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外科
」陸男吊頸健身慘死 醫搖頭「沒用又危險」…他嗆老人:不懂又愛跟風
中國大陸近年興起吊頸健身,這項模擬臨床牽引治療的「運動」,在中老年族群蔚為風潮,但四川重慶日前發生的57歲楊姓男子吊死自己事件,已顯示這項未經科學驗證的健身的危險性,更有醫師指出吊頸健身根本沒用。據《極目新聞》報導,酷愛健身並有運動習慣的楊男,疑似聽信網路上「吊頸可治病」、「吊頸可健身」說法,自行在公園吊頸抬腿鍛鍊,卻因此命喪現場,當局事後雖將增設警告牌,但盲信吊頸健身的人依然層出不窮。武漢市第4醫院脊椎外科中心主任劉偉軍表示,目前主流的脊椎病為造成雙手麻木、行走不穩的「脊髓型」,以及上肢有放射性疼痛的「神經型」2種,其中神經型雖可透過牽引緩解,但重量只需體重10分之1,超過6分之1頸椎就會無法承受。脊髓型病患更是千萬不能做牽引動作,否則很容易四肢癱瘓,且不論脊髓型或神經型,牽引動作都必須在醫師控制及指導下進行,網路上宣傳的吊頸健身不只沒用,更有致命危險,一旦控制呼吸的脊髓受損就是立即死亡。一名重慶健身房老闆更直言,「老人不懂科學健身又愛跟風、偏信、盲從」,楊男吊頸死亡就是這類情況的具體體現。
30多歲竟然罹患骨質疏鬆症 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悄悄消失
骨質疏鬆症絕非年長者專利,30多歲也會骨鬆找上身!1名32歲紅斑性狼瘡女性病患,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免疫功能,某天在家彎腰撿毛巾,突感到背部疼痛,隔天希望藉著按摩改善,但痛感反而更加劇烈,痛了4周就醫檢查才發現脊椎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立刻使用骨水泥治療後,緊接控制骨密度。罹患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 最好規律檢查骨質小心骨密度流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表示,女性停經後或65歲以上,男性則在70歲以上,就會被歸類在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不僅年長者要小心,年輕族群如果有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容易因藥物副作用導致骨質流失,不知不覺罹患骨鬆,也就陷入高風險骨折危機中。陳德誠主任說明,30多歲個案約在20多歲時,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10多年沒想到已經骨鬆,等到骨折發生才得知,幸好脊椎骨折並未太嚴重,利用骨水泥解除疼痛後,立刻使用治療骨鬆藥物,配合飲食與運動,骨質漸漸恢復,例行檢查已經恢復到骨密度T值-2.0至-2.5,個案也很開始小心骨折危險。骨鬆治療由減少流失與促進生成著手 不要誤信偏方讓自己藥物中斷陳德誠主任指出,治療骨鬆由兩個方面著手,身體維持骨頭新陳代謝,分別有蝕骨細胞與造骨細胞,破壞舊細胞同時也長出新細胞,因此骨鬆治療藥物就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就像水庫節約用水,讓骨質流失變慢,促進造骨細胞活性,就像如同增加水庫進水量。陳德誠主任提醒,骨鬆就是慢性病,治療藥物不能停,臨床會有病人治療幾年後,自認可能痊癒就疏於治療,等到骨質再次變差發生骨折,才體認到使用藥物不能中斷,也有病患看到民間偏方,宣稱能改善骨質,或是誤認改善軟骨營養補充劑,能夠幫助骨質疏鬆症,恐怕都讓自己重陷骨鬆危機。骨鬆未用藥增加未來骨折修復手術難度 高風險族群最好維持規律檢查陳德誠主任補充,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手術難度恐怕隨著增加,如果需要使用骨釘或鋼板,就會像在沙地打地基,非常不穩固手術失敗風險提升,因此在臨床上,假使手術不是很迫切,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兩到三個月,讓骨密度恢復到一定程度,再執行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陳德誠主任強調,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保持規律檢查,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數值,發現骨密度T值在-1.0至-2.5就屬於骨質缺乏,平日生活就要特別小心,要充分攝取鈣質與日曬運動,一旦發現T值小於-2.5,就罹患骨質疏鬆,一定要按照醫囑規律用藥,才能穩定或增加骨質,降低骨折發生危險。