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 膽結石 膽囊 腹痛 健康 結石日喝2000cc開水「竟取出六顆膽結石」 醫曝原因是這個!
一名58歲的王姓病患,在工作中突然上腹疼痛直冒冷汗,痛在地上打滾,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有六顆膽結石,一般外科醫師李博彰立刻進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約半小時,取出六顆膽結石,最大顆大約1.5公分,病患隔天即出院。李博彰醫師表示,該名病患膽道異常,左右肝管外露於肝臟門脈區,膽囊管連接到右側肝管,而一般正常是連接到總膽管處,讓手術的風險增加不少,因為手術最怕膽道損傷,所以選擇執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視野清楚情況下,安全將膽囊管及右肝管分開並切除膽囊,並未造成後續的併發症。李博彰指出,病患之前完全沒症狀,也無疼痛狀況,每天力行喝2000cc的開水,但是因為病患膽道系統異常,膽汁排泄不好,造成膽汁很容易滯留,長期以來,容易造成膽結石,塞在膽囊管出口,造成急性疼痛。李博彰醫師表示,病患屬於先天膽道異常,造成後天膽結石產生,只能透過高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膽道,才能檢查出來,總膽管和膽囊管是否有異常。李博彰強調,該名病患膽發炎嚴重已經切除,成為無膽之人,但對營養吸收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消化脂肪,必須靠膽汁來協助消化,現在膽汁直接排到十二指腸,如果吃了大量脂肪或太油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蠕動過快,容易拉肚子,因此,飲食建議吃清淡一點。另外,雖然是微創手術,傷口大約一公分,但是傷口癒合及縫線吸收需要60到90天左右,如果腹部用力造成腹壓增加,在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容易造成傷口撕裂,長久會產生切口性疝氣,可能又要再一次手術處理疝氣,因此,術後建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千萬不要提重物或重訓。
五旬婦吃鍋後嚴重腹痛!還蔓延到後背 檢查竟是「膽結石阻塞」作祟!
56歲黃阿姨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她與友人嗑完火鍋返家後,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就會好轉,不料疼痛從右上腹脹痛、抽痛,甚至已傳達到胃部及後背部,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也出現發燒、白血球異常升高症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只好聽從醫師建議先採取禁食、抗生素治療,待急性期過後擇期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降低日後再發生機率。膽結石好發年紀大、女性、肥胖者 平時症狀無法察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毛士豪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指的是膽囊或膽道內形成固體物質的結石。根據統計,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以年紀大、女性、肥胖、高膽固醇飲食、快速減重者等居多,但有結石的人不一定產生症狀,端看結石大小及位置是否足以造成併發症,因此許多民眾平時可能根本無法察覺。反覆收縮性疼痛 嚴重恐誘發急性膽囊發炎毛士豪解釋,因膽囊收縮時,若膽結石會堵住膽囊出口,導致膽汁沒辦法順利排出,引起典型的右上腹痛,這種疼痛經常在進食後出現,尤其是攝取高脂肪食物後,患者會感覺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的膽絞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萬一時間拉長,造成膽汁滯留,就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發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如有症狀切勿拖延毛士豪強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僅需在腹部切開三至四個1~2公分的小傷口,然後以特殊器械在放大電視畫面下摘除膽囊,術後傷口疼痛輕微、傷口小、感染機會低,且有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負擔較小。毛士豪提醒,膽結石手術有多種治療方案,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多數病患會在術後半年恢復正常,未來需避免吃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平常也建議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膽囊負擔。
婦人吃藥嚴重胃痛竟「胰臟癌第三期」 醫驚曝:這就是恐怖地方
一名60歲婦人因為確診吃了止痛退燒藥,卻突然出現嚴重胃痛,就醫發現胰臟竟然有腫瘤,最後確診第三期胰臟癌。對此,醫師也說,胰臟癌沒有明顯症狀,建議定期接受篩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在臉書發文,「一位60歲的家庭主婦平常沒有任何症狀,沒有胃痛,沒有體重下降,沒有菸酒,沒有家族史,沒有糖尿病,最近因為確診COVID後吃了些止痛退燒藥後,突然間胃很痛,是那種痛到無法忍受的疼痛,不管去吐過上了廁所吃了胃藥都沒有比較舒服。」林相宏說,病患掛了急診,一抽血發現是急性胰臟炎,她沒有膽結石也不酗酒等,「做了磁振造影MRI,發現原來是胰臟裡面有一顆3公分的腫瘤阻塞了胰臟,引發了急性胰臟炎,胰臟腫瘤指數CA199也上升了10倍之多(367U/Ml)而且腫瘤已經侵犯大血管和淋巴。」林相宏指出,患者得第三期胰臟癌,要先化療再看能不能手術,「其實胰臟癌很少會引起肚子劇烈的疼痛,這個病患在引起急性胰臟炎前,就算腫瘤已經第三期了,平常還是沒有任何症狀,這就是胰臟癌恐怖的地方。」林相宏說,「到了有症狀往往是無法手術的第三第四期,還是建議年長者每1-2年,定期接受胰臟癌篩檢。」
