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髓炎
」小孩「突然變乖」要更注意! 專業醫提醒注意3症狀
當小孩突然出現異常行為,尤其是原本活潑調皮的小孩突然安靜的話,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可能是「變乖」了,有可能是他身上出現病變。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可以透過3個症狀來判斷小孩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近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8歲女童因為身體出現奇怪的情況,最後被判定是腦炎,在經過一個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女童才成功康復。黃佳雲醫師提到,女童最初只是連續兩天頭暈。到第三天,症狀急劇惡化,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的情況。緊急送醫後,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輕微腦水腫,隨即被轉入加護病房。面對如此情況,醫療團隊迅速採取多項措施,包括使用高劑量類固醇、靜脈免疫球蛋白和預防性抗癲癇藥物。經腦部磁振攝影,醫生懷疑患者患有「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的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們為提高治療效果,醫院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解釋,他們在患者入院後即開始針灸治療,使用「湧泉穴」改善意識不清,「足三里穴」和「合谷穴」處理手腳無力問題,每週三次,每次15至20分鐘。經過一個月的綜合治療,小女孩的病情顯著改善。出院一個月後的追蹤顯示,女童的各項功能已完全恢復正常,重返活潑好動的狀態。黃佳雲醫師解釋,判斷腦炎的三個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和意識改變。這些症狀可能會同時出現,或在病毒感染後陸續出現。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對光敏感、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或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以及癲癇發作等症狀。黃醫師特別提醒,腦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因此,在診斷時需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接觸過某些病原體,如蜱蟲(可能導致萊姆病)、蚊子(可能傳播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可能引起巴爾通體感染,又稱貓抓病)等。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28歲女子安樂死前「用梗圖說再見」 引萬名網友感嘆:好好睡吧
荷蘭一名28歲的部落客因長期患有肌痛性腦脊髓炎(又稱慢性疲倦症候群),決定執行合法安樂死,而她在享受生命的最後時光時,於社群平台X寫下了最後的感性文字,並幽默配上了孩子戴著墨鏡比讚的梗圖,吸引不少網友前來祝福她,紛紛表示「這是很酷的退出,再見了親愛的」、「願你能找到平靜」。根據外媒《UNILAD》的報導,勞倫(Lauren Hoeve)同時患有自閉症、焦慮症與過動症,並於2019年被診斷出慢性疲倦症候群,讓她時常頭痛、精神難以集中、思考力衰退。而在2022年,她便選擇申請安樂死,並於同年開始在部落格記錄她的健康狀況。勞倫在部落格上自稱自己是「待在家的貓爸媽」,分享著自己申請安樂死的經歷,當她第一次告訴醫師她想自願安樂死時,醫生雖然尊重勞倫的意願,卻也根據她的心理狀態拒絕了她,於是勞倫被列入了安樂死的等候名單上,直到她在2023年4月被診斷出「精神健全」,才正式開啟了等待安樂死的歷程。直到今(2024)年1月24日,勞倫興奮地在社群平台X上傳了一篇貼文,透露自己終於能夠被安樂死,也感謝粉絲、網友們這些年對她的關懷,表示「通過你們大家,我感覺不那麼孤單了,我非常感激」,也打趣道「請不要祝我旅行愉快,我希望真的能去海邊度假」。後來,執行安樂死的當天,也就是1月27日,勞倫PO出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篇貼文,坦言「謝謝大家的愛,我要多休息一下,和我所愛的人在一起,享受我最後的病態迷因(morbid meme)」,並配上了寫著「我被安樂死了」的梗圖。而她的父母後來也證實,勞倫已在當日下午1點55分平靜地離開,親朋好友們都陪伴在她的身邊。據了解,在2001年4月,荷蘭通過了「尊嚴終結生命以及協助自殺」法案,並於2002年4月1日正式將安樂死合法化,相關法案允許人們在專業醫護指導下選擇安樂死,而安樂死必須為患者本人的堅定意願,以及其無法忍受、無治療可能的疾病,最後經過1位以上的醫師諮詢才能申請。◎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比你所認為的影響更深遠 倡議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
