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負擔
」 營養師 生物製劑亂用痠痛貼布竟造成胃出血、腎衰竭 譚敦慈:最多2片,不可超過6小時
痠痛貼布沒貼對更傷身!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到,過去在國外曾有發生過,由於藥布貼太多,造成胃出血、腎臟受傷害,因此建議想要使用的民眾,最多只能貼2片,每次貼最好不超過4至6小時。譚敦慈日前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說到,國內國外都有發生過,因為貼藥布貼得太多,結果出現胃出血、腎臟受傷害的案例,有些人一次就在背上貼個7、8片貼布,「其實最多就只能貼2片,而且每次貼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到6小時」。譚敦慈解釋,市售的痠痛貼布,主要有2個成分,1個是水楊酸,另外1個則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當民眾在使用時,水楊酸會經由皮膚吸收,如果一次貼了好幾天,就可能導致胃出血、腎臟受傷害。譚敦慈也提醒,若身上有紅疹、擦傷,或是出現傷口的部分,切勿再貼上藥布;如果貼了3、4天,症狀都沒有改善,應該趕緊就醫,比較安全。另外,衛福部食藥署曾在官網衛教,民眾在使用痠痛貼布時,請勿自行增加使用量及使用時間,通常痠痛貼布藥效僅能維持4至6小時,使用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若皮膚有傷口、濕疹、潰瘍等部位,也應避免使用貼布;使用後有起疹子、紅腫、發癢等過敏現象,或是持續使用後疼痛症狀沒有改善,請立即停止使用,並接受醫師診治。食藥署也指出,為正確使用痠痛貼布,應先詳閱說明書,注意1次只可用1種,也避免長時間與大面積使用。食藥署強調,痠痛貼布所含止痛成分會經由皮膚吸收而產生作用,故須避免同時使用多種止痛方式,如吃的、貼的、擦的、抹的一起來,確實做到一次一種,才安全,「如手、腳、肩膀及背部同時貼,也會造成藥量吸收過多,藥物過量產生副作用及增加肝腎負擔,所以也不要黏貼時間過長或是大面積使用」。
這裡痠!那裡痛! 痠痛藥布貼過量恐產生副作用
覺得腰痠背痛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貼痠痛藥布嗎?你知道痠痛貼布使用不當或使用過量,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傷肝腎嗎?痠痛藥布使用不當恐肝腎負擔重 副作用通通來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彥儒藥師指出,民眾對貼布通常較無戒心,痠痛時除了長時間、大量貼藥布,還可能同時服用與貼布成分相同的消炎止痛藥。當用量超過時,可能造成肝腎負擔或引發各種副作用。目前市售的痠痛貼布大致可分三種:一、含有消炎止痛成分(如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適合用於紅、腫、熱、痛等症狀;二、含有辣椒膏成分(Capsaicin),可使神經元脫敏感,減少痛覺;三、含有甲基水楊酸、薄荷等成分,提供短暫清涼效果,暫時減輕疼痛。總量原則:一次一片、一片四至六小時、一天不超過三片根據復健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月平均使用六片藥布,每年總使用量超過4億3,800萬片。 黃藥師表示,成人合理的使用量是一天二至三片,一次使用一片,一片貼四至六小時就要取下,切記每天貼布不過量。孩童因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使用貼布應選擇成分較單純,且依體重使用劑量比例為原則。選擇適合的貼布成分 劑量過高、時間過長都適得其反黃藥師建議,民眾若有大面積或多處痠痛時,可選擇口服止痛藥或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或是將一片貼布剪成多等分,貼在不同痠痛部位。如果使用貼布超過一週沒效果應找專業醫師、藥師諮詢,開放性傷口也不要貼,避免長時間接觸引發感染。若是口服藥與貼布同時使用,則應選擇含不同成分的藥品,避免同一成分在身體內累積過量,造成身體負擔,並且要依照痠痛原因,選擇貼布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若貼著貼布睡覺,特別是貼在頸部或背部,因睡眠時間超過六小時,又長時間壓著,起床可能會發現如「尿布疹」的過敏反應,這是常見造成副作用的行為,應特別留意。食藥署提醒,民眾應選擇包裝上有食藥署核可之藥證字號的貼布,並按說明使用,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貼布。
