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
」11歲男童突腹痛、血便!以為「食物中毒」 膠囊內視鏡檢查找出病因
一名11歲男童日前突然腹痛難耐,並解出大量血便,家人緊急送往急診接受治療,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是消化不良導致,經電腦斷層、胃鏡、大腸鏡等多項檢查,仍找不到原因。接著進行核醫掃描檢查,影像仍不清晰。進一步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在遠端迴腸處發現有「梅克爾憩室」,透過腹腔鏡手術切除憩室,休養數日後,男童終於平安出院,後續門診追蹤,也無腸道出血與腹痛的情況。什麼是梅克爾憩室?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消化科醫師鄭弘彥表示,梅克爾憩室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胃腸道畸形,容易有出血或腸套疊的併發症,主因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而在腸道中形成一段退化不完全的憩室,發生率為一般人口的2%。影像無法確認出血原因 膠囊內視鏡進一步檢查由於憩室內會有異常的胃黏膜或胰臟黏膜組織,並會分泌胃酸造成潰瘍導致腸道出血,一般可用核醫掃描進行檢查。但如果影像無法確認時,或因兒童或青少年特別容易發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長期腹痛腹瀉或疑似克隆氏症(腸道發炎)等,可進一步使用呈像效果較好的膠囊內視鏡來進行檢查。免麻醉、可隨糞便排出 找出兒童消化道不明出血原因鄭弘彥指出,「膠囊內視鏡」可以觀察到傳統檢查方式難以達到的小腸深部,主要原理是經口吞入膠囊後,透過胃腸蠕動,使其前進來記錄消化道內部情形,每秒至少拍攝2張相片,約8小時可完成檢查,其影像會透過無線電傳輸到攜帶式接收器,藉由訊號強度來計算膠囊在體內的位置。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吞入膠囊內視鏡會不會有危險?」鄭弘彥解說,檢查期間不必住院,因此不會影響生活作息,待檢查完畢後再將攜帶式接收器交回院方進行判讀,而體內膠囊內視鏡也在會2週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此項檢查方式,不需要麻醉也不會受到放射線影響,只要將膠囊內視鏡吞入即可,因此特別適合幫助兒童找出消化道不明出血的原因。
11歲男童長期腹痛血便 腸道畸形釀禍!發生率僅2%「嚴重恐致命」
端午佳節到來,民眾除注意食用粽子勿過量,以免腸胃不適外,雙和醫院小兒消化科醫師鄭弘彥呼籲民眾也得注意潛藏且不易分辨的消化道疾病,若有出現半年以上不明原因血便,或腹部急性疼痛的症狀都得特別小心,千萬別輕忽,若無適時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腹膜炎、敗血症等狀況發生,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鄭弘彥醫師分享近期門診案例,日前一名11歲男童突然腹痛難耐,並解出大量血便,家人緊急送往急診接受治療,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是消化不良導致,經電腦斷層、胃鏡、大腸鏡等多項檢查,仍找不到原因,亦進行核醫掃描檢查,然影像仍不清晰,便立即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在遠端迴腸處發現有梅克爾憩室,透過腹腔鏡手術切除憩室,休養數日後男童終於平安出院,後續門診追蹤,也無腸道出血與腹痛的情況。鄭弘彥醫師表示,梅克爾憩室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胃腸道畸形,容易有出血或腸套疊的併發症,主因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而在腸道中形成一段退化不完全的憩室,發生率為一般人口的2%。由於憩室內會有異常的胃黏膜或胰臟黏膜組織,並會分泌胃酸造成潰瘍導致腸道出血,一般可用核醫掃描進行檢查,但如果影像無法確認時,則可進一步使用呈像效果較好的膠囊內視鏡來進行檢查。