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
」 林哲瑄 五十肩 富邦悍將 新竹棒球場 疼痛婆媳爆衝突互毆!懷中2月嬰「慘摔成腦損傷」 她狠遺棄下場曝光
大陸河南省一名許姓女子和住在一起的婆婆長期不睦,某次爭吵導致小兒子摔到地上,腦部嚴重受損;事後許女又因無力負擔治療費用,將1歲半的小兒子遺棄。案經審理,法院以故意傷害罪、遺棄罪,數罪併罰判處許女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根據陸媒報導,許女和丈夫結婚後,一直和婆婆一起生活,不過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加上家庭瑣事,所以2人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張。2021年5月,許女因口角與婆婆爆發肢體衝突,過程中僅2個月大的小兒子因此摔到地上,導致腦損傷。小兒子出院後,許女帶著2個兒子前往江蘇南通打工。由於醫療費用時在太龐大,許女選擇於2022年9月22日將1歲半,還在熟睡中的小兒子放在別人的三輪車後車斗,隔天才有人發現。警方透過監視器,迅速把許女帶回釐清案情。許女到案後,對於自己遺棄孩子的行為坦承不諱,後續被依遺棄罪起訴。法院調查期間發現,許女在和婆婆廝打過程中造成了婆婆右肩關節脫位,經鑑定已經構成輕傷二級,最終許女因犯故意傷害罪、遺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消息曝光後,不少人認為,婆媳矛盾的根源在於一個男人,那個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男人,如果這個男人在婆媳關係中嚴重缺位,那雞飛狗跳的生活是大概率就避免不了。
患五十肩痛到梳頭、穿衣都難!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有效解決困擾
「五十肩」是常年被討論的健康議題,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通常在患者50歲左右發生,成為五十肩的名詞由來;其帶來的肩膀疼痛、僵硬感,以及運動受限、夜間疼痛等症狀,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小困擾,例如伸手拿東西、梳頭、穿脫衣服或睡覺等,都會因疼痛而變得困難。五十肩新治療 微創肩關節鏡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表示,五十肩傳統治療方法大抵為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注射等;然而,當這些治療方法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時,便可考慮採微創肩關節鏡手術。他強調,微創肩關節鏡手術無疑為五十肩的治療帶來了新突破,透過細小的切口直接觀察並去除沾黏的組織,同時治療受損組織,極大化減少手術的創傷和恢復時間。微創肩關節鏡 手術精準度更高方啟榮醫師補充,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具有更高的精準度和定制性,能夠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他認為,這一技術的應用,為患者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得以藉此擺脫五十肩困擾,並相信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肩關節鏡手術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幫助患者擊退疼痛、重拾健康和活力。易和旋轉肌腱損傷搞混 治療方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五十肩最容易和「旋轉肌腱損傷」搞混,很多人會誤以為兩者是同一疾病。事實上,症狀雖然有些相似,但兩者是不同的疾病,相對有不同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因此,對於症狀的準確辨識和診斷顯得至關重要,攸關能否針對性且正確地進行治療,若民眾有相關疑問,可再就診諮詢醫師。
餐廳老闆常搬重物!肩旋轉肌袖破裂 創新治療恢復往常生活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經營餐廳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最近幾個月右肩有疼痛問題,診所就醫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甚至有疼痛致睡眠中斷的情形,至醫院才診斷為肩旋轉肌袖破裂。旋轉肌具有其重要性 損傷恐引起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新竹臺大分院骨科部醫師謝文統說明,旋轉肌袖破裂症狀為肩膀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度均下降,主要影響為主動(自行抬高)的動作,被動(輔助之下的抬高)的動作較不會受到影響,並通常會有三角肌、頸部疼痛及夜間影響睡眠品質之情形。由於現代生活方式和習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旋轉肌問題,如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絕不能輕忽此問題。專業復健及物理治療 關鍵在於漸進性和耐心謝文統解釋,對於輕微的旋轉肌撕裂傷或微小破裂,專業的復健及物理治療師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可透過詳細的評估和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他們能夠指導病人進行有效的運動和伸展,減輕旋轉肌的緊張感,同時提升其力量和穩定性。但他提醒,復健過程的關鍵在於漸進性和耐心,病人要通過一系列的運動和伸展來強化旋轉肌,同時學習正確的姿勢和身體機械運作方式,並需要病人的主動參與,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復健效果不佳,或者是達到中度亦或是重度的斷裂,則需要通過手術來修復或重建。微創關節鏡旋轉肌修補手術、反式人工肩關節 新創技術造福病友謝文統提到,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關節鏡旋轉肌修補手術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方向,這種技術透過小切口和微小攝像頭,醫生可以進行精確的手術,修復受損的組織,能夠最小程度地侵入病人的身體,減少手術後的疼痛和康復時間。