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
」 流感 腺病毒 黴漿菌 疾管署 發燒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
小患者連中2鏢 醫:今年一樣「群毒亂舞」
疾管署12日表示國內流感重症病例與死亡數都創10年新高,而腸病毒疫情估下周進高峰。中西醫師洪啓豪表示,小患者先得腺病毒又得腸病毒,還有小孩得接連得黴漿菌肺炎、腸病毒,「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洪啓豪在臉書發文,「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小患者先是腺病毒燒不停,治好又得腸病毒,「什麼?還真的有人可以與其較量?也有另一位小朋友,黴漿菌肺炎抗生素治療後接著又感染上腸病毒。」洪啓豪說,今年秋天特別熱,也因為氣候異常,有腸病毒好發狀況,「事實上以往夏天才好發的腸病毒,豪醫觀察這幾年都有在秋冬發生的機率,而且以前我們讀書學醫的年代,腸病毒在成人身上鮮少發病,但是近年的腸病毒,也會有成人發病的案例,這些都是病毒、微生物在改變的情況,」洪啓豪指出,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天也影響微生物、地球暖化、污染等,「調理體質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時常容易感冒的孩子來說,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重視「症狀快速壓制」,我們還是要強調,我們社會會去說要對某某族群要有同理心,事實上,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也需要大家的同理心。」洪啓豪說,想快速壓制症狀沒錯,但還是要搭配調理,不然這類體質的孩子會教訓大家,臨床上真的有這狀況。
16歲女高中生染罕見「沙波病毒」 1天吐8次喝水都害怕
彰化員林市一名16歲的高二女學生,近日持續高燒且頻繁上吐下瀉,特別是在進食後便會出現嘔吐情況,連水都不敢飲用,每天嘔吐多達7至8次,經多次就醫未見好轉後,她被轉診至彰化醫院,透過糞便PCR檢驗後確診罕見的沙波病毒感染,住院治療13天後才出院。女學生日前開始上吐下瀉並伴隨發燒,於是前往附近醫院急診,當時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然而,服藥兩天後症狀仍無好轉,一進食就嘔吐,甚至連喝水都害怕,儘管如此仍不斷嘔吐且持續腹瀉。隨後她轉診至彰化醫院,經檢查確診罹患罕見的沙波病毒,且因長時間不敢喝水引發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女學生回憶,發病前曾拿食物餵流浪貓,懷疑是否因此感染,但馬瑞杉認為,貓感染沙波病毒的可能性極低,目前也無研究證實貓是該病毒的傳播源。女學生的母親表示,女兒以前也曾出現嘔吐和腹瀉情況,但這次的病情特別嚴重,讓她十分擔心。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常見的上吐下瀉通常是由病毒型或細菌型腸胃炎引起,常見病毒包括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與腺病毒,而沙波病毒較為少見。每年11月至3月是腸胃型病毒流行期,此個案是否是疫情的先遣部隊,尚需進一步觀察。馬瑞杉指出,沙波病毒的傳播途徑多與不乾淨的手部接觸有關,可能因如廁後未洗手,手上殘留病毒,又接觸食物而導致傳染。為防止腸胃型病毒感染,馬瑞杉建議民眾勤洗手,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尤其是在進食前、如廁後、出入公共場所後,以及處理生鮮食材時要徹底洗手。家中如有感染者,應以漂白水稀釋消毒,減少群聚感染風險,並避免生食,建議以煮熟食物為主。
超多人中諾羅病毒 耳鼻醫吐到不行:一家四口都中獎了
疾管署上周表示,腹瀉門急診人次創5年同期最高,而諾羅病毒占48.8%。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最近很多人得腸胃炎,「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最近腸胃炎的病人非常多,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大前天女兒先吐,前天換太太上吐下瀉;昨天我接兒子放學時說他肚子痛,我心想慘了,結果回家兒子就吐了,今天凌晨換我吐到不行。」李典憲說,「傳染力強,一下子全家都上吐下瀉,還是要想到是不是感染到諾羅病毒。早上我請護理師打了止吐針勉強把上午診看完,因為身體不舒服到無法專心看診,下午只能關診休息,真的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很抱歉。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的個案真的不少,大家還是要務必勤洗手,維護個人衛生,並且煮熟食材,避免感染發生。」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疾管署指出,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開學腸病毒群魔亂舞!首周已停課72班 家長小心孩出現「5大症狀」
