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
」 疫苗 肺炎鏈球菌 流感 疾管署 新冠肺炎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83歲糖友染皮蛇「右手肌肉竟萎縮」 醫籲接種4大疫苗預防
83歲的陳爺爺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洗澡時他感覺右側胸部皮膚又紅又癢,隔天起床就發現大片皮疹從右前胸蔓延到後背,還起了水泡。起初他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困擾已久的濕疹又發作了,經塗抹治療濕疹藥膏仍不見好轉,患部還會又刺又痛,只要抬起右手拉扯到患部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忍了快一個禮拜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醫師診斷是感染帶狀疱疹惹的禍!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醫師說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活化的表現,此種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並潛伏在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中,直到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根據台灣研究統計,每個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2%,即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病。發病後不只皮疹、發癢、起水泡,引發的神經痛更是讓人痛不欲生。研究指出,即使皮膚表面的急性症狀消失,疱疹後的神經疼痛仍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值得注意的是,曾得過帶狀疱疹者,仍可能再度復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被許多患者形容「比生產痛還要痛」。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括50歲以上成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免疫不全者、生活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曾感染過帶狀疱疹。李淳權秘書長指出,一般來說,帶狀疱疹只要好好處理,在皮疹發作後72小時內投予抗病毒藥物,就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疼痛,通常可在五週內痊癒,但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所需時間會比較久。像本身是糖尿病友的陳爺爺就因延誤治療,儘管確診後馬上投藥,皮膚症狀仍持續了一個多月、疱疹後引起的神經疼痛更是拖了超過半年才逐漸好轉,因為老年人易患肌少症,即便藥物治療後皮膚症狀恢復,仍留下右手肌肉萎縮無力的後遺症,握力至今仍無法完全恢復,症狀就像中風過的病人一樣,連握筷子都顯得吃力。李淳權秘書長說明,根據患者自述,發病後不僅身體又刺又痛,奇癢難耐,還會因為身上的紅疹、水泡,連穿衣服都感到無比劇痛,半夜也經常因為壓到患部而痛醒、無法翻身、睡都睡不好、無時無刻都像是被火燒般疼痛,連帶導致爺爺食慾不振、鬱鬱寡歡,治療期間使用了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還是無法改善。李淳權秘書長強調,發疹期間,愈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愈有效,提醒民眾,若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以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國內研究指出,五分之一的帶狀疱疹患者為糖尿病患。對此,李淳權秘書長解釋,糖尿病患者因慢性高血糖的關係,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變差,除了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細菌感染,且隨著免疫力降低,若體內有潛伏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也容易再度激活,進而引起帶狀疱疹。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且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也增加50%,若不幸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並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視力問題等併發症。此外,罹患帶狀疱疹容易造成血糖急速升高,惡性循環下去,也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住院率比一般人高出超過六成,顯示帶狀疱疹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威脅不可小覷。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健康(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心理及社會健康。李淳權秘書長表示,響應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持續推動「健康生活」,呼籲糖友保持良好健康作息及運動習慣、均衡飲食、積極接種四大疫苗(流感及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透過日常保健及接種疫苗,提升防禦力。
幼兒該打疫苗嗎?阿包醫生解答新冠、流感疫苗「常見7大QA」:能產生保護力