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至今,病毒突變又突變,已進展到JN1,在美國每天重症進院多達2萬人,而歐洲國家新冠疫情監測數據也顯示JN1、omicron variants占了主要地位且呈現上升趨勢,美國TIME(時代)雜誌2023年12月7日報導疫情持續延燒發展,記者Jamie Ducharme文中說明得COVID後的人,免疫系統受傷害而更容易受其他病原攻擊,是否新冠廣泛地弱化了人體免疫力?還是新冠增加了發炎反應,造成只要輕微感染,過度的發炎反應就會令人感覺或經歷大病一場。按WHO之前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一些症狀可能長達1年以上,在台灣約有20萬人,在英國全國的統計數有150萬人出現這個症候群超過4週。而在2021年8月發表的有關1276名住院患者追蹤6-12個月的報告,至少有一種後遺症的從68%降到49%,疲勞或肌無力從52%降到20%,但出院12個月出現呼吸困難、焦慮、抑鬱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高,故有一項研究報告宣稱應注意、觀察、追蹤25年,以能早期發現有症兆或無症兆發炎反應造成的慢性病或自體免疫疾,進而使不健康老化的患者增加。不健康老人人口的攀升,會產生許多公衛或長照健保負擔的問題,宜及早預防並教育病患或大眾,尤其是提高大眾對無症兆發炎反應的警覺性。將於2024年1月發表於Lancet(刺胳針)的一篇調查報告指出,英國的死亡率比過去高,其前5年(不含2020年)與2023上半年的比率是7.2%比8.6%,尤其是心臟原因造成的死亡,和小於49歲的年輕人死亡率在增加,新加坡及WHO其他國家的報告也有類似的情況。非營利組織PHMPT在去年9 月於美國德州北部地區區域法院控訴FDA,質疑FDA隱瞞輝瑞等藥廠對2019年新冠疫苗的相關數據,2023年3月1日法院裁定FDA敗訴而公布了第一批副作用,內容多達9頁,包括紅斑性狼瘡、急性腦脊髓炎、心臟驟停等,在參加試驗的46000中有42000人有不良反應,其中1200人死亡。在202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自然免疫力優於現今疫苗免疫力的保護再感染達13倍之多,而症狀發生則少於27倍。其實在2021年9月13日Nature(自然醫學)期刊刊登的網路文章,在標題就指出,病毒引起的內源性老化機制,是驅動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目標。由病毒引發的衰老化和其他原因引發的衰老化幾無二致,同時也伴隨衰老相關的分泌表現型細胞(SASP),包括分泌的前發炎細胞激素、細胞外模型(矩陣)活性因子、前趨凝媒介物,而在COVID-19病患的呼吸道黏膜可發現老化的標記及SASP因子在血中的濃度上升。一些抗衰老的藥物可選擇性去除病毒引發的衰老細胞(VIS),所以有些專家建議抗衰老藥物使用於新冠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病患,但在染疫的患者中,有人症狀輕,有人症狀重,似乎闗鍵在細胞激素的干擾素(Interferon)產生的速度。在出血熱的動物實驗中,如先打干擾素,則病毒容易禁絕,由此可見干擾素有助於預防受到感染,等病毒在血管中蔓延開來才施打就來不及了。而人體正常免疫反應所產生的干擾素,其反應路徑是經由自然免疫反應(Innate)而非適應免疫反應(Adaptive),而現行所研發的疫苗是由適應的免疫效應產生抗體,有其必然的副作用。經由鼻黏膜或呼吸道上皮細胞產生干擾素,可以對抗或阻斷COVID-19的感染。事實上,提升干擾素的生活飲食介紹中,綠茶或紅茶,一天如喝5杯,可增加干擾素分泌5倍,故專家們都鼓勵、主張自然免疫力的提增。因此,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的目的在於:1、早期診斷、早期去除體內殘存的病毒。2、避免慢性發炎造成各種慢性病、癌症、自體免疫反應的疾病。3、避免不健康老化人口的上升造成家庭、國家財務的負擔。4、維護國人的健康,教育國人40歲以後注意抗老化的作為。5、避免醫療的浪費。6、讓全民健保回歸正軌,阻止社會醫療化。7、提供真正的預防醫療。
睡不飽又易累?恐是「這毛病」找上門 醫:3招可改善
現代人工作生活忙碌、壓力大,許多人長期作息不正常、飲食失衡,但若經常睡了很久卻睡不飽,或是長期有精神渙散、感到勞累的狀態,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醫師提醒,這可能是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該症狀會導致患者多方面的功能缺損,甚至影響到正常日常生活,醫師也建議平時規律運動、搭配均衡飲食,都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勞。據了解,慢性疲勞症候群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常見症狀包括極度疲倦、睡眠品質不佳、肌肉疼痛等,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表現錯綜複雜的系統性症候群,經常造成病人多方面的功能缺損,且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慢性疲勞症候群好發族群為40至50歲的成年人,其中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多。根據《TVBS》報導,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郭千哲表示,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很多樣性,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也相當大,會造成患者工作學習、家庭生活、社交上遇到困難,「疲勞症候群的病程有可能長達非常多年,造成身心還有家庭的負擔,發生的年齡層有可能是在小孩成人或是老人家」。此外,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指出,「長年沒辦法改善這個症狀(慢性疲勞症候群),注意力會不集中,甚至有時候脾氣不穩定,真的這些不舒服去檢查,卻說找不到病因,這些症狀要注意,因為他如果不處理,他會變成惡性循環」。至於該如何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楊聰財醫師表示,可以服用藥物搭配認知治療,同時進行漸進式的運動訓練,以及均衡飲食、良好的睡眠習慣,以上都能有效改善疲勞症候群的狀況。
