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醫師
」 蘇一峰 胸腔內科醫師 醫師 疾管署 肺癌彰化阿伯發高燒住進加護病房!支氣管驚見「假牙」 卡1星期才發現
59歲許姓男子車禍臥床20年,安置在民間的護理之家,日前因呼吸急促、發高燒被送急診;另一位中風過的72歲曾姓老太太也因類似狀況送急診。衛福部彰化醫院發現,2人分別因假牙及花生卡進右上肺葉支氣管,研判事發超過1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出異物,搶回性命。彰化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高劍虹表示,臥床者或受照顧的年長者因吞嚥功能較差,使得原本應該防禦異物進入呼吸道的機制失能,再加上咳嗽能力退化,造成進入的異物難以排出,如果久未發現,恐引起肺炎等各種併發症而危及生命,照顧者對此應該要更小心注意。假牙卡在支氣管。(圖/部立彰化醫院提供)彰化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文培指出,住在溪湖鎮的許先生20年前車禍癱瘓,住在某護理之家,日前很喘併呼吸急促、高燒被送至該院,因呼吸衰竭送入加護病房;X光片顯示其右上肺大面積肺炎,再經電腦斷層研判可能是異物,以支氣管鏡進入,確認是掉落的假牙,由於假牙鑲進支氣管,角度不好取,經醫護、呼吸治療師、技術員一同以支氣管鏡輔助鉗子、籃子,多次努力才取出,研判該顆假牙誤入氣管已超過1周。林文培說,另一名住在員林市的72歲曾姓老太太,過去中風過,行動不是很方便,也是類似症狀送到該院,在幾乎同樣的位置,取出1顆已經脫皮的花生;其家人轉述,大約1週前吃過花生,沒想到掉入氣管。高劍虹說,這兩起個案都引起右上肺阻塞性肺炎,對於年長體弱者非常危險,如果再不取出異物,情況很不樂觀,而這2起個案的異物分別是假牙及花生,在臨床上也是比較容易發生老年人氣哽的東西,尤其是假牙,照顧者要特別注意,如果有鬆脫情況,要馬上處理,以避免掉入氣管。高劍虹指出,如果發現臥病或年長者的固定式假牙不見了,一定要馬上就醫,可能是吞進肚子或掉進氣管,尤其是卡在氣管,恐造成阻塞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肺膿瘍、咳血、膿胸,引起敗血症或呼吸衰竭,拖延越久越危險。高劍虹表示,在普遍成年人中,很少見到呼吸道阻塞異物,主要是因為健康成年人的吞嚥功能與咳嗽反射能力比較好,而臥床及年長者相對衰退,假牙不見了,很可能進到氣管,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可能是吞進肚子,排出來就好,這種不了解的認知,恐造成時機延誤,而臥床體弱年長者覺知能力又弱,卡在氣管又不自知或無法表達,就更危險了。
台大受訓變「台大畢業」?網友指胸腔醫學歷疑造假 官網更正後刪文
波波醫師爭議持續延燒,日前網傳一份900多名波波醫師名單中,甚至有人在台大醫院任職,讓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緊急出面澄清,「經過清查台大醫院沒有任何1位波波醫師」。不過有網友發現,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某位胸腔內科醫師,明明是中山醫學大學畢業,僅在台大受訓,但官網醫師簡介上卻寫「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讓他不禁質疑院方「真的知道醫師哪裡畢業的嗎?」不過文章貼出後,該文先更新表示疑似誤植,因為官網已經出現更正。該文則在17日晚間22時前後刪除。一名自稱中山醫學大學學生的網友昨(16)日在Dcard發文指控「台大醫院學歷都亂寫」。該名網友用截圖表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一名胸腔內科醫師,過去是中山醫學大學畢業,並曾在台大醫院受訓,但網站表明的學歷,卻是「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這名原PO表示,自己醫院醫師哪裡畢業的,都這麼不嚴謹,「台大院長還是別出來放炮了吧?真的知道醫師哪裡畢業的嗎?」事件曝光後不久,這名原PO又再度更新內文,表示台大新竹分院官網已把該名醫師的學歷改回中山醫學大學,並表示:「應該是誤植,但這種都可以誤植,實在很瞎,真的會誤導病人」。對此,不少網友留言,「醫科畢業就夠優秀了,何必硬要蹭一個台大」、「說實在的中山能進台大醫院, 都知道實力有多強,根本沒必要從造假」、「到底哪一個醫生會閒到自己去看醫院網站上的學歷是不是正確的?」、「應該是資料輸入錯誤」。文章曝光後,有多家媒體轉載該篇發文進行報導,而該則貼文已在17日晚間22時前後刪文。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下跌!蘇一峰嘆像「餿水鐵飯碗」 陳志金揭現實2原因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今年僅27人順利通過、領取證照,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奇美醫院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發文感嘆,「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更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陳志金表示自己當胸腔科醫師22年、重症醫師第20年,在20年前每年近百人報考胸腔專科,現在一年只剩下28人報考,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甚至2017年還來到最低的16人。今年胸腔內科報備訓練人數為28人,等於兩年後如果「全數」都考照通過的話,才會有28位胸腔科醫師。