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
」 蘇一峰 肺癌 胸腔內科醫師 醫師 氣喘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下跌!蘇一峰嘆像「餿水鐵飯碗」 陳志金揭現實2原因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今年僅27人順利通過、領取證照,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奇美醫院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發文感嘆,「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更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陳志金表示自己當胸腔科醫師22年、重症醫師第20年,在20年前每年近百人報考胸腔專科,現在一年只剩下28人報考,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甚至2017年還來到最低的16人。今年胸腔內科報備訓練人數為28人,等於兩年後如果「全數」都考照通過的話,才會有28位胸腔科醫師。陳志金提到,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統計,目前執業的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52.47歲,且大多是在SARS前就加入的50歲以上中生代醫師占56%,40歲以下只占15%,顯示年輕醫師投入的意願低。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這些年來,每5至10年就有一波新興感染症疫情,對胸腔科醫師來說是很大的負荷,陳志金認為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加上胸腔科沒什麼高收費的檢查、自費項目,收入更是只有其他「熱門內科次專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全台胸腔內科醫師出現缺人危機,全台只剩兩成新血,不僅胸腔重症健保給付低下,錢少事多離危險近,成為胸腔重症醫師畢業後,還需要訓練7年,包含1年PGY(住院醫師)、3年內科、2年胸腔內科、1年胸腔重症。他感嘆胸腔重症醫師像是「沒人要的餿水鐵飯碗」,全台灣都在缺人,「疾病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大,健保給付卻很少,只剩下熱情留在原崗位。」
病患擅闖診間「踹椅咆哮還打人」 名醫怒報警:醫療暴力零容忍
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於今(1日)在臉書上透露,自己遭遇了一名情緒失控、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的病患,因而決定報警處理,「醫療暴力零容忍」。蘇一峰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10月30日,一名首次前來就診的病患,報到後尚未叫號便強行闖入診間,並開始情緒失控。進入診間後,該病患不僅踹椅子,還頻頻搥桌、對醫護人員咆哮,甚至有動手打人的舉動。面對如此激烈的行為,蘇一峰表示自己無法忍受,最終決定報警,並依據《醫療法》及妨害自由提告該名病患。蘇一峰決定報警處理。(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蘇一峰也公開了一張向台北市士林分局芝山派出所報案的單據,說明依據醫療法第24條及106條規定,為保障醫事人員執業與病患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致生危害醫療安全或其設施。蘇一峰表示,違反上開規定者,衛生局可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警察機關應立即協助排除或制止,並依醫療法106條3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之罰金;如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立即移送該管檢察官偵辦。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真是誇張,蘇醫師及醫護人員真的還是要小心」、「蘇醫師做的好,這種人就是不能姑息」、「太誇張了,支持醫生告到底」、「各大醫療診所黑名單,以後都不用去鬧事也沒病可看」、「這種患者直接報警送法辦,沒資格就醫,如果要就醫也該看精神科,因為這種人百分之百都有暴力的頃向!蘇醫師要小心安全」、「蘇醫師還是要多注意自己安全,平安健康最重要」。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擬收部分負擔!醫界看法不一 消基會:懲罰病患
繼藥費、急診部分負擔之後,健保署考慮針對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收取部分負擔。醫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此舉有助減少濫用,也有人擔心病患遲疑不做檢查,反而延誤診斷。由於病患自主要求檢查者不多,消基會認為,檢驗檢查的浮濫情形不應算在病患身上,加收部分負擔等同懲罰病患,加強審查、核刪才是政府該做的事。健保門診CT、MRI申報件數。北市聯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CT、MRI是健保裡較高價的檢查,會重點核刪,臨床上常見病患肚子痛或撞到頭,家屬因擔心而要求進一步檢查,醫師在第一線常常很兩難,若沒檢查,出事要負責,而檢查後沒事,又會被核刪,醫師實在沒辦法在檢查前就判斷出結果。小辭典。蘇一峰認為,加收部分負擔,民眾可能會遲疑而不做檢查,的確能減少健保支出,但也要小心延誤診斷、治療,進而出現更多問題,例如光照胸部X光沒辦法發現肺癌,還是得仰賴電腦斷層檢查。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憂,病患不具專業知識,排什麼檢查、開什麼藥,多仰賴醫師建議,沒能力判別什麼是需要的,部分負擔以價制量效果不佳,畢竟人不舒服本來就需看醫生,貿然加收部分負擔,反而會加重就醫壓力,甚至令部分民眾捨棄必要醫療。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病患自主要求做檢查者不多,常是醫療單位或醫師主動開單,如有浮濫,大部分不應算在病患身上,加收部分負擔等同懲罰病患。主管機關實應加強審查、核刪,以杜僥倖,真要實施,也要考量弱勢族群的救濟扶助之途。敏盛綜合醫院總院長陳文鍾則認為,適當的部分負擔是合理的,我國醫療資源可近性高,病患常常只是摔一下,就到醫院照X光,過度使用只會造成資源不夠用。健保總額以每年3~4%成長,CT、MRI費用的成長遠高於健保成長率,健保真的付不起,加收CT、MRI部分負擔,能防止濫用,也能減輕健保負擔。
