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
」 BA.5 新冠肺炎 Omicron 變種病毒 新冠病毒川普提名外科醫任FDA局長! 前佛州議員為CDC主任「主掌美國公衛」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22日宣布將提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外科醫師馬卡里(Martin Makary)擔任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馬卡里過去曾反對拜登在新冠疫情封鎖措施,深受共和黨喜愛;至於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川普選擇前佛州眾議員韋爾登(Dave Weldon)。川普提名馬卡里擔任FDA局長。(圖/翻攝自X)根據外媒報導,川普在宣布這項提名的聲明中指出,馬卡里需要「糾正FDA的方針並重新調整重點」。他有信心馬卡里將「去除FDA的官僚繁文縟節,確保美國人獲得應得的醫療治療」。川普提名馬卡里擔任FDA局長。(圖/翻攝自X)若參議院通過這項提名,馬卡里將監督FDA達70億美元預算,並向衛生部長報告。馬卡里是一名資深移植外科醫師,他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文章提出對公衛問題的憂心,並宣揚自然免疫的保護,儘管他並不反對接種疫苗,但反對強制接種,且懷疑疫苗追加劑效果,與CDC建議相左。 韋爾登獲川普提名為CDC主任。(圖/達志/美聯社)馬卡里常在《福斯新聞》節目上及撰寫評論,疫情期間因頻頻挑戰同行防疫觀點聞名,但也經常被同行批評參考數據或背景有誤。疫情後他將注意力轉回抨擊醫療保健系統,批評醫療費用過高及過度檢查,也強調食品供應鏈問題,包括農藥與加工食品的危害,這點與被提名為衛生部長的小羅勃甘迺迪不謀而合。另據《路透社》報導,川普還提名韋爾登擔任CDC主任,現年71歲的韋爾登1995至2009年間擔任佛州眾議員,他曾在眾院撥款委員會負責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CDC政策和預算,在眾院監管及政府改革委員會聽證會上也扮演領袖角色,並推動禁止人類胚胎幹細胞專利立法。川普期許韋爾登若順利提名「讓美國再次健康」,努力糾正現任政府的錯誤。 韋爾登獲川普提名為CDC主任。(圖/翻攝自X)
痲瘋病全台年僅十例 醫籲:應去汙名化!
漢生病(痲瘋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麻風分枝桿菌自有歷史以來就與人類共生共存,由於細菌基因有缺陷,只能在細胞內生長繁殖,尤其喜歡寄生在神經髓鞘細胞許旺氏細胞(Schwann cell)及巨噬細胞(Macrophages),善於閃避免疫系統,全世界90%的人類對其有自然免疫力,只有少數人會進入感染狀態。「漢生病」大多可以免疫力對抗 台灣年僅十例樂生療養院漢生防治科主任葉倩妤解釋,發病者部分可依靠自身免疫力對抗成功,部分患者則持續有症狀,依時程及個人免疫狀態會發展成各型別典型症狀。初期漢生病患者會有不痛不癢脫色斑疹或環形紅斑,中期則會有區域性至全身斑塊或丘疹合併有神經損傷,晚期則出現不可逆的後遺症,如顏面神經痲痹、兔眼、塌鼻、爪形手、馬蹄足及慢性潰瘍,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而全世界每年仍有12萬餘人確診,所幸目前已有抗生素治療,臺灣目前已非盛行國家,每年新發生病例約為10例左右。重要「癩反應」 發現漢生病的契機歷經新冠肺炎,大家應該已經體會到個人免疫力對疾病的反應差異很大,漢生病也因個人免疫力的多變而造成不同的發展,其中癩反應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發現漢生病的契機,也是損傷神經的重要關鍵,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早期治療不留後遺症 消除恐懼及歧視葉倩妤表示,目前漢生病已有標準的多重藥物治療,早期治療不留後遺症,每年1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漢生病日(World Leprosy Day),讓我們一起重新檢視漢生病,消除人們對於漢生病的恐懼及歧視。
比你所認為的影響更深遠 倡議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
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至今,病毒突變又突變,已進展到JN1,在美國每天重症進院多達2萬人,而歐洲國家新冠疫情監測數據也顯示JN1、omicron variants占了主要地位且呈現上升趨勢,美國TIME(時代)雜誌2023年12月7日報導疫情持續延燒發展,記者Jamie Ducharme文中說明得COVID後的人,免疫系統受傷害而更容易受其他病原攻擊,是否新冠廣泛地弱化了人體免疫力?還是新冠增加了發炎反應,造成只要輕微感染,過度的發炎反應就會令人感覺或經歷大病一場。按WHO之前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一些症狀可能長達1年以上,在台灣約有20萬人,在英國全國的統計數有150萬人出現這個症候群超過4週。而在2021年8月發表的有關1276名住院患者追蹤6-12個月的報告,至少有一種後遺症的從68%降到49%,疲勞或肌無力從52%降到20%,但出院12個月出現呼吸困難、焦慮、抑鬱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高,故有一項研究報告宣稱應注意、觀察、追蹤25年,以能早期發現有症兆或無症兆發炎反應造成的慢性病或自體免疫疾,進而使不健康老化的患者增加。不健康老人人口的攀升,會產生許多公衛或長照健保負擔的問題,宜及早預防並教育病患或大眾,尤其是提高大眾對無症兆發炎反應的警覺性。將於2024年1月發表於Lancet(刺胳針)的一篇調查報告指出,英國的死亡率比過去高,其前5年(不含2020年)與2023上半年的比率是7.2%比8.6%,尤其是心臟原因造成的死亡,和小於49歲的年輕人死亡率在增加,新加坡及WHO其他國家的報告也有類似的情況。非營利組織PHMPT在去年9 月於美國德州北部地區區域法院控訴FDA,質疑FDA隱瞞輝瑞等藥廠對2019年新冠疫苗的相關數據,2023年3月1日法院裁定FDA敗訴而公布了第一批副作用,內容多達9頁,包括紅斑性狼瘡、急性腦脊髓炎、心臟驟停等,在參加試驗的46000中有42000人有不良反應,其中1200人死亡。在202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自然免疫力優於現今疫苗免疫力的保護再感染達13倍之多,而症狀發生則少於27倍。