陳志金提到,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統計,目前執業的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52.47歲,且大多是在SARS前就加入的50歲以上中生代醫師占56%,40歲以下只占15%,顯示年輕醫師投入的意願低。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這些年來,每5至10年就有一波新興感染症疫情,對胸腔科醫師來說是很大的負荷,陳志金認為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加上胸腔科沒什麼高收費的檢查、自費項目,收入更是只有其他「熱門內科次專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全台胸腔內科醫師出現缺人危機,全台只剩兩成新血,不僅胸腔重症健保給付低下,錢少事多離危險近,成為胸腔重症醫師畢業後,還需要訓練7年,包含1年PGY(住院醫師)、3年內科、2年胸腔內科、1年胸腔重症。他感嘆胸腔重症醫師像是「沒人要的餿水鐵飯碗」,全台灣都在缺人,「疾病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大,健保給付卻很少,只剩下熱情留在原崗位。」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癌病逝!醫嘆:一旦轉移「腦部」撐不過二、三個月
藝人汪建民在去年的7月時候,發現罹患了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頸椎、腦內,已接受長達7個月的化療,經過治療還一度復出工作,沒想到,7日汪建民的妹妹證實,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對此,擁有胸腔內科專長的蘇一峰醫師表示,國人最常罹患的是肺腺癌,一旦轉移腦部,往往撐不過二、三個月。針對汪建民因患癌離世,蘇一峰坦言「肺腺癌目前已是國人罹患肺癌的大多數,一旦肺癌轉移腦部,只靠化療大概治療可撐2、3個月,不過有標靶藥物可治的話,可撐到一年。蘇一峰進一步提到,台灣罹患肺癌的類型中,以肺腺癌為最大宗。不過與過去認為的肺癌元凶抽煙有所不同。近年來研究顯示,空氣污染與肺腺癌之間存在了很大的關聯性,肺腺癌與空污有很大的密切關係。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指出,肺癌危險因子最常見就是抽菸和廚房油煙,尤其中式料理大油熱炒,而在家中料理時,可以將空氣清淨機在油煙特別大時打開,會發現此時的PM2.5超高。另外,徐培菘呼籲居家環境或工作場合裡的危險因子也要留意,特別是被WHO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的空氣汙染PM2.5難以避免,出門時也應妥善戴好口罩,避免吸入PM2.5。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世!醫示警「把握3個月治療黃金期」:未吸菸者小心了
男星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前後歷經多次化療後,身體狀況一度好轉,他便努力復出工作。怎料,他的妹妹在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對此,醫師就指出,台灣的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發生率仍顯著上升,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且診斷後3至4個月為治療的黃金期,因此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據國健署2023年公告最新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不論台灣和世界,肺部惡性腫瘤都比其它的惡性腫瘤更容易造成病人死亡。高雄長庚胸腔內科醫師王金洲醫師表示,台灣的肺癌在流行病學上有些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像是女性肺癌發生率特別高,西方國家男性肺癌的死亡率為女性的7至8倍,台灣僅1.8倍,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肺癌患者中,有85%是吸菸者,在台灣則不及50%。王金洲接著說到,肺癌病變初期毫無症狀,腫瘤體積太小也難以發現,要大到可以被看出來,可能要花費10年以上時間。因此就算早或晚幾周、幾個月,可能並不會影響整個疾病的癒後,但仍建議患者要把握診斷後3至4個月左右的黃金治療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明,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台灣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佔近9成;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肺癌等,其中肺腺癌約佔8成,台灣的肺癌患者超過6成都是肺腺癌,以女性居多。陳育民解釋,肺腺癌本來就是很容易產生腦轉移的癌症之1,具EGFR突變的患者又有更高的比例有腦轉移,依據文獻,約有20至30%的患者在初診斷便有腦轉移現象;更有50至60%的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癌細胞也會擴散至腦部,導致預後不佳。 陳育民補充,如今的肺腺癌已走向採用精準治療,不同的驅動基因突變有不同的標靶藥物,患者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哪個基因突變,再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他說,晚期或復發的肺腺癌患者,可先進行基因檢測,有驅動基因突變時,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如果沒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檢測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高可以進行免疫治療,表現量低則採取化療或是合併免疫治療等。