩黨都說要拚經濟,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就是無法改善就業環境?不懂如何開源,無法提升國家競爭力。吳欣盈表示,台灣正處在關鍵的時刻,已經沒有時間浪費,日本有「失落的30年」,台灣其實也失去了20年,20多年來,民眾的生活有變好嗎?台灣還有多少個20年?錯誤的政策跟貪污一樣可怕,讓年輕人賺不了錢,買不起房子,生活中還缺錢、缺電、缺蛋、缺疫苗,缺缺缺成為2023年的關鍵字。因此她呼籲民眾,台灣需要的是理性、科學、務實的總統,以新專業翻轉舊體制。
大選前老闆五憂2/太陽花運動後台灣簽無FTA 大老盼:兩岸先「止戈化談」
「台灣真的有準備好要進入世界的區域經濟組織了嗎?」多位企業大老無奈向CTWANT記者訴苦,政府總是說有跟企業界討論,但問起來發現大家對於政府的進度一無所知,業界也無法進行準備。台灣以國際貿易為主業,出口占GDP超過65%,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就能取得關稅優惠,以2010年的數字來看,台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額為1148億美元,占台灣對外出口的41.8%,加上大陸13億人口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當年馬政府簽訂ECFA,就是想先出口到大陸、加工製造後,利用大陸的「朋友圈零關稅」出口到其他國家,然而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兩岸停止協商,迄今全球巨型FTA如火如荼展開,台灣都被拒於門外。尤其9大工商團體在2023年11月底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面對面座談後,12月15日大陸官方宣布台灣對大陸出口採取貿易壁壘,並在21日片面中止ECFA的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事發後,府院口徑一致說「這是中國介入選舉的表現」,網路名嘴也推波助瀾,明示、暗示大陸市場和傳統產業不重要等,讓各大工商團體傻眼及跳腳。CTWANT記者整理,三組總統候選人對加入區域經濟組織陷入膠著的議題,政見方向大相逕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中國把路堵住,我們就走另外一條路,也就是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反而認為CPTPP入會標準太高太難,應該跟中國談判、選擇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說,當選第一天就重啟兩岸對話,「做臺商強力的後盾」,CPTPP和RCEP這兩個都要盡快參加。當前國際產業鏈碎片化,各國拉幫結派,簽訂FTA享受關稅減免,而台灣仍是「貿易孤兒」。「『止戈化談』,就是我們與老百姓一切的期望,」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在三場總統候選人座談會的第一場,就開宗明義表示,兩岸關係需要和緩,才有機會向其他國家簽署FTA。兩岸會不會打仗,成了外資投資前的疑問。(圖/新華社)「我走到哪裡,大家都問我同樣的問題,就是兩岸會打仗嗎?」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說,就連外國朋友想投資台灣,也面臨這個問題,問他臺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安全穩定的地方。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岸經貿密不可分,維持兩岸穩定發展,對於臺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於任何政黨的候選人都是不能迴避的重要議題,也應協助產業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外積極洽簽經貿協定。對此,侯友宜說,當選第一天就會重新啟動兩岸交流對話機制,最快啟動的就是大陸觀光客、大陸學生來台,增加兩岸直航航站,「不希望來的是戰機,而是客機、商機。」並在4年內完成進入CPTPP目標,RCEP也是盡快啟動,跟工商業界探討相關議題。賴清德則表示,兩岸應該藉由對話取代對抗,但「比較可惜的是,今天因為中國設定了很多前提,才造成兩岸關係沒有辦法持續。」他說,中國把路堵住了,此路不通,我們走另外一條,而且能走得更成功。」並表示CPTPP的相關措施已經準備好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認為,兩岸關係其實是太平洋的兩岸,也就是中國與美國。(圖/黃耀徵攝)柯文哲則說,兩岸關係其實是太平洋的兩岸,也就是中國與美國對抗架構下的台灣問題,所以他會保持「緊張但不是太緊張」的平衡點,中國想聽什麼話就講給他聽,該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比較特別的是,他把重心放在選擇加入RCEP,所以他當選後的第一件事是組聯合政府,第二就是跟中國大陸溝通。近年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台灣如何突圍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已經全球布局,可以就近調度,但其他的中小企業會很慘。」一位傳產企業大老與CTWANT記者私下聊天時,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中南部已經有很多小廠關門了嘛,很多都是我們的老客戶,看了真的很心酸。」