這幾天氣溫明顯轉涼,此時呼吸道傳染病最容易找上門,其中學齡前幼兒更為流感及新冠重症高危險族群,而疾管署也從10月開放今年公費流感、新冠疫苗接種,適用於6個月以上幼兒,但學齡前幼兒接種率39.5%,新冠疫苗幼兒接種率僅2.2%。為此,小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阿包醫生」巫漢盟5日參加疾管署例行記者會時,就整理了7大QA,分別是關於幼兒流感疫苗常見的4疑問,以及幼兒新冠疫苗3疑問,希望能為家長解答。幼兒流感疫苗常見QAQ1、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學齡前幼兒爲流感重症高危險族群,感染後有10%至50%會併發中耳炎,併發重症以肺炎爲主,且腦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GBS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比成年人高,萬一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續發性細菌感染,更易造成重症或死亡,故需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產生保護力。Q2、家中幼兒為出生後第1次接種流感疫苗,先前已經抽空接種第1劑疫苗,真的有需要再打第2劑嗎?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疫苗仿單建議,未滿9歲兒童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Q3、如果要打2劑流感疫苗,可以不同廠牌嗎?可以,目前未滿9歲的兒童,初次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注射2劑,2劑間隔4週以上,目前各家流感疫苗雖然製程略有不同,但抗原類似效果相同,所以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決議,需接種2劑兒童,2劑可接種符合適用年齡之不同廠牌疫苗。Q4、寶寶如果之前已經得過流感了,身體不是應該有抗體,今年還需要帶家中寶寶接種流感疫苗嗎?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不論自然感染或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會明顯下降,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自然感染或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做法。幼兒新冠疫苗常見QAQ1、幼兒第1次接種新冠疫苗,為何要打2劑?未滿5歲幼兒因免疫發展較不成熟,為確保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如果是滿6個月至未滿5歲且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之幼兒,請記得要接種2劑新冠疫苗,2劑須間隔4週(28天)以上,才能補強免疫力。Q2、寶貝打常規疫苗後,要隔多久才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呢?新冠疫苗可與常規疫苗同時分開不同手臂接種,(未滿2歲嬰幼兒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或與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常規疫苗時,要接種的新冠疫苗是第2劑的話,記得要與第1劑新冠疫苗間隔4週(28天)以上,才可接種第2劑。Q3、家中幼兒近期已感染過新冠肺炎,還需要接種新冠疫苗?雖然感染新冠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但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為提供可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應於孩童症狀痊癒後(建議自發病日起12週(84天)且無急性症狀後),接種最新的JN.1疫苗。如果是過去有打過舊的新冠疫苗,或比較久以前感染新冠的話,因為新冠病毒變異快速,流行型別不同,之前免疫力及抗體已不具保護效力,所以還是要接種新的疫苗,才能有效對抗新的變異病毒。
夏季流感、新冠助攻!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打疫苗
國內今年出現罕見的夏季流感,加上第6波本土新冠疫情,連帶讓肺炎鏈球菌,今年感染數累計199例,也寫下5年來同期新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6日表示,這3種傳染病常伴隨發生,呼吸道黏膜先遭病毒破壞後,肺炎鏈球菌就更容易附著,造成次發性感染。提醒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羅一鈞解釋,肺炎鏈球菌感染上升,跟今年6月、7月的夏季疫情反常增溫有關係,今年至今累計199例,創下自2020年以來5年同期新高,其中23例死亡。病例中65歲以上民眾占38%、男性占61%。羅一鈞提醒,肺炎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且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保護力達75%以上。疾管署全年提供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可加強免疫保護效力,預防肺癌。另外,新冠疫情下降速度不如預期。上周新冠中重症併發症446例,雖較前一周下降24%,但死亡達104例,較前一周上升16%,最年輕死亡30多歲男有癌症病史未打XBB疫苗。羅一鈞表示,原本預估8月中脫離流行期,但近期下降趨勢變慢,速度不如預期,預計延後至8月下旬脫離流行期,除非開學後有明顯疫情變化,否則第7波疫情約在秋冬之交才會上升,另KP.3已超越JN.1成為主流變異株。
中正一副分局長昏迷搶救!醫驚揭「氣喘發病」另有主因:恐非肺炎鏈球菌導致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52歲副分局長林岳寬,23日晚間突急性氣喘發作,緊急被家屬送往醫院救治,怎料到院後卻失去意識陷入昏迷,一度安裝葉克膜搶命,所幸病情已穩定,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也示警,2類人是好發氣喘的高危險群。據了解,林岳寬23日晚間在家中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突然昏迷,經醫院初步檢測為「肺炎鏈球菌」陽性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病發當天院方立即安裝葉克膜搶救,才順利救回一命,所幸情況逐漸好轉,目前已拆除葉克膜。針對感染「肺炎鏈球菌」誘發氣喘,醫師林應然表示,氣喘發作時患者不太會直接倒下,推測誘發原因可能不是肺炎鏈球菌造成,而是病人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是氣喘病史導致。林應然透露,像是抽菸、空氣汙染、吸入粉塵煙霧及溫差變化大,都是引發氣喘的原因,而最近遭到病毒感染的案例很多,也可能因此導致氣喘發作,促使肺炎鏈球菌入侵體內。林應然進一步說明,肺炎球菌常見於民眾的咽喉處,一旦人體生病感染病毒,肺炎鏈球菌就可能趁機侵犯氣管,尤其長者更是危險,恐入侵肺部引發肺炎,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呼吸困難送醫!北市中正一副分局長加護病房搶命 最新病況曝光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52歲副分局長林岳寬,23日晚間突呼吸困難倒地,緊急被家屬送往醫院救治,怎料到院後卻失去意識陷入昏迷,一度安裝葉克膜搶命,所幸病情已好轉,不過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據了解,林岳寬23日晚間在家中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突然昏迷,經醫院初步檢測,林副分局長為「肺炎鏈球菌」陽性誘發急性氣喘發作,病發當天院方立即安裝葉克膜搶救,才順利救回一命,目前情況已逐漸穩定。昨天晚上已經拆除葉克膜,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手腳要快!免費「肺鏈疫苗」快沒了 僅剩約2.9萬劑
