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氣
」 胃食道逆流 腸胃 脹氣謎樣症狀1/名醫診斷支氣管炎「男子半年後竟送急診」 最難察覺的心臟病是它!
73歲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自爆動了心臟手術,國人第二大死因心臟病(僅次於癌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中醫師鄒瑋倫告訴CTWANT記者,「心臟病是最厲害的魔術師,心臟衰竭更是無聲無息的索命高手」,一位中年男子因持續咳嗽而不斷跑醫院,一位教授級名醫診斷為支氣管炎,沒想到治療半年後,因下肢水腫才驚覺是心臟衰竭,緊急送急診撿回一命。趙少康11月中旬自爆,他長期舒張壓偏低,無不適症狀本不以為意,直到友人建議他去檢查,才意外發現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若不及時處理,恐怕會爆發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等致命疾病。心臟病泛指心臟或心血管系統在結構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問題,除了心肌梗塞之外,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心肌梗塞若急性發病,半數在到院前恐怕已無力回天,但心臟衰竭也很危險,最可怕的是它無聲無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透露。劉俊廷說,當心臟病導致心臟工作量過大,就會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就稱為心臟衰竭。由於各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所以十分難察覺。「曾有一位患者持續不明原因的胃脹氣,最後才確診是心臟衰竭,原來是因心臟衰竭導致肝脾腫脹,進而影響胃部功能。」「心臟衰竭很像魔術師,會模仿其他疾病的各種症狀,讓人難以察覺。」鄒瑋倫中醫師說,她有一位治療5年以上的男患者,疫情後突然咳嗽不止,原以為是感冒引起,後來又覺得是新冠後遺症,而且檢查支氣管也的確發炎,但無論男患者跑遍各大醫院診所、或服用中藥,依舊持續咳嗽。「後來他找了一位教授級的名醫,醫師幫他安排很多精細的檢查,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肺部是乾淨的,沒有肺炎,心臟雖略為擴大,但由於該名患者較胖,所以也是正常現象,於是名醫診斷他是氣喘、支氣管炎。」鄒瑋倫說,這名患者每次吃藥後會稍微好轉,但之後又繼續咳嗽,就這樣過了半年。直到患者有次來看中醫,鄒瑋倫見他走幾步路就喘氣吁吁,便詢問原因。「他說自己已經一個多月無法躺著睡覺,只要一躺就咳嗽,所以都坐著睡覺。」鄒瑋倫一聽立刻警覺,於是檢查他的雙腿。「哇!我當醫師以來沒看過這樣腫的腿,就像浮屍那樣腫脹!」鄒瑋倫立刻叫男患者趕緊去急診,最後確定是重度心臟衰竭立刻住院治療。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透露動了心臟手術,心臟一度暫停3小時,也引發大眾關注。(圖/周志龍攝)劉俊廷說,心臟衰竭導致血打不出去、收不回來,就會在下肢開始瘀積造成水腫。「所以如果有腸胃道症狀、再加上下肢水腫,就要懷疑是心臟衰竭;另外,如果平躺睡覺會咳嗽,也可能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肺積水,所以失眠也可能是心臟病症狀。」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的老化,或是因為高血壓影響血管而出現的問題,通常一開始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果沒有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出現呼吸困難、喘、容易累、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症狀,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針對心臟衰竭患者,鄒瑋倫建議採取三階段循序漸進調養身體。「在最虛弱的第一階段採『護心培元』,此時不能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限水、限鹽,多吃蔬菜、不要喝濃湯或高湯,建議喝黨蔘、菊花等中藥茶來護心,慢慢恢復元氣。」第二階段採「養心固本」,此時中藥茶飲可加入西洋蔘、黃耆來固本,可避免秋冬季節交替時發病;第三階段採「救心強運」,這時可加入運動,例如和緩的超慢跑、階梯運動,也可以進行負重運動,例如採買時可以幫忙提重物,如此進行大約半年後就能恢復日常活動。
吃飯「這壞習慣」恐增肥胖、糖尿病風險 醫:每餐至少進食15至20分鐘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速,進食時常常狼吞虎嚥。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長期進食過快其實會對身體帶來諸多危害,包括易造成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提高肥胖風險;引發胰島素阻抗並導致第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魏士航昨(12日)晚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表示,口水(唾液)不僅是幫助吞嚥的液體,它還在我們的消化和抗菌防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讓它好好發揮功能時,對健康也會有極大影響。