其實在2021年9月13日Nature(自然醫學)期刊刊登的網路文章,在標題就指出,病毒引起的內源性老化機制,是驅動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目標。由病毒引發的衰老化和其他原因引發的衰老化幾無二致,同時也伴隨衰老相關的分泌表現型細胞(SASP),包括分泌的前發炎細胞激素、細胞外模型(矩陣)活性因子、前趨凝媒介物,而在COVID-19病患的呼吸道黏膜可發現老化的標記及SASP因子在血中的濃度上升。一些抗衰老的藥物可選擇性去除病毒引發的衰老細胞(VIS),所以有些專家建議抗衰老藥物使用於新冠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病患,但在染疫的患者中,有人症狀輕,有人症狀重,似乎闗鍵在細胞激素的干擾素(Interferon)產生的速度。在出血熱的動物實驗中,如先打干擾素,則病毒容易禁絕,由此可見干擾素有助於預防受到感染,等病毒在血管中蔓延開來才施打就來不及了。而人體正常免疫反應所產生的干擾素,其反應路徑是經由自然免疫反應(Innate)而非適應免疫反應(Adaptive),而現行所研發的疫苗是由適應的免疫效應產生抗體,有其必然的副作用。經由鼻黏膜或呼吸道上皮細胞產生干擾素,可以對抗或阻斷COVID-19的感染。事實上,提升干擾素的生活飲食介紹中,綠茶或紅茶,一天如喝5杯,可增加干擾素分泌5倍,故專家們都鼓勵、主張自然免疫力的提增。因此,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的目的在於:1、早期診斷、早期去除體內殘存的病毒。2、避免慢性發炎造成各種慢性病、癌症、自體免疫反應的疾病。3、避免不健康老化人口的上升造成家庭、國家財務的負擔。4、維護國人的健康,教育國人40歲以後注意抗老化的作為。5、避免醫療的浪費。6、讓全民健保回歸正軌,阻止社會醫療化。7、提供真正的預防醫療。
春節台商返台 王必勝:不會對台商祭出返台居家檢疫規定
大陸防疫規定逐步鬆綁,Omicron疫情開始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最快春節前大陸疫情就會攀上高峰,國內是否會因大陸疫情調整台商返台等入境防疫措施?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陸是第一波疫情且確診個案少,沒有自然免疫,致死率很可能高於1%,有待觀察調整,但強調,不會對台商祭出返台居家檢疫的規定。國內昨新增1萬209例本土病例,22例死亡,與上周一同期相比下降3.5%,也是自4月27日以來的新低紀錄。王必勝指出,從曲線來看疫情已到波段低點,接下來可能開始上升,提醒國人踴躍接種次世代疫苗。另外,外籍確診者的醫療費用過去都是由公務預算支應,指揮中心宣布,明年元旦起,無健保資格、外籍人士的確診治療改為自費。發言人莊人祥說,過去一年非本國籍人士確診病例計26萬929例,占確定病例數3.2%,其中112例為中、重症個案,照顧外籍人士在台確診花費3.2億,因應國門開放後的觀光人潮,將不再支應非本國籍、無健保身分人士的確診治療費用。指揮中心預估,大陸受解除封控影響,疫情近日快速升溫,可能於農曆春節前達到高峰,王必勝表示,會持續關注當地疫情發展,隨時滾動式檢討,但不會對春節返台的台商祭出居家檢疫。至於小三通、兩岸春節包機航點能否如期開通?王必勝說,目前皆由陸委會、交通部與大陸溝通,此議題非指揮中心能單方面決定,必須雙方凝聚共識,陸方也可能因疫情而有所考量。
高虹安首場造勢空軍強勢登陸成功 「拉下民進黨」超強女力再進化
2022九合一選戰倒數42天,各地選情皆進入白熱化階段,北部地區的北基桃竹最受關注,其中新竹市「三腳督」的選舉結果,更被認為是2024總統大選前哨戰;民眾黨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昨(15)日晚間舉辦「新竹找安、團結之夜」造勢晚會,雖然受到颱風尼莎外圍環流影響,整場未停歇的雨勢忽大忽小,但現場仍聚集超過兩千名支持者參與活動,一路相挺到活動結束,而現場民眾私下議論著「拉下民進黨」話題,已成這場選戰最大共識。民進黨狂打負面選戰、全面動用網軍進攻高虹安,意外讓「討厭民進黨」的風暴凝聚,更讓非綠營民眾、藍營黨公職群起大力聲援高虹安,也讓高虹安成功在新竹由「空戰」模式「登陸」成功,開始全力搶攻新竹市的陸戰組織,並要再次展現新竹市的民主素養。空戰轉陸戰 組織實力不容小覷地方人士分析,高虹安舉辦的首場陸戰造勢活動,無論以小黨標準,或是放諸新竹過去的動員標準,皆算相當成功的,尤其要在雨天找這麼多人到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自發或動員,都代表高虹安的陸戰組織能力快速成長 ; 相較之下,民進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沈慧虹選擇停辦活動,已透露出地方組織變化的端倪。活動安排上,常被對手攻擊只會打媒體戰、博聲量的高陣營似乎也開竅,在晚會流程安排裡,邀請多位在年長族群間頗有名氣的藝人到場助陣,強攻長輩票的意味濃厚。現場找來熊海靈、李明洋、周遊、李朝永等人,這些知名藝人使盡全力演出,除了讓現場民眾在雨中嗨翻天,在網路上的網友也大讚「黃金夜總會等級,阿公阿嬤要暴動了」。地方大咖紛現身 「拉下民進黨」成最大公約數值得注意的是,晚會壓軸除了有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幹部出席外,多位地方要角也悄悄現身,包含國民黨籍前新竹市長許明財,以及新竹縣前議長張碧琴都在舞台上陪同高虹安,大雨中手拉手的畫面,宣示力挺意涵已經不言自明。更有地方人士指出,為了順利拉下「林智堅、沈慧虹」集團,新竹市長「藍白合」已經勢在必行,而民進黨以「總統級」規格狂打高虹安,只是讓高更加凝聚藍營選票。隨著高虹安民調穩定領先日益明朗,新竹地方也開始流傳一支影片,竟是國民黨中常委,且長期在新竹市選舉有關鍵角色的呂學樟已帶著高虹安拜會地方頭人。地方人士則分析,能把民進黨拉下來最重要,高虹安又比國民黨現有人選更能爭取到中間選民選票、能力也沒問題,算是最大新竹最大公約數了。地方藍營人士則私下表示,高虹安從政後的認真表現,也是支持者被打動的原因之一,如果回頭看新聞就會發現,高虹安早在6月底就已會勘新竹市立棒球場,並要求市府盡速改善5項問題,但是市府的不作為最後讓選手受傷,現在民進黨對手是擔任7年之久的前副市長,有不可迴避的責任。同為新竹子弟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昨晚則是大打情感牌,自認即使當了台北市長,還是最愛故鄉新竹,所以推薦高虹安給新竹鄉親。但他仍略帶擔憂表示,民眾黨是小黨,並沒有太多資源,當最後一個月大黨資源動下去,高虹安目前一點點的領先,也不保證一定會贏,希望支持者能幫固票、拉票,11月26號要把票投給高虹安。非綠板塊大團結 民進黨加速高虹安的組織凝聚高虹安能順利且迅速在新竹市凝聚綠營鐵粉外的廣大支持者,最大推手正是民進黨自己。柯文哲在台上用「全黨打一人」、「總統級」來形容高虹安過去一個多月遇到的狀況,都讓台下民眾感到義憤填膺。根據地方人士的觀察,過去林智堅能夠選上,也是因為新竹人對於「新」的追求,不是只有「新人」這種概念,而是一個進步、新風貌、新政治文化的新竹,但林智堅並沒有兌現這個承諾,最後還烙跑去選桃園市長、鬧出抄襲死不認錯的風波,如今新竹市長選舉已變成一場民主價值之爭。回顧新竹市選舉史,新竹在威權時代就投出非國民黨籍市長、多次政黨輪替等光榮紀錄,包含2018、2020年都願意給小黨機會,民眾黨還獲得最高的政黨票,都是新竹特有民主特質,民進黨現在的選舉模式造成反效果,意外造就高虹安在全國聲量、地方組織上的領先局面,恐是新竹民主聖地對「綠色恐怖」的自然免疫反應。新竹或許就像高虹安所言,新竹民眾所期待的風城,希望吹拂的是希望,而不是仇恨,希望新竹的風,吹起的是改變的力量,不是抹黑的力量。民眾黨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昨晚舉辦「新竹找安、團結之夜」造勢晚會,現場仍聚集超過兩千名支持者大雨中相伴。(圖/高虹安辦公室提供)