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很重要 環境裝設無障礙設施減少跌倒危險陳德誠主任也說,骨鬆病患除了規律接受治療外,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每天最好維持鈣質攝取至少1200毫克,維生素D則要在800至1000 IU,喝咖啡適量就好,不要超出建議量,但菸酒一定要避免,生活環境預防摔倒措施也要做好,尤其年長者常因浴室濕滑摔倒骨折,做好防護能減少危險。利用微創方式治療骨質疏鬆所引起的骨折近年來由於醫材設計及材質之進步,對於骨鬆性骨折的病人也發展出許多微創方式進行的手術,像是門診中常見的微創骨水泥灌注或嚴重者加上微創骨鬆釘融合手術可以有效解決病患疼痛問題,在有經驗的醫師執行下,經由特殊設計的骨釘及植入物,再搭配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治療,加上病患本身能夠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患者均能有良好的治療結果,有別於以往的錯誤觀念認為骨質疏鬆的病人是無法手術且失敗率是非常高的。對於因為脊椎退化引起神經病變需要手術處理解決問題的骨鬆患者,可以主動諮詢有經驗的脊椎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法。
全台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 「高端神經調控治療」精準治療
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50歲的陳先生,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每天吃10幾顆止痛藥、吃了20年仍疼痛不已!經由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神經脊椎外科主任陳德誠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大幅減少疼痛及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終於能順利工作。陳德誠表示,「高端神經調控」包括「脊髓神經刺激器」與「脊椎幫浦藥物推進治療」,可以帶領慢性頑固病人走出疼痛困擾。慢性疼痛8大治療方式陳德誠表示,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因慢性頑固疼痛而無法正常工作則有2%(約50萬人)。疼痛是一種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所引發的不正常的感覺大都由於神經系統損傷或發炎後所造成,慢性疼痛並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甚至比急性疼痛要長,而且大多數藥物治療療效有限。針對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現可藉由「高端神經調控」緩解疼痛。基本藥物復健治療針灸微侵犯性局部電刺激高頻熱凝療法神經阻斷手術脊髓神經電刺激高端神經調控療法脊髓神經刺激器「脊髓神經刺激器」由4個器材組成:經皮穿刺電極、外科電極、神經刺激器、病患程控器,利用電池產生微量電流,釋出至脊椎中樞及周邊神經,改變疼痛閥值,屬於微創治療方式,不會破壞神經,約可緩解50%以上的疼痛。適合慢性頑固性腰腿痛、脊椎手術後持續性疼痛綜合症、周邊缺血性疼痛等患者。70多歲魏女士,數年前接受脊椎手術後持續疼痛,後續數次翻修脊椎手術都無法改善,於今年接受脊髓神經刺激器植入後,大幅改善其疼痛,終於能夠出行走甚至進行旅遊規劃。脊椎幫浦藥物推進治療若病人經醫師評估較適合幫浦藥物治療,會先在病人腰椎地方穿刺進行藥物注射,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進行幫浦植入手術,依病人藥物使用劑量來定期灌注。可大幅減低口服藥物劑量及副作用,能更有效控制疼痛,且可依病患疼痛時間做多段數調整。另一位40多歲黃小姐為先天腦性麻痺患者,有肢體抖動與痙攣情形,初期口服藥物及肉毒桿菌注射尚可控制,頸椎也因為抖動異常產生骨刺神經壓迫,多次手術成效每況愈下,經評估接受「脊椎鬆弛劑藥物幫浦手術」,大幅改善抖動也延緩其脊椎退化。「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對於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提供微創不破壞神經且可逆性治療。新一代神經調控裝置體積減小且採用無線體外充電,可使用10年以上。醫師提醒,目前這類治療醫材部分需自費負擔,建議必須找有施作經驗的神經外科,或疼痛科、醫師評估進行測試及植入。