魏士航表示,自己曾遇到1個個案,她是43歲急診護理師,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和腹脹的困擾,動不動就感覺腹部脹氣,隨身都攜帶制酸劑,一有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但她對這樣的頻繁用藥感到非常無奈,擔心這樣下去會引發慢性疾病,常常嘆氣說:「每次都得靠藥物,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魏士航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已經因長期進食過快而增加了許多的負擔,並且有代謝問題的早期徵兆,建議她也許可以從「放慢進食」開始,細嚼慢嚥慢慢吃,一頓飯至少要吃15至20分鐘,「在這樣微小習慣的調整下,她也開始逐漸甩開那些藥物了。」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多數人用餐習慣都是囫圇吞棗,沒能夠好好在用餐時刻品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魏士航對此也提醒,「雖然吃太快並不會直接引發糖尿病,但這樣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更容易肥胖,進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魏士航補充,肥胖本身就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進食速度過快的習慣,可能加速這個過程,對我們的代謝健康造成長期危害,「長期進食過快會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加速糖尿病的發展。」魏士航還列舉了吃太快對健康的危害:影響血糖調控:吃太快可能導致餐後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久而久之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導致第2型糖尿病。肥胖風險提高:吃太快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難以消耗,導致脂肪堆積,逐漸引發體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快速進食使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過大,進入胃部後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飲食失控:吃飯吃太快通常會忽視食物的品質與均衡攝取,增加了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風險。魏士航也示警,其實不要小看狼吞虎嚥這件事,若唾液(口水)中的澱粉沒有辦法幫助食物好好做澱粉消化,當這些不完全消化的澱粉進到胃時,就會加重胃的負擔,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這時候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胃脹情形,沒有被良好消化的澱粉到了腸道,也會加重腸道負擔,讓細菌發酵,進而引發脹氣或排氣增多。千萬別忽略唾液的重要性,魏士航解釋,它是維護消化、抗菌和保護口腔健康的好幫手,要從生活面著手,靜靜生活、好好睡覺、「慢慢吃飯」,除了避免進食過快,培養細嚼慢嚥的習慣外,也可以設定用餐時間,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專心享受每一口食物;學會在感到7、8分飽時停下來,不要等到完全飽足才結束用餐。
早餐空腹「黑咖啡配B群」? 營養師示警:錯誤習慣小心胃潰瘍
現在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間來杯咖啡,是許多人提神的不二法門。不過由於有傳聞,喝咖啡時,咖啡因與腺苷接受體結合,能使人維持清醒狀態,但卻會大量消耗維生素B群;體內缺乏維生素B的狀態下,補充咖啡因僅能達到短暫效果。因此有人主張,「喝咖啡時可以搭配服用B群」。營養師張語希就提醒,千萬不要空腹飲用黑咖啡或吃B群,長久下來恐不利於胃部健康,不可不慎。營養師張語希在健康談話性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曾遇過一名50多歲男子患有嚴重胃潰瘍,進一步了解飲食習慣才知道,原來他平常都不吃早餐,總是空腹喝黑咖啡搭配B群,且維持這樣的生活方式長達15年之久。張語希表示,建議大家「不要空腹吃B群,也不要空腹喝黑咖啡」。B群通常會建議在飯後1小時內服用,原因在於它是「輔酶」的角色,能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特別是有些B群聞起來味道比較重的,若腸胃敏感者於飯前服用,較容易會出現胃脹氣、不舒服、想吐等症狀。張語希接著說,然而,現在有些B群是以天然食物來源製成的,此類型在飯前吃就比較不會有不舒服的情況發生。但她仍建議,飯後吃還是最安全的。此外,空腹喝黑咖啡也是十分傷胃的行為。由於咖啡因會刺激胃部導致胃酸分泌,再加上咖啡因具有肌肉鬆弛效果,容易使賁門過度放鬆,因此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讓食道更容易受胃酸傷害。若喝完咖啡後覺得胸部灼痛、嘴裡有酸味就要多加小心。另外,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也補充,通常會選擇「喝咖啡時配B群」的人,往往都是伴隨著比較緊張的生活,可能是因為中午過於匆忙,用咖啡來解決一餐,或者平常有愛吃辣的習慣。而這些因素都會加重胃酸的分泌,一旦壓力大、保護機制下降,就容易造成潰瘍產生。