防疫雙險理賠破千億 產險界淨值較去年縮水39%
金管會今天(27日)公布防疫保單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兩種保單加計起來,產壽險公司今年九個月來已支付保險金達1070.41億元,今天單日確診再升至4.58萬例,業界預估理賠總額恐上看1500億元;不過,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日前則認為「這是一次性理賠,防疫險到明年5月全數到期,對產險經營不會有長期影響」。兆豐金(2886)今天則是公告本公司擬參與認購子公司兆豐產物保險現金增資新臺幣20多億元,董事會經查核之111年6月底每股淨值為參考價值,取得或處分有價證券標的每股淨值14.08元。這也繼國泰世紀、富邦、中信、新安東京、和泰產險宣布增資後的第六家,目前產險界整體淨值不僅低於千億,最新至8月底統計為943億元,則是再低於950億元,並較去年同期減少597億元達38.8%。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23日出席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儀式後,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防疫保單的巨額理賠影響及對政府期待,產險業都已透過產險公會反映。蔡明興相信疫情會慢慢好轉,並談到身旁朋友也幾乎得過,大家染疫後會逐漸變成自然免疫,各國也都歷經高度感染後疫情慢慢下來,就可恢復正常生活,而防疫保單到明年5月就到期,這應算一次性理賠事件。金管會保險局今天(27日)公布統計,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產險公司所銷售的「防疫保單」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485.90萬件,保費收入45.22億元,理賠件數219.11萬件,理賠金額840.97億元,今年單是這一張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逾所收保費收入18.6倍。在產壽險公司皆有銷售的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41.29萬件,保費收入10.15億元,理賠件數55.28萬件,理賠金額229.44億元。產險公司為了支應防疫險理賠已展開第二波增資案,目前第一波增資潮中,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有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增資金額共437億元,再加上中信產9月宣布的二度增資案50億元,共達487億元。其中國泰、中信金完成增資案,富邦金也宣布8月底完成增資,和泰產大股東和泰車宣布將分三次完成私募130億元,兆豐金則是認購現增100%持股的兆豐產險20億元;另有3家產險申請融通借款。
BA.5再爆社區感染!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揭流行時間點 單日病例恐破3萬
最近國內又出現了第2起本土社區感染的BA.5個案,目前已累積有12人陽性確診。對此,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了「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記者會」加以因應,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受邀參加並表示,BA.4、BA.5的流行時間點約在8月15日至8月底之間,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會再度突破3萬例大關。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記者會,並邀請陳秀熙分析BA.4、BA.5可能帶給台灣防疫的衝擊。他在記者會指出,台灣的自然感染與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免疫防火牆,本來在沒有BA.4、BA.5侵襲的情況下,台灣病例應該可以在8月底降至萬例以下,但是BA.2與BA.4、BA.5目前都已侵入台灣,單日病例應該會繼續維持在1~2萬,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再次突破3萬例大關。同時陳秀熙還以世界流行趨勢推估,以往BA.4、BA.5的病例占比從20%升至40%需要約26天,從40%升至60%則只需要11天,因此推算BA.4、BA.5在台灣的流行時間點約莫在8月15日到8月底之間。陳秀熙強調,台灣的自然感染、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新冠免疫防火牆,對台灣威脅不至於太大,雖然仍有少數群聚感染,但大多也會屬於無症狀、輕症個案,不會造成太多重症病例。不過國外研究發現,BA.5以及更新的亞變種BA.2.75擁有免疫逃脫能力,可能會出現更多重複感染的現象。至於邊境解封方面,新上任的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兒童疫苗覆蓋率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考慮出入境解封的問題。陳秀熙也指出,台灣對於兒童疫苗的施打、高危險族群的追加劑施打是有必要的,尤其是BA.4、BA.5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染疫占比都超過了70%,感染人數若增加,自然免疫保護力也會形成,所以台灣其實可以效法國際的邊境解封,並盡快跟上腳步與其接軌。
BA.5流行一定會來?專家曝超強「逃避能力」 疫苗、自然免疫力恐打折