自5月28日起短期開放之50-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狀況踴躍。疾管署今(6日)表示,目前各縣市庫存剩約2.9萬劑,因疫苗數量有限,實施至本周各縣市疫苗用罄為止,請民眾欲接種前,先依各縣市公布之接種地點洽詢疫苗供應情形,再行前往。疾管署說明,本周提供50-64歲民眾接種之PPV23疫苗用罄後,恢復提供原65歲以上民眾與55-64歲原住民之PPV23公費實施對象,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兩劑接種間隔至少1年,如為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上述兩項疫苗則間隔至少8周即可;另55-64歲原住民則公費接種1劑PPV23。疾管署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且PCV13及PPV23都是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PCV13為結合型疫苗,含1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激發免疫記憶,因此保護效果較長。疾管署提到,PPV23為多醣體疫苗,含2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提供更多種菌株血清型防護,因此接種2劑疫苗可有較長免疫保護力,且範圍更廣,獲得更完整保護,使保護效益最大化,呼籲65歲以上符合資格民眾請踴躍接種。疾管署提醒,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肺炎鏈球菌疫苗】各縣市合約院所名冊網址查詢。
注意疾病進化!WHO公布新版「抗藥性細菌名單」
世界衛生組織17日發布新版《2024年細菌類重點病原體目錄》,其中包括15種抗藥性細菌,依重要性分為關鍵、高度和中度3類。該目錄旨在為開發新型治療方法以阻止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傳播提供參考。新版目錄刪除2017年版包含的5種病原體與抗生素組合,並增加4種新組合。其中,耐頭孢地尼腸球菌被列為關鍵級病原體中的獨立項目,因為這種細菌在中低收入國家造成的負擔格外嚴重,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其他「關鍵」級病原體,包含容易產生多重抗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以及對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cin)具有抗藥性的結核分枝桿菌。由於上述兩項病原體可將抗藥性傳播給其他細菌,是全球目前面臨的最主要威脅。革蘭氏陰性菌可以透過轉移遺傳物質,使其他細菌也產生抗藥性。「高度」級病原體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病雙球菌以及屎腸球菌。「中度」級病原體包括A型和B型鏈球菌(皆為2024年新列入名單)、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抵抗力較弱的群體,例如兒童和高齡者,需要格外留意上述病原體。當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就是所謂的「出現抗藥性」,抗藥性將大幅提高疾病傳播、發病和死亡的風險,然而,抗藥性相當程度上由錯誤和濫用抗微生物藥物造成。新版目錄納入了新的科學證據和專家見解,用於指導新抗生素的研究和開發,並促進國際協調。
誤以為是得小感冒! 女老師感染性休克「四肢發黑壞死」被迫截肢
美國德州(Texas)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去年4月時身體出現感冒症狀,原先她並不以為意,但後續卻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肺部遭到感染,且出現感染性休克,為了保住她的性命,醫生只能選擇讓她的四肢壞死,最終進行截肢。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德州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雪莉(Sherri Moody)在去年4月跟著班級去戶外教學回來後,就出現了感冒症狀。起初她對此並不以為意,不過幾天後卻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室進行治療。在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雪莉的肺部因肺炎鏈球菌造成感染,身體已經進入感染性休克,且讓情況更惡化的原因,是因為雪莉一直服用的關節炎藥物,因此削弱了她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由於後續雪莉已經陷入昏迷的狀態,而醫生為了保住她的性命,使用藥物讓血液運輸至她的重要器官內,不過這樣的代價,就是得犧牲雪莉的四肢的血液循環,導致她的手腳皆發黑壞死。最終在雪莉的生命跡象穩定後,醫生便將她的手臂和膝蓋以下的腿部全數截肢。事後雪莉表示「我的精神非常堅強,不過我只是選擇快樂,但這並不是說我會時不時崩潰,只是會哭一會兒,我不會讓它持續太久。」事實上,根據據美國胸腔科學會指出,每年約有75萬美國人受到感染性休克的影響,其中大約有30%的感染性休克或嚴重敗血症患者,死於這種由常見感染引發的疾病。
