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瘜肉
」爸爸要保重2/「吃宵夜少喝水」老北10大壞習慣曝光 這項最要命!恐致9疾病
健檢機構根據檢查數據歸納,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愛吃宵夜、少喝水、抽菸、喝酒、愛吃肉、重口味飲食、常熬夜應酬、喝咖啡加奶精、常加班壓力大、不愛運動,而這些惡習也會導致許多疾病,其中又以重口味飲食引發的疾病最多,足足有9項!專家表示,雖然許多壞習慣已經積習已久,但只要循序漸進調整,相信一定能重拾健康。10大惡習,你家爸爸中了幾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觀察男性健檢數據,進而整理出爸爸可能有的10大危險生活型態,其中以重口味飲食最傷身體,健檢機構列出9種可能引發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瘜肉、大腸癌、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重口味飲食最大的問題就是攝取過多的鈉,會直接導致高血壓,進而導致心肌梗塞、腎衰竭或腦病變,都具有致命風險。相較女性,男性似乎更少喝白開水,大多喜歡喝茶或咖啡、酒,很容易引發腎臟相關疾病。(示意圖/非當事人,黃威彬攝)而宵夜除了會造成肥胖,由於會影響生理時鐘,因此會引發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包括睡眠時間縮短、新陳代謝失調,如果再加上熬夜應酬,就會直接影響肝臟健康。「睡眠時間6小時的人,24%的機率肝功異常及33%的機率有脂肪肝。如果睡眠小於5小時,肝功異常機率更增加為35%,脂肪肝機率也增加為45%。」程涵宇說,再加上許多爸爸們都愛吃肉、缺少運動,更大大增加脂肪肝風險。爸爸們同時也不愛喝水,扣除掉咖啡、茶、飲料等,健檢機構發現許多男性一天喝不到2000c.c.。程涵宇表示,如果體內水分過少,不只肌肉質量會下降、身體脂肪比例增加,腎功能也會相對退化,除了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也可能引發尿路感染、意識混亂、傷口癒合較慢等問題,建議每天至少要喝1500~2000c.c.的水。程涵宇說,「生活習慣很難一下子就改變,但可以試著循序漸進。」以重口味飲食為例,可以先從醬汁著手,例如漢堡不要加美乃滋,或要求店家醬汁與餐點分開提供,例如生菜沙拉的醬另外放,燴飯醬汁與飯分開放。沒辦法天天運動,就空出一兩天時間多活動一些,只要一周運動達150分鐘即可。其他如宵夜、菸、酒則是盡量避免,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找回健康,才能陪伴家人長長久久。
阿Ben驚患「胃發炎、腸瘜肉5顆」急調飲食習慣 1年後檢查結果曝
男星阿Ben(白吉勝)透露,去年就醫檢查得知自己患有胃發炎、腸瘜肉5顆,為此聽從醫師建議積極改善飲食習慣,如今他藉由例行性的腸胃鏡檢查發現,身體好轉很多,不禁鬆了一口氣。阿Ben在Instagram、臉書等社群平台發文直呼「感謝主,順利平安」,原來是他之前發現罹患胃發炎和5顆腸瘜肉等病症後聽從醫師建議,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積極調整飲食習慣,如今再度就醫接受例行性的腸胃鏡檢查,發現身體的健康狀況相較以往好轉。阿Ben指出,報告結果顯示他的胃很健康,剩下2顆3毫米至5毫米的腸瘜肉,「但就是膽汁分泌有點多,有膽結石的我還是要注意。」最後,他也不忘感謝為他檢查的醫師,守護他和全家人的健康。阿Ben指出,報告結果顯示,他的身體健康情況好轉許多。(圖/翻攝自臉書/白吉勝&徐小可 Love 白宮這一家 Pai’s Family)阿Ben透露,雖然身體的健康狀況相較以往好轉,「但就是膽汁分泌有點多,有膽結石的我還是要注意。」(圖/翻攝自Instagram/@benpai802)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表示「好好照顧身體」、「保重身體,早日康復」、「改變飲食真的有效」、「要禁吃油炸食物」、「平安健康,注意飲食,生活正常」。