同時,由於微創手術傷口較小,對於組織破壞亦較小,且關節鏡手術伴隨著大量沖水,大幅的降低了感染的機會,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更是福音。另外,反式人工肩關節也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對於嚴重破裂,或者是因年紀大、旋轉肌品質不佳的病人,這種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有效地治療肩部的嚴重損傷或功能障礙。反式人工關節手術通過將損壞的關節組織替換為人工植入物,重建了旋轉肌的正常功能,這種手術可以極大地減少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預防肩關節慢性傷害 保持活動性、不宜反覆拿抬重物謝文統提醒,平時需保持肩膀的活動性,適度做肩部伸展運動,避免同一個姿勢維持過久,不宜反覆拿抬過重之物,造成肩關節慢性傷害。目前有許多創新治療方式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肩關節鏡術後「新式復健更快康復」 長庚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一名30歲的上班族,健身舉重時不慎導致旋轉肌腱破損,肩膀活動時異常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順利接受長庚醫院骨科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後,希望儘早回到工作崗位,於是醫師在病患疼痛可接受的範圍內,術後第一天就開始了復健計畫,且病患僅在必要時使用三角巾作為保護,術後第三天疼痛逐漸減緩,二到三個月後肩膀活動完全恢復正常,第六個月更已恢復運動習慣,康復過程相較於傳統復健快上許多。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陳昭宇醫師表示,為了讓肩關節鏡術後的組織儘早癒合,傳統的術後復健會要求病患用三角巾讓肩膀維持固定姿勢,保護肩關節約4~6週,待傷口完全康復後才開始復健計畫。但這對於當今社會想盡快恢復日常生活的病患來說,康復時間實在過長。為加快病患康復速度,且提供安全有效及減少醫療成本的術後復健方式,新式的術後復健則是讓病人在術後第一天便開始接受緩和式的復健動作,在病人疼痛能承受的範圍內,鼓勵多活動肩膀,三角巾則準備在必要時使用以提供保護。基隆長庚及林口長庚骨科研究團隊陳昭宇醫師、邱致皓醫師及胡景維醫師,進一步從1,082位國內外接受肩關節鏡手術的病患進行術後復健研究,發現接受新式術後復健的病人在術後肩關節活動方面,例如肩膀前屈、外旋活動度等,相較於傳統病人有顯著提升,並且新式復建相較於傳統復健並不會造成術後肌腱破裂發生率上升。這項對肩關節鏡手術病患復原相當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12月國際知名期刊「BMC肌肉骨骼疾病(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受到醫界矚目。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邱致皓主任表示,這項研究為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提供了新的思路,術後第一天立即開始復健,更可能有助於加速康復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減少康復期間的不適感。邱致皓主任強調,儘管新式復健顯示出良好的效果,且不會造成額外術後併發症狀,但對於某些特定族群的病患,例如肌腱破損特別嚴重(巨大破損),或是病患有高齡、肥胖、骨質疏鬆等危險因子,傳統復健方法仍可能更為適用。
五十肩疼痛、難舉? 醫教「3招復健」改善關節活動度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在醫學上的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由於此病症好發於中年以上,特別是五十歲左右而得其名。若肩關節囊因發炎而產生沾黏,會造成肩關節之攣縮,進而使肩部關節活動受限,臨床表現為肩部多角度受限,且活動時伴隨疼痛,甚至夜間容易痛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中醫治五十肩 消腫又通絡 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指出,五十肩的自然病程會經歷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平均花費約2至3年後痊癒;但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及早採中醫介入治療的話,則可緩解不適,並將病程縮短至1到1.5年。在中醫觀點上,五十肩起因內在氣血不足,如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風寒濕邪之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或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筋骨失治,因而引起肩部功能退化。沈佩諠醫師建議治療上,中醫師會根據病程發展,選用針灸、拔罐(火罐或氣罐)以及傷科手法,來達到疏筋活血、通絡止痛、消腫消炎等目的,以改善肩部疼痛或活動不利之情形。除熱毛巾濕敷 三招復健運動日常生活中,沈佩諠醫師建議可使用熱毛巾濕敷在疼痛的地方,約10至15分鐘;睡覺宜採平躺或仰睡姿勢,避免患側肩膀受側睡壓迫。她補充,五十肩與肩膀受涼有關,所以肩部要注意保暖,避免電風扇或冷氣對著肩部直吹。另外,亦可從事以下幾種復健運動,幫助改善肩部關節活動度:一、鐘擺運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傾斜,讓患側手臂下垂,藉由身體搖動,讓手臂跟著輕輕畫小圓圈擺動,並可手握礦泉水瓶或啞鈴來增加強度與感覺。而手臂搖晃範圍,依自身可承受的強度來進行,且隨著症狀的改善,可增加畫圓的範圍。二、毛巾操:讓患側的手先往後(做向後穿內衣的動作),兩隻手握著毛巾,患側手儘量抬高到緊繃的時候,再用另一手往上拉,拉到患側肩膀有緊繃感,停20至30秒再放下──這樣算一次,十次算一回合,一天建議做2到3回合。三、爬牆運動:找一面牆並站在約一個手臂的距離,用手指頭當輔助慢慢往上爬,身體同時慢慢往牆面靠近。覺得腋下緊繃或不舒服的時候,可再往上一、二步後,維持姿勢10到15秒,然後慢慢放下來。可以正面身體面對牆壁,以及側面身體面對牆壁,各做10到15次。
