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
」 膝關節 膝蓋 退化性關節炎 疼痛愛吃「超加工食品」大腿會變粗! 研究示警: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現代飲食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超加工食品」,吃多不僅會變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失智症風險。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也在粉專發文分享研究結果顯示,常吃超加工食品,大腿肌肉上會有更多脂肪堆積,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臉書粉專《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近日分享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共找來666位測試者,平均年齡為60歲,來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大腿肌肉骨骼間的變化。研究指出,吃超加工食品會使更多脂肪囤積在大腿肌肉上,而脂肪增加會加重膝蓋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這樣的脂肪堆積,與卡路里的攝取或運動量無關,食用超加工食品越多,大腿肌肉的脂肪就會越多。粉專續稱,不僅如此,從研究結果得知,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影響肌肉脂肪的堆積,因此建議民眾日常飲食中應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才能養成健康體質,更能為我們帶來健康的生活。據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添加了更多成分,除了糖、鹽、油之外,還會添加多種化學成分(防腐劑、甜味劑、色素等食品添加物),試圖讓食物外表變得更吸引人、把味道變得更濃郁等,如含糖飲料、玉米脆片、餅乾、蛋糕、超商販售的包裝麵包、香腸、薯條、微波即時食品等都是屬於這類食品至於吃超加工食品對健康有什麼影響?超加工食品吃多了會誘發胰島素反應增加,使吃下去的營養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在相同份量下,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量,導致體重增加。2019年權威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也指出,攝取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有正相關。此外,研究指出,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10%,就會增加12%整體癌症、10%乳腺癌風險,就連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會增加25%。
靜脈曲張併發症多?還會影響其他手術?醫籲小腿血管凸起勿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在台灣,靜脈曲張已成為常見疾病,當腿部出現一條條蚯蚓狀的「浮腳筋」時,許多人誤以為是普通腿部不適,常選擇泡熱水或溫泉緩解。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就表示,這種做法反倒將加劇靜脈曲張的病情!李紹榕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曲張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腿部沉重,即便沒怎麼做運動,腿腳仍感到特別不舒服。對一般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而言,熱敷、泡熱水可能有效,但靜脈曲張的問題就是血液回流不良,熱敷或泡熱水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腳下,使症狀更加嚴重。靜脈曲張盛行率高 可能影響其他手術要先處理在台灣,女性靜脈曲張的盛行率約3至4成,但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多因症狀輕微而不以為意,推測整體盛行率可能高達7至8成。除了誤當一般腿腳不適外,許多患者也會忽略靜脈曲張可能連帶影響其他科別的治療效果。若忽視靜脈曲張,當患者達一定年齡、需要進行其他科別的手術時,反而會被醫師要求先行處理靜脈曲張的問題。李醫師舉例,在骨科手術方面,患者若有靜脈曲張,骨科醫師會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或容易碰傷血管,而有出血風險,以及傷口癒合後可能出現後遺症,就有3至4成靜脈曲張患者會在進行如置換膝關節,或是腳踝、小腿部位的骨科手術前來就醫。靜脈曲張3大併發症 醫:「這條」血管凸起要注意李紹榕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的併發症主要有三種,最重大的當屬深部靜脈血栓,單純靜脈曲張引發的機率雖然只有1%,但若合併髂靜脈壓迫,風險將大幅提高。由於髂靜脈壓迫患者到後期一定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針對主訴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師也會同步檢查其是否患有靜脈壓迫,以便能夠及早介入治療。第二常見併發症是靜脈的血管炎,當靜脈曲張合併有腳部傷口時,細菌容易侵入,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多數患者正是因為腳部發炎、疼痛和紅腫發熱,才意識到需要就醫。第三則是接近體表的靜脈會發生靜脈潰瘍和靜脈出血,往往會引起大量出血,讓患者感到恐慌。李紹榕醫師特別提醒,當長隱靜脈(雙腳內側較淺的血管)凸起、撐大到一定程度,血管分支超過膝蓋、在小腿附近出現時,建議患者立即就醫,不要讓其長到腳踝,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醫籲3級以上應手術治療 「靜脈膠水手術」恢復期短、風險低靜脈曲張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6級。李醫師建議,3級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熱能和非熱能兩大類。熱能治療以雷射或無線射頻燒灼血管時,患者會有明顯疼痛感;且醫師必須在血管周圍施打麻醉劑,由於扎的針數較多,患者易出現瘀青的狀況,成為患者害怕開刀的原因之一。非熱能的治療則是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即透過施打硬化劑,讓靜脈血管凝固,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受到疼痛,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術後患者無須特別休息即可離開診間,也不用穿著悶熱的彈性襪。