狂犬病死亡率近100% 愛犬接種疫苗成為「防疫汪汪隊」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絕大部分經由帶病毒動物咬傷後,經由傷口引發感染,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近100%![i]新北市政府動保處為響應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近期在新北多處提供免費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寵物登記,施打過疫苗之寵物可領取紅色頸牌、與主題拍照框拍照及獲得精美禮物。狂犬病最早的記載出現於西元前23世紀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在20世紀前,傷口燒炙是最常用使用的治療方法。1885年巴斯德發明疫苗之後,才開始有效的預防與治療狂犬病,巴斯德逝世於1895年9月28日,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聯合國指定巴斯德過世的日子9月28日為世界狂犬病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狂犬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引起之喉部痙攣),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免費施打疫苗 成為「紅牌狗狗」這樣做依據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規定,每年全國的頸牌顏色以綠、紅、藍、黃照順序輪替,以作為年度的區分,今年的狂犬病頸牌顏色輪到亮眼的紅色為主題色。動保處表示,每個頸牌的流水號碼皆是獨一無二,不會重複。今年度新北世界狂犬病日活動主題為:成為「紅牌狗狗」這樣做,狂犬病疫苗免費施打,漫步中和4號寵物公園。民眾可以將頸牌掛於狗或貓的項圈,作為施打證明,飼主可每年收集施打後之頸牌,作為紀念。▲9月16日新北大都會公園舉辦的Pretty狗Walk活動,飼主與寵物狗與活動框合照。(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為推動狂犬病防疫工作,動保處每年皆舉辦多場狂犬病疫苗巡迴注射活動,今年目前已安排279場次,包含五股、板橋、泰山、淡水、三重、新莊、石門、瑞芳、蘆洲、新店、金山、中和、三芝、平溪、石碇、坪林、烏來、貢寮、萬里及雙溪等20區,並於寵物公園如蘆堤寵物公園、獇寮寵物公園及民有寵物公園等舉行巡迴注射活動,讓民眾於遛犬貓時亦可順便施打狂犬病疫苗。民眾若想查詢巡迴注射時間,可至動保處官網https://reurl.cc/Do605m查詢,攜帶注射通知單或身分證至活動現場,即可辦理疫苗注射及晶片登記。非新北居民也可查詢下列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資訊:★NEW★全國狂犬病巡迴注射行程及預定辦理活動防範狂犬病 把握2不1要原則新北市動保處表示,國內狂犬病疫情目前侷限於野生動物,罹病動物抓咬傷後感染所有哺乳類動物,提醒飼主應重視狂犬病的危害,若飼養滿3個月之犬貓及食肉目動物(鰭腳亞目除外)每年應補強1劑疫苗,若沒有按規定施打狂犬病疫苗,可依動物傳病防治條例第45條第2款處3萬至15萬元罰鍰。呼籲飼主做個稱職的主人,除了避免被罰,也可保護人類及動物健康。不棄養家中寵物不接觸、捕捉及飼養野生動物要每年帶犬貓及人工飼養食肉目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 [i] https://www.mohw.gov.tw/fp-3214-23196-1.html
陸爆首宗感染猴B病毒致死 北京獸醫「解剖2隻猴子」染病亡
中國大陸又出現奇怪病例,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16日發表了一份報告,一名53歲獸醫,在北京從事靈長類動物繁殖及實驗研究的機構工作,他在3月初曾解剖兩隻猴子,一個月後竟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隨後又有發燒、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多次就醫最後仍於5月27日死亡。經證實,這名獸醫成為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又稱為疱疹B病毒(Monkey BVirus或Herpes B Virus)病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圖/翻攝自中國疾病愈控制中心官網)報告提到,大陸目前沒有報告過猴B病毒的感染致死病例,這是獼猴體內的一種地方性α疱疹病毒,通常通過直接接觸和交換身體分泌物水平傳播。