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組織
」 頭痛 車禍 大腦 腦中風 中國大陸廣東婦頭痛爆炸「確診腦膜炎」 元凶竟是每天買菜…醫示警:死亡率高
看似小毛病,其實很嚴重!中國廣東河源一名51歲婦人經常出現劇烈頭痛,「痛到想爆炸,很厲害」,整個人像要沒命一樣,起初以為只是頸椎毛病引起,但每天吃6顆止痛藥還是無效,最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己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有關。據《魯中晨報》報導,婦人發燒感冒後開始劇烈頭痛,在當地醫院就診,一聲推測是頸椎病引起的,只是住院治療一段時間,體溫依舊忽高忽低,頭痛症狀也沒有緩解,持續加劇讓她寢食難安,整整10天都吃不下飯,只好到其他醫院,進一步尋求診療。經過檢查,原來導致婦人頭痛的元兇根本不是頸椎病,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醫生診斷,婦人的顱內壓增高,擠壓到旁邊的腦組織,同時引起顱腦損傷,包括導致視力下降、聽力損傷等,期間左眼差點瞎掉,幸好手術後對症治療,頭痛症狀好轉,左眼視力也恢復正常。追問才發現,罪魁禍首是菜市場裡的家禽,因為婦人每天要買菜做飯,經常會接觸家禽。婦人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生說明,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真菌,在鳥類、禽類和土壤等較常見,尤其在鴿糞中大量存在,患者可能透過吸入含有隱球菌孢子的空氣而染病。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腦膜炎症狀類似,以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發病率雖低,但若沒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人在長期勞累、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容易中鏢。因此在接觸鳥類、家禽及動物時,要做好自我清潔,避免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則應避免接觸。
凱米颱風接護理師媽下班遇女兒牆砸車 花蓮馬小弟奇蹟出院最想回學校上課
花蓮縣凱米颱風期間發生違建女兒牆砸落案件,7歲馬小弟當時陪著父親去接高姓護理師母親下班而慘遭擊中,母親不幸身亡,馬小弟則頭部重創,昏迷指數一度只剩3分,經花蓮慈濟醫院採低溫療法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後,馬小弟奇蹟康復,並於12日順利出院,更在父親陪同下舉辦感恩演唱會,用歌聲感恩醫護人員。凱米颱風7月24重創花蓮,而馬小弟的母親為醫院護理師,馬小弟下午跟著父親去接媽媽下班,在超商門口卻遇上女兒牆遭強風吹落,石塊砸到他們乘坐的車輛,高女送醫後宣告不治,馬小弟頭部遭受重創。馬小弟當時傷勢嚴重,右頭部粉碎性骨折,碎片插入腦組織,嚴重腦傷昏迷、瞳孔放大,緊急被送慈濟醫院搶救,昏迷指數更一度只剩3分,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則以低溫療法並啟動中西醫合併治療,而進行針灸治療時,馬小弟手部出現反應,醫護看到希望繼續堅持,結束低溫療法後,馬小弟意識已恢復到7分,並能睜開眼睛利用鼻胃管進食。但馬小弟因骨頭碎片傷及腦部,腦幹損傷又傷及運動區,醫護擔心他打敗死神仍可能成為植物人,但馬小弟持續努力,8月可以慢慢完成手部動作,語言功能也逐漸恢復,甚至能心算答題,順利轉入一般病房。10月間,馬小弟開始練習站立和跑步機,醫護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於12日醫師節安排他出院,馬小弟也在父親的陪伴下舉辦感恩音樂會,用歌聲感謝爸爸、親人和對他呵護備至的醫療團隊。馬爸爸說,妻子離開是他最大的傷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內心仍是無比感動,而馬小弟希望明年9月回到學校上課,如返校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會盡力完成帶他出國旅遊的願望,感謝各界的幫助、支持與關心。
七旬翁小腦中風!手術後又陷入昏迷 中西醫雙管齊下加速恢復