突然消瘦、臉色變黃…他一查膽囊癌「半年就離世」 醫示警「這情況」快開刀
有位50歲男子在出國前被診斷出有0.8公分的膽息肉,但到非洲工作後,經過2年時間沒有持續追蹤,直到發現身體突然消瘦、臉色變黃才意識到不對勁,回國檢查卻已經是膽囊癌且合併肝臟轉移,短短半年就離開人世。對此,醫師強烈建議,若膽息肉長大到1公分,就需要考慮開刀,以免有致癌風險。外科醫師陳榮堅日前於臉書粉專分享一個案例,表示該名男子在非洲工作,當年他在出國前就被診斷出有0.8公分的膽息肉,雖然未大於1公分,但已經很接近、屬於灰色地帶,因此醫師團隊建議對方每3個月、6個月就要回診持續追蹤,萬一有長大到1公分就需要考慮開刀。後來,男子出國工作,一出國就是2年沒回來,直到他發現自己突然變得消瘦、臉色變黃,才注意到身體不對勁,回國檢查才發現已經是膽囊癌,且有肝臟轉移,而在短短半年時間,他就不幸離世。陳榮堅便藉此提醒民眾,如果身體檢查時發現了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無論是內外科醫師,都會強烈建議要考慮接受手術,係因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更容易出現致癌風險。另外,陳榮堅過去也曾提到,如果青春期過後,體檢發現有膽結石,並且有「痛」過1次,就找到可以休息1、2天的時間就把它拿掉;若膽結石大於1公分,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聯,而大於2公分,則與膽囊癌有強烈相關,因此應該特別注意。
Google翻譯烏龍…驚見「有肺腫瘤」 6旬翁檢查揪出三期癌症
烏龍意外救命!有一名60多歲男子,因為膽結石定期追蹤,去年回診看報告,擔心詢問醫生肺部問題,因為Google翻譯出「疑似肺腫瘤」,沒想到醫檢查,竟發現三期癌症。「有時候搞烏龍也可以救人一命!」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分享案例,提到有一名男性病患,因為膽結石定期要追蹤,去年10月做完腹部超音波檢查,回診看報告擔心詢問:「我的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錢政弘透露,病患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查看腹部超音波報告,用Google翻譯英文內容,驚見「疑似肺腫瘤」。查了電腦紀錄,發現病患沒有做過肺部相關檢查,這次的超音波報告僅提到肝囊腫和膽結石,「照理說是沒檢查到肺臟,我不曉得為什麼會翻譯出有肺腫瘤?」Google翻譯出現「疑似肺腫瘤」。(圖/翻攝自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錢政弘追問下得知,病患胸部沒什麼不舒服,年輕有菸癮,但已經戒了10年,因為掛了胸腔科,還是去做檢查,結果X光片顯示左側肺葉有一個2.6公分的腫瘤,後續接受開刀切除,證實是肺腺癌第三期,所幸目前恢復良好,沒有復發跡象,並持續在吃口服鏢靶藥物治療中。後來病患回診追蹤,主動表明希望超音波檢查可以密集一點,錢政弘聽完也答應:「可以~我們還是3個月就追蹤好了!」認為「有照有保庇」。
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驟逝 醫示警「膽管癌早期不易診斷」:6症狀要小心
台灣光罩執行長、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在4月初因身體不適至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膽管癌,最後於昨(18)日深夜10時33分驟逝,享壽75歲。對此,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膽管癌是不常見的疾病,很難醫又不好診斷,會出現黃疸、茶色尿、右上腹痛、皮膚癢、食慾不佳等症狀,不容易早期診斷,有時候是等到癌細胞轉移到肝,出現一個一個腫瘤才被發現。錢政弘提到,膽管癌依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有78%是長成一坨(塊狀),用腹部超音波是看得到的,但有16%是沿著膽管長,6%藏在膽管內,這二型用超音波就看不太清楚;而肝外膽管癌在超音波下很容易被十二指腸內的空氣遮蔽看不見,不容易早期診斷,並有九成的膽管癌都是屬於肝外膽管癌。關於膽管癌的危險因子,錢政弘透露,包含膽管結石、膽結石(膽囊結石)、B型肝炎和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有毒物質(如農藥、橡膠、印刷油漆等)、抽菸、幽門桿菌感染、糖尿病和含糖飲料,都有可能促進癌細胞增長。錢政弘也表示,腫瘤塞住膽管會使膽汁排不去,此時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茶色尿、灰白便等狀態,若懷疑膽道阻塞或黃疸,可以抽血驗膽色素和鹼性磷酸酶;另外,像是右上腹痛(感到悶、漲)、皮膚癢(手掌和腳底最明顯)、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營養吸收變差),均為膽管癌可能的症狀,要請民眾小心注意。最後,錢政弘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膽結石或工作上會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平時要注意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在飲食方面除了少喝含糖飲料之外,也建議有膽結石的人不要吃生食,飲食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造成膽囊、膽管甚至是肝臟發炎化膿,長期膽管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
古天樂「1天只吃1頓飯」堅持10多年 專家認同:不應超過2餐