臨床上也未發現明顯的猴B病毒感染病例,報告強調,這也意味著猴子的B疱疹病毒可能對職業工作者,如靈長類動物獸醫、動物護理人員和實驗室研究人員等,構成潛在的人畜共患威脅。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猴B病毒,在疾管署被稱為疱疹B病毒,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最早發現於1932年,當時美國一名研究人員Dr. B在處理一隻看似健康的恆河猴時不慎被咬傷,15天後因急性腦脊髓炎死亡,後來自此病患的神經組織分離出致病疱疹病毒,因而以該名研究人員的名字字首命名為「疱疹B病毒」(Herpes B Virus)。台灣目前並未發現過,但全世界已有超過40例。(圖/達志/美聯社)疾管署資料指出,感染病毒後,最典型的臨床症狀就是傷口部位出現水泡,接著形成潰瘍,此後約10至20天出現高燒、頭痛、惡寒、肌肉疼痛、昏眩、吞嚥困難,腹痛,接著由下半身往上發生進行性麻痺,最後因肺虛脫死亡。台灣目前並未發現過,但全世界已有超過40例,主要集中在美國,患者大部分是研究人員或飼養猴子的相關人員,感染途徑主要是被猴子咬傷或抓傷造成,但也有因為照顧病患被感染,出現人傳人的報告。
女醫師接種輝瑞疫苗痙攣 診斷後罹患「腦脊髓炎」
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度過艱辛的一年,各國政府紛紛期盼接種新冠疫苗後能減緩感染趨勢,但美國輝瑞所研製的疫苗不久前卻爆出疑似產生副作用,一名來自墨西哥的32歲女醫師在接種疫苗後數分鐘便出現經痙攣、呼吸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觀察、治療後,初步診斷為罹患腦脊髓炎(Encephalomyelitis)。綜合《路透社》、《La Prensa Latina》報導,墨西哥衛生部當地時間1日晚間證實,墨西哥北部新萊昂州(Nuevo Leon)一名32歲女醫生接種完輝瑞疫苗30分鐘內,就出現抽搐、皮膚起疹子、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她立刻被送進北部新萊昂州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經過治療後,醫生初步診斷該名女醫生得了「腦脊髓炎」,腦脊髓炎是大腦及脊髓周圍發炎的感染狀況。墨西哥衛生部在聲明中並未透露該名女醫生的姓名,但強調女醫生先前就有過敏史,目前正在重症病房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和觀察。雖然女醫師有過敏史,但輝瑞疫苗的臨床試驗中,尚且沒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會引發腦部炎症。報導也未指出該案是否為過敏現象所引起,目前輝瑞與BioNTech仍未做出回應。輝瑞疫苗自2020年12月開打以來,至今已傳出多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上個月中,一名美國阿拉斯加醫護人員接種完疫苗幾分鐘內,同樣也出現臉部、身體長疹子、呼吸急促等症狀,送入加護病房治療、觀察一夜後才改善出院。墨西哥自12月24日開始為醫護人員施打疫苗,首批獲得5.3萬劑輝瑞疫苗,第2批疫苗預計將在5日送抵墨西哥。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數據顯示,截至3日為止,墨西哥已累計超過144萬例新冠肺炎確診,其中逾12.6萬人死亡。
公費流感疫苗怎麼打? 地點查詢、注意事項Q&A一篇看懂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5日開打,可以看到醫院、診所都是滿滿的接種人潮。衛福部長陳時中提醒,全球疫情尚未明朗,轉眼即將進入流感好發季節,符合公費對象儘早接種,保護自己,守護所愛的人。而接種期限為何?實施對象為何?要帶什麼?相關QA也整理在報導下方,供大家做參考。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與去年一致,採購流感疫苗數量亦與往年相同約600萬劑,疫苗量可涵蓋25.5%全人口數。(圖/疾管署提供)疾管署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後約2週開始產生抗體,保護力約維持1年,且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皆稍有不同,為了確保獲得完善的防護力,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說明,因流感與COVID-19部分症狀相似,且難以排除同時感染流感及COVID-19的可能性,若流感造成大流行,將可能增加醫療體系負擔,接種流感疫苗將可降低感染流感風險,減少非必要就診,且防止兩病齊發變成重症的可能性;他呼籲符合公費對象儘早接種,保護自己,也守護所愛的人。●今年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之實施期間為何?實施期間為109年10月5日至疫苗用罄止,惟倘疫苗短缺,將另行公布開打日期。●今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之實施對象為何?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各類實施對象需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如為外籍人士,需持有居留證「包含外交官員證、國際機構官員證及外國機構官員證」),並符合下列條件者:1.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2.