衛福部過去曾於官網衛教,雖然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教授兼主治醫師林建中也提醒,若出現胸悶、胸痛或咳嗽不止等症狀時,很有可能是潛在的肺癌患者;而LDCT便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有力篩檢工具,能有效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據了解,目前國健署已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族群,提供2年1次之免費LDCT篩檢。
中年胖男打呼太吵被老婆踢下床 醫:「這症」多和肥胖有關
你睡覺會打呼嗎?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分享,一名45歲男性患者體重近100公斤,睡覺因為打呼太吵被老婆踢下床,「我建議他睡前戒除酒精,而且必須減重,因為呼吸中止症多數患者都跟肥胖有關。」陳威龍在臉書發文,「我遇到的這名45歲男性患者,他的體重將近100公斤,他太太發現枕邊人怎麼打鼾聲越來越大,把他趕到客廳沙發上睡,隔天起床夫妻兩人都沒睡好,精神狀況也很差,雙方情緒欠佳,影響夫妻感情,險些鬧出中年婚姻危機。這位患者到大醫院看了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胸腔內科,診斷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除此之外,還合併 高血壓、高血脂 以及 血糖偏高等問題。」陳威龍說,胸腔內科醫師也強烈建議患者減重,不然要做手術,但患者不但不減還愛喝酒,生活習性讓症狀惡化,「他來我的診間跟我聊聊男人的煩惱,從檢查數據和身體數值看來,他患有嚴重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我幫他制訂了一套健康計劃,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規劃和生活作息建議。一個月後,他成功瘦了5公斤,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有了明顯改善,暫時免去手術的擔憂,也讓夫妻之間恢復了和諧。」陳威龍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是一種睡眠中呼吸反覆停止的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反覆缺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通常是由枕邊人先發現的,例如睡覺時發現對方『鼾聲如雷』,甚至有呼吸停止的現象。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常常半夜感覺吸不到氣而驚醒,自己發覺不對勁而就醫,這些都是典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徵兆。如果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置之不理,長期缺氧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猝死。」陳威龍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最常見類型,通常是肥胖、頸部脂肪堆積等情況引起;第二種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較少見,常見於心臟衰竭、腦部疾病等患者。至於如何改善?陳威龍表示。減重能減少頸部脂肪堆積,也要避免喝酒,因為酒精會放鬆喉嚨肌肉,也要避免仰睡,因舌頭和軟顎容易阻塞氣道,側睡阻塞氣道,「中重度患者可以在睡覺時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幫助維持呼吸道暢通。」陳威龍強調,「如果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應儘早找醫師進行檢查和評估。最重要的,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也要適宜控制體重,降低潛在的併發症風險。」
用過BB Call的人都幾歲了?提問釣出童年回憶 「1職業」堅守使用到最後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訊息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下午集體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這起事件讓這項曾經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重回大眾視野。有年輕網友就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引起一票網友分享回憶。還有醫師回憶指出,醫師可能是台灣堅持使用BB Call最久的職業。由於黎巴嫩真主黨成員使用的通訊呼叫器(台灣稱BB Call)於當地時間17日傳出「同時爆炸」,導致至少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外媒報導指出,該批傳呼器製造商是位於新北市汐止的「金阿波羅」公司,一時之間讓公眾重新關注起這項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事件發生後,有網友此前在PTT上發問,「BBCall不是早被淘汰的三四十年前的東西嗎?」