台灣肺病患者明顯增多 專業醫示警「胸腔重症醫越來越少」
近期由於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肺部相關疾病再度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為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近年來台灣民眾在肺部病變的人數有明顯增多,但胸腔重症醫師越來越老、越來越少,甚至認為是制度搞死胸腔重症醫師。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年來,台灣肺癌、肺炎、肺阻塞、氣喘等等的呼吸道疾病,越來越多,但是胸腔重症醫師卻是越來越少、越來越老。蘇一峰醫師表示,自己當年考試時,全國有近一百名考生,但如今每年只有二十名考生。蘇一峰認為,之所以會造成如此情況,主要是胸腔科醫師所要面對的,除了「健保給付低」外,另外還有「社會責任大」,認為胸腔科醫師就是個「錢少事多離監(獄)近」的職業,直接點名就是健保給付搞死胸腔重症醫師。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台灣島上當局也不見什麼重大的革新,就只有忙著佔位子」、「現在還在醫院處理重症的都是佛了!門診看大病小病都給一樣的錢,大病一個看30分鐘,小病一個看3分鐘」、「病患不開心、還會用媒體公審,然後有些無良的還不求證,還亂報真的胸腔內科醫生很悲哀、很可憐」、「救你命被你吿、告輸又企圖利用媒體公審製造流量,太可惡了」。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癌病逝!醫嘆:一旦轉移「腦部」撐不過二、三個月
藝人汪建民在去年的7月時候,發現罹患了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頸椎、腦內,已接受長達7個月的化療,經過治療還一度復出工作,沒想到,7日汪建民的妹妹證實,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對此,擁有胸腔內科專長的蘇一峰醫師表示,國人最常罹患的是肺腺癌,一旦轉移腦部,往往撐不過二、三個月。針對汪建民因患癌離世,蘇一峰坦言「肺腺癌目前已是國人罹患肺癌的大多數,一旦肺癌轉移腦部,只靠化療大概治療可撐2、3個月,不過有標靶藥物可治的話,可撐到一年。蘇一峰進一步提到,台灣罹患肺癌的類型中,以肺腺癌為最大宗。不過與過去認為的肺癌元凶抽煙有所不同。近年來研究顯示,空氣污染與肺腺癌之間存在了很大的關聯性,肺腺癌與空污有很大的密切關係。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指出,肺癌危險因子最常見就是抽菸和廚房油煙,尤其中式料理大油熱炒,而在家中料理時,可以將空氣清淨機在油煙特別大時打開,會發現此時的PM2.5超高。另外,徐培菘呼籲居家環境或工作場合裡的危險因子也要留意,特別是被WHO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的空氣汙染PM2.5難以避免,出門時也應妥善戴好口罩,避免吸入PM2.5。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世!醫示警「把握3個月治療黃金期」:未吸菸者小心了
男星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前後歷經多次化療後,身體狀況一度好轉,他便努力復出工作。怎料,他的妹妹在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對此,醫師就指出,台灣的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發生率仍顯著上升,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且診斷後3至4個月為治療的黃金期,因此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據國健署2023年公告最新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不論台灣和世界,肺部惡性腫瘤都比其它的惡性腫瘤更容易造成病人死亡。高雄長庚胸腔內科醫師王金洲醫師表示,台灣的肺癌在流行病學上有些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像是女性肺癌發生率特別高,西方國家男性肺癌的死亡率為女性的7至8倍,台灣僅1.8倍,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肺癌患者中,有85%是吸菸者,在台灣則不及50%。王金洲接著說到,肺癌病變初期毫無症狀,腫瘤體積太小也難以發現,要大到可以被看出來,可能要花費10年以上時間。因此就算早或晚幾周、幾個月,可能並不會影響整個疾病的癒後,但仍建議患者要把握診斷後3至4個月左右的黃金治療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明,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台灣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佔近9成;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肺癌等,其中肺腺癌約佔8成,台灣的肺癌患者超過6成都是肺腺癌,以女性居多。