春節團聚,當心樂極生悲! 感染科醫師籲「提前做1事」護健康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但一定要當心樂極生悲。人口大量快速移動 增加傳染病傳播風險春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日,各地華人歸國返鄉與家人團聚是年度大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臺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腸胃道就醫人數增加 這樣做避免發生率王瑞興主任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除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爆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除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的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是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把能接種的疫苗打齊全,以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為例,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新冠變異株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即使並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自費接種,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
新冠肺炎一週64死「創5個月來新高」 類流感就診人數多達11萬
疾病管制署今(30)日表示,近期新冠肺炎併發症與類流感人數激增,新冠一週就增加546例,雖然比前一週相比略降,但死亡人數卻增加64例,創5個月(9月初以來)新高,而本土JN.1病毒近四週佔比升至52%超過EG.5,也確定JN.1為國內新冠目前主流病毒株,呼籲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第4週(1/21-1/27)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萬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三年同期,且為十年同期第三高。目前處高原期,須持續觀察寒流後疫情變化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截至1/29,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6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2.3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3.1%,尚未達目標值(55.0%)。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1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40例流感併發重症(9例A型H1N1、27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3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3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8例死亡(2例A型H1N1、6例A型H3N2),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7例未接種流感疫苗。本流感季自去(2023)年10/1起截至今年1/29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130例A型H1N1、246例A型H3N2、5例A型未分型、2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9%),85%未接種流感疫苗;其中死亡63例 (25例A型H1N1、34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89%未接種流感疫苗。近期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數仍多,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且處流行期,因農曆春節將近,人群聚集及移動頻率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仍高,為保護個人健康,請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近期全國XBB疫苗打氣持續提升,1/26接種3.7萬人,再次創下去(2023)年9月底開打以來單日新高;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146.5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34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12.5萬人次。全國接種率達6.23%,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達14.77%。疾管署說明,上週(1/23-1/29)新增54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1/16-1/22)新增615例下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44例上升,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自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分別占98%及99%。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JN.1 (52%)為多,其次為EG.5 (35%)及XBB.1.5 (7%)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78%)為多,其次為EG.5 (13%)及BA.2.86 (7%)等。疾管署指出,為兼顧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尤其是兒童)就醫需求及急重症醫療品質,獎勵急救責任醫院於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簡稱特別門診),依衛生局回報,配合開設特別門診醫院共計157家,規劃開設約1,165診次(含353診次之兒科特別門診),高於往年開設診次,並陸續公布相關就醫資訊於衛生局外網。疾管署說明,自去年10月起,65歲以上長者施打流感、COVID-19、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時,每接種1劑疫苗,每人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考量國內疫情升溫,為保障民眾健康,將免費領取快篩對象自2/5起由65歲以上長者擴大至50歲以上民眾,接種上述公費疫苗的民眾,每人每1劑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