72歲蕭老先生某天準備上早市買菜,要起身時竟沒力氣站起來,兒子接到訊息趕回家警覺有異,立即送急診,醫師診斷是小腦中風也立刻手術。術後,蕭老先生意識恢復但講話不清楚,沒想到兩天後,竟又陷入昏迷,只能再緊急手術減壓,之後在加護病房觀察近一周。中西醫合作治療 共同協助患者患者兒子待父親病況穩定,撤除氣管內管可自主呼吸後,希望透過施行中西醫合療後恢復生活自理,遂決定從台北帶著父親南下到台中慈濟醫院,奔赴近兩百公里,就為了尋找康復的希望。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表示,蕭老先生已動了兩次手術,抵達急診室時臥床且意識混淆,神經外科黃伯仁主任立即收治住院後,也會診中醫部黃仲諄主任,隨後施行神經保養針劑、營養維持,以及靜脈雷射與高壓氧治療。中藥加針灸 「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加速恢復黃仲諄會診時,發現蕭老先生可能仍有腦部水腫壓迫周邊腦組織的狀況,決定以減輕出血量、改善循環及修復受損腦細胞為治療重點,使用化無形之痰、清熱、涼血、止血的中藥治療,讓腦部停止出血,並改善腦部循環,減輕腦部水腫發炎以降低對周圍腦細胞影響。黃仲諄解釋,中醫說的「無形之痰」,對照現代醫學是指腦部受傷後,因腦細胞間的間隙流通改變,而形成的積液與堆積的發炎物質。中藥方「溫膽湯」的加減藥方,能順暢中焦脾胃氣血,可有效協助代謝排除積液與發炎物質,幫助修補腦部、消除腦水腫,再加上補氣、補腎、改善循環的中藥,讓受損的腦細胞恢復,並施以針灸、復健,病人就能恢復得更好。牢記FAST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患者兒子說,父親治療三天後就可以清楚說話,一周後就能下床站立、扶著床沿走路,也開始復健。經過一個月的中藥、針灸以及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高強度的復健治療後,肢體活動與平衡都恢復得很好。他高興的說,爸爸出院當天是自己走出醫院,回到台北也是自己爬樓梯上四樓的家。黃仲諄主任呼籲,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症狀,就要把握黃金三小時趕緊送醫治療。
男狂流鼻涕以為只是感冒 經檢查是大腦正漏水
敘利亞一名20歲的男子6年前因車禍頭部受傷,在接受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其頭骨骨折,並且出現了腦膨出,但當時他拒絕進行手術,後來則出現了癲癇發作和頭痛,且一直流鼻涕,他原先認為自己得了感冒,醫學專家則解答,從鼻孔留出的透明液體其實是腦脊髓液,不是鼻水。據《每日星報》報導,男子除了流鼻涕還伴隨著癲癇和頭痛,這些症狀是出現在他腦部受傷後,他本以為自己是得了感冒,當他尋求醫療救助時,影像顯示他大腦中的液體從頭骨的孔口漏出,這種情況稱為創傷性腦膨出。據《醫學病例報告雜誌》指,這種液體是種透明液體的洩漏,這種液體可以保護大腦和脊柱,稱為腦脊髓液。此症狀最常被認為是種先天缺陷,每104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到影響,這意味著保護大腦的一層組織會漏出。而在男子的個案中,這就是由嚴重的頭部外傷引起。儘管如此,男子所患的鼻腦膨出的具體發病率仍然比較罕見,醫學專家稱,美國每年約有4萬名嬰兒出現這種情況。據報道,當時男子接受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院方發現他的頭骨骨折,並且出現了腦膨出,一開始患者拒絕進行手術,最近回來後則終於同意開刀,專家將突出的腦組織恢復到正常位置,修復腦膜,並用骨水泥和生物膠重建顱底,手術後病人的康復情況很順利。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學走路摔跤!1歲寶寶竟然「腦中風」專家分析原因
不小心摔了一跤後,大陸1名1歲2個月的男嬰竟半身偏癱,送醫檢查後發現,小小年紀的他罹患了中風。所幸經武漢兒童醫院的救治,孩子病情很快好轉,術後第2天,手臂、腿能抬起來;術後3週,肢體運動協調能力恢復正常。住在大陸湖北省宜昌市的1歲2個月大男嬰言言(化名),出生後一直很健康。3週前,言言學走路時沒站穩,不小心摔到了頭,家長見言言沒有外傷,精神也不錯,以為沒什麼問題。沒想到,幾個小時後,言言突然變得不想動,也不開口「說話」了;喝奶時,奶還會從右側嘴角流出,右邊的手臂和腿也都失去力氣,抬不起來。對此,家長急忙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言言右下肢和右上肢肌力很差,完全不能活動,評級僅為1級,正常情況為5級,且伴有語言減少。根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醫師懷疑言言腦部有梗塞,可能是中風了。這麼小的年紀中風實屬少見,因病情危急,當地醫院建議將言言轉至武漢兒童醫院救治。結合病情資料,武漢兒童醫院專家們考慮言言是「急性腦梗塞—缺血性腦血管病」,也就是孩子大腦血管出現梗阻,導致了腦部缺血,必須儘早行介入手術疏通血管。該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副主任醫師劉新獻表示,一旦錯失時機,腦組織將很難恢復,可能留下偏癱等後遺症。