李紹榕醫師也分享,許多60至70歲的患者,因期待手術恢復期短,不易被親友發現曾進行過手術,而傾向選擇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此外,對於年長且身體虛弱的患者,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所需麻醉劑量較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負重、久站 防靜脈曲張再現 頻繁復發可能是靜脈壓迫作祟!李紹榕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對膠水產生過敏反應,需要短期用藥控制。另外,膠水將終身存在血管中,過於纖瘦、血管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摸到血管的硬塊,醫師則較不建議這類患者接受靜脈膠水閉合手術。要預防靜脈曲張復發,關鍵在於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要盡量避免負重、久站。醫師也指出,無論使用熱能或非熱能的治療,靜脈曲張復發率僅2至3%,若患者復發頻繁,醫師會懷疑是否有靜脈壓迫的狀況,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不再喊膝蓋痛!不只跑步 這「2種」運動也能護膝關節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膝關節的穩定性主要依靠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尤其是位於膝關節前側的肌腱,由四條肌肉組成的股四頭肌,透過運動可以有效地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減少受傷的風險。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治醫師洪榮斌強調,要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建議選擇不會引起膝蓋疼痛或不舒服的運動,例如使用健身器材訓練大腿和膝蓋周圍的肌肉,或是進行跑步、慢跑、超慢跑、深蹲、騎自行車、游泳等,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且持續進行,以達到強化膝關節的效果。抱膝運動抱膝也是屬於下肢伸展運動,主要伸展膝蓋前方的肌肉群,對於長時間活動後,感到肌肉僵硬或膝關節僵硬的人來說,透過伸展動作可以有效緩解不適,也能幫助維持膝蓋周圍肌肉的柔軟度與健康,有效減少膝關節疼痛的問題。抱膝運動的步驟,首先,平躺在地面或瑜伽墊上,雙腿自然伸直,雙手放於身體兩側,保持全身放鬆;接著,慢慢將右膝彎曲,然後用雙手抱住膝蓋,輕輕將膝蓋向胸部靠近,此時,左腿仍然保持伸直,腳跟輕輕接觸地面,當膝蓋接近胸部時,確保肩膀與背部完全貼合地面,避免過度用力,保持姿勢10到20秒,感受臀部與下背部的肌肉拉伸。完成右側伸展後,將右腿放回原位,再換左腿重複相同的動作。每邊進行完單腿伸展後,可以進一步進行雙膝抱胸,將雙腿同時彎曲,雙手抱住雙膝,輕輕地將膝蓋拉近胸部,並保持約20秒的姿勢。最後,將雙腿放下回到起始平躺姿勢,讓全身放鬆。跑步跑步是促進身體健康運動,但每個人的跑步姿勢和習慣都不盡相同,跑步時需要特別注意個人狀況,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首先,跑步並沒有固定的姿勢標準,只要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任何姿勢都可以被接受,建議根據自己的舒適度來調整。但要注意的是,跑步時間過長,或是上下坡時,可能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當膝蓋承受更大壓力,周圍的肌肉和組織也會受到更多的壓迫,容易造成膝關節受損。除了跑步姿勢之外,選擇適合的跑鞋也十分重要,良好的跑鞋能提供更佳的避震效果,減少跑步時對膝關節和其他部位的衝擊,從而降低受傷的風險。超慢跑超慢跑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運動,這種跑法相對溫和,對膝關節的衝擊較小,但需注意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仍可能造成膝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初期練習時,建議尋求專業指導,可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若是跑步過程中感到任何不適,特別是膝蓋部位的疼痛,應該立即暫停運動並進行調整,適時調整運動量和運動方式,不僅能夠提升運動效果,還能避免膝關節退化。(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防出血 血友病患職場不卡「關」
【健康醫療網/林宗憲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無法正常製造凝血因子,常在肌肉或關節處出現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的罕見疾病,因為屬於性聯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影響男性,女性則通常為帶因者,但少數女性可能有輕微症狀。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賴學緯醫師表示,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先天性血液凝血異常 體內自發性出血賴學緯醫師說明,因患者體內缺乏第八凝血因子(A型)或第九凝血因子(B型),必須終身注射凝血因子來維持自身的健康與活動力。最常見的是A型血友病,目前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15至20人,這意味著在台灣約有400-500患者。症狀包括肌肉、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出血、腫脹疼痛,以及自發性的黏膜出血、血尿、牙齦、外傷及腸胃道出血等,若長期未接受治療,反覆出血恐造成關節損傷,嚴重者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日常生活。久站關節易出血 預防性注射保護關節在過去預防醫學觀念不完善的情況下,曾有病友因為職業需久站,關節受力較大造成容易出血,出現腫脹痠痛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情形。另外,老年族群可能因髖關節出血疼痛而不良於行,排斥外出運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社交能力,加上可能同時發生骨質疏鬆,等到要接受治療時,關節可能已損壞至需要換人工關節。賴學緯醫師強調,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能維持病友體內凝血因子在下一次注射前的低點濃度維持在3-5%,可有效降低自發性出血現象,減少關節壞損的機率,因此,及早接受注射控制疾病的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傳統凝血因子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但是因為活性衰退速度快且容易被人體代謝掉,約2至3天就必須再次注射,對於上班族或老年族群來說,每週前往醫院兩次以上注射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最新研究顯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透過藥物結構做構型的改良,比較不容易被人體代謝掉。