坂本龍一癌逝 醫曝腸癌第四期「僅2成活超過5年」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證實3月28日在東京一家醫院病逝,享壽71歲,根據《日本體育報》報導,坂本龍一於2020年6月就對外公佈被醫師診斷為罹患直腸癌,後來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等器官。根據醫師表示,腸癌第四期,癌細胞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以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僅有20%。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表示,大腸癌可分為前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大腸癌在早期和晚期的治癒率差很大,前期只要提早切除腸瘜肉即可根治。第一期僅需將腸壁黏膜層的腫瘤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代表腫瘤已侵入腸壁肌肉層,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三期代表有淋巴轉移,得合併手術與化療,第二、三期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四期患者還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為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20%。王文倫表示,對於化療反應不佳者,國際間陸續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等新療法,但目前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所謂的免疫療法,是以打針方式來活化本身的免疫細胞,至於CAR-T細胞治療,過去主要應用於血癌、淋巴癌等非實體癌,不過近年來有研究應用於肝癌或大腸癌。若要做樹突免疫細胞治療或是CAR-T細胞治療,也得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先將相關細胞冷凍,譬如30至40歲時身體狀態良好,就可將細胞取出,若是在50到60歲時發病,就可透過基因編輯的細胞打入體內來治療。目前國健署目前有補助50到75歲的大腸癌篩檢,近年來國健署的報告也指出,透過腸癌篩檢能有效篩出早期大腸癌,但若有家族史或是抽菸習慣、肥胖、代謝症候群者,則都是腸癌高危險群,建議提早於40 歲即自費進行大腸鏡檢查,同時少吃紅肉多吃蔬果,作息維持正常,藉此避免大腸癌發生機率。
癌神來我家3/逾5成年輕人有腸瘜肉 竟與愛喝果汁有關
「大腸癌的關鍵就在於大腸瘜肉!」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防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台灣癌症墓金會顧問的熊佩韋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公佈30~39歲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50%以上都有大腸瘜肉。長瘜肉不一定以後一定會得到癌症,因為依病理切片化驗結果,常見3類型分別是增生性瘜肉、發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前兩者為良性很少癌變,但腺瘤性癌肉若逐漸長大,則10年後可能惡化成大腸癌。熊佩韋說,大腸瘜肉的發生率愈來愈高、而年齡層卻愈來愈低,主要是因為飲食西化,吃太多高油脂食物或燒烤炸物、特別是紅肉或加工肉品、蔬菜水果攝取量不足、缺乏纖維質,久坐、熬夜、少運動等因素導致腸道內環境改變,因此大腸的黏膜常期受致癌物刺激就會產生大腸瘜肉,增加罹癌危險。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多食容易在腸內形成致癌物。(圖/黃威彬攝)王盈堤營養師建議採取「5個代替」調整飲食,包括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以黃豆及其製品代替部分紅肉、多樣蔬菜代替單一來源蔬菜、新鮮水果代替果汁、以開水代替飲料。營養師王盈堤指出,平時多從不同蔬果中攝取纖維質,能降低產生大腸瘜肉的風險,但不建議多喝果汁,以避免攝入過多糖分。(圖/本人提供)「以早餐為例,還是可以吃雞腿排三明治,但把白吐司改成全麥吐司,再喝一杯無糖豆漿,搭配一盒生菜沙拉與水果,這樣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纖維質。」王盈堤建議攝取各種不同的蔬菜,才能補充更多不同的營養。其中果汁常常被認為是「健康飲料」,但事實上果汁往往糖分過多,很容易一下就轉換成脂肪,也會增加患有大腸瘜肉的機率,建議直接吃水果,而口渴時,還是喝白開水最健康。此外,良好的生活作息、固定運動習慣,也都有助於腸道蠕動順暢,可以降低大腸瘜肉的發生機率。 (待續)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會使致癌物質長期刺激大腸黏膜,而長出瘜肉。(圖/林勝發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