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絞痛
」 腹瀉 諾羅病毒 疾管署 中毒上周近13萬人腹瀉!醫曝濕紙巾擦沒用 最有效方法是這個
疾病管制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仍未趨緩,且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呈上升趨勢,籲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對此,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酒精對諾羅病毒不佳,所以用濕紙巾擦拭、酒精乾洗手等沒有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9,536人次,較前一周12萬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近5周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周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蛋、肉類及魚貝類等),以預防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傳播。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酒精對諾羅病毒不佳,所以用濕紙巾擦拭、酒精乾洗手等沒有用,還是要用肥皂濕洗手。至於何時手部清潔,黃高彬直言,多數人認為「飯前便後」,但應該要擴增為「飯前飯後,便前便後」等4個時間點。另外,中秋節將至,許多人都會舉辦烤肉活動。黃高彬提醒,諾羅主要和海鮮、飲水污染有關,民眾吃海鮮一定要煮熟。
近13萬人上周腹瀉急診就醫! 腸病毒上周亦破1.4萬就診「創5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於3日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仍未趨緩,且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呈上升趨勢,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達近13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2023年同期,近5周整體呈上升趨勢。疾管署亦表示,8月25日至8月31日腸病毒急診就診計14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5週(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9,536人次,較前一週12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2023)年同期,近5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第32至35週)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疾管署強調,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且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此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備餐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疾管署亦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隨著開學季到來,學童間密切互動頻繁,使得腸病毒更易於校園間傳播,且可能成為社區及家庭之間疾病傳播的管道,增加群聚風險。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4,279人次,較前一週1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惟感染個案均為輕症。而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本周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須注意學童間互動將增加腸病毒群聚與疫情傳播風險,呼籲民眾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今年腸病毒「病例異常」 台大醫示警開學慎防6大傳染疾病
今(30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感染科專家、台大醫師黃立民也提醒,開學後預期有6種疾病將會增多,其中腸病毒尤為棘手,因為今年的疫情趨勢「非常異常」。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也要注意腸胃炎威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期兒科因腸病毒就診的病例增加,「情況相當異常」,因為過往腸病毒會在暑假期間脫離流行,直到開學以後才又有一小波疫情,沒想到今年卻反常。黃立民指出,隨著開學病例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且目前已經出現重症病例,尚不確定是病毒變異變強,還是民眾抵抗力下降所致。黃立民也提醒,腸病毒容易變異,若病毒不斷重組,可能會變得更強,而經歷新冠疫情後,民眾的免疫反應也有可能減弱。