血便以為胃痛!他肚子「脹到爆」急送醫 醫搖頭:150公分腸子切除
不少人因為三餐不正常,因此都有腸胃疾病。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一名男病患血便2天,原以為是胃的問題,因此到西藥房買胃藥吃,結果送來醫院後發現是腸中風,最終切除了150公分壞死的腸子,還得住加護病房。陳榮堅在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表示,一名60歲的男病患來急診時的症狀是肚子非常脹,在家解了2天暗紅色的血便,檢查後發現是「腸中風」,已經有一段腸子壞死了。陳榮堅指出,男病患一直有抽菸的習慣,而且以前也有因為胃出血解過血便,他以為這次也是胃的問題,便到西藥房買胃藥吃,覺得只要不再解血便就沒事了,沒想到這次的血便是因為腸中風,導致黏膜被破壞所致。陳榮堅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胃部與部份腸道的神經路徑有重疊,所以有時候覺得胃不舒服或胃脹氣,其實是腸子出問題,或者是便秘造成的。陳榮堅說,後來這位病人切除了150公分壞死的腸子,還得住加護病房,如果男病患當時感覺胃悶痛不適時,吃了藥隔幾個小時仍沒改善,就及時到醫院檢查,可能就不用切腸子了。
胃藥別當保養品吃!醫揭「1用藥習慣」:恐導致嚴重後果
許多現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經常忽略飲食的重要性,導致三餐不正常,甚至出現各種腸胃問題,只能吃胃藥來緩解不適。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提醒,若長期自行服用胃藥不做檢查,恐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像是骨質疏鬆、忽略疾病警訊。外科醫師陳榮堅日前在臉書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發文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常常無法按時吃三餐,容易有胃脹氣、胃酸過多、胃痛等困擾,因此許多民眾的家中會備有胃藥,但陳榮堅提醒,胃藥要看情況服用,且服用過後症狀若沒有改善,仍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陳榮堅指出,長期自行服用胃藥不做檢查,很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第1個就是「骨質疏鬆」,因為胃酸是人體在吸收鈣質很重要的輔助,而胃藥有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功能,若是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酸一直被壓制,導致鈣吸收不好,時間一長就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出現。再來第2個則是「忽略疾病警訊」,陳榮堅表示,如果長期靠藥物去抑制症狀,容易導致沒有早期發現疾病,因此他建議民眾,除非是醫師指定的用藥,否則大部分的藥物不建議長期服用。
大啖堅果害嘴破、脹氣還便秘 中醫教你「對症下藥」緩解腸胃失調
小美年節連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第一條橫線往手臂三指幅處)、合谷穴(拇指及食指連接虎口處)及三陰交穴(內側腳踝往上約四指幅寬),居家也能疏通經絡,緩和腸胃不適的感覺。中醫治療方式多元 盡快就醫莫輕忽中醫治療相當多元有效,吳宗益強調,除了水煎藥、科學中藥外,也有刮痧按摩、針灸、食療等,都可以依症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達到簡單、方便、有效的目標,但保持正常作息並節制飲食才是強健身體的不二良方,如果腸胃不舒服持續多日,應盡速就醫,從個人體質下手調理治療。
國小兄妹日睡6小時!醫指行程表「4問題」…這事最可怕 恐花更多時間治癒童年
台北市一對成績優異的國小兄妹,每天都在清晨5時50分起床,一週生活作息多被讀書、寫作業、練琴排滿,睡眠時間最多不到6.5小時。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對此認為,兄妹倆的行程表換作大人也會吃不消。從中他也發現4個問題,包含「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缺乏交友與探索世界」、「沒有完整的用餐時間」、「車上寫功課對視力影響」,最可怕的就是「完全看不到親子時間」,並指即便孩子贏在起跑點,很有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治癒錯過的童年。柯仁弘在臉書粉專「鬍子醫生診間生活」發文提到,兄妹倆的行程表讓他大開眼界,直呼「每天上午5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可能要洗澡睡覺,不是在寫功課就是在練琴的路上,家長很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就算是身為大人也是吃不消」,同時點出之中存在的4個問題,包括「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缺乏交友與探索世界」、「沒有完整的用餐時間」、「車上寫功課對視力影響」。一、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柯仁弘表示,若以6歲至13歲的國小學童為例,最佳睡眠時間為9小時至11小時,但他粗估兄妹倆扣掉洗澡,睡覺時間只剩不到6小時,而睡不飽對大腦是非常壓榨的事情,除了記性變差、影響神經認知發育,長期下來容易出現憂鬱問題。