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9月1日至9月7日門急診就診計14,241人次,與前一週14,641人次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而目前學校已經開學,據疾管署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已有72班因疫情停課,其中50班是小學、幼兒園。對此,兒童感染科顏俊宇醫師表示,最近看診觀察到5大類症狀的不同種感染病人,他也列出「5大病毒」,提醒「開學後真的是病毒群魔亂舞,沒有要放過可愛的小孩和爸媽,大家真的辛苦了」。顏俊宇在臉書粉專「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發文指出,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盛行,超多患者出現嘔吐症狀,可能是開學沒多久,大家群聚交換病毒,最近看診觀察到超多不同種感染病人:1️ 發燒、吃什麼吐什麼、拉水便診斷病毒性腸胃炎:案例數這2週真的很多,尤其接下來是中秋連假要烤肉,各位爸媽要注意食品清潔衛生,食品要煮熟、手部一定要做好清潔。2️ 手腳關節、屁股紅疹,有些合併喉嚨潰瘍,可能合併發燒1至2日:腸病毒,腸病毒流行真的好久,到現在還是有不少幼稚園因為有1週有2名以上小孩中獎,全班停課1週。3️ 狂咳嗽+痰嚴重、高燒39度的嬰幼兒驗到RSV病毒。4️ 喉嚨痛+肌肉酸痛的驗到新冠。5️ 黃眼屎、扁桃腺化膿、發燒的小孩驗到腺病毒。疾管署呼籲要做好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此外,倘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留意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疾管署提醒,目前學校已經開學,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保持警覺,加強教導學童肥皂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另外,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包含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病毒性腸胃炎增…嚴重恐上吐下瀉 醫提醒:用餐前徹底濕洗手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表示,近期腸胃炎病例變多,嚴重的話會上吐下瀉,用餐前要徹底洗手。蒼藍鴿在臉書發文,「近期病毒性腸胃炎有增多的趨勢,輕微者脹氣拉肚子、嚴重的話則上吐下瀉。如果身旁有人感染,建議用餐前徹底濕洗手,才能將感染機會降到最低。」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疾管署說,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食人菌」飛沫傳染!嚴重恐「器官衰竭」死亡率破3成 醫揭典型症狀
暑假來臨,許多民眾在規劃旅遊觀光行程時,最討厭的就是突發的疾病來打擾。偏偏除了換季時常見的感冒之外,新冠肺炎個案數量也逐漸上升,加上近日臺灣民眾最愛去的日本,又傳出「食人菌」2024年已破千例的疫情,造成許多民眾的擔心。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何愉懷醫師表示,食人菌其實就是A型鏈球菌,包含新冠、流感與食人菌在內,許多疾病都是經由飛沫與接觸等途徑來傳染,所以,戴好口罩、常洗手就能有效預防。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因為傷口感染後,常會出現組織壞死僵硬的情況,外觀看起來就像被細菌吃了一大塊,所以,有人稱之為食人菌。何愉懷醫師表示,感染A型鏈球菌之後,常會發生咽喉炎、扁桃腺炎,還有一些皮膚軟組織的發炎,少部分的人會出現風濕性關節炎或風濕性心臟病等問題,而感染A型鏈球菌嚴重時會引起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的危險,其中如果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簡稱STSS)的時候,預估有超過三成的死亡率。「經過適當的治療,A型鏈球菌感染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何愉懷醫師表示,目前針對A型鏈球菌的治療,主要以抗生素為主,臨床上使用盤尼西林或頭孢子素的治療效果都很好,所以,請大家不用太擔心。前陣子一位59歲的女性因為下腹部疼痛就醫,後來因為休克被轉至花蓮慈院,後續在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下,病況穩定後順利出院。