ECFA被凌遲2/兩岸談判卡關政府只願訴諸WTO 前經長:「這是騙老百姓」
十三年前開啟的兩岸ECFA協商,自2014年卡關迄今,今年12月大陸官方重提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談判,我方仍定調要在「WTO架構下談」,雙方各持己見,談判依然無門。「這是在騙老百姓!」前經濟部長、ECFA推手尹啟銘怒言,「訴諸WTO機制是根本做不到,民進黨執政8年來與其他國家的FTA也沒下文!」在全球供應鏈分裂,美中兩大陣營下選邊站,政府沒有與其他國家簽關稅優惠,台灣產業「被迫」出走,恐促成製造業空洞化。「其實當初簽ECFA,是想從中國走向世界,」熟知國際貿易的政府官員跟CTWANT記者解釋,台灣2002好不容易加入WTO,但在簽署FTA的過程上,始終難以其門而入,放眼中國大陸已有230多個經貿夥伴,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交易夥伴,以及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由貿易協定,又正推動中日韓FTA。「過去的計畫,是台灣藉由ECFA逐步推動貨貿,到大陸市場免關稅,再轉一手去其他各國,等於搭順風車、享有大陸的『朋友圈』關稅優惠,讓產業『根留台灣』。」這位官員解釋。尹啟銘表示,2010年兩岸簽署ECFA後,政府順利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FTA,原本還有好幾個國家洽談中。世界各國都積極做經貿結盟,包括RCEP和CPTPP的成員都是台灣重要貿易夥伴與對手。(圖/新華社)沒想到2014年因為抗議服務貿易簽訂,出現太陽花學運後,引發極大的社會撕裂,與大陸的協商因此暫停,連同與其他貿易夥伴的洽簽工作也一併中止。2016年政黨輪替,儘管總統蔡英文在2000年曾任陸委會主委,但執政後再也沒有跟對岸有實質官方往來,原因就是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甚至今年4月中國商務部宣布要做貿易壁壘調查時,我方也完全沒參與,任憑局勢一步步惡化。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12月20日中午在三三會以「台美關係現況與展望」為題演講,台下來自全台各產業大老闆座無虛席,全程直視、仔細聆聽,然而講了27分鐘,對於要如何與其他國家簽FTA一字未提,兩岸政策上仍延續「軍事實力第一、經濟擺第二」的民進黨傳統路線。當蕭美琴一行人浩浩蕩蕩離開會場,CTWANT記者觀察,「不能發言提問的」與會老闆們,收起笑容一片沉默。石化產業涵蓋萬物,台灣在疫情時能擁有口罩國家隊,也是仰賴在地化的原料供應。(圖/報社資料照)針對民進黨政府堅持在「WTO架構下談」,長年參與國際級會議、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說,「這不該只是政府面子問題」。她分析此招背後的兩大盤算,第一就是拖延時間,因為WTO程序要走很久,加上美國先前不滿WTO爭端解決機制缺乏透明度、複雜且拖延,2017年後就持續阻礙上訴機構的任命,目前人數不足下根本無法運作。此外,「我們的確對大陸是不公平的貿易限制」,李紀珠說,「若真的去WTO仲裁,我們也不會贏,問題更大,信用不好的紀錄,後續跟其他國家簽FTA時會有阻礙。」第二就是凸顯政治意義,在國際機構上呈現2個國家,「可是我覺得那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在WTO的名稱是『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她直白地說。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認為,政府不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圖/報社資料照)李紀珠進一步提醒,「不能小看ECFA帶來的『國際暗示』!台灣想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和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若我們連ECFA都做不下去,這是信任危機;加上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很多是大陸的盟友,兩岸關係好的時候還可以找機會幫台灣,但若大陸直接抗議,根本沒辦法進行下去。」熟知國際法規的政府官員無奈地向CTWANT記者說,「其實,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第一步也是要雙方自己先協商。」說來說去,兩岸還是必須先坐下來談。「不然就重新檢討出一個兩邊都能同意的名稱,也是好事。」為此,三三會會長林伯豐跟CTWANT記者說,為了這四個字要犧牲多少人的生計?「如果沒有對中國這40%的出口,台灣人就會失業,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會有感,」林伯豐痛心地說,「勞資合作才能發展成功,若資本、市場不夠,勞工減少,雙方都會損失。」