兒童反覆感冒勿輕忽! 嚴重恐會併發肺炎和鼻竇炎
一名4歲男孩林小弟連續咳嗽一個月,原本家長以為是一般感冒,因為家族有過敏史,感冒時有陸續服用診所開立的感冒藥及抗生素,但仍未好轉,之後發燒由媽媽帶至臺北醫院兒科,由兒童感染專科楊子毅醫師檢查。結果確定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系列病毒檢查 肺炎又鼻竇炎楊子毅醫師表示,檢查時發現林小弟鼻塞鼻音嚴重、喉嚨有許多黃膿鼻涕倒流,精神活力不太好,透過聽診發現痰音很重,進一步進行身體檢查和照X光,確定是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且經過病毒檢查,林小弟鼻腔中感染的肺炎鏈球菌還具有抗藥性。所幸在安排林小弟住院之後,透過抗生素治療、搭配口服藥物與蒸氣輔助化痰及抽吸鼻涕等治療,在四天後即緩解所有症狀順利出院,返家後繼續服用短期抗生素,一週後回診檢查確定已完全痊癒。盡快接種疫苗 注意呼吸喘息楊子毅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平時會帶原在健康人的鼻腔中,在感冒嚴重時細菌增長形成疾病,是經常造成五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鼻竇炎及中耳炎等感冒併發症的細菌,也有一定的機率再造成侵襲性的血液和腦部感染,但近年常規疫苗施打之後,細菌帶原率及嚴重病例已減少許多,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並要經常留意檢查孩子是否有呼吸道敏感,例如鼻過敏或氣喘,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喘或是精神胃口下降。透過多方位的控制及呼吸道保養、施打常規疫苗,留意孩子狀況,讓孩子能在症狀初期及早就醫,若有發燒症狀不能大意,盡快就醫,讓醫師能針對細菌感染選正確的抗生素和劑量以對症下藥有效治療,預防呼吸道感染並提高兒童免疫力,降低感染機會及減輕症狀。小心免疫負債 把握早期治療楊子毅醫師提醒兒科門診出現許多免疫負債的小病人,例如久咳不癒、反覆發燒、吃不好、睡不好,孩子感冒不容易痊癒,或是感覺快好轉卻又突然發燒,也有孩子經常在半夜咳不停,甚至因精神與胃口一路下降,嚴重至半夜急診掛號、住院才緩解惡性循環,使孩子與家長身心俱疲。這些「免疫負債」的病人對所有病毒都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到疾病侵襲。由於身體抵抗力低,當受到許多病毒輪番攻擊時,就可能出現「感冒好久怎麼還沒好」的狀態,而這不一定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感冒很久無法痊癒,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由醫師進一步檢查。
55至64歲原住民也可接種! 疾管署宣布擴大「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對象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疾管署於今(9)日表示,為避免55至64歲原住民發生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風險,並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死亡機率,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在去(2023)年11月22日專家會議討論決議,建議將55至64歲原住民,亦即1969年(含)以前出生者,納入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實施對象。另外,自1月9日起,將提供1劑PPV23接種,符合資格者約7.7萬人,呼籲民眾踴躍前往接種。 疾管署提醒,55至64歲的原住民,接種PPV23時請備妥健保卡及原住民身分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以維護自身權益。此外,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流感、新冠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無須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希望符合接種資格者儘速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才能減少冬季疾病的威脅。疾管署進一步指出,依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以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死亡機率,近期呼吸道感染疫情升溫,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就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其症狀會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此時接種疫苗就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另外,目前針對65歲以上民眾累計已接種PCV13(或PCV15)共達77.6萬人、已接種PPV23計185.3萬人,整體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則達47.8%(施打至少1劑),且PCV13及PPV23之庫存量共約47.8萬劑,並將視接種情形陸續供貨,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查詢各縣市「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合約院所名冊。據疾管署的介紹,「肺炎鏈球菌」通常潛伏於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染,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就可能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其中又以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為2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不論年齡均亦列為高危險群的,則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疾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