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何愉懷醫師表示:戴口罩落實手部衛生,防疫做得好假期沒煩惱。(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何愉懷醫師表示,其實A型鏈球菌是很常見的細菌,以花蓮慈院為例,每年平均個案數大約20至30例,2024年上半年則是收治8例。而在疾病管制署監控下,臺灣目前沒有出現A型鏈球菌感染案例特別增加的現象,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於恐慌,因為「食人菌」這個別名很恐怖,就自己嚇自己。比起嚇人的A型鏈球菌,何愉懷醫師提醒大家,臨床上發現,近日的新冠、流感、腸病毒與腺病毒感染人數不停累積,而且本來換季時就是流感的好發季節,尤其是在暑期出遊時,難免會吃吃喝喝,還會接觸到許多人群,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勤洗手,落實手部衛生,並且隨身備好口罩,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人多的地方或者自己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時,佩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周遭的人。防疫工作做得好,暑假出遊沒煩惱,何愉懷醫師說,落實防疫維持身體健康,才能好好的享受愉快的假期。
照顧確診尪染新冠!8旬嬤摔倒住院「夫妻變隔壁床病友」 醫示警:疫情燒起來了
國內近期3病毒齊發,流感、腺病毒與新冠病毒患者塞爆診間,也發生許多「病者相依」案例。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透露,一名80多歲阿嬤在醫院照顧確診老伴,卻不幸感染新冠,還因發病後摔傷住院,意外成為老伴的同房病友。蘇一峰在臉書分享這對八旬夫婦的住院始末,老阿公新冠確診住院後,照顧他的阿嬤也感染新冠病毒,還因發病後頭暈、手腳沒力氣摔倒,傷得鼻青臉腫,阿嬤的額頭、眼窩、鼻樑與手臂,全是青色甚至黑色的瘀青,讓旁人看了不捨。蘇一峰除感歎,80多歲阿嬤照顧80多歲阿公,卻成為老伴的隔壁床病友,更指「新冠疫情用力燒起來了」。文章曝光後,網友們紛紛感謝醫護人員辛勞、祝福阿公阿嬤早日康復,也有人指出,「我家診所一個患者因為通知回診才被告知,狀況跟醫師的個案很像,也是二確暈厥摔倒頭著地,現在還在加護病房」、「前兩天我老公也感染新冠,這次2確變嚴重了」。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新增817例新冠本土個案,較前一週增加193例,增幅達31%,其中死亡個案40例,65歲以上長者比例高達90%。疾管署原預估第6波疫情將在8至9月達到高峰,但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昨(25日)表示,新冠高峰期將提前在7月中旬出現,並維持1到2個月的震盪期。曾淑慧指出,隨著開學季在9月報到,不排除有新一波疫情出現,甚至可能出現「雙高峰」。另外,為因應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與處在流行期,即日起重啟流感公費疫苗至7月31日;10月1日起再開放11類公費對象施打流感、新冠疫苗。
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明明流感、新冠快篩都是陰性「卻連日高燒不止」 專業醫曝光背後原因
近期台灣可以說是各式病毒延燒中,除了家長大敵腸病毒外,還有流感、新冠肺炎依舊在肆虐中,先前就有多名小兒科醫師提出警告。而如今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又提出一個特殊案例,指稱遇到個案明明是流感、快篩都呈現陰性,但是個案本身卻是連日高燒不止,最後才推測是微生物引起的「化膿性扁桃腺炎」。小兒科醫師林智葳近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期遇到好幾個高燒的小孩,概略病程都是第一天低燒(約38度初)、第二天突然高燒(流感、新冠呈現雙陰性)、繼續維持高燒3至4天。如此情況也讓林智葳醫師感到頭疼。後續進一步檢查後,林智葳醫師發現孩童的扁桃腺上長滿了大片的膿,暫時診斷為「化膿性扁桃腺炎」。林智葳醫師解釋,化膿性扁桃腺炎主要是因為微生物感染所引起,通常有腺病毒、EB病毒、A型鏈球菌、腸病毒等。當中只有A型鏈球菌是細菌性的扁桃腺炎,需要至少10天的常規抗生素治療,其餘都屬於自限性的病毒感染(時間到了會自我痊癒)。林智葳醫師也在文中提起看診時的趣事,他表示為了讓家長明白情況,通常會用冰淇淋來形容鋪在腫脹扁條腺體上的白色的膿。沒想到一名小孩在回診時,突然脫口詢問「醫生叔叔,我裡面還有長冰淇淋嗎?」,孩子孩童言童語的表示「上次我長冰淇淋的時候,媽媽讓我吃了好多冰淇淋」。林智葳醫師解釋,由於擔憂孩童食慾太差,因此有建議家長可以讓孩童吃些冰淇淋舒緩喉嚨疼痛,沒想到竟然因此讓小朋友產生誤會。
病毒流行期!流感、新冠、諾羅三大病毒夾擊 公衛專家:口罩戴好
