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大
」 颱風 類鼻疽 疾管署 感染 山陀兒IU自爆罹罕見疾病! 自曝身上部分皮膚已壞死:連針刺都不會痛
南韓人氣女星IU(李知恩)近年戲劇、歌唱2開花,從貧窮逆境翻身的經歷更是讓人嘖稱奇,出道後累積大批死忠粉絲。她近日才獲得美國《告示牌》雜誌評為「南韓第一藝人」,卻在此時傳出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Skeeter syndrome),對蚊子叮咬會出現異常的嚴重反應,甚至IU也坦言身上「已經有一部分皮膚壞死」。據韓媒報導,IU近日登上好友劉寅娜主持的廣播節目,兩人話題聊到「殘酷二選一」,在「整晚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但沒有被叮」,與「沒被蚊子干擾但隔天起來發現被叮咬」中間,會選擇哪個選項時,IU罕見露出困擾的表情,沉重表示:「兩個都不喜歡。」IU透露,她從小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若遭蚊子叮咬,就會出現異於常人的大面積腫塊,甚至發炎、流膿,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吃抗生素。而且小時候被叮咬的部位,一直到現在都留有疤痕,甚至該部分的皮膚已經壞死,「就算用針刺都不會痛」,所以她坦言:「我比起蟑螂,其實更討厭蚊子。」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資料,斯基特症候群」是蚊子叮咬後出現大面積局部炎症反應,並伴隨低燒,特別容易在2至4歲兒童發生,易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此症在蚊子叮咬後數小時內發生,而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則需2到3天。可由蚊子叮咬數月之後,患者血清可測得對蚊蟲唾液腺抗原之特異性抗體IgE及IgG增加,來確診「斯基特症候群」。林口長庚指出,雖然此疾大致預後良好,但該院曾收治一名7歲男孩,只要夏天一到,蚊子叮咬後局部便出現嚴重潰爛,水泡,腫脹,甚至發燒,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抗生素治療無效。經檢查發現病患有慢性EB病毒感染,血液中的白血球有一半是大型顆粒性淋巴球(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即所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故確診為「蚊蟲叮咬過敏症」(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 簡稱HMB)。根據日本學者研究:HMB乃因蚊蟲唾液腺抗原引發患者CD4+T淋巴球活化,進一步誘導慢性EB病毒感染之自然殺手細胞大量增殖,長此以往,甚至可能轉化為淋巴腫瘤,不可不慎。
台中人妻助骨折老公洗澡 神手一摸驚覺「蛋蛋不對稱」…查出睪丸癌救他一命
台中一名58歲張姓男子,日前在庭院修剪樹木不慎摔落導致骨折,生活上需妻子協助。然而在一次洗澡過程中,妻子意外發現他的兩邊睪丸「不對稱」疑似有硬塊,督促他去醫院檢查。張姓男子起先不以為意,最後拗不過妻子要求乖乖就醫,竟真的檢查出罹患第一期睪丸癌,手術後已恢復健康。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豐原醫院指出,這名張姓男子起初聽到妻子指出睪丸異常,還不以為意地開玩笑,說可能運氣不好「摔到兩邊不對稱」。好在妻子沒有掉以輕心,持續說服他就醫,經豐原醫院泌尿科主任林德祺醫師檢查後發現,張男右側睪丸不僅腫大,且內部有硬塊,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睪丸腫瘤,後確診為第一期精細胞癌,隨後緊急替他安排手術,術後已完全康復。林德祺醫師指出,精細胞癌屬於睪丸腫瘤中預後較好的類型,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幾乎能完全治癒。林醫師更表示,張男這次摔傷「可不是倒楣,而是上天的安排」,認為若不是因為摔傷導致妻子替他洗澡,腫瘤可能還會隱藏更久。就連張男自己也感概,這次意外雖然痛苦,但卻是一次「因禍得福」的經歷。醫師提醒,男性應養成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對身體的微小變化保持警覺。同時,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也不可忽視。透過早期檢查與治療,就能夠為健康爭取更多保障。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台版柬埔寨案害3命!不法獲利4億 詐團首腦S姊、茶董無期徒刑定讞
震驚全台的「台版柬埔寨」囚禁61人,造成3人死亡、不法獲利4億元。主嫌「S姊」傅榆藺、「茶董」陳樺韋一、二審均遭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其餘27名被告則分別處29年6月到1年2月不等徒刑。其中19人提出上訴,最高法院今(11日)駁回上訴,維持傅榆藺、陳樺韋無期徒刑定讞。判決指出,傅榆藺等人加入以綽號「藍道」(杜承哲)為首所組成之詐欺犯罪集團,在新北市承租旅館房間設立A點據點,接應人頭帳戶提供者(俗稱車主),偕同車主完成網路銀行綁定轉帳帳戶及查驗車主提供之金融帳戶可否使用後,假借領取報酬等由誘騙車主搭乘指派之白牌計程車至B點據點(包括桃園及淡水據點),由負責管理現場之成員(俗稱控員)及幹部分持電擊棒、鋁棒、甩棍等兇器令車主配合,另以毛巾塞口、勒住頸部、上手銬、腳鐐或使用束帶捆綁四肢等方式剝奪車主行動自由,並搜身強取車主之身分證件、金融卡、手機及現金等財物後,將車主拘禁在房間內控管(俗稱強控)。另為便於看管,欺瞞不知情之車主食用摻入第三級毒品氟硝西泮(FM2)之泡麵,使車主陷入昏睡狀態,無力反抗或逃脫。而於車主遭拘禁期間,將車主提供之金融帳戶資料交予境外詐騙機房作為詐欺款項之收款帳戶,再提領、轉匯至第二層帳戶或其他虛擬貨幣帳戶,製造金流斷點,總計詐得新台幣3億9,342萬5,424元。黃女、黃男、林男依序自111年9月26日、同年10月7日、同年10月13日起遭上銬拘禁在桃園據點強控房內,其中黃男屢遭毆打、電擊、凌虐,而強控房內架有多台監視器監控,房外有多名控員及幹部嚴密看管,無法循正常通道離開或對外呼救,浴室窗戶係唯一逃離出口。