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
」他屁股疼痛竟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醫曝危險因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47歲阿茂工作需交際應酬,從22歲起幾乎天天飲酒,一個多月前覺得自己右邊屁股處疼痛,起初不以為意,但過了3週感覺越來越痛,甚至走路都走不穩,趕緊到骨科就診,經醫師以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明顯塌陷,診斷罹患「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常見青壯年關節病變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卓依誠醫師說明,「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VNFH )好發於30至50歲,是青壯年最常見的髖關節病變疾病之一,多數專家認為此疾病是因先天遺傳、後天代謝及血管損傷、骨內壓升高、機械應力等影響血液供應的綜合性結果。病程早期多無症狀 關節痛、跛行才就醫大部分患者在病程早期沒有症狀,通常是在幾個月或幾年後,股骨頭壞死區域充血或出血,形成反應性血管,但血液供應因遺傳或代謝持續受到損害,使反應性血管無法順利生成,最後造成骨小樑變薄或股骨頭塌陷,出現關節疼痛、鼠蹊部痠痛或輕微跛行等症狀時,病患才意識到需要就醫。關節塌陷或壞死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卓依誠醫師說到,此疾病經影像學檢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X光正常,但在電腦斷層上發現異常;第二期為X光片發現輕微異常;第三期為X光或電腦斷層發現軟骨下骨折、部分壞死性骨折或股骨頭變平塌陷。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治療,通常使用支持性療法,如使用輔具行走以降低關節負擔,適當緩解疼痛,並避免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免惡化病情;在一、二期病程,為保留原生關節可選擇「核心減壓手術」(Core decompression),在股骨頭鑽孔讓壞死可建立一個長出新血管的管道。第三期的病患,可先使用部分骨頭切除手術,重新分配壓力,避免壞死區域塌陷;但若關節已塌陷或已明顯壞死且骨折,則需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當心3大危險因子 髖關節出現不適快就醫卓依誠醫師補充,據研究顯示,造成「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三大危險因子,第一種是長期且大量使用醣化皮質類固醇,因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導致骨壞死的發生率為21%-37%,然而,短期且低劑量的類固醇藥物導致該疾病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切記務須遵照醫囑用藥;另一種因子是過量飲酒,會引起脂肪栓塞、脂肪細胞肥大、靜脈血液滯留和皮質醇水平升高,使罹患此病的機率大幅提升;第三種是吸菸,因菸草經常與攝取酒精有密切相關及混雜效應。此外,若髖關節出現疼痛不適,也要及早就醫,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骨質疏鬆狂吃維他命D卻釀高血鈣症! 醫授「正確保骨吃法」預防壞腎
48歲張姓中年男子有酗酒習慣,不僅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因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不得不置換雙側人工髖關節。他聽友人告知「多補充維他命D可以保骨本」,每天吞下2-3顆,結果出現「高血鈣症」症狀,腎功能僅剩下30分,緊急就醫後連忙停藥並補充大量水分,總算恢復正常數值。維生素D3 分活性、非活性亞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軒任指出,維生素D3分為「活性」與「非活性」,若以工廠比喻,非活性維生素D3(或稱營養維生素D3)猶如原料,服用後經過工廠加工(即肝臟及腎臟代謝),才變成活性維生素D3,可作用於骨骼、腸胃道及腎臟,幫助骨骼的成骨作用,與提升血中鈣濃度。服用活性維生素D3 恐造成致命危機林軒任建議,應補充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3,此概念猶如原料進貨量大,工廠會自動調節產品數量,使活性維生素D3不會無止盡上升,較不會造成鈣磷失衡,服用過多時對人體較無傷害;但若直接服用「活性」維生素D3,會使身體無法調適,尤其當活性維生素D3的服用劑量超標,往往會直接造成致命性的高血鈣,因此,活性維生素D3只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急性低血鈣或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長期過量攝取害健康 這樣做才有助防骨鬆林軒任提醒,維生素D3雖有助於骨質疏鬆,但長期過量攝取也會造成危害,民眾不妨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攝取適量的非活性維生素D3,萬一出現高血鈣的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揪出潛在病因,才能徹底根治及預防高血鈣。
骨頭壞死!49歲男腰痛寸步難行 追溯原因竟是「貪杯釀禍」
49歲的劉先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5~6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但是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經甚少復發,偶而發作便去熟識的復健診所做做復健,平時倒也不太困擾。這幾個月因為事業的應酬增加,比較少運動,除了熟悉的腰痛,總覺得右側髖關節附近常有酸痛感,但是復健之後似乎又有所改善,便不太在意,直到兩個月前自覺好像髖關節扭傷一下,至此之後疼痛加劇,寸步難行。醫師看到劉先生走進來的樣子,心中已經猜到七八分病因;他跛著腳走進來門診,聽完他的敘述之後,馬上先幫他做了理學檢查,之後更加確定心中的診斷;隨著X光結果出來,除了腰椎退化問題之外,更合併有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告知劉先生可能造成的原因後,他隨即陷入沉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說,髖關節置換是一項成熟的手術,但是病人接受手術的原因,台灣卻和國外有很大不同。根據研究,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在台灣有超過4成是因為飲酒,2成是因為全身性類固醇使用,另外有4成原因不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在股骨頭壞死塌陷之前,會有一段時間單靠X光不容易診斷,常常需要搭配問診及適當的理學檢查,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夠確實診斷。早期診斷才能及早介入治療,在股骨頭塌陷之前,可以施行核心減壓手術,如果把治病因子一併解除,根據研究有約三成的病人可免於換人工髖關節。而在股骨頭塌陷之後,就剩下人工髖關節置換才能真正解決病人的症狀了。張彧銓表示,如果以性別區分,男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飲酒,而女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類固醇使用,使用類固醇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紅斑性狼瘡,血液腫瘤疾病及氣喘,整體而言,平均接受關節置換的年齡為50歲左右。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又有較高的雙側致病比例。在經過一個月的保守治療之後,劉先生的疼痛幾乎沒有改善,幾經考慮之後,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個月的門診追蹤已經看不出來換過關節的樣子,幸運的是,對側的髖關節尚未被影響,更讓醫師欣慰的是,劉先生已經答