香港男星古天樂出道多年,外貌保養得宜,是許多人心中的不老男神。近日他出席活動,分享自己保持身材的方法,除了多運動和喝水外,每天只吃1頓飯,已堅持10多年。對此,專家也認同,表示人1天本來就不該吃超過2頓飯。古天樂的飲食方式在娛樂圈早已不是秘密,他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已經戒掉吃新鮮宰殺的食物,飲食清單包括炸雞、魚蛋粉、博餅,不吃牛肉,不吃新鮮宰殺的食物,而且他每天晚上只吃1頓飯,所以這頓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日前古天樂出席電影活動時,分享自己維持身材的祕訣,包括多運動、多睡覺、多喝水,飲食方面則每天只吃1頓飯、不吃米飯,這樣的習慣已經堅持10多年。古天樂每天只吃1餐,已維持10多年。(圖/翻攝自微博)古天樂的做法引起網友熱議,到底如何吃才健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林聖彩,曾表示「1天進食不應超過2餐」,雖然某些人不吃早餐可能會感到頭暈,但並非所有都適合這種飲食模式,即使是周末,1天不吃或只吃1餐也是可以的。林聖彩解釋,大自然似乎留下了一個規律,人們需要適度的飢餓,這種飢餓狀態會引發生物反應,促使長壽因數的生成,從分子機制的角度來看,研究表明「飢餓確實能夠促進健康和長壽」。不過,也有營養師表示,長時間斷食對身體不好,還可能有膽結石的風險,呼籲在學習古天樂的飲食方式前,應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近期上市「這項食材」美味人人愛 中國男子連吃數天吐血休克
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一般來說,清明前後是吃春筍的最佳時期。近日即將進入春筍旺季,中國就有一名男子連吃數天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差點休克。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消受這道大自然的饋贈。」據中國湖北媒體報導,一名32歲王姓男子日前趁周末上山,挖了幾大袋春筍回家,或烤、或炒、或醃,變著花樣連吃了4天。然而第5天起床後,王男感覺腹痛不已,大便後發現解出血便,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醫師判定王男血紅蛋白指數下降明顯,結合血便症狀判斷為胃出血,後經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有巨大潰瘍,還有一根小動脈正在不停出血。另一名62歲邱姓男子,患有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多年,同樣在春筍上市後連吃數天,之後忽然大口嘔血,嚇壞的家屬連忙將他送醫。送抵急診時,醫師判斷邱男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如不能及時止血,將引發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繼而引發休克危機生命。醫生解釋,肝硬化是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反復出血、不易止血等特點,是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筍有較多粗纖維,極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康健》雜誌曾整理資料,提醒「這9種」朋友在食用筍時需特別注意:1.腸道疾病患者: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也要細嚼慢嚥。2.腎功能不全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4.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者:包括產後婦女、女性月經期間、體質寒涼的女性、老人腸胃功能較弱等,都不宜多食竹筍。5.服用補益類中藥期間:如果正在服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當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應避免同時食用竹筍、蘿蔔、空心菜等偏寒涼的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服用這類中藥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平常也不宜過量食用。6.容易筋骨痠痛或扭挫傷、骨折後正在復原的病人:這段期間如果食用竹筍,可能拖延復原時間,或使痠痛症狀反覆發作。7.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陳潮宗解釋,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8.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9.發育期的兒童:如果兒童吃太多筍子,容易缺鈣,罹患軟骨病,還會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這是因為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發育期間要特別注意不要多吃。
29歲女動手術取出24顆膽結石 醫點名「4類人」曝預防方法
膽囊是儲存肝臟製造分泌的膽汁的器官,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膽結石。中國一名29歲女子開刀取出24顆膽結石,沒事就放在手裡把完,消息在網路掀起熱議。對此,醫師也親自回應,解答一系列疑惑。王姓女子的膽囊內全充滿結石,在渝北區人民醫院手術取出了24顆膽結石,1顆送檢,丟掉2顆碎石後,留下21顆在手裡盤著玩,不少網友看了後產生疑惑:「小小膽囊能裝下這麼多結石?膽結石的成分是什麼?自己也有膽結石,是不是一定要手術切除膽囊?」24顆膽結石中,1顆送驗、2顆丟掉,剩下21顆。(圖/翻攝自微博)針對網友的疑問,王女的主治醫師陳紅旭解釋,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尤其肥胖、飲食習慣不良、運動少及不吃早餐、糖尿病等4類人,更容易罹患膽結石。如何預防膽結石?除了規律的三餐,飲食方面要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選擇高纖維飲食,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高風險者要定期做相關檢查,都可以及早發現。假如膽結石急性發作,會引起劇烈疼痛,嚴重時會誘發急性胰腺炎,若得不到有效治療,甚至會誘發膽囊癌。因此出現有症狀的膽囊結石、膽囊結石超過2c公分、膽囊充滿型結石、萎縮性膽囊炎或膽囊腺肌症、瓷化膽囊、膽囊泥沙樣結石,需考慮盡快手術。