85歲老太太多處骨折不知已骨鬆 女兒駝背變矮竟然也同病
85歲苗栗獨居老太太,一年前在浴室滑倒引發髖部骨折,家人考慮老太太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接至台北就醫治療,醫生診察時發現,老太太不但脊椎曾經因壓迫性骨折使用骨水泥,手腕與肩關節也都曾因骨折接受手術治療過,醫師特別檢查骨密度,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就連陪同女兒竟然也是骨鬆患者。遺傳也是骨鬆高風險因子 家人患病最好也確認自己骨質狀況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廷明醫師表示,高骨鬆風險包括高齡、停經後、茹素、運動量少、長期吸菸喝酒等,在各界努力下,很多民眾都已經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其實遺傳也是骨鬆常見成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友罹患骨鬆,就要小心自己骨質是否健康,盡快主動接受檢查。王廷明醫師說明,85歲個案在髖部骨折前數年,就曾因骨折就醫,檢查確認骨密度T值僅有-2.9,但當時並未積極治療,導致後續骨折。此次陪同就醫的60多歲女兒,在診間時也被察覺到駝背,測量身高竟比年輕時矮了6公分,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2.6,雙雙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母女都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1年後母女骨密度都大幅提昇,減少未來發生骨折危險。骨密度小於-2.5就應規律治療 減少流失與加速生成對抗骨鬆威脅王廷明醫師提醒,單純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大部分患者常在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或輕微跌倒讓撞擊部位骨折,才知道骨質不佳,想要在危害發生前治療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先利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質,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最好要長期且規律接受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王廷明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藥物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台灣健保將前者訂為第一線用藥,可避免骨質惡化太快,後者則是第二線用藥,能快速提高骨密度,但假使骨鬆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趕快拉高骨質或骨折手術成功率,可以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不佳做手術增加失敗風險 可先加快骨質生長提高成功率王廷明醫師強調,臨床面對嚴重骨鬆病患要做手術,經常發現骨釘較難鎖在骨頭上,或更換人工關節時,容易發生鬆脫或下沉,導致手術失敗率上升,因此如果病人手術急迫性不高,經濟考量許可下,會建議先用藥物快速增加骨質,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併發症機率也會降低,未來再骨折發生率也會減少。簡單化用藥提高長期規律治療意願 適當營養與預防跌倒也很重要王廷明醫師也說,治療骨鬆如同高血壓,只要中斷用藥,病情很快會打回原點,但獨居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用藥方式容易很複雜,常會影響規律治療骨鬆意願,甚至忘記回診檢查與用藥,因此在診間會不斷提醒老人家,一定要規律回診外,也會根據病人狀況,簡單化藥物使用方式,增加疾病治療意願。王廷明醫師補充,骨鬆患者除了規律穩定接受治療,也要保持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並且預防跌倒也是重要關鍵,居家環境要保持明亮,浴室最好能安裝扶手,如果年紀較長行動不便,外出活動務必攜帶助行器或柺杖,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意外就不出門,適當運動對保護骨質與維持肌力有很大好處。台大醫院致力改善骨鬆醫護治療品質 臨床研究不斷獲國際肯定王廷明醫師提到,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鬆威脅日益增長,台大醫院對骨鬆醫護投入相當多資源,骨科部所有醫師都接受過相關訓練,也累積很多經驗,能根據每一位病患狀況,給予最妥善的治療處置。另外在學術研究上,台大體系醫院也不斷有臨床研究,甚至在世界骨鬆協會發表,並拿到很好的評價,希望能不斷提高骨鬆醫療品質。
每天打手機10小時 26歲男手肘長出千顆「珍珠」…醫搖頭:玩出罕病了
中國大陸湖南省長沙一名26歲男子,近日因左手肘關節腫脹、無法伸直與彎曲到醫院看診,醫師問診後除驚覺男子每天玩手機長達10小時,更在掃描時發現他手肘內竟長出超過1千顆「珍珠」骨瘤。據《香港01》報導,男子向醫師表示每天下班後都熬夜玩手機,且1天內使用手機時間達到10小時,等意識到手肘出問題時已經無法伸直、彎曲還出現腫脹。醫師經斷層掃描,確認男子罹患「滑膜軟骨瘤」。醫師指出,該病為多發生在關節腔內的罕見但良性腫瘤,且身體每個關節處都可能罹患此病,症狀為關節滑膜、肌腱腱鞘滑膜及滑囊內有多個軟骨結節,病程若到後期還可能出現鈣化或骨化症狀。呼籲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應活動身體各處。滑膜軟骨瘤好發於30歲至60歲之間男性,最常於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及肩關節發作,病人通常無病識感但可能有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治療方式多為關節鏡或傳統手術移除「游離體」,或是合併執行滑膜切除手術。
經常半夜肩膀痛到醒!竟是五十肩惹禍 「2合併治療」緩解症狀