每天喝8瓶啤酒...27歲男「走路爆痛跛腳」 醫檢查傻了:股骨頭全壞死
中國武漢一名27歲趙姓男子很喜歡喝酒,每天都要喝7、8瓶啤酒,近日他突然感覺雙側大腿根部疼痛,且行走時痛感更加明顯,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兩側股骨頭竟全部壞死。綜合陸媒報導,27歲的趙姓男子每天都要喝7、8瓶啤酒,他維持了這樣的習慣一段時間後,近日突然發現大腿根部不舒服,且行走時疼痛的感覺更加明顯,「最疼的時候,可能連走路都跛行(跛腳)了。」後來趙男前往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的兩側股骨頭竟然全部壞死,「從核磁共振上看,明顯看出有壞死帶,那個股骨頭,很明顯地呈現黑色腫脹,一般4年之內,大部分病人會出現骨頭塌陷」,醫生指出,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患者大都有7、8年以上的酗酒史,超過69%的患者還會伴有脂肪肝和高血脂等其他病症,而年紀輕輕的趙男會出現這種情況與他每天大量飲酒有直接關係。趙男透過手術機器人對雙側股關節進行手術,目前症狀已有好轉,正在逐漸康復中。醫師也提醒,應避免過量飲酒,尤其不可長期酗酒。
新型髖關節置換手術 隔天可立即下床
53歲的翁小姐平常有跳國標舞的習慣,近日因車禍導致左側股骨頸完全位移性骨折,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張浩銘醫師考量翁小姐骨折較嚴重,但年紀較輕且有運動習慣,故建議該病患接受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立刻開始簡易復健,隔天便可下床使用助行器,兩週後即正常行走,並開始練習國標舞基本動作,目前已回復到原本的日常生活。張浩銘醫師表示,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相當多,最常見的包括髖關節退化、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骨折、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等,患者會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一般可藉由理學檢查及X光進行診斷,若病灶較細微,亦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治療會先採取較保守的方式,包括減重、改正姿勢、復健物理治療及使用消炎藥物,若效果不彰才會建議評估是否需要接受髖關節全/半置換手術。過去傳統髖關節手術分為經前外側與經後側兩種術式,兩者皆以側躺姿勢由大腿外側切入,此兩種方式雖可改善髖關節疼痛問題,然而經前外側需切開肌腱,術後較容易有肌肉疼痛,抬腿無力,跛行等情形;經後側的術式又有較高比例造成術後髖關節脫臼,活動上會有所限制,故兩者皆有其缺點。 張浩銘醫師表示,經正前位(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微創髖關節手術最大的優點除了能解決髖關節疼痛之外,也保留了大部分大腿肌肉與軟組織的完整性,手術以躺姿進行,由大腿正前側切入,通過肌肉之間的間隙,以不破壞肌肉組織的方式進入髖關節,且在術中可以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如此一來,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抬腿復健與使用助行器,兩週後可脫離拐杖,三個月後即可開始練習較高強度運動,協助病患快速回復正常生活。 整體來說,經正前位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優點包含術中不需切斷肌肉組織、術中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病患術後疼痛感較少、恢復期較短,可快速開始復健,且手術後有較高比例回到運動場上,除了髖關節置換之外,其他包括髖關節軟骨成型手術,股骨頸骨折復位,也可以使用此種術式,提供治療髖關節另一種選擇。
SARS倖存者撿回一命後 飽受「後遺症」之苦生不如死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已造成2600多人死亡,回首2002年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造成死亡的人數不到1000人,然而染病後治癒倖存的人們,有許多人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其時都還在跟病魔對抗,根本沒有完全痊癒。折騰他們的已不是冠狀病毒,而是SARS的後遺症病魔,骨頭壞死。當年為了搶救生命和控制疫情,由鍾南山院士首先提出的激素療法被大量用於緊急治療。據《健康網》報導,激素治療是一把雙面刃,「命」和「壞死的骨頭」只能2選1,殺敵1千自損5百,剩下5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北京的方渤一家九口感染SARS,他的妻子和妻姐都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此外有5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你活多少年,你就要受多少年的痛苦,沒完沒了。」股骨頭壞死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意味著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方渤做了兩髖的股骨頭置換手術,但是雙肩和雙膝關節的骨頭仍在一點點地塌陷,讓他疼痛難忍。如今的他,身上儘是手術後的疤痕,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另一名患者吳如欣感染非典後,進行輸液治療,後來知道這是激素,激素會造成骨質疏鬆。後來她出現嚴重的非典後遺症狀,陸續被診斷出肺纖化、腦梗等症狀,她常常呼吸困難,睡著覺就被憋醒,甚至為了治療骨頭壞死,吳如欣省吃儉用,養了2隻狗,讓狗趴在膝蓋上進行熱敷,當作是「狗皮膏藥」。他們從感染SARS時的絕望,到死裡逃生後的慶幸,如今成了病魔後遺症伴隨終生的受害者。2006年曾有一項對當年SARS的110名後遺症患者所做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超過70%的人因為股骨頭壞死而接受治療,超過60%的人因肺纖維化接受相關治療,因後遺症而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超過3分之1。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還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自我歧視。如今再度遇上冠狀病毒肆虐,儘管有愈來愈多被治癒成功的患者,但他們是否會如當年的SARS患者一樣出現後遺症也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