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長
」 俄羅斯 石油 美國 烏克蘭 川普「核能可帶來能源安全」 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台灣應重新思考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18日在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上,以「邁向電力超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開獎。談到核能議題時,他直言,「我知道核能在台灣很具爭議,但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懂技術的人必須勇敢發聲,台灣不管什麼黨派的政治人物都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及台北政經學院,於今(18)日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 「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朱棣文是全球知名的物理學家,1997年因研發出雷射冷卻與光學捕捉原子技術榮膺諾貝爾桂冠,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擔任能源部長。朱棣文指出,目前台灣規劃是以天然氣為主,但天然氣的費用十分昂貴,「而且我知道台灣沒有很完善的天然氣儲存設施,近來軍事演習不斷,萬一被圍攻,台灣會遇到很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談到核能議題時,朱棣文舉例表示,美國加州原本計畫關閉2座核電廠,他曾向州長表達不同看法,認為目前要做的是提升核電廠的安全性,而不是關閉它,最新消息是,該座核電廠確定至少延役20年,「幾個月後我再碰到對方,我告訴他,『你做了一個正確的確定』,所以我自己認為,懂技術的人必須要勇敢的發聲。」他直言,「我知道核能在台灣很具爭議。」朱棣文進一步解釋,全世界現在已經逐步擴大核能發電趨勢,美國民眾的態度也在改變,「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我可以這麼說,當風不再吹、太陽不再閃耀,電力需要更多喘息空間。」朱棣文呼籲,希望民眾能說服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否則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極為昂貴,且有產業外移危機。至於核電廠安全問題,朱棣文談到,觀察每單位電力造成死亡率數據,死亡率最高為褐煤,後依序為煤、石油、生質、天然氣、水力(水壩故障致災造成淹死風險)、風能,接下來才是核能,可見核能更加安全,核能甚至比煤炭安全1000倍。
台塑四寶股價逆勢反攻 外資反手加碼是因「這個人」?
台股18日開低走低,最後下跌196.23點,收在22546.54點,跌幅0.86%,沒想到塑橡膠類股逆勢起飛,由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領軍大漲。分析師預估,主要是股價已低、營收走穩,加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提名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 創辦人萊特 (Chris Wright) 出任能源部長,接下來預計會支持石化燃料的發展。台塑先前公布財報時表示,第4季是PE、EVA及PP的傳統需求旺季,加上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印度雨季結束、經濟持續成長,預計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上升,預估第4季營收與第3季相當。近期公布的中國10月製造業PMI受政策刺激回升至50.1,上個月則為榮枯線以下的49.8,其中生產、新訂單指數上升,庫存指數下降,出廠價格也較上月回升。先前台化也提到,9月中旬原油價格跌至低點,導致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若大陸內需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改善,市場價格將有望逐步回穩。不過台塑股價近期最低點來到43.3元,外資卻在連賣5日後,上周五突然反手買進6609張,投信11月以來也已加碼台塑超過3600張,讓台塑股價順利站回5日線之上。18日收盤時,市場賣壓明顯,成交量為3486億元,僅297家個股上漲,下跌家數達725家。但台塑漲2.65元、收在47元,漲幅5.97%。南亞漲1.7元、收在42.05元,漲幅4.21%。台化漲0.85元、收在36.25元,漲2.4%。台塑化漲1.25元、收在44.55元,漲2.88%。引領整體塑膠類股在一片慘綠中,漲幅高達3.76%,橡膠類股更漲4.87%。
川普找石油業CEO當能源部長 再生能源將受限?市場看法分歧