、「為什麼還在用這麼落後的通訊產品?」得到網友回應,「怕智慧手機被竊取資料」、「以為落後就不會被新技術搞」、「被動性設備 不用怕會回傳位子給美國」。另外還有網友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提到此前遇到親戚告訴她「以前很愛用BB Call」,讓從沒見過BB Call的她不知如何回應。也有大批網友參與討論,認為30多歲的人應該就有看過,但是真正要「使用過」,恐怕如今年紀都已經40歲往上了。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還在臉書分享,認為「醫師」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批堅持使用BB call的族群,根據蘇醫師解釋,部分舊型的心臟節律器會受電波的干擾,所以醫院會讓醫師使用BB call聯絡,他自己在擔任實習醫師的時候,醫院還有發給實習醫師BB call以備聯繫。蘇一峰還提到,日本漫畫《醫龍》第1集就有提到上述情形,還有2000年的公視電視劇「大醫院小醫師」中,演員扮演的醫師、醫學院生們也是普遍使用BB call,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台東蝸牛小米粽導致3死!醫師揪疑點「不會這麼快」:應有其他原因
台東今日凌晨發生12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起因於83歲的劉姓老婦人在中秋節自製「小米蝸牛粽子」,眾人吃完後出現抽搐、嘔吐等症狀,送醫後3人不治。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可是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背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極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蘇一峰醫師對於台東食物中毒案件,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表看法,「台東驚傳吃蝸牛小米粽,造成數人死亡多人病危」,他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包含惡名昭彰的廣東住血線蟲,會鑽到腦部與脊髓造成嚴重症狀,不過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他研判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因患者死亡前有抽搐導致心跳停止,他猜測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而導致。劉姓老婦人過世後,家屬不知情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還煮了蝸牛湯、芋頭梗等食物,今日凌晨3時許,親友們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相繼送醫,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有4人命危、5人身體不適。警方追查後發現,小米粽內的蝸牛是部落一名李姓男子提供,李男供稱蝸牛是在農地中撿到的,目前已遭警方帶回釐清案情。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指出,食藥署已與他聯繫,據悉,當地在殺蝸牛時,會使用一種殺螺類的農藥「聚乙醛」,依先前發表的一篇研究,整理了15個因聚乙醛中毒的病人,其中有1人死亡,死者更是在毒發後2個小時就離世,病程非常快。楊振昌也猜想是否有可能用氰化物去毒殺蝸牛,但目前獲得的資訊不是很完整,北榮毒物科今日就會派人至台東,協助食藥署調查這起疑似集體中毒案。
眼乾口乾爆瘦12公斤!就醫檢查竟肺纖維化 醫籲定期檢查把握治療時機
一名58歲的男子在今年6月中旬出現發燒症狀,隨即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肺部積水情況嚴重,且已有超過三成的肺纖維化現象。經住院檢查後,男子確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且已併發肺纖維化。男子才回想起自己過去時常有眼乾、口乾的情況,這才驚覺原來早已患上乾燥症。確診至今已超過兩個月,男子體重驟降了12公斤,肺纖維化的範圍更快速擴展至五成,住院期間還經常因劇烈咳嗽與呼吸困難而感到體力不支,體能狀況迅速惡化到如同85歲的老年人。幸運的是,經由跨專科醫療團隊的討論後,確認他的病情符合乾燥症併發肺纖維化及漸進性肺纖維化的臨床定義,並申請抗纖維化藥物治療,期望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並延緩肺部惡化的速度。漸進性肺纖維化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影響非常大,包括呼吸困難、急性惡化以及肺功能下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威脅生命。因此,過敏風濕免疫科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即便沒有明顯的喘息、咳嗽或疲倦症狀,也應該與醫師討論安排肺功能檢查,以掌握自己的肺部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問題。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纖維化 死亡率恐比癌症還高!