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
」 美國 烏克蘭 俄羅斯 停電 石油協議到期!烏克蘭即日起禁俄國天然氣「借道銷歐」 俄估年損1600億元
自蘇聯時期始,俄羅斯便透過行經烏克蘭的管線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不過該協議已在2025年1月1日到期。莫斯科和基輔均證實,俄羅斯經烏克蘭向歐洲的天然氣運輸已於今日正式停止。過去,俄羅斯通過出口天然氣賺取外匯,烏克蘭則賺取過境費,但在2022年2月俄國對烏克蘭發動全面侵略後,基輔方面就已多次堅決表明不會續約。根據估計,在這項協議終止後,烏克蘭將面臨每年約8億美元(約新台幣262.5億元)的過境費損失,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則將面對近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1億元)的銷售收入。根據路透社報導,這條管線是俄羅斯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的歷史最悠久路徑,這條經過烏克蘭的路線,約占俄羅斯透過管線對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半數。而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EU)便已開始努力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包括尋找替代能源來源。烏克蘭能源部1日表示,基於國家安全利益考量,已經停止讓俄羅斯天然氣借道輸送。烏能源部長加盧申科(German Galushchenko)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停止輸送俄國天然氣。這是具有歷史重要性的事件。俄國正在失去其市場,它將蒙受財務損失。歐洲已經做出要拋棄俄國天然氣的決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也在Telegram發布聲明:「由於烏克蘭方面一再明確表達拒絕續約,自2025年1月1日起,我方被剝奪經由烏克蘭領土輸送供應天然氣的技術與法律能力。(中略)自莫斯科時間上午8時(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日5時起)起,經由烏克蘭領土運輸的俄國天然氣供應不再執行。」烏克蘭如今面臨每年約8億美元(約新台幣262.5億元)的過路費損失,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則將損失近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1億元)的銷售額。歐盟委員會對此表示,1月1日的停止輸氣是「意料之中的事,歐盟已做好了准備」。歐盟委員會一名發言人表示:「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足夠靈活,可以通過替代路線向中、東歐提供非俄羅斯產天然氣。」不過即使如此,12月31日的歐洲天然氣價格,仍在一年多來首次突破每兆瓦時50歐元(約新台幣1707.7元)。儘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匈牙利以及斯洛伐克仍與莫斯科方面保持著密切聯繫。尤其匈牙利大部分天然氣仍仰賴向俄羅斯進口,而該國的天然氣則透過黑海海底的另一條「土耳其溪(TurkStream)天然氣管線輸送。因此不受烏克蘭的運輸中斷影響。據了解,「土耳其溪」這組管線有2條線路,1條通往土耳其市場,另1條則供應包括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在內的中歐國家。
漆黑的跨年夜!波多黎各全島90%停電 影響超過130萬戶
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波多黎各,於2024年12月31日驚傳停電,停電範圍之大幾乎擴及全島,超過90%的區域無電可用,受影響用戶估計超過130萬戶。雖然電力公司已經著手搶修,但經過12小時之後,當地還是有70%的區域無電可用。根據外媒報導指出,負責電力分配的LUMA能源表示,事故發生於2024年12月31日凌晨5點30分,初期幾乎90%用戶停電。截至下午4點,仍有超過70%用戶、約110萬戶無法用電。LUMA能源表示,目前已經恢復醫院及其他重要設施的供電,但全面修復可能需1至2天。至於停電的原因,根據初步調查顯示,推測可能是地下輸電線路故障。LUMA能源的緊急操作中心正與負責能源生產的Genera PR合作修復。波多黎各總督皮耶魯易西(Pedro Pierluisi)透過社群網站發文表示,目前已對聖胡安和帕洛塞科的發電廠啟動修復工作,並要求相關單位加速重啟發電設施。美國總統拜登也承諾聯邦政府將提供協助,指示能源部加快恢復進度。聖胡安附近維加阿爾塔(Vega Alta)的居民阿羅約(Sonia Arroyo)表示,自己對政府是完全喪失信心;多拉多(Dorado)的阿龐特(Liz Rebeca Aponte)則是認為,波國電力基礎設施長期明顯不足,會打擊國家吸引外資進入的能力。報導中也提到,波多黎各電力系統的脆弱已有多年歷史,2017年颶風瑪麗亞曾造成當地電網崩潰,數十萬居民數月無電可用,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停電事件之一。雖然後來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投入99億美元修復電網,但情況依舊十分嚴峻。2021年,LUMA能源接管波多黎各電網的運營,負責發電的Genera PR則於2023年投入運作。但本次事故再度引發對兩家公司運營能力的不滿,部分政界人士呼籲審查合同並尋找替代運營商。當選總督科隆(Jenniffer González Colón)則要求設立「能源領袖」,檢討電力運營的合規性和效率。