川普16日宣佈將提名油田服務公司(Liberty Energy)執行長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擔任下一屆能源部長,並表示將設立國家能源委員會來推動美國的能源生產。萊特表示,化石燃料對促進經濟繁榮和使人們擺脫貧困至關重要。他還表示:「在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系統之前,就阻礙現在的油氣能源系統是沒有好處的。」根據美媒分析表示,待萊特上任後,他將會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的發展,結束拜登政府長達一年的天然氣出口許可審批擱置狀態。川普表示,國家能源委員會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將參與美國所有形式能源的許可、生產、發電、分配、監管和運輸。該委員會將通過減少繁瑣手續、加強私營部門對經濟各個領域的投資,以及通過專注於創新來監督美國繼續處於能源主導的地位。市場認爲,美國能源政策重點將放在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上,和拜登的政策相悖 。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將廢除拜登政府旨在減少碳排放的法規,將撤銷《通膨削減法案》,收回未使用的資金,並終止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市場分析師Richard Valdmanis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的能源政策將重新聚焦於最大限度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而不再關注應對氣候變化,但不太可能大幅減緩美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
G7國家首例!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結束142年燃煤發電史
英國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9月30日熄燈,結束英國142年燃煤發電史,也讓英國成為首個汰除煤電的七國集團(G7)國家。綠色活動人士盛讚英國政府在減少碳排、提供國際氣候領導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據《衛報》報導,位於諾丁罕郡的拉特克利夫電廠(Ratcliffe-on-Soar)為英國發電57年,為200萬戶家庭供電,極盛時期曾雇用近3千名工程師。電廠最後的170名員工昨日被邀請一起倒數熄燈,電廠經理感嘆道,「過去這一年,充滿了令人心酸的時刻,離開之際,一定有人流淚。」英國是老牌工業化國家,燃煤發電史可追溯至1882年。在1980年代初,煤電占英國電力的8成,至2012年仍有4成,但隨著碳稅越發昂貴和更便宜的再生能源興起,煤電在過去10年逐步被淘汰。為達成減碳目標,英國於2015年宣布10年內汰除煤電,當時英國約有3成電力來自燃煤發電,但至2023/2024年,風力發電占29.29%、天然氣26.5%、核能13%、生質能為11.2%,而燃煤僅剩1.28%。其餘是太陽能、水力和淨進口電力。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分析師指出,G7要確保在2035年實現汰除煤電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日、美和德國。因為煤電仍占德國電力的25%以上、日本更逾3成。英國能源部長尚克斯(Michael Shanks)說,該電廠關閉後,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40多年來,煤炭工人為國家提供電力,令人感激。擁有拉特克利夫電廠的德國能源公司Uniper執行長路易斯(Michael Lewis)說,「當我們結束這一篇章時,我們同時擁抱乾淨和靈活能源的未來。」氣候危機智庫E3G主任馬修(Ed Matthew)說,「英國是第一個建造燃煤發電廠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退出煤電的主要經濟體。這象徵真正的全球領導力,為其他國家指明道路。」
巴爾幹半島大範圍停電「4國民眾遭熱浪夾擊」 官方解釋停電原因
位於歐洲東南方的巴爾幹半島上有13個國家,但在21日當天,當地發生大範圍的停電,導致島上有4個國家陷入無電可用的窘境。後續蒙特內哥羅能源部長表示,停電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熱浪襲擊、溫度上升,民眾用電需求增加,超過電網負荷所致。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這次的停電國家分別是蒙特內哥羅、波士尼亞(Bosnia)、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其中僅有克羅埃西亞的海岸區域發生停電,其於國家皆是全境停電。而由於停電的關係,再加上熱浪襲擊,這也導致當地民眾無冷氣可用,苦不堪言。後續蒙特內哥羅能源部長表示,停電是因為高溫環境導致民眾用電增加,結果用電量超過電網負載,這才引發大規模的停電。報導中也指出,巴爾幹半島地區有多個國家的電力是相互連接進行傳輸的,國家之間甚至會購買電力使用。當地官員也表示,電力與網路是在21日下午1點左右中斷,但是在下午3點左右,大部分地區就已經恢復供電,一直到晚上就完全恢復供電。但這次停電可以說是意外頻傳,除了不少民生設施無電可用外,就連交通號誌也無法運作,波士尼亞的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巴尼亞盧卡(Banja Luka)、莫斯塔(Mostar)等城市的交通都因此發生混亂。靠著抽水維生的蒙特內哥羅首都波德里查(Podgorica),當地也因為停電的關係,多個供水供水幫浦無法運作。除此之外,蒙特內哥羅當地媒體有報導指出,蒙特內哥羅與與波士尼亞邊境有一條400千瓦的電力傳輸線起火燃燒,但目前尚不確定這起事件是否與停電有關。