黃立民強調,預防腸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徹底做好手部衛生。黃立民說明,學校和家長應加強教育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勤洗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學校方面則應加強環境消毒,並考慮在教室內放置紫外線消毒設備,以降低傳染風險。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要注意腸胃炎威脅。疾管署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隨著暑假進入尾聲,本週校園開學,尤須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增加家庭及社區群聚感染的機會。疾管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歷年資料顯示,腹瀉群聚場所以學校、餐飲旅宿業為主。開學後也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毒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4週(8月18日至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31至34週)共接獲7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3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56.8%)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32.4%)。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潛伏期約24-48小時,食用受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大規模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以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傳播。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日溫泉勝地爆大規模食物中毒 天然泉水疑遭「諾羅病毒」汙染
日本九州大分縣「由布院」地區,是頗受海內外旅客喜愛的溫泉勝地。不過該地一家名為「黑嶽莊」的旅店,近日發生嚴重的諾羅病毒集體中毒事件,有458人遭到諾羅病毒的感染而身體不適。目前當地政府已經勒令該旅館停業,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據日媒《讀賣新聞》報導,「黑嶽莊」是一間主打天然碳酸泉的旅店,但從8月3日到12日期間,有191組客人,共計506人造訪了黑嶽莊,其中有來自18個不同地區、共458名旅客事後出現發燒、嘔吐等不適症狀,其中有2名旅客因為反應嚴重,一度被送醫急救,不過現在已經康復出院。大分縣政府調查發現,從顧客及服務人員的檢體中驗出諾羅病毒,引此最初認定可能是旅店提供的膳食有問題,然而由於部分出現症狀的民眾並未在旅店進食,只是飲用了旅店內的泉水卻也出現症狀,因此懷疑泉水也可能遭到汙染,呼籲民眾切勿生飲此處的泉水以防染病。大分縣政府在接獲通報後,已勒令黑嶽莊8月13日至15日停業三天徹底清消,不過到了8月16日,黑嶽莊仍自主停業。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諾羅病毒的感染途徑包含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再碰觸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與病人密切接觸、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
諾羅病毒無特效藥可治!傳染途徑曝 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再工作
疾管署16日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故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4月7日至13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9848人次,較前一周12萬868人次上升15.7%,與去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四周(第12至15周)共接獲203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54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5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45件,佔80%)。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故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且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烹製菜餚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有疑似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染諾羅病毒「吐到一直哭」:要不要人活! 