因為孩子年紀小、血管細、腦部組織本身複雜,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專家操作導管「前進」十分謹慎。幸運的是,因手術及時,言言腦血管的「堵塞點」被打通,沒有出現後遺症。術後隔天,寶寶已能抬起手臂、腿,術後第5天,癱瘓的右手已能抓物,並能在地上簡單活動。腦中風是中老人常見疾病,這麼年幼的孩子,怎麼會得「老年病」?雖然與成人相比,兒童腦梗人數相對較少,但每年醫師也會遇到幾個案例。成年人和兒童不同,成人可能因為一些潛在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專家分析,言言發生中風,與先前摔角撞到頭部有一定的關係,但背後具體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醫師也提醒,兒童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主動訴說自己的病情,不會主動就醫,因此,家長要多留心觀察孩子,及早辨識中風徵兆。部分中風兒童早期會出現抽筋、一側肢體的活動減少、失語、口角歪斜、眼裂不等大、意識水平改變、共濟失調(ataxia)、頭痛、噁心嘔吐等,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並及早就醫,盡快把患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北市驚悚事故!女墜樓頭部重擊人行道 路人嚇傻被濺滿臉血
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4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事故。一名63歲的謝姓女子因故墜樓,強大撞擊力道當場造成謝女頭顱破裂,鮮血噴飛,恰好有行人坐在該處,被噴飛的血液濺到,當場嚇傻。警消獲報到場後,發現女子腦組織外溢,明顯死亡。警方獲報後到場後,也確認女子身份,並報請刑事相驗,以進一步釐清相關案情。
花蓮離奇車禍!警清晨巡邏驚見一裸男 他躺地頭破明顯死亡
花蓮縣台9線瑞穗路段5日發生一起離奇死亡車禍事故。花蓮警方5日清晨巡252K處時,竟在慢車道上發現一名男全身赤裸躺在地上,且其頭部遭到強烈撞擊,明顯變形死亡,前方還有一輛曳引車,其車輪上血跡斑斑,疑似就是事發車輛。全案後續也先將曳引車的林姓司機帶回偵辦,並擴大調閱周邊監視器畫面以進一步釐清相關案情。據了解,鳳林分局員警5日清晨巡經台9線252K處時,發現一名男子全裸倒臥在慢車道上,其頭部明顯破裂變形,腦組織溢出,明顯死亡。警方發現後也在第一時間通知消防到場,確認男子已死亡後,也隨即對周邊進行勘查,並將現場封鎖。由於發現男子時,男子的周邊並無相關車輛,但在500公尺路邊有停放一輛曳引車,且該輛曳引車的車輪上血跡斑斑,甚至還有殘留碎肉組織,疑似就是肇事車輛。警方隨後也立即通知曳引車41歲的林姓司機到案說明,初步了解林姓曳引車司機無酒駕情形,也持有合格駕照。至於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並同步確認男子身分。
第2隻小貓熊不幸離世 台北動物園14歲「YaYa」腦病變奪命
繼小貓熊「美可(母)」於2024年5月1日離世後,另一隻小貓熊「YaYa(母)」也於12日在獸醫師及保育員的陪伴下離世。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妹與公貓熊「歡歡(17歲)」於2014年由海峽(福州)大貓熊中心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進行域外繁殖計畫。根據媒體報導指出,「YaYa(14歲)」和「美可(15歲)」曾於2015年分別產下了「可可、美美、奇奇、妙妙」等小貓熊寶寶,在當時掀起了一股風潮。不少人會將熊貓與小熊貓搞混,小貓熊(Red Panda或Lesser Panda)和大貓熊(Giant Panda)雖然名稱相似,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物種。小貓熊在演化分類上與浣熊科動物較近,而大貓熊則與熊科動物較為親近。而在飲食方面兩者也不大相同,小貓熊喜食竹葉,而大貓熊則以竹子為主食。報導中提到,小熊貓「YaYa」的性情較為緊張,育幼行為也較謹慎小心。牠的幼崽們當年都非常黏著媽媽。隨著時間的推移,「YaYa」也邁入老齡期,經常性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她有心臟及關節問題,在當時就開始接受團隊得照護。在2024年7月3日傍晚,「YaYa」開始出現精神不佳、甚至突發昏厥的情況。6日經麻醉進行斷層檢查後,透過藥物治療暫時穩定了病情,同時計畫在12日進行MRI檢查。但在10日下午,「YaYa」的狀況明顯惡化,先是左後肢癱軟,到後面是全身無法站立。「YaYa」後於12日進行MRI檢查,結果顯示「YaYa」雙側大腦及左側腦幹有多處水腫病變,導致嚴重的腦組織腫脹,腦幹病變也延伸至頸部脊髓。病況十分嚴重,在獸醫師及保育員的陪伴下,「YaYa」最終12日離世。目前,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老齡小貓熊還有「歡歡」,以及來自日本多摩動物園的「小堇」和「阿暢」,目前這些小熊貓都正接受團隊的照護中。