二、缺乏交友與探索世界柯仁弘認為,兄妹倆的行程表「最可怕的就是完全看不到親子時間」,絲毫沒有課後休息、同儕玩樂時間,這對社會化、親子維護或探索世界都是至關重要的事,而在對岸不乏有小天才、小神童長大發現自己很聰明,但卻始終無法適應社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甚至沒朋友的例子。三、沒有完整的用餐時間柯仁弘指出,行程表所示的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且因趕著上課必須在車上吃飯,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胃脹氣、吃太少營養不足,或因大腦中樞來不及接受營養,最後過量飲食引發肥胖問題,建議用餐時間平均為30分鐘較佳。四、車上寫功課對視力影響柯仁弘透露,他在火車上看書、打電腦都會頭暈,加上車子行進導致螢幕抖動,看東西變得非常吃力,更別說孩子的視力還在發展階段,就須在行駛30分鐘的車內寫功課,容易引起近視,或因坐姿不良而讓還在發育的骨頭歪斜。柯仁弘坦言,從小想要苦練成才不是不行,不過人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錯過的時光不會再來,因此也要注意整體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展,「你很可能從小要贏在起跑點,卻要終其一生花更多時間治癒錯過的童年。」
打嗝停不下來?伴隨「這些症狀」可能是胃在求救!醫示警:嚴重恐是癌症
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反應,雖然打嗝通常無害且會自動消失,但若打嗝一直停不下來,小心可能是胃部的求救訊號!醫師提醒,如果打嗝持續48小時以上,並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需盡快就醫,很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最嚴重恐是癌症的警訊。鄭泓志說明引起打嗝的原因。(圖/翻攝自臉書個人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內科慢性病」)究竟打嗝是怎麼引起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個人臉書粉專說明,打嗝通常是因膈神經受到刺激,造成橫膈膜肌肉收縮,使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有很多種,像是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導致胃脹氣、喝碳酸飲料或邊吃飯邊說話等,這些行為都會在無形中吞下太多空氣,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雖然大多數的打嗝都對身體無害,只要適當調整呼吸、喝水,並用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法,就能緩解打嗝。不過,鄭泓志警告,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這個現象很有可能是以下5種胃部疾病的徵兆,要盡快就醫。 1.胃食道逆流:由於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讓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進而引發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部經由食道裂孔上移至胸腔內,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會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後,就會引起打嗝。4.胃潰瘍:若是出現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若是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打嗝。持續性打嗝通常較難自行消失,那該如何治療呢?鄭泓志提到,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例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一般服用5-10天就能有效緩解症狀。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來說,醫師會安排照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鄭泓志提醒,打嗝不僅會讓人感到不適且專注力下降,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不過別擔心,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例如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少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發生。如果出現持續性打嗝,一定要趕緊就醫,妥善治療才能根除症狀。
減重、胃食道逆流吃法有差 營養師教你雞腿便當「這樣」吃