還能吃什麼3/最「乾淨」蔬果出爐! 連續3年農藥殘留率0%
環境毒素無所不在,多吃蔬果有助身體代謝,但就連蔬果也要當心農藥殘留!專家查閱近3年檢測資料,抽絲剝繭找出最「乾淨」的蔬菜為龍鬚菜、美生菜;而柿子則是唯一連續2年農藥殘留率0%的水果。另外,正確清洗也相當重要,只要經由流動水清洗、去蒂頭、去殼(或外葉)、烹煮等處理,就可去除大多數農藥殘留。行政院農業部藥物毒物試驗所每年都會進行「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針對全台各縣市蔬果進行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皆採最嚴格標準,蔬果均帶皮或帶殼且未經清洗,最新公告的110年報告出爐,總共檢測4119件水果、5541件蔬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此次檢測發現農藥殘留率最高的水果跟去年一樣是百香果14%,第二是西瓜7.1%,第三是木瓜6.6%,其中百香果已連續3年拿冠軍;蔬菜農藥殘留率最高是大家常常生吃的辣椒20.7%,第二是豌豆17.3%,第三是包心芥菜16.7%。觀察檢測報告,也有許多蔬果的農藥殘留率相當低,甚至是0%,例如葡萄、梨子、柿子、金柑不合格率皆為0%,其中柿子更是唯一連續2年不合格率為0%的水果,鳳梨、芭樂、棗也是接續前一年持續在最乾淨水果榜上的優秀水果。至於蔬菜,A菜、小松菜、龍鬚菜、美生菜、扁蒲、竹筍、茭白筍的不合格率皆為0%,其中龍鬚菜、美生菜則是連續3年不合格率皆為0%。柿子是唯一連續2年農藥殘留率0%的水果,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只要正確清洗,還是應該多樣化攝取各式各樣的蔬果。(合成圖/報系資料照)「農藥對人體危害依種類不同,攝取過量會中毒,長期累積會造成肝腎負擔,雖然檢測結果顯示部分蔬果農藥殘留率較高,但千萬不要因此就不吃!」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報告中的蔬果都是未經清洗的,是以最嚴格的方式檢驗,所以只要正確清洗,就不必過分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程涵宇說,首先建議選購當令蔬果,因為農藥自然用得比較少;其次是選擇政府輔導之標章溯源農產品,例如農藥殘留率經常較高的蔬果就要認明標章來購買,像是有機農產品標章、溯源農糧產品追溯條碼、CAS台灣優良農產品、TAP產銷履歷農產品等。另外,食用前只要經由流動水清洗、去蒂頭、去殼或外葉、烹煮等處理,即可去除大多數農藥殘留。程涵宇建議把握一個原則即可,就是以流動水「沖+泡15分鐘」降低農藥殘留。「如果是整顆水果,例如草莓、棗子、蓮霧,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另外像是棗子、蓮霧等水果有凹陷處也要特別注意洗淨。」如果是帶皮水果,例如百香果、柳橙、荔枝,這種會剝皮、去皮才吃的水果,在切之前也要記得清洗,避免交叉污染吃進農藥。程涵宇透露,自己會參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每年的蔬果農藥殘留榜單,外出採買時先選擇當季、擁有標章認證的蔬果,或是以溫室、網室栽種的蔬果,因為有較好的隔離保護、減少病蟲害,相對也可減少農藥的使用。同時,程涵宇自己也在家種一些蔬菜,例如萵苣、香菜、九層塔、辣椒、蔥、草莓等,既健康又能聰明省荷包。110年蔬果農藥殘留率前三名110年最乾淨蔬果(農藥殘留率0%)
龍年瘦掉潮2/金馬影后胖成大嬸?! 生酮飲食搭斷食狂瘦25公斤