全台50萬人陷慢性疼痛之苦 「高端神經調控」精準治療
5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數十年飽受神經性疼痛所苦,經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建議,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術後大幅減少疼痛及口服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在工作上能順利進行,不會因疼痛需時常中斷,並提升生活品質。另一個案為70多歲的魏女士,數年前第一次脊椎手術後仍持續疼痛,後續數次翻修脊椎手術都無法改善,於今年接受脊髓神經刺激器植入後,大幅改善其疼痛,也可外出行走,並提升生活品質,準備進行旅遊規劃。陳德誠主任表示,全國慢性疼痛人口高達1/3,因慢性頑固疼痛而無法正常工作則有百分之二(約50萬人)。慢性疼痛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甚至比急性疼痛要長。「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利用電池產生微量電流,釋出至脊椎中樞及周邊神經,使疼痛閥值改變進而減輕疼痛的ㄧ種非破壞性微創治療方式。陳德誠主任說明,「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可以帶領這類慢性頑固病人走出疼痛困擾,如果病人是經醫師評估較適合幫浦藥物治療,會先在病人腰椎地方穿刺進行藥物注射,進行幫浦植入手術,依病人藥物使用劑量,定期灌注達到疼痛控制。40多歲黃小姐為先天腦性麻痺患者,因肢體抖動,初期口服藥物及肉毒桿菌注射尚可控制,頸椎也因為抖動異常產生骨刺神經壓迫,多次手術後經評估接受脊椎鬆弛劑藥物幫浦手術,大幅改善抖動也延緩其脊椎退化。「高端神經調控治療」對於慢性頑固性神經疼痛,提供微創不破壞神經且可逆性治療,新一代神經調控裝置體積減小且採用無線體外充電,可使用10年以上。目前這類治療醫材部分需自費負擔,建議必須找有施作經驗的神經外科,或疼痛科、醫師評估進行測試及植入。
40歲男愛喝烈酒「痛到跛腳」!醫一查嘆:骨頭缺血性壞死
金門一名年約40歲的男業務員因工作需求經常喝烈酒,沒想到年初時身體竟然出現異狀,只要走路臀部及髖部就會傳來痠痛感,甚至跛腳難以行走,前往高雄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雙側髖關節股骨頭都已壞死。「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今年年初發現走路時臀部及髖部出現痠痛症狀,且某個姿勢髖關節還會卡住導致跛腳,嚴重影響日常活動,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出男子為「雙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金門一名40歲男子長期飲酒,發現走路時臀部及髖部出現痠痛症狀,甚至跛腳難以行走,最終被診斷出雙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圖/報系資料照)楊椒喬指出,當壞死的股骨頭塌陷造成關節面破壞時,一般會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但礙於該名患者正值壯年期,且人工關節使用年限約為20年,考量病患未來恐再度開刀汰換,因此建議患者透過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改善局部血流供應,幫助延緩骨壞死速度、緩解痠痛。楊椒喬也提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可分為外傷性及非創傷性,其中非創傷性常見原因為酗酒、長期或過量使用類固醇,建議適度飲酒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
名醫搞烏龍3/骨科主治醫師爭議多 經歷疑似也膨風