55歲陳小姐,患有糖尿病,長期服用口服藥物控制。前陣子突然感到肩膀痠痛,一開始並不以為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肩膀在舉高的角度下出現受限情況。更糟的是,夜間睡覺時如果壓到患側的肩膀,劇烈的疼痛導致她常在夜間因疼痛而驚醒,嚴重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穿衣、拿東西、洗澡等。最終診斷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五十肩比例女性較高 活動角度受限且症狀無法緩解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邱如凰說明,原發性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通常原因不明,但若病人本身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曾經因腦中風或骨折而長期不動者;次發性的五十肩風險會較高。五十肩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肩膀疼痛和肩膀活動角度受限,這種疼痛可能向上或向下輻射至頭頸部或上臂,尤其在高舉手臂過頭或將手臂移到背後時會感到疼痛和僵硬。此外,五十肩通常被認為是50歲人的疾病,但實際上常常發生在40至60歲的中年人,而女性患病的比例較男性高。五十肩為自限性疾病 常見4個疾病階段 過去通常認為五十肩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病人會依序經歷四個疾病階段,這個過程可能長達近兩年的時間。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如果不接受相關治療,大多數病人雖然最終疼痛會減輕,但角度仍然受到限制,甚至有些病人可能會停滯在某個階段,導致症狀持續無法得到緩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五十肩)病程,通常被分為四個階段疼痛期(1-3個月)疼痛首次出現漸凍期(3-9個月)疼痛加劇,角度受限程度增加結凍期(9-15個月)疼痛逐漸減輕,角度受限達到最嚴重解凍期(15-24個月)疼痛幾乎消失,角度仍然受到限制五十肩治療方式多元 這兩種雙管齊下效果較佳五十肩的復健治療包含關節鬆動的徒手復健、深層熱療、類固醇注射以及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治療,目前多數研究認為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治療搭配徒手復健效果最佳。邱如凰指出,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是醫生透過超音波導引,將大量液體精準地注入關節腔內,以撐開沾黏的關節腔。不僅可以縮短疾病持續的時間,還能加速疼痛的緩解,達到長期角度改善的效果。邱如凰補充,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可直接於門診操作,不需全身麻醉,一次療程以2至3次居多,但會因人而異,每個人適合的治療不盡相同,需要由專業醫師判斷找到最適合的選擇。
肩膀疼痛無力抬不高! 竟是肩膀「旋轉肌」破洞
60歲的廖大哥長期做工,需要使用肩膀扛重物,經常有肩膀疼痛的困擾,大多使用痠痛貼布處理,但這次疼痛已經持續好幾個月,尤其睡覺時側睡壓到會特別痛,之後更發覺肩膀無力抬不高,以為是五十肩造成,於是在診所吃藥、復健,但三個月仍不見改善。到醫院就診並安排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他竟然是肩關節旋轉肌破裂,且破裂處有2公分大,因此立即安排微創關節鏡修補手術,術後隔天出院,三個月來已恢復良好,疼痛及肩膀功能均明顯改善。小心旋轉肌破裂 與五十肩搞混恩主公醫院骨科施胤全醫師表示,肩關節旋轉肌是連結肩胛骨及上臂骨頭的重要構造,主要是能讓我們的上手臂可以舉起超過肩膀自由活動。當旋轉肌破裂時,病人經常會有肩膀疼痛無力、手臂抬不起來,肩膀外展能力受限的狀況,其中疼痛在夜晚時最為強烈,因症狀與五十肩相似,病人經常搞混而延誤治療。最重要是區分肩關節症狀屬於沾黏性的五十肩,還是旋轉肌腱破裂;前者是肩關節囊沾黏發炎導致,在自己或別人協助下都無法將手抬高,但若是旋轉肌破裂,也無法自行將手抬高,要別人協助下才可以,不過仍需要影像學檢查來確認診斷。旋轉肌破裂及時處理 避免換肩關節沾黏性的五十肩 透過保守性治療施胤全醫師指出,沾黏性的五十肩可以透過保守性治療,包括關節注射及復健改善,但若為旋轉肌破裂,尤其屬於大於1~3cm的大破裂,且疼痛與肩功能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時,就建議使用手術做縫合,目前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傷口小恢復快,能較快回歸日常生活。施胤全醫師提醒,旋轉肌破裂早期處理都能有良好的預後,但若未及時處理,會造成破裂惡化,導致肌腱品質下降、脂肪浸潤,甚至會造成晚期的旋轉袖破裂關節病變,導致需置換肩關節。肩關節的疼痛及無力相當常見,常影響病人日常活動及造成夜間睡眠品質不佳。施胤全醫師呼籲50至70歲,是旋轉肌破裂的好發族群,若原本有肩關節骨刺的問題、長時間過肩動作的工作、抽菸、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更容易發生,當疼痛持續2至3週未改善時,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臺大發表「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
能夠再度流暢的彈琴,對僑居美國的唐小姐來說,是重生之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37歲的她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在美國進行正子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掃瞄及切片檢查,診斷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腫瘤旁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美國醫師評估此手術非常困難,且有右手癱瘓的風險,因此回臺向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尋求協助。