日前台灣出現本土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BA.5案例,不少人擔憂本土疫情因此出現反彈,尤其是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表示,BA.4、BA.5具有「逃避能力」,可以避開疫苗與染疫免疫力,因此傳播能力較其他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高;甚至有醫師指出,BA.5疫情一定會來。不過也有南非研究指出,相較於更早的Omicron亞種,BA.4、BA.5出現危重症的風險較低。BA.4、BA.5疫情逐漸席捲世界,美國疾控中心(CDC)就表示,全美BA.5病例從6月初約7.6%,截至7月2日已經上升到54%,成為主流病毒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指出,這兩種亞型變種病毒株對自然免疫力、疫苗免疫力具有「逃脫能力」,因為其影響病毒感染能力的棘蛋白變異程度較大,因此即使病患曾經感染Omicron變異株,也很容易再次感染BA.5。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博士瓦赫特(Bob Wachter)更直言「BA.5注定會成為主流病毒株,它有新的超能力,棘蛋白上的足夠變化,讓過去的疫苗和自然免疫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力」。台灣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在臉書發文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國CDC報告,BA.5亞型在美國的感染數佔比以及達到53.6%,若加上BA.4的16.5%,兩者加起來已經佔所有美國感染案例70.1%。不過吳昌騰也引述研究指出,南非實驗室發現BA.4與BA.5病例的死亡率為1.9%,相較於先前的BA.1,死亡與危重症風險並沒有差別,甚至低於早期的變異病毒株,如跟原始毒株比較,原始毒株、Beta病毒株、Delta病毒株、BA.1病毒株,以及BA.4與BA.5的死亡率分別為5.3%、6.9%、6.4%、2.5%和1.9%。不過吳昌騰也提醒,BA.5對次世代疫苗有極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加上超強的適應力,可能使得疫苗效果打折;且近期還有BA.2.75出現,是否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流行病毒株?讓各家專家嚴正以待。
Omicron病毒中最強! BA.5具備「疫苗與感染免疫」逃避能力
Covid-19變異株越過疫苗和自然免疫的防禦,變得越來越狡猾,產生最新、具有「逃避形式」的病毒:Omicron變異株BA.4和BA.5,其具備對「疫苗」和「感染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因此確診康復者仍可能再次感染新型變種。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博士表示:「BA.4和BA.5具有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如同covid-19的逃生藝術家,因為變異株的刺突蛋白與過去所見過的Omicron病毒不同,所以免疫系統和抗體沒有辦法識別。」換言之,曾感染Omicron者,仍可能再次感染BA.4或BA.5。專家強調「戴好口罩」與「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圖/pixabay)其中尤以BA.5的逃逸功能最為強大,醫學教授艾利克(Eric Topol)稱:「BA.5是『我們見過的最糟糕的病毒版本。』」他已經將免疫逃逸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傳播性大幅超越過去所見的Omicron(BA.1)和其他Omicron家族變體(包括BA.1.1、BA.2、BA.2.12.1和 BA.4)。對此,醫學系博士鮑伯(Bob Wachter)表示:「感染Omicron的免疫力不能提供太多保護,BA.5注定會成為主要菌株。」疫情大流行帶來的防疫疲勞,降低了人們配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意願,但由於新變種(BA.4與BA.5)具備對「疫苗」和「感染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傳染病專家再次強調戶外戴口罩的必要性,否則無論過去是否確診及康復,都有再度感染的風險。因此,仍有必要施打疫苗,陳子平醫師強調:「儘管目前可用的疫苗,不一定能夠有效預防敵人,但當敵人進入身體時,它會把它踢出去,讓你不用進入醫院。」雖然疫苗不能夠百分之百預防感染,但它們對於抵抗病毒,防止引發嚴重疾病非常有效。
BA.4、BA.5已有本土個案? 羅一鈞坦言:不敢說沒有
新冠病毒超級變變變!隨著Omicron變異株BA.4、BA.5威脅漸增,外界也擔心國內可能已經有隱藏本土個案,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坦言「不敢說一定沒有」,畢竟BA.4、BA.5也是Omicron的一種,也有可能透過境外移入進入台灣社區,不過如果現階段不至於產生大流行,推測如果要產生流行,也要到8、9月。今日防疫記者會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出席,針對記者提問BA.4、BA.5在境內的狀況,羅一鈞指出每週一指揮中心都會報告上週的病毒定序結果,以目前的統計來說,上週確實有新增BA.4、BA.5病例,本土尚未驗出感染個案,但也不敢說一定沒有本土個案,「因為這個病毒畢竟它也是種Omicron,它有可能透過境外移入的方式沒有驗到,或是說已經有無症狀或輕症的方式,已經進入到我們社區」。不過羅一鈞也表示,社區內自然感染後康復個案所擁有的自然免疫力,加上疫苗第3、4劑保護力也在逐漸加強中,形成社區中的「自然防火牆」,對於抵抗BA.4、BA.5入侵還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力。「大部分的專家是認為說,有可能有進入社區,但是不至於說會在現階段產生這個比較大規模的一個流行」,羅一鈞接著補充指出,目前專家評估,BA.4、BA.5目前仍不致於會產生大規模流行,如果要產生流行,可能是要到8、9月的事情。
怕『快篩陽給藥』不良反應? 這兩醫生給解方挺Paxlovid速投藥