一樣的雞腿便當,針對不同族群竟有不同的吃法!若是你有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情況,營養師建議大家先吃富含蛋白質的雞腿;若是你正在減重,就要先吃蔬菜、再吃雞腿,最後才吃飯;至於有胃食道逆流又想減肥的人,營養師建議還是採取胃食道逆流的進食順序比較好。有些人拿到雞腿便當後,習慣先吃雞腿,也有人習慣將最美味的部分留到最後。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在Youtube頻道分享過,同樣的雞腿便當,針對不同族群,所建議的進食順序也會有所不同。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如果你有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情況,進食的主要原則是要先墊墊胃,所以首先應該先吃含有蛋白質的雞腿,讓胃酸先分解蛋白質,接著再吃蔬菜,加快腸胃蠕動,讓胃酸趕快往下走,最後才吃飯,因為飯會刺激胃酸的分泌,遵守這種進食順序,才不會讓胃不舒服。若是想減重的民眾,營養師李婉萍建議要先吃蔬菜,再吃雞腿,飯一樣最後吃。李婉萍指出「因為我們在咀嚼蔬菜時,這個動作會告訴腦袋,我們正在進食,細嚼慢嚥可以增加飽足感,食慾也就跟著降低。接下來再吃雞腿,繼續增加實際的飽足感。」至於飯最後吃的理由,她也解釋道「因為現代人活動量較少,所以不需要攝取那麼多醣類,澱粉適量攝取就好。」如果同時有人患有胃食道逆流又想減重,該如何吃呢?對此,李婉萍表示「減重就會改善胃食道逆流,方法就採胃食道逆流的進食順序。」
不只胸口灼熱、呼吸道不適 胃食道逆流還會腐蝕牙齒
「胃食道逆流症」會造成胸口灼熱、胃酸倒流、打嗝甚至呼吸道不適的症狀。牙醫師郭芯妤提醒,胃食道逆流不僅上述影響,當牙齒出現表層凹洞、中間特別黃,就顯示牙齒的琺瑯質被胃酸破壞,應盡速就醫治療,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不僅療程更久更複雜,荷包花的錢也會更多。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看根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資料指出,胃食道逆流為胃內容物(包括胃酸、胃脹氣或膽汁)以不正常的頻率或過多的分量反流至食道,是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台灣的盛行率為12-16%。原因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異常橫膈食道裂孔疝氣食道蠕動障礙長期放置鼻胃管服用造成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藥品或食物症狀典型症狀:如胸口灼熱、胃酸倒流非典型症狀:易與其他病症搞混,如胸悶、夜間咳嗽、呼吸不順、口臭、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併發症慢性胃食道逆流若未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食道發炎出血、食道潰瘍引起食道狹窄甚至食道腺癌。另外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導致氣喘、慢性咳嗽與肺纖維化。治療方式調整生活作息,如避免彎腰提重物、就寢時抬高床頭10公分左右避免攝取油炸食物、辛辣食物與咖啡、菸、酒、甜食。且進食後1-2小時內避免躺臥造成逆流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手術,建議諮詢醫師。牙齒也遭殃! 越晚治療越難拯救亞洲人尤其台灣人特別多胃食道逆流狀況,而且相當嚴重。郭芯妤建議患者先赴腸胃科照胃鏡,確認胃食道逆流的期別,進行藥物治療並改善生活習慣,從源頭控制胃食道逆流。而且,胃酸逆流恐會破壞牙齒表面,一旦琺瑯質或者是牙粉質大範圍破壞,牙齒就會特別敏感,就得使用特殊的瓷材質或是樹脂去重建牙齒,做好牙齒保養才能找回健康。郭芯妤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因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拖的越久問題就會更複雜、更難治療,一旦要拔掉牙齒重建地基,治療時間更長、錢也要花的更多。
一吃飽就脹氣像懷孕? 中醫師教3招解決消化不良大問題
很多人一吃飽或吃了特定食物就有脹氣狀況,不只腹部腫脹,還會感到不適頻頻打嗝,嚴重時還會感到噁心想吐,中醫師詹景琦就分享,3招化解胃脹氣,更透露方法可以消除脹氣,改善這樣的狀況。中醫師詹景琦在社群網站上透露,許多人一吃飽就會胃脹氣,他表示有三大方法可以遠離胃脹氣,包含:一、不要餓到肚子常飢餓過頭會損傷腸胃。二、不要「狼吞虎嚥」沒有細嚼慢嚥,胃的負擔變大,長期容易病變。三、吃飯不能過飽吃飯七八分飽,腸胃負擔少。三個方法消除脹氣:消脹氣茶飲:山楂、麥芽、紫蘇、厚朴、陳皮各3錢,放在棉布袋熱水沖泡30分鐘後飲用。穴位按摩:手掌沿著肚臍週圍,按照順時鐘繞圈按摩,會按到6個消脹氣穴位:中脘、下脘、天樞、大橫、石門、關元,飯後「慢慢的」按摩10-20分鐘。保健功「調理脾胃單臂舉」:本動作能達到按摩脾胃經絡的功效,可以提升免疫和消化能力。
胃痛專題/無故胃痛是胃癌前兆? 醫揭「關鍵症狀」要警惕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顯示女性胃癌人數增加,讓民眾擔憂到底出現胃痛與消化不良只是消化系統疾病,還是胃癌前兆呢?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說明,相較於一般的胃痛與消化不良,胃癌關鍵在於是否為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上述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警示症狀,不可不慎。胃痛消化不良 做好日常保健消化不良,指的是一系列上消化道不適症狀的總稱,常見症狀包括:腹部疼痛、腹部脹氣、易飽、噁心嘔吐、長時間打嗝、胃酸逆流、上腹部灼熱感、口臭等。蘇若荃表示,消化不良可能是某種消化系統疾病的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幽門桿菌感染;膽道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膽汁滯留;腹內器官發炎如胰臟炎、腸炎;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另外,服用消炎藥物、抗生素與鐵劑等,都有可能造成腸胃道副作用。