厄瓜多「全國大停電」!交通號誌及地鐵癱瘓 1800萬人陷入黑暗
南美洲國家厄瓜多於當地時間19日發生全國大停電,導致該國約1800萬人陷入黑暗,其中包括首都基多(Quito)的交通號誌及地鐵等基礎設施也停止運作,當局稱正在努力搶修故障的電力系統。 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厄瓜多公共工程部長兼代理能源部長盧克(Roberto Luque),於當地時間19日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由於輸電線路故障導致斷電,全國範圍內缺乏電力供應。他稍晚補充,電力將逐步恢復,但最多需耗時4小時。《路透社》還援引1名當地目擊者的說法稱,由於厄瓜多首都基多的交通號誌及地鐵系統停止運作,街道陷入混亂。基多地鐵(Metro de Quito,MDQ)則於X平台發文稱:「由於國家互聯電能系統普遍出現故障,基多地鐵營運中斷,系統正在重新啟動中。」當地媒體機構和社群平台用戶也反映,在部分地區停電20分鐘後,大多數城市仍然存在斷電問題。據悉,厄瓜多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4月才宣布全國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並展開計畫性停電。儘管這個南美國家目前正在面臨乾旱危機,導致水力發電陷入困境,但週末的致災性強降雨,仍迫使當局緊急關閉了3個水力發電廠。
OPEC+減產期限延長至2025年底 沙國自10月起增加部分原油供應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週日(2日)宣布,計畫最早於10月開始縮減減產量,讓一些油產回到市場,並同意將大部份石油減產期限延長至2025年。隨著外界對需求前景和供應強勁感到擔憂,布蘭特原油8月期貨今(3日)擴大了跌幅,下跌0.36%至每桶80.82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跌至每桶77美元之下,跌幅0.3%報每桶76.77美元。在市場及分析機構預料之內,週日舉行的OPEC+會議上,成員國同意將每日366萬桶的減產期限,延長1年至2025年底,並將每日220萬桶的減產期限,延長3個月至今年9月底。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於會議後表示,產量限制將在第三季繼續全面實施,然後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即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的1年內,逐步取消每日220萬桶的減產。國際原油聞訊下跌,布蘭特原油價格跌破每桶81美元,連續第四天下跌,WTI原油價格接近每桶77美元。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指出,如有需要可以暫停或逆轉該國的進程。「我們正在等待利率下降,全球成長軌跡改善,這可能會導致需求增加,並有一個明確的路徑。」根據聲明,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等8個OPEC+成員國決定把2023年11月宣布的日均220萬桶的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今年9月底,此外還把去年4月宣布的日均165萬桶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5年底。今年以來,在中東和烏克蘭等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對供應的擔憂之後,原油期貨價格仍處於較高水平。隨著加薩戰爭進入第八個月,以色列推遲了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停火計畫。油價短期有支撐,OPEC+會議結果在預期之內對於會議的結果,市場分析機構都認為屬於意料之內,對原油期貨的價格提振有限。
曼谷連6天極端高溫警報!體感溫度「飆破52°C」 泰國今年已30人中暑死亡
泰國首都曼谷昨(25日)連續第6天發佈極端高溫警報,預計當天的高溫指數(heat index,或稱體感溫度)升至攝氏52度以上。對此,泰國政府表示今年迄今已有至少30人中暑死亡,還沒迎來5月就已經接近去年整年的統計數字。綜合亞洲新聞台(CNA)、The Malaysian Reserve的報導,本週1波熱浪席捲了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就連菲律賓也有許多學校因此停課。而曼谷市政府25日則在臉書發文稱,曼谷的高溫指數將達攝氏52度以上,處於「極其危險」的水平,然而這樣的聲明自20日以來每天都會發布。氣象預報還指出,曼谷今天(26日)中午的氣溫預計將達到攝氏39度,但仍低於去年5月攝氏41度的峰值。泰國公共衛生部(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MOPH)24日晚間則指出,今年1月1日至4月17日,竟然已有30人死於中暑,而回顧2023年全年,也僅有37人死於中暑。