黃男不堪長期遭拘禁、毆打、電擊、凌虐,在身心受創、極度恐懼下,於同年10月18日冒險攀爬浴室窗戶逃生而自高樓摔落。現場控員發現黃男墜樓後,為免據點遭人發現,僅在群組內通報,未將其送醫,終致被害人因墜樓造成之骨折及器官損傷而死亡。黃女因遭拘禁及電擊,出現腹部鼓脹及大小便失禁,被移置浴室內繼續拘禁。嗣於111年10月27日因肝硬化,腹部腫大數倍,且持續吐血。現場控員回報群組討論後,只對黃女施以急救,未送醫,致被害人終因大量出血及低血溶性休克而死亡。林男遭拘禁、毆打,身體多處出血、瘀傷,又因在浴室跌倒導致小腿受傷,兩側小腿皮膚壞死且發炎細胞浸潤,致不良於行且大小便失禁。嗣於111年10月22日林男右腳腫脹,且流膿、發黑,同年10月25日表示胸悶、呼吸困難,迄於同年10月28日因身體不適,敲打牆壁、捶打地板,不斷喊叫「快受不了」。現場控員回報群組後,接續於3小時內餵食林男共3顆FM2,讓其昏睡,未送醫。林男因患有高血壓、心臟疾病、慢性腎炎、身體多處受傷、腿部傷勢惡化、遭餵食FM2及壓力刺激等原因交乘下,發生胃內壓力性出血、橫紋肌溶解及冠狀動脈嚴重粥狀硬化併有血栓形成,導致心肌梗塞而心因性休克死亡。陳樺韋等人為掩飾上開犯行,將3人屍體分別丟棄在南投縣水里鄉山區邊坡下、桃園市龜山區山坡。最高院認為,關於涂世泓、謝承佑、呂政儀就私行拘禁致人於死,陳樺韋、蔡博臣、涂世泓、鄭育賢、謝承佑、吳秉恩就加重強盜,鄭育賢就非法使人施用第三級毒品,陳樺韋就遺棄屍體罪刑上訴部分,其等上訴意旨,均係就原審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原判決已說明及於判決無影響之事項,以自己之說詞或持不同之評價,為事實上之爭辯,俱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關於蔡博臣私行拘禁致人於死、謝承佑非法使人施用第三級毒品、吳郁群加重詐欺及張家豪加重強盜部分,檢察官及其等於原審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刑上訴,除關於刑之部分外,第一審判決之其餘部分,並不在原審之審判範圍。其等就論罪事項再為爭執,顯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最高院審酌,原審及第一審之量刑及定應執行刑,並無檢察官及傅榆藺、陳樺韋、蔡博臣、鄭育賢、謝承佑、呂政儀、鄭建宏、吳郁群、郭宏明、鄭文誠、張家豪、劉宏翊、邱柏倫、李佳文、吳政龍、周長鴻、陳義方等人上訴意旨所指量刑、定刑不當,或未依法酌減其刑之情形。此部分上訴意旨,核係就原審得為裁量之職權行使、原判決已斟酌說明及於量刑結果無影響之事項,依憑己意而為指摘,均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檢察官及傅榆藺等19人之上訴均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皆應駁回。
《影后》謝盈萱流鼻血原因曝光! 醫師解答:不孕療程八大迷思
Netflix影集《影后》中,謝盈萱飾演的職場上工作幹練的王牌製作人兼經紀人薛亞之,同時還是一位在為懷孕努力中的妻子。劇中,害怕打針的薛亞之每天自己挨針,肚皮上總是瘀青,甚至療程中多次流鼻血,這些會是備孕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嗎?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黃佩真醫師為觀眾揭開備孕療程8大迷思,讓大家更加了解備孕療程中的實際情況。Q1:不孕經常是女性的問題?不孕是夫妻共同的問題,女性和男性的因素各佔40%,剩下20%則是雙方因素或不明原因。在女性方面,排卵異常、子宮或輸卵管問題較為常見;而男性則可能因精子數量不足、活動力低或形態異常導致不孕。建議夫妻共同進行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Q2:菸、酒、咖啡會影響受孕?吸菸會降低女性卵巢儲備,增加流產風險;男性吸菸則會影響精子質量。過量飲酒可能干擾生殖荷爾蒙分泌,女性建議每日酒精攝取量不超過一杯。至於咖啡,適量攝取(每天不超過200毫克)不會顯著影響生育,但過量攝取則可能干擾胚胎著床。Q3:打針部位有瘀青反應,會持久不消?黃佩真醫師說明,排卵針注射後產生的瘀青屬於常見反應,多數在數天內會自行消退。但若瘀青持續時間超過一週或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需立即回診評估。Q4:備孕療程中為何會流鼻血?一般療程中使用的排卵針劑與短時間造成的荷爾蒙改變,並不會導致成年女性流鼻血!不過在植入胚胎後,有些個案可能因為使用抗凝血藥物 (例如:柏基或肝素)導致出血的機率增加,出現戲中流鼻血的狀況發生。另外,懷孕期間,鼻內粘膜與微血管會容易水腫、充血,有時空氣過度乾燥,打噴嚏、擤鼻涕、甚至是冬天洗澡水過熱,都可能導致懷孕中的女性出現流鼻血症狀。Q5:打排卵針常見的副作用?黃佩真醫師指出,打排卵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腹脹、腹痛、瘀青或腫脹。少數個案會出現頭痛、噁心、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等荷爾蒙改變的短暫症狀。另外,少數個案可能會經歷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OHSS),症狀如劇烈腹痛、體重快速增加、尿量減少,若症狀較為嚴重者、甚至會需後續住院治療。醫師會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物劑量,以降低風險。Q6:打排卵針的禁忌與注意事項療程前:如有無法控制的內科、內分泌疾病(如:嚴重甲狀腺風暴、腎上腺或腦下垂體腫瘤)、未經診斷的異常子宮出血、疑似惡性卵巢腫瘤,都不建議使用排卵針劑,以避免安全疑慮。療程中:因使用排卵針劑來刺激卵巢濾泡成長,會造成卵巢暫時性的腫大,此時切忌激烈運動,以避免卵巢發生扭轉。療程後:如果有明顯下腹劇痛、尿量減少、呼吸喘促的狀況,也要盡早告知醫師或至醫院就診。Q7:打排卵針的時間也會影響受孕?排卵針早、晚施打並不會影響濾泡的成長及藥物的效果。黃佩真醫師建議,打針的時間可依照個人作息,選擇適當的時段施打,最好是挑心情放鬆、時間充裕時打針,不要因為時間匆忙而漏打、或者沒有妥善保存藥劑,進而影響到療程效果。然而特殊針劑,例如破卵針,則務必按照醫師指定的時間施打。Q8:性行為後女生抬腳、倒立,能增加受孕機率?研究指出,性行為後抬腳、倒立對活動度正常的精蟲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不過,臨床上對於不明原因的難孕夫妻,或者輕微的男性精蟲因素導致困難受孕的夫妻,還是可以姑且一試。完事後在屁股墊枕頭、不要馬上起身盥洗,讓精液可以少外漏、精蟲能夠更深入,或許能夠縮短精子到卵子間的距離,增加受孕機率。黃佩真醫師提醒,夫妻若經一年以上規律性生活且無避孕仍未懷孕,應儘早尋求生殖醫師協助。無論是備孕或懷孕,夫妻雙方都應該共同努力,不要讓備孕成為其中一方的責任,雙方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共同努力,寶寶終將會順利到來。療程中若出現不適症狀,也應立即尋求專業建議,避免錯失治療良機。