北部知名骨科醫師蘇群哲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服務多年,但他卻被控3年前替名老翁阿輝伯(化名、81歲),加裝人工髖關節時誤用型號,如今更有知情醫師控訴,蘇男疑似涉及「過度醫療」,甚至其經歷也有造假之嫌。得知蘇醫師對阿輝伯的治療過程後,A醫師對於蘇男的行為相當不以為然,並表示「這個醫師根本已經違反規定,有『濫用醫材、藥物』之嫌,這個病人應該可以對這個醫師求償。」蘇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他在網路上貼出的經歷先後曾擔任台北市立陽明醫院住院醫師、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博仁醫院醫師,最後來到和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專長是脊椎外科、骨折處理、人工關節置換,但一位B醫師卻說,蘇男的經歷疑似造假,「我有去問過新光醫院,根本沒有人知道他(蘇男),醫生這樣真的很扯。」「和平聯醫骨科」的粉絲專頁中,貼出4張X光照片,指「沒有移位性骨折是要復什麼位,這種悲劇什麼時候才會停止。」疑似就是暗指蘇群哲的病例。(圖/翻攝和平聯醫骨科粉專)本刊也循線找到新光醫院骨科釋主任,想求證蘇群哲是否真的在新光醫院服務過,釋主任說「我在這裡待了12年,沒有聽過蘇群哲這個人。」但究竟蘇群哲在哪時候於新光醫院服務,還擔任骨科主治醫師,至今仍是個謎團。至於被蘇醫師換錯關節的阿輝伯則說:「我沒有真的要賠償,我現在只希望我的腳能快點好,而且只希望他應該跟我道個歉。」本刊觀察,獨居的阿輝伯家人都不在身邊,雖然行動不便,但三餐、生活起居還是得自己來,最近因為右腳尚未復原,走路無法維持平衡,常跌跌撞撞,臉上、手傷都摔出大小傷口,而阿輝伯經濟困頓,目前也在考慮是否要請律師興訟,他只盼和平醫院能介入調查,還他公道。對此,由於蘇男於本刊截稿當日未有門診,因此無法聯繫到蘇男本人,而本刊將求證問題告知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公關,盼能取得蘇男本人及院方回應,但截至截稿前,未獲得進一步回應。阿輝伯不求賠償金,只希望醫師能夠向他道歉,同時自己的腳能夠早日康復恢復行走。(圖/張文玠攝)
嬌妻竟是高檔妓女!脊椎外科名醫娶小9歲選美皇后 腥羶對話紀錄揭真相
名醫迎娶選美皇后,這是多麼令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合,不過美國紐約的一名韓裔脊椎外科名醫,2015年迎娶小9歲的選美皇后後,去年底他突然向法院申請離婚,並提交一份長達264頁的報告,原來他發現妻子謊話連篇,且婚前就開始賣淫,根本是一名「高檔妓女」。金韓喬和妻子瑞吉娜。(圖/翻攝自Inside Edition Youtube)根據《太陽報》和《Inside Edition》報導,這名叫做金韓喬(Han Jo Kim)的名醫所娶的妻子瑞吉娜(Regina Turner),來頭可不小,不僅是2011年美國康乃狄克小姐選美冠軍,還自稱曾在康乃狄克大學主修3年科學,之後為了選美比賽及開發服裝APP,才不得不放棄學業。瑞吉娜是2011年美國康乃狄克小姐選美冠軍。(圖/翻攝自CNBC)金韓喬和瑞吉娜婚後幸福美滿,男方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年收入甚至高達320美元,約新台幣9000萬元,看似完美人生,卻還是有難以言喻的痛,原來,瑞吉娜婚後經常為了開發服裝APP,到中國出差好幾週,或和女性朋友出遊。金韓喬起初不疑有他,直到有一天他在家中電腦發現瑞吉娜和一名陌生男子的對話紀錄開始起疑。瑞吉娜婚前就是一名小有名氣的「高檔妓女」。(圖/翻攝自Maxim.com)經金韓喬私底下的調查發現,妻子居然和多名男性有情色對話紀錄,對象包括著名商人、紐澤西州的房地產高管和一位曾獲獎的照明設計師等,這些人和瑞吉娜皆有金錢往來,調查後發現,瑞吉娜自稱康乃狄克大學的學歷都是騙人的,其實她連高中都沒畢業,且在婚前就是一名小有名氣的「高檔妓女」,客戶主要鎖定在有錢嫖客上。根據瑞吉娜的銀行紀錄顯示,光是紐澤西州房地產主管就累計開出近19萬美元,約新台幣1800萬元的支票,照明設計師透過個人帳戶和公司匯款將近12.6萬美元,約新台幣348萬元,這讓身為丈夫的金韓喬相當崩潰。據他表示,「我完全無法想像,我作為一名脊椎外科醫生已經有著豐厚的收入,對妻子也很慷慨,但她卻在婚姻期間仍持續賣淫賺錢」,因此也立即在2020年底提出離婚,並於今年4月正式分居。金韓喬指控妻子在婚前就隱瞞了自己以性服務來換取金錢,儼然是重大詐欺罪,如果她當初沒有說謊,自己根本不會和她結婚。日前紐約政府也證實金韓喬已於去年提出離婚申請,兩人已分居,近日則達成和解,不用展開訴訟。
保險碰瓷1/保險業務揪上百人假病詐保千萬 老媽菊花也出賣