演出《七月與安生》而獲得金馬影后殊榮的女星馬思純,雖然外型甜美清純,卻始終為體重所苦,近年一度胖到80公斤,看來充滿濃濃「嬸味」,嘗試各種減肥方式,馬思純最後採取「混合法」,一開始先採生酮飲食,再搭配各種間歇斷食法,以及每天跑步,終於在半年內減去25公斤。專家提醒,生酮飲食風險較高,容易對肝腎造成負擔,馬思純也透露會造成斷髮。馬思純因罹患憂鬱症,導致體重始終起起伏伏,甚至曾被誤認為孕婦,也曾有酸民嘲諷她「胖出新高度」,馬思純透露「當體重飆到160斤~170斤(約80~85公斤)時,我都覺得不認識自己了,也會自卑到一個很低谷的狀態,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再待在這個行業了。」馬思純決定「為自己再拚一次」,於是展開減肥計畫,最後成功瘦下25公斤。2/18馬思純在微博發布影片,說明減肥過程與方法。「我每天跑步5公里以上,再搭配飲食來降低熱量攝取。」馬思純一開始採取生酮飲食,每天早上固定會喝2種果汁,第一種是幫助排毒、增加飽足感的綠果汁,食材包括羽衣甘藍、海藻粉、椰子油、菠菜等;第二種是促進新陳代謝的黃果汁,食材包括兩顆去皮檸檬、電解質粉、代糖、蘋果醋。兩種果汁喝下肚後,大約到晚上6點才會飢餓,馬思純會吃一些橄欖油煎牛排、蝦仁等。馬思純透露,前兩個月都採取這樣生酮飲食的方式,但不能持續太久,否則會開始掉頭髮。另外,馬思純也提醒不能吃太多水果,因為糖分太高,她會選擇草莓、藍莓、蔓越莓、桑葚等莓果類,因為熱量較低。程涵宇營養師提醒,若沒有經由專業指導,生酮飲食不只容易造成肝腎負擔,也會過於缺乏蔬菜等纖維質。(圖/合成圖)此外,馬思純也嘗試各種間歇斷食法,最極致曾經採取222斷食,也就是22小時空腹、2小時進食。「我覺得還是採取168或是186就好,也就是空腹16小時或18小時。」如果偶爾想放縱,馬思純建議可選在生理期的第一天吃火鍋當放縱餐,因為那時新陳代謝比較快,而火鍋只要不沾醬、不喝湯,熱量不會太驚人。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生酮飲食會降低肌肉中儲存的肝醣量,體內水分也跟著減少(每公克肝醣儲存3公克的水),由於身體組織大部分都含水,所以初期很快就能看到瘦身效果,由於可以吃很多肉類食物,對於無肉不歡者來說,是比較不痛苦的減肥方式。「但長期下來風險比較高!」程涵宇說,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蔬菜類食物,可能會導致膳食纖維、植化素攝取量偏低,長時間之後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或攝取過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對肝、腎臟造成負擔。除了糖尿病、腎臟病患不適合之外,程涵宇也提醒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有三高等疾病,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執行較好。
水果殘留農藥排行!沒想到最毒還是「它」 已經蟬聯3年冠軍寶座
水果的營養價值相當高,除了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外,同時還含有各種類黃酮、花青素等,幫助人體提升保護力,雖然生吃水果可以獲得更多維生素C,卻也容易誤將農藥吃下肚,為此,營養師程涵宇整理出水果農藥殘留率排名,第一名就是蟬連三年的冠軍「百香果」,她也提醒無論是要剝皮或是直接食用,都須將水果表皮徹底清洗,才能吃得安全。 營養師程涵宇日前在臉書發文,提到生吃水果雖然可以獲得更多維生素C及植化素,但若沒將水果清洗乾淨,容易誤食表皮殘留的農藥。因此,她根據農業部公告「110年台灣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整理出台灣水果農藥殘留前16名,而今年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水果跟去年一樣,依舊由百香果奪冠,連續3年蟬聯第一名的寶座。 NO.16:蓮霧2.2% NO.15:番荔枝(釋迦)2.2% NO.14:柳橙2.3% NO.13:芒果2.4% NO.12:檸檬2.5% NO.11:香蕉3% NO.10:枇杷3.3% NO.9:香瓜3.5% NO.8:洋香瓜4.1% NO.7:印度棗4.1% NO.6:龍眼4.3% NO.5:草莓4.7% NO.4:荔枝5.6% NO.3:木瓜6.6% NO.2:西瓜7.1% NO.1:百香果14% 雖然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帶皮吃,可直接食用的水果只有草莓、印度棗和蓮霧上榜,但程涵宇強調,無論是直接吃或是要剝皮,都必須先將水果徹底清洗,以防水果表皮的農藥可能會不小心沾染到果肉,而被誤食進入人體,若攝取過量農藥,恐導致中毒,長期累積下來可能會造成肝腎負擔!營養師程涵宇根據農業部公告「110年台灣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整理出水果農藥殘留率排名。(圖/翻攝自程涵宇營養師臉書粉專)