未享優惠關稅 台灣農產品銷日總值創2009年以來新低
台灣農產品出口日本政府近年來積極開發日本市場,但據農業部統計,今年1至11月台灣外銷到日本農產品金額約6.7億美元,年減逾1億美元,大降15.2%,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後同期最低。學者分析指出,雖受日幣貶值影響,但也可能與日本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陸續生效有關,台灣農產品在日本未享優惠關稅,以致農產品競爭力不如他國,這是一大警訊。農業部統計,今年前11月相較去年同期,我冷凍鮪魚出口至日本金額下滑16.6%、冷凍毛豆年減13.08%、生鮮鳳梨減少17.95%,活鰻魚更下滑達41.93%,導致我國農產品對日逆差成長至2.4億美元。農業部國際事務司副司長洪曉君說明,我國鮪魚外銷至日本主要為黃鰭鮪及大目鮪魚,受新冠疫情、日本需求疲弱,近年我國捕撈量呈現下滑;毛豆也是因疫情期間,多數日本人採取居家飲食,影響需求外,今年受到氣候干擾也影響收成;鳳梨則可能因先前外銷品質不佳,近期力推加工品項等影響;至於鰻魚,應是我國生產成本較高所致。「大多出口至日本品項都受到匯率及關稅影響。」洪曉君說,農業部將協助業者開拓其他市場,透過市場調查,開發適合當地的飲食方式,並辦理行銷活動。至於外銷補助是否會再擴大,仍在通盤考量,將視貿易情況、國內供需調整外銷方針。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出口衰退是警訊,可能代表我國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競爭力可分為價格及非價格,我國在價格競爭上較無優勢,因此要透過如品質、品牌等非價格競爭,就要透過冷鏈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徐世勳說,除了受到匯率貶值影響需求外,其實更要關注是否有受到日本與多國簽署貿易協定生效,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其他國家農產品享有關稅調降優惠,台灣則無,他憂心台灣農產品可能會被取代,甚至農民轉赴關稅較低等地種植,而有農業外移的現象。
新南向淪為大內宣 國民黨團:東協國家貿易出超縮減
國民黨立院黨團今(30日)開記者會指出,蔡政府執政8年合計編列506.9億元推動新南向政策,結果卻是對東協國家出口佔比逐年降低,對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仍重。根據審計部統計指出,我國對新南向國家出現貿易出超縮減情況,且逐年降低。新南向政策根本上是澈底失敗,淪為蔡政府的大內宣工具。總召曾銘宗表示,蔡政府執政下,我國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出口佔比為41.2%,馬政府時期平均在40%左右。蔡政府曾說,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上,但事實上,是籃子裡放更多雞蛋。對照我國對東協國家部分,106年對東協出口比例為109年將至15.4%、110年15.7%,去年才緩步回升到16.8%。曾銘宗說,蔡政府引以為傲、引以為豪的新南向政策,對中國大陸依存度反而更高,對東協相關出口反而降低。曾銘宗認為,蔡政府花了506.9億元的新南向政策,是澈底失敗,淪為大內宣。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請出來講清楚、說明白。書記長謝衣鳯表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蔡政府新南向政策預算編列,從106年度開始,編列了44.4億元,到了113年度編列了63.8億元,總計編列506.9億元。到了111年度出口大於進口已經萎縮到134億元;這代表蔡政府近幾年編列新南向政策,並沒有顯著成果。謝衣鳯指出,我國ECA(經濟合作協議)和FTA(自由貿易協定)的貿易覆蓋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台灣在109年貿易覆蓋率為8.86%、110年9%、111年8.19%。反觀新加坡在111年貿易覆蓋率為95.08%、韓國77.30%、日本77.82%。換句話說,我國對於各項貿易談判,低於我國貿易競爭對手。其次,我國申請加入CPTPP的進度,和跟新南向國家簽訂協定進度均落後,這將產生包括在人才交流上的困境。台北市議員李彥秀表示,經濟政策應該回歸到專業,而不能被意識形態綁架,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態度和角色,扭曲了整體新南向政策本質。國民黨不反對新南向政策,但應該善用與新南向國家和中國大陸間,一個非常重要的連結點,而不是斷點。最後,李彥秀要問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你的經濟政策是什麼?繼續做為斷點?還是東協、中國大陸間的連結點?