若民眾確診為上述疾病,並不會演變為癌症,不用過度擔心。而由於腸、胃、膽等器官位置相近,不時發生患者跑遍各個診間,卻找不到確切疾病的困擾。蘇若荃建議民眾可前往肝膽腸胃科或家醫科,醫生會視病況嚴重程度與症狀時間長短安排適當的檢查,例如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若高齡族群不適合侵入性檢查,也可改做胃幽門桿菌吹氣測試、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等,有助於鑑別病因。癌症胃痛消化不良 注意危險因子若是肇因於惡性腫瘤,除了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狀,警示徵兆包含有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若消化不良合併有上述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不可不慎。胃癌高風險族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者、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喜食高鹽或醃漬物者、抽菸、肥胖 等。然而,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特異性臨床症狀,難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因此,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重要診斷方法。但即使是從來沒有消化道不適症狀,50-74歲民眾可把握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腸胃道出血症狀有助於揪出胃癌與大腸癌。健康保「胃」戰 醫師教你這樣吃 若有消化不良症狀,平時的飲食建議細嚼慢嚥、少吃高油與辛辣刺激性食物、用餐時避免配大量飲料或湯、少喝酒茶咖啡、少吃豆類甜點糕類等會造成胃脹氣的食物、適當運動可增加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另外針對胃癌的危險因子,平時建議控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高鹽、加工食品或燒焦碳烤食品,避免酗酒與抽菸。
胃痛加便秘吃瀉藥仍無效 她就醫才驚覺懷孕40週將分娩
巴西有位女子Juliana Brasileiro患有嚴重的胃痛,醫師診斷她可能有嚴重的便秘,便開給她強效瀉藥。但在吃藥後狀況並沒有改善,她的婆婆便建議她去看婦科醫師,沒想到後來竟診斷出Juliana已經懷孕,且即將分娩。Juliana患有嚴重腹痛,她一直以為是胃脹氣。在某次嚴重腹痛後,她被送進醫院。當時醫師告訴Juliana,她可能患有嚴重的便秘,並開了強效瀉藥給她。沒想到隔天Juliana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她的婆婆便建議她去看婦科醫師。在看完婦科後,醫師竟診斷出Juliana懷孕了,且已經準備要分娩。醫師表示Juliana實際上已懷孕40週,她後來也生下1名健康的女嬰,並取名為Marina Tostes。Juliana表示,她已經有1個孩子,但是她完全沒有注意到第2次懷孕的跡象,因為這次並沒有上次懷孕時的狀況,因此她沒意識到是懷孕,Marina的誕生也讓她十分驚喜。
年輕女突變「小鳥胃」吃到飽吃不多 醫警告胃衰老4症狀:整組壞掉
許多民眾喜歡吃到飽餐廳,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尤其對食量大的人來說非常划算,但有不少人發現,沒辦法再像以前一樣吃那麼多。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就提醒,這是胃在衰老的跡象,指出有4個症狀要特別注意,只要一個功能壞掉,可能整組壞光光。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有一名28歲女子求診,以前可以去吃到飽,後來突然胃口變小,吃沒幾口就吃不下,而且還暴瘦將近10公斤,檢查發現是「胃蠕動變弱」,因為飲食不規律,加上沒有運動習慣,導致胃功能下降。醫師點出為何沒辦法像以前吃那麼多。(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為什麼隨著年紀增長,吃到飽沒辦法像以前吃那麼多?陳榮堅解釋,因為身體在應變,所謂吃到飽會給瞬間給身體很大的血糖和脂肪代謝,就算腸胃能夠負擔,但身體周邊的代謝跟不上;其次,有的人腸胃蠕動會變弱,常出現胃脹氣或便祕的情況。另外,還有胃食道逆流,陳榮堅指出,除了菸酒,有很大的因素是在裂孔疝氣,把肚子想像成一個袋子,男生的鼠蹊部有2個洞,食道要進肚子有一個橫膈膜,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又沒有做任何保養的時候,會慢慢鬆弛掉,可能會造成胃酸上流,更誇張的是,胃跟大腸跑上去壓迫到心臟。最後則是感染幽門桿菌,陳榮堅表示,一般是指反覆治療,而且周邊沒有很厲害的感染源,卻又反覆感染,代表免疫力變得比較差。他提醒,消化道是提供後天所有能量營養的來源,一旦不正常,後面會跟著壞掉。
她腹痛暈倒送急診…醫剛下刀「腸子爆漿」炸排泄物 護理師崩潰:沾滿手術燈