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中央「快篩陽全面給藥」遭指揮中心否決,不僅防疫指揮官嗆「副作用誰負責」,綠營側翼也加碼嗆柯文哲「快篩偽陽性該如何應對?」「慢性病人萬一引發不良藥物作用誰負責」?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李建璋建議,若擔心快篩有假陽性,患者可以在第一次快篩陽後,找準確性較高的羅氏或亞培快篩,再篩一次,或者請基層診所協助快篩,就能降低快篩假陽性及民眾操作快篩不當造成的誤差。中華民國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則認為,慢性病人用藥歷史,健保雲端都已經翔實記載,而Paxlovid與100多種藥物有交互作用,健保署也都輸入雲端,醫師只要透過查閱健保雲,就會自動篩檢病患是否使用慢性病用藥,是否適合用Paxlovid,由於Paxlovid對無症狀者、輕症患者投藥才有效果,建議快篩陽經過醫師視訊確診,就應立即決定是否投藥,不必再等PCR。李建璋今天在臉書表示,反對「快篩陽就給藥」的論點理由是,快篩陽恐有5到12 %的假陽性,因新冠口服藥Paxlovid與100多種藥物有交互作用,若是假陽性給藥之後引發不必要的併發症,可能得不償失。支持「快篩陽即給藥」論點者則認為,已確診不舒服的病患,為了重複PCR檢驗,須在急診室外大排長龍,除替緊繃醫療量能增添壓力,也讓生病的病患承受更多可以避免的痛苦,也恐延遲Paxlovid給藥的黃金時間。他建議,若仍擔心民眾快篩採檢品質不好,快篩其實不一定只能民眾執行,也可以由醫療院所醫護深入鼻咽採檢再確認一次,或者請快篩陽的民眾用另一種品牌的快篩再篩一次,就不需要全部到急診做PCR。她說重複一次快篩成本2-300元,比起PCR 3-5000元便宜多了,重複快篩只需要15分鐘,PCR要3小時,還不算排隊時間,需要的人將更可早拿到藥物,對於病情的緩解住院死亡的減少所能得到的效益更是可觀。他還說,很多人認為Paxlovid5天內給藥才有效,未必「非要」快篩陽就給藥,設法縮減PCR檢驗程序也行。但Paxlovid正確說法應該是越早給藥效果越好。李建璋說,根據原始臨床試驗顯示,Paxlovid5天之內給藥可降低88%住院或死亡率,但是如果更早在3天之內給,可以降低89%,但千萬別小看這1%,如果最後台灣20%的人口感染,這個1%就是代表上千條的人命。因為Paxlovid作用是抑制病毒蛋白酶,讓病毒沒有辦法複製,越晚給病毒複製越多產生的破壞越大。中華民國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則說,外界擔心Paxlovid與其他藥物產生反應的說法,看起來振振有詞,但卻似是而非。因為若慢性病患者若已就診,長期拿藥控制,健保記錄都會翔實記載他拿了哪些慢性病藥,而Paxlovid已明確知道會與哪些藥品項目產生交互作用,相關資料都已經上傳健保雲端,因此,只要快篩陽且已有不舒服症狀患者,透過與醫師視訊確診,醫師馬上能從健保雲端病患過往用藥歷史,由資料庫自動篩檢比對病患是否適合使用Paxlovid。請別再用「藥物可能交互作用」,當成延誤投藥的藉口。陳宜民說,近來政治人物有不少似是而非的錯誤訊息,已涉及誤導民眾,恐造成新冠肺炎病患延誤就醫,相當不該。例如,有人指這波新冠肺炎99%都是輕症的說法,暗示民眾不必急著就醫,但就算重症病患比例不到1%,依台灣總人口比例換算下來,重症人數恐仍有數千人,而且輕症若不積極投藥,誰能保證不會變成重症或死亡?此外,針對還有綠營側翼宣揚「自然免疫」,只要積極染疫再感染家人,就能讓大家都自然有抗體,陳宜民更痛斥該說法很危險,因為根據美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不斷變種,「自然群體免疫」效果不好,否則全球疫情不會到現在仍難以控制。他還說,注射新冠疫苗與直接染疫絕對是兩回事,注射疫苗是透過最小影響人體的方式,提醒免疫反應認識病毒防疫,但若直接染疫就是讓病毒長驅直入身體,嚴重者可能死亡,怎能拿疫苗與「染疫後的抗體」相提並論,十分荒謬。針對「快篩陽即給藥」之爭,台大醫生李建璋及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告提出解決建議,呼籲投藥Paxlovid應把握黃金時間(圖/李建璋醫師臉書、報系資料照)
兒童接種疫苗12QA一次看 3天疫苗假不夠還可請「防疫假」
台灣疫情嚴峻,北市5月5日至5月20日兒童接種疫苗正式上路,今為開打首日,兒童除可在校園或指定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半劑疫苗外,後續也有兒童BNT可供選擇。另外,接種疫苗校方應給予學童的3天疫苗假、且可不列入出缺席等資訊,也已公布在衛生資訊網。此外,關於兒童接種後的相關副作用及利弊,CTWANT也整理出12大QA一次看清楚。Q1.兒童疫苗誰可打?怎麼打?A:北市首批莫德納兒童疫苗提供6至12歲學童施打,用量為半劑0.25毫升,滿12歲則可打1劑,2劑間則要隔28天。另外,指揮中心建議兒童及青少年2劑可間隔12周,增強疫苗免疫力同時降低副作用。Q2.家長可入校陪同施打嗎?條件為何?A:考量國小學童年紀小,家長若想入校陪施打,需要打滿三劑,並事先向學校申請,對此北市教育局說,若校方覺得空間無法容納太多人,亦可告知家長無法開放入校,建議想陪同的家長可選擇帶去醫院施打。Q.3除校園外還能去哪裡接種兒童疫苗?A:學童可選擇「校園集中接種」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共11家,包括台大、新光、台安、博仁、馬偕、萬芳、國泰、台北榮總、聯醫婦幼院區、聯醫中興院區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9起將陸續開放兒童疫苗接種特別門診。Q4.打完疫苗的注意事項為何?副作用有哪些?A: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最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另可能有肌肉痛、畏寒、噁心嘔吐、發燒、發紅、關節痛等症狀,或可能出現極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接種後1周盡量減少激烈運動,注意有無倦怠、無力、活動力變差、胸悶等症狀,有類似狀況就快找醫生。Q5.學生怎麼請假?家長照顧怎麼辦?A: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學童打完疫苗後,學校應給予3天疫苗假,且不能列入出缺席或成績;此外,北市教育局也提醒,學生按規定可請3天疫苗假,校方需啟動全校性遠距教學,若3天疫苗假不夠,學生後續還可請「防疫假」,家長在學童放疫苗假期間,也可向雇主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Q6.兒童等6月的輝瑞BNT會比較好嗎?A:指揮中心表示,最快6月可讓5至11歲兒童施打BNT,而黃立民也說,從美國大量施打BNT的經驗來看,兒童心肌炎發生率沒有明顯增高,甚至比青少年低,這類mRNA給兒童接種,目前看來安全性較佳。Q7.