薪資負成長 難道都只是國際因素的問題嗎?
主計總處10月公布薪資統計,今年1月至8月,受雇勞工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質總薪資」(經常性薪資加上加班費等)衰退0.85%,是7年來首次負成長。民進黨過去經常吹噓「綠色執政,品質保證」,近年來各種「國家隊」更充斥於百工百業,結果「海水退潮」後的景象,竟然如此不堪,成了一個令人心酸的「光輝十月」。主計總處卻推說是出口疲弱加上物價上漲所致,好像都是國際因素,和綠色執政沒有一點關係。反正,只要有任何好消息,都是蔡政府英明,而若有任何的壞消息,都是國際景氣不佳,這種爭功諉過、不求長進的施政態度,著實令人心寒。資源過度集中科技業令人心酸的其實不只如此,民進黨執政迄今7年多,受雇勞工的平均月總薪資成長了14.83%,但同期消費者物價足足上漲了11.18%,實質月總薪資只成長區區3.65%,平均一年約僅0.5%,趨近於完全停滯。蔡政府每年調整基本工資,根本沒產生任何效果。若生產力不提高,再怎麼調高基本工資,甚至再頒布《最低工資法》也沒用。這種實質月總薪資成長率,不僅遠遜於同期間和台灣經濟體質最相近的韓國(15.8%)、被戰火威脅的以色列(17.4%),也顯著低於高薪的美國(9.9%)或加拿大(6.5%),甚至也只有OECD國家全體(5.8%)的6成3。而我國勞工工時卻是全球最高的前幾名,終年辛苦勞碌之下卻得到這種成果,可說是爛到不行。更嚴重的是,就業人口比例達60%、總受雇人數高達700萬的服務業,7年來的實質月總薪資只成長9.19%,扣除物價上漲後,實質竟然是負成長2%,7年來月總收入呈現「愈做愈少」的離譜狀態,真是情何以堪。蔡政府已執政7年多,但受雇勞工的實質總薪資近乎停滯,服務業更是倒退,只能說是十足的施政無能。之所以造成這種後果,應該有三大原因:一是完全不重視產業普遍的競爭力,只關切眼前的出口數據,造成國家資源大幅度地投入資通訊等高科技電子業,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無法獲得適當關照,分擔產業發展重擔;但資通訊產業卻只能跟著全球景氣隨波逐流,整體產業就無力在全球景氣下滑時突破或減緩其衝擊。意識形態治國的惡果其次,是台灣服務業企業家數眾多,但規模幾乎都屬於微小型,政府卻相對只有非常微弱的支持,更又多用於鼓勵創業,甚至名義上是輔導服務業,到最後受惠的卻多是電子業(如協助餐廳使用電子點餐機),造成服務業家數愈來愈多,服務品質多年來提升有限,相關需求卻沒有因應提高,也不像美、歐、陸有廣大腹地來擴大市場,服務業走不出去,市場也就愈來愈「紅海」,不僅存活率低且存續艱難,根本無力提高薪資和福利,其結果就是薪資長期停滯。其三,其實和第二個原因有關,就是原來要擴大服務業腹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太陽花學運所擱置,高薪的服務業如金融、保險、醫療等無法大量進入大陸市場;也無能簽署其他自由貿易協定,來獲得其他國家專業服務市場更多開放,無法擴大規模和生產力,故也難以提高薪資。這可從服務業在太陽花學運前一年(2013)到2022年間,和製造業之間的薪資差距已大幅擴大而獲得證實。服務業月總薪資原是高於製造業3000元,到2022年已落後製造業3000元,相對而言落後了6000元;而若情況不獲得改善,問題會持續惡化。因此,台灣勞工收入無法顯著上漲,並不是業者或勞工不努力,而是執政黨選擇了不用專業、只用自己人的幫派意識,加上反中仇中政治意識形態治國所造成的惡果。既然執政無能、反中不能旺台,卻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台海兵凶戰危,那就只能提高人民自主意識,在2024年大選中換黨換人執政,才可能突破現狀、提升競爭力,來支持台灣各方面的發展。
RCEP、ECFA雙影響 恐衝擊台灣GDP逾4%
大陸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預計12日到期,最遲可能延長到明年的1月12日,學者多認為,大陸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成立的可能性很大,擔心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減稅效應逐漸顯現,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又面臨喊卡窘境,傳統產業恐掀出走潮,對國內經濟成長率(GDP)衝擊將超過0.4個百分點。