百歲嬤「石頭卡膽道」膽囊狂發炎 醫示警:8成患者一輩子沒症狀
民眾常聽到膽囊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管結石則較陌生。醫師表示,膽管結石患者多數除了有膽結石症狀,常是因為急性膽囊炎、黃疸症狀發生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自己有膽道結石。一位百歲阿嬤有高血壓、急性膽囊炎及結石,於北市兩家醫學中心前後住院治療三次,但仍持續發炎感染,因年齡較大考慮手術風險,三次住院都採引流保守治療,病人近日帶著他院放置的引流管至新泰綜合醫院外科門診,經黃銘德院長依在他院檢查狀況及有膽囊皮簍管故建議住院開刀,隔日立即進行核磁共振膽胰道攝影術發現總膽管結石,因此造成膽道阻塞,所以是膽囊發炎的根本原因。黃銘德表示,總膽管是膽汁流動的通道,若被石頭阻塞,除了上述的併發症外,還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急性逆行性膽管炎、敗血症、及急慢性胰臟炎等併發症。醫院考慮降低手術風險,依ERAS計畫(術後加速康復計畫)先由內視鏡中心江承翰醫師進行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並當下於膽管處置入支架先行讓膽汁可以流通,避免感染後再回院開刀將石頭取出。休養兩周後,病人回院接受外科黃銘德院長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將膽囊及石頭取出,因阿嬤手術傷口小,縮短了住院時間及傷口術後恢復期,才讓家屬心中大石給放下,目前恢復良好,準備出院。黃銘德說明,膽結石屬於「良性問題」,超過七、八成患者一輩子都沒有症狀,就算檢查出膽結石,若沒有疼痛等問題,就不需要積極處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也毋須預防性的手術治療,但若是膽結石過大、造成反覆腹痛,或是已造成急性膽囊炎、胰臟炎等併發症,才需要進行手術摘除。江承翰醫師提醒,如果結石卡住膽管,也會形成黃疸,導致肝指數跟著異常。因此如果出現黃疸,也需要馬上處理。不然一般只需要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定期追蹤即可。
73歲男罹患腎癌! 這1治療「凍死」癌細胞成功保住腎
臺北榮總將「放射線部」更名為影像診療部,並在2023年新成立「先進微創介入診療中心」,特別整合多專科團隊,提供客制化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服務。其中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北榮介入性診療放射科主任沈書慧表示,北榮是國內最早開始做的,2009開始就有第一個治療案例。至今北榮已施行冷凍消融術超過600例,而73歲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61歲時因膽結石意外發現腎臟有3公分的腫瘤相當靠近腎中心,不想手術切除腎的他在各大醫院輾轉,最後決定在北榮接受冷凍消融術。郭先生表示,做完隔天就能出院,出院後不用吃藥打針,讓他在當天還開心地大肆慶祝了一番。什麼是冷凍消融術? 哪些癌症患者適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是一種局部腫瘤治療方式,沈書慧主任說明,它是在電腦斷層導引下,將冷凍探針經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而針會有氬氣、氦氣通過,透過氬氣在針體內腔急速壓縮,瞬間使局部溫度降低到零下160℃,腫瘤會完整被冰球包覆,細胞內外迅速形成冰晶,導致腫瘤細胞破裂。醫師可透過針數調配,來控制冰球大小,而且整個治療過程都在影像監控下完成,沈書慧主任表示,在電腦斷層下冰球範圍清晰可見,不易損傷其他組織,而且治療傷口只有幾個針孔,沒有傳統開刀傷口,疼痛也較輕微,治療後恢復時間快,治療後隔天就可以出院,較適合以下3種病人使用:局限性腫瘤:腎臟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肝臟腫瘤、肺臟腫瘤、骨骼系統腫瘤等。不適合手術,麻醉高風險,或因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手術者;或手術後局部復發。不適合接受局部放射線治療(如:已達放射治療局部治療劑量限制或其他原因),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沈書慧主任表示,冷凍消融術和手術、放療相輔相成,有互補的作用,能作為替代療法,最常用在腎臟腫瘤治療,以初次診斷的腎細胞癌為例,在近300例個案中,初次治療控制率約為95%,其中有15位局部復發,但經過重複治療後局部控制率可達99%,而冷凍消融術在美國、歐洲也已被列入治療準則之中。「這些」患者不建議使用 癌症治療需個別化評估不過,冷凍消融術也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沈書慧主任提到,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建議使用,而已經侵犯腸道的腫瘤,可能會有腸道破裂的風險也同樣不建議使用,另外如果已經侵犯至血管腔內,治療效果可能會不佳。因此,針對個別病灶,醫師會在門診評估效果與風險,建議最適合的局部治療方式並解釋可能的風險,針對不同部位的腫瘤設計最好的治療策略。
7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醫列膽道癌「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