侵襲性鏈球菌感染「3年來最高」 近5成是65歲以上長者
統計顯示,今年累計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數超過2020~2022年之各年總案例數,成為近3年最高,其中更有近5成案例為65歲以上長者,醫界呼籲,長者及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危族群應儘早接種疫苗。今年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擴大至65歲以上,提供PCV13及PPV23疫苗,第三階段已開始施打,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一旦感染可能出現發高燒、咳嗽、胸痛等不同症狀。更有研究指出,曾感染社區型肺炎的患者平均將損失13個工作天,且需要3周的時間才能恢復至感染前的健康狀態。王復德理事長補充,肺炎鏈球菌更可能侵入原本應該為無菌的部位,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依據疾管署建議,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按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進一步說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全年皆有病例,冬、春季為發病高峰,如今醫院持續滿載,累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數近三年來最高,陳宜君理事長呼籲,肺炎高危險族群(如慢性肺病、腎病、糖尿病、吸煙者等)、一般成人可透過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避免成為社區保護罩的缺口。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今年疾管署擴大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65歲以上長者並提供1劑PCV13疫苗及1劑PPV23疫苗,這對於長者族群的保護效果將大有幫助。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佔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數約5成。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感染肺炎鏈球菌後30天內的死亡率約5-10%,同時住院治療的經濟負擔也會隨之增加。現行核准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PCV結合型和PPV多醣體疫苗,研究還指出,65歲以上長者接種PCV疫苗可有效降低73%因疫苗涵蓋血清型之社區性肺炎住院風險;鼓勵65歲以上長者應積極接種疫苗以遠離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根據疾管署2022年初統計,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比例僅4成。李秉穎表示,長者屬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早在多年前就建議當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先接種 PCV13再接種PPV23。今年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接種PCV疫苗,對國人的保護與國際接軌。李秉穎呼籲,長者族群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死亡率最高,是最需要積極接種疫苗的族群,建議長者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時也可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完善保護力。
新冠重症、死亡單周新高 羅一鈞估這時間點達高峰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周(11月28日至12月4日)新增2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11月21日至11月27日)新增248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8%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周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且國際部分國家疫情處高點或上升,須密切監測。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冠併發、死亡都比上周增加,死亡是四周以來的單周新高,重症也是五周以來新高,預估明年1月中至1月底,將進入高峰。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新增併發症及死亡病例分別有98%及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新冠XBB疫苗可有效對抗各類XBB變異株病毒,推估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分別達50%及61%,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臨近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活動頻繁,而接種疫苗後約需2周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另至今年年底前,65歲以上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可獲得各縣市提供之500元(含)以下衛教品,接種3種公費疫苗(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皆可領取COVID-19快篩試劑。目前全台約有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500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台灣「2不利條件」…黴漿菌很難不流行!台大醫示警:院內疫情已升溫