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竟不是草莓…而是有殼的「它」
農委會日前公告了台灣蔬果最新的果農藥殘留排名,就國人愛吃的水果方面,第一名竟然不是大家普遍認知,很難清洗的草莓,而是有堅硬外殼,需要切開來才能食用的百香果。且攤開農藥殘留排名前十名的水果,多數水果都是需要剝皮、剝殼的。營養師警告,不需要連皮吃的水果,反而更容易在觸碰過程中,不知不覺把農藥吃下肚,造成肝腎負擔。提醒民眾吃這些需要去皮、去殼的水果前,務必確保水果的外皮、外殼有清洗乾淨,才不會享用水果的同時,也把農要吃進去。根據農委會最新公告的農藥殘留監測報告,水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率排名,第一名是百香果,不合格率為13.9%;其次依序是龍眼11.8%、柳橙10.3%、木瓜7.9%、洋香瓜6.2%、荔枝5.6%、草莓5.3%、印度棗4.8%、檸檬3.8%、香蕉3.2%。從最新的檢測結果發現,農藥殘留率高的水果,大多是需要剝皮、剝殼的。營養師程涵宇就在粉專提到,這次檢測全台13673件蔬果中,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水果是百香果,過去總是第一名的草莓,這次只排名在第7;而在蔬菜方面,營養價值豐富的豌豆,則是蔬菜農藥殘留冠軍。程涵宇提醒,民眾遇到不需要連皮一起吃的水果,別以為沒有吃到果皮,就不用清洗,因為手沾染上果皮上的農藥,反而更容易不小心把農藥吃下肚,造成肝腎負擔。程涵宇提醒,若不想把農藥吃下肚,最好盡量買當季蔬果,因不用長期保存,農藥會用得比較少,另外,在清洗蔬果時,最好以流動的清水搭配軟毛刷清洗,而有果皮、果殼的蔬果,去除外皮之前一定要先清洗,否則剝皮的時候,農藥沾染到果肉、砧板或手上,會更容易造成農藥交叉污染,默默把農藥吃下肚。
乾癬未爆彈2/自認皮膚無恙中斷回診 妙齡女竟眼睛流膿
正值花樣年華的陳小姐任職於保養品公司,某日發現身體開始出現紅、癢、脫屑的問題,前往醫院求診後便馬上被確診為乾癬。在配合幾次治療後,紅腫癢的問題逐漸緩解,病灶的部分也能靠衣物遮蔽,考量到回診總是需要與公司告假,事業心重的她便疏於治療。沒想到1年前,陳小姐早晨起床後都感到全身僵硬,且僵硬感越來越明顯,而每天下班總是膝蓋痠痛,甚至出現視力模糊的問題。原以為只是工作太過勞累,沒想到病況日漸嚴重,不僅眼睛開始流膿,皮膚病灶也越發明顯,嚇得她趕緊回診。才發現,原來那些她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痠痛與視力模糊,竟是乾癬體內發炎引發的乾癬性關節炎與虹膜炎。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也是全身性慢性發炎的疾病,患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但許多病友就如同陳小姐一般,只認為是皮膚症狀,輕忽其他併發症。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乾癬是無法痊癒的疾病,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後,才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黃毓惠醫師指出,醫師在為病人設計療程之前,會根據患病面積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而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10%。以治療的原則來說,中度以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若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黃毓惠醫師補充,生物製劑能標的免疫系統的特定環節以達到治療目的,不僅能改善皮膚症狀,對於共病的發生也可能到預防的效果,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此外,生物製劑對於肝腎負擔也較小,安全性相對較高。