台中西屯區工地悲劇!45歲工人慘墜18層高樓 頭顱破碎當場身亡
台中市西屯區青海路一處住宅大樓工地,11日中午12時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工安意外,1名年約45歲的工人在高樓層作業時意外失足墜落,最終不幸身亡。事發時,其他工人立即報案並求助消防局,消防局獲報後,立即派遣派遣黎明、專責分隊共2輛救護車、消防人員5名前往,趕抵現場時發現工人已經遭受嚴重的傷害,頭部受到嚴重撞擊,腦組織掉出,頭顱下顎以上碎裂,當場檢視後已明顯死亡,救護人員只能確認死亡並未送醫。警方迅速到場封鎖現場進行調查,初步判定,這名工人疑似從18、19樓高處墜落身亡,為了釐清死因,將報請檢方進行相驗。目前,工地是否存在工安疏失的問題尚待進一步調查釐清,相關單位將會進行勞檢等後續處理,警方提醒工地安全非常重要,必須時刻注意防範意外發生,以保障每1位工人的生命安全。
快訊/光華商場驚傳墜樓事故 女腦漿外溢明顯死亡
北市光華商場6日驚傳墜樓意外!1名年約30歲女子因不明原因墜樓,警消獲報到場後,發現該名女子腦組織外溢,已明顯死亡,並未送醫。至於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金智媛《淚之女王》絕症不用去德國 坐2.5小時飛機來台就有救
由金秀賢、金智媛主演的人氣韓劇《淚之女王》,28號迎來大結局,一舉衝出24.85%的高收視率。劇中女主角洪海仁(金智媛飾)因罹患罕病「雲狀細胞瘤」,與夫婿白賢祐(金秀賢飾)遠赴德國進行「聚焦超音波與微泡治療」。然而現實生活中,洪海仁只要坐約2.5小時的飛機抵達台灣,就有可能得救。據《民視新聞網》報導,Netflix熱播劇《淚之女王》中,女主角洪海仁因罹患罕病「雲狀細胞瘤」,生命僅剩3個月,須遠赴德國進行「聚焦超音波與微泡治療」。然而現實世界中,此疾病在世界上僅有三國在做臨床試驗,其中一國就是台灣,而且目前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為腦疾患者帶來福音。更有趣的是,在做臨床試驗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台灣、加拿大與法國,意味著海仁就算去了德國大概也要無功而返。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魏國珍表示,戲劇中腦疾「雲狀細胞瘤」應是架空疾病,這類病症實際名稱為「膠質細胞瘤」,會因腫瘤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症狀,從記憶力差、手腳麻痺,到喪失語言功能、視力模糊、頭痛皆有可能。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約6人罹患。魏國珍教授表示,過去膠質細胞瘤患者手術後,還需透過藥物控制腫瘤復發,但現在利用「聚焦超音波治療」,精準定位,讓微氣泡震鬆腦血管壁,打開血腦屏障,化療藥物就能有效進入腦組織來治療。魏國珍教授還表示,其他的腦部疾病,經過聚焦超音波的治療,打開血腦屏障之後,可能也會對神經局部環境有影響,退化性疾病或是失智症可能都有治療的效果。消息經媒體曝光後,引起眾多劇迷討論,有網友表示:「編劇沒有唬爛耶,實際真的是用超音波做手術治療,之前一直以為是編劇瞎掰出來的」、「靠腰,金秀賢都沒有打電話給長庚」、「我有幻想金智媛來林口長庚治療的樣子,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感覺智媛走一走就會撞到來醫院的阿公阿嬤。」還有網友表示:「這就跟每天三立8點檔一樣,每次都說要去美國治病,明明台灣醫療就很厲害。」
47歲男血壓失控引發腦中風 ROSA手術精準抽吸血塊
47歲的鄭先生在去年10月下旬出現莫名持續頭暈及嘔吐的症狀,嚴重時甚至頭暈目眩跌倒,儘管當時有去醫院檢查,卻無診斷出任何異常,10月底時突然出現左上肢無力偏癱、說話口齒不清等症狀,所幸當時正在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看診,醫護人員察覺異狀後立刻送鄭先生去急診,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會診神經外科並轉入加護病房,經處置後,於11月中順利出院。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顯中表示,鄭先生為自發性出血性腦中風,經電腦斷層檢查,本次出血位置在腦部基底核區域,血塊大小雖不需要緊急開刀,但仍持續對腦組織造成壓迫,與家屬溝通討論後,決定先用降腦壓及降血壓藥物控制,並於11月1日進行ROSA機器人立體定位血塊抽吸手術,在機器人精準定位的輔助下,順利抽出血塊。