「核能可帶來能源安全」 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台灣應重新思考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18日在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上,以「邁向電力超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開獎。談到核能議題時,他直言,「我知道核能在台灣很具爭議,但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懂技術的人必須勇敢發聲,台灣不管什麼黨派的政治人物都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及台北政經學院,於今(18)日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 「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朱棣文是全球知名的物理學家,1997年因研發出雷射冷卻與光學捕捉原子技術榮膺諾貝爾桂冠,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擔任能源部長。朱棣文指出,目前台灣規劃是以天然氣為主,但天然氣的費用十分昂貴,「而且我知道台灣沒有很完善的天然氣儲存設施,近來軍事演習不斷,萬一被圍攻,台灣會遇到很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談到核能議題時,朱棣文舉例表示,美國加州原本計畫關閉2座核電廠,他曾向州長表達不同看法,認為目前要做的是提升核電廠的安全性,而不是關閉它,最新消息是,該座核電廠確定至少延役20年,「幾個月後我再碰到對方,我告訴他,『你做了一個正確的確定』,所以我自己認為,懂技術的人必須要勇敢的發聲。」他直言,「我知道核能在台灣很具爭議。」朱棣文進一步解釋,全世界現在已經逐步擴大核能發電趨勢,美國民眾的態度也在改變,「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我可以這麼說,當風不再吹、太陽不再閃耀,電力需要更多喘息空間。」朱棣文呼籲,希望民眾能說服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否則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極為昂貴,且有產業外移危機。至於核電廠安全問題,朱棣文談到,觀察每單位電力造成死亡率數據,死亡率最高為褐煤,後依序為煤、石油、生質、天然氣、水力(水壩故障致災造成淹死風險)、風能,接下來才是核能,可見核能更加安全,核能甚至比煤炭安全1000倍。
裕融「2原則」回應放款建商質疑 總座:土建融案占比僅3%
裕隆集團旗下裕融(9941)今(21)日舉行法說會,截至2024年第3季,合併資產達2,944億元,同比微幅下降1.5%;合併累計營收達314億元,同比增長2.0%。裕融企業總經理闕源龍表示,裕融土建融案件的資產餘額僅占台灣總資產餘額的3%,平均利率不到6%。闕源龍提到,今年以來,租賃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自律公約的規範、台灣資金成本上升,以及大陸政經環境日益嚴峻等問題。裕融自去年以來加強資產品質的管控,呆帳實際損失金額逐季下降。隨著租賃公會自律公約的實施,營運進一步調整後,將有助租賃產業發展;在企業金融事業方面會持續維持成長動能,延滯率及新增呆帳控制良好。不過針對近期社會輿論關注融資租賃業放款給建商的問題,並認為這可能會成為不動產信用管制政策的破口。闕源龍指出,裕融及其子公司在進行企金業務放款時,主要支持中小企業經營,並充分考量風險管控;同時在辦理各項融資租賃業務,也以合法合規為首要條件。在東南亞市場,菲律賓通過業務轉型,專注於醫療事業發展,資產品質保持良好,獲利穩健;馬來西亞今年5月正式開幕的分公司已穩步推進業務,團隊建設逐漸成熟。在能源部分已完成光電、儲能各100MW案場建置的里程碑,也將進一步擴大售電業務。
全球超級電腦冠軍AMD成贏家! 輝達大呼「我們數量比較多」
國際TOP500組織日前公布全球超級電腦排名,第一名不再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 Frontier,改由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的El Capitan奪冠,搭載的是AMD第4代EPYC處理器和AMD Instinct MI300A 加速器。不過輝達NVIDIA也不甘示弱,21日發新聞稿表示,今年TOP500名單中,有85%的加速系統使用NVIDIA Hopper GPU。第三名為美國能源部阿拉貢國家實驗室的Aurora,接下來為微軟Azure雲端系統的Eagle、義大利能源公司Eni部署的HPC6、日本RIKEN運算科學中心的Fugaku。台灣則有七座超級電腦入榜,正崴電腦與日本優必達合資的友崴超級運算雲端系統Ubilink排第31名,採用1024張NVIDIA Hopper GPU和NVIDIA Quantum-2 InfiniBand網路平台,達到45.82 PFLOPs(每秒浮點運算)的算力。輝達在台灣建置的超級電腦TAIPEI-1排第57名,氣象局二座PRIMEHPC系統分居110名和194名,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有兩台,排在134名和293名。鴻海超級AI運算中心1號為183名。以國家來看,前500大仍以美國的172座系統最多,其次為中國的62座、德國的41座和日本的34座。輝達表示,最新的全球最強大超級電腦TOP500名單,有384個系統採用NVIDIA技術,在新上榜的53個系統中,46個系統有加速,而這些加速的系統有85%使用NVIDIA Hopper GPU,推動了氣候預測、藥物探索和量子模擬等領域的進步。
台塑四寶股價逆勢反攻 外資反手加碼是因「這個人」?