50歲後男性約5成「攝護腺腫大」 醫示警:3症狀及早就醫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機率顯著提升。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的常見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統計,約有50%至60%的60歲男性出現良性攝護腺增生(BPH),而在7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更高達80%至90%。這種增生會導致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而影響排尿功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擾。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也分享了兩個真實案例,一名72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因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及餘尿感,上廁所後下腹仍有脹滿感,嚴重影響生活,但他因擔心手術風險,選擇長期忍耐;另一名59歲的高先生則因夜尿問題影響睡眠而就醫,接受了攝護腺手術,短期內效果良好,但一年後卻因膀胱頸攣縮導致排尿更加困難。張醫生也說明,手術雖能改善症狀,但可能伴隨併發症,需謹慎評估術式的選擇。張醫師強調,男性如出現頻尿、尿流減弱、餘尿感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評估並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攝護腺肥大的挑戰,才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影響健康與心情。攝護腺肥大雖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但透過合適的治療與術式選擇,患者仍有機會恢復排尿順暢,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事實上,台中榮總泌尿科也曾科普,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骨盆腔的最底部,連接膀胱、包覆著尿道,鄰近尿道外括約肌。其生理功能除了是下尿路必經的通道外,分泌的腺體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組織學上呈現良性攝護腺增生,發生率在60歲的男性約在50%到60%之間;若超過70歲以上,更可達80%到90%。良性攝護腺增生後可能形成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台中榮總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多數老年男性都會遇到的課題,只要活得夠久、就可能會遇到攝護腺肥大產生的困擾。除了要先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外,需視攝護腺肥大程度及其造成的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從生活型態改變,藥物及手術治療中,考量患者健康狀況及其他共病用藥,選擇對患者副作用最少、療效最好的方式來治療,以達到改善排尿症狀,減少尿滯留、腎功能及膀胱功能惡化風險,促進生活品質的目的。
妳常覺得很累睡不飽? 醫警告「慢性疲勞」恐增罹癌風險
你是否常常覺得很累睡不飽,小心這可能是「慢性疲勞」!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節目中指出,慢性疲勞不僅會讓人處在一個「亞健康」的狀態,還可能削弱免疫系統,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則提醒,慢性疲勞可能由EB病毒感染引起,嚴重恐增加罹癌風險,建議盡早找出根本原因並改善。對此,洪永祥也提到抗發炎食材的攝取,可以緩解身上的慢性發炎。日前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一位30歲的女醫師案例。這名女醫師在生下第2個孩子後,面臨育兒與內科專科醫師考試的雙重壓力,經常感冒且疲勞不堪。儘管各項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她仍感到持續性的疲憊與不適,甚至出現微微發燒、口乾舌燥、淋巴腺腫大和全身痠痛等症狀。洪永祥診斷,這名女醫師的症狀屬於慢性發炎,已接近慢性疲勞症候群。為了緩解疲勞症狀,洪永祥建議她從改善生活習慣著手,透過4個方法增強抗壓能力:1.提早入睡。2.運動。3.多吃芥藍、甘藍、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4.常靜坐冥想或泡熱水澡。而這名女醫師遵循建議照做,大約1個月後,她的疲勞感大幅改善,感冒頻率也減少。洪永祥強調,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化物質與膳食纖維,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增加身體抗發炎能力,對改善慢性疲勞特別有效。針對慢性疲勞的誘發因子,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發文解釋,慢性疲勞可能由EB病毒引起,此種病毒主要藉由口沫唾液或生殖分泌物感染,而該病毒與鼻咽癌及部分淋巴癌密切相關。劉博仁強調,若長期忽視,免疫力會進一步削弱,增加感染、老化與罹癌風險,建議容易感到慢性疲勞的人應儘早找出根本原因並改善生活方式,以防健康問題進一步惡化。