陳晉興教授馬上與神經外科王國川教授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的斷層及磁振造影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透過電腦動畫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解釋,並進行術前模擬,評估腫瘤的位置及與神經、血管的關係,病人術後順利恢復,不僅沒有右手癱瘓無力的後遺症,而且還能夠照常彈奏鋼琴並開車接送小孩。第二例是48歲男性,罹患縱膈腔類癌,病患腫瘤已超過10公分,且包圍住心臟旁的大血管及氣管,導致呼吸困難。外科部陳晉興教授立即與心臟外科紀乃新教授組成醫療團隊,將病患的電腦斷層重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進行術前模擬,同時也運用最新研發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斷層影像轉換為3D虛擬實境進行術前模擬,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現在也能應用在醫療,由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跨領域與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洪一平教授合作所組成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榮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成功執行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此計畫結合了臺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陳晉興教授表示,目前雖已有許多醫學中心,特別是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骨科等領域,在研擬手術策略和解釋病情時,會將二維影像轉換使用3D列印模型,可以同時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手術方式和步驟,相對於傳統的影像檢查,更易於理解。然而,這種模型需要客製化製作,每套模型僅適用於一位病人,價格約在25萬元左右,並且製作需要7到10個工作天。對於病情危急或經濟壓力較大的病人來說,緩不濟急且負擔不小,「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僅能解決這些困境,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臺大團隊積極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病人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影像,即時轉換為3D情境,呈現出病灶及周圍構造組織的關聯性。還能夠進一步對不同的器官組織進行層層解析,或使用不同的視角觀察。相較於傳統方法,不僅節省時間和成本,更讓病人及家屬清晰理解醫療團隊如何治療病灶。此外,遠地或國外的醫師、家屬甚至可以使用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同步參與醫療團隊討論及病情解說,讓病人及家屬能夠安心地將生命託付給醫療團隊。
馬可以站著睡整晚? 專家:生存防禦本能
如果有機會在晚間路過馬場,你可能會看到馬匹們站著睡覺,這是牠們為了生存而生的「本能」,以使得能在必要時候進行脫逃。因為大型動物從躺下到站立需消耗不少能量,牠們在不安全的地方會選擇站立睡覺來補充體力和同時進行防禦,而成年馬更只需5小時就能睡飽,不過當牠們感到環境是舒適安全時,仍然會選擇躺下來獲得更好的恢復。根據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的描述,馬很少躺下來睡覺,大多會以站姿來補充體力,在平衡牠們對睡眠需求的同時,也能即時感應掠食者所帶來的威脅,而斑馬、野牛、大象和長頸鹿等其他大型草食動物也是如此。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馬科專家凱倫(Karen Waite)表示,馬具有特別的「支撐裝置」,包括牠們的肌腱、韌帶、前後腿骨骼和軟組織等,可以在腿部肌肉放鬆時,穩定肩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讓馬匹能在省力的狀況下保持站立。雖然馬能站著睡覺,但牠們仍需要躺下來獲得更有效果的恢復性睡眠,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馬匹行為高級講師莎拉(Sarah Matlock)提到,馬匹站著睡覺時無法達到「快速眼動睡眠」,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免疫系統減弱、細胞生長減少等。成年馬匹每天只需5小時睡眠即可恢復體力,但至少得有25分鐘「快速眼動睡眠」才能維持健康,而這只能在躺下睡覺的時候發生。「如果牠們(馬)在環境中感到不安全,或者沒有其他馬匹陪伴、與世隔絕,那麼牠們就不太可能躺下睡覺」莎拉說到,如果同時有多隻馬躺下睡覺,那麼至少會有一隻是保持站立狀態,就如同輪流站哨一般,以時刻觀察潛在的捕食者危機。
70歲以上民眾6成患肩旋轉肌破損! 微創治療可助改善
65歲的林伯伯最近三個月他總感覺右側肩膀痠痛,尤其是在抱孫子或搬重物時,更覺得肩膀隱隱作痛,入夜睡覺時也常因肩膀的疼痛讓他輾轉難眠。某日,牽機車時,右手如同往常一般用力一拉,卻突然感覺右肩有股灼熱的劇痛感,就醫經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後,診斷出肩膀旋轉肌有破損。70歲以上老年人 「肩旋轉肌破損」比率高達6成樂生療養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駱耀璋說,肩膀旋轉肌主要由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所組成,除了負責肩膀抬高、外展及內轉等主要關節活動之外,更提供了肩膀關節的穩定度與動態平衡。他進一步解釋,造成肩旋轉肌破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肌腱老化、慢性肩關節夾擠、以及外力造成的拉傷或撕裂傷等。根據醫學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將近三成的比率有旋轉肌破裂的情形;70歲以上長者,肩旋轉肌破損的比率更高達6成。診斷宜循序漸進 X光、超音波與核磁皆重要駱耀璋表示,肩旋轉肌破裂的診斷宜循序漸進,X光、超音波與核磁共振都很重要。X光可以診斷肌腱是否鈣化、骨頭有無疾患及肩關節是否有退化的現象;而超音波可以看旋轉肌是否有破裂,並且於動態下查看肩膀是否有夾擠造成旋轉肌破裂情況。至於核磁共振(MRI),更是肩旋轉肌破裂重要的診斷關鍵,林伯伯就是利用MRI完整地評估破損的大小、形狀、位置以及是否有脂肪浸潤肌腱的情形,影響他治療方式的選擇,進而促進其術後恢復速度。微創肩關節鏡治療 減少軟組織損傷駱耀璋提醒,現代人喜愛運動休閒,長者們在運動或搬重物時須特別小心肩膀用力方式及姿勢,避免用力過當而造成肩膀旋轉肌的損傷。當肩膀時常疼痛且症狀逐漸嚴重時,切勿輕忽,應及早就醫,接受適當的檢查與評估,才能盡早診斷與治療。由於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肩旋轉肌破損已經可由微創肩關節鏡的方式來進行修補,比起傳統的手術方式,微創手術能減少周圍軟組織的損傷,使病患更快速地恢復並盡早復健,以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及運動。