台股18日開低走低,最後下跌196.23點,收在22546.54點,跌幅0.86%,沒想到塑橡膠類股逆勢起飛,由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領軍大漲。分析師預估,主要是股價已低、營收走穩,加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提名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 創辦人萊特 (Chris Wright) 出任能源部長,接下來預計會支持石化燃料的發展。台塑先前公布財報時表示,第4季是PE、EVA及PP的傳統需求旺季,加上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印度雨季結束、經濟持續成長,預計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上升,預估第4季營收與第3季相當。近期公布的中國10月製造業PMI受政策刺激回升至50.1,上個月則為榮枯線以下的49.8,其中生產、新訂單指數上升,庫存指數下降,出廠價格也較上月回升。先前台化也提到,9月中旬原油價格跌至低點,導致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若大陸內需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改善,市場價格將有望逐步回穩。不過台塑股價近期最低點來到43.3元,外資卻在連賣5日後,上周五突然反手買進6609張,投信11月以來也已加碼台塑超過3600張,讓台塑股價順利站回5日線之上。18日收盤時,市場賣壓明顯,成交量為3486億元,僅297家個股上漲,下跌家數達725家。但台塑漲2.65元、收在47元,漲幅5.97%。南亞漲1.7元、收在42.05元,漲幅4.21%。台化漲0.85元、收在36.25元,漲2.4%。台塑化漲1.25元、收在44.55元,漲2.88%。引領整體塑膠類股在一片慘綠中,漲幅高達3.76%,橡膠類股更漲4.87%。
川普找石油業CEO當能源部長 再生能源將受限?市場看法分歧
川普16日宣佈將提名油田服務公司(Liberty Energy)執行長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擔任下一屆能源部長,並表示將設立國家能源委員會來推動美國的能源生產。萊特表示,化石燃料對促進經濟繁榮和使人們擺脫貧困至關重要。他還表示:「在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系統之前,就阻礙現在的油氣能源系統是沒有好處的。」根據美媒分析表示,待萊特上任後,他將會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的發展,結束拜登政府長達一年的天然氣出口許可審批擱置狀態。川普表示,國家能源委員會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將參與美國所有形式能源的許可、生產、發電、分配、監管和運輸。該委員會將通過減少繁瑣手續、加強私營部門對經濟各個領域的投資,以及通過專注於創新來監督美國繼續處於能源主導的地位。市場認爲,美國能源政策重點將放在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上,和拜登的政策相悖 。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將廢除拜登政府旨在減少碳排放的法規,將撤銷《通膨削減法案》,收回未使用的資金,並終止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市場分析師Richard Valdmanis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的能源政策將重新聚焦於最大限度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而不再關注應對氣候變化,但不太可能大幅減緩美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
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 成公私協力推手 擴大氣候金融影響力
國泰金控挺進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關鍵挑戰,為台灣唯一前進COP29藍區(Blue Zone)舉辦會議的金融業,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Finance Event)。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的國泰金控,COP28、COP29皆於藍區與全球產官學界深化交流與對話,自亞洲觀點參與全球氣候討論,展現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 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資深顧問Filipe 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投資長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藍區周邊會議「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融資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會議以「透過公私協力促進氣候金融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亞洲觀點」(CatalyzingClimate Finance vi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pectives from Asia)為題,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由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開場,投資長程淑芬進行短講、擔任主持人,邀請專家小組共四位,包含氣候金融領域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總監AnjaliViswamohanan、聯合國倡議代表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SEforALL)資深顧問Filipe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Finance Corporation,IFC)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探討如何加速氣候金融的成長,包括亞洲氣候金融的公私合作關鍵趨勢,聚焦於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化工及運輸)及能源部門低碳轉型過程的現況與挑戰、成功經驗,強調創新機制及公私合作能幫助取得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氣候資金。