由於疫情趨緩,衛福部宣布「口罩令」在5月19日全面解禁。然而近期流感、新冠、諾羅等病毒感染處於高峰,彰化縣有醫療院所急診甚至一度滿床。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提醒,民眾出入公共場所仍不能掉以輕心,最好還是戴上口罩。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實驗室病毒監測最近一週除流感病毒之外,腺病毒感染的案例也很多,其次就是COVID-19病毒,除上述幾種病毒外,其他檢出的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顯示正值多種病毒流行期。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在COVID-19方面,彰化縣2024年累計385例重症,大多數病例都發生在3月前,雖然4月到5月感染病例已逐漸減少,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最近傳染病毒種類繁多,且在高峰期,民眾除了多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最好也能戴上口罩。另外,由於觀察到民眾對接種COVID-19疫苗的意願比過去降低許多,葉彥伯強調COVID-19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新的疫苗才有防護力,高齡或合併多重慢性病民眾仍應接種疫苗預防。此外,近期有民眾參加團體旅遊、聚餐後出現上吐下瀉狀況,就醫檢驗後,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葉彥伯表示,民眾一旦有上吐下瀉等症狀,就不要再繼續旅遊行程,以免同行親友感染,且感染諾羅病毒後,嘔吐物也會有傳染性,民眾應注意衛生、小心防範。近日流感病例也不少,彰化縣員林市員榮醫院急診室醫師翁聖富指出,近日平均每日有20名病患因呼吸道疾病就醫,近期的流感以A型為主;此外,昨天有1名20多歲的女病患是因B型流感合併肺炎收住院。
新冠疫情升溫!醫曝新病毒株「KP.2」開始流行:快篩最重要
新冠疫情近期又有逐漸升溫的趨勢。對此,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解釋,尤其大人發燒的情況很高機會篩出陽性,他推測很可能是新病毒株KP.2造成了新一波的流行。他也認為,由於新冠沒有特效藥,又很容易傳染給別人,所以如果可以提早篩出來,就能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周遭的親友,導致大家都發燒不舒服。陳敬倫醫師昨(20日)晚在臉書粉專《臭寶爸 - 兒科陳敬倫醫師》上發文分享,最近的門診新冠感染的人變多,尤其大人發燒很高機會篩出陽性,可能因為新的病毒株KP.2而造成新一波流行!自從新冠疫情開放後,雖然大家逐漸忘記新冠的威脅,但陳敬倫醫師表示,他們還是會積極地幫病人做快篩,尤其是流感快篩陰性時,都會用同一個檢體再多驗新冠,「就算健保不給付新冠快篩了,我們還是自掏腰包送病人1支快篩。」陳敬倫也解釋,得了流感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但感染新冠卻沒有特效藥,且很容易傳染給家人,導致最後全家都發燒不舒服,「所以如果能幫病患確認新冠、讓他好好地做防護,就能避免傳染給家人、同學、同事。」陳敬倫也認為,小孩發高燒時,家長常常帶來門診想快篩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但這些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篩出陽性也很難保證沒有併發其他細菌感染,所以確認是否得到流感或新冠,遠比其他病毒重要。陳敬倫續稱,最近藥局都能領到免費新冠快篩,因此他每天都到藥局報到領快篩給病患使用,「如果家中有很多快篩,也歡迎詢問附近診所需不需要喔!」他在文末也以主題標籤(Hashtag)抱怨,政府有一堆快篩不發給需要的診所,且健保也不給付診所幫民眾做快篩。
醫嘆「好多人生病」 示警發燒「3大病毒」:有症狀就快去快篩
近期不僅腸病毒正流行,流感病毒也不遑多讓,小兒科醫師陳信宏發文表示,最近接連遇到好幾個患者高燒不退、劇烈咳嗽,提醒大家發燒一定要去快篩,才能對症下藥。小兒科醫師陳信宏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接連好幾個患者高燒不退、劇烈咳嗽,經過快篩檢查確認是hMPV病毒感染。根據診所統計,最近發燒第一名為流感,第二名為腺病毒,第三名為新冠病毒。陳信宏也提醒民眾,發燒一定要來快篩才能對症治療,「藉由快篩可以正確診斷、快速治療」。衛福部也曾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種RNA病毒,hMPV感染可出現一系列呼吸道症狀,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導致住院和死亡,目前對hMPV感染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輕度感染建議症狀治療,至於嚴重病例,則需要提供積極的重症支持治療,可能需要氧氣治療、呼吸支持和機械通氣等。此外,衛福部也提醒大家,hMPV的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症狀有咳嗽、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發燒(2至3天或6至7天都有可能),且過敏體質可能被誘發哮喘、氣喘發作。因此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1歲以下嬰兒、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等五個族群,都需要特別小心。