自體免疫疾病不僅會對病友的免疫系統產生影響,還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其中肺部纖維化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共病,由於症狀不具特異性,病友日常容易輕忽,也是自體免疫族群死亡主因之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鄭添財理事長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每10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中,就有1位會併發肺纖維化,而這類纖維化會造成不可逆的肺部損傷,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風險甚至比許多癌症還要高。收治上述案例的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盧俊吉秘書長表示肺纖維化是乾燥症中最常見也最嚴重的併發症,加上病友最初並不知道自己罹患乾燥症,導致確診時已相當嚴重,一旦併發肺纖維化,除了肺功能可能受損,也會提高併發感染或呼吸衰竭的風險,甚至可能在短短一至兩個月內急性惡化,這也突顯了輕忽肺纖維化的嚴重後果。同時強調,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該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習慣,以便及早發現異常,就能透過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HRCT)來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與診斷,進而介入治療。抗肺纖維化藥物助延緩肺功能惡化 病友卻因缺少肺功能檢測記錄恐錯失治療黃金期抗纖維化藥物已被證實可有效延緩57%的肺功能受損速度,並大幅降低74%急性惡化及死亡的風險。然而,許多患者由於缺乏肺功能檢測紀錄,在需要申請藥物時可能無法及時獲得治療。盧俊吉秘書長呼籲,肺功能檢測紀錄對申請藥物治療相當重要,患者應及早與醫師安排檢查,以備日後的治療需求。最新調查:高達六成病友尚未有肺功能檢測記錄 逾七成仰賴醫師安排為深入了解自體免疫疾病族群對於肺功能健康的認知程度,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與病友協會聯合發起的「肺功能檢測行為」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六成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從未進行過肺功能檢查,即便有檢查紀錄的患者,也有超過五成超過一年未檢查,進一步觀察病友接受肺功能檢測原因發現,有超過七成病友仰賴過敏風濕免疫科與胸腔內科醫師安排。可見許多患者對於肺部健康的警覺性不足。盧俊吉秘書長強調,患者常將咳嗽等初期症狀誤以為是一般呼吸系統疾病,因此錯失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只有透過定期檢測,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對應的治療方案,阻止肺部功能的進一步惡化。隨著9月國際肺纖維化月的到來,鄭添財理事長呼籲,所有高風險族群都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肺部健康,若出現呼吸急促、咳嗽或極度疲倦的症狀,應立即與醫師討論並安排影像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治療肺纖維化,減少病情惡化的風險。
彰化小姐姐搶救197天過世 醫嘆:離開也是一種解脫
彰化伸港鄉陳家小姐妹2月被無照駕駛撞飛,2人搶救至今197天,10歲姐姐5日清晨因神經衰竭過世。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感嘆,硬救回來家人也要照顧一輩子,這樣的人生更苦,「離開也是一種解脫。」也有網友說,「台灣的交通不是普通的恐怖」、「放手也是一種祝福」。蘇一峰在臉書發文,「彰化車禍腦受傷的小妹妹過世了,其實半年前蘇醫師就說,這個預後很不好了,硬救回來也是一輩子胸腔科的病人,插管急切臥床使用呼吸器,家人照顧一輩子,這樣的人生其實更痛苦」,他在標籤寫,「離開也是一種解脫。」據悉,陳姓小姐妹2月走斑馬線被撞飛,送往醫院救治,而白沙屯媽祖3月進香時也有停下,為姐妹祈福,雖然姐姐有一度甦醒,之後又昏迷,於5日凌晨6點55分離世,妹妹目前在漢銘基督教醫院治療,雖然還是昏迷,團隊卻不放棄希望,每周會給予5次中醫針灸、復健按摩等。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台灣的交通不是普通的恐怖」、「放手也是一種祝福」、「兩難的抉擇!保也不是,不保也不是」、「雖然是事實沒錯,但說出來政治不正確」、「硬救回來,對小妹妹來說,想必也不是最好的結果吧」、「真的離開也許是種解脫」。
彭振聲「低血鈉」嘔吐急喘送醫! 醫示警:搞3天會死人
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因涉京華城弊案,遭台北地檢署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聲押。然而在1日,彭振聲在閱卷時身體感到不適,數次嘔吐、喘氣,戒護送醫檢查3個多小時才好轉,確認無礙後返回北院。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警告,「這樣搞3天會死人」。據了解,台北地院1日上午召開限閱庭,彭振聲於閱卷期間表示身體不舒服,想至候審室服藥,用藥後仍數度喘氣、嘔吐,最終在中午12時許搭上救護車,由法警戒護送醫檢查治療,大約到下午4時返回北院。彭振聲12:40送醫。(圖/民眾提供)對此,蘇一峰就在臉書發文表示,3天馬拉松訊問,檢方只提供甜麵包和飲料果腹,才會導致彭振聲低血鈉送醫,「應該請檢調機關去醫院上一堂低血鈉的課程了」。蘇一峰接著說到,人每天必須攝取鹽份補充鈉離子,如果一直只吃甜的,口渴多喝水就會低血鈉,低血鈉會使人頭痛、頭暈、嘔吐、胡言亂語,年老人家會更嚴重,「這樣的供詞足以採信嗎?」另外,蘇一峰在留言區補充,如果訊問的老人家有糖尿病,「這樣搞3天會死人」,也直言「柯的毅力真堅強,3天沒睡飽又這樣吃,會讓人昏倒」。