泰國氣象局(Thai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TMD)也統計,2016年至2023年該國記錄到的最高氣溫均為攝氏44.6度。預計到本月底,泰國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將是全國最熱的地區,部分區域的氣溫將達到攝氏44度,且冰雹和雷暴還可能會襲擊這2個地區。對此,泰國疾病管制部副部長康潘(Direk Khampaen)也告訴法新社,官員們敦促年長者和患有肥胖症等疾病的民眾,留在室內並定時補充水分。泰國能源部長蓬米喬(Supattanapong Punmeechaow)則表示,泰國22日的用電量飆升至創紀錄的35830兆瓦,當天北部南邦府(Lampang province)的氣溫達到攝氏44.2度。 由於聖嬰現象(El Niño)預計將持續到6月,身為東南亞第2大經濟體的泰國,已經準備好迎接比往年更熱的天氣。位於伊利諾州芝加哥的大宗商品研調公司The Hightower Report也在本週的市場評論中表示,高溫天氣正在襲擊泰國的農業部門,「人們對當地的食糖市場感到擔憂。」
金礦場山崩9人失蹤 學者警告:「這物」恐威脅環境
土耳其東部金礦場13日山崩,9名礦工失蹤。對此,地質學家警告,因為山體用來提煉黃金,所以可能有氰化物,當局要避免土石跟幼發拉底河混合,不然會對生態造成威脅。綜合外媒報導,土耳其東部埃爾津詹省一座礦場山崩,至少9名礦工失蹤,而地質學家潘帕爾(Suleyman Pampal)說,因為山崩的土壤被提煉成黃金,可能產生氰化物等危險物質,如果流到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會造成環境威脅。金礦場山崩。對此,環境部說,為防治水污染,已關閉一條通往幼發拉底河的河流。埃爾津詹省長說,沒有氰化物進入河流,如果有當局會跟大家說,除了山崩沒有其他問題。據了解,出事的黃金礦商SSR Mining在多倫多的上市股票因此暴跌50%以上。該公司說,因為重大事故運營被暫停。該礦場第三季生產了5.6萬盎司黃金,是SSR底下的第二大礦場,自2010年來就一直在營運,如今礦商股價崩跌,市值蒸發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5億元)。從社群X上的影片可見,一座巨大的土堆迅速崩塌,大量泥土和岩石流入山谷,一片塵土飄到空中。土國內政部長說,目前400名搜救人員正在尋找失蹤的礦工。能源部長表示,為了密切協調救援工,他跟總統會暫停行程前往該區。據悉,土耳其礦場的安全紀錄其實很差,黑海沿岸的阿瑪斯拉煤礦2022年爆炸,釀41死;2014年西部索馬一個煤礦場發生該國最嚴重礦難,301人死亡。
史上首次!COP28達成「終結化石燃料」協議 產油國退讓背後藏隱患
全球近200個國家今(13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達成「史上首次」的歷史性協議,宣示為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遷,將逐步減少使用與淘汰化石燃料,明確但也象徵性的表明石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據《路透社》報導,該使用「逐步淘汰石油」強硬措詞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反對下,進入馬拉松式延長討論,並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形式,踏出終結人類石油時代第一步。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告訴各國代表,「一起為我們的歷史成就自豪,我也為我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推動進程的作用感到驕傲」;科學家則盛讚,這是阻止氣候災難最後與最好的希望。協議在OPEC反對下一度卡關。(圖/達志/美聯社)協議呼籲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讓能源系統逐漸擺脫化石燃料,俾使於符合科學情況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與在2030年完成全球再生能源增產2倍、加快減少煤炭使用程度、加快碳捕捉及碳儲存技術,以協助「清理」難以脫碳的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嶼國家,共同推出代表。(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雖然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rgensen )驚訝道:「我們在周圍都是石油國家的會議上,完成遠離石油與天然氣的協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歡迎協議的誕生,並稱協議將幫助完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控制升溫攝氏1.5度」目標。但這項協議背後其實暗藏洶湧與存在隱患。代表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小島嶼國家首席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在認同協議同時也批評,「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主要產油國,也主張「專注碳排放與碳捕捉,而非化石燃料」,暗示OPEC拒絕為氣候變遷大幅減產石油而影響國家收入,也為結束石油時代投下變數。