6疾病肆虐!母親節成「病毒同樂會」 3專業醫發文提醒
雖然12日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相信不少人都在家庭的溫暖中度過,但有就有3名醫師前後在網路上發文,指稱近期有許多病毒肆虐,讓不少家庭的小孩都紛紛中標,反而讓家長感到十分疲累。也有醫師表示,一開診就遇到9名發燒患者,苦笑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於10日在FB發文表示,近期接診後發現,持續性的出現肺炎相關病例,吳昌騰提醒,目前有流感、腸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持續在社區中傳播,而且這些疾病在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是明顯的特徵,他也急發文呼籲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要注意。除此之外,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也在FB發文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之際,也表示近期接診時明顯發現,腸病毒、腺病毒、流感、腸胃炎等各式發燒感染,搞得許多診間媽媽崩潰,他也希望所有小孩趕快恢復健康「乖乖聽媽媽的話,就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了喔」。而面對眾多病毒肆虐有感的,也不僅侷限在上述2位醫師,小兒科醫師張博揚在12日也發文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一開診連九發燒有感」,短短數字直接道出如今病毒肆虐的情形。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除了腸病毒!醫師曝有「5病毒」同時爆發 疾管署提醒「8重症前兆」勿輕忽
近期國內腸病毒持續升溫,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發文提醒民眾,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5種病毒也在同時傳播中,家中有孩童的父母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先前也列出8種「重症前兆」,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輕忽。疾管署日前曾發布公告指出,目前國內為腸病毒流行期,在4月28日至5月4日這段期間,門急診就診計16,240人次,較前一週(14,316人次)上升13.4%;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而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醫師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目前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流感、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5種病毒繼續在社區中傳播。而由於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因此發文提醒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注意。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不只腸病毒!這4疾病也正流行 小兒科醫:恐變「病毒大亂鬥」
腸病毒來勢洶洶,疫情更創10年新高,全台至今(6日)已有5縣市被列為高風險區,引發許多家長憂心。旭恩小兒科診所醫師羅士軒除提醒家長們注意腸病毒外,也指出還有4種病毒正蠢蠢欲動,可能出現「病毒大亂鬥」。羅士軒在臉書粉專「旭恩小兒科診所」表示,近2週腸病毒病童「明顯增加很多很多」,所幸當前主流病毒還是以克沙奇A型為主,被稱為重症大魔王的71型只有少少個案。羅士軒指出,雖然腸病毒疫苗無法預防所有腸病毒,只能預防71型造成的重症,但還是建議家長替孩子施打疫苗,因為「什麼時候會流行不知道。真正大流行的時候,還不見得搶得到疫苗打」。另外,羅士軒也發現近幾天有特別多的肚痛、嘔吐案例,「A型流感、B型流感、腺病毒、RSV(呼吸道融合病毒),通通都有快篩到,感覺又是一堆病毒大亂鬥」。羅士軒強調,雖然要發生年初時一堆人生病的機率不高,許多人也已經有抗體,但「老話一句,預防傳染性疾病就是勤洗手、做好衛生習慣」。疾管署數據指出,截至5月3日共有10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但只要有病童罹患71型,居住縣市就會被列入高風險區,目前新北、桃園、台中、雲林及屏東5縣巿已被列入高風險區。