因此,在接受注射後三至四天內,凝血因子有機會維持在40%以上,而在進入五至七天的半衰期後,凝血因子濃度仍可維持在18至20%,讓病友一樣能外出工作,維持日常活動,因此每週只需注射一次,減輕治療負擔。預防性注射減少出血現象賴學緯醫師表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除了減少關節出血與耗損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難以察覺的微型出血,甚至達到零出血。另外,針對上班族或有高度活動需求的病友,就能減少治療的時間與注射頻率,不論對於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業上來講,都會方便很多。讓患者都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過去,病友常擔心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過低,除了要隨時注射以外,更因為害怕受傷、出血等情形發生而不願外出。賴學緯醫師指出,對於血友病的治療最終目標在於能讓血友病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工作或是外出運動等日常生活,不再因疾病而受限。另外,選擇注射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後,病友也能進行碰撞強度低或風險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單車、瑜伽等。也能向復健科醫師或專業的教練諮詢肌肉訓練及抗阻力運動,有助於改善體態及控制體重。A型血友病可依個人考量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根據國外使用經驗,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目前未增加抗體產生或嚴重併發症等問題。賴學緯醫師建議,目前治療上有因子補充及非因子治療, 選擇上可能取決於個別因素,例如血友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存在抗體、對先前治療的反應以及整體健康狀況。與專門從事血友病的醫療提供者諮詢,可以幫助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而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研發無疑是在因子補充方法的一大進步,不僅可讓體內長時間保有高濃度凝血因子,降低出血現象,且能有效降低病友心理焦慮並提升運動意願及習慣的養成。在目前健保的條件給付下,相信未來可解決許多病友及家屬長期的困擾與負擔。
每天2碗骨頭湯 6旬翁無法正常走路「手術取出30多顆痛風石」
骨頭湯含有蛋白質及礦物質,相當營養豐富,然而喝太多也會出問題。中國武漢有一名6旬老翁,長年愛喝骨頭湯,結果痛風發作,連正常走路都有問題,結果動手術從膝關節取出30多顆痛風石。據《極目新聞》報導,63歲老翁從40多歲開始,每天就會熬骨頭湯喝,除了早餐不喝,午餐和晚餐都要喝上2碗,沒喝完就放進冰箱,隔天再繼續喝,結果痛風也找上門來。老翁初次發病時,腳趾莫名紅腫,而且異常疼痛,就醫診斷為痛風,是急性發作期,醫生開立塗抹的藥物,抹上就見效,因此他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同樣照樣大吃大喝,沒想到最近一年右膝關節反覆出現紅腫、疼痛,嚴重甚至影響日常行走,傳統藥物已經無法緩解疼痛。老翁體內取出30多顆痛風石。(圖/翻攝自極目新聞)隨著病情加重,老翁只好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滑膜增生病變、髕股關節、半月板及滑液關節均有大量的痛風石沉積,逐一清理後發現共有30多顆痛風石,最大的1顆直徑接近3公分。老翁手術後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復健,2周後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度大幅增加,下肢紅腫消失,後期透過飲食控制加上藥物,有效控制了體內的尿酸指標,痛風也沒再復發,複檢結果狀態良好。對此醫生提醒,高湯中通常含有較高的嘌呤,可能導致尿酸水平提高,進而誘發或加重痛風,因此痛風患者應避免經常喝湯,尤其是熬制了很久的濃湯。
壯年男吃美食配球賽!竟長出「痛風石」 醫曝致病主因
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為了緊盯戰況,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享受贏球氣氛,沒想到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患者並沒有相關慢性疾病,但喜好美食而體重破百,雖然過去也曾發病痛到無法下床,但都是靠吃痛藥應急,症狀緩解後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這次竟然長出「痛風石」,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痛風常於夜間突然發作 沉積久會變成痛風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主治醫師黃柏豪指出,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讓尿酸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引發炎症反應。而痛風經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典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最常見是大腳趾,但其他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受累,並伴隨紅腫、發熱和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旦發作久了,尿酸結晶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中沉積,形成外表可見的痛風石,這些結節狀的硬塊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關節損傷和變形。痛風以男性居多 危險因子有這些黃柏豪表示,痛風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比例後則與男性相仿,至於高風險原因包括遺傳、嗜吃高嘌呤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或者喝太多含糖飲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都會造成尿酸生成增加,而體重過重、腎功能不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增加痛風風險。藥物治療與改變飲食都重要 減少體重需適度運動黃柏豪強調,痛風可藉由抽血或抽取關節液檢驗得知尿酸指數有無異常,並用X光、超音波等儀器確認痛風石有無存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減少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同時務必限制酒精攝取、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黃柏豪也建議,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高全身健康,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間。只要能配合上述作法,多數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年紀經輕就成為「痛痛人」。