他崩潰勸外食要小心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對此,有網友哀號,諾羅病毒簡直要死人,一直狂吐,連吃藥都吐,大家吃外食要小心。網友在PTT以「諾羅病毒簡直要死人」為題發文表示,一直狂吐也沒辦法睡覺,躺在床上就是想吐,東西吃了也都吐出來,吃藥也是,「要不要人活啊!全身痠痛都會有刺刺的感覺,還一直低燒,超討厭諾羅病毒,吐到一直哭,好痛苦。」網友也以自身例子提醒大家,大家吃外食要小心。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本月7日至13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9848人次,較前一周12萬868人次上升15.7%,與去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四周(第12至15周)共接獲203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54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5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45件,佔80%)。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故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且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單周腹瀉人次逼近14萬 多在餐飲旅宿發生「8成是諾羅」
疾管署今(16)日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故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4月7日至13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9848人次,較前一週12萬868人次上升15.7%,與去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四週(第12至15週)共接獲203 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54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5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45件,佔80%)。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故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且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烹製菜餚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有疑似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
3種大腸桿菌感染一次看「嚴重恐致命」 老舊水管恐藏排便髒水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8日起驚傳有上百里民上吐下瀉,台北市自來水處派員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協助進行採樣檢測水質,9日檢驗發現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截至4月11日下午6點,共計有20人分別自3日起陸續嘔吐、發燒、腹瀉,部分民眾自行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目前並未出現重症。 為什麼居家水源也可能受大腸桿菌汙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曾撰文指出,有些老舊的水管會漏水,出現「養死水」、「養微生物」的狀況,這些髒水很可能會再進入飲用水源或自來水源。更糟糕的是,排便的水管滲漏,也有可能會進入飲用水、自來水源。因此建議「老舊樓層的水源要做大腸桿菌檢檢測。」根據食藥署資訊顯示,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污染,故在衛生學上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大部分的大腸桿菌屬於「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狀,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行者腹瀉」的元兇就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引發的食物中毒潛伏期平均為5~48小時,主要症狀包括:下痢、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等。因大腸桿菌侵襲型態不同,症狀差異程度也很大。例如侵襲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急性大腸炎、大便含血或黏液;產毒性大腸桿菌會水便、脫水等,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則會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有致命風險。大腸桿菌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只要補充水分,4至5天後會自行痊癒;但不可使用止瀉劑,以免助長人體吸收毒素而增加發生合併症的機會。感染大腸桿菌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以支持療法為主,並給予等張靜脈輸液補充和維持體內足夠水分,以提供腎臟的保護力。當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時,須給予支持性治療及補充水分。對脫水或嘔吐、腹痛等不能進食之患者,給予靜脈輸液。