鄭弘彥醫師指出,特別是在兒童或青少年有發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長期腹痛腹瀉或疑似克隆氏症(腸道發炎)等等,就可考慮以膠囊內視鏡的方式來進行檢查。膠囊內視鏡膠可以觀察到傳統檢查方式難以達到的小腸深部,主要是經口吞入後透過胃腸蠕動使其前進來記錄消化道內部情形,每秒至少拍攝2張相片,約8小時可完成檢查,其影像會透過無線電傳輸到攜帶式接收器,藉由訊號強度來計算膠囊在體內的位置。鄭弘彥醫師強調,檢查期間不必住院,因此不會影響生活作息,待檢查完畢後再將攜帶式接收器交回院方進行判讀,而體內膠囊內視鏡則在會兩週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麻醉也不會受到放射線影響,只要將膠囊內視鏡吞入即可,因此特別適合幫助兒童找出消化道不明出血的原因。據了解,目前美國FDA已核淮2歲以上兒童可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而目前台灣健保規範,可給付10歲以上兒童,經胃鏡、大腸鏡及影像檢查皆無法確認之消化道出血診斷。雙和醫院再次呼籲,如果兒童及青少年有不明原因的血便或長期腹痛腹瀉,可以到小兒消化科門診進一步諮詢。
他嘴唇突冒黑點!醫曝「黑色素沉澱」身體5部位:癌變機率高12倍
皮膚突然冒出不明物要小心了!一名男子的唇部莫名出現「一顆黑點」於是前往醫院看診,沒想到卻被醫生示警,這是「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的症狀之一,癌變機率比普通人高出12倍。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在臉書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前陣子一名男性患者因為嘴唇出現「黑色點狀樣」先去皮膚科就醫,但竟被皮膚科醫師提醒恐罹患腸胃道疾病,於是輾轉前來找他看診,所幸做了胃鏡、大腸鏡、膠囊內視鏡等檢查並未發現異樣,也沒有腸道多發息肉的家族病史,才讓病患鬆了一口氣。詹宜學說明,「黑斑息肉症候群」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包括嘴巴周圍皮膚、嘴唇黏膜、生殖器黏膜、肛門黏膜、手指腳趾末端等,都有可能出現黑色素沉澱,以及消化道多發性息肉,且患者經常伴隨腸套疊、腹痛、腹脹、血便及貧血等不適症狀。詹宜學表示,胃、小腸、大腸等「全腸道」都有可能發生腸道息肉,其中又以小腸的空腸、迴腸發生率最高,可怕的是患者發生癌變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2倍之多,提醒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一旦發生腹部急症、腸套疊,應儘早切除息肉以免癌變,預防勝於治療。
12歲女童腹痛半年竟是愛吃頭髮惹禍! 堆積太久成「糞石」
12歲林姓女童由於不明原因半年以上腹痛難耐、噁心想吐及便秘,到醫院檢查卻發現在胃部、十二指腸及小腸中卡著大量的食物殘渣,且竟被許多頭髮串連在一起,導致堆積太久而形成「糞石」,後來發現是女童愛吃頭髮才導致病因,在經過治療後也戒掉異食癖,手術過後也成功取出糞石。半年前女童開始出現腹痛且頻率增高,當時父母帶至其他醫院檢查卻都沒有發現異常,直到花蓮慈濟醫院做電腦斷層才發現問題。兒童外科楊筱惠醫師表示,一般在X光或超音波影像上看到的陰影,會被認為是正在消化中的食物,而女童的十二指腸不正常脹大。藉由電腦斷層影像,觀察到在胃部和十二指腸中各有一大塊食物殘渣,小腸中則有二小塊,於是安排女童做腹腔鏡微創手術,將卡在腹中的糞石掏出。手術中,醫師發現食物殘渣中竟摻雜許多頭髮,髮絲和食物相互糾纏打結,把一塊塊糞石串在一起,甚至在小腸中形成類似腸套疊的效果,將糞石全部取出後還可看見完整、未經咀嚼的金針菇,代表女童不僅有異食癖,咀嚼習慣也較不好,會直接吞嚥食物。林爸爸表示,女童3歲左右就發現有吃頭髮或橡皮筋的情形,卻沒想到經年累月竟影響到健康。解決腹痛原因後,為了改善女童異食癖的狀況,醫師安排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合作常駐院內的藝術治療師的介入治療後,順利幫助女童改掉吃頭髮的習慣,父母親也加強在生活中督促女兒。