五十肩可以靠運動預防? 復健科醫師破解4大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又長期久坐,常常有肩頸痠痛的問題,有時甚至痠痛到無法將手舉高,因此認為自己有「五十肩」,也有許多人認為五十肩是肩膀久未活動造成的,所以可以靠運動來預防五十肩的問題。但這些真的正確嗎?復健科診所醫師蕭博隆來解答!五十肩迷思一 肩膀痛舉不高就是五十肩?所謂的「五十肩」其實是一個俗稱,在臨床上正式名稱為「沾黏性關節囊炎」。當包覆肩膀關節的關節囊增厚、沾黏,會使病人的肩關節角度受限。因此,肩頸僵硬、疼痛是五十肩的常見症狀,但肩膀痠痛、手舉不高不一定就是五十肩。蕭博隆醫師表示,很多人覺得肩膀痛舉不高就是五十肩,但其實醫療診斷上有較嚴謹的定義,須了解病患肩膀角度受限的比例、角度受限的大小,以及疼痛的型態、什麼時候開始疼痛、疼痛症狀維持多久,最後再輔助超音波檢查才能判斷是不是五十肩。醫師也提到,五十肩有時會有病程的演進,因此剛開始1週左右,病患肩膀疼痛就醫,基本上應該很多醫師都沒辦法判斷是五十肩,但觀察一段時間,約1-2個月後,肩膀角度慢慢受限,配合病人年齡、慢性病情況,才有較高的機率能正確診斷。五十肩迷思二 運動可以預防五十肩?五十肩通常好發在50歲左右,女性較常見,而有慢性病或者肩頸曾受傷過的病人罹患五十肩的機率也較高。有些人認為,五十肩是因為肩頸長期維持在某個姿勢未活動造成的,因此,應該做運動以預防五十肩產生。不過,蕭博隆醫師指出,我們可以靠運動來預防肩部疾病、肩部疼痛的發生,但說到五十肩的預防又是另外一個議題,因為五十肩不太能夠靠運動預防,有些人年紀到了沒有任何原因也是會有五十肩,會發生就是會發生。他表示,靠運動可以預防的是創傷後、發炎後不小心傷到肩膀產生的次發型五十肩,這種情況才可以靠一些運動、姿勢矯正來預防。五十肩迷思三 五十肩要開刀治療?而關於五十肩的治療會根據不同時期的症狀進行不同治療。蕭博隆醫師提到,一開始處於發炎期,肩膀會疼痛但角度不一定會受限,這時可透過口服藥物,或是物理治療減少局部發炎、疼痛。大約1-2個月後,過了發炎期疼痛程度減緩,但肩膀活動角度開始受限,病人常會抱怨手舉不高,或穿脫衣服變得很麻煩。蕭博隆醫師表示,這時以沾黏問題為主,因此會由物理治療師做關節鬆動、牽拉的治療,或注射治療,在關節裡注射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水將沾黏部位撐開,也就是所謂的「關節擴張術」,通常會針對較頑強的沾黏,或其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個案使用。五十肩迷思四 五十肩要熱敷?冰敷、熱敷對於肩頸痠痛也有改善的效果,一般教科書上都會寫在受傷後的前48小時應該冰敷,48小時後才可以熱敷,但五十肩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呢?蕭博隆醫師表示,站在修復的觀點上,修復需要養分,而養分是由血液運送,所以絕大部分的情況會鼓勵「溫熱敷」,提升血液的循環。但是也有例外,蕭博隆醫師提到,少數的情況下有明顯發炎,或者剛受傷肩膀非常疼痛的時候,處於急性發炎期可以短暫的冰敷一陣子,但之後要盡早回到溫熱敷,循環增加,恢復才會比較快。而「急性發炎期」的定義,醫師指出,這由病人的感覺來判斷,如果是痛到連動都不敢動的程度就建議先冰敷,如果還可以動,但某些角度不太舒服,即使傷害剛發生一樣可以熱敷處理。
93歲老翁飽受疼痛之苦 「高頻熱凝手術」15分鐘緩解
一名93歲的病患,因為脖子到肩膀非常疼痛,痛到一年來都只能坐著睡覺,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考量到病患年事比較高且心臟衰竭,開刀風險高,因此,建議可採用高頻熱凝手術,經過約15分鐘手術,打了兩針 ,病患表示,一周後疼痛指數減少幾乎一半,兩周後回診,疼痛指數大幅降低,終於可以躺著睡覺了。另一名68歲病患,右邊後頸到手臂很痛,尤其轉動起來頭部更是劇烈疼痛,經過檢查是高位頸椎第一第二頸椎疼痛,由於該病患之前做過腰椎手術效果不滿意,對手術猶豫,因此接受高頻熱凝手術,由於病患痛點圍繞重要神經血管腦幹,屬於高危險和複雜性手術,醫師手過程定位要非常清楚,目前恢復良好。巫智穎醫師表示,高頻熱凝手術的原理是將導針置入所需治療的神經周圍利用高頻電波傳遞能量達到止痛效果,分為「傳統式」及「脈衝式」,傳統式是將產生疼痛的感覺神經破壞,脈衝式是經由改變神經傳遞,讓神經「暈倒」,「睡著」達到止痛效果。整個治療過程是在局部麻醉或靜脈麻醉之下進行,經由術中X光或超音波導引將導針置入適當位置,治療時間約15至50分鐘,治療後無需住院,即可返家,無手術傷口,治療後當天可能會有腫脹痠麻無力,一到兩周後即可恢復生活品質。高頻熱凝手術可以適用於三叉神經痛、頸腰椎疼痛、肩關節、膝關節疼痛、癌症疼痛等,止痛效果因人而異,通常為數月至一年以上。有些病患可能一年就會來打一次,跟醫美治療黑斑一樣,打掉黑斑如果再長出來,就再打掉。巫智穎醫師指出,醫師下正確診斷是最重要,才能做正確判斷,治療起來才事半功倍,例如有些病患頸椎脊椎腰椎退化,側彎疼痛很厲害,如果開刀可能要打十多根釘子,不見得一定好,但經過x光,超音波或核磁共振,可以找出特定痛點來治療,舒緩疼痛也可以少吃止痛藥。巫智穎醫師強調,疼痛是人體在出現問題,提醒自我保護的重要機制之一,疼痛介入性治療雖能有效降低疼痛但並非可以取代手術,不過,對於身體狀況不好不適合手術,或是對手術有疑慮病患,可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慢性疼痛在如今文明社會中比例日漸增加,好發年紀也有往下趨勢,舉凡30幾歲上班族、工程師長期久坐久站,60幾歲老人骨關節退化,頸腰椎骨刺,甚至手術後產生的沾黏、神經痛等等,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圖說
鄰居放鞭炮「飛到男童身上」 6歲小孩耳膜破裂被迫截肢