大陸商務部4月中旬啟動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就涉及產品已從立案時的2455項調整至目前的2509項,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吳大任表示,大陸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成立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台灣對部分大陸農產品、食品,不准進口沒有特別理由,如螺螄粉當時並沒有嚴重食安問題,主因大陸生產,這在WTO架構的合理性較會受到質疑,這類問題容易被判定為貿易壁壘。一旦成立,陸方就有可能考慮停止ECFA,對石化、紡織、機械等出口造成較大影響,但因台灣總統大選迫近,陸方即便認定貿易壁壘成立,會告到WTO,但要採取行動應也會在選後。要注意的是,如WTO也認為貿易壁壘存在,對台灣未來要參與國際貿易組織會有不利影響。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大陸對台灣的貿易調查結果,應該會指責台灣沒有遵守WTO的規範,對大陸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措施。預期大陸對台灣恐怕會採取報復措施,像是ECFA的讓利將進一步檢討或取消,但應該不會一次全斷,否則就是把「籌碼」一次用完。吳大任進一步指出,現在面臨的問題,除了ECFA,還有RCEP上路之後,10年內90%產品的關稅降為零,由於RCEP(含大陸)成員國占台灣總貿易額也持續增加,目前已近6成,但是台灣沒加入,也未與其會員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且台灣未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ECFA早收優惠中止,RCEP關稅還未降為零間,國內傳產貿易量即受到衝擊;惟RCEP在明、後年開始大幅降稅,ECFA喊卡,兩大衝擊同時存在時,恐導致傳產出走,對國內GDP影響,可能將超過0.4個百分點。對於如何降低影響,吳大任認為,若能維持兩岸關係,ECFA原優惠續存,多少可以降低衝擊。面對衝擊,邱達生則指出,產業還是要轉型、提升獲利的能力避免生存空間遭到壓縮。
強化北美供應短鏈 東元墨西哥馬達新廠18日啟動
由於全球供應鏈、中美貿易戰等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近期各國產業布局墨西哥腳步加快,台灣機電大廠東元(1504)19日宣布,在墨西哥新萊昂州Cienega de Flores市舉行高效率低壓馬達廠落成啟用典禮,轉移部分亞洲廠產能,以此搶攻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市場,以及墨西哥國內商機。墨西哥原本就有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讓採購原料和零件不受關稅影響,加上離美國近,只要透過陸路運輸就能馬上送達,2022年美國與墨西哥雙邊貿易額達7793億美元,較2021年高出17%,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墨西哥出口到美國最多的包括機械、運輸設備和農產品,許多中國業者為了繞開中美貿易戰,也開始大量投資墨西哥,近期以汽車產業最為明顯。台灣多家大型科技公司,除了富士康,還有和碩(4938)、廣達(2382)、仁寶(2324)、英業達(2356)等都陸續計畫擴大在墨西哥的生產業務,將更多資源投入墨西哥後,也讓供應鏈趨向多元化,東元在新萊昂州建立新廠,也是因為廠區附近擁有相關完整的配套廠商,才能以Made in Mexico去使用進出口關稅優惠。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表示,因應區域經濟和短鏈趨勢,興建墨西哥新廠,可以快速連結位於美國德州的東元西屋馬達廠,進一步強健北美供應鏈,搶攻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市場,以及墨西哥國內商機。東元表示,這座馬達廠擁有電工、機工、及裝配的全製程自動化節能生產線,年產15萬台HP1-HP250的馬達,初期主要製造符合北美市場NEMA系列工業馬達,未來也可兼容IEC系列之標準馬達生產,以拓展中南美市場。不過也有台商透露,除了多數人擔憂的治安問題,墨西哥政府對外國企業的態度其實沒有想像地友好,還要注意墨西哥海關,對於進出口業者會有越來越嚴格的產品原產地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