兩天後鄭先生的上肢功能就逐漸恢復,講話口齒也變清晰,並於11月21日順利出院,開始展開復健療程,1月底時可自行至診間回診,如今恢復狀況相當良好。陳顯中醫師指出,在台灣,腦中風大致可分為出血性與梗塞性兩種,其中出血性的占比約莫三成,依病人出血大小、損傷區域會有相對應的治療策略,但主要還是在血壓及腦壓控制,減少再出血的機會,而腦傷嚴重程度、後遺症也因此有所不同,因此,後續三至六個月的黃金治療期間也得持續復健。陳顯中醫師表示,鄭先生屬於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最常見自發性腦出血的主因,與本身體質,或血壓控制不佳相關,初步判斷,早先的頭暈、嘔吐也可能與血壓控制不當有關,這次手術能順利完成並在短時間內復原良好,真的相當幸運,也建議鄭先生務必遵守醫囑控制血壓,避免二次中風。根據統計,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十大死因前段班,也是國人失能的主因,平均每年奪走一萬人的性命,也同時影響著無數的家庭,為避免陷入「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的窘境,民眾除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有問題快打119」的口訣來提升對腦中風的警覺外,更得重視自身健康,從防止腦中風發生做起。雖然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但卻能透過維持健康、規律的生活型態來預防,實行「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及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等,家中如有相關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有長期頭痛、頭暈或其他神經學症狀,建議前往神經外科門診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全台首例捐腦者!漸凍人吐心願 愛妻握他手簽名遺愛人間
「台灣腦庫」去年11月於台大揭牌後,就積極準備接受病友捐腦,台中慈濟醫院50歲漸凍病人黃鼎承親身經歷罕疾身心折磨,堅決捐出腦組織,台中慈濟醫院與台灣腦庫合作,黃鼎承20日終於圓夢,成為第1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的捐腦入庫。黃鼎承3年前診斷罹患罕見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他面對生命挑戰從不輕言放棄,但遍尋名醫治療與復健,身體依然快速退化,生活起居全仰賴母親與太太,兩個孩子也受到影響。台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左二)、醫療志工(左一)陪伴黃鼎承(右一)與黃太太(右二)到病房外吸收陽光的滋潤。(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黃鼎承病情發展快速到頸部以下無法動彈,僅能仰賴呼吸器維生,接受台中慈濟醫院安寧團隊居家療護時,自主表明要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自主撤除維生醫療並捐出全身可用器官。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黃鼎承積極搜尋漸凍人器官捐贈資訊,得知去年成立的台灣腦庫公開徵求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腦組織,要做為醫學研究及開發新藥,親身經歷罕見疾病身心折磨與拖累的他,堅決要捐出腦組織,期盼能拯救更多家庭,心蓮安寧團隊依照囑咐聯繫台灣腦庫。台灣腦庫代表人台大醫院醫師謝松蒼南下,在病榻前向黃鼎承道謝,並保證「一定會珍惜這份國家寶藏!」他指出,黃先生的大愛會深刻影響腦神經疾病診斷,並帶來治療的成就。謝松蒼告訴黃鼎承,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腦神經疾病與周邊器官會相互影響,黃鼎承也決定願意同時捐出內臟、提供血液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最後無法執筆的黃鼎承由太太協助握筆,簽屬捐贈同意書,他激動說:「這場病生得太有意義,感謝上天賜予的恩典。」黃太太說,家人原本不諒解先生選擇撤除維生醫療的決定,如今他以身示教展現勇敢與大愛,如同麥子不死,家人以他為榮,更期盼未來能拯救更多罕見疾病的病人與家庭。
驚悚一幕!土城路口驚見砂石車相撞機車 女騎士當場遭輾斃頭顱破裂