李長庚開場表示,「透過此會議探索新的投資工具及金融模式,以增強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同時借助現場重量級與會人士的經驗與知識,分享以公私協力模式擴大氣候金融規模見解,希望今天我們齊心協力,為亞洲甚至世界找到氣候難題的務實解決方案。」共同主辦單位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表示,國泰金控是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典範,已連續四年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合作,透過勇敢行動、創新解決方案與承諾,在全球氣候行動扮演關鍵角色,成為亞洲金融業的標竿,世界氣候基金會很榮幸能持續與國泰合作,共同面對極具挑戰的淨零之路。國泰金控向國際發聲,投資長程淑芬於COP29藍區「亞洲氣候金融會議」中表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從亞洲低碳轉型困境談起,全球超過70% 的電力成長需求高度集中於亞洲;預期在明 (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半數的電力。此外,高碳排產業雖佔亞洲超過4成的GDP,該產業就業人口同樣超過4成,種種風險使亞洲在公正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透過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提高轉型誘因,讓轉型行動更具投資可行性。目前亞洲氣候資金仍多仰賴公部門資金,這也使實現2030年前全球達到每年9兆美元的水準更具挑戰性。對此,程淑芬認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四位不同領域專家小組對談隨後登場,為亞洲低碳轉型帶來新的建言與方針,第一,關於金融機構克服投入公私協力的障礙,Hiro指出混合金融的設計相當複雜耗時,經常讓投資人無所適從,應盡可能標準化,參考過往成功案例避免過於標新立異,並讓在地專家參與,讓案件從起始到投資審查所需的時間縮短,才可能擴大規模。Filipe則從碳市場的經驗發現,即便全球許多企業已設下淨零承諾,因市場對於濫用碳權、漂綠無統一的定義,導致企業不願投入更多在碳市場,各國政府應建立明確碳交易市場規則或標準,才能加速並擴大氣候金融規模。第二,關於亞洲加速能源轉型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關鍵,Anjali認為,除政府應建立清楚轉型目標以及具體時程外,更需針對各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等)規劃產業別轉型路徑,讓企業與投資人更具信心加速轉型。此外,Laila提醒邁向淨零也伴隨公正轉型問題,政府應把關社會保障規範,建立規則以平衡轉型過程中各方利益與犧牲。Hiro也補充金融機構過去主要針對投融資對象進行議合,現在則應轉向與政策制定者進行議合,驅動政府建立更清晰的轉型路徑。第三,關於建構全面的公私夥伴關係,擴大氣候金融規模,Laila提醒,公私部門應以更整體的角度規劃資金用途,避免一方面投資綠能,另一方面持續補貼或投資高碳產業,同時,應建立全面的夥伴關係,以凝聚共識並採取一致的行動。最後,程淑芬總結,應打造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金融平台,讓知識經驗交流,拉近更多有行動意願的各國政府與私部門,共同探索具投資可行性的專案,以促成系統性改變。Hiro呼應並提醒,永續行動成本雖然很高,但氣候行動失敗的成本更為巨大,應立即加速行動,同時肯定國泰的氣候領導力。國泰長年來積極落實永續金融的經驗,除加入RE100、通過SBTi碳排減量目標,持續擴大低碳投融資規模,同時積極與各利害關係人合作,拓展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2024年更加入亞洲公益創投協會(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AVPN)啟動的「亞洲再生能源轉型倡議(Asia's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itiative, ASCENT)」,期待促進亞太地區資本流向公正、公平能源轉型方案。
古巴連3天大停電!當局拚復電又失敗 數百萬居民仍無電可用
古巴最大的發電廠因故障停機後,18日中午左右,國家電網首次崩潰,引發大規模混亂後,又在19日早晨出現狀況,雖然當局嘗試恢復供電,電網卻在20日傍晚再次崩潰,這也是古巴當局第3次為此遭遇挫敗,而這將導致數百萬民眾仍無電可用。根據《路透社》、《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由於電網反覆崩潰,20日早些時候,多地區麵包店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而在當日供電系統故障前,古巴曾稱已為哈瓦那(Havana)16萬用戶恢復供電,但隨著電力供應再次停擺,讓不少民眾感到更加絕望。哈瓦那電力公司(Havana Electric)昨晚在社群媒體Telegram發文公告,「今晚10時25分,國家電能系統再次完全解聯。」不過,這則貼文很快就從該公司官方帳號中被移除,目前尚不清楚原因。一位家庭主婦安娜貝爾(Anabel Gonzalez)無奈地表示,「我的手機沒電了,看看我的冰箱,我僅剩的一點點都沒有了」。古巴能源和礦業部長文森特(Vicente de la O Levy)在20日停電前曾透露,預計電網將在周一(21日)或周二(22日)全面重新啟動,但也警告居民不要指望能會有大幅改善。他說,停電對居民來說很麻煩,「但大多數古巴人理解並支持政府為了恢復供電的努力」。古巴能源部也在X發文指出,「重建電力系統的過程依然複雜」。報導指出,古巴停電問題幾周以來持續惡化,古巴一些省份已連續數周每天停電長達20小時,這歸咎於基礎設施惡化、燃料短缺和需求上升,民眾也因食物、藥物及燃料嚴重不足而十分疲倦。古巴曾指責,因為美國的貿易禁運和前總統川普實施的制裁,導致古巴在獲取燃料等資源遇到困難,無法好好維護及經營燃油工廠。美國方面則否認與古巴電網故障有任何關係。
古巴政府才說逐步恢復中 古巴19日再次全國大停電