陳育民解釋,肺腺癌本來就是很容易產生腦轉移的癌症之1,具EGFR突變的患者又有更高的比例有腦轉移,依據文獻,約有20至30%的患者在初診斷便有腦轉移現象;更有50至60%的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癌細胞也會擴散至腦部,導致預後不佳。 陳育民補充,如今的肺腺癌已走向採用精準治療,不同的驅動基因突變有不同的標靶藥物,患者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哪個基因突變,再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他說,晚期或復發的肺腺癌患者,可先進行基因檢測,有驅動基因突變時,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如果沒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檢測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高可以進行免疫治療,表現量低則採取化療或是合併免疫治療等。衛福部過去曾於官網衛教,雖然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教授兼主治醫師林建中也提醒,若出現胸悶、胸痛或咳嗽不止等症狀時,很有可能是潛在的肺癌患者;而LDCT便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有力篩檢工具,能有效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據了解,目前國健署已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族群,提供2年1次之免費LDCT篩檢。
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中年胖男打呼太吵被老婆踢下床 醫:「這症」多和肥胖有關
你睡覺會打呼嗎?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分享,一名45歲男性患者體重近100公斤,睡覺因為打呼太吵被老婆踢下床,「我建議他睡前戒除酒精,而且必須減重,因為呼吸中止症多數患者都跟肥胖有關。」陳威龍在臉書發文,「我遇到的這名45歲男性患者,他的體重將近100公斤,他太太發現枕邊人怎麼打鼾聲越來越大,把他趕到客廳沙發上睡,隔天起床夫妻兩人都沒睡好,精神狀況也很差,雙方情緒欠佳,影響夫妻感情,險些鬧出中年婚姻危機。這位患者到大醫院看了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胸腔內科,診斷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除此之外,還合併 高血壓、高血脂 以及 血糖偏高等問題。」陳威龍說,胸腔內科醫師也強烈建議患者減重,不然要做手術,但患者不但不減還愛喝酒,生活習性讓症狀惡化,「他來我的診間跟我聊聊男人的煩惱,從檢查數據和身體數值看來,他患有嚴重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我幫他制訂了一套健康計劃,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規劃和生活作息建議。一個月後,他成功瘦了5公斤,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有了明顯改善,暫時免去手術的擔憂,也讓夫妻之間恢復了和諧。」陳威龍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是一種睡眠中呼吸反覆停止的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反覆缺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通常是由枕邊人先發現的,例如睡覺時發現對方『鼾聲如雷』,甚至有呼吸停止的現象。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常常半夜感覺吸不到氣而驚醒,自己發覺不對勁而就醫,這些都是典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徵兆。如果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置之不理,長期缺氧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猝死。」陳威龍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最常見類型,通常是肥胖、頸部脂肪堆積等情況引起;第二種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較少見,常見於心臟衰竭、腦部疾病等患者。至於如何改善?陳威龍表示。減重能減少頸部脂肪堆積,也要避免喝酒,因為酒精會放鬆喉嚨肌肉,也要避免仰睡,因舌頭和軟顎容易阻塞氣道,側睡阻塞氣道,「中重度患者可以在睡覺時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幫助維持呼吸道暢通。」陳威龍強調,「如果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應儘早找醫師進行檢查和評估。最重要的,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也要適宜控制體重,降低潛在的併發症風險。」
數十年菸齡翁戒菸多年仍患COPD! 醫曝3方式有效改善喘鳴症狀