初瓦、嚮辣82人腹瀉 疾管署初步檢驗:諾羅病毒釀禍
王品集團旗下「初瓦台北西門店」與「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日前爆出食安事件,目前整體通報相關案例已經達到82人之多。衛福部及管署就案例的檢體進行檢驗,初步檢出釀禍的元兇為諾羅病毒(Norovirus)。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截至8日20點,分別接獲醫院通報32人(新增7人)及50人(新增19人)陸續發生嘔吐、腹瀉症狀並至醫院就醫,多數民眾就醫後即返家休養。為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為確保民眾健康,自即(4/9)日起,若於4月2日至5日間曾至「初瓦台北西門店」跟「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用餐,有腸胃不適等症狀,可至本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及中興院區設立特別門診看診,「食安特別門診」時間為4月9日-4月15日(看診時間為上下午各1診,六日未開診),民眾可於網路依院區進行掛號。而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已針對就醫民眾的部分檢體進行檢驗,當中有驗出諾羅病毒的存在,但實際上是否就是諾羅病毒肇禍,還有待後續的調查。報導中也提到,曾淑慧表示,過去有許多食物中毒的案例中,後來發現主要病原都是諾羅病毒。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諾羅病毒(Norovirus)先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屬於可引起人類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患者在感染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而病毒本身的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嘔吐物、排泄物來人傳人,甚至有人感染後兩星期,其糞便內依舊存有病毒。
外食族天天拉肚子!腹絞痛逾3年 檢查竟是抗藥性壞菌搞鬼
一名41歲曾先生,長時間三餐外食,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他2年多來每天都要跑3、4次廁所,還經常出現腹瀉、腹絞痛的情況。最終他在友人的建議下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才發現竟是抗藥性壞菌「困難梭狀菌」在搞鬼。一名41歲房仲曾先生,幾乎每日外食,加上工作壓力大,因此2年多來每天都要跑3、4次廁所,還經常出現腹瀉、腹絞痛的情況。後來曾男在朋友的建議下,前往醫院採集糞便進行檢驗,才發現腸道內有「困難梭狀菌」存在,造成腸道發炎而經常腹瀉,最終曾男按照醫生建議服用益生菌及攝取高纖食物,調節菌群平衡,3個月後已完全康復,回到每日排便一次的正常情況,腹部也不再絞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指出,困難梭狀菌全台盛行率約1到5%,是導致急性或持續性腹瀉的原因之一,甚至住院病人的困難梭狀菌盛行率高達20%。病患因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正常菌叢減少,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困難梭狀桿菌開始大量繁殖,進而造成腸道不適發炎。林文元副院長更指出,一旦長期放任困難梭狀菌,它會分泌毒素破壞腸粘膜,可能引發嚴重腹瀉,更嚴重會造成腸胃道穿孔,甚至休克發生敗血症。最後,林文元副院長也提醒,要是長期倚賴一般抗生素治療身體發炎等問題,可能導致整體腸道的細菌數量、多樣性與豐富度迅速下降。尤其是維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細菌如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進而造成有害的潛在病原體隨之增加,引發其他的感染疾病。
到廟求「密陀精」治病 30歲男腸潰爛險死…神藥配方曝光
迷信險害命。一名曾有結石症狀的30歲男子,聽信朋友到某間廟求藥粉「密陀精」,期望能改善情況,未料該藥竟是重金屬劇毒物,服用後出現嘔吐、腹痛、黃疸等症狀。醫師抽血檢驗,發現他體內鉛濃度高出標準值3倍,所幸治療後已恢復正常。該名曾罹患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男子,在接受超音波碎石術後為避免復發,聽信朋友到廟求藥,但僅吃1週就陸續感到噁心、反胃、腹痛及容易疲倦。首次急診被發現腸胃12指腸糜爛及發炎;6天後因嘔吐、腹瀉及黃疸二度急診,遭診斷血鉛濃度達41.7µg/dl,較標準值10µg/dl高出3倍,確定鉛中毒合併腹絞痛。男子經「螯合排毒療法」治療恢復後,透露先前有服用密陀精。但經查該藥主要成分為類似氧化鉛之中藥材,並有27種藥;另該藥粉重金屬鉛濃度達23750ppm,重金屬汞也達127ppm。中國醫藥大學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過去也有「家裡拜拜,全家血鉛中毒」病例,提醒香或敬神物品可能含鉛,應特別注意。