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利弊為何?A:可預防重症、減少病毒在社區傳播、減少停課或中斷社團等活動,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引發的併發症如「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或「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為確診發病三個月後,可能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如疲勞、呼吸短促、認知障礙;「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則是罕見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感染病毒後2至6周發生,一旦住院會有七成比例需送加護救治。Q8.兒童打新冠疫苗安全嗎?A:臨床試驗是安全的,兒童接種莫德納後可能出現的輕微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勞和頭痛、發燒。Q9.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兒童適合接種嗎?A:接種禁忌症包括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史,有潛在慢性病的兒童容易感染成重症,更應儘速接種,接種前可諮詢醫師。Q10.曾確診兒童是否不須要打疫苗?A:確診兒童仍需要施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雖可自然免疫,但不確定可持續多久時間,建議曾染疫後3個月後接種。Q11.國外也有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嗎?A:莫德納在澳洲、英國、歐盟和加拿大已獲核准使用給兒童接種。Q12.「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是什麼?A:6至11歲兒童基礎劑5/2起接種,除持續以全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進行監測外,「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自5月3日起將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經由父母手機在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D-19疫苗接種後安全性監測,並及時將國內該族群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情形,提供醫療端、公衛端向家長說明接種後常見副作用發生概況,及持續不適及時就醫提醒等。加入V-Watch的前6萬名註冊者,將會進行主動追蹤,如遇有民眾回復接種後出現嚴重身體不適或就醫等情況,將以LINE推播提醒民眾及時因應處置。須由父母或監護人於接種現場掃描QR code代未成年子女註冊並填寫健康回報,最晚於接種後3日內完成掃描及註冊。尚未接種者請勿加入,以免資料無法比對。
桃園啟動輕症居家照顧 美女護議員籲「以30%市民感染人口量能做準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桃園市為首波遭疫情指揮中心列入高風險縣市的區域,目前也已啟動輕症居家照顧,市議員朱珍瑤具醫護背景,她認為市府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呼籲市府應「以30%市民感染人口量能做準備」,並盡快補破洞,維護桃園市民健康。朱珍瑤提到,她本身是護理出身,醫護人員在疫情間當然有首當其衝,卻少有人關心醫檢師的處境,根據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反映,台灣醫檢師本來就不足,現在還要分做新冠肺炎的檢測,衛福部雖然有發放每件PCR 1000元的獎勵金,但沒有明定細則而是交給醫院去認定發放,很多基層醫檢人員根本沒有拿到或者只能到部分,醫檢人員壓力非常沉重,希望市府可以明定基層獎勵金規則,讓基層醫療人員可以真正獲得獎勵。朱珍瑤表示,面對未來可能的大規模輕症居家照護,目前桃園市由社區藥局擔任第一線送藥的工作,但桃園城鄉差距大,且許多社區藥局人手不足,如要求藥師外出送藥,此情況將雪上加霜,希望市府額外成立「輕症居家照護送藥大隊」,預先幫忙藥師整理並規劃送藥路線和日期,並有專車專人載送藥師陪同送藥,將藥師的負擔以及送藥的效率發揮到最大。朱珍瑤也說,部分縣市執行輕症居家照護初期就已經遭遇許多問題,例如家有確診者而遭隔離等待PCR期間,若出現發燒或中重症徵兆,但PCR結果尚未出爐前的機制如何要趕快確立。外縣市已經發生幼兒因沒有施打疫苗,染疫後病情變化快速,PCR結果尚未出爐前就引發中重症錯失第一時間搶救等憾事,市府要趕緊確立標準程序並協調各機關。朱珍瑤表示,市民只要一接到通知就必須立即啟動隔離程序,外縣市也發生食物箱等了3天遲遲未送達等等,自己一直在爭取的隔離期間提供童書箱、教具等育兒友善政策市府也應該趕快盤點能量,面對這次疫情中央明顯已經受手無策,許多防疫措施遭到質疑矛盾,未來只能靠地方政府自救了,希望市府可以提早因應。朱珍瑤強調,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至少有90%以上免疫人口才有機會,如果以韓國的感染模式推論,目前有64%的人口打完第三劑,且有30%的人口因染疫達成「自然免疫」的條件,仍無法達到群體免疫的條件,市府應該以至少30%桃園人口染疫的服務量能來做與準備,才會是比較完善的準備工作。
57歲女歌手拒打疫苗「故意染疫」發病過世 兒怒控反疫苗團體洗腦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延燒,各國都持續接種疫苗,希望可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不過也有一批人,拒絕打疫苗,甚至衍生出許多陰謀論。捷克有一名女歌手,得知家人確診,不僅沒有保持距離,反而故意感染病毒,認為可以讓身體產生抗體,沒想到最後不幸過世,享年57歲。根據《ABC》報導,捷克民謠歌手韓卡(HankaHorká)反對接種疫苗,兒子和老公都打了疫苗,但是在聖誕節前確診,她不但沒有做好安全防疫,還刻意將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中,決定繼續正常和家人生活,寧願感染新冠也不願打疫苗,沒想到真的染疫了。韓卡14日在社交媒體表示:「我活下來了…病情一度讓人緊張」,並透露之後可以去劇院、演唱會、三溫暖,甚至可以出海旅遊,豈料2天後病發身亡。她的兒子瑞克(Rek)將死亡歸咎於當地的一場反疫苗運動,其領導者說服他的媽媽不要打疫苗,因此手上沾滿了鮮血,「我知道是誰影響了她」,坦言自己感到難過,因為媽媽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相信家人。他強調,拒絕打疫苗,以及透過感染獲得自然免疫和抗體的說法,完全是「假消息」。韓卡故意染疫,認為可以藉此獲得抗體。(圖/翻攝自Hanka Horká臉書)事實上,不只國外,台灣也有一群反對接種疫苗的團體,該聯盟的網站充斥各種來源不明的影片和文章截圖,有些還被臉書獨立查證機構認證「帶有不實資訊」,甚至計畫在23日到台北市上街遊行,他們深信打疫苗的危害大過染疫,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Omicron來襲「台灣人最輕鬆」 醫預言:再不久確診數字指數級大量增長