一名近80歲的李姓女子日前發現眼白呈黃色且身體感到不明疲倦,起初以為與年紀增長有關,但因擔心身體狀況,最終還是前往醫院,怎料檢查顯示她竟是「膽道癌第四期」,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指出,有近7成患者發現時多已經是晚期,同時整理出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膽道癌並非單一器官癌症,而是分布在膽道系統的癌症總稱,種類包括肝內膽管癌、肝門癌、遠處膽管癌、膽囊癌,以及壺腹癌(壺腹癌有時被認為較接近小腸癌),而台灣較常見的膽道癌病人多為肝內膽管癌。白禮源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同時他列舉一些常見症狀,包括黃疸、持續性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胃口不佳、噁心嘔吐、右上腹摸到腫塊、發燒、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等。另外先天膽道結構異常;罹患膽道相關疾病,如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膽管硬化症等;肝病患者,如B型肝炎、C 型肝炎、肝硬化等;肝內結石;肝臟寄生蟲感染;經常接觸戴奧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六十歲以上高齡長者;肥胖;糖尿病患者;有抽菸、酗酒習慣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對於高危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他們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身體出現不適,需儘快就醫檢查。醫師指出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圖/翻攝自臉書/台灣癌症基金會)
男過完年突低血壓「感覺累」!醫一驗嚇壞:嚴重敗血症 2食物恐是元兇
一位60多歲的男性病患有腹部淋巴癌病史,過年前才做過化學治療後出院,近日出現低血壓情形,告知家人後立即衝到急診,但他只有覺得很累,其他沒有特別什麼症狀。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患者肝膿瘍達5.3公分,詢問飲食後得知對方過年時吃了九孔和蝦子,但感覺沒有蒸熟,推測可能因此引發細菌感染。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案例,該位60多歲的男性病患有腹部淋巴癌病史,過年前才做過化學治療,這次再住院是因為有肝膿瘍,目前在接受抗生素治療中。醫生說明,肝臟是負責人體解毒和殺菌的器官,會出現肝臟化膿(膿瘍)代表身體的免疫功能很差,通常是因為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膽結石、肝囊腫,甚至是大腸癌等。錢政弘表示,該位病患正接受抗癌治療,免疫力會變差,特別容易感染細菌,且這類人受感染時,因為免疫力低下,不會出現典型發燒或畏寒的症狀,可以說「燒不起來」或是「燒在裡面」。患者自述,「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有量血壓的習慣。那天起床的時候,我量收縮壓只有60,就覺得不對勁,告知家人後就衝到急診…我只有覺得很累,其他沒有特別什麼症狀」。醫師指出,病患的肝膿瘍有5.3公分,引流的膿液培養出2種細菌感染,且白血球掉到2000以下,合併低血壓,算是嚴重敗血症,好在病患警覺性高,知道低血壓的危險,有就醫及時處理。詢問飲食後,錢政弘得知患者過年時吃了九孔和蝦子,但感覺沒有蒸熟,推測可能因此引發細菌感染。錢政弘提醒,過年的時候,很多人會準備一些冷凍的海鮮加菜,有的很新鮮,有的不怎麼樣,因此大家清洗和烹調的時候,要多留意是否新鮮和煮熟,因為有病菌的食物除了會造成腸胃炎之外,細菌還可能沿著膽管跑到肝臟形成膿瘍,尤其接下來幾天是剩菜再加熱的高峰,身體欠佳的人千萬不要太勉強。
年菜沒蒸熟「2細菌入口」 男子血壓掉60「嚴重敗血症」鬼門關前走一遭
過年期間不僅要小心因為大吃大喝而導致身體不適,甚至要注意「食材有沒有熟」等問題,否則不僅病從口入,甚至有可能「危在旦夕」。腸胃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就分享一起病例,指稱他經手一名病患,只因為年菜沒有蒸熟的關係,結果讓他感染2種細菌,還出現嚴重敗血症現象,在鬼門關前走一遭。腸胃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FB發文表示,他14日代替同事查房時,遇一位60多歲的男性病患住院,該名患者有腹部淋巴癌病史,過年前才做過化學治療後出院。而這次再住院的原因是有肝膿瘍,目前在接受抗生素治療中。病患也跟錢政弘表示,自己每日起床後都有量血壓的習慣。日前起床後照慣例量血壓,結果發現收縮壓只有60,雖然身體並沒有明確的不適感,但是在告知家人之後,自己就衝到急診。而在急診的快速檢查中,該名患者的體溫也十分正常,沒有腹痛或畏寒的症狀。但在進一步的調查後,急診醫師發現該名患者的肝膿瘍有5.3公分,引流的膿液培養出兩種細菌感染,他的白血球掉到2000以下,合併低血壓(血壓剩60),算是嚴重的敗血症。而這一切,都有賴於病患注意到自己異常的低血壓。由於引流的膿液培養出兩種細菌感染,這也讓錢政弘十分好奇到底是怎麼得的。該名病患也表示,他其實平時飲食都很小心,但這次過年期間,家人準備了九孔與蝦子,他吃的時候就覺得沒有熟透,推測可能是這樣的原因所導致。錢政弘解釋,肝臟是負責人體解毒和殺菌的器官,會出現肝臟化膿(濃瘍)代表身體的免疫功能很差,通常是因為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膽結石、肝囊腫、長期使用胃藥(PPI)、免疫功能不全(如癌症接受治療),甚至是大腸癌等所致。而該名病患因為正接受抗癌治療,所以免疫力會變差,特別容易感染細菌,而且這類人受感染的時候,因為免疫力低下的關係,身體不會出現典型發燒或畏寒的症狀,可以說『燒不起來』或是『燒在裡面』。而面對因為未熟的海鮮讓病患差點走進鬼門關,錢政弘也提醒,有病菌的食物除了會造成腸胃炎之外,細菌還可能沿著膽管跑到肝臟形成膿瘍。尤其接下來幾天是剩菜再加熱的高峰,身體欠佳的人不要太勉強啊!