18日傳出全國大停電的古巴,當地政府才宣告目前已經逐步復電中,結果在19日當天又傳出再度爆發全國大停電。18日中午,位於馬坦薩斯省的安東尼奧·吉特拉斯發電廠(Antonio Guiteras power plant)突發故障,導致全島電力系統全面崩潰,而19日的停電則是第二次的衝擊。官方消息表示,由於老舊的電力基礎設施、燃料短缺,加上近期颶風米爾頓(Hurricane Milton)的影響,使得燃料輸送受阻,電網多次陷入癱瘓狀態。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隨著電網反覆崩潰,數百萬古巴居民陷入無電可用的困境,生活陷入混亂。古巴人口約為1000萬,大多數居民生活在艱困的經濟環境中。缺乏電力代表著人們不僅面臨到無水可用的局面,甚至面臨食品保鮮問題,許多家庭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19日上午,古巴電力聯合會表示,全國電網在上午6時15分再次停擺。古巴政府雖稱部分地區已有小部分電力恢復,但仍有大部分地區未能復電。許多民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家中的電力短暫恢復後又再次中斷。停電帶來的影響遍及各行各業。由於電力短缺,政府決定自18日起暫停全國學校在週末的課程,夜總會和娛樂場所也被勒令關閉,僅「不可或缺的工作人員」被要求上班。在哈瓦那,18日當天,街道上幾乎沒有任何交通號誌可以運作,只有少數警察在指揮交通。對大多數古巴人來說,發電機是一種奢侈品,城市裡僅有少數幾處可聽見發電機運行的聲音。但由於燃料短缺,許多居民甚至無法依靠發電機來應對停電,整個社會陷入嚴峻的困難之中。古巴能源部表示,這次停電讓古巴的電力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古巴總理克魯斯(Manuel Marrero Cruz)在17日的電視演說中表示,國內大部分經濟活動已經停擺,以確保居民的基本電力需求。古巴政府也提到,即使目前的電網危機得以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仍將持續存在。報導中提到,目前古巴的電力危機,其實是由多重因素造成,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近年來對古巴的經濟制裁不斷加強,加上基礎設施老化,使得燃料和備件的採購面臨困難。此外,古巴自身的原油產量非常有限,過去依賴於委內瑞拉的燃料供應,但隨著委內瑞拉自身經濟狀況惡化,2024年對古巴的燃料補貼供應量減半,古巴不得不尋找更昂貴的石油來維持電力運轉。除委內瑞拉以外,墨西哥和俄羅斯的供應量也有所減少,這使得古巴的供電情況變為更加脆弱。居住在哈瓦那老城的60歲杜阿爾特(René Duarte)在19日表示,經歷了一夜難眠之後,只能出門呼吸新鮮空氣。他坦言「我們已經習慣了坦然接受一切,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在2022年颶風伊恩(Hurricane Ian)之後,古巴曾出現全國電網崩潰的情況,導致整個國家幾天內沒有電力,並引發多地民眾抗議。現如今,類似的停電危機再度出現,讓這個已經深陷經濟困境的國家雪上加霜。報導中也提到,由於生活環境的惡劣,不少古巴人試圖以任何可能的方式移民美國。在過去的三年中,古巴估計失去約10%的人口。
主力發電廠故障!古巴全國大停電「千萬人無電可用」 修復日遙遙無期
古巴於18日上午11點左右發生全國性的大停電,超過千萬人面臨到無電可用的局面,停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古巴的主力發電廠發生故障,但要何時才能復電,目前仍是遙遙無期。根據《BBC》報導指出,這次的停電主要是古巴最大的發電廠安東尼奧·吉特拉斯(Antonio Guiteras)發電廠發生故障,導致電力網全面崩潰,影響到全島一千萬人口。古巴能源部在發生停電後,隨即在社群網站上進行公告,並表示目前尚不確定何時能夠恢復供電。報導中提到,其實近幾個月來,古巴就已經多次發生長時間的停電,總理馬雷羅(Manuel Marrero)甚至於17日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古巴總統貝穆德斯(Miguel Díaz-Canel Bermúdez)表示,解決全國性停電是當前的「絕對優先事項」,並強調在電力完全恢復前,自己是會持續工作的。古巴能源部官員格拉(Lazara Guerra)表示,雖然部分地區已開始進行電力生成,但想要恢復供電,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報導中也提到,這次大停電,對古巴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一位80歲居民表示,這次停電讓他意識到古巴電力系統實在脆弱,並感慨古巴已無法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數位內容創作者洛佩斯(Bárbara López)則表示,這是他47年來經歷過最糟糕的停電狀況,他已經連續兩天無法工作,因為網路無法使用。古巴國家電力聯盟(UNE)負責人瓦爾德斯(Alfredo López Valdés)表示,古巴的能源情況一直十分缺乏,其中燃料短缺是主要缺電原因。總理馬雷羅也表示,基礎設施的老化和民眾的電力需求增加,這讓古巴電網承受巨大壓力。
G7國家首例!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結束142年燃煤發電史
英國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9月30日熄燈,結束英國142年燃煤發電史,也讓英國成為首個汰除煤電的七國集團(G7)國家。綠色活動人士盛讚英國政府在減少碳排、提供國際氣候領導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據《衛報》報導,位於諾丁罕郡的拉特克利夫電廠(Ratcliffe-on-Soar)為英國發電57年,為200萬戶家庭供電,極盛時期曾雇用近3千名工程師。電廠最後的170名員工昨日被邀請一起倒數熄燈,電廠經理感嘆道,「過去這一年,充滿了令人心酸的時刻,離開之際,一定有人流淚。」英國是老牌工業化國家,燃煤發電史可追溯至1882年。在1980年代初,煤電占英國電力的8成,至2012年仍有4成,但隨著碳稅越發昂貴和更便宜的再生能源興起,煤電在過去10年逐步被淘汰。為達成減碳目標,英國於2015年宣布10年內汰除煤電,當時英國約有3成電力來自燃煤發電,但至2023/2024年,風力發電占29.29%、天然氣26.5%、核能13%、生質能為11.2%,而燃煤僅剩1.28%。其餘是太陽能、水力和淨進口電力。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分析師指出,G7要確保在2035年實現汰除煤電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日、美和德國。因為煤電仍占德國電力的25%以上、日本更逾3成。英國能源部長尚克斯(Michael Shanks)說,該電廠關閉後,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40多年來,煤炭工人為國家提供電力,令人感激。擁有拉特克利夫電廠的德國能源公司Uniper執行長路易斯(Michael Lewis)說,「當我們結束這一篇章時,我們同時擁抱乾淨和靈活能源的未來。」氣候危機智庫E3G主任馬修(Ed Matthew)說,「英國是第一個建造燃煤發電廠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退出煤電的主要經濟體。這象徵真正的全球領導力,為其他國家指明道路。」