新北市土城區24日清晨7時04分許,傳出一起悲慘的死亡車禍,警方初步調查得知,1名59歲的孫姓婦人當時騎著車外出上班,卻在行經金城路三段時,與同向直行的砂石車發生擦撞,結果慘遭輾過頭部,當場斃命。據悉,救護人員趕抵現場時,發現孫婦頭部已破裂、腦組織外溢,已明顯無生命跡象,無須送醫搶救,而砂石車駕駛28歲張男則沒有受傷,警方迅速介入調查,發現張男當時正前往中和工地,而孫婦則是準備上班的清潔工,雙方竟在路口發生擦撞,導致不幸事件發生。警方已將事故現場拉起封鎖線進行調查,肇事司機張男也已被帶回,將進一步釐清事故原因,訊後將依《過失致死罪》移送法辦。
機車與大卡車直接相撞 女騎士「腦組織外露」命喪土城
新北市土城區24日上午7點04分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名59歲女子騎乘機車行經金城路三段時,因不明原因與一輛大卡車相撞,女騎士因為撞擊的關係當場噴飛,腦組織甚至外漏,女騎士不幸當場身亡。目前警方已經著手調查車禍原因與事發經過。
他高血壓忘「1事」致腦出血險沒命 醫提醒日常注意事宜
50多歲有高血壓病史的老洪,因工作繁忙,經常不按醫囑服藥,導致血壓數值一直在160~180mmHg之間居高不下,有一次在工作中突然發生手腳無力,身體失去平衡,同事趕緊送他到急診室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洪先生右側小腦有血塊,即俗稱的「腦溢血」,推測是高血壓未獲適當控制造成,在外科團隊緊急開刀取出血塊後於加護病房觀察,後來病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經按時服藥控制血壓,狀況穩定後出院。腦出血常見這些原因所致 死亡率是44%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凱丞表示,腦出血是出血直接進入腦組織,形成一個逐漸擴大的血腫,常發生在小動脈,常見病因是高血壓、頭部外傷、出血疾病、藥物濫用和血管畸形。三分之一的顱內出血發生於大腦的右半側,腦出血30天之後死亡率是44%,高於缺血性中風,甚至高於非常致命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高血壓是預防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依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將高血壓標準由140/90mmHg下修為130/80 mmHg,預估能夠降低26-30%的心血管疾病。具高血壓病史 應規律監測血壓、注意保暖鍾凱丞醫師呼籲,若本身有高血壓的病史,在天氣氣溫驟降時務必注意保暖,避免溫差造成不適感,且需按時服藥,並自主早晚規律監測血壓,避免高血壓相關急症的發生,若發現疑似中風發作的親友,應協助盡速送至急診,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鳥山明「硬腦膜下出血」病逝 醫:症狀不易發現長輩需注意
《七龍珠》漫畫家鳥山明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逝,享壽68歲。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的硬腦膜和腦殼之間產生較大空間,此種腦萎縮並沒有明顯症狀,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 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經典作品包含《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其作品《七龍珠》於1984年開始連載,在日本國內銷量高達1.6億本,在國際銷量更突破2.6億本,成為家喻戶曉的漫畫作品,奠定其國民級漫畫家的地位,作品不只多次被改編為動畫、遊戲、電影等衍生作品,風靡全球,未料今年68歲的他,日前因硬腦膜下出血去世。 根據TVBS報導,硬膜下血腫的發生原因,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腦殼的硬腦膜和腦殼,產生較大空間;年輕人多半是遭到劇烈撞擊或是車禍,腦膜出血才會引起急性硬腦膜下出血。 明明外觀沒有明顯撞傷,患者只是跌坐在地上或是頭撞到門框或車頂,也可能會造成慢性出血,一至兩個星期後,甚至到一兩個月後,才會因血腫壓迫而引發症狀。 廖家麟 進一步解釋,人體腦膜有三層,最外層是硬腦膜,中間是蜘蛛網膜,內層是軟腦膜,其中硬腦膜和腦殼中間有橋靜脈等很多血管連接。原本腦殼和硬腦膜呈緊密貼合,但隨著老化、腦組織萎縮,硬腦膜和腦殼中間空間變大,大腦容易隨人的行動產生晃動。因此有時候不需要明顯撞擊,或是嚴重受傷,而只是產生較大的身體晃動,就可能把硬腦膜和腦殼間的橋靜脈等血管撕裂或扯斷。 最後,他提醒,這種腦萎縮的老化並無太明顯的症狀,需要精密的檢查才有辦法早期發現,因此年過60歲以上的民眾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若曾有往後跌坐的跌倒、搭車時頭頂撞到車頂、或開車緊急剎車等,曾引起頭部劇烈晃動的情況,事後若出現局部無力、身體無力、癲癇、口齒不清、嗜睡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