九旬翁突腹痛!醫竟取出「一坨綠豆」 醫嚇:膽囊全是結石
春節將至,許多人都等不及大啖美食,但有位九旬老翁過年期間吃太油膩,年後開始出現腹痛,且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經檢查發現膽囊腫脹且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對此,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吳東琰指出,膽結石無症狀不需治療,有症狀則需手術,而膽結石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等,應小心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吳東琰指出,有名九旬老翁平時除了吃藥控制高血壓外,並無其他疾病或異常,但年後右上腹及上腹卻突然疼痛,原以為是過年期間吃壞肚子,便不以為意。豈料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才至急診檢查,經血液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膽囊腫脹且有結石,經評估需手術治療。吳東琰表示,患者膽囊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因此安排手術切除膽囊,降低產生併發症的可能。醫師說明,膽囊負責儲存及排除膽汁,膽汁主要以膽固醇、膽鹽及膽紅素組成,只要成分比例改變,就可能形成結晶,生成膽結石,如果膽囊收縮功能不佳,無法順暢排除膽汁,也可能造成膽汁過濃而形成結石。而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除了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年紀大於40歲、女性、孕婦、肥胖者、迅速減重者外,基因也可能是影響因素。膽結石的併發症可大可小,最常見為右上腹痛(膽絞痛),常併發急、慢性膽囊炎,嚴重可能造成膽道阻塞、膽囊蓄膿、胰臟炎、膽囊腸道廔管、膽石性腸阻塞,甚至進展為膽囊癌。目前全球醫學認為無症狀的膽結石不需要治療,觀察及調整生活型態即可,而有症狀的膽結石則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最後吳東琰說,適逢年節,餐桌上少不了高油高鹽的美味佳餚。呼籲民眾,除了多喝水、調整飲食,盡量避免吃精緻食物外,多運動、少久坐也是預防膽結石的方法之一,也建議有膽結石病史的民眾應更加注意,切勿暴飲暴食或三餐不定時,以免膽結石反覆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大啖山珍海味竟引爆右上腹痛! 當心膽結石作怪
歲末年終聚餐行程滿檔,大啖山珍海味容易讓膽囊加班、結成一顆顆膽結石,腹痛接踵而來!但若要切除膽囊取出膽結石,恐留下明顯疤痕,該怎麼辦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表示,治療膽結石建議採取手術,以預防膽結石復發或避免併發症。他開創「保膽手術」,利用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精準下刀與縫合,傷口小,也不會造成膽汁滲漏,可減少術後疼痛,維持生活品質。肚子痛、發燒嘔吐要當心 發炎恐危及生命膽囊是位在肝外面的器官,連接肝臟、膽道以及周圍組織,主要作用是儲存跟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的功能是乳化脂肪,當人們攝取的飲食中含有高脂肪食物時,膽囊就會收縮膽汁,幫助水解跟吸收脂肪。過多的膽固醇一旦結晶,就形成膽結石,其成分為膽固醇、膽色素、碳酸鈣等,從外觀跟顏色可以分成膽固醇結石、黑色素結石、褐色素結石。彭正明醫師表示,國人罹患的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膽囊炎與膽結石,另外還有少見的膽囊癌。膽結石多數沒有症狀,當膽結石摩擦膽囊壁,會造成輕度悶痛或嚴重膽絞腹痛,而且伴隨發燒、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恐引起急性膽囊炎或者是膽管炎,甚至膽石性胰臟炎可能危及生命。提醒上了年紀、有免疫疾病、內科疾病的患者,出現上述症狀要及早治療。膽囊痛還是胃痛作怪? 4點關鍵揪出元兇肚子痛究竟是膽結石疼痛還是胃痛呢?醫師指出,膽結石症狀跟胃痛相似,容易搞混,因此許多患者延誤就醫,或誤當成胃潰瘍治療。鑑別關鍵在於下列4點關鍵:時間胃痛多發生於吃飯前;膽結石疼痛好發於飯後,甚至晚上可能睡到痛醒。位置胃痛大多在腹部中間偏左邊;典型的膽結石疼痛發生在右上腹,有時也會延伸到右肩、後背。頻率胃痛為周期性發作,有悶悶的灼燒感;膽結石疼痛則是偏向間斷性疼痛。藥物療效9成胃痛患者服用市售胃藥可改善症狀;膽結石疼痛吃胃藥只能緩解,無法根治長期疼痛。擺平膽結石 保膽手術防復發或避免併發症針對治療膽結石,彭正明醫師建議採取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預防膽結石復發或避免併發症,主要術式包括下列幾種: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另外還有內視鏡乳突切開取石術、經皮穿肝膽道取石手術等。