9旬婦膝關節退化!跪禱吃力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有效緩解不適
90歲修女奶奶年輕時就陪伴育幼院兒童長大,但隨著年紀增長,膝關節退化越來越嚴重,不僅無法跟小朋友跑跳,甚至連每天例行跪禱儀式都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就醫治療。關節疼痛問題纏身 大幅影響身心狀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副院長林志隆表示,門診時經常遇到來自不同宗教的長輩就醫,共同症狀都是被關節疼痛問題纏身多年,痠痛部位包括膝蓋、髖部、肩頸及手肘等,由於這類患者終年需要執行各種宗教儀式,包括跪禱祭拜、搬運祭品、清潔廟宇或教堂環境等,隨之而來造成的身體病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讓情緒日漸低落。多因關節退化所致 保守治療無效建議手術治療造成上述症狀的原因多半都是關節退化所造成,以年長者居多,當關節軟骨逐漸消失,就會使關節腔變狹窄,甚至會衍生骨刺。林志隆說明,症狀較輕時,會建議採用物理治療、減重、矯正不良姿勢、穿戴護膝或運動貼紮等方式,必要時也可服用止痛藥、注射玻尿酸、葡萄糖或PRP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但若上述方式都無法見效,就可能必須手術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國際認證推動多國臨床只是考量患者年紀大排斥動刀,因此評估後,建議採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Autologous Immune Cells;簡稱AI Cells)新技術,透過先抽取自身血液,經過血液細胞純化技術(PCP)後,將取出的高濃度細胞萃取液注射到患部,不僅達到抗發炎效果,還能促進軟骨分化以及膠原蛋白的生成等優點,更加有效修復受損的關節腔,這項由國人自主研究的醫療成果,目前也已經取得美國FDA 二類醫材證,此國際認證有助於推動多國臨床。減緩關節退化發生速度 日常這樣吃、這樣動為不二法門林志隆強調,退化性膝關節炎雖然是老化必經的過程,但民眾還是可以選擇減緩發生的速度,例如透過游泳、散步、瑜伽等運動紓緩症狀,或者多補充富含鈣質、Omega-3、維生素C、維生素D的食物,維持骨骼健康,少攝取高糖、加工食品、高脂的食物,才能降低關節發炎的情形。
「ACRFP+脂肪幹細胞」軟骨再生率達88% 公衛專家何美鄉不再膝蓋痛
從SARS、伊波拉到COVID-19,重大公衛事件無役不與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醫師,近年卻苦於膝蓋疼痛,只要運動後就會痛,甚至要用枴杖輔助行走,直到她決定就醫接受治療,醫師居然跟她說:「妳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換人工膝蓋了。」看過的醫師都只能提供減輕疼痛的治療;唯獨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醫師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過去兩年,呂紹睿醫師為78名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不僅收案數佔全台脂肪幹細胞各適應症總收案數的51%,治療結果更刷新軟骨再生率,達到88%!這項突破也驗證了呂紹睿多年來提倡「軟骨可以再生」的觀念,為全台350萬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帶來嶄新的希望,何美鄉醫師也是見證之一。根據衛福部已公布的資料,全台以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追蹤成效報告,平均追蹤217天,約6成病患疼痛指數降低;而呂紹睿醫師與訊聯生技合作的細胞治療計畫,詳細記錄病況、收案期程、疼痛及功能量表、治療前後影像及MRI等數據,已完成長達一年的完整追蹤治療成效分析,結果顯示:疼痛及功能指數有具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更有高達88%的軟骨再生率。這一項「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追蹤成果,堪稱目前全台灣規模最大、最完整、最有力的臨床實證研究報告,累積的數據與醫學成果也超越國際水平。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特管辦法》、《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為台灣醫療產業奠定了穩固基礎,樂見創新醫療科技為國內外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何美鄉在接受這項治療後,2個月就前往日本四國爬山;至今追蹤一年,主觀感受是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何美鄉希望自己膝蓋的「重生」經驗,能為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累積數據,讓這項治療方法變得更普遍,讓更多人受惠。她表示「再生與退化是兩股互相拉鋸的力量,我的案例是,再生得到了初步的勝利」,她對未來參與各種運動的可能,沒有設限。傳統觀念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自然老化,軟骨無法再生;呂紹睿醫師以近30年臨床與基礎研究證實,「軟骨可以再生,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並不是退化,更不是老化!9成以上是內側皺襞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經年累月磨損破壞軟骨所致」,不同病程的患者能以他獨創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三對策治癒,至今已造福國內外上萬名膝關節炎患者。其中,針對第二、三期關鍵期患者施行的第二對策「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因為能幫助患者軟骨再生,擺脫疼痛、重拾行動力,最受矚目。呂紹睿說,「多年的經驗,單純執行ACRFP,就能達到70%的軟骨再生率,我一直期待細胞治療的加入讓ACRFP如虎添翼,患者在經由ACRFP清理病灶、重塑關節腔大環境之後,若能接受細胞治療,將大幅縮短等候軟骨再生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更高的治癒率。20多年引頸企盼,終於等到相關政策開放,而ACRFP在加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兩年後,果然見證了軟骨再生機率的大幅提高!」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指出,訊聯獲准《特管辦法》核可計畫已達57項,脂肪幹細胞獲准件數最多,收案人數更高達全台8成。國際間,外泌體是軟骨再生領域的熱門議題,訊聯近期已連續取得2項外泌體組合物新專利I849962、I841414,用於製備治療、預防或減緩關節炎藥物,相關發明之組合物,可降低發炎、降低軟骨細胞之受損程度、並促進軟骨細胞增生,因而可用於治療關節炎,可望改善350萬膝關節退化族群的問題。