衛福部粉專颱風天PO「部長形象照」!基層醫護炸鍋 蘇一峰:一句話噁心
凱米颱風侵台,雖全台各縣市幾乎於前兩天都有放颱風假,但有許多醫護仍堅守崗位,冒著風雨去上班。而衛福部於粉專發布的圖,瞬間引燃眾多醫護的怒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開轟,「颱風天衛福部發部長的個人照的意義何在?」衛福部在粉專發文指出,因應凱米(GAEMI)颱風逼近,已督導各地方政府依災害防救法規定加強辦理災民臨時收容、社會救助、弱勢族群特殊保護措施等災害應變措施,並對有道路中斷之虞的山地村里、孤立地區,落實執行民生物資儲存作業機制。衛福部表示,第一落實孤立地區備妥10日安全存量,第二205家急救責任醫院醫療服務不中斷,第三已儲備10萬餘瓶漂白水及1萬2千瓶悍菌遁消毒液。不過此文卻搭配衛福部長邱泰源穿著西裝的形象照,因此引發討論。不少人看完後,紛紛留言「不去完善法規在這邊吃人血饅頭合適嗎」、「是我們這些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守護大家,衛福部這些長官,這種文就不要發出了,討打臉」、「是有必要放長官的圖嗎?這個排版真的很母湯」、「叫別人上班,放自己照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則在臉書開罵,「小弟真的不太懂,颱風天衛福部發部長的個人照的意義何在?各醫院繼續醫療服務是衛福部你們的功勞嗎?醫護人員颱風天出事,衛福部你們有負責嗎?全國醫護人員的辛勞被你邀功收割成這樣?還放自己個人照片,怕人家不知道你衛福部長是誰,一句話噁心,還是好好努力保障健保點值吧!不要只想做這些表面工作!」
三重男吸喪屍煙彈撞死警 醫籲政府「公權力取締電子煙」
近日新北市三重男子在吸食喪屍煙彈後,無照開賓士車狂飆撞死28歲員警,男子遭到羈押。對此,醫師表示,「電子煙害人不淺,尼古丁電子煙不只傷身體,還能調配毒品在電子煙裡面。」更有人直言,「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覺得電子菸有問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電子煙害人不淺,尼古丁電子煙不只傷身體,還能調配毒品在電子煙裡面,大麻電子煙,喪屍電子煙(含三級毒品Etomidate)等等,最近更有人因使用喪屍電子煙,毒駕逆向撞警車撞死警察。需要政府公權力取締電子煙,現在路邊還是常常能看到年輕人使用電子煙。」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毒品只要可以藏的,藏在電子菸裡面,都很正常」、「所以車子要有車牌,人也該有人牌這樣就能有效檢舉並管理吸毒等陋習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覺得電子菸有問題,大剌剌的在路邊抽煙。連坐計程車,問也不問司機可否抽電子菸,就自己在後座吸的很高興。雖然抽電子菸被舉發可罰款,但問題是根本沒有人在抓。有誰會怕?」據悉,依托咪酯電子煙又稱喪屍煙彈,依托咪酯常用於手術麻醉,6月被法務部列入第三級毒品,而有不肖業者將其添加到電子菸,賣給年輕人,更有業者稱喪屍煙彈是「合法替代大麻」選項。《CTWANT》提醒您:拒絕毒品,珍惜生命
川普槍擊與中捷砍人「兇手有2共通性」? 胸腔醫師籲台灣慎思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3日出席賓州大型造勢活動時,在眾目睽睽下遭到槍手暗殺未遂。川普右耳受傷,臉部濺血的一幕震驚國際社會。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將此次槍擊事件與台中捷運砍人案作連結,認為槍手與中捷砍人的犯人有2點共通之處,並呼籲台灣應對政治對立的社會問題進行省思。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遇刺,槍手身分被證實為20歲男性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當時他在距離造勢舞台超過100公尺以上的小屋屋頂對川普開槍,隨後被特勤局人員擊斃。整起事件造成現場一名川普支持者慘遭槍擊波及死亡,還有2名與會者身受重傷,至於槍手動機目前仍在調查當中。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二十歲的年輕的白人青年,政治太過熱忱就去開槍射川普」,這讓他想起台中捷運砍人案的年輕兇手,「一樣也是快二十歲對政治充滿熱情,個人臉書上大力支持罷韓,特地挑國民黨執政的台中市下手。」蘇一峰認為,2名犯下大錯的犯人,同樣是年紀輕輕的20歲,同樣對政治充滿熱忱,由於受到政治對立的激化,因此鑄下大錯,「台灣也要謹慎思考,政治常常造成社會對立嚴重,沒看到立院還在鬧還在打。」針對蘇一峰的發言,有網友留言表示,「台灣政客就是靠製造人民對立、衝突來謀取私利」、「只能說政客為了奪權很愛製造對立人民分裂的都很命大的」、「政客製造對立不無可能,不過立場鮮明的網紅,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不斷煽動對立、博取聲量也是不無可能。」但也有網友認為這種連結太過牽強:「像你過往用各種荒謬的謊話言論挑撥仇恨情緒,還有臉說這個話,真佩服」、「可撥憨粉還要做這種連結喔?繼續輸」、「不如從你開始不要講政治?」
這波新冠「都是天選之人」 醫曝感染主因:長者要保護自己