不少患者擔心,切除膽囊會不會很可怕?彭正明醫師表示,膽囊是消化器官,摘除膽結石後,脂肪代謝耐受度會變差,易造成腹瀉、消化不良,是治療時需留意的部分。且許多患者希望保留器官,他因此開創「達文西膽囊切開取石手術」,也稱「保膽手術」。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是治療新趨勢,以達文西手術為例,術中利用3D-HD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讓醫師視野能放大10倍倍率;仿真人手腕設計的器械有540度靈活旋轉角度,讓醫師可於膽囊精確下刀與縫合。傷口僅1-2公分較美觀,最大可取出5公分的膽結石。失血量少、不傷害膽道,也不會造成膽汁滲漏,可減少術後疼痛,術後數小時即可進食,住院天數僅2-3天,維持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彭正明醫師提醒,機械輔助手術的禁忌症為膽囊超過0.5公分、膽囊腺肌症患者、膽囊瘜肉大於1公分以上、膽囊萎縮者。患者若考慮保留膽囊器官,建議與醫師諮詢確認適應症,再考慮是否自費接受治療。「白天痛、晚上也痛」一位43歲陳姓大學教授就醫檢查,竟發現是2顆膽結石作怪,分別是2公分和2.5公分,然而跑遍各大醫院,都被判定「要切掉膽囊」!無助之下透過朋友介紹至中部求醫,進行保膽手術,手術僅30分鐘,加上麻醉共1小時就完成,也沒有腹瀉、腹痛或晚上抽痛等後遺症。陳教授順利回歸杏壇感激不已,醫師也相當欣慰。避免膽結石生成是治療之本,彭正明醫師最後提醒患者,限制攝取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並且多喝水,有家族史者更要注意日常保養,才能從根本上預防膽結石。
男子腹爆痛掛急診抽出「整管粉紅色」血 醫:三酸甘油酯飆到6千
一名30多歲的男子某日突感腹痛,彎腰抱肚坐在輪椅上,被女友推入診間。男子痛苦哀嚎「肚子非常非常痛」,全身更是不停冒冷汗。女友透露,近期他頻繁聚餐,醫生一聽立刻建議進行抽血檢查,结果竟抽出「整管粉红色」的乳糜血,三酸甘油酯飆升至驚人的6000mg/dl,最终被診斷為急性胰臟炎,緊急入院治療。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為了瞭解男子情況,他先是進行問診,沒想到男子突然暴怒表示「我現在有100分痛啦」,要求醫生盡快開藥,身為護理師的女友在一旁回想,透露男子近日聚餐多,進補許多藥酒料理,在看到男子整館粉紅色的乳糜血,也焦急詢問醫生三酸甘油酯的指數。抽血結果出爐後,洪暐傑相當震驚,他表示三酸甘油酯的標準值為150mg/dl,而男子的數值飆到6000mg/dl,立刻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並推測是剁度進補導致三酸甘油酯過高引起胰臟發炎。當下要求男子住院,透過禁食、藥物、點滴的治療下,過了一週三酸甘油酯降到300mg/dl,順利出院。最常引起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膽結石、酗酒、高三酸甘油酯,胰臟先天或腫瘤等後天結構異常、家族史,也會增加相關風險。急性胰臟炎症狀包括上腹、中上腹、偏左上腹疼痛、背痛、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等。而因胰臟炎是全身性的影響,因此嚴重則可能發燒、畏寒,甚至是呼吸衰竭、腎衰竭、休克等,輕微通常7日左右康復,嚴重則可能住院一個月。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曾提到,「急性胰臟炎」可說是他最害怕的疾病,尤其是「壞死性胰臟炎」。他表示,其症狀與胰臟癌不同,疼痛感是非常劇烈且持續的,類似於極嚴重的胃痛,常痛到整個背部,甚至在地上打滾,還會出現噁心、想吐,往往需要嗎啡類的止痛藥才有辦法暫時壓住不適。在近期尾牙、聚餐多的時期,想避免胰臟炎發生,林相宏建議,應該理性飲酒,每日不喝超過2罐啤酒。此外,反覆急性胰臟炎是會遺留長期併發症的疾病,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胰臟癌、慢性腹瀉、營養消化不良的機率,建議平時保持生活正常、避免油膩食物、不酗酒、避免體重過重、規則運動及預防膽結石的產生。
晚餐吃三寶飯腹痛2天 70歲老翁竟得「這症」