台中6歲童感冒多日「叫不醒」猝死 醫曝2可能:成人也要留意
台中市東區30日上午有1名6歲男童猝死。當時男童爸爸發現兒子叫不起來,無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搶救,但仍宣告不治。經初步了解,該名幼童有感冒情況多日。對此,義大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楊明浚表示,兒童感冒後猝死通常是病毒直攻心臟肌肉,造成的「急性心肌炎」又或是因病毒侵犯腦部,造成「急性腦幹腦炎」,且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狀況。楊明浚表示,會造成健康兒童感冒後猝死,一般最有可能是病毒所致,像是流感、腺病毒,直攻心臟所造成的急性心肌炎,楊明浚指出,在病毒尚未侵犯心臟前,孩子可能就像一般感冒,一旦併發心肌炎,孩子可能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會變得非常喘、呼吸急促,這時務必要快送至大醫院急診,不能拖延。另一情況是,因病毒侵犯腦部所造成的「急性腦幹腦炎」,若這時病童是一個人睡覺,他可能突然性癲癎發作,直接陷入昏迷,則有可能再也醒不來。楊明浚提醒民眾,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狀況,呼籲若發現家人感冒後,突然有持續性嘔吐或突然眼神呆滯、講話反應異常或是呼吸變得很快、很喘,高燒突然到攝氏41度等,都要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救援時間。
一堆人「高燒加肺炎」住院!醫曝恐染1病毒:嚴重送進加護病房
人體遭到病毒或細菌入侵,往往容易引起發燒症狀,不過若是高燒不退加上久咳不癒,小心恐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作怪。對此,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示警,從兒童、成人到長輩都有可能遭到該病毒「無差別攻擊」,嚴重甚至需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醫師李尚謙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期因高燒不退加上肺炎住院的患者不斷攀升,但這些人既不是感染流行性感冒,也不是腺病毒或其他病原體,而是遭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侵襲。李尚謙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最惱人的症狀除了咳嗽外,就是跟「燒久姬」腺病毒一樣高燒不退,且該病毒不只攻擊孩童,而是會進行無差別攻擊,「從小朋友到老年人都會被感染,嚴重甚至會因為此病毒而住進加護病房」,但住院病患仍以孩童跟長者為大宗。李尚謙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潛伏期約為5至6天,兒童常見症狀為咳嗽、流鼻水、喘及發燒,住院常見原因是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相較於孩童,成人感染該病毒的主要症狀為咳嗽、鼻塞、流鼻水及聲音沙啞,發燒比例較低,但老年患者則容易喘息與呼吸困難。對此,李尚謙也示警,感染該病毒的發燒時間約2至3天,甚至可能持續長達一周,且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中,臨床表現可以從支氣管炎或哮喘,惡化成嚴重的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因此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才能預防病毒找上門。
孩子鬧「收假症候群」不想上學! 親職專家傳授收心3對策
「媽媽我不想上學!」清明假期出遊後,不少孩子無法調適作息及心情,以致不想上學、無理取鬧,也就是俗稱的「收假症候群」,讓家長好煩惱。除了孩子情緒難照顧,假期結束往往也是傳染病的高峰期,尤其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及新冠等4大病毒正流行,免疫力低的孩子首當其衝。親職專家張旭鎧「阿鎧老師」提出3個收心打掃訣竅,讓孩子健康收假、快樂上學。假期結束迎傳染病高峰 收心清潔一次到位收假症候群不容小覷,擁有25年臨床經驗的阿鎧老師提出三大收心對策,建議家長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避免極端的作息落差,降低孩子在收假重返校園時的焦慮不安。