2年前腸爆裂送醫 《戲說》女星腹絞痛竟是中風…本人揭最新病況
女星李宇柔(現名:陳蔓菲)是長壽古裝劇《戲說台灣》的固定班底,2021年曾因腸爆裂送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情況相當危急,經過多次開刀治療,病情逐漸穩定,歷經近1個月休息順利康復。沒想到,李宇柔今年6月間錄影時突然感到腹部絞痛,送醫後一度查不出原因,不料竟是中風。李宇柔今(15日)在臉書透露,「人⋯一定安好好照顧自己,我在六月時中風了,所幸當時是在攝影棚肚子絞痛,忍著腹絞痛後忍痛錄完影再送往三總,三總無法處理,轉送新光,一到新光,曾經處理我腸爆裂的主治醫生想過來打個招呼,看著我就心一沉,覺得我怪怪的,不對勁,上帝出手救了我,醫生一看我就覺得我不對勁,馬上請人帶著去檢查才發現我中風了」。李宇柔提到,「上帝保佑我人在醫院,醫生又聰明敏感,一個細看我驚呼完蛋,已經中風了,緊急開刀處理,所幸血全流進腦室,開刀引流出來就好,目前我完全成功全身而退,我一定要珍惜生命,好好活著。」針對目前病況,李宇柔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表示,「我現在只是剃光頭,我都好了,一切正常」。據了解,李宇柔是《戲說台灣》御用演員,2021年10月傳出腸爆裂住進加護病房,術後轉到普通病房,但身體狀況仍未完全穩定,又接受第3次手術,術後腸子莫名腫脹,導致傷口無法癒合,甚至撐破傷口,血流滿整個病床,所幸在醫護人員細心照顧下,已恢復健康,如今又傳出中風,讓粉絲十分擔憂。
踏青發現野生菇 婦帶回家煮成晚餐中毒送醫
天氣高溫潮濕適合野菇生長,各處公園經常可看見菌菇遍布,醫師呼籲民眾請勿任意碰觸或摘食,以免毒從口入。台中一名婦人至都會公園踏青見草地上遍布新鮮野菇便自行採摘回家煮食,食用後約1小時出現中毒症狀緊急送醫,這才知道誤食被稱做「最會惹事的毒菇」,也就是有毒的綠褶菇,所幸送醫及時,經光田醫療團隊救治,住院四天後康復。誤食不明野菇 中毒緊急送急診56歲黃姓婦人假日至台中都會公園踏青遊玩,看見連日大雨後的草地上長滿新鮮不明野菇,因黃婦幼時曾在鄉村居住有農務經驗,她自行判定其為可食用的雞肉絲菇,便採集了許多帶回家煮食晚餐,孰料飯後不久開始出現嚴重腹絞痛、腹瀉,伴有噁心嘔吐,發燒,此外還有意識昏沉的症狀,家人立即將她送至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部顏嘉德醫師表示,黃婦家人帶著吃剩的不明野菇將她送到急診,黃婦有血壓低、血氧濃度低、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說不清楚話;從剩餘的野菇外型判斷,婦人疑似將有毒「綠褶菇」誤認為無毒的雞肉絲菇而食用,但由於當天晚餐黃婦是自行煮食自己吃,家人並不知道黃婦吃了多少量,因此難以掌握毒性與毒量,為慎重起見收治住院為其安排相關內科檢查。野菇造成急性中毒 只能支持性療法肝膽腸胃科林振勝醫師指出,野菇中毒通常屬於急性,沒有特定解藥,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陸續治療休克、發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與痙攣性疼痛症狀,儘速讓病患恢復意識並評估肝功能,以確保沒有永久性的損害,此外,視食用量多寡,毒性亦有可能隨著腸胃道進入腎臟與神經系統,因此會診腎臟科為病患的肝腎功能進行監測追蹤,而病患出現意識昏沉、暈眩症狀,同步會診神經內科確保中毒未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病患住院四天後,病情穩定下來,解除嘔吐、疼痛和腹瀉症狀,意識恢復,毒性解除無虞,腎臟功能與神統系統皆無受損後出院,黃婦直說再也不敢亂採野菇來吃了。顏嘉德醫師提醒,路邊的野菇不要採、不要吃,但若民眾真的因誤食不明菇類造成不適,應盡速就醫,同時保留吃剩的食材帶至醫院,有助診斷與治療。
苯巴比妥複方藥納管 「少1顆罰6萬」引醫師反彈 薛瑞元:暫緩實施
衛福部食藥署7月15日預告「苯巴比妥」及「氯二氮平」複方製劑將納入第4級管制藥品,最快9月上路。基層醫師反彈表示,只要漏登記1、2顆藥就要罰6萬元太過苛刻,醫界以後可能不會開立相關藥品,反而影響民眾權益。衛福部長薛瑞元昨晚突宣布,管制將暫緩約2至3個月,待研議配套後再實施,並強調「管制藥品,就是毒品。」衛福部的這項管制,源自於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但幼兒園餵藥案已經偵結不起訴,證實是件烏龍案,食藥署日前仍宣布9月起,苯巴比妥及氯二氮平複方製劑納入第4級管制,持有上述2項複方製劑的醫療院所須依規定申請管制藥品登記證,詳細記載使用量,定期申報,若有違規,將裁罰6萬元以上罰鍰。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管制藥品罰則太嚴苛,診所可能進貨量1000顆,查核時一旦少1、2顆,罰款就是6萬元起跳,根本矯枉過正,徒增困擾。周慶明指出,台灣現在還有缺藥問題,況且被針對的「複方」藥物中,苯巴比妥與氯二氮平的含量並不高,這2項複方藥常用在成人腹絞痛及神經興奮等症狀,且含有氯二氮平成分的胃藥,治療胃痙攣效果很好,若變成管制藥品,基層醫師可能擔心管理申報疏失就會被罰,乾脆不開藥,將損及民眾的用藥權益。薛瑞元昨晚宣布,醫、藥界對此有很多意見,醫療院所認為增加管理負荷,況且已製造且配送的藥物,去化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決定暫緩,給予醫藥界緩衝期。