史詩級災難!颶風「海倫」侵襲美國東南部 至少90人死亡
颶風「海倫」(Helene)橫掃美國東南部多州,並引發災難性的洪水和破壞,截至美東時間29日17時,颶風海倫已造成全美至少90人死亡,光是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州就已有逾30人死亡。據美聯社的報導,北卡羅來納州至少有36人死亡、南卡羅來納州至少24人死亡、喬治亞州至少17人死亡、佛羅里達州至少11人死亡,維吉尼亞州報告2人死亡。海倫是有史以來襲擊佛州大本德(Big Bend)中最強的颶風,接著它一路向北侵襲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和田納西州。颶風海倫橫掃美國東南部多州,並引發災難性的洪水和破壞。北卡羅來納州長庫珀(Roy Cooper)直呼,這場風暴帶來了歷史性的災難性破壞。他預測,隨著救援人員陸續抵達那些道路塌陷、基礎設施失效和大面積洪水侵襲的地區,死亡人數將會上升。另根據美國電力追蹤網站PowerOutage.us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9日17時,美國東南部仍有約240萬名用戶斷電。美國能源部發言人29日表示,目前尚無法預估恢復供電的具體時間,因為大面積的洪水和阻礙了工作人員修復受損的基礎設施。儘管海倫的強度已明顯減弱,但氣象預報員示警,強風、洪水和龍捲風的威脅可能還會持續下去。颶風海倫橫掃美國東南部多州,並引發災難性的洪水和破壞。報導稱,這場颶風對全國造成的損失預估達到950億美元至1100億美元。未來幾天,破壞的具體規模將會更加清晰。對此,美國總統拜登也在28日表示「我們目睹颶風海倫的破壞是巨大的」,他聽取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 (FEMA)負責人克里斯韋爾(Deanne Criswell)的通報,並指示該機構加快對受災戶的支援。克里斯韋爾表示,FEMA正積極參與6個州的救災行動,並盡力滿足州長及救難人員的要求。她指出,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和維吉尼亞州的阿帕拉契(Appalachia) 地區尤其令人擔憂。
核電延役下會期再戰來得及嗎? 學者指核電能快速延役
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日開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草案」(核電延役法案),由於朝野沒有共識,會議召委柯志恩裁示擇期續審,因立院會期將結束,除非朝野有共識開臨時會討論,否則只能等到立院下會期才能續審,讓外界好奇,核三廠一號機及二號機之停止運轉日期分別是113 年7 月27 日,114 年5 月17 日,就算立院下會期拼修法,但核三延役還來得及嗎?立院昨日開審核三延役法源,會議過程雖平和,但因為藍綠沒共識,召委柯志恩宣布擇期再審,圖為藍委葛如鈞呼籲朝野用科學理性的「雷神之槌,打破非核家園神主牌(圖/黃鵬杰攝)國立清華大學核工所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立院排審《核管法》,國民黨立委目前提了五種修正案版本。其中,立委翁曉玲的草案最接近美國核管會對加州「惡魔谷核電廠」延役的作法,除將原5到15年除役條款刪除外,也允許核安會在接受延役申請後,審查期間允許執照到期的核能電廠繼續運轉。他說,核三(一號機)運轉期限在七月二十六日將到期,立院若能迅速通過該案、比照美國核管會處理方式,仍有可能快速因應台灣當前嚴重缺電問題。葉宗洸指出,去年台灣景氣非常糟,經濟成長率只有1.38%,用電量因此變少。但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會到3.5%左右,用電量勢必上升,預期今年前面六個月的發電量會比去年高出很多。他舉例,七月八號晚上九點十分,火力發電占比一度超過九成,達91.7%,,核能是5.2%,再生能源和儲能是3.1%。執政黨明明知道太陽光電在晚上就是歸零,但又要讓核電除役,就只能拿火力發電來補。「原本是非核家園,現在變成火電家園。」台電前核安總稽查王琅琛則強調,台電負責運轉核電三十年,台灣都沒有出過事,民眾不必擔心台灣的核安。他還說,近年很多AI大廠來台灣投資,表明要使用綠電,核能必然扮演重要角色。但對比去年與今年,外界對核能發電的看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今年大家更意識到AI、半導體產業用電的重要性,才知道這些產業用電量居然要這麼多。王琅琛強調,核能是綠能中的一個重要選項,若要繼續發電,目前就是要靠延役。他直言,延役不困難,但需經過非常嚴謹的評估,一步一步按照法規走。至於反核團體一直質疑核廢料如何處理,但台電是有固定程序在做處理。目前方法都有了,只是仍在研擬要放在哪裡。王琅琛反問,反核人士擔心核能安全,但台電運轉核電四十年,台灣有事嗎?葉宗洸呼應王的說法,指王美花曾強調排除核能的RE100再生能源倡議已經不是主流,現在國際都在推「全時無碳電力」(24/7 CFE),但最能依賴的發電來源,絕對不是那些無法調控的再生能源電力,核電才能提供這些AI大廠的需求,就看台灣要如何抉擇。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葉宗洸、王琅琛針對核電延役議題進行討論。何志勇表示,美國能源部已經認為核能是種零排放乾淨能源,歐盟也視其為綠能。因此國際不強調再生能源,而是改訴求「乾淨能源」。2026年歐盟開始徵收碳邊境稅,初期每公噸炭約85歐元(約新台幣3,000元)。台灣目前每度發電,核電為一塊一毛二;燃煤為兩塊七毛三;太陽能四塊零八;離岸風電四塊五毛一。如以燃煤取代綠能,燃煤每度排碳0.8公斤,換算來下來,以太陽能減少一公噸碳成本為新台幣1,688元,離岸風電為新台幣2,225元,核電則是「負」新台幣2,013元,因此,使用核電就能替台灣民眾「倒賺」。陳學聖則認為,民眾過去反核是對核安有疑慮,覺得寧可付多一點錢,但要活久一點。只是,支持核電者已經年輕化,擁核反核的比率已經反過來,上一代年輕人反核,這一代年輕人擁核。葉宗洸也呼應,擁核比率增加,有六成民眾支持核能,因為大家開始意識到國際潮流,尤其年輕人願意蒐集、瞭解核能的資料,會知道核能發電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核廢料也不是沒辦法處理。立院昨日審查核電延役草案,藍綠各有盤算,導致綠營支持者、反核團體雖從前一天就在立院外集結,但明顯看出「被動員」力量難與「青鳥」相比,明顯降低,場內雖仍有綠委喊「反核立場不變」,但卻未與場外抗議群眾有明顯連結,立院外抗議者人數也少很多。藍委私下指出,黨團內部仍有立委認為民進黨「想過什麼就能過」,不必多管閒事,核三要不要延役「國民黨不必管」,就讓民進黨自己去面對企業界與民意。該立委說,雖然黨中央仍希望黨團儘速通過核三延役法源,綠委也沒有大動作杯葛會議審查,但國民黨團最後也「順水推舟」,一旦民進黨喊不要逐條審查,召委柯志恩就「大方的」裁示,立委大體發言完就散會,樂將燙手山芋再丟回給行政院。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3.78%」經濟正成長 居全球前段班