批評者認為,產油國的主張無法實現真正的減碳。(圖/達志/美聯社)批評者表示,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產油國的主張是為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的伏筆;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更直言,「最終協議在產油國家影響下半途而廢,並存在明顯漏洞」,且協議既然達成,各國就有責任透過政策與投資實現協議的目標。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科學家克萊斯特(RachelCleetus)也指,該協議未讓富裕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應的應對資金,恐使窮國難以履行協議與無法縮小能源貧富差距。
快到家了…母抱9月大女兒踩到高壓電線 「瞬間觸電燒死」夫全程目睹崩潰
印度卡納塔卡邦發生駭人慘劇。23歲女子桑德亞(Soundarya)抱著9月大女兒返回邦加羅爾(Bengaluru)住處途中,因大霧視線不清踩到掉落地面電線,瞬間與女兒觸電燒死,在後方僅幾步之遙的24歲丈夫庫馬(Santhosh Kumar)無力阻止悲劇發生,事後怒斥電力公司距離掉落電線只有100公尺,卻不處理導致妻女枉死。據《印度時報》報導,庫馬一家結束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萬燈節活動後,19日回到懷特菲爾德(Whitefield)並走在主幹道人行道上。未料桑德亞疑似因清晨濃霧視線不清,沒看到前方有電線掉落,碰觸後立刻全身著火,與懷中9月大女兒一同殞命。庫馬雖嘗試拯救妻女,但還未碰觸就被電傷,只能眼睜睜看著家人不幸死去。諷刺且悲劇的是,電線掉落位置距離電力公司只有100公尺、離桑德亞娘家只有1.5公里,當地居民除控訴早在事故前的凌晨1點半就通報電線掉落,電力公司卻不處理,更組織上街抗議。儘管電力公司火速開除失職的3名員工,並坦承桑德亞因踩到11kV(約1.1萬伏特)的電線死亡,但公司在悲劇前對居民「一切正常」的回應,仍讓民眾怒火中燒,繼續抗議並呼籲擴大懲處,能源部長喬治(KJ George)在官邸被包圍後,出面承諾會最嚴厲處置相關負責人。當地政府則提供50萬盧比(約新台幣19萬)慰問家屬。
自治政府強調「哈馬斯不代表巴國人民」 美國務卿:埃及將開放拉法關口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7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不僅造成1300多人死亡,還造成中東地區的動盪。而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中東進行外交,目前已經讓埃及同意開放拉法官口,讓人道物資得以運輸進入加薩走廊。除此之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首次對外強調,哈馬斯的決策與行為並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據了解,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7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造成1300多人喪生,同時也綁走150多名以色列人當人質。以色列也隨即展開報復,對哈馬斯掌管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甚至還封鎖、中斷該地水電與物資,至少造成2215多人死亡。而從10日開始,以色列便對加薩走廊執行全面圍困,並且切斷了加薩走廊的水電供應。而為了避免戰亂局勢擴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12日抵達以色列後,便開始走訪6個阿拉伯國家。而在與以色列官方談話後,以色列能源部長卡茲(Israel Katz)則宣布對迦薩走廊南部恢復供水。之後也有消息指出,布林肯在與埃及總統塞西會面後,就表示埃及將會向加薩走廊人民提供援助。目前已經確定,原本被埃及政府關閉的拉法關口將會重新開放。布林肯表示,將會與聯合國、埃及、以色列等國家商討建立機制,透過該機制來提供援助給需要幫助的人們。而根據巴勒斯坦官方《瓦法社(WAFA)》報導指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通話時強調,哈馬斯的決策與行動,並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民,更強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才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阿巴斯也在對話中強調,反對雙方屠殺平民,呼籲雙方應立即釋放平民、囚犯與人質。