清朝末年一些沒落八旗子弟,抱著看似名貴卻是贗品瓷器,故意讓來往馬車碰撞,當瓷器摔碎即纏著車主索賠,此行為稱之為「碰瓷」。高雄有2名保險公司主管也找來百名保戶及親友組成「保險碰瓷黨」,製造假車禍及「假病症」,連老媽「菊花」也出賣,用偽造診斷書2年內訛詐逾1500萬保險金。在高市一家保險公司擔任經理的程新發(程男、49歲),有著高達年薪200萬的高薪,卻因投資股票,慘遭套牢近300萬,由於深諳保險理賠作業,竟將歪腦筋動到壽險和產險的保險理賠金頭上。程男獲悉擔任下線的主任張簡大裕(張簡、33歲)新婚又置產買了千萬透天厝,手頭吃緊,於是遊說張簡加入詐保行列,由於是利用自己職務上的理賠作業專長,張簡聽完程男完美的「保險碰瓷」計畫後,一口答應。保險公司主任張簡大裕,因新婚、買新房,經濟缺口下,和上司程男合作詐保。(圖/警方提供)詐保雙人組先以電腦word檔列印診斷書,偽刻高雄長庚、榮總、義大、阮綜合、聖功、七賢脊椎外科診所以及國軍802、左營分院、岡山附設醫院等9間醫院的關防、院長章、醫師級職章以及「正本與影本相符」等字樣的證明章,寫上醫囑,並以點陣式印表機列印偽造收據,以理賠「一條龍」方式詐保。有了幾可亂真的診斷證明後,嫌犯招攬旗下保戶並找來自己親友,扮演「自導自演」的關鍵角色,以「三七拆帳」分紅,保戶和親友只要配合「假生病」,即可拿7成保險金。程男和張簡開立住院7天以內例如急性支氣管炎、闌尾炎及子宮內膜異位等症狀,替沒生病的保戶及親友的偽造診斷書,連張簡的母親也配合程嫌演出,假裝得了「痔瘡」,獲得3萬多元理賠金。除住院醫療補償理賠金之外,詐保雙賊也看準「碰瓷車禍」易得手,以車碰車的輕微假車禍報案,請來真警察到事故現場測量後,再持偽造診斷書,偽造車禍沒受傷的保戶肩胛骨骨折等傷害,詐領近20件產險理賠。2018年2月,資深保險員發現程嫌代辦診斷書上的長庚醫院關防印章顏色特別紅,經比對以往案件資料,發現異樣,去函長庚醫院詢問,院方回文:「該診斷書非長庚所開立」。嫌犯偽造高雄9間醫院關防及醫師章,製造假的診斷書詐領理賠金。(圖/警方提供)各家保險公司開始蒐集資料,並向「財團法人保險犯罪防制中心」反映,「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偵五隊接獲檢舉,隊長林漢隆以及偵查正謝志芳報請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羅水郎指揮偵辦。警方和醫院及保險公司進行資料交叉比對,證實2嫌申請的理賠診斷書全都是偽造。2018年4月11日,檢警在左營及大寮區逮捕程嫌與張簡,清查嫌犯教唆108人合作,詐領19家保險公司、110案、詐保1500多萬,檢察官依《詐欺》及《偽造文書》等罪將嫌犯起訴,案由法院審理中。
保險碰瓷3/理賠金低於10萬核撥快速 竟因「印章顏色太紅」被抓包
保險公司擔任經理的程新發(程男)和下線主任張簡大裕(張簡),聯手上百名保戶及親友詐保,嫌犯刻印和高雄9間醫院相似度90%的關防、醫師章,偽造診斷書並刻意將多數理賠金壓低在10萬元以下,順利向19家保險公司詐保逾1500萬元,但「百密總有一疏」,因醫院關防章顏色太紅以及沒有時間電子章露餡,警方獲報後和醫院比對查證破案。程嫌和張簡2嫌,以電腦word檔列印診斷書,偽刻高雄長庚、榮總、義大、阮綜合、聖功、七賢脊椎外科診所以及國軍802、左營分院、岡山附設醫院等9間醫院的關防、院長章、醫師級職章以及「正本與影本相符」等字樣的證明章。他們找來上百名保戶和親友合作,在假的診斷書蓋上偽刻印章後,還根據病徵加註醫囑以及住院天數,連同住院期間所需看護費、薪資損失、精神損失等也算進理賠項目,申請的醫療理賠金多數壓縮在10萬元以下,由程男、張簡本人代辦或由病人自行向保險公司申請。高雄榮總的診斷書,從假的關防和蓋印位置,即可看出真偽。右圖為真。(圖/警方提供)其中一名黃姓婦人2017年7月得「急性闌尾炎」,同年12月又得到「子宮內膜異位」,半年內獲得10萬2800元的理賠金;另名姓男子假開盲腸也賺到4萬5千元理賠。但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2018年2月,資深保險員發現程男代辦診斷書上的長庚醫院關防印章顏色特別紅,經比對以往案件資料,發現和長庚關防印章不同,且電子簽章未押「時間註記」;此外說明欄位「均屬無效」字樣,變成「皆屬無效」,懷疑診斷書造假,於是去函長庚醫院詢問,院方回文:「該診斷書非長庚所開立」。此時各家保險公司開始蒐集資料,向「財團法人保險犯罪防制中心」反映,「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偵五隊也接獲檢舉。隊長林漢隆和偵查正謝志芳展開調查,經和醫院及保險公司進行資料交叉比對,證實程男和張簡申請的理賠診斷書全都是偽造。警方調查發現,嫌犯自製假的醫院診斷書,其中高雄榮總假診斷書關防上沒數字、院長章的字體太正、醫師簽名筆跡以及蓋章位置不一樣;義大醫院假診斷書未註明英文科別、日期格式採用斜線等細微差異。不過,真偽診斷書非經醫院專職人員比對很難被發現,一般人難以辨別真假。嫌犯偽刻高雄9間醫院診所的醫院章。(圖/警方提供)
「好神!」9旬老婦骨折臥床 骨水泥打入脊椎竟行動自如