疾病管制署18日曾公告稱,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近日也示警,根據目前監測分析,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透露,他發現最近確診的人,有許多都是「天選之人」,而且幾乎都是家庭成員互相傳染導致的,尤其「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不會停班停課,因此他呼籲容易重症的長者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昨(2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最近好多新冠病人,「本來是天選之人,結果又中鏢了」,他一問之下,才發現好多人都是家庭內互相傳染的,「許多是上學上班的年輕人中病毒,回家就傳染給長者親人。」因此蘇一峰提醒,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是不會因為有感染就停班停課,所以呼籲長者自己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日前還點出關鍵,台灣過去呼吸道病毒的旺季在冬季,現在反而是夏季大流行,他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病毒共存後,口罩解禁,又遇到夏季太熱口罩戴不住,反而夏季開始大流行!他也分析「以前冬天會呼吸道疾病大流行的原因,是天氣冷想躲在室內避寒,人際接觸後增加傳染。台灣目前則是夏天到戶外太熱了,大家都想躲在室內吹冷氣,關上窗戶,所以反而增加互相傳染的機會!太熱了口罩也戴不住」。因此蘇一峰也呼籲「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很多天選之人,是因為之前都沒有驗」、「年輕人都不想戴口罩真,傷腦筋」、「集合住宅夏天在室內開冷氣、開社區大會的話,應該會中更多人」、「坐捷運整節車廂沒幾個戴口罩,連公立醫院都有人不戴口罩」、「反正現在沒有太多的限制,很容易就被傳染到,老人小孩抵抗能力低,傳染到就麻煩了」、「托嬰中心整個淪陷,所以連家長都淪陷」、「最近這一波真的有誇張到,天氣熱班級可以開冷氣,結果大家交叉感染。」
照顧確診尪染新冠!8旬嬤摔倒住院「夫妻變隔壁床病友」 醫示警:疫情燒起來了
國內近期3病毒齊發,流感、腺病毒與新冠病毒患者塞爆診間,也發生許多「病者相依」案例。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透露,一名80多歲阿嬤在醫院照顧確診老伴,卻不幸感染新冠,還因發病後摔傷住院,意外成為老伴的同房病友。蘇一峰在臉書分享這對八旬夫婦的住院始末,老阿公新冠確診住院後,照顧他的阿嬤也感染新冠病毒,還因發病後頭暈、手腳沒力氣摔倒,傷得鼻青臉腫,阿嬤的額頭、眼窩、鼻樑與手臂,全是青色甚至黑色的瘀青,讓旁人看了不捨。蘇一峰除感歎,80多歲阿嬤照顧80多歲阿公,卻成為老伴的隔壁床病友,更指「新冠疫情用力燒起來了」。文章曝光後,網友們紛紛感謝醫護人員辛勞、祝福阿公阿嬤早日康復,也有人指出,「我家診所一個患者因為通知回診才被告知,狀況跟醫師的個案很像,也是二確暈厥摔倒頭著地,現在還在加護病房」、「前兩天我老公也感染新冠,這次2確變嚴重了」。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新增817例新冠本土個案,較前一週增加193例,增幅達31%,其中死亡個案40例,65歲以上長者比例高達90%。疾管署原預估第6波疫情將在8至9月達到高峰,但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昨(25日)表示,新冠高峰期將提前在7月中旬出現,並維持1到2個月的震盪期。曾淑慧指出,隨著開學季在9月報到,不排除有新一波疫情出現,甚至可能出現「雙高峰」。另外,為因應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與處在流行期,即日起重啟流感公費疫苗至7月31日;10月1日起再開放11類公費對象施打流感、新冠疫苗。
醫喊「新冠燒起來了」 他點出「替代藥品」有風險:官員別離第一線那麼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昨(25日)直呼,新冠燒起來了,然而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Molnupiravir)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有關近日新冠肺炎抗病毒用藥存量及使用議題,疾管署說明,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疾管署指出,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用藥之個案,包括重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mL/min)及透析患者丶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級)、因既有疾病之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既有疾病惡化風險者等,才考慮使用莫納皮拉韋。疾管署表示,截至6月22日國內COVID-19抗病毒藥物之庫存量,瑞德西韋10萬3523劑,倍拉維23萬759人份及莫納皮拉韋8562人份,為提升COVID-19抗病毒藥物可近性,目前除請衛生局依轄內醫療院所需求,適時調撥莫納皮拉韋外,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之調撥。疾管署強調,積極儲備各項COVID-19抗病毒藥物,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已啟動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預計7月4日抵台,並於7月5日配送至醫療院所,以銜接臨床使用需求。對此,蘇一峰砲轟,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國都開不出來,大家問之後才知道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臨床上有多少老人家染疫在吃慢性病的藥,拜託做決策的官員不要離第一線這麼遠好嗎?停藥如果中風或心肌梗塞,難道政府要負責任嗎?」