以巴衝突升級加劇市場擔憂 國際油價9日早盤大漲5%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昨日(8日)表示,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後,以色列決定向哈瑪斯正式宣戰。這場衝突加劇中東緊張局勢,引發外界擔憂對原油供應前景,國際油價周一(9日)在亞洲早盤交易升幅擴大至5%,其中布蘭特期油狂升5.21%報88.72美元,美國西德州期油(WTI)也勁升揚4.25%到87.09美元。原油貿易商預計,石油價格不會大幅上漲,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伊朗上,因其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是哈瑪斯組織的主要支持者。貿易商認為,若以色列因此而報復伊朗,原油供應將受到影響。荷姆茲海峽是伊朗至關重要的航運要道,全球20%的原油運輸都要經過荷姆茲海峽。有著名的原油操盤手、傳奇石油交易員之稱的安德蘭(Pierre Andurand)表示,短期內不太可能影響石油供應,但它最終可能會對供應和價格產生影響。但就在全球原油供應因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連續數月大幅減產而枯竭之際,這種威脅已經升級。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新指出,針對以色列的攻擊的背後動機之一可能是,破壞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伊朗指使哈瑪斯發動對以色列的攻擊。但在最壞的情況下,衝突可能會破壞沙以正常化談判,有可能導致沙烏地阿拉伯進一步縮減產量,以聲援巴勒斯坦。此外,OPEC重要成員國阿聯酋的能源部長昨日明確表示,這場衝突不會影響該組織的決策。而同為OPEC成員國的伊朗則表示支持巴勒斯坦的行動。隨著伊朗石油出口量反彈至5年來的高點,伊朗石油對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增強。Andurand認為,這一事態發展意味著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得到更強有力的執行,因此伊朗石油的出口將會減少。在更極端的情況下,伊朗可能會透過封鎖荷姆茲海峽來回應任何直接挑釁,而這敖無疑問地將推動油價大漲。
美國補助汽車業120億美元 用於EV發展+協助工人轉型
在上周四(8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宣布,拜登政府將撥款120億美元(約3822億新台幣)資金,透過贈款和貸款支持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改裝廠房,以生產更多電動汽車(EV)和其他先進車型。根據公布的文件顯示,共12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20億來自去年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另外100億來自能源部的貸款計劃。同時,美國能源部也向電池製造商提供3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格蘭霍姆表示,希望本輪補助可加速讓汽車業工人轉型,以適應市場變化。除電動汽車外,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說法,這筆資金的受益對像還包括,參與製造高效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電動驅動汽車,甚至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工廠。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先前曾批評政府,沒有提供有助工人適應至電動車新時代的措施,導致部分工人失業。而美國的這一決定,正值UAW和三大汽車公司就參與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工人們的工資和福利,進行緊張談判之際。格蘭霍姆補充道,仍不確定這筆資金是否會對這些正在進行的談判,產生任何影響。
原油周線連5紅!沙國減產每日100桶延至9月 市場:供應收緊油價將上行
上周五(28日)國際原油期貨續漲,且周線連5紅,投資人對能源需求的穩健前景多持樂觀態度。另受到OPEC國家決議持續減產及沙烏地阿拉伯自願延長減產計劃至9月的效應,市場預期下半年穩健需求加上供應削減將使油價保持上行。據路透報導,因全球石油供應趨緊以及美國升息結束,上周五布蘭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價格來到自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為連5周上漲;市場預計,布蘭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可望在7月結束時,價格來到去年1月以來的最大月漲幅。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Abdulaziz bin Salman)本月3日透過聲明稿表示,7月起沙國的原油產量將由每日1000萬桶降至900萬桶。顧問公司Rapidan Energy總裁麥奈利(Bob McNally)表示,沙國自願每日減產超乎市場預期,將會衝擊石油市場,預期今年下半年石油供應會持續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明年的石油價格更有可能上升至每桶一百美元。