有數十年菸齡的許先生,年74歲,已退休,因呼吸喘合併有喘鳴聲,十年前就被外院胸腔科醫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近來逐年呼吸困難,幾年前聽從醫生建議已戒菸,雖有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及其他症狀藥物規律控制,但還是常發生咳、喘和有痰的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經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胸腔內科門診,透過教導許先生從自主運動與呼吸訓練、飲食著手改善,約半年後已讓許先生行動比較不喘,精神狀態良好,明顯提升日常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見3症狀 嚴重會胸悶、呼吸困難洪崇文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呼吸道的疾病,常見三大症狀:(1)慢性咳嗽——早期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患者常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吸菸煙霧刺激所致,不以為意(2)咳痰——伴隨咳嗽後出現黏痰、白痰或黃痰,常與呼吸道感染或氣喘病混淆(3)呼吸困難(喘)——患者可能會感到胸悶,日常活動能力漸漸下降,如爬樓梯或搬重物會感到喘息甚至喘不過氣,連散步行走都會感到喘鳴不適,當合併其他肺部感染症時,情況會更嚴重。吸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因 肺功能檢查為必要篩檢工作洪崇文醫師說,據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有很高的比例是跟「吸菸」有關。常見原因還包括二手菸、有害微粒子進入肺部造成慢性發炎及慢性咳嗽、肺部功能老化、遺傳、以及其他原因(如肺發育不全、患有氣喘、支氣管過敏病史或肺部反覆感染者)。肺功能檢查則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必要工具。戒菸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 如有不適,仍應儘早就醫洪崇文醫師建議民眾應該戒菸與遠離汙染環境,若有出現慢性咳嗽、咳痰、胸悶或呼吸困難現象要盡快就醫。「戒菸及遠離菸害」是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呼籲民眾做好防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對健康的危害。
用過BB Call的人都幾歲了?提問釣出童年回憶 「1職業」堅守使用到最後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訊息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下午集體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這起事件讓這項曾經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重回大眾視野。有年輕網友就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引起一票網友分享回憶。還有醫師回憶指出,醫師可能是台灣堅持使用BB Call最久的職業。由於黎巴嫩真主黨成員使用的通訊呼叫器(台灣稱BB Call)於當地時間17日傳出「同時爆炸」,導致至少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外媒報導指出,該批傳呼器製造商是位於新北市汐止的「金阿波羅」公司,一時之間讓公眾重新關注起這項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事件發生後,有網友此前在PTT上發問,「BBCall不是早被淘汰的三四十年前的東西嗎?」、「為什麼還在用這麼落後的通訊產品?」得到網友回應,「怕智慧手機被竊取資料」、「以為落後就不會被新技術搞」、「被動性設備 不用怕會回傳位子給美國」。另外還有網友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提到此前遇到親戚告訴她「以前很愛用BB Call」,讓從沒見過BB Call的她不知如何回應。也有大批網友參與討論,認為30多歲的人應該就有看過,但是真正要「使用過」,恐怕如今年紀都已經40歲往上了。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還在臉書分享,認為「醫師」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批堅持使用BB call的族群,根據蘇醫師解釋,部分舊型的心臟節律器會受電波的干擾,所以醫院會讓醫師使用BB call聯絡,他自己在擔任實習醫師的時候,醫院還有發給實習醫師BB call以備聯繫。蘇一峰還提到,日本漫畫《醫龍》第1集就有提到上述情形,還有2000年的公視電視劇「大醫院小醫師」中,演員扮演的醫師、醫學院生們也是普遍使用BB call,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台東蝸牛小米粽導致3死!醫師揪疑點「不會這麼快」:應有其他原因
台東今日凌晨發生12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起因於83歲的劉姓老婦人在中秋節自製「小米蝸牛粽子」,眾人吃完後出現抽搐、嘔吐等症狀,送醫後3人不治。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可是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背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極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蘇一峰醫師對於台東食物中毒案件,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表看法,「台東驚傳吃蝸牛小米粽,造成數人死亡多人病危」,他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包含惡名昭彰的廣東住血線蟲,會鑽到腦部與脊髓造成嚴重症狀,不過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他研判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因患者死亡前有抽搐導致心跳停止,他猜測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而導致。