新冠燒起來了!蘇一峰曝「夏季大流行」原因: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
疾病管制署18日曾公告稱,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近日也示警,根據目前監測分析,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坦言,一堆病人因為新冠住院,連原本只是中風住院復健的病人也感染新冠,因此他提醒,「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新冠燒起來了!」蘇一峰今(25日)稍早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近期住院病房裡的新冠患者激增,甚至連原本住院中風復健的病人也感染新冠、在病人旁邊照顧的家屬也中標,還有人因確診不舒服而跌倒撞到頭,手腳瘀青一大塊。蘇一峰續稱,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近期很多確診的老人家會來住院或來門診治療。他也點出關鍵,台灣過去呼吸道病毒的旺季在冬季,現在反而是夏季大流行,他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病毒共存後,口罩解禁,又遇到夏季太熱口罩戴不住!反而夏季開始大流行!他也呼籲「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真的!口罩讓大熱天沒冷氣吹的勞工戴到會中暑,且口罩一下子就全濕,真的是命苦」、「我身邊人一瞬間連中3個」、「冬天流感、夏天新冠」、「老人家不想戴口罩,就自求多福吧」、「蘇醫師的建議是該把口罩戴起來了!」「蘇醫師的苦口良心要聽啊」、「進醫院不戴口罩,根本就是錯誤的政策」。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正在全體免疫中。」對此,疾管署曾在18日發布公告提醒民眾,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6.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疾管署也指出,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
錢少事多、離監獄近!「胸腔科」新進醫師雪崩式萎縮 專家:恐成國安問題
新冠疫情導致台灣醫護人才大出走,其中「胸腔科」新進醫師數量更是嚴重銳減。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昨(23日)就在臉書發文感嘆,胸腔醫師錢少、事多、責任重,離病近,離監獄更近,難怪最近7、8年胸腔科新血,每年只剩20幾個,堪稱是「雪崩式的斷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昨在臉書發文感嘆,自己當年考胸腔專科醫師時,全國有100個考生,光北榮就有7位胸腔專科考試,沒想到今年北榮這1屆只剩1位,「胸腔重症病人越來越多,醫師卻是雪崩式萎縮啊!」尤其最近7、8年胸腔科新血每年只剩20幾個,堪稱「雪崩式的斷頭」。蘇一峰也點出關鍵,「健保給付就是爛到爆…開一堆檢查一堆藥品,面對傳染疾病承擔許多責任,卻是薪水的底層後段班」,尤其重症醫師責任又大,10大死因有4個跟胸腔有關!「胸腔醫師錢少、事多、責任重,離病近、離監獄更近」,讓他感嘆「難怪後進不想加入胸腔科。」對此,台灣胸腔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也示警,「10年以後假如再發生一個重大的傳染病的時候,那我們國內胸腔科醫生就會很少,這樣幾乎就是一個國安的問題了。」
抽血可以隱瞞愛滋?蘇一峰貼1法規狠打臉 被投訴氣炸:這社會病了!
衛生署及各大醫院時常衛教,若民眾有感染愛滋病毒,捐血時千萬要據實以報。然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日卻驚嘆,有位愛滋男病患不但隱瞞病情讓醫護人員抽血,事後竟還匿名投訴他「歧視患者」,氣得他大罵:「這個社會病了!」蘇一峰醫師今(1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個社會病了,做錯事的團體還可以匿名來靠北投訴蘇醫師」,只見PO出的照片顯示,有民眾批評蘇一峰極度缺乏常識與醫德,令人失望與憤怒,還聲稱「抽血時感染者本身就不需要告知自己是否感染,血液也不會透過抽血而傳染。」對此,蘇一峰貼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2條》打臉對方,該法規規定,感染者有提供其感染源或接觸者之義務;就醫時,應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只有處於緊急情況或身處隱私未受保障之環境者,不在此限。蘇一峰也回嗆,愛滋病患血液當中,每c.c.就內含滿滿50萬隻HIV病毒,愛滋病人隱瞞病情來檢查抽血,還可以怪醫護人員有意見,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圖/翻攝自Facebook/蘇一峰)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故意不講跟假捐血是什麼心態」、「台灣鯛一堆,不EY」、「無視醫療人員的危險」、「如果是隱暱而造成他人感染,根本是犯罪行為」、「那個病人已經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了」、「匿名的那位,要不要被輸入5cc看看....反正也是有SOP...至於中不中HIV...就看老天有沒有眼了」、「要求別人不要歧視同志,那同志就可以否定醫護人員的生命權嗎?這種情緒勒索才是歧視的源頭」、「我也有同性戀的家人,我自然不歧視他們,但坦白說,同性戀的名聲就是被這種自私又愛情勒的傢伙搞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