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含進修部學生與境外臺校,但不含補校)、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屬「中途學校-在園教育」性質之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學生,以及自學學生。3.50歲以上成人。4.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5.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6.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7.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8.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9.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要帶什麼證件?(圖/翻攝自疾管署網站)●流感疫苗施打前,是不是一定要先經過醫師諮詢?是的,流感疫苗雖然是一種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種前必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以確認民眾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流感疫苗可否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今年政府採購的流感疫苗品質是否有保障?今年政府採購3廠牌疫苗皆符合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查驗登記規定,且經其核准使用/進口,同時每批疫苗均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合格,在品質上有保障。●流感疫苗安全嗎?會有什麼副作用?今年政府採購3廠牌疫苗皆符合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查驗登記規定,且經其核准使用/進口,安全無虞。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等),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其他曾被零星報告過之不良事件包括神經系統症狀(如:臂神經叢炎、顏面神經麻痺、熱痙攣、腦脊髓炎、以對稱性神經麻痺為表現的Guillain-Barré症候群等)和血液系統症狀(如:暫時性血小板低下,臨床表現包括皮膚出現紫斑或出血點、出血時不易止血等)。除了1976年豬流感疫苗、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苗與部分季節性流感疫苗經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與Guillain-Barré症候群可能相關外,少有確切統計數據證明其他不良事件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為什麼已接種了今年度的流感疫苗,還是會感冒(或得到流感)?普通感冒的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和細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兩者並不相同,因此流感疫苗並不能預防感冒;流感疫苗所包含之病毒株僅包含目前最常流行之病毒型別,加以病毒易突變特性,故於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流感。另外,個人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之保護效果亦有個別差異,故少數人也有可能在保護力不足的情形下感染流感。●哪些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禁忌症)?1.已知對疫苗的成份有過敏者,不予接種2.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不予接種。●接種流感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1.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3.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GBS)者,宜請醫師評估。4.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之醫事人員提供接種,並於接種後觀察30 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5.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流感疫苗接種後注意事項?1.接種疫苗後有相當小的機率會發生立即型過敏反應,並導致過敏性休克。為了能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進行醫療處置,接種疫苗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以上,待無不適後再離開。2.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3.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或行為改變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並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呼吸道感染,故仍請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維護身體健康。●哪裡可以施打?流感防治一網通網站查詢。