收心對策一:固定作息 避免出現極端落差感孩子會出現收假症候群,正與作息落差有關,放假期間建議讓孩子也有一套固定作息,減少與日常作息的落差,像是盡量保持固定的起床與就寢時間、適當地帶孩子出門走走消耗體力、避免過度接觸3C產品等,都能讓孩子在收假時,生理作息與心理狀態快速調整回來。收心對策二:好好談心 爸媽別總繞著成績打轉你有多久沒跟孩子好好談心?平時放學後,話題常常跟學校有關,問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考試成績如何?但常常一放假就沒有話題了!這不只影響親子關係,更讓孩子生活枯燥乏味,漸漸失去與父母交談的意願。放假期間爸媽應趁機與孩子加深連結,跟孩子聊聊天,聊聊今天的新聞、天氣、三餐吃什麼,或是周遭發生什麼趣事,甚至接下來期望的學校生活,這些舉動都可以提升親子親密度。收心對策三:養成「親子打掃」收心儀式感不論假期出遊與否,都應該找時間幫孩子來個「收心儀式」,阿鎧老師表示,近年發現「親子打掃」其實就是很棒的收心操,因為打掃不僅是收心,更是健康的基礎,尤其假期後傳染病好發,打掃居家空間也能降低感染風險,讓孩子健康快樂上學去!「親子打掃」儀式感計畫 打敗收假症候群阿鎧老師表示,親子打掃不只建立收假儀式感,更能清除不小心帶回家的病菌,甚至提升孩子專注力。曾有家長發現孩子回到學校後學習變得不專心,以為是孩子放假玩太久手機導致,後來才意識到其實是過敏反應,讓孩子不舒適或是睡眠品質不佳。他建議家長能與孩子一起制定打掃目標,讓孩子先動手打掃自己的區域,再陪伴孩子一起打掃公共區域;此外,也可以透過遊戲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參與打掃的接納度,如:孩子玩遙控汽車時,學習讓汽車跟著掃地機器人走,能夠使孩子慢慢有參與感,同時可以簡單地訓練孩子的責任感,建立維持環境整潔的好習慣。專家最後提醒,正確打掃很重要,親子一起打掃也要慎選工具,容易使用、避免二次汙染是兩大挑選關鍵,一方面讓孩子輕鬆參與打掃,另一方面避免孩子打掃過程反而接觸病原。與孩子一起進行深度居家清潔,徹底掃去收假的焦慮及憂鬱,建立收假儀式感,也能培養親子關係。
三歲童狂咳找不出原因 就醫「症狀導向檢驗」精準治療痊癒!
3歲男童小聰,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也從未住過院。剛上幼兒園不久,因發燒及連續咳嗽3天,感到呼吸費力。所幸透過鼻咽採檢,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經歷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和一般病房的支持性療法下,漸漸改善痊癒,最後順利出院。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多重聚合酶鏈式」診斷更精準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感染科陳文發醫師解釋,現在許多基層診所,除了可以針對過去大家較熟悉的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外,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也一樣可以藉由抗原快篩被偵測,而較大的醫療院所也有更敏感的分子診斷工具。分子微生物診斷工具,近10年蓬勃發展,經過這2-3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大家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這個名詞更不陌生,也知道其為更敏感的檢查方法。小聰就是藉由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傳統採問診及理學檢查 近年可透過檢驗掌握病源陳文發醫師說明,過去兒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仰賴臨床醫師的問診及理學檢查來幫助診斷,但由於呼吸道感染多半症狀都很類似,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沒有專一性,很難通過臨床問診及理學檢查確定病原菌,若沒有再進一步執行檢驗(如快篩)的話,醫師無法及時掌握致病源。一般幼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以病毒為主,而病毒中除了少數(如流感)有抗病毒藥物以外,其他病毒大多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故對於輕症病童,醫師不一定每一位都採檢送驗。「症狀導向檢驗」不需重複採檢 精準治療更快速陳文發醫師表示,找出病原菌的好處包含:某些病毒可開立抗病毒藥物以加速復原、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需使用抗生素則可以更精準地對症下藥(如肺炎黴漿菌)因呼吸道感染症狀沒有專一性,故目前使用「症狀導向檢驗」,可依病人症狀(呼吸道、腸胃道或中樞神經感染症狀)直接採檢該部位,一次可檢驗多達22項病原菌,從採檢到結果出來只要幾小時的時間,不需要分項多次重覆採檢(流感、新冠、腺病毒等),減少病人被採檢的痛苦,也縮短診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