高勝分析團隊表示,預計沙國將把自願減產每日100萬桶的計劃再延長一個月至9月,為油市提供更多支持;資深石油顧問羅斯(Gary Ross)表示,考慮到暫時的復甦,猜測沙國會繼續再減產一個月,然後在三個月內逐步取消,與其在2021年時的做法相似。瑞銀集團分析師斯陶諾沃(Giovanni Staunovo)也將沙國兩年前為提振市場而採取的行動進行了類比。基於此,斯陶諾沃認為他們可能會再延長一個月,但目前有許多變動因素,未來幾天可能仍會影響決定。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傳出俄羅斯已與一批不知名原油交易商達成協議,將出售大部分原油產量,這進一步表明,制裁給俄羅斯石油生產商帶來的財務壓力正在緩解。據悉,俄羅斯國有石油巨頭RosneftOil最近幾周完成了近年來最大的招標之一。總體來看,需求預期樂觀和供應削減將使油價保持上行,但需留意羅斯達成協議出售大部分原油產量,同時地緣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跡象,油價漲幅或受限。亞洲市場今(31日)開盤,美原油交投每桶於80.36美元附近。截至發稿,布蘭特9月期油微跌0.09美元或0.1%,至每桶84.90美元;紐約9月期油跌0.17美元或0.2%,報每桶80.41美元。
原油下半年供不應求 分析師:明年油價恐站上高點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產油盟國OPEC+4日集會後維持減產計畫不變,不過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自願擴大減產,分析師預期下半年原油將供不應求,明年油價恐站上每桶100美元。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國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Abdulaziz bin Salman)透過聲明稿表示,7月起沙國的原油產量將由每日1,000萬桶降至900萬桶。顧問公司Rapidan Energy總裁麥奈利(Bob McNally)表示,沙國自願每日減產100萬桶出乎市場意料,再次展現減產保價的決心。他預期今年下半年油市將轉趨供不應求,明年油價將升破每桶100美元。早在OPEC+本次集會之前,國際能源總署(IEA)便已示警,第三季前全球石油供給缺口可能達190萬桶。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指出,沙國額外減產可能加劇石油供給短缺,7月的供應缺口可能超過300萬桶,此舉恐推高未來幾周的油價。高盛分析師表示,OPEC+本次集會對油市而言是「溫和利多」,可能讓今年布蘭特原油的價格每桶上升1至6美元,取決於沙國維持每日產量900萬桶的時間有多久。澳洲聯邦銀行(CBA)指出,若是布蘭特原油的價格維持在70至75美元之間,或降至更低水準,沙國自願減產100萬桶的行動可能延長。倘若布蘭特原油跌破每桶70美元大關,沙國可能擴大減產。標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全球需求和亞洲分析主管Kang Wu表示,北半球夏季旅遊季揭幕將帶來龐大的石油需求,造成石油庫存減少,支撐未來幾個月油價走高。在通膨逐漸降溫之際,Rystad Energy指出,油價上揚可能再推高通膨,促使央行繼續升息。OPEC+生產全球約40%的原油,其產量決策牽動油價走勢。OPEC+的產量總計每日削減366萬桶,占全球石油需求的3.6%。
沙國再砍石油產量!7月起每天少100萬桶 油價5日早盤勁揚3%
當地時間4日,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宣布,為配合OPEC+會議決定,共同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定,自7月起,每日再減產原油100萬桶,代表從原本減產每日50萬桶提升至150萬桶,為期一個月,減產措施可考慮延長。受此消息激勵,周一(5日)亞洲早盤,原油價格每桶大漲逾2美元。據法新社報導,OPEC+召開會議後,沙國能源部發布聲明,宣布自7月起每日產量將從5月份的約1000萬桶調降至900萬桶,創下多年來最大的調降幅度。沙國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受訪時稱,減產期間為7月,但時間可以延長。彭博報導,其餘數個OPEC+成員國今年4月同意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底,以提振低迷的油價,也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維持官方產量目標不變。澳盛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由於最新的配額調整才剛上路一個月,「現在看起來,油市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更加吃緊」。分析師表示,這個出乎意料的舉動,短暫撐住了油價,但無法帶來持久的價格復甦。受OPEC+延長自願減產協定影響,西德州原油(WTI)周一高開,一度漲超3%,截至發稿,WTI原油7月期貨漲1.28%,暫報每桶72.66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Brent)8月期貨漲1.10%,暫報每桶76.97美元。不過,由於OPEC+同時降低了俄羅斯、奈及利亞和安哥拉的供應目標,以符合其當前實際的產油水準,因此減產的部分也可能是象徵意義居多。此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准將每日生產目標提高約20萬桶至32萬桶。澳盛銀行表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准擴大產量,卻犧牲了非洲國家,按照新協議,這些非洲國家未使用的配額被調降了。