劉姓老婦人過世後,家屬不知情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還煮了蝸牛湯、芋頭梗等食物,今日凌晨3時許,親友們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相繼送醫,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有4人命危、5人身體不適。警方追查後發現,小米粽內的蝸牛是部落一名李姓男子提供,李男供稱蝸牛是在農地中撿到的,目前已遭警方帶回釐清案情。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指出,食藥署已與他聯繫,據悉,當地在殺蝸牛時,會使用一種殺螺類的農藥「聚乙醛」,依先前發表的一篇研究,整理了15個因聚乙醛中毒的病人,其中有1人死亡,死者更是在毒發後2個小時就離世,病程非常快。楊振昌也猜想是否有可能用氰化物去毒殺蝸牛,但目前獲得的資訊不是很完整,北榮毒物科今日就會派人至台東,協助食藥署調查這起疑似集體中毒案。
眼乾口乾爆瘦12公斤!就醫檢查竟肺纖維化 醫籲定期檢查把握治療時機
一名58歲的男子在今年6月中旬出現發燒症狀,隨即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肺部積水情況嚴重,且已有超過三成的肺纖維化現象。經住院檢查後,男子確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且已併發肺纖維化。男子才回想起自己過去時常有眼乾、口乾的情況,這才驚覺原來早已患上乾燥症。確診至今已超過兩個月,男子體重驟降了12公斤,肺纖維化的範圍更快速擴展至五成,住院期間還經常因劇烈咳嗽與呼吸困難而感到體力不支,體能狀況迅速惡化到如同85歲的老年人。幸運的是,經由跨專科醫療團隊的討論後,確認他的病情符合乾燥症併發肺纖維化及漸進性肺纖維化的臨床定義,並申請抗纖維化藥物治療,期望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並延緩肺部惡化的速度。漸進性肺纖維化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影響非常大,包括呼吸困難、急性惡化以及肺功能下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威脅生命。因此,過敏風濕免疫科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即便沒有明顯的喘息、咳嗽或疲倦症狀,也應該與醫師討論安排肺功能檢查,以掌握自己的肺部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問題。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纖維化 死亡率恐比癌症還高!自體免疫疾病不僅會對病友的免疫系統產生影響,還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其中肺部纖維化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共病,由於症狀不具特異性,病友日常容易輕忽,也是自體免疫族群死亡主因之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鄭添財理事長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每10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中,就有1位會併發肺纖維化,而這類纖維化會造成不可逆的肺部損傷,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風險甚至比許多癌症還要高。收治上述案例的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盧俊吉秘書長表示肺纖維化是乾燥症中最常見也最嚴重的併發症,加上病友最初並不知道自己罹患乾燥症,導致確診時已相當嚴重,一旦併發肺纖維化,除了肺功能可能受損,也會提高併發感染或呼吸衰竭的風險,甚至可能在短短一至兩個月內急性惡化,這也突顯了輕忽肺纖維化的嚴重後果。同時強調,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該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習慣,以便及早發現異常,就能透過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HRCT)來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與診斷,進而介入治療。抗肺纖維化藥物助延緩肺功能惡化 病友卻因缺少肺功能檢測記錄恐錯失治療黃金期抗纖維化藥物已被證實可有效延緩57%的肺功能受損速度,並大幅降低74%急性惡化及死亡的風險。然而,許多患者由於缺乏肺功能檢測紀錄,在需要申請藥物時可能無法及時獲得治療。盧俊吉秘書長呼籲,肺功能檢測紀錄對申請藥物治療相當重要,患者應及早與醫師安排檢查,以備日後的治療需求。最新調查:高達六成病友尚未有肺功能檢測記錄 逾七成仰賴醫師安排為深入了解自體免疫疾病族群對於肺功能健康的認知程度,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與病友協會聯合發起的「肺功能檢測行為」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六成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從未進行過肺功能檢查,即便有檢查紀錄的患者,也有超過五成超過一年未檢查,進一步觀察病友接受肺功能檢測原因發現,有超過七成病友仰賴過敏風濕免疫科與胸腔內科醫師安排。可見許多患者對於肺部健康的警覺性不足。盧俊吉秘書長強調,患者常將咳嗽等初期症狀誤以為是一般呼吸系統疾病,因此錯失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只有透過定期檢測,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對應的治療方案,阻止肺部功能的進一步惡化。隨著9月國際肺纖維化月的到來,鄭添財理事長呼籲,所有高風險族群都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肺部健康,若出現呼吸急促、咳嗽或極度疲倦的症狀,應立即與醫師討論並安排影像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治療肺纖維化,減少病情惡化的風險。