環境部25日發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78%,環境部表示,數據反映出我國近年落實能源轉型及各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成果,且對比疫後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成果相當不容易,在全球各國表現也屬於前段班。環境部在「氣候資訊公開平台」發布今年度「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環境部指出,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285.97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扣除碳匯21.8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淨溫室氣體排放量264.1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2021年減少4.07%,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1.77%。對此,環境部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這次的排放清冊數據反映出,減量來源主要來自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反映出近年能源部門推動再生能源轉型有一定的成果。對比各國疫後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2022年全球疫後溫室氣體排放達史上最高(53.8兆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增加1.37%;相較之下,我國同期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都下降。黃偉鳴更表示,2021年時台灣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帶動用電成長,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2022年經濟成長率相較2021年增長2.60%,但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顯示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推動綠色成長的低碳轉型逐步見效,比對國際先進國家的溫室氣體下降幅度,台灣的表現屬於全球前段班。另外,據環境部說明,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要求附件一締約方每年提報前二年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NIR),我國雖然不是締約方,但主動接軌國際,並從2015年起,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指南,每年編撰發布清冊報告,今年遵循UNFCCC第27次締約方大會決議(COP 27),採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溫暖化潛勢值(GWP值)進行統計。除此之外,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全球大氣研究排放資料庫資料庫(EDGAR)公布「全球各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53.8 Gt CO2e),相較2021年增加1.37%,我國同期2022年不論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78%)或能源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39%)都下降,較他國不受疫後景氣回溫影響。
巴爾幹半島大範圍停電「4國民眾遭熱浪夾擊」 官方解釋停電原因
位於歐洲東南方的巴爾幹半島上有13個國家,但在21日當天,當地發生大範圍的停電,導致島上有4個國家陷入無電可用的窘境。後續蒙特內哥羅能源部長表示,停電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熱浪襲擊、溫度上升,民眾用電需求增加,超過電網負荷所致。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這次的停電國家分別是蒙特內哥羅、波士尼亞(Bosnia)、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其中僅有克羅埃西亞的海岸區域發生停電,其於國家皆是全境停電。而由於停電的關係,再加上熱浪襲擊,這也導致當地民眾無冷氣可用,苦不堪言。後續蒙特內哥羅能源部長表示,停電是因為高溫環境導致民眾用電增加,結果用電量超過電網負載,這才引發大規模的停電。報導中也指出,巴爾幹半島地區有多個國家的電力是相互連接進行傳輸的,國家之間甚至會購買電力使用。當地官員也表示,電力與網路是在21日下午1點左右中斷,但是在下午3點左右,大部分地區就已經恢復供電,一直到晚上就完全恢復供電。但這次停電可以說是意外頻傳,除了不少民生設施無電可用外,就連交通號誌也無法運作,波士尼亞的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巴尼亞盧卡(Banja Luka)、莫斯塔(Mostar)等城市的交通都因此發生混亂。靠著抽水維生的蒙特內哥羅首都波德里查(Podgorica),當地也因為停電的關係,多個供水供水幫浦無法運作。除此之外,蒙特內哥羅當地媒體有報導指出,蒙特內哥羅與與波士尼亞邊境有一條400千瓦的電力傳輸線起火燃燒,但目前尚不確定這起事件是否與停電有關。
厄瓜多「全國大停電」!交通號誌及地鐵癱瘓 1800萬人陷入黑暗
南美洲國家厄瓜多於當地時間19日發生全國大停電,導致該國約1800萬人陷入黑暗,其中包括首都基多(Quito)的交通號誌及地鐵等基礎設施也停止運作,當局稱正在努力搶修故障的電力系統。 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厄瓜多公共工程部長兼代理能源部長盧克(Roberto Luque),於當地時間19日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由於輸電線路故障導致斷電,全國範圍內缺乏電力供應。他稍晚補充,電力將逐步恢復,但最多需耗時4小時。《路透社》還援引1名當地目擊者的說法稱,由於厄瓜多首都基多的交通號誌及地鐵系統停止運作,街道陷入混亂。基多地鐵(Metro de Quito,MDQ)則於X平台發文稱:「由於國家互聯電能系統普遍出現故障,基多地鐵營運中斷,系統正在重新啟動中。」當地媒體機構和社群平台用戶也反映,在部分地區停電20分鐘後,大多數城市仍然存在斷電問題。據悉,厄瓜多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4月才宣布全國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並展開計畫性停電。儘管這個南美國家目前正在面臨乾旱危機,導致水力發電陷入困境,但週末的致災性強降雨,仍迫使當局緊急關閉了3個水力發電廠。