頭痛起來要人命! 大腦沒有疼痛接受器,到底是誰在作怪?
大腦可以感知全身的疼痛,但其實並沒有自己的痛覺接受器,那為什麼頭痛會這麼痛呢?專家表示,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而是與身體其他部位有關。常見的偏頭痛長期累積宛如「失控的大火」,建議患者及早治療效果較佳,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頭痛非常普遍,而且有多種臨床表現,從輕微不適到使人衰弱,或持續幾分鐘到幾天都有可能。當頭痛時,甚至有人以為自己的大腦組織受傷,但其實並非如此。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健康中心的神經學家和頭痛專家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表示,頭痛可能肇因於潛在的健康狀況,例如鼻竇腫脹、低血糖或頭部外傷。牽涉性疼痛從廣義上講,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這類似於背部椎間盤突出會導致坐骨神經痛(腿部疼痛)。大多數頭痛其實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有關,例如下巴、肩膀和脖子,會導致大腦周圍的肌肉和神經疼痛。緊張型頭痛以緊張型頭痛為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指出[i],緊張型頭痛是最常見的複發性頭痛類型。克拉克說,緊張型頭痛通常好發於頭頂或前額的肌肉疼痛,也是頭帶所在的位置。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料顯示[ii],這種疼痛是由臉部、頸部和頭皮肌肉緊張引起的,可能與壓力有關。克拉克說,頭部疼痛和顱骨肌肉緊張,還可能是繼發於另一種壓力反應,例如肩膀緊繃或下巴緊縮。NIH表示,頭部、頸部和臉部周圍的肌肉和血管中的疼痛感應神經,可以藉由不同的過程觸發,例如血管擴張、壓力或肌肉緊張。一旦被激發,這些神經就會向大腦發送訊號,但痛覺卻彷彿來自腦組織深處。偏頭痛偏頭痛是另一種類型的頭痛[iii],會透過多種方式和部位讓患者感到疼痛,例如深層疼痛、表面疼痛;頭部的後部、左側或右側;甚至眼睛後側。偏頭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嚴重性。偏頭痛比其他頭痛更劇烈,且持續時間更長。這種疾病通常是遺傳性的,而且會導致噁心等其他症狀。偏頭痛的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其中一種理論認為,疼痛與三叉神經有關,三叉神經是頭部和臉部的感覺神經;硬腦膜是大腦的保護層,血管在這裡擴張和收縮。偏頭痛的另一種解釋是,大腦刺激三叉神經通路並引發發炎反應[iv],發炎透過硬腦膜血管擴散,三叉神經將訊號傳回腦幹[v],然後發炎擴散到對疼痛敏感的腦膜(大腦周圍的保護組織),進而觸發頭痛。克拉克說,血管發炎和神經刺激的傳訊是「一場失控的大火」。他說,這就像一個循環,變得越來越被激怒,導致偏頭痛的經驗不斷累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偏頭痛治療方法如果盡早治療效果會更好。克拉克說,雖然身體周圍的疼痛和頭部疼痛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明確,但引起頭痛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好消息是目前醫學技術非常擅長治療,例如改善生活方式:練習瑜伽;服用成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針對嚴重頭痛的處方藥更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如果患者頭痛需要幫助,我們可以讓他們好很多。」 原文出處:If the brain doesn't feel pain, why do headaches hurt?[i]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headache-disorders-how-common-are-headaches#:~:text=Headaches%20are%20extremely%20common.,disorder%20is%20tension%2Dtype%20headache.