彰化小姐姐搶救197天過世 醫嘆:離開也是一種解脫
彰化伸港鄉陳家小姐妹2月被無照駕駛撞飛,2人搶救至今197天,10歲姐姐5日清晨因神經衰竭過世。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感嘆,硬救回來家人也要照顧一輩子,這樣的人生更苦,「離開也是一種解脫。」也有網友說,「台灣的交通不是普通的恐怖」、「放手也是一種祝福」。蘇一峰在臉書發文,「彰化車禍腦受傷的小妹妹過世了,其實半年前蘇醫師就說,這個預後很不好了,硬救回來也是一輩子胸腔科的病人,插管急切臥床使用呼吸器,家人照顧一輩子,這樣的人生其實更痛苦」,他在標籤寫,「離開也是一種解脫。」據悉,陳姓小姐妹2月走斑馬線被撞飛,送往醫院救治,而白沙屯媽祖3月進香時也有停下,為姐妹祈福,雖然姐姐有一度甦醒,之後又昏迷,於5日凌晨6點55分離世,妹妹目前在漢銘基督教醫院治療,雖然還是昏迷,團隊卻不放棄希望,每周會給予5次中醫針灸、復健按摩等。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台灣的交通不是普通的恐怖」、「放手也是一種祝福」、「兩難的抉擇!保也不是,不保也不是」、「雖然是事實沒錯,但說出來政治不正確」、「硬救回來,對小妹妹來說,想必也不是最好的結果吧」、「真的離開也許是種解脫」。
彭振聲「低血鈉」嘔吐急喘送醫! 醫示警:搞3天會死人
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因涉京華城弊案,遭台北地檢署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聲押。然而在1日,彭振聲在閱卷時身體感到不適,數次嘔吐、喘氣,戒護送醫檢查3個多小時才好轉,確認無礙後返回北院。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警告,「這樣搞3天會死人」。據了解,台北地院1日上午召開限閱庭,彭振聲於閱卷期間表示身體不舒服,想至候審室服藥,用藥後仍數度喘氣、嘔吐,最終在中午12時許搭上救護車,由法警戒護送醫檢查治療,大約到下午4時返回北院。彭振聲12:40送醫。(圖/民眾提供)對此,蘇一峰就在臉書發文表示,3天馬拉松訊問,檢方只提供甜麵包和飲料果腹,才會導致彭振聲低血鈉送醫,「應該請檢調機關去醫院上一堂低血鈉的課程了」。蘇一峰接著說到,人每天必須攝取鹽份補充鈉離子,如果一直只吃甜的,口渴多喝水就會低血鈉,低血鈉會使人頭痛、頭暈、嘔吐、胡言亂語,年老人家會更嚴重,「這樣的供詞足以採信嗎?」另外,蘇一峰在留言區補充,如果訊問的老人家有糖尿病,「這樣搞3天會死人」,也直言「柯的毅力真堅強,3天沒睡飽又這樣吃,會讓人昏倒」。
喑啞父癌末肝衰竭 用盡力氣曝心願「拔管,可以嗎?」家人含淚點頭
台中市東勢區一位70歲的張伯伯平時身體硬朗、生活自理,本身是聾啞人士,因無法口說,以手語及筆談作為溝通方式,4月份因腹痛不適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腸胃科就醫,發現是肝硬化合併肝惡性腫瘤,經評估後不適積極治療予採保守治療,經過多日治療腹部疼痛持續加劇,經詳細檢查診斷為腹膜炎。醫師與家人討論後,決定維持保守治療及疼痛控制,而後張伯伯使用嗎啡止痛效果不佳,家人再度與消化外科袁天民主任討論手術的方式;袁天民表示,開刀無法解決肝臟惡性腫瘤問題,但可以清除造成腹膜炎的髒腹水,並置放空腸餵食造口,讓張伯伯可以改善目前困境。術後至外科加護病房照護,隨著時間流逝,張伯伯開始由空腸餵食造口餵食牛奶,看似順利的狀態,卻因體力虛弱無法順利訓練拔除氣管內管,加上黃疸指數、肝毒素升高的突發性肝衰竭,讓原本意識清楚的張伯伯都會用手語問何時拔掉嘴巴上的管子,漸漸轉變為意識不清的肝昏迷,這樣的病況讓家人心慌了。會客時,看著張伯伯已經無法比手語溝通,只能用著最後的力氣把手撫在氣管內管上,似乎仍無語問著家人何時可以拔掉嘴上的管子,女兒開始多次詢問醫療人員「拔管,可以嗎?」主袁天民明白家屬對病人的心疼,會同胸腔內科、安寧療護團隊醫師、社工召開家庭會議,詳細告知病程進展及符合安寧療護條例,確認家人共同意願為「不捨病人繼續痛苦,舒適就好」,經2位專科醫師確認病人已無法表達自主意願,由家人做最後決定安寧拔管,讓家人陪伴身邊及道別,讓伯伯最後一程安心離去,不要繼續痛苦。袁天民指出,重症醫療的病人有時會需要緊急處理狀況,如插管治療、抗生素使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甚至緊急手術等,等急性期過後,病人如出現無法挽回的醫療狀況,即使再好的醫療也無法阻擋死亡這最後一哩路,此刻即有需要向家屬提出安寧照護的方式,而目前台灣安寧觀念的大力推展下,許多家屬已普遍接受「寧願善終,也不要歹活」的想法,希望安寧療護的末期病人及家屬都能在合法狀況下,得到安寧醫療的照護。
衛福部粉專颱風天PO「部長形象照」!基層醫護炸鍋 蘇一峰:一句話噁心