口腔潰瘍嚴重!王瑞玲慘住院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嘆疏忽3件事
56歲的資深媒體人王瑞玲近日因喉嚨痛、嘴破等症狀,最終導致左側扁桃腺潰瘍,住院治療三天後,病情迅速惡化,轉變為蜂窩性組織炎,並引發關節腔內積水,這也讓她感嘆,「這項真的要打自己屁股!明知自己有可能遺傳紅斑性狼瘡免疫系統的疾病,這段日子還熬了3天3夜」。王瑞玲回憶,某天早晨醒來,左臉從顴骨到下顎感到紅腫、發熱和劇痛,按壓時觸感堅硬,連嘴唇都腫得像「安潔莉娜裘莉」。此外,放了6年又10個月的左側人工膝關節突然卡住,就像機車龍頭被鎖死的感覺,無法彎曲,連坐下去都成問題,「這種腫脹靈活度降低的感覺,已經好多年沒出現過了」。王瑞玲意識到情況嚴重,抗生素無法控制病情,「我大概心裡有數,吃的抗生素已經壓不下去了,但我不知道惡化的速度這麼快」,當天傍晚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王瑞玲經過一系列檢查,包括抽血、X光、CT斷層掃描和內視鏡檢查,發現扁桃腺潰瘍已化膿,並且引發鼻翼旁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疼痛腫脹的程度增加,已經蔓延到眼窩位置,左眼快張不開來了啦」,同時她左膝關節也積水22cc,醫生警告細菌可能會攻擊她的人工膝關節,因為那裡是最脆弱的部位。王瑞玲預計需要住院兩周接受治療,「現在每6個小時必須打一支高劑量的抗生素,每2天再多補一支強效抗生素,還要再打消炎,口服止痛藥物……直到穩定出院」。她也反思自己為何會突然感染細菌並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總結了三個原因:一是食用過燙的食物,導致口腔黏膜受損;二是因右側牙齒植牙,過度使用左側牙橋,導致牙齦損傷;三是熬夜過多,免疫力下降。王瑞玲也表示,明知有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遺傳風險,卻輕忽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必須接受長期治療,「總之,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關節炎讓8旬嬤痛不欲生 機械手臂導航手術「隔日即下床」
80多歲的林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特別是右膝近期每況愈下,頻繁莫名疼痛與反覆腫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獨自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因擔心麻煩家人,林阿嬤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自我封閉讓心情鬱悶。雙和醫院骨科陳冠豪醫師說,林阿嬤以前因工作關係,常需要久站,當時雖有痠痛的情形,但大多休息幾天或服用消炎藥物就會好,如今上了年紀,疼痛感越發強烈,甚至連消炎藥物,或注射玻尿酸都無法改善。另外,透過影像檢查發現,林阿嬤右膝軟骨嚴重磨損與骨刺生長,導致股骨與脛骨直接摩擦,骨架變形歪斜,進而引發疼痛不適,也是明顯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經討論後,決定以置換人工關節的方式來幫助林阿嬤重拾希望。考量到林阿嬤年紀較長,為減輕手術對身體的負擔以及希望術後快速恢復,因此將採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ROSA Knee)來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歷時約1個半小時便完成手術。值得注意的是,林阿嬤在手術後隔日即能下床,並依靠著助行器慢慢行走,休養5天後即順利出院,一星期後返診追蹤時,已能放開拐杖行走,隨著膝關節疼痛與活動度均顯著改善。陳冠豪醫師說明,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是以機器人手臂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透過術前計畫與完全客製化的3D立體建模,輔以AI運算即時定位追蹤導航,加上多動向機器人手臂,達到精準置換人工關節之目的,同時減少對病人的軟組織及肌肉傷害,有效降低術後疼痛感與提升功能恢復速度,後續便能盡快展開術後復健,以及減少併發症的機率。陳冠豪醫師強調,每位病人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然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非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但臨床上常見民眾因輕忽自身關節狀況惡化,導致錯失治療良機,間接讓許多醫療選擇的可行性。建議民眾若發現膝蓋疼痛持續2至3週,合併腫脹緊繃時,就應就醫接受詳細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果,不只是為減緩不適,也是替未來熟齡樂活作好準備。
車禍左膝關節積水、疼痛! 「自體骨髓幹細胞」重建膝健康
32歲的黃先生因車禍造成左膝重創,長期飽受劇烈疼痛和關節積水之苦,生活品質大幅下滑。經過深思熟慮,他選擇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短短半年後,黃先生的症狀獲得顯著改善,不僅擺脫疼痛困擾,還能重拾運動樂趣,擁抱充滿希望的生活。突破性細胞療法 造福軟骨缺損亞東醫院骨科部副院長張至宏醫師詳細闡述了細胞治療的過程:首先在局部或半身麻醉下,從患者骨盆抽取骨髓幹細胞。這些珍貴的幹細胞隨後在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實驗室中精心培養、增殖,最終形成名為Kartigen的軟骨修補移植物。最後,醫療團隊透過關節鏡或微創手術,將這些修補物精準植入患處,促進軟骨修復。軟骨缺損及時修補 新式治療更明朗 林凱旋醫師強調,軟骨缺損雖不等同於退化性關節炎,但若置之不理,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關節問題。相較於傳統的微骨折手術和馬賽克鑲嵌術,Kartigen軟骨修補移植物具有獨特優勢,不僅能在不損傷自體軟骨的前提下修復大面積缺損,還能生成與天然軟骨極為相似的組織。生活質量和膝關節功能均顯著改善 證實細胞治療成效卓越治療半年後,黃先生的康復進展令人振奮。他不僅恢復了正常行走能力,還可以自如地蹲下和跑步,困擾已久的關節積水問題也徹底消除。根據術後追蹤評估,黃先生的生活質量和膝關節功能均獲得顯著提升。他的日常生活和運動時疼痛指數(VAS)都從3降至0,意味著完全告別疼痛。此外,他在膝關節損傷及骨關節病治療效果評估(KOOS)和膝關節功能評分(Tegner Lysholm)中均達到滿分,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主觀膝部評估(IKDC)亦接近滿分。MRI MOAKS評分更是從32分大幅改善至14分,充分證實了治療的卓越成效。
國泰人壽、國泰產險揪感心 獲金管會頒發公平待客績優