通常異食癖(Heterophils)是指在攝食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通常不應取食的異物,如泥土、油漆等,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可導致多種併發症產生;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的缺乏等相關。楊筱惠醫師提到,除了頭髮或橡皮筋等較細小的東西,一般孩童誤食異物,可能會卡在食道跟氣管銜接的狹窄處、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幽門、小腸與大腸之間的迴盲瓣。若異物仍在食道中,醫療團隊會利用胃鏡取出,但如果已進入胃部,則靜待一、二日觀察是否能順利排到小腸。另外楊筱惠醫師呼籲,若家長發現孩子有異食的傾向,除制止不當行為,也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透過手術取出糞石,食物和頭髮互相糾纏把糞石串在一起。(圖/翻攝自花蓮慈濟醫院粉專)
你怎麼在這裡?老翁脫褲檢查肛門 卻驚見大腸跑出來了
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節目上分享一起案例,一位70歲的老翁因為痔瘡接受醫生檢查,但醫生卻在老翁脫下褲子後,發現肛門外有20至25公分的腸子,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狀況已經跟隨老翁數十年了。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節目《醫生好辣》分享案例,他提到這名老翁因為痔瘡掛急診,急診醫師看到老翁的狀況後卻堅持要他會診,等到看到老翁時,陳榮堅發現老翁的肛門外,脫垂著20至25公分的大腸。在陳榮堅詢問後,老翁才表示這情形已經持續數十年,每次解便完之後都會掉出來,以前老翁會將腸子慢慢塞回去,但這次就是因為塞不回去,塞的時後又流血,所以才緊急掛急診。老翁也自曝,平時走路時擔心腸子跑出來,都會用手帕塞住肛門。後來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將老翁的腸子慢慢塞回身體中,最後這位老翁也住院接受治療,開刀取出一小段腸子。陳榮堅醫生表示,這其實就是直腸脫垂,而且不是朝夕所產生的,是經年累月下來才會造成像老翁這樣的狀況。根據三軍總醫院的衛教資料顯示,直腸脫垂是種罕見的疾病,病症好發於年幼或超過65歲以上的老者,異常深的腹膜凹陷、骨盆底部肌肉、括約肌鬆弛無張力、直腸腸套疊、直腸未正常固定於薦椎上,慢性咳嗽、肥胖、解便習慣不良等等都有可能導致。
撥打急救電話遭回「現在是午餐時間」!6歲男童腹痛嘔吐身亡
英國一名6歲男童出現腹痛、嘔吐、神志不清的狀況,他的爸媽心急地打電話求助,對方表示「會有醫師與你聯絡」,但一等就是大半天,他們再次打電話求助,卻得到「目前是午餐時間」的回覆,男童就這樣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最後不幸身亡。綜合外媒報導,事發於2015年10月,一名6歲男童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Hibberd)出現肚子痛、嘔吐、神智不清等狀況,他的父母照顧了2天後情況仍未好轉,便於10月12日上午8點撥打急救電話,沒想到對方卻要他先連絡家庭醫師,但當地的醫療中心還未開門,直到9點他才收到訊息表示「會有醫師與你聯絡」。但等到下午1點,都沒有醫生和他們連絡,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只能再打電話求救,沒想到對方竟回覆「現在是午餐時間」,當時塞巴斯蒂安已經沒有呼吸,在救護車抵達前,他的父母持續幫他做CPR,但最後仍回天乏術。經調查,塞巴斯蒂安的死因為「腸套疊」,該病的黃金救治時間為發病後24小時內,而塞巴斯蒂安本來有時間能得到及時救治的,沒想到卻因一再拖延才造成此結果。事後,塞巴斯蒂安的爸爸也接受相關紀錄片採訪,他表示急救電話原是讓有狀況的患者可以得到優先處理,但卻沒有起任何作用,質疑相關部門的專業性,並表示他的兒子原本可以救回的。不過報導一出,有許多人認為他們應該直接將兒子送到急診,而不是單純在家等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