嗑鍋養生3/溫差大3症狀齊發 「白蘿蔔這樣用」食療防中招
時序進入秋冬,早晚溫差變大,中醫師發現門診患者以乾咳、扁桃腺發炎、氣喘為多,除了服藥治療之外,也建議透過食療預防保健,其中白蘿蔔功用很多,不僅潤肺化痰、治咳嗽失音,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曬成蘿蔔乾煎成湯飲還能緩解腹瀉。李思儀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最近乾咳的小朋友突然變多,但令家長困擾的是「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流感?「其實單看初期症狀,的確不好判斷,需結合舌脈,看其舌象有無變化,以及脈象有無發炎的熱象或受風寒的緊象。如果舌、脈皆無明顯異常,惟獨只有三不五時咳嗽、也沒有鼻水、沒有什麼痰聲,那麼便屬『燥邪』所致的可能性。臨床上治療以養陰潤肺的藥物和食物為主。」李思儀中醫師建議多吃白蘿蔔,不僅能潤肺化痰,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圖/合成圖)李思儀說,「燥邪」易傷肺陰,藥物以醫師辨證後開立,食物可再多添加白蘿蔔、百合、山藥。白蘿蔔生打成汁可潤肺化痰、熟食健胃助消化,三高族群最適合。百合甘平潤肺、止虛嗽,可炒、煮飯、粥、湯皆可。山藥滋陰潤肺,含維生素B1、B2、C,可增強免疫力。最近也出現不少扁桃腺腫大發炎患者,李思儀說,除了初期配合用針,選擇魚際穴或少商穴,可有效縮短病程和減輕疼痛,也用白蘿蔔加上葉子打汁喝,可療喉疾。如果突然拉肚子,趕緊用曬過的白蘿蔔、也就是「老菜脯」煎湯飲,可改善症狀。梨子也是不錯的選擇,潤肺清胃、養陰瀉熱,又名「天生甘露飲」。水梨亦可和蘿蔔煮汁,能潤肺消渴。早晚溫差大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李思儀說,臨床上針灸可選用定喘穴、天突穴、魚際、膻中、大椎、孔最、太溪等穴。氣喘多本虛標實,病愈後,建議可好好調理身體,看是肺虛、腎虛、脾虛,也可能同時都有,建議諮詢中醫師對症下藥。
愛吃蔬菜反倒吃出病? 36歲女子整天虛累累「醫揪關鍵是它」
白蘿蔔常被視為養生食材,但若是甲狀腺出問題,又突然大量食用,恐怕會讓病況更惡化!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提到,一名36歲女性大量生吃白蘿蔔,整天精神不濟、疲憊不堪,就醫後診斷出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江守山表示,這名患者長期食用「不含碘」的玫瑰鹽,長期碘攝取不足導致甲狀腺濃度下降,當甲狀腺試圖產生更多的甲狀腺素,就出現了甲狀腺腫大的現象。此外,患者近期收到親友送的醃蘿蔔,每天都大快朵頤狂吃,沒有意識到白蘿蔔所含的硫代硫酸鹽又會抑制甲狀腺吸收碘,一般人平時生吃白蘿蔔倒無妨,但這兩項因素同時發生、共同影響,她就出現了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問題。甲狀腺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荷爾蒙。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會出現疲倦、記憶力下降、皮膚粗糙、便秘等症狀,甚至可能有心臟衰竭無力等嚴重症狀。江守山醫師判斷患者的問題出在飲食上,因此沒有開立藥物,而是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包含改用含碘鹽,暫時不吃生泡菜、醃蘿蔔,尤其建議蘿蔔煮熟後再吃,以去除硫代硫酸鹽,而患者在遵循這些建議後,甲狀腺功能問題果真得到改善。江守山也補充,平常烹飪建議使用含碘鹽,若經常食用不含碘的鹽,下列常見食物如白蘿蔔、白菜、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豆漿、豆腐、菠菜、花生、草莓,因為含有比較容易影響碘的成分,所以要酌量食用,以免造成甲狀腺腫大。
鼻頭反覆感染20年未就醫…老人鼻子「腫成鵝蛋」 輕輕一壓狂噴膿
大陸一名年約7旬的老人鼻頭反覆感染,20多年來未曾就醫,直到鼻子不斷變大,最後長到鵝蛋大小,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他才匆忙去醫院檢查。河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整形外科醫生近日為老人切除鼻部病竈,並重塑鼻部形態,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極目新聞》報導,甘爺爺(化姓)今年71歲,鼻頭紅腫已20餘年,去年他發現鼻頭形成皮贅,鼻部體積明顯大於常人,然而多年來他早已習以為常,因此未曾就醫。今年初,老人的鼻翼區突然快速增大,10月時已經腫脹至約鵝蛋大小,最寬處達6厘米,鼻孔幾乎要被堵住,他這才驚覺不妙,決定就醫。多方求醫後,家人帶著甘爺爺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就診。該科副主任醫師林亮接診時發現,老人的鼻頭稍一按壓,就有不少膿性分泌物被擠出,考慮其鼻部長期有炎症反應,又出現突發性鼻部軟組織快速增生,林亮團隊對腫大的鼻頭部位進行切片檢查,在確定沒有癌變後,為其設計了治療方案。大陸一名年約7旬的老人鼻頭反覆感染,20多年來未曾就醫。(圖/翻攝自《極目新聞》)「鼻子是重要的面部器官,治療需要更加謹慎。稍不注意,不僅會導致感染部位擴散。」林亮團隊醫生張潔介紹,老人巨大的酒糟鼻是因為反覆感染所致,但由於病程長,鼻背部軟組織存在廣泛、多發性膿性病竈,且鼻部皮膚軟組織異常增生,最終導致鼻部巨大,此類病例在臨床中很少見。為此,醫生通過切除病竈、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膚組織重塑鼻部形態。林亮介紹,老人的手術複雜程度相對較高,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操作技術,逐一將感染部位清理乾淨,徹底切除鼻部增生病竈,同時還需兼顧鼻形態的重塑,最大限度避免損壞鼻梁軟骨,盡量保證術後鼻子的造型美觀。治療團隊使用厚度適宜的皮片移植,既讓移植的鼻頭皮膚更易於存活,且又能形成較好的外觀。最終,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和術後觀察,老人恢復順利。林亮提醒,酒糟鼻患者要及時進行對症治療,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則容易導致病情惡化或病程延長。