因為一個鞭炮,讓一個6歲男童的右手永遠的離去了。中國江西上饒在1月21日時,一名男子突然對一名6歲男童投擲鞭炮,結果鞭炮的爆炸竟然直接炸碎了男童的右手臂、耳膜破裂。由於傷勢嚴重,男童最後接受了3次手術,但傷勢嚴重的右手仍然沒法保下來。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受傷的是6歲的翁姓男童,其母親許女士表示,當時鄰居丟鞭炮到兒子身上時,鞭炮先是掉到兒子頭上,接著落下來之後,在兒子右邊肩膀處爆炸。等爆炸結束後,兒子的右臂血肉模糊一片,因此急忙將兒子送到醫院急救。但即便如此,因為傷勢嚴重,兒子的右手臂仍然被迫截肢。許女士表示,孩子的右臉右耳被縫了多針,右耳膜也破裂,在醫院一共做了3次手術。診斷證明書上也寫著,男童右側肩關節處離斷,僅剩餘部分皮膚組織連接,右上臂不規整開放性創口,創口內可見骨碎塊,肌肉組織損傷斷裂嚴重。診斷為右在肩和上臂水平的創傷性切斷、失血性休克。而在男童肩膀爆炸的鞭炮,只有7公分長、3公分寬。而肇事的鄰居也表示,自己當時距離小孩有20多公尺遠,他原本是要將鞭炮丟到小孩附近的池塘內,但沒想到卻丟到小孩身上。他也強調自己並非是有意炸傷小孩,更表示兩家人不僅是鄰居,甚至還有親戚關係。對於小孩受傷的後需要的相關費用與賠償,該名鄰居也表示自己會一力承擔下來。
蕭薔忍痛半年右肩開刀 術後兩個月劈腿辣拍年曆
蕭薔為新的慈善年曆展現了倒掛金鉤鱷魚式等瑜珈體式,但她透露,在拍攝年曆之前,默默熬忍半年肩傷之苦,幸虧動了手術,才讓她第27年發行慈善年曆的空前記錄不致中斷。原來今年年初,蕭薔在為父親做例行居家整理時,右肩開始疼痛,無法伸展,穿脫衣服時會有卡卡感覺。她忍到7月才開刀,練習了10多年的瑜珈及從未中斷的書法鈔經,也因此一度面臨暫停,她說:「當下非常的無言,因為幫父親整理居家是日常的事。平常不管有多忙碌,也會堅持寫完書法,再開始一天的行程。」蕭薔為公益年曆展現瑜珈中人面獅身變化式、大地天堂鳥式等。(圖/珍世美學慈善基金會提供)忍痛半年蕭薔就醫,醫生診斷後決定為她做右肩關節擴張術,蕭薔說:「算是很簡單的手術,只是醫生一再叮嚀術後不要過度使用右手,至少休息3個月以上」,她雖然錯愕,隨即卻也泰然處之,依舊天天鈔經,「鈔寫經文是對天上媽媽的思念」而肩傷術後不到兩個月,蕭薔竟然可以進棚為年曆拍照,更如期展現極限式的瑜珈動作,她樂觀的說:「是壞事,也是好事,全在心態跟一念之間 。」擁有110公分大長腿的蕭薔為公益大方秀。(圖/珍世美學慈善基金會提供)蕭薔透露,「所幸書法老師官大欽重新調整了我握筆及書寫的方式,瑜珈老師Annie從最簡單的方式逐步幫助我,反而讓我重新找回瑜珈的初心。」看到2023年曆終於完成,她深深體悟,「如夢一般!人生啊,妳總會遇到某個事情,它教會妳換另一個角度整理、思考,結果往往是妳意想不到且美好的。」每一年的公益年曆都由蕭薔從構思、拍攝、製作、編排、付印,至少耗時6個月,「鈔寫的心經已逾數千遍。」蕭薔說:「如果年曆上鈔寫的經文和一切美好的圖像,能讓見者平靜、愉悅、豐盛,一切都圓滿了。」擁有110公分大長腿的蕭薔為公益大方秀。(圖/珍世美學慈善基金會提供)往年發行的年曆總共15頁,今年竟然有16頁,特別加印一頁隸書體的心經全文,可以讓更多人方便鈔寫,蕭薔笑說:「右肩受傷,創作量還增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淬鍊之後的堅持,獻給27年來一直支持鼓勵我的人。很感恩這一切,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善款幫助弱勢團體,不論還有多少考驗在等待,都會堅持下去,做最美好的事。」而發行慈善年曆27年來,蕭薔已將所得捐助各公益團體逾3千500萬元,導演好友伍宗德日前也共襄盛舉,為新竹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拍攝公益廣告。蕭薔為公益年曆展現瑜珈中人面獅身變化式、大地天堂鳥式等。(圖/珍世美學慈善基金會提供)
71歲老翁肩痛到無法洗頭 新型手術治療「終於能舉手」
71歲的王先生左肩疼痛數月,期間多次在各診所及醫院就診,並嘗試服用及注射消炎藥物、復健,但卻效果不彰。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愈發加劇,不但因手無法抬舉而導致洗頭吃飯等日常生活受限,更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最後王先生決定到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就診。經張浩銘醫師安排X光、高階軟組織超音波與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王先生的肩旋轉肌腱已嚴重斷裂且造成肩關節嚴重退化。考量其年紀較大且已嘗試過各類保守治療卻成效不佳,故建議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術後再搭配簡易居家復健,術後兩週手臂已可抬舉且疼痛大幅降低,生活品質獲得了顯著的改善。肩關節疼痛是中老年患者十分常見的問題,大多是因退化、缺乏運動或過度勞動所導致,此外,旋轉肌腱斷裂也是十分常見的原因。張浩銘醫師表示,旋轉肌腱斷裂常會導致肩部疼痛與手臂無力抬舉,並且隨著斷裂的肌腱逐漸內縮,肩關節軟骨也會隨之磨損,進而導致肩關節退化。嚴重者可能會有夜間肩部劇痛,或有如假性癱瘓一般,手完全無法抬舉等症狀。 一般對於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治療上會先嘗試服用或注射藥物、物理治療等;若未有顯著效益,則進一步考慮關節鏡肌腱修補手術。張浩銘醫師說,當肌腱已退縮至無法修補的程度,並可能合併肩關節退化時,已不適合執行肌腱修補,而會建議進行反式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再搭配肩部的肌力復健訓練,兩方並行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效改善預後並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張浩銘醫師指出,新型反式人工肩關節手術在國外已有20年左右的歷史,相較於傳統的全人工肩關節置換,新式手術的特殊設計可以調整肩關節的旋轉中心,讓病患藉由較強壯的三角肌,取代嚴重破裂無法修復的旋轉肌腱,幫助完成肩部動作,達到傳統肩部人工關節無法企及的成效。除此之外,反式人工肩關節手術也適用許多肩關節困難疾患,如肩關節骨折術後癒合不良、高齡合併肩關節粉碎性骨折、肩盂骨性缺損合併退化性關節炎、被忽略的肩關節脫臼等,應用十分多元,皆可與專業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策略。張浩銘醫師表示,此術式雖預後良好,卻價格高昂,因此相較於已有健保給付的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較不被民眾所知;但近年來健保局已通過可用專案審查的方式進行申請,提供肩旋轉肌腱斷裂卻無法進行修補的患者一個治療選擇,確實是肩部疾患的一大福音。