本土疫情升溫,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台灣防疫警戒程度只有20分;他預言,「Omicron確診數字,在台灣呈指數級大量增長,我預料再不久就會出現。」潘建志昨(16日)在臉書提及,「Omicron大舉入侵,先進國家都怎麼應對?放牛吃草?自然免疫?和病毒共存?沒有啦,各國還是很緊張,以World Data網站學者評估的防疫警戒等級分數,台灣幾乎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疫情警戒分數,台灣偏低。(圖/翻攝自臉書/BillyPan 潘建志醫師)他指出,生產BNT疫苗的德國確診數來到歷史新高,而防疫警戒程度也拉到了84分,超過台灣的三級警戒,其它國家如美日新韓以色列,分數都在40-60分左右,義大利、法國、加拿大也嚴陣以待,分數均在70分以上。至於台灣,潘建志說,「台灣人最輕鬆,只有20分。」他也預言,「Omicron確診數字,在台灣呈指數級大量增長,我預料再不久就會出現。那麼,台灣警戒程度應該升級嗎?特別是在農曆年前?大家怎麼看?」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波可能會壓不下來,從西堤的案子擴散出去,輕症或無症狀的人到處走,感染的速度快了兩倍,尤其是過年會有大量的人口流動,到時疫調更麻煩,感染的範圍會更大。另外也有人認為,建議讓大家過個年,不要強制停止經濟活動,但應該要有些規範來減少群聚,特別是尾牙聚餐、看電影、唱歌一類的,能免則免。
終於能擺脫疫情…科學家曝時間點 這些國家最早趨緩
改變全球人類生活模式的新冠病毒,經過Delta變異株在許多地區出現緩和現象,科學家已開始預估,第一批脫離病毒大流行的國家和時間。據《路透社》採訪逾10間全球主要研究機構,科學家認為美國、英國、葡萄牙、印度等國確診者同時具有高疫苗接種率和自然免疫力,將是第一批擺脫大流行的國家。不過,科學家警告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仍會隨著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傳播而發生變異。世界衛生組織(WHO))流行病學家范克爾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說:「我們認為,從現在到2022年底,這是我們控制這種病毒的關鍵點…我們可以顯著減少嚴重疾病和死亡,如果我們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將在流行病學上處於非常非常不同的情況。」她同時也很擔心有些國家太早取消防疫措施,「我很驚訝,看到人們在街上,好像一切都結束了。」世衛與專家合作,正在預估未來18個月內大流行的發展過程,且希望能達到讓全球70%人口都接種疫苗的目標。世衛10月26日報告內容指出,幾乎全球所有地區自8月以來,確診和死亡人數都在下降,但歐洲卻例外,隨著Delta在俄羅斯、羅馬尼亞等疫苗接種覆蓋率低的國家出現,以及他們取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了新一波感染。雖然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很高,但因為嚴格的封鎖措施,讓他們的自然免疫力很低。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說:「每個地區的病毒發展都會有所不同,會受到自然感染人群的免疫力水平的影響、疫苗的分配所影響。」甚至還有專家直言美國的Delta病毒潮將在11月結束,同時也代表這是最後一次新冠病毒的激增。華盛頓大學領先的疾病預報員克里斯·默里 (Chris Murray) 同樣認為美國確診激增情況將在11月結束。他說:「我們將進入緩和的冬季增長,或沒有重大的新型變異株,那新冠肺炎將在明年4月開始真正趨緩。」
73歲主持人想染疫…故意「擁抱上千陌生人」:真的確診了 原因超傻眼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疫情仍尚未趨緩,美國保守派脫口秀的73歲主持人丹尼斯(Dennis Prager)卻屢屢失言,他表示不介意用掉在地上的餐具吃飯,還說一直積極嘗試染疫,因此故意和大量陌生人擁抱,而背後原因也震驚各界。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丹尼斯上周的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代表感染病毒,他坦言:「我和陌生人接觸,不斷擁抱他們,和他們合照,讓自己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他解釋,「我希望可以獲得自然免疫力,並得到治療和照顧」,如今願望實現,他興奮告訴聽眾:「我的計畫奏效了」。丹尼斯表示,自然免疫比接種疫苗更有效,而染疫是他一直希望的事。不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民眾即使在感染新冠肺炎後,也要接種疫苗,8月的一份研究表明,未接種疫苗的人染疫後,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種疫苗者的2倍。丹尼斯故意和陌生人接觸染疫。(圖/翻攝自Dennis Prager臉書)丹尼斯透露,他除了接受單株抗體治療,還一直接受一種雞尾酒療法,其中很多尚未獲得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他自10月12日至今就沒有主持脫口秀節目,但日前在YouTube節目上,卻表示「我沒有嚴重到要住院」,還說自己從確診以來,一直在穩定康復。據了解,丹尼斯過去時常散播有關新冠病毒和疫苗的錯誤訊息,甚至以身犯險,完全不顧自己的健康,讓人傻眼至極。
連變種病毒也不怕!研究發現「1類人」打疫苗 可得「超人類免疫力」