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致力打造公平待客的友善金融環境,國泰人壽、國泰產險13日雙獲金管會頒發公平待客評核績優獎項肯定,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頒獎,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王麗秋、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受獎;並於會中分享實務上如何落實公平待客服務。國泰人壽展現全方位守護民眾身、心、財的公平待客文化,為壽險業唯一連續六年蟬聯評鑑績優;而國泰產險則提供多元創新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針對多元對象尤其是高齡、身心障礙族群積極推動一系列公平待客服務。國泰產險則提供多元創新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針對多元對象尤其是高齡、身心障礙族群積極推動一系列公平待客服務。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右)頒獎,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左)代表領獎(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人壽再獲金管會「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排行前25%業者,為壽險業唯一連續六年蟬聯績優,深獲主管機關肯定。國壽落實「全員服務、公平待客」的核心價值,更由董事會直接督導專責單位統籌與建立管理機制,上下齊心維護消費者權益。針對高齡族群,國泰人壽積極培育1.4萬名業務同仁獲得「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舉辦樂齡生活體驗與手語教學課程,提升友善服務能力;並結合國泰人壽App大腦功能訓練與檢測服務,讓客戶強化預防失智觀念。同時,設置「樂齡服務專線」,以最熟悉的語言為長者服務,滿意度達91.8%,更首創高齡客戶「保單查閱人制度」,國泰人壽觀察到,當保戶年紀越大,常會忘記曾經投保哪些保險,因此高齡長者可預先約定查閱人瀏覽保單狀況,協同家屬維護顧客權益。此外,國泰人壽亦積極從客戶角度出發設計各項服務,特別邀請「混障綜藝團」(混合許多障別朋友的表演藝術團體)實際體驗友善服務措施,透過身障者第一視角回饋,優化理賠申請文字轉語音功能,並完成設置「友善服務櫃檯」。為友善服務新住民,除延續先前提供「9國語言」暖心服務,近期更推出業界唯一「多國語言版」的理賠申請書,滿足世界各地民眾來台工作、求學及居住時的保險申辦與理賠需求,並能以其最熟悉的語言,進行保險服務。為預防民眾遭詐騙,當保戶臨櫃辦理「金流」相關服務時,客服人員主動關心民眾資金用途,2023年共成功攔阻64件詐騙案,累計金額近新台幣4千9百萬元。根據國泰人壽最新顧客體驗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整體滿意度達98.8%,NPS(Net Promoter Score,淨推薦值)高達35.1%,連續四年正成長,顯見國壽各項服務皆深獲客戶肯定。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致力打造公平待客的友善金融環境,國泰人壽、國泰產險13日雙獲金管會頒發公平待客評核績優獎項肯定。左起為國泰產險協理余家偉、資深副總陳謹洲、總經理陳萬祥、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王麗秋、協理廖昶超、協理劉明達(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產險由董事會層級由上而下建立公平待客思維,定期召開公平待客小組會議,並舉辦公平待客教育訓練課程,以落實金融友善服務,改善高齡及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進而推出一系列公平待客服務機制。 國泰產險針對年輕族群,推出保險新鮮人3大懶人包(車禍處理流程懶人包、旅遊險熱門問題懶人包及快速上手保險流程及觀念-入門指南),幫助年輕人對保險資訊更快上手;針對身心障礙者,提供「視訊手語直譯服務」供聽語障客戶線上手語翻譯、推出「圖型驗證碼語音報讀」服務,協助視障客戶完成會員登入以及提供無障礙網頁;針對高齡者提供「高齡者進線優先接聽服務」、「跨越數位鴻溝 – 友善網頁操作說明」計畫、老花眼鏡及簽名板等服務,並推出高齡專屬保險商品「新世紀常青」,針對老年人最常發生之置換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及水晶體提供補助保險金,新增「輔助器具費用保險」項目;更走入長照機構舉辦「微心計畫」,推廣損害防阻專業知識。其中「跨越數位鴻溝 – 友善網頁操作說明 」計畫,於服務試行階段受到客戶許多正面回饋,今年已擴大運用於微型電動二輪車強制險及國內外旅遊險,將持續增加運用在更多網路投保險種,服務更多有網投需求的數位弱勢族群,弭平數位落差。國泰產險秉持「iCARE」五大核心理念(implant建立制度、Culture原則內化、Alteration根因改善、Response蒐集聲音、Education教育訓練),推動公平待客,致力於建立「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服務文化,提升客戶服務的溫度與速度,從商品設計到末端理賠或客戶服務,持續從客戶視角出發,傾聽客戶聲音,提供貼近客戶的創新服務。根據國泰產險最新顧客體驗調查結果,2023年整體滿意度達96.6%,顯示國泰產險深獲客戶肯定。表格: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公平待客重點措施(資料來源/國泰人壽、國泰產險)。
台大名醫強吻熊抱女助理入獄變緩刑 1關鍵法官相信他不會再犯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至弘是業界名醫,但2021年爆出他在辦公室強吻並熊抱一名藥廠女助理,受害人事後馬上傳訊息告訴主管和同事,對台大提出性騷擾申訴外也向檢方提出告訴。王至弘辯稱只是為了打氣加油才「愛的抱抱」,但他一審遭判刑8個月,王至弘上訴後,高院今(11)日改判他緩刑3年,1個關鍵讓法官相信他不會再犯。判決書提到,王至弘在2021年10月某天晚上,將某藥廠派駐在台大醫院的女研究助理叫到辦公室裡,談話結束後突然趁女助理不注意,強行環抱她,又將女助理口罩拉下強吻,過程中還伸手撫摸女助理的背和臀部,過程約30秒。女助理當下嚇到不知所措,王至弘還表示可以送她回家,但她馬上拒絕。女助理返回她的辦公室,馬上傳訊息告訴主管和同事,自己遭到王至弘熊抱和強吻,所幸她有即時醒過神,推開王至弘並說不可以這樣,兩人分開後讓她氣得向其他人表示,「超想罵髒話的啊」;事後受害女助理對台大提出性騷擾申訴,並向檢方提出告訴,王至弘也遭提起公訴。今年1月一審結果,法院根據諸多客觀事實,認定王至弘強制猥褻犯行明確,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案件可上訴;今日二審高等法院審理後,法官認為一審判定無違誤,但王至弘沒有前科,又長期擔任台大醫師和台大醫學院專任教授,「歷年門診及手術總人數很多」相信王至弘不會再犯,被害人的損害也能透過民事訴訟請求賠償,故給予緩刑。全案仍可上訴。據悉,在民事部分,受害女助理請求賠償100萬8915元,最後北院民事庭判王至弘須賠償50萬8915元,50萬元為慰撫金,8915元是就診費用。王至弘自1993年進入台大醫院骨科部擔任主治醫師,很快成為台大醫學院骨科專任教授,他個人專精於微創全平衡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術、半月軟骨修補術、肩旋轉肌破裂修補術等,有不少職業球員都是找他開刀治療,在運動醫學界頗負盛名。◎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上班遇車禍後寸步難行! 「運動醫學中心」復健助順利擺脫拐杖