會不會延到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後上路?薛瑞元表示,2至3個月後還是會實施,他強調「管制藥就是毒品」,正當使用是管制品,非正當使用就是毒品,只要處方無法證明由醫師開立,就會出問題,「這是法務單位給我們的意見」,管制藥若查不到來龍去脈,就會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10多年前,苯巴比妥複方藥物就已經從管制藥物品項被移除,至今從未發生有人拿藥去提煉成毒品,何況具有微鎮靜功能的成分非常低,不會使人成癮。「一般藥局賣的鎮咳藥水含有可待因、鴉片精,都沒有特別管制,若要用同樣標準,那未來給病患開止咳藥水,不就也應比照開嗎啡止痛藥一樣?」林應然認為,政府實施政策要合理,拿出臨床效果來說服醫師,否則就是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自認有務農經驗!誤食最惹事毒菇 婦中毒休克急送醫
台中市黃姓婦人日前到公園踏青,看見草地上遍布新鮮野菇,因自認幼時有務農經驗,不慎將有「最惹事毒菇」之稱的綠褶菇,誤判為可食用的雞肉絲菇,自行採摘回家烹煮吃下肚,1小時後竟出現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經緊急送醫急救後及時救回一命。近期連日下大雨,公園草地上長滿不明野菇,56歲黃姓婦人假日前往台中都會公園踏青,看到大大小小的新鮮菇類喜出望外,由於綠褶菇有「最惹事毒菇」之稱,與可食用的雞肉絲菇長得很像,黃婦自認幼時曾在鄉下居住且有務農經驗,自行判定為雞肉絲菇後,便採集許多帶回家煮食晚餐。晚餐後不久,黃婦突然出現嚴重腹絞痛、腹瀉,伴有噁心嘔吐及發燒,家人帶著吃剩的野菇,將她送至光田綜合醫院急診。急診部醫師顏嘉德表示,患者到院有血壓低、血氧濃度低、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說不清楚話,緊急收治住院檢查。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振勝指出,野菇中毒通常屬急性,沒有特定解藥,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陸續治療休克、發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與痙攣性疼痛症狀,讓病患盡速恢復意識並評估肝功能,以確保沒有永久性損害。此外,視食用量多寡,毒性有可能隨著腸胃道進入腎臟與神經系統,由於黃婦是獨自食用,家人不知她誤食多少量,因此會診腎臟科為病患肝腎功能進行監測追蹤;針對出現意識昏沉、暈眩症狀,同步會診神經內科確保中毒未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所幸黃婦住院4天後,病情穩定下來,她直呼不敢亂採野菇吃了。
知名越南法國麵包害489人食物中毒 Google負評被當不實評論「全沒了」
桃園市中壢忠貞市場名店「阿箴越南法國麵包」近日發生食品中毒案,受害者超過400人,事發後受害者和民眾陸續至店家的Google評論留下一星負評,提醒消費者注意,店家評分也下降至3.7顆星,不過現在有關食物中毒的負評一夜全部都消失,店家評分還上升到4.3顆星。據了解,阿箴越南法國麵包的Google評論自3日事件爆發後,陸續有消費者給予負評,表示吃完後身體出現許多問題,「一樣8/2 購買,還分享給友人,結果全部食物中毒,這幾天過得生不如死,絕對不會再光顧」、「三個家人吃了以後,發燒,畏寒,骨頭酸痛,拉肚子,三個都去看醫生。」、「我家三口也是2號吃完,到半夜腹絞痛發燒拉的要死。」針對此次食物中毒案,累計食物中毒人數已達489人,目前檢出7件沙門氏桿菌。桃園市衛生局已對業者開罰54萬元,依食安法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並要求業者改正作業場所、員工衛生清潔等。不過有人發現,店家Google評論前幾天的負評全部不見,目前維持4.3顆星的評價,最新評論停留在1週前的5星好評,近來的評論也完全沒有任何一則提到有關食物中毒案,據悉,根據Google的規定,評論內容如果違反Google規範,可以向Google檢舉不當內容,再由Google進行審核,做最後的判斷裁決;另外,系統也會自動偵測不當內容,例如不實評論和垃圾內容。
今年首例本土霍亂 20歲男發病前曾爽嗑生魚片、生蠔
台灣出現首例本土霍亂病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6日公布,國內一名20多歲本國籍年輕男性,沒有出國史,發病前曾大啖生魚片、生蠔,結果隔天出現水漾腹瀉超過15次、上腹絞痛,送醫才確認感染霍亂,目前感染源不明。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霍亂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019至2022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0、1、0、2例,年齡分布20多歲至80多歲,均檢出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台灣最近一起境外移入病例,為2017年自菲律賓入境個案。疾管署表示,該個案6月28日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隔日持續不斷水漾腹瀉超過15次,加上上腹絞痛因此就醫,經採檢開立口服藥後返家休息。7月3日因糞便培養出疑似菌株而通報,並於7月5日檢驗確認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目前個案症狀改善,已無腹瀉情形。至於該男子感染源為何?曾淑慧表示,這名年輕男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三餐多為外食便當,自述發病前一天曾食用生魚片及生蠔,但共食者1人及同住者3人皆無疑似症狀,因此感染源不明,有待衛生單位調查釐清。