惡性腦瘤新希望!抑制特定基因表現 可望「延長2倍存活期」
惡性腦瘤治療出現新武器!長庚醫院攜手成大醫工跨領域合作,成功開發創新的類病毒奈米載體,可攜帶治療用核酸片段,抑制腫瘤特定基因表現,增強放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顯示能延長腦瘤小鼠2倍的存活期,治療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6月美國化學學會《ACS Nano》頂尖期刊,創新概念更獲選為期刊封面故事,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肯定,未來極具高度臨床應用潛力,有望克服現腦瘤治療的困境。台灣每年約有600名新的惡性腦瘤病人,發生率雖不在十大癌症之內,然而死亡率卻名列前茅。一旦確診後存活期間極短,僅約1~2年的餘命。其致病機轉至今未明,難以預防且治療困難。惡性腦瘤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腫瘤壓迫周邊正常組織可引起抽搐或癲癇、肢體無力、偏癱、視力模糊和感覺障礙等症狀。腫瘤侵犯小腦則會損害運動功能或平衡感,造成步態不穩或運動失調。患者的心智狀態也可能出現變化,表現為失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或人格改變等症狀。患者罹病後發生殘障、失能的機率極高,是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惡性腦瘤治療困難的主因是其具有迅速增生惡化的特性,腫瘤結構複雜有如八爪章魚般的浸潤生長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而且沒有明確清楚的界限區分,導致手術難以完全清除造成大多數的惡性腦瘤預後很差,即使術後經積極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仍會復發。因此,開發新穎惡性腦瘤療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魏國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醫工系楊閎蔚教授攜手合作,長期致力開發新穎材料及藥物載體以治療惡性腦瘤。魏國珍教授表示,目前對腦瘤的治療始終效果不好,病人存活期平均只有約14到16個月,主要原因是腦瘤細胞具有詭譎多變的異質特性,其強大基因自我修復能力造成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因此,團隊以人工智慧開發類病毒奈米載體來有效傳遞治療用干擾核酸,以抑制腫瘤細胞基因表現,大幅提升惡性腦瘤的治療效率。這種藉基因表現調控機制抑制某一基因表現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基因靜默。魏國珍教授指出,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腦瘤小鼠做為測試模型,利用增強對流傳輸法,直接將類病毒藥物載體精準注射傳遞到腦瘤區域;結果顯示腦瘤細胞中負責DNA修復的基因表現成功被抑制,阻斷腦瘤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使腫瘤顯著縮小。而將此基因載體與低劑量放射治療同步施用,可以使腦瘤小鼠的存活期增加兩倍,不但提升了放射線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放射治療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在動物實驗極具潛力的研究成果,揭露其未來臨床應用的高度可能性。更特別的是,研究團隊應用特殊模組化的治療用核酸骨架設計,針對不同種類的疾病或是病人特殊的基因選擇接上應對的干擾核酸,可完美應用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此特殊設計的基因工程技術更可大幅簡化類病毒載體的合成過程,提升製作效率及降低成本。此極富新創性的製備流程榮獲美國國家化學學會官方期刊,也是奈米、奈米製造技術與奈米科學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的青睞,選作封面故事以彰顯其重要性。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團隊研究成果亦獲國科會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報導,以宣傳台灣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之創新發現,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充份展現其未來應用於產業的高度價值。目前已獲醫藥產業洽談合作技轉事宜,未來將有機會改善目前腦瘤治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