29歲的李小姐二個月前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造成膝部副韌帶受傷、十字韌帶鬆脫、半月板撕裂傷等傷害,使她必需以手杖輔助行走,後續在中醫復健科的轉介,以及骨科治療建議下,到「運動醫學中心」做復能診療,目前的她已擺脫手杖回復正常生活。運動醫學中心 非僅治療運動傷害光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冠帆表示,不少人聽到「運動醫學中心」,都直覺以為是看運動傷害,但除了看與運動相關的傷,更著重提升患者的骨骼肌肉功能,讓患者在受傷後,盡快回到正常生活,甚至能開始運動,才是運醫中心的最主要目的。術後復能問題 需藉由各種運動提升肌耐力賴冠帆進一步提到,過去針對骨科、神經外科等外科的手術患者,常面臨術後復能的問題,像不少患者在接受膝關節手術後,雖然手術成功,但肌力卻因之前膝關節不適,而嚴重喪失,此時就要藉由各種運動,來提升患者的肌耐力,進一步保護患者的膝關節,讓他們能正常地行走坐臥,重拾日常生活。「以人為本」整合治療 讓運動成為治療一部分光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彥志認為,運動醫學中心的宗旨,在於以人為本的整合治療,讓「運動」成為治療的一部分,讓病人能夠主動參與。期待能藉由運動醫學中心的成立,能更進一步提升民眾的骨骼肌肉健康。
關節退化!走路卡卡、突無力 1微創手術有效恢復行走力
膝關節是大小腿骨頭連接的部位,在關節內的骨頭表面包覆著一層以膠原蛋白為主的軟骨,提供潤滑、緩衝的效果。但是長年使用下,可能出現一些刮痕、磨損,這便是所謂的關節退化。關節軟骨較大破損 恐致活動困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心畬表示,輕微的磨損注射玻尿酸潤滑即可緩解,但較嚴重的損傷會導致軟骨破裂,有時軟骨會移位,碎片會脫落,形成大問題。關節軟骨出現較大破損時,會有明顯的凹凸不平甚至會剝落形成碎片,活動時容易卡住,也會有突發的無力感,還會發炎腫脹產生關節內積水。休息跟吃消炎藥可暫時緩解,但症狀時常反覆,造成一大困擾,這時就會需要手術介入。微創膝關節內視鏡 傷口小、恢復快林心畬說明,傳統手術需要切開整個關節來移除碎片或修補軟骨,傷口大,復原慢,有時還會遇到手術後沾黏僵硬的後遺症。但是現在內視鏡技術已經普及化,搭配關節專用的內視鏡器械,只需要三個小於一公分的傷口便可完成手術,手術後隔天傷口只會些微腫脹,通常一天內可以恢復獨立下床與走路,住院時間只需兩天一夜。而除了修補軟骨及移除碎片,手術中還可以詳細檢查關節內的狀況,若是發現不平整的皺壁或是發炎的滑膜組織也可同時清除,回復關節的順暢度,延長關節的使用年限。出現不適症狀快就醫 把握黃金治療期林心畬強調,軟骨碎片與關節磨損互為因果,關節軟骨碎片會導致異常的磨損,進一步損傷健康的軟骨,產生更多軟骨碎片,形成惡性循環。若是軟骨完全磨壞,便只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有症狀的患者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早期治療的關鍵時機。
膝蓋不再打架! 「導引式鋼板矯正」男童X型腿大幅改善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趨勢,每個孩子的健康與發展愈發受到家長的重視。現年14歲的張小弟在5年前發現運動時膝蓋經常相互碰撞,導致疼痛,影響了運動表現和步態協調。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郭建忠醫師診斷為X型腿。兩年保守治療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X型腿卻更加明顯,同學們更是投以異樣眼光,讓他在同儕中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建忠醫師為張小弟安排了導引式鋼板矯正手術。手術後短短半年,雙腿外觀已顯著改善,走路和跑步時不再受到碰撞影響感到疼痛,運動表現也顯著提升。術後一年,量測發現膝蓋角度恢復正常,外觀與功能皆有明顯改善。近期,張小弟已順利移除鋼板,重新擁有筆直健康的雙腿。郭建忠醫師指出,現今家長對孩子的健康與體態愈加重視,早期發現與治療發育問題更顯重要。X型腿與O型腿的形成,主要受鐘擺效應影響,但並非所有的腿型異常都需要治療。新生兒通常會因胎壓影響而呈現輕微約10-15度的O型腿,並在一歲半至兩歲時逐漸變直;隨後可能出現輕微的X型腿,最終在6至8歲左右恢復正常。然而,若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膝蓋生長板的內外側異常增生速度導致X型腿或O型腿,長期下來會引發膝蓋兩側受力不均,導致韌帶鬆弛、半月板受損等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加速關節退化,成為未來健康的隱憂。郭建忠醫師進一步說明,12歲之前,都是手術治療腿型異常的黃金時期,自全民健保在108年開始給付生長板導引矯正手術使用的八字鋼板後,小兒骨科醫師能透過低侵入性的手術逐步調整膝關節角度,相較傳統手術治療傷口大、治療時間久,新式導引式八字鋼板治療手術傷口落在3-4公分,術後可快速恢復活動及跑跳,不會影響後續生長,併發症也較少,而且手術矯正、肢體變直之後,下半身也相對變修長,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郭建忠醫師提醒,如果8歲後的孩童因任何原因導致未能按照鐘擺效應正常生長,出現腿型不對稱的情況,建議家長應高度重視,立即陪同孩子前往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追蹤檢查。透過早期的醫療介入,不僅可有效避免未來可能的健康問題,還能讓孩子擁有健康雙腿,為他們的自信人生奠定基礎。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從5公尺邁向500公尺 新復健法「Keeogo」重拾患者希望
林伯伯是一位70多歲的頸椎脊髓損傷患者,曾經歷長達一年的傳統復健療程。儘管他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站立並步行約5公尺,但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經常疼痛,影響了復健的進展。在亞東醫院復健師的評估與建議下,林伯伯決定嘗試使用最新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Keeogo」配合復健課程。在首次使用「Keeogo」進行訓練時,林伯伯就能使用前臂式助行器行走超過60公尺,並且當天走了四趟。他興奮地表示:「好久沒有走那麼遠了!」這次體驗讓他重新燃起希望,甚至萌生了出國旅遊的念頭。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總治療師周世逢解釋說,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新興的復健方法,通過支撐無力的下肢來訓練動作,最常見的應用是步態訓練。與其他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不同的是,Keeogo能感應病患在主動動作過程中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變化,並即時調整機器的支撐力度,幫助病患更輕鬆地完成每個動作。