福廷綠能源榮獲FWD浮動式風能獎 史上第一個浮動式風能獎項肯定成就
因為開發全球最大浮動式離岸風場Kincardine,貢獻卓著,福廷綠能源 (Flotation Energy) 榮獲史上第一個浮動式風能獎項—FWD浮動式離岸風能獎 (FWD Floating Offshore Wind Award) 。日前在業界旗艦型活動—浮動式風能日 (Floating Wind Days) 中,由挪威能源部國務秘書宣布獎項得主。該獎項是對積極推動浮動式離岸風能行業發展的個人、組織或倡議的肯定。由挪威離岸風能協會 (Norwegian Offshore Wind) 舉辦,此次這個橫跨12個國家,會員總數超過380名的組織,邀請了全球分析機構Green Giraffe、Westwood Energy和麥肯錫組成評審團。福廷綠能源總經理Barry MacLeod表示非常榮幸獲得獎項肯定,他說:「浮動式離岸風能產業需要持續進步,具備敏捷性與環境價值,福廷綠能源能夠脫穎而出,證明不管是我們傑出的團隊、我們與合資夥伴的堅強關係,以及強而有力的供應鏈,都能夠超越全球水準,獲得更多參與浮動式風能計畫的機會。」挪威離岸風能協會暨METCentre執行長Arvid Ness則恭賀福廷綠能源獲得這個實至名歸的勝利。他指出,這個行業依賴像福廷綠能源這樣的推動力量,能夠透過這個年度獎項表彰他們的努力,是很棒的。FWD浮動式離岸風能獎由浮動式風能日的推動者—挪威離岸風能協會發起,被提名人需要展示他們的成就,說明如何透過積極貢獻至少一項以下價值而對浮動式風能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包括:改進的經濟價值(如成本和風險減少),積極的社會價值,以及積極的環境價值。此次挪威離岸風能協會收到了超過35份提名。最終評審一致選擇了福廷綠能源作為歷史上第一個FWD浮動式風能獎的獲獎者。福廷綠能源由Allan MacAskill和Nicol Stephen於2018年在蘇格蘭創立,目的是推動全球離岸風能的巨大機遇。2022年11月,我們成為東京電力公司(TEPCO)集團的一份子,隸屬再生能源部門。團隊來自各種技術和商業背景,使得福廷綠能源能夠快速且成功地解決固定和浮動離岸風能的複雜挑戰。Allan和Nicol也因此開發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浮動風電場—位於蘇格蘭Aberdeen附近的Kincardine離岸風電場。目前福廷綠能源在英國和國際間擁有裝載容量超過13GW電力的開發專案。福廷綠能源2021年正式在台設立分公司,爭取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階段中的商機,並於2021年9月與台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浮動式風機基礎本土化的設計、製造組裝、風機安裝運營及維護、本土供應鏈的整合與發展等重要的相關工作。
挖到寶!韓國浦項發現油田 產量估可滿足29年能源需求
韓國總統尹錫悅3日宣布,政府已批准能源部在東南沿海城市浦項市(Pohang)鄰近海域的鑽探計畫。該地區可能蘊藏高達14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足以滿足韓國29年天然氣需求與4年石油需求。受此消息激勵,國營企業韓國燃氣公社(Korea Gas)3日股價大漲29.87%,每股收報38,700韓元,單日漲幅創1999年上市以來最高,遠高於大盤Kospi指數的1.74%漲幅。尹錫悅3日表示,該地區蘊藏大量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非常高」,且「此研究結果經業界團體與專家審查證實」。此鑽探計畫預計耗資逾5,000億韓元(約3.63億美元),預計2024年底開始進行,2025年上半年公布初步探勘結果。但尹錫悅表示,他們需要進行至少五次鑽探,以評估開採任何儲量的經濟可行性,每次成本約為1,000億韓元(約7,230萬美元)。
OPEC+減產期限延長至2025年底 沙國自10月起增加部分原油供應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週日(2日)宣布,計畫最早於10月開始縮減減產量,讓一些油產回到市場,並同意將大部份石油減產期限延長至2025年。隨著外界對需求前景和供應強勁感到擔憂,布蘭特原油8月期貨今(3日)擴大了跌幅,下跌0.36%至每桶80.82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跌至每桶77美元之下,跌幅0.3%報每桶76.77美元。在市場及分析機構預料之內,週日舉行的OPEC+會議上,成員國同意將每日366萬桶的減產期限,延長1年至2025年底,並將每日220萬桶的減產期限,延長3個月至今年9月底。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於會議後表示,產量限制將在第三季繼續全面實施,然後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即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的1年內,逐步取消每日220萬桶的減產。國際原油聞訊下跌,布蘭特原油價格跌破每桶81美元,連續第四天下跌,WTI原油價格接近每桶77美元。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指出,如有需要可以暫停或逆轉該國的進程。「我們正在等待利率下降,全球成長軌跡改善,這可能會導致需求增加,並有一個明確的路徑。」根據聲明,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等8個OPEC+成員國決定把2023年11月宣布的日均220萬桶的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今年9月底,此外還把去年4月宣布的日均165萬桶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5年底。今年以來,在中東和烏克蘭等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對供應的擔憂之後,原油期貨價格仍處於較高水平。隨著加薩戰爭進入第八個月,以色列推遲了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停火計畫。油價短期有支撐,OPEC+會議結果在預期之內對於會議的結果,市場分析機構都認為屬於意料之內,對原油期貨的價格提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