中國、韓國、丹麥、瑞典等國近期爆發黴漿菌疫情,引發國內民眾恐慌。對此,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昨(1日)也示警,過去1個月以來,院內黴漿菌疫情有升溫趨勢,且台灣還有2大不利因素,包括過去4年沒有黴漿菌流行,以及周圍國家有黴漿菌疫情,因此未來1至2個月流行起來的機會非常大。黃立民昨受邀出席立法委員邱泰源國會辦公室、台北市醫師公會一同舉辦的「秋冬季節病毒蓄勢待發─公私協力攜手全民做好準備迎接挑戰」記者會。他在會中說明,台灣目前免疫負債情況嚴重,尤其可以從流感疫情看出端倪,例如今年流感從年初到現在一直沒斷,還罕見出現A型H1N1、H3N2,B型3種流感病毒同時爆發。再加上流感重症死亡通常發生在年長者,但今年卻出現兒童死亡個案,代表目前的流感疫情較為嚴重。根據世界各國的推估,免疫負債預期要2年才能將債還完。至於黴漿菌疫情,黃立民解釋,黴漿菌潛伏期可以長達1至2週,且1年4季都可能流行。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中國大陸北方省分有一波疫情,主要發生在兒童,台灣則是低度流行,而且台大醫院其實已經看到黴漿菌陽性個案持續增加,台灣黴漿菌在接下來1、2個月大概很難不流行。尤其台灣已經有2大不利因素,首先是國內已有4年並未爆發黴漿菌流行,按照過往經驗,黴漿菌通常每3至7年會有一波較大流行;再來是周邊國家出現黴漿菌疫情,因此鄰近國家如果有流行,國內1年內也可能發生,因此預估明年春天會有新一波黴漿菌疫情。免疫負債另外一大憂心是疾病會變得嚴重,且可能有2種情況:首先是多重感染,同時感染2種細菌、病毒,或者感染病毒後引起細菌感染,都會比較嚴重;第2種情況則是細菌或者病毒本身變得嚴重,例如近期就看到大小孩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起腦膜炎的警訊。黃立民也解釋,最怕遇到因為免疫負債、疫情嚴重擠壓到醫療量能,然後又導致診斷醫治來不及,進而沒有監測到新發生的病毒、細菌。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因為這樣,才希望中國大陸把目前多重呼吸道疫情要清楚說明。黃立民也建議民眾,疫苗接種和呼吸道防護是2大減緩呼吸道傳染疾病感染的關鍵,疫苗包含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至於呼吸道防護則是戴口罩、勤洗手、和病患保持距離。不過肺炎黴漿菌尚未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一般民眾最好的方式便是維持良好呼吸道防護。
北市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急速惡化 確診隔天病逝
112年流感季臺北出現首位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該民眾為80多歲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個案於11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喘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至醫院就醫後診斷A型流感,病情急速惡化於隔(20)日病逝。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臺北市112年10 月1日至11月27日累計12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75%(9例)未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有1例為6歲以下幼童,因出現癲癇及呼吸道症狀就醫,診斷感染A型流感併發支氣管肺炎,其餘11位皆為60歲以上長者,均具有慢性病史。除1例死亡外,其餘11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皆已康復出院。北市衛生局說明,流感的症狀除發燒、咳嗽、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外,也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北市衛生局提醒,近期氣溫變化大,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之民眾儘速完成接種,尤其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及孕婦等高風險族群,以產生足夠保護力;若有呼吸道感染相關症狀應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公費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以避免衍生併發重症之風險。近期中國大陸除有流感疫情外,另有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北市衛生局說明,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夏天及初秋較常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之風險,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若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則有較高發生嚴重感染之風險。肺炎黴漿菌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感染後症狀輕微,約1至4週可自行痊癒,惟約10%患者會併發肺炎,通常配合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則可治癒。中國大陸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升溫,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前往中國前務必完成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等疫苗接種,並且務必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返國後若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等資訊,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並落實有症狀不上班不上課等自主防疫措施,以降低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風險。截至112年11月2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使用率已近9成,公費疫苗賸餘8萬餘劑,接種疫苗後須2週方產生保護力,北市衛生局呼籲符合流感疫苗公費對象之高風險族群請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除378家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可提供掛號接種外,亦可就近利用社區接種站施打疫苗,另北市11月28日至12月19日間於11處捷運站設置23場流感疫苗設站及5場市場設站,提供滿50歲以上民眾接種服務,接種完成後還可領取1份實用生活用品,歡迎符合資格尚未接種之民眾踴躍前往接種。針對具接種意願但無法於指定日接種之學生,請持學校開立補種通知單自行至合約院所接種完成接種。