凱米颱風侵台,雖全台各縣市幾乎於前兩天都有放颱風假,但有許多醫護仍堅守崗位,冒著風雨去上班。而衛福部於粉專發布的圖,瞬間引燃眾多醫護的怒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開轟,「颱風天衛福部發部長的個人照的意義何在?」衛福部在粉專發文指出,因應凱米(GAEMI)颱風逼近,已督導各地方政府依災害防救法規定加強辦理災民臨時收容、社會救助、弱勢族群特殊保護措施等災害應變措施,並對有道路中斷之虞的山地村里、孤立地區,落實執行民生物資儲存作業機制。衛福部表示,第一落實孤立地區備妥10日安全存量,第二205家急救責任醫院醫療服務不中斷,第三已儲備10萬餘瓶漂白水及1萬2千瓶悍菌遁消毒液。不過此文卻搭配衛福部長邱泰源穿著西裝的形象照,因此引發討論。不少人看完後,紛紛留言「不去完善法規在這邊吃人血饅頭合適嗎」、「是我們這些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守護大家,衛福部這些長官,這種文就不要發出了,討打臉」、「是有必要放長官的圖嗎?這個排版真的很母湯」、「叫別人上班,放自己照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則在臉書開罵,「小弟真的不太懂,颱風天衛福部發部長的個人照的意義何在?各醫院繼續醫療服務是衛福部你們的功勞嗎?醫護人員颱風天出事,衛福部你們有負責嗎?全國醫護人員的辛勞被你邀功收割成這樣?還放自己個人照片,怕人家不知道你衛福部長是誰,一句話噁心,還是好好努力保障健保點值吧!不要只想做這些表面工作!」
花蓮女兒牆砸死護理師!兒「頭顱破裂」昏迷指數3 家屬悲:人隨時會走
颱風凱米來襲,各地皆傳出災情。而花蓮縣花蓮市昨(24日)傳出死亡意外,一名馬姓男子駕車行經中興路時,女兒牆從6樓高掉落砸車,造成高姓妻子當場死亡,7歲兒子則仍在加護病房與死神博命。男童姨丈淚崩,情況不太好,隨時都會走。回顧事發當時,一家三口停在中興路一處超商欲買東西,豈料突然一陣強風勁雨,把上方6樓高的鐵皮屋吹掀,接著女兒牆從高處墜下,砸中馬男的白色轎車。強大的撞擊力道,導致整台車的後座、車尾凹陷,高姓妻子當場死亡,兒子被緊急送醫搶救。馬男向媒體崩潰地說,「停不到一秒(女兒牆)就掉下來。」男童姨丈則表示,因為頭顱破裂,昏迷指數只有3,醫生說存活率幾乎是0,人隨時會走,未來的3天是關鍵。據了解,45歲高女的遺體預計今(25日)下午送往殯儀館。警方表示,已通知屋主到案說明,至於詳細情形仍有待調查釐清。胸腔內科蘇一峰不捨表示,花蓮颱風天被掉落牆砸到的死者是護理師,颱風天還要上班的她,老公帶著小孩開車去接她回家下班,「沒有放颱風假要上班,換得家破人亡。」
健康不平等!同是肺腺癌「健保資源差10倍」 患者陷要錢、要命的抉擇
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竟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震驚不少民眾。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也是唯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肺癌可怕在於有逾半數的病人為晚期確診,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其中佔3成的「晚期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健保治療選擇卻仍停留於傳統化療,進一步依人數占比推算,健保資源更差了將近10倍。2024「世界肺癌日」前,國內兩大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朝野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和羅廷瑋,今(19日)共同替這群處在治療缺口上的肺腺癌病人請命。一名肩負養家重擔的55歲父親,去年因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後,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背痛原因是腫瘤已轉移至脊椎,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PD-L1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這名父親沒有商保可支援。為了能繼續賺錢養家,他和醫師討論後,還是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治療壓力,已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自費治療,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抉擇,這位父親的無奈也映照出眾多晚期肺腺癌病人正遭遇的困境。擁有治療癌症多年經驗的立委王正旭指出,要實現賴清德總統「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的目標,肺癌當然是頭號打擊對象,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應加速趕上國際趨勢。同具醫師背景的立委陳菁徽也強調,肺癌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最大已無庸置疑,在擴大推動早期篩檢之餘,也應顧及晚期病人的治療需求,畢竟生命無價,勿漠視晚期病人的健康權。健保署去年底(2023)已陸續給付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但面對肺癌當中佔約8成的肺腺癌,健保資源挹注在標靶治療相對豐沛,病人第一線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預後較佳;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仍以健保化療為主、預後不佳,形成晚期肺癌的治療缺口,也是降低肺癌死亡率、實現總統政見的絆腳石。面對晚期肺腺癌病人仍停在化療的困境,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以來已陸續在公開場合透露,精進免疫藥物應用、接軌國際指引是該署的政策方向,繼肺鱗癌、小細胞肺癌後,肺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付,「應該很快陸續有好消息!」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以肺癌最大宗的肺腺癌為例,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在標靶治療挹注資源較多,臨床治療武器相對充裕,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尚未給付,多數病人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影響預後,是降低肺癌死亡的阻礙。