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痛
」擺脫深層肩胛「膏肓痛」!中醫調理與姿勢矯正助減緩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0歲的上班族黃先生每周末健身兩天,追求結實的胸肌和人魚線,卻在數周後出現胸悶及膏肓痛,不僅上班時發作,運動後更是不適加劇。飽受困擾的他,決定尋求中醫治療。久坐與鍛鍊錯誤 膏肓痛成常見現代病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吳文誠表示,膏肓痛以往多見於久坐上班族,因長時間姿勢不良和肌肉耐力不足,容易在脊椎與肩胛骨內側引發深層疼痛,嚴重時甚至波及脖子與頭部。即便休息,痠痛仍難以緩解。健身族的隱藏風險:肌肉疲勞與骨架錯位 吳文誠醫師指出,週末健身族常因過度訓練,導致肌肉疲勞與脊椎小面關節發炎腫脹,最終引發疼痛與不適。治療上,透過針灸與中藥調理肌肉及氣血,並搭配筋膜與骨架手法調整,可有效改善疼痛狀況。姿勢調整與中醫調理 運動表現全面提升黃帝內經提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經過中醫調理與姿勢調整後,身體的氣血循環自然會有所成長。黃先生經調理後,胸悶與膏肓痛不再復發,運動時的肌肉痠痛也恢復得更快,訓練效果反而比以往更好,身體的穩定性與肌耐力均有所突破,也比較不會用錯誤的肌肉代償。維持良好姿勢 搭配多元運動防止復發吳文誠醫師提醒,除針灸治療、中醫調理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建議在健身訓練外加入瑜伽、太極拳等注重核心穩定與連貫動作的運動,提升動作穩定性與肌肉耐力,降低膏肓痛復發風險。
肩頸肌肉痠痛、頭痛難以入眠 竟是肌筋膜發炎搞鬼
家庭、工作兩頭燒的王女士因長時間勞損,肩頸肌肉常有緊繃、痠痛感長達五、六年之久,後來竟引發頭痛,半夜常難以入眠,嚴重影響生活。他曾試過推拿、穴道按摩、熱敷及復健等方式均不見成效,最後求助臺中慈院復健醫學部,經診斷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引起的頸因性頭痛。肌筋膜疼痛症 肩頸肌肉好緊繃 蔡森蔚主任指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慢性肌肉疼痛症,臨床表徵是肌群常會痠痛、抽痛、麻。而其特徵是按壓肌肉會有特別疼痛的痛點,而且按壓痛點時會有傳導痛。王女士因肩頸緊繃轉移至頭痛,就是典型例子。蔡森蔚主任說,常見的膏肓痛、肩胛痛等,病人多誤以為是其他器官引起的疾病,承受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建議發現這些病徵的人可諮詢復健科醫師。體外震波治療 終於變的好眠王女士曾嘗試多種傳統復健方式效果不彰,所幸以體外震波處理肩頸肌肉,終於緩解頭痛讓王女士獲得一夜好眠。復健醫學部醫師鄧立筠說明,體外震波儀是採取破壞原理,經由探頭傳遞能量到積損的軟組織或關節,治療較深層的受損組織,讓積損處局部發炎再自我修復,對治療肌筋膜發炎、慢性肌腱炎或鈣化性病變有相當成效。王女士施打第二次後即明顯感受肩頸緊繃處放鬆,擾人的頭痛也改善很多,直呼「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非侵入性治療 搭配復健加速療程蔡森蔚主任補充說明,體外震波屬非侵入性治療,不需打針或手術,王女士除了施打體外震波,平時再配合復健,更能加速療程。體外震波治療目前是自費項目,建議三次為一個完整療程。震波施打過程,有如橡皮筋彈打的輕微疼痛感,打完後緊繃處就會舒緩,縮短復健治療過程,能改善生活品質;但體外震波治療也非人人適用,接受治療前必須由醫師完整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