許多民眾都有腸胃脹氣的經驗,通常只要看醫生或服藥就能緩解,然而若長時間沒有改善,還是要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一名女子因嘔吐、食慾不振就醫,經評估需要立即動手術,不料醫生才剛下刀,患者腸胃中的穢物瞬間爆出,噴得整個手術房都是,連手術燈都沾滿大便,讓護理人員超崩潰。資深護理師陳麗華日前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女子當時出現偶吐、吃不下飯等症狀,後來更痛到暈倒,被送進急診室;醫師接診後,先輕敲患者的胃部,依聲音判斷是胃脹氣,並非腫瘤,但仍需要立即動手術。護理師提到,通常遇到脹氣的病患,醫生在開腹前都會先提醒,「患者是脹氣,請大家小心。」陳麗華透露,可能是醫生當時經驗不足,所以沒有特別提醒護理人員,只說了一句「注意」,隨即開始下刀,下秒患者體內的排泄物瞬間炸出,「整個爆漿」,就連手術燈都沾滿穢物,讓在場醫護人員超崩潰,傻眼直呼「現在是要救病人還是救自己?」針對上述案例,胃腸肝膽科醫師章振旺說明,如果排泄物囤積在肚子太久,就會產生大量阿摩尼亞,此時被刀子劃開加上電燒,就可能引起氣爆,並導致腸子破損,也就是所謂的「腸爆裂」。醫師提醒,假如出現腹痛、嘔吐、便祕、腹脹、腸子蠕動異常,甚至血便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腸阻塞,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超難帶!兒連續哭5hr「全住戶都聽到」 男星自嘲報應:這輩子來修理我的
藝人張峰奇在2018年和八點檔女星李亮瑾交往,隔年9月登記結婚,今年3月喜迎兒子的誕生,升格人父的他,吐露這段時間的心情,無奈表示「是報應」。張峰奇是張魁的兒子,自2004年出道,17歲就一手包辦作曲和填詞並入圍金曲獎,被譽為創作金童。他和李亮瑾因為合作《戲說台灣》接觸,由於張峰奇台語講得不標準,李亮瑾耐心教他台語和演戲技巧,於是2人愈走愈近,後來開始交往走入婚姻,甚至生下懷孕生子。張峰奇坦言兒子很難照顧。(圖/翻攝自李亮瑾臉書)兒子目前3個月大,張峰奇向《三立新聞》透露,出生2個月時兒子因為吃不下,身高體重都未達標準,後期才慢慢改善,目前兒子身長65公分、體重5公斤,「連我媽都說我小時候沒這麼難帶,所以兒子這輩子是來修理我的!」張峰奇表示李亮瑾在照顧兒子比他有耐心。(圖/翻攝自李亮瑾臉書)張峰奇表示,兒子腸胃和食道還在發育,因此很常吐奶和胃脹氣,一有症狀就嚎啕大哭,可怕的是,兒子的哭聲大到全社區都聽得到,讓他無奈自嘲是報應,「以前搭高鐵聽到隔壁有小孩哭都覺得很吵,結果現在變成我的小孩在哭,我家隔壁還住一個88歲阿伯,我想其他住戶一定都很崩潰」。不過,李亮瑾比他有耐心,有次兒子連續從凌晨4點哭到早上9點,夫妻倆查不出原因,只好一路哄兒子哄到天亮。張峰奇也提到,雖然兒子才出生不久,但長輩們希望他再拚第2胎,李亮瑾也樂見其成,但他心疼老婆,覺得隨緣就好,「我永遠難忘老婆剖腹產肚子被畫一刀的畫面,想到就腿軟,兒子又不好帶,所以順其自然吧」。
超舒服!國小班級設置「午休床」 再也不用趴在桌上睡
台灣的學校盛行午休,國小、國中及高中都規定要睡午覺,正常來說學生只能枕著手趴在桌上,不過在大陸深圳有一個小學,到了午休時間會上床休息,影片曝光後瞬間爆紅,引發大批網友關注。(圖/翻攝自新浪視頻)透過影片可見,午休時間一到,學生們立刻起身,整齊地將桌椅移到中間,接著拉開兩側的折疊床,依序上床休息,孩子再也不需要趴在桌上睡覺。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大讚,「這個設計很好!」、「建議大力推廣」、「這個挺好的,中午睡一覺,下午上課更加提神」。(圖/翻攝自新浪視頻)事實上,以手當枕頭的趴睡習慣,會對身體造成許多不良影響:1.壓迫眼球影響視力趴著睡覺眼球會受到壓迫,也就是為什麼午睡後會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如果長期下來,會造成眼壓過高、視力受損,久了會變成高度近視,也會增加青光眼的發病率。2.影響呼吸趴睡的姿勢使身體彎曲度增加,容易導致呼吸不順,女性的話甚至會誘發各種心臟或乳房疾病。3.影響消化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受到影響,造成胃脹氣,降低消化能力,影響吸收,使胃部排空延遲,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胃炎。4.引發頸椎病趴在桌上使頸部前傾,與脊椎的生理彎曲相反,時間一長容易導致脊椎變形,頸腰部肌肉疲勞,引發脊椎疾病。5.加重腦部缺血人類入睡後心率會逐漸減慢,流經各組織的血液速度也會變慢,流入大腦的血液會比平時減少。吃完午飯後,較多血液要進入腸胃道幫助消化,但趴睡會加重腦部的缺血,引發頭暈、耳鳴、腳麻等症狀。因此,除非不得已,應避免趴在桌上午睡。【影片傳送門】
恭賀邵翔當爸爸 李國毅被逼婚這樣回
三立、華視八點華劇《廢財闖天關》26日舉辦見面會,李國毅、李亦捷、邱昊奇、梁舒涵、邵翔、梁以辰、管麟、地球、黃甄妮、吳季璇等人跟粉絲互動,眾星也很有心,特別提前用心準備跨年禮物,要送給現場粉絲。邵翔即將當爸爸,老婆王承嫣(小蠻)已懷孕二個月,活動現場看的出他難掩初當爸爸的興奮與喜悅,李國毅在現場也被眾人逼婚,他表示自已也很喜歡小孩,但他認為「該來就來,沒壓力。」李國毅、李亦捷近期不論是在海邊或山上的戲都遇寒流,有場在海邊的戲,風雨超大又很冷,雨傘握都握不住,頭髮也完全失控,兩分鐘的畫面,但卻頂著風雨拍了兩天,下周即將有寒流,李國毅笑說:「只能這樣,拿錢辦事啊!」看到工作人員和他們一起辛苦拍戲,李國毅他自掏腰包花了6位數訂做了上百件外套,給大家禦寒。邱昊奇、李國毅、邵翔。(攝影/林勝發)邵翔日前公布小蠻懷孕喜訊,李國毅第一時間就開心地獻上祝福,還勾著邵翔手臂,一直叫「爸爸、爸爸」,讓一向狀況外的李亦捷還搞不清楚狀況,心想:「這樣叫好嗎?」喜歡女兒的邵翔開玩笑說「如果生兒子的話,明年聖誕節就交換禮物送出去」,並表示小蠻現在孕吐嚴重,每天都頭暈想吐胃脹氣,吃什麼就吐什麼,只好去醫院打點滴,還一度脫水,直呼:「滿慘烈的。」因此現在小蠻想要吃任何垃圾食物,他都會讓她吃個夠,他也很感謝現在有外送服務,幫他方便很多。邵翔透露這次未滿三個月就公布孕事,因為小蠻很急性子,很想分享喜悅給大家,「家長說三過個月不能講,她急性子,加上她要排舞台劇,怕人家鬧她,從後面推她,讓大家都有個準備。」