近日一名醫師表示,一名70歲老翁吃完三寶飯後腹痛持續2天才急診,而他有膽囊結石,患有膽囊慢性發炎急性發作,呼籲大家如果有膽囊慢性發炎要盡快就醫,而膽囊在晚上出狀況。秀傳醫院外科醫師黃漢斌在臉書發文,「70歲病人晚餐吃完三寶飯以後上腹痛兩天,痛到掛急診就醫。抽血檢查明顯肝膽指標異常。腹部超音波發現明顯總膽管擴張(直徑1.3公分,一般直徑在0.7公分以內),膽囊結石、膽囊腫脹且膽囊壁增厚。」黃漢斌說,他不建議患者馬上開刀,「必須先執行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做總膽管取石。再做階段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黃漢斌呼籲,「大家遇到膽囊慢性發炎、膽囊鈣化、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還是要及早就醫評估。」1.慢性膽囊炎:可導致膽囊組織結疤纖維化。這會使膽囊更難儲存和釋放膽汁,也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2.膽囊鈣化(又稱「陶瓷樣膽囊」);為慢性膽囊炎的一種特殊表現,但確切發病原因不明。罹患膽囊癌的高風險病變。3.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膽結石可造成膽囊發炎使之收縮或排空不完全,膽結石也會阻塞膽囊管並影響膽囊收集與釋放膽汁。《ETtoday健康雲》報導,黃漢斌說,很多患者是吃完晚餐才腹痛,就算是早上就醫,也可能是晚上痛到早上,很多人會將痛形容成胃病,而「空腹痛」和胃相關,吃飽則是膽囊。
5000條寄生蟲入侵男童大腦 專家警告5食物「不宜生吃」:蔬菜也在內
中國湖南一名男童罹患怪病,連走路都有困難,父母帶去醫院檢查,沒想到X光診斷結果顯示,男童體內長滿寄生蟲,保守估計有5000條之多,其中一部分已經入侵身體器官、腦部、胸腔和腹腔,追問才知男童生吃帶有肺吸蟲卵的螃蟹所致。因此,各種食物在食用前,最好充分烹調,確保有害細菌和寄生蟲被殺死,以免帶來健康隱患。根據《新浪新聞》報導,每年因為生吃魚、蝦、螃蟹、海螺等海鮮,導致寄生蟲感染的人不在少數,結果吃進醫院,後果一個比一個嚴重,專家便列出是不宜生吃的食物,必須徹底洗淨煮熟,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寄生蟲吃進肚裡。生食海鮮容易感染寄生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1.肉類蝦、蟹、淡水魚、海魚、田螺,生吃或未完全煮熟,很容易感染各種寄生蟲。2.蔬菜主要是水生蔬菜,包括茭白、菱角、水芹菜、蓮藕、荸薺,要洗乾凈煮熟吃,生吃清爽但是危險,因為水生植物中可能寄生薑片蟲,感染嚴重會引起腹痛、腹瀉、臉部和身體水腫、吸收障礙、營養不良等問題,若小孩感染可能會導致發育不良,嚴重恐怕會衰竭、虛脫而亡。3.醉蟹醉蝦所謂「醉蝦」、「醉蟹」,實際上就是生吃蝦蟹,雖然味道鮮美,但蝦蟹體內寄生著大量肺吸蟲。如果吃進體內,首先會引起腹瀉、腹痛、低熱、食慾減退等症狀;若轉移到肺部,輕則引起胸痛、咳嗽、咳血,重則侵入腦部和其他器官,甚至會在體內「繁衍生息」,更嚴重還可能侵犯大腦引起腦疝,出現死亡的情況。4.生魚片、刺身異尖線蟲是一種專門寄生於海洋動物身上的寄生蟲,若吃進體內,會引起腹痛以及強烈的過敏反應,甚至穿破腸壁在腹腔內形成膿腫;吃淡水魚的生魚片,很可能感染肝吸蟲病,引起膽管炎、膽結石、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5.螺肉田螺很容易感染寄生蟲,若進入人體後,會在人體各個器官間遊走,侵襲人的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視力損傷甚至失明。至於田螺的兄弟「福壽螺」不管有沒有煮熟,都不建議食用,因為一隻福壽螺體內有多達6000條寄生蟲,在烹飪過程中,也可能出現體內寄生蟲較為頑強的現象。此外,福壽螺賴以生存的生水也不能飲用。報導提到,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生吃」,不管是什麼食物,徹底煮熟再吃基本沒什麼問題。而平常也不要喝生水,家中的砧板抹布也最好分開使用,生肉熟肉分開切,一定要警惕「病從口入」。
結石太硬?手術取膽結石…器材竟掉在體內 他控:差點連命都沒了
台中有名賴先生於4月時因身體不適,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後發現有膽結石,需要進行內視鏡手術,豈料在手術過程中,取石器竟斷在體內,院方緊急換成大手術,在取出後賴男的病情加重,原本預計內視鏡手術後最多住院1、2天,結果卻在加護病房住了41天,最後住院費用加上其他支出共花了10幾萬,結果醫院卻回應是因為石頭太硬,導致器材斷裂,讓賴男無法接受。賴先生在4月到醫院檢查,發現有膽結石,隨後院方便進行內視鏡手術取出,原本預計手術後最多住院1、2天就可順利回家,豈料在手術過程中,取石器竟突然斷裂,掉在體內,院方緊急換成大手術,在取出後賴男的病情加重,在加護病房住了41天,最後住院費用加上其他支出共花了10幾萬。如今賴男雖然順利撿回一條命,但生活卻無法自理,全得靠前妻照顧,前妻張姓女子無奈的問,為什麼一個好好的人會被搞成這樣,更令她氣憤的是,醫院的態度竟是不理不問,她回憶當時醫生也很緊張,但卻稱是前夫的石頭太硬,導致器材壞掉了。而2人對於「石頭太硬」的說法,始終無法接受,張女說「那麼硬你幫我送去NASA檢驗好了,到底有多硬。」8個月過去了,雙方開協調會仍沒有結果,2人依然要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張女表示,副院長態度不佳很兇,還先發制人說沒有亂搞。對此院方則回應,住院期間的照護都符合醫療流程常規處理,也召開會議說明與投訴內容不符。衛福部回函,只請投訴人透過衛生局再協調,不然就走司法追責任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