周世逢比喻說,這就像開車時如果不動方向盤,車輛不會轉彎;但當我們操控方向盤時,動力方向盤的協助會讓轉動變得更輕鬆。Keeogo的設計原理亦然,通過協助病患主動運動,提升復健效果,使病患在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自主性和舒適感。周世逢進一步解釋,Keeogo的適用對象包括腦中風、腦傷、脊髓損傷及長期臥床等病患,即下肢有一定動作但肌力不足的對象,並且臨床發現,無論病患的發病時間長短,只要經過專業評估適當使用Keeogo,訓練後均能獲得顯著改善,包括軀幹穩定度、下肢肌力、心肺耐力以及步態矯正等方面,從而大幅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品質。林伯伯在第一次使用Keeogo訓練時,膝關節完全沒有疼痛感,隔天也沒有出現不適。經過6個月的密集訓練,他現在能在使用Keeogo時輕鬆行走超過500公尺,且不再需要拐杖;即使脫下機器人,使用單拐也能步行超過200公尺。這讓他對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滿意,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周世逢強調,病患在使用Keeogo進行訓練時獲得顯著進步,不僅有賴於Keeogo的性能,更需要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協助,才能有最好的副教效果。
72歲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勇健」開球 左膝撕裂性骨折須休養2個月
高齡72歲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6日晚上在神宮球場替日本職棒比賽舉行開球儀式,投球地時,前跨的左腳膝關節發生撕裂性骨折。東京都政府7日宣布,小池都知事會暫時在家中辦公,完全治癒需要2個月。綜合日媒報導,小池百合子6日晚間以一身白色棒球勁裝出席養樂多燕子對抗阪神虎的賽場上。當她站上投手丘開球時,以相當標準的姿勢將左腿高高邁起,但在往前踏步並且扭身投球時,身體明顯向左踉蹌了一下,之後連跳兩步並且微微蹲下,似乎相當不適。而從看到投手丘上投出的球,在地上彈跳兩次後落入捕手的手套,她便在對四周揮手致意後緩緩退場。相關人士透露,小池在投球後立刻感到左膝不適,最後坐著輪椅離開球場,確認是在投球時傷了膝蓋。東京都政府7日宣布,小池的左膝關節發生撕裂性骨折,但在醫生評估後沒有住院,暫時會在家中透過遠距方式辦公,預計要休養2個月才能夠完全康復。小池原本計劃7日下午要和公明黨討論預算,但會議最終因受傷取消。但東京都政府表示,她仍會出席15日的東京都戰歿者追悼儀式。
伴客戶前行!國泰人壽、國泰產險雙獲公平待客評核前25%績優
壽險業唯一連續六年蟬聯績優、產險貼近客戶多元創新服務獲肯定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致力打造公平待客的友善金融環境,陪伴客戶前行,金管會日前公布113年公平待客原則評核結果,國泰人壽、國泰產險雙雙榮獲公平待客評核排行前25%業者。其中,國泰人壽更領先業界連續六年蟬聯評鑑績優,展現全方位守護民眾身、心、財的公平待客文化;而國泰產險則以貼近客戶的多元創新服務,並積極針對年輕族群、高齡族群、身心障礙推出一系列公平待客服務,獲得主管機關肯定。國泰人壽再獲金管會「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排行前25%業者,為壽險業唯一連續六年蟬聯績優,深獲主管機關肯定。國壽落實「全員服務、公平待客」的核心價值,更由董事會直接督導專責單位統籌與建立管理機制,上下齊心維護消費者權益。針對高齡族群,國泰人壽積極培育1.4萬名業務同仁獲得「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舉辦樂齡生活體驗與手語教學課程,提升友善服務能力;並結合國泰人壽App大腦功能訓練與檢測服務,讓客戶強化預防失智觀念。同時,設置「樂齡服務專線」,以最熟悉的語言為長者服務,滿意度達91.8%,更首創高齡客戶「保單查閱人制度」,國泰人壽觀察到,當保戶年紀越大,常會忘記曾經投保哪些保險,因此高齡長者可預先約定查閱人瀏覽保單狀況,協同家屬維護顧客權益。此外,國泰人壽亦積極從客戶角度出發設計各項服務,特別邀請「混障綜藝團」(混合許多障別朋友的表演藝術團體)實際體驗友善服務措施,透過身障者第一視角回饋,優化理賠申請文字轉語音功能,並完成設置「友善服務櫃檯」。為友善服務新住民,除延續先前提供「9國語言」暖心服務,近期更推出業界唯一「多國語言版」的理賠申請書,滿足世界各地民眾來台工作、求學及居住時的保險申辦與理賠需求,並能以其最熟悉的語言,進行保險服務。為預防民眾遭詐騙,當保戶臨櫃辦理「金流」相關服務時,客服人員主動關心民眾資金用途,2023年共成功攔阻64件詐騙案,累計金額近新台幣4千9百萬元。根據國泰人壽最新顧客體驗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整體滿意度達98.8%,NPS(Net Promoter Score,淨推薦值)高達35.1%,連續四年正成長,顯見國壽各項服務皆深獲客戶肯定。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公平待客重點措施(圖/國泰產險提供)國泰產險亦由董事會層級由上而下建立公平待客思維,獨立董事及117位經理級以上主管均完成評議中心「公平待客相關議題探討」課程,掌握高齡者金融剝削個案、高齡及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改善與維護等,進而推出一系列公平待客服務機制。國泰產險針對年輕族群,推出保險新鮮人3大懶人包(車禍處理流程懶人包、旅遊險熱門問題懶人包及快速上手保險流程及觀念-入門指南),幫助年輕人對保險資訊更快上手;針對身心障礙者,提供「視訊手語直譯服務」供聽語障客戶線上手語翻譯、推出「圖型驗證碼語音報讀」服務,協助視障客戶完成會員登入以及提供無障礙網頁;針對高齡者提供「高齡者進線優先接聽服務」、「跨越數位鴻溝 – 友善網頁操作說明」計畫、老花眼鏡及簽名板等服務,並推出高齡專屬保險商品「新世紀常青」,針對老年人最常發生之置換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及水晶體提供補助保險金,新增「輔助器具費用保險」項目;更走入長照機構舉辦「微心計畫」,推廣損害防阻專業知識。國泰產險落實公平待客,推出「高齡優先接聽」服務,資深客服放慢語速、使用對方習慣語言,傾聽長輩需求、引導解決問題。(圖/國泰產險提供)其中「跨越數位鴻溝 – 友善網頁操作說明[1]」計畫,於服務試行階段受到客戶許多正面回饋,預計於今年擴大運用在更多網路投保險種,如微型電動二輪車強制險、旅遊國內外旅遊險等,以服務更多有網投需求的數位弱勢族群,弭平數位落差。國泰產險秉持「iCARE」五大核心理念(implant建立制度、Culture原則內化、Alteration根因改善、Response蒐集聲音、Education教育訓練),推動公平待客,致力於建立「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服務文化,提升客戶服務的溫度與速度,從商品設計到末端理賠或客戶服務,持續從客戶視角出發,傾聽客戶聲音,提供貼近客戶的創新服務。根據國泰產險最新顧客體驗調查結果,2023年整體滿意度達96.6%,顯示國泰產險深獲客戶肯定。[1] 國泰產險「跨越數位鴻溝– 友善網頁操作說明」計畫,為業界首家推出「線上共覽」技術的產險業者,只要客戶碰到數位投保操作難題或需要解說商品,都可電話諮詢客服,客服人員能在遮蔽客戶個資且符合國際資安標準下,線上同步瀏覽客戶授權的指定網路操作頁面,即時解決數位投保操作障礙服務,提供最佳數位體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