打疫苗仍感染…兒童發燒恐是「這種菌」引發腦膜炎 醫示警:病程超快
「肺炎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有中耳炎和肺炎,亦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如入侵腦膜(引致腦膜炎)和血液(引致菌血症及敗血病),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小兒科醫師吳昌騰透露,儘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普及率高,最近還是有兒童感染,出現發燒、嘔吐、抽搐等症狀,病程極快,提醒家長注意。吳昌騰醫師在臉書表示,「肺炎鏈球菌。它是3個月以上兒童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也是兒童血液感染、社區型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膿胸、急性中耳炎、鼻竇炎的常見病原菌,偶爾也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膜炎、腹膜炎等。」醫師提到,「根據感染部位不同,肺炎鏈球菌疾病分為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non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NIPD)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IPD)兩大類。NIPD指與外部相通部位的感染,如扁桃腺炎、軟組織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吳昌騰進一步說明,IPD指從正常無菌部位(血液、腦脊髓液、胸腹水或關節腔積液等)分離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菌血症性肺炎、胸肋膜炎和腦膜炎」,而典型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有發燒和腦膜炎的症狀,如頭痛、嘔吐、抽搐、意識狀態改變、頸部強直等,前期病人常有鼻竇、耳部、呼吸道感染症狀。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預後決定因素包括、早期發現及辨識、病童入院時的嚴重程度、適當與立即使用廣效抗生素。吳昌騰強調,「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即使疫苗接種普及率很高,但最近還是有小孩感染了!說真的,這個疾病病程變化真的相當快!還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圖/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8大新制今上路!台電新增電價方案、公費流感疫苗第2階段開打
時序進入11月,不少新措施今(1日)開跑,包括地價稅開徵、台電新增「電價方案」、新生兒納「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公費流感疫苗第2階段開打等,攸關民眾荷包、醫療權益共8大新制一次看。醫療方面●公費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第二階段開打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公費流感疫苗第2階段自11月1日起開放接種,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65歲以上長者也可與莫德納XBB.1.5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第2階段11月29日施打,對象為6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或PVC15)或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者,可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幼兒專責醫師制度」11月1日起全面上路,3歲以下寶寶從出生開始,都能搭配「1名專責醫師」提供疫苗注射、篩檢、兒童發展評估,除了能及早發現遲緩兒外,也能即時揪出兒虐事件。●腦中風患者取栓術健保放寬給付健保署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執行時間,考量部分腦中風病人因睡眠、獨居及偏鄉等原因未能及時送醫、錯過治療時機,由原先疾病發作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民生經濟方面●地價稅開徵地價稅於11月1日開徵,徵收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地價稅額,民眾可持繳款單據至銀行、農會信用部、信用合作社和四大超商(限3萬元以下)繳納,或可使用銀行自動轉帳、信用卡刷卡、電子行動支付繳納,繳納期限至11月30日止,逾期未繳者將加徵滯納金。●地方稅開放線上補繳11月1日起,開放過去強制執行欠稅案件及逾期未繳的地方稅,包括房屋稅、地價稅、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和娛樂稅等,可至代收稅款金融機構或4大超商臨櫃繳納,也可直接掃描繳款書上的QR Code進行線上繳稅,滯納金將會自動計算。●台電新增電價方案上路台電增訂「高壓及特高壓電力批次生產時間電價」自11月1日起實施,離峰時間從9小時延長至18小時,包括凌晨0時至下午3時30分、晚間9時30分至24時;尖峰時間則縮短為6小時,從下午3時30分至晚間9時30分,另因離峰時段拉長、尖峰時間縮短,時段調整的電費差額將反映在單價費率上,尖峰費率提高為每度8到9元,與離峰費率相比價差高達6到7元,也是目前時間電價中,價差最大的電價方案(除了尖峰時間可變動的電價之外)。●ETF收益分配公告全面揭露為提升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收益分配資訊透明度,使投資人更了解ETF收益分配的組成來源,證交所要求自11月1日起,ETF收益分配公告將「全面揭露」,包括完整揭露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及其他等項目之占比資訊,將有助於投資人制定投資決策。●自帶環保杯高鐵買熱飲現折5元台灣高鐵宣布,自11月1日起,旅客凡自備環保杯在高鐵列車上購買熱飲,即可現折5元,若同時以手機出示高鐵TGo會員畫面,可再享95折優惠。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