男子突「高燒發瘋」身亡!原因竟是「1年前被狗咬」
中國浙江省台州市一名54歲的郝姓男子突然出現燥熱畏光、雙手不斷抽搐的情況,嚴重到甚至當場「發瘋」,時而大喊身體失去知覺,時而又滿地打滾喊著「有幾萬隻螞蟻在咬我」。家屬將他緊急送醫,過程中男子高燒意識不清,醒來時精神狂躁、不斷嘔吐。醫師判斷後認為,極有可能是狂犬病感染!根據《新浪新聞》報導,郝男在1個月前身體就出現不適症狀,包含多日燥熱畏光、無法自制,雙手不自覺抽搐,因為發燒症狀,讓家人都以為只是感冒,然而情況卻愈加惡化,郝男經常大吼大叫說身體失去知覺,不然就是被蟲狂咬,送醫做核磁共振檢查卻無異常,但不只高燒到39度,還不停嘔吐、狂躁到不停揮舞雙手,醫院無奈下只能對郝男施打鎮靜劑。醫院懷疑郝男應是「狂犬病」症狀,郝男的妻子這才想起,丈夫1年前曾被野狗咬傷,但當時為了省錢,沒有接種狂犬病疫苗,只是用肥皂水簡單清洗傷口便作罷。醫院事後抽取郝男的腦脊液,果真確認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然而郝男因未接種疫苗,發病後又延誤就診,最終仍不幸身亡。浙大一院急診科主任陸遠強醫師表示,狂犬病一旦發作,死亡率幾乎是100%,臨床表現症狀主要是興奮、恐風、恐水、畏光、吞嚥困難、流口水、狂躁等,此時病毒已經廣泛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及神經外的器官之中,病患不超過10天便會死於腦損傷或呼吸、循環和全身衰竭。醫師強調,「被一些動物咬傷一定要盡快接種狂犬病疫苗,否則將付出生命代價」,狂犬病毒主要通過被感染動物咬傷或抓傷的破損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它會在人體的肌肉組織中短暫停留、少量複製,而後沿神經末梢上進入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將會造成急性、進行性、幾乎不可逆轉的腦脊髓炎。發病前的潛伏期從5天至數年不等,通常是2至3個月,極少超過1年,郝男則恰巧是那個超過1年的不幸案例。
腸病毒上周門急診17570人次 疾管署提醒:大人小孩都應勤洗手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上週(10月6日至10月12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7,57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2%,仍處流行期。疾管署表示,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幼童頻繁互動傳播,籲請家長等幼兒照顧者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及做好環境消毒與通風,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免造成交叉感染;一旦發現幼兒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以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疾管署指出,新增之4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為北部2歲男童、中部2歲男童、3歲男童及11歲男童,其中3人檢出腸病毒71型、1人檢出克沙奇A4型,且分別併發腦炎或腦脊髓炎。4人發病日介於9月12日至25日,症狀包括發燒、嘔吐、口腔潰瘍、活動力下降、雙腳無力、肌抽躍、抽搐及意識不清等,經就醫通報,均確診為腸病毒併發重症,所幸4名個案經治療後,病況穩定並皆已出院。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惟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今年累計367例腸病毒71型個案,高於2016-2018年同期。今(2019)年累計49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39例),其他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A10型(各2例),克沙奇A4型、A9型、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疾管署呼籲,腸病毒傳染力強,請加強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清潔,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且大人小孩皆需落實時常以肥皂洗手至少20秒等正確洗手習慣;家中幼童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請留意重症前兆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