上周新增4例類鼻疽個案 颱風後恐陷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個案,3例居住於高雄市,1例居住於臺南市,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10月4日至29日,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高雄市其中1例住家附近於山陀兒颱風期間有淹水的情形,其餘個案均無汙水汙泥接觸史,多數個案在室內外皆無佩戴口罩。上述個案因發燒、呼吸喘或頭痛等症狀就醫,目前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其中1例曾入住加護病房,目前已轉至一般病房;同住者共計8人均無疑似症狀。疾管署指出,今年國內已累計105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62例)和50-64歲(3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80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1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10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提醒,康芮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有增加趨勢,且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易有較強陣風出現。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婦科7項機械手臂手術納健保 精準守護晚孕子宮
台灣女性初婚年齡與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的報告,112年女性的初婚年齡為31歲,而首胎平均年齡達31.5歲。這與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30-40歲重疊,並且40歲以下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人數也相較10年前顯著增加。許多女性在同一時期面臨婦科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承受在生育計畫、疾病治療和經濟負擔三者之間抉擇的壓力。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更是首次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對此,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醫師表示,對於女性的良性肌瘤與部分的惡性腫瘤,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都是治療極佳的利器之一。如今健保開始擴大給付手術費用,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使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肌瘤患者,抑或是需要精確手術的癌症患者,都能從中受益,患者與其家屬可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32歲的林小姐在婚後積極備孕1年但苦無進展,經過詳細檢查,她被診斷出複雜性子宮肌瘤,子宮內外多達9-10顆肌瘤密布,最大的肌瘤直徑達9公分。經與醫師討論,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能會影響她的生育功能,最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的狀況下,徹底清除了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盛行率極高,大約1/3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曾患過此病,最讓患者糾結的是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的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但若要進行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或是縫合不當導致孕期子宮破裂。所幸目前治療選擇眾多,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鏡手術處理,不過複雜性子宮肌瘤因肌瘤位置較深也較不好清理,則更適合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其具備靈活的多角度操作及清晰的視野,不僅能完整摘除看得到的肌瘤,也能更細緻地縫合手術傷口。除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也不能輕忽!