泰國多地爆發極端高溫「體感最高54度」 政府建議民眾「不要出門」
在疫情解封之後,身為旅遊大國的泰國享受到了一波報復性旅遊的紅利。但現在卻有消息指出,泰國當地近期天氣酷熱,多地傳出極端高溫的情形,體感溫度最高甚至飆到驚人的54度,也因為如此,泰國當局呼籲民眾應避免出門。根據《天空新聞》報導指出,在過去的經驗中,4月份是泰國最熱的月份,平均最高溫度會達到37度左右。但今年氣溫特別高,22日當天在全國77個省份中,有28個省份的平均氣溫超過40度,曼谷當地的溫度甚至高達42度。而國家氣象局表示,結合溫度與濕度的高溫指數,直接顯示體感溫度是達到創紀錄的54度。目前當地政府已經呼籲民眾,沒有事情的話盡量避免出門或是進行戶外活動,以免中暑。報導中也指出,近期亞洲部分地區遭遇熱浪襲擊,用電量也因此打破過往紀錄。泰國政府發言人表示,6日泰國的用電量超過39000兆瓦,超過去年同期的32000兆瓦。印度東部的孟加拉也因為極端高溫而遭遇停電與缺電的危機。孟加拉國能源部長哈米德(Nasrul Hamid) 也表示,這波熱浪帶來的高溫引發了難以言喻的痛苦,最高氣溫達到50度,超過歷年最高水平,用電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期。
福特攜手寧德在美設電車電池廠 美議員喊查「禁止稅收抵免」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福特汽車上月傳出斥資35億美元在密西根州設廠,並使用中國寧德時代(CATL)技術生產電動車電池,引發各界關注。此舉被美國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龍頭盧比歐(Marco Rubio)盯上,上周四(9日)提出立法禁止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適用稅賦抵免,聲稱要對適用「降低通膨法」(IRA)適用稅賦抵免的資格大幅設限,防止中國公司受益。當時Rubio就曾要求拜登政府審查此項交易,並呼籲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立即審查兩家公司間的許可協議。如今盧比歐更進一步提出法案,聲稱「福特與寧德時代合作,只會加深美國電池技術依賴中國共產黨,且可能刻意讓工廠有資格獲得通膨削減法案(IRA)的稅收抵免。」降低通膨法有項條款就是針對中國,明訂若任何電動車電池組件來自「外國受關注實體」製造,將不適用稅賦抵免優惠。對此,福特汽車回應盧比歐,在美國製造電動車用電池,會比全然依賴國外進口好,其他汽車公司也是如此。福特全資子公司將獨立建造、擁有和經營電池廠,不會有其他實體從這項計畫獲美國稅賦優惠。福特曾稱,該電池廠將創造2500個工作機會,並可於2026年起量產成本更低、充電速度更快的磷酸鐵鋰電池。美國財政部對本案拒絕置評,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2月曾表示,與福特的交易將「把先進的海外製造能力帶到美國,這是美國競爭力的關鍵,將刺激經濟,並創造高薪就業機會」。
歐美制裁俄油出口 高盛:2024產能恐不足助漲油價上看100美元
高盛日前表示,西方國家、G7及澳洲的制裁可能導致俄羅斯石油出口下降,而需求預計將恢復,油價將從目前的80美元左右升至100美元以上。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上周日(5日)表示,石油行業缺乏滿足需求所需的生產支出也將是油價上漲的一個驅動因素,到2024年,這種產能不足可能會成爲一個大問題。高盛表示,隨著閒置產能耗盡,預計2024年或將面臨嚴重的供應問題;加上由於制裁可能導致俄羅斯石油出口下降,且相信中國的需求將會恢復,油價將由目前每桶80美元左右,上升至100美元以上。該行商品研究部門主管Currie指出,石油行業缺乏滿足需求所需的生產支出也將是油價上漲的一個驅動因素,到2024年產能不足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問題。Currie表示,大宗商品超級週期是一系列價格飆升,每一次高點都更高;石油市場到5月應該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會消耗全球生產商大部分未使用的產能,不過這將對價格有利。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Abdulaziz bin Salman上周六(4日)便譴責煉油能力投資不足,導致全球供不應求。他重申,OPEC+將在決定何時增加產量方面保持謹慎。OPEC將全球主要產油國聚集在一起,努力平衡供需,同時保持成員國滿意的油價。Salman表示,OPEC+限制供應的努力在疫情期間需求暴跌期間拯救了石油市場。Currie重申了高盛的觀點,即OPEC+將解除產量限制,並尋求在今年晚些時候提高產量。OPEC+市場監測委員會本月建議該組織保持石油產量不變。Currie提及,目前由於需求尚未完全反彈,貿易仍處於平衡狀態。接近下半年,當需求超過供應時,產能或將成爲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