一位年約90歲的婆婆,一個月前跌倒造成背痛,無法站立,只能臥床照顧。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第11胸壓迫性骨折後沒有癒合(椎體內有空洞),病人接受椎體成形術後可見空洞已經被骨水泥填滿,病人在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及回家。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台灣漸漸步入老年化社會,在台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因骨質疏鬆所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每年約有6萬人,這種低衝擊性的骨折經常只是因為輕微的滑倒或跌坐所造成,但由於脊椎負責身體力量的承載,一旦發生骨折,會造成嚴重的背痛與日常活動受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昭偉表示,目前這類病人的治療還是以減緩疼痛症狀的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物及背架的使用,而治療時間大多需要數星期,但長期臥床容易產生嚴重的合併症(褥瘡,肺炎及尿路感染),而保守治療後也有一定比例的病人骨折仍不癒合,背痛持續,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將骨水泥打入脊椎中的空洞,穩定骨折後的椎體,之後仍須使用背架3個月固定。(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有鑑於此,黃昭偉指出,近年來發展出一種新治療方法「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這種治療的特點在於使用微創方式,將骨水泥注入發生骨折的椎體,穩定壓迫的椎體並緩解疼痛。黃昭偉介紹手術程序:病人平躺於手術台,前胸與髖部會稍微墊高(可以做些許的骨折復位及減少骨折椎體內的壓力),皮膚消毒後使用X光機定位發生骨折的椎體,局部麻醉後在X光機的導引下,穿刺皮膚,經由椎弓,將骨穿刺套管針推進至椎體骨折處,仔細確定位置後,再將調和好的骨水泥慢慢注入。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骨水泥注入後約10分鐘便會凝固而達到穩定椎體骨折的效果,再加上傷口很小(只有穿刺皮膚的針孔),病人在手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及返家,但需要配合使用背架3個月、減少負重及後續骨質疏鬆的治療。黃昭偉表示,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提供病人因骨質疏鬆而造成壓迫性骨折的另一種治療選擇,它的優點是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快、住院時間短,病人可以迅速回到平日的生活而且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成。椎體成形術於1986年在法國實施首例的手術,1991年開始在美國施行,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不管在骨水泥的材料或是手術器械均有長足的進步,它已經治療許多的病人,也是目前脊椎外科醫師認定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療方法。
不戴口罩硬闖醫院!高雄男嗆「我大學教授」 院長怒飆:MDFK!別來
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出入醫院、診所不僅要量體溫,確認有無發燒,也需要全程配戴口罩。沒想到高雄一名自稱是大學教授的男子不甩規範,拒絕戴口罩,甚至推開人員、辱罵醫院死要錢;對此院長楊椒喬怒斥,「很可恥!不能配合的,管你是誰都不要來,當院長就是要站在員工前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長楊椒喬表示,上月31日下午一名自稱國立大學教授的張姓男子,在門口的發燒篩檢站不配合量體溫,雙手不消毒亦不戴口罩,因此被人員擋下來,沒想到男子居然大聲咆哮,甚至伸手推開篩檢站人員硬闖入院。當下櫃檯人員立馬請他離開醫院,但張姓男子仍不肯離開,不斷嚷嚷「我是大學教授」、「我不需要戴口罩」,不得已情況下院方只好免費提供醫療外科口罩;結果張男根本沒有戴,逕自到復健科做完診療後離開。楊椒喬氣憤指出,張姓男子3日下午又跑來,一樣不戴口罩,也不量體溫,依然要硬闖醫院,同仁請他花5元買口罩入院,竟被大聲羞辱「有硬性規定嗎」、「死要錢」。楊椒喬說,自己當下立刻怒斥張男沒有顧慮別人感受、權益,要對方聽清楚,如果再不配合防疫規定,除了不會讓他進入醫院,也會立刻報警,以傳染病防制法嚴辦。楊椒喬嚴正強調,「來活力得醫院看病手術接受復健治療很安全,我們有完整完善的抗疫措施,不能配合的,不管你是誰都不要來,當院長就是要站在員工前面,MDFK!」他指出,張姓教授實為不良示範,為避免交叉感染,請大家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