「健保給付要加速跟上日、韓等國!」他強調,包括國內五大醫學會共同編撰的晚期肺癌治療指引,及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首選,目前除日、韓外,包括健保署審核藥品給付的重要參考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都已公費給付,如要落實總統政見,健保應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否則肺癌治療離降低死亡的目標將愈來愈遠。「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治療資源少,像是被健保遺忘的一群病人!」收治該名55歲父親的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坦言,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的建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現已涵蓋72%,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如進一步以人數占比推估,前者可使用健保給付的國際指引藥物達75%,後者僅8%,落差將近10倍,顯示同是晚期肺腺癌病人,在健保下的治療命運和預後都有天壤之別,衍生健康不平等。「我們不希望病人看得到藥,卻用不到!」他指出,根據各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如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只用化療,半數活不過一年,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因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相對完整,預後較佳,徐強調,晚期肺腺癌患者若於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不僅中位數存活期可提升逾2倍、死亡風險更可降低4成。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三重男吸喪屍煙彈撞死警 醫籲政府「公權力取締電子煙」
近日新北市三重男子在吸食喪屍煙彈後,無照開賓士車狂飆撞死28歲員警,男子遭到羈押。對此,醫師表示,「電子煙害人不淺,尼古丁電子煙不只傷身體,還能調配毒品在電子煙裡面。」更有人直言,「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覺得電子菸有問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電子煙害人不淺,尼古丁電子煙不只傷身體,還能調配毒品在電子煙裡面,大麻電子煙,喪屍電子煙(含三級毒品Etomidate)等等,最近更有人因使用喪屍電子煙,毒駕逆向撞警車撞死警察。需要政府公權力取締電子煙,現在路邊還是常常能看到年輕人使用電子煙。」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毒品只要可以藏的,藏在電子菸裡面,都很正常」、「所以車子要有車牌,人也該有人牌這樣就能有效檢舉並管理吸毒等陋習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覺得電子菸有問題,大剌剌的在路邊抽煙。連坐計程車,問也不問司機可否抽電子菸,就自己在後座吸的很高興。雖然抽電子菸被舉發可罰款,但問題是根本沒有人在抓。有誰會怕?」據悉,依托咪酯電子煙又稱喪屍煙彈,依托咪酯常用於手術麻醉,6月被法務部列入第三級毒品,而有不肖業者將其添加到電子菸,賣給年輕人,更有業者稱喪屍煙彈是「合法替代大麻」選項。《CTWANT》提醒您:拒絕毒品,珍惜生命
川普槍擊與中捷砍人「兇手有2共通性」? 胸腔醫師籲台灣慎思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3日出席賓州大型造勢活動時,在眾目睽睽下遭到槍手暗殺未遂。川普右耳受傷,臉部濺血的一幕震驚國際社會。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將此次槍擊事件與台中捷運砍人案作連結,認為槍手與中捷砍人的犯人有2點共通之處,並呼籲台灣應對政治對立的社會問題進行省思。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遇刺,槍手身分被證實為20歲男性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當時他在距離造勢舞台超過100公尺以上的小屋屋頂對川普開槍,隨後被特勤局人員擊斃。整起事件造成現場一名川普支持者慘遭槍擊波及死亡,還有2名與會者身受重傷,至於槍手動機目前仍在調查當中。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二十歲的年輕的白人青年,政治太過熱忱就去開槍射川普」,這讓他想起台中捷運砍人案的年輕兇手,「一樣也是快二十歲對政治充滿熱情,個人臉書上大力支持罷韓,特地挑國民黨執政的台中市下手。」蘇一峰認為,2名犯下大錯的犯人,同樣是年紀輕輕的20歲,同樣對政治充滿熱忱,由於受到政治對立的激化,因此鑄下大錯,「台灣也要謹慎思考,政治常常造成社會對立嚴重,沒看到立院還在鬧還在打。」針對蘇一峰的發言,有網友留言表示,「台灣政客就是靠製造人民對立、衝突來謀取私利」、「只能說政客為了奪權很愛製造對立人民分裂的都很命大的」、「政客製造對立不無可能,不過立場鮮明的網紅,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不斷煽動對立、博取聲量也是不無可能。」但也有網友認為這種連結太過牽強:「像你過往用各種荒謬的謊話言論挑撥仇恨情緒,還有臉說這個話,真佩服」、「可撥憨粉還要做這種連結喔?繼續輸」、「不如從你開始不要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