李亦捷最近因為拍戲滿檔,每天都有一堆台詞要背,壓力很大,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感受週遭生活,現在連看到蓮花綻放,竟然莫名掉淚,「每天太忙處於很緊繃狀態,很久沒有靜靜感受生活上的事情。」劇中李亦捷向李國毅大膽告白,好閨蜜梁舒涵也不遑多讓,爆雷說:「我和邱昊奇可是從聖誕親到跨年呢!」現實中李亦捷是個不會主動告白的人,有次被告白,結果對方比她還害羞,臉撇開對著空氣告白,她回答對方:「我很難搞喔,你確定嗎?」李亦捷表示因為她很容易受到角色影響,而改變當時的個性,加上有時拍戲壓力大,回到家就只想休息,遇到不如意的事臉也會很臭,笑說另一半可能會覺得她也太難搞了吧。邱昊奇因為「阿牛」角色人氣暴漲,觀眾也十分喜愛他和梁舒涵這對「水電工CP」,認為他們CP感十足,在戲中邱昊奇飾演三種人格,現在則是狡詐商人「張理謙」和失憶純情郎「阿牛」的綜合體「牛理謙」,他表示在演綜合體時會比較謹慎一點,還會問梁舒涵「我這樣演會不會太超過」,是目前最具挑戰的角色。李亦捷和梁舒涵都是處女座,兩人對於感情都屬於被動型,絕對不會主動告白,有時上PTT看到網友的留言會滿在意的,但表面上會裝作不在乎或是裝沒事。梁以辰劇中熱情主動的追求李國毅,私下她和劇中角色有些雷同,只要遇到喜歡的人就會主動告白,也認為女追男真的只隔層紗。
母湯喔!吃粽子配西瓜超傷胃 中醫:就像煮粥時猛加冷水
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會應景吃粽子,但中醫師提醒,本身腸胃不佳者,不宜多食糯米類食物。另外,吃完粽子也要避免冰啤酒、冰飲料、冰淇淋或是偏生冷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會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急性胃腸炎等腸胃道的不適。楊茲甯醫師表示,粽子的組成包括糯米、滷肉塊、鹹蛋黃等,皆屬於油膩黏滯的食材,本身對腸胃運作的負擔就較大。中醫認為,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食物,並將食物磨細加入津液後,使之成糜粥狀,再往下傳導至小腸。這個從受納到傳導中間的過程稱為「腐熟水穀」,需仰賴胃氣去執行。想像在鍋裡熬粥,中間若不斷添加冷水、冰塊,這鍋粥就很難煮爛。所以,吃完粽子再吃生冷的食物,會妨礙胃的功能運作,糯米等油膩食材遇冷容易凝固,變得更加不易消化,反而滯留在胃中,導致食積腹脹甚至發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遇到腸胃不適,楊茲甯醫師建議可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來舒緩。內關穴,位在前臂掌側中線兩筋間,腕橫紋上3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寬度)處,內關穴可以對胃氣上衝的心悸、胸悶、與胃食道逆流上衝的「火燒心」及胃脹氣等症狀能達到改善的效果。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側膝眼下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寬度)處,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經常按壓有促進消化,緩脹消滯的功效。吃粽子宜搭配可消積解膩的溫熱茶飲,像是洛神花茶、山楂陳皮茶、玫瑰花荷葉茶,具有去油解膩、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此外,還要注意飲食的均衡,粽子富含澱粉、油脂、蛋白質,卻缺乏維生素跟纖維質,所以食用粽子時亦應搭配當令的蔬果,民眾可以同時準備簡單的一盤燙青菜或富含酵素的常溫水果,如奇異果、蘋果、鳳梨、木瓜等。盡量避開像西瓜、哈密瓜這類偏生冷的水果,才能照顧好腸胃過個健康快樂的端午佳節。
錯誤喝水2/吃飯就是要專心 口渴最多100c.c.才不會胃脹氣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如果一起床喝冰涼水的確傷身,尤其腸胃不佳者更容易導致腹瀉,但如果是喝溫熱水應該無礙,「水是很溫和的東西,空腹喝溫熱水不至於傷胃,但還是要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太多!」陳潮宗說,如果一下子喝進太多水,例如超過500c.c.,還是會造成胃部的負擔,所以起床喝溫熱水沒問題,但最好喝200~300c.c.就好。莊雅惠則認為謹慎一點較好,但規則也不是死的,如果起床後實在口乾舌燥,還是可以稍微喝點水潤喉,但不能超過100c.c.,最好吃一點早餐之後再喝水,一方面還是能促進排便,同時也不會造成胃的負擔。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水是天然的解暑良方,但必須選擇對的時機、喝下適合的量,才有助健康。(圖/翻攝自網路)莊雅惠也提醒,用餐時盡量不要頻頻喝水,除了容易引起胃脹氣,也會影響食物消化。如果吃飯時感到口渴,同樣把握「潤喉」原則,喝水量不要超過100c.c.,用餐後大約半小時再好好喝水。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提醒,無論任何時間喝水,都不要一次喝太多,一次攝取200毫升至300毫升,才不會增加胃的負擔。(圖/翻攝自臉書)陳潮宗認為「自己的感受最重要」,如果一邊吃飯一邊喝水,會讓身體感到不舒服,那就應該停止,如果不會,那也不必刻意改變。「以西醫觀點來看,除非突然喝下大量的水,不然身體都會自行調整平衡,不會造成胃部負擔。」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認為與其說空腹喝水導致胃部疾病,應該先檢視患者是不是本來腸胃就有狀況,把問題解決就不會有後續狀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