疾管署表示,霍亂是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2至3天,透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由於霍亂弧菌對胃酸的抵抗力不佳,通常須吃入大量的細菌才會致病,感染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疾管署提醒,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汙水中,一旦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就可能遭受感染,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蠔或未熟貝類等。
買散裝蛋請注意!「沙門氏菌」害他4天狂掉8公斤 醫示警「3大NG行為」
為緩解蛋荒問題,各式各樣的雞蛋湧入市面,盒裝、散裝販售不說,在地小農或國外進口的蛋也越來越多。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便提醒,大家吃蛋前要注意3大NG行為,否則很容易引發沙門氏菌中毒,他自己就曾因此上吐下瀉、發高燒,4天就掉8公斤!招名威今天(31日)在臉書專頁《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發文指出,現在有各式各樣的雞蛋進入市面,「但是,你知道嗎?雞蛋外殼若沒有清洗乾淨,是很容易引發沙門氏菌中毒的。」他指出,這樣的食物中毒他可是親身經歷過,真的非常痛苦。「被感染的時候,連續4天上吐下瀉,寒顫,還伴隨發燒及腹絞痛等,這些症狀在使用抗生素後才好轉,總共脫水了8公斤,當時吃到的就是沒有煮熟的雞蛋…」「蛋的沙門氏菌從哪裡來?」招名威指出,其實雞的腸道很容易滋生「腸道型」的沙門氏菌,也就是雞屎裡含有大量的沙門氏菌,所以若在乾淨的飼養環境中,理論上母雞生出來的蛋應該會和它們的糞便分開,這樣就不至於會讓剛生出來的雞蛋碰觸到含有沙門氏菌的糞便。然而,不是所有的飼養場都是這麼先進且乾淨,常常看到一些養雞場根本就把雞飼養的地方和糞便區混在一起,或是根本不定期清洗,這當然就導致雞蛋出來的時候會直接沾黏到糞便,蛋殼表面可能就會是感染來源之一。因此招名威也提醒3大NG行為千萬別做,「如果大家去採買散裝的雞蛋,挑完回家沒洗手,雞蛋在烹煮之前蛋殼也沒清潔過,煮的蛋也不是全熟,這些NG的動作都可能會讓你吃到沙門氏菌!」所以,要避免被沙門氏菌感染,最重要的是把手洗乾淨,其次是把蛋洗乾淨,在烹煮的時候,切記一定要把蛋煮熟,而且加熱溫度要超過攝氏71度,沙門氏菌才會被全盤殺死,「魔鬼藏在細節裡,大家還是要小心!」
婦人「懷孕9年」營養不良慘死 檢查一看腹中胎兒已成「化石」
美國紐約公立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來自剛果的50歲女患者,因為慢性腹絞痛、消化不良等原因就醫,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後,竟在她的腹中發現罕見「石胎」(Lithopedion),且已在腹中卡了長達9年,不過最後仍因為她堅持不引產,14個月後不幸身亡。根據《太陽報》報導,一名50歲的剛果難民婦女,在9年前意外失去腹中胎兒後,被當地的醫護人員指責她因為行為惡劣、邪惡、吸毒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之後她便對於醫療人員有非常大的排斥。而9年後婦女因為慢性腹絞痛、消化不良等原因,到醫院進行檢查,這時醫生才發現,9年前死掉的胎兒,因為沒有引產,竟在婦女的腹中形成罕見的「石胎」(Lithopedion),就連孩子的骨架都能明顯看見。不過因為婦女過去的經驗,她認為自己的胎兒會形成石胎,都是因為遭到詛咒,因此她拒絕動手術將石胎取出。14個月後,因為胎兒阻擋了婦女的腸道吸收重要營養素,最終因為營養不良死亡。女子腹中死嬰鈣化後形成「石胎」,連骨架都能明顯看見。(圖/翻攝自Dailymail)
女子發燒「快篩全都陰」 醫見她這裡「狂冒紫斑」憂:恐得致死率極高疾病
身體莫名出現許多紫斑,小心可能是罹病徵兆。一名有發燒、頭痛與身體痠以及腹痛、腹瀉,但快篩都陰性的女患者,就診時被醫師發現「大腿內側冒出紫斑」,且有刷牙牙齦出血情形,懷疑她可能得到致死率極高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小兒科醫師黎博彥在臉書粉專表示,該名女患者雖有發燒、嚴重腹絞痛及輕微腹瀉症狀,但因沒有呼吸道感染情形,以及快篩呈陰性而排除感染新冠肺炎。但他發現患者大腿有許多紫色斑塊,且對方表示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懷疑女子有凝血功能異常。然而,抽血報告顯示女患者除肝功能指數異常外,其餘數值皆無異狀,這讓黎博彥立即聯想到小孩子常見的醫學問題「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懷疑女子罹患出現在大人身上的類似同等級疾病「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黎博彥指出,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除同樣會引發頭痛、腹痛症狀外,還會造成腎功能衰竭與長出紫斑,屬於相當難纏又致死率極高的血液疾病和免疫功能問題。黎博彥考量患者已非自己能醫治等級,趕緊安排她到醫學中心就診。他也有感而發表示:「也許我多慮了,畢竟她的血小板數量正常,也許只是個單純的病毒性腸胃炎,但以她反覆的紫斑症來看,至少得排除一些風濕免疫系統的問題,絕對沒那麼單純……」祝福對方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