新冠肺炎仍然全球肆虐,面對變種病毒,許多專家呼籲「第3劑疫苗」的必要性,不過外國的一些研究指出,某些人在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再接種mRNA疫苗(如輝瑞BNT、莫德納)則可獲得超強免疫力體質,體內抗體是自然免疫者的100倍,還可以對抗變種病毒,科學家將其稱為「超級人類免疫力」,或是「混合免疫」。綜合外媒報導,近期有一系列研究指出,一些人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痊癒,體內便會自然產生抗體,若再接種mRNA疫苗,就會產生非常強大的免疫反應,身體會產生非常高水平,且具極大靈活性的抗體,不僅可以對抗現在流行於世界上的冠狀病毒,也可能對未來出現的變體有效。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家保羅(Paul Bieniasz)就表示「人們可以很合理的預測,這些擁有強大免疫力的人,將可得到很好的保護,免受我們可能會看到的大多數,也許是全部的新冠病毒變體侵害」。報導解釋,新冠肺炎確診者痊癒後(即自然免疫者),免疫系統如B細胞及T細胞等,便會記憶病毒,建立保護機制,以便因應未來遇到同樣的病毒,可以刺激產生抗體;若自然免疫者再接種mRNA疫苗,便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記憶質量,也可能讓其更靈活的辨識出潛在的變種病毒。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混合免疫者的免疫系統可以辨識包含Delta和Beta等6種新冠變種病毒,甚至連如SARS等其他冠狀病毒,也能產生抗體。對此,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員埃里克(Eric Topol)表示,這些研究顯示,我們或許低估了自然免疫的重要性,「當你用1劑疫苗加強自然免疫,就會把免疫能力帶到目前疫苗無法匹敵的水平」;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免疫學家約翰(John Wherry)則說,雖然在曾經被感染的人身上,疫苗帶來的抗體進化速度更快,「但在一些研究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抗體進化發生在剛接種疫苗的人身上,第3劑疫苗也可能會增強抗體的能力」。
變種病毒「更喜歡」年輕人 台大學者:群體免疫至少要8成人口接種才夠
新冠肺炎在全球越燒越烈,台灣也進入社區感染,台大公衛學者示警,美國近日疫苗接種率雖然提升,但面對變種病毒「更喜歡」年輕人,但年輕人疫苗遲疑度卻更高,且變種病毒讓疫苗效益變差,導致要達到群體免疫力目標更難,至少要八成人口打疫苗才夠,提醒台灣如今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校友專家,今天透過直播說明全球疫情科學新知。陳秀熙表示,全球確診數將邁入一億六千萬大關,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變異株已嚴重威脅亞洲,日本的英國株明顯增多。公衛學者林庭瑀分析美國疫情表示,美國因為疫苗至少一劑施打率為46%,接種率高,因此本周疫情明顯趨緩,多數地區已解封。但是進一步分析發現年輕人確診、以及重症人數明顯增加,這和變種病毒有關,變種病毒造成疫苗原本的效益打折,且傳播速度更快。陳秀熙表示,以美國人確診規模來看,自然免疫加上疫苗免疫,其實已經快要達到60%的群體免疫,但遲遲達不到的主因,就是因為變種病毒的改變,以及疫苗遲疑的問題,遲疑狀況最嚴重的年齡層為25-39歲。因此,原本預估群體免疫原本只要達到60~70%就可以,現在必須要上升到80~90%,也就是至少要有八到九成的人口接種疫苗或有自然免疫,才能阻擋疫情繼續蔓延。學者也分析印度疫情嚴峻六大因素,值得台灣引以為鑒。王威淳表示,印度現在單日染疫人數就高達45萬,疫情嚴重失控,背後主要有六大因素。首先是2021年初因為疫情趨緩而鬆懈防疫,開始大規模聚會和旅行、解除公衛防疫措施。二則對於疫情再起沒有應變措施,三則新型變種病毒肆虐,侵襲30到50歲年輕人,傳染力和重症率都提高,且病毒核酸檢測有偽陰性。四是病毒核酸檢測量不足,。五是醫療系統嚴重超負荷,床位、氧氣量、火葬場都不足,最後第六個是疫苗供應量也嚴重不足。。陳秀熙表示,加拿大研究已證實英國變異株導致住院及住加護病房比率上升兩成至三成,且確診者年輕化,若年輕人疫苗遲疑較嚴重,將導致疫情升溫、住院重症人數增加、醫療崩潰等惡性循環,這已經在印度發生。如果接種疫苗,至少可減少重症,病人在家自行隔離即可恢復,有助保全醫療量能。陳秀熙表示,台灣過去守得住社區,是因嚴格落實居家檢疫,成功避免個案混入族群,現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變種病毒「具抗藥性」 美CDC:抗疫成果恐不保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女士1日警告,以目前新冠變種病毒擴散程度,可能導致美國得來不易的抗疫成果不保。她擔心安全防護措施鬆懈,具高度傳染性的新冠變種病毒趁虛而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全球在今年年底前結束新冠疫情的想法不切實際。瓦倫斯基女士表示,近幾周確診人數陸續減少後,新病例又開始攀升,上周的病例比上上周增加逾2%,1天有近2,000人病歿。她直言,真的很擔心有更多的州放寬CDC建議的防疫措施。哈佛大學陳免疫學教授魯賓指出,新冠病毒新變種正在出現,其中有些可能最後會變得具有某種程度的抗藥性。根據一項國際研究,源自巴西P.1變種新冠病毒,已傳播至逾25個國家,其傳染性是其他一些毒株的兩倍左右,而且更有可能逃避民眾因先前感染而產生的自然免疫力,現有疫苗對它的防護效果可能不佳。美前總統川普一名顧問表示,川普及其夫人梅蘭妮亞早於1月在白宮接種新冠疫苗。目前還不清楚他們接種的是哪款疫苗。川普2月28日在「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敦促與會者打疫苗。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表示,現在討論疫情結束的時間為時過早,世衛當前的工作重點是遏阻病毒傳播,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接種疫苗。如果接種疫苗後,能顯著降低病歿率和住院率,並能顯著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那麼全球有望加速控制住這場大流行。從現有數據看,疫苗發揮的作用令人鼓舞。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1日公布真實世界研究數據,80歲以上族群無論是打一劑輝瑞或阿斯特捷利康/牛津疫苗(俗稱AZ疫苗)3至4周後,住院率大減超過8成。英國衛生大臣韓考克說,數據顯示,在接種第一劑疫苗35天後,AZ疫苗比輝瑞疫苗更「有效一點」。根據研究,輝瑞疫苗在打第一劑後產生57%至61%的防護效力,而AZ疫苗的防護率則在60%至7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