婦人倒垃圾竟釀肩旋轉肌撕裂 免手術!超音波導引 PRP注射治療
57歲陳太太某天倒垃圾後覺得肩膀痠痛,本來覺得可能只是拉傷,不料過了一週,疼痛範圍慢慢擴散,且晾曬衣服時手覺得無力抬不太起來,因而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復健科。經鐘毓婷醫師安排理學及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肩旋轉肌撕裂。陳太太先接受兩週的藥物與復健治療,疼痛有些許減緩,但仍覺得肩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於是決定採用增生注射與自體血小板PRP注射,經3次療程後覺得疼痛大幅改善。鐘毓婷醫師指出,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而肩旋轉肌群負責肩膀活動時的穩定性,讓肩膀在執行屈曲、外展或是旋轉時不至於脫臼,但也容易受傷。受傷的原因通常是日常生活過度使用(例如做家事、反覆地抱小孩)、不良的運動姿勢,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某一瞬間動作太快(例如提重物、突然舉高等)造成旋轉肌肌腱受傷。常見的症狀為疼痛與無力,在超音波的檢查下,會看到旋轉肌肌腱發炎或是夾擠,嚴重或未積極處理可能導致旋轉肌肌腱撕裂甚至斷裂。以往民眾一聽到撕裂,直覺會想到需開刀做修補,然而,隨著超音波技術的進步,民眾可先至復健科接受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評估旋轉肌撕裂嚴重程度,除可確認是否有撕裂,也能評估是否有其他的狀況,例如鈣化性肌腱炎、滑囊炎…等。若是小撕裂則選用非手術的方式修復,如增生注射、PRP注射或是羊膜注射,其原理為將生長因子注射至破損處,刺激組織修復,一般來說注射後4週可追蹤肌腱修復狀況,若有改善可繼續施打。而療程長短視破損程度與個人狀況而不同,平均需3~6次療程。目前的研究建議要在超音波導引下做注射,效果才會明顯,注射後避免搬抬重物,以及肩膀盡量在不痛的範圍下活動,同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他命B群以及維他命C,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素促進肌腱韌帶的癒合。另外,平時可以做肩關節的保養運動,包括肩關節活動度訓練(手指爬牆運動,避免關節沾黏)、肩胛穩定動作(划船、滑輪下拉)、以及旋轉肌肌力訓練(彈力帶外旋)等,維持肩關節完整的活動度以及肌力,避免旋轉肌肌腱的受傷。
護理師「右肩旋轉肌斷裂」 把握復健黃金期!終於順利重回職場
台中一名50多歲的連小姐,擔任特檢區護理師,因需持續使用雙手來操作儀器,於去年開始覺得右肩疼痛,起初不以為意覺得會自行好轉並未就醫,直到已影響她的睡眠及工作,半夜也常因疼痛而醒來,造成精神狀況不佳,甚至暫時調離原單位。因此至本院復健科求診,經復健科醫師診斷,發現是旋轉肌群斷裂,轉至骨科接受右肩旋轉肌的修補手術。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物理治療師沈傳凱指出,連小姐手術後,用三角巾固定一個月之後開始接受物理治療,個案的肩關節動作嚴重受限,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發現肩關節因術後腫脹及沾黏,造成關節角度受限右肩舉高只有30度,外展只有40度,一動就會非常難受,連帶脖子也開始感到疼痛。沈傳凱表示,從患者最難接受的疼痛開始處理,將緊繃的肩頸肌肉放鬆,並以消除水腫的手法將肩部的腫脹降低,促進右肩的循環,並加上關節鬆動術及牽拉治療等徒手治療手法,來改善肩部活動度受限的情況,更於治療結束後教導病患回家的自我照顧,如熱敷、自我按摩、自我牽拉…等。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連小姐肩關節角度也明顯提升可以舉高和外展到90度,外轉也可以達到60度,個案自己也覺得很神奇,現在已經可以在晚上好好睡上一覺。沈傳凱說,物理治療師除了原本的徒手治療手法之外,開始在治療中加入肌力訓練,在受傷及手術後因固定及疼痛而造成萎縮的肌肉群,藉由紅繩、彈力帶等訓練,來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及活動時所需要的肌力。病患每天也遵守物理治療師教導的回家作業,經過5個月左右的復健期,右肩活動度和肌力慢慢恢復,已經可以達到功能性活動的角度,生活自理已不成問題。連小姐也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肩膀在手術後可以恢復到這樣的程度,往往聽過相同手術個案,預後效果不佳,原本很擔心自己無法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但在物理治療師細心的治療下恢復到和手術前一樣,且力氣和角度都恢復的很好,現在已經可以回到原單位繼續服務。沈傳凱物理治療師強調,術後的復健相當重要,只要能即時且適當的治療都能有相當好的恢復。當然個案自己也要堅持,物理治療師指導的回家運動及自我照顧的方式,也都要確實執行,治療師與病人雙方的密切合作,才能創造出最棒的預後。
大陸瘋買矯正神器「十字棍」!號稱告別駝背、改善體態 醫生示警:身體恐出狀況
網路上流傳著各種改善駝背的方法,近期中國電商更是販售一款矯正神器「十字棍」,宣稱能告別駝背、矯正體態,月銷逾10萬件。不過,就有醫生提醒,「十字棍」並無矯正作用,若使用不當恐會造成疼痛、損傷等狀況。近期,中國電商平台上熱銷一款神器「十字棍」,主打矯正駝背、改善高低肩等效果,而且僅花費百元就可入手,甚至最便宜只要10幾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4元),熱賣款更是月銷超過10萬件。一名商品客服說明,只要把木棍交叉放置身後,雙腳併攏、臀部夾緊、挺胸縮小腹後貼緊棍子,每天只須花費10到20分鐘,持續1個月就能看到效果。有醫生表示,矯正器材一般來說效果並不大,且沒有科學根據,「十字棍」的原理是透過外力把胸椎強行拉直,長期使用並無矯正體態的作用,反而若是使用不當,恐導致肩關節、腰椎、胸椎等部位疼痛。此外,醫生更建議,應於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自己糾正錯誤的姿勢,藉此改善身體姿態。話題曝光後,大陸網友紛紛熱議,「我差一點就付款了」、「還好還沒買」、「我已經買了,交了智商稅。」此外,還有一名使用者表示,自己體驗一段時間後,體型並無任何變化,「當初看到『十字棍』介紹能改善體態,價格也不貴,就毫不猶豫地下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