子宮體癌中有近90%為子宮內膜癌,根據國健署110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相較10年前罹癌總人數成長近82%,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陳威君醫師表示,目前手術仍是子宮內膜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較年輕的患者因忙碌於工作,因此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是她們選擇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考量。在科技業擔任主管職的李小姐因長期經期不規律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起初以為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直到發生月經大出血的情形,進一步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幸而當時病況為早期,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進行婦癌分期手術,術後預後良好。陳威君醫師表示,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出血,此為重要的警訊。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高達95%不會再復發。此外,他也指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尤其是BMI值超過30的患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可將手術屏幕放大到極高的倍率,使醫師擁有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對於腫大或有病變的淋巴可仔細地剝離,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從而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陳威君醫師表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許多複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目前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預估可以為患者節省2萬至7萬不等的費用,讓更多的女性能在減輕經濟負擔下多一個先進醫療技術的選擇,從而保護她們的健康和生育機會。陳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研究上顯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具有其優勢,但仍須根據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疾病情況以及個人考量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新增3例類鼻疽!死亡數歷年同期新高 康芮颱風來襲再拉警報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 40餘歲至70餘歲,3例均具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10月11至22日,其中2例無汙水淤泥接觸史,因發燒、呼吸喘等症狀就醫,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接觸史不明,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當日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01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0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9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7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依中央氣象署發布資料,預測近期康芮颱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通過臺灣或鄰近海域,且不排除中心登陸臺灣的可能,受外圍環流影響可能帶來大量降雨,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死亡個案!高雄男染類鼻疽 發病住院1週亡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其中1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汙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8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7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4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3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且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12歲男童患「甲亢症」!脖子腫大難呼吸 「微創無痕手術」不需長期服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趁暑假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評估,使用獨創組合式的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公分。甲亢症7-14歲是好發期 脖子粗、眼睛凸留意常見症狀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 3種常見方式一次看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第二種治療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無痕微創切除 依需求量身治療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結果。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也可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兒童青少年須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類鼻疽!高雄男接觸汙水 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住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為高雄市6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汙水、汙泥暴露史,因發燒、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症狀就醫,目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6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7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6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5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2例)、臺南市(10例)、臺中市(4例)和屏東縣(4例)為多,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提醒民眾須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山陀兒帶來豪雨…恐再掀起「類鼻疽」疫情 7月凱米颱風後已釀13死
颱風「山陀兒」目前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在侵襲台灣期間,仍讓多地區出現積水、淹水的情況。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先前就提醒,這次「山陀兒」颱風因為滯留期長,加上豪雨影響,很可能再度引起類鼻疽疫情。羅一鈞表示,今年7月下旬「凱米颱風」襲台後,當時累計了8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3例死亡,超越2005年海棠颱風42例的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而凱米颱風過後的80例個案中,便有69例均是在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導致多地出現積水或淹水情況,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造成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籲請民眾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包括穿著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避免刺傷或割傷,以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引起類鼻疽的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因此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颱風導致多地區積水、淹水,民眾應慎防類鼻疽。(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類鼻疽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有疑似個案,應詢問接觸史、受災/受傷情形、汙水暴露史等,並加強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另外,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達40到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抵抗力較差的民眾,包含糖尿病、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皮膚有傷口者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並就醫。
颱風後「類鼻疽」疫情恐升溫 衛福部示警6類人:重症機率較高
每當颱風侵襲,台灣的類鼻疽疫情往往會隨之上升。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的細菌感染,此致病菌以腐生之方式,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猪、猴、囓齒類、鳥類等。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疾管署說明,類鼻疽菌本身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即使在實驗室細菌培養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在臨床上也不一定有效。目前一般認為急性期需要用針劑的第三代頭孢子素(ceftazidime),視臨床情況使用 2~4 週。急性期治療後還必須使用長期20週的維持療法(maintenance treatment ),以避免復發,目前一般認為有效的處方為合併的抗生素療法(如:Chloramphenicol、doxycycline及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