【醫師治過敏絕招3】焦慮機率多2倍 新藥物終於能減癢
「如果病況控制不好,或是先天就相當嚴重,就會變成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 ,傳統治療方式,如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劑雖能壓抑發炎反應,但會增加肝腎負擔,而且只能改善三至四成病況,對有些患者來說沒有效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生理上的疾病,也強烈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賴柏如醫師引用國外成人病友調查為例,超過7成病友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受到影響、7成表示運動或興趣受到限制、5成表示夢想實現受阻。此外,根據皮膚病學研究雜誌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焦慮及憂慮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2倍以上。30歲的胡先生正是屬於這樣的例子,八成皮膚傷痕累累的他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曾經嘗試過所有的中西醫藥物,病況卻始終不見好轉,因此曾經一度有輕生念頭,直到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藥物之後,才終於獲得解脫。「尤其是最令我痛苦的搔癢,終於大幅改善。」胡先生是中重度患者,全身八成面積皮膚都充滿抓痕、疹痕。最新生物製劑治療後,胡先生皮膚狀況好轉很多。(圖右為治療前、圖左為治療後)(圖/胡先生提供)賴柏如說,生物製劑新藥可以精準的鎖定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致病因子,進而壓抑過敏反應,而且也幾乎沒有副作用,但目前仍需自費,每針大約要價兩萬八千元左右,第一次治療藥施打兩針,之後每個兩周大一針。「藥費的確是個不小的負擔,但隨著病況好轉,可以逐漸減少打針的頻率。」目前胡先生大約一個月打一針,他希望積極控制病情,未來能變成久久打一次針。賴柏如說,如果能在嬰幼兒時期就積極治療、勤擦乳液,也能及早預防病況惡化,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醫師賴柏如說,生物製劑新藥可以精準的鎖定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致病因子,進而壓抑過敏反應。(圖/賴柏如醫師提供)
【癢到不想活3】大熱天仍戴口罩袖套 只為了不被同學嘲笑
「為了遮住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就算再熱我也都會穿戴袖套及口罩,甚至連最喜歡的游泳也被迫放棄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曾有患者分享自己痛苦的心境,而且求學階段也因皮膚症狀遭同學嘲笑,因而對社交感到恐懼。「異位性皮膚炎與遺傳息息相關,但並不代表都會發病。」賴柏如說,隨著近年來空氣污染嚴重、過敏原激增,也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此增加約2成。台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醫師,同時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他手上的病患大多是中重度患者。「只要在一至五歲時積極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大約1/3患者會痊癒,或不至於惡化到中重度。」「以輕度患者來說,平時注意皮膚乾爽、勤擦乳液,盡量避開過敏原,萬一過敏發作,當皮膚出現病灶、癢感還沒出來之前,就要先吃抗組織胺先滅火,才不會一直追著癢感跑。」朱家瑜說,台灣人個性很急,所以幾乎所有醫師都會被要求開類固醇藥物,但類固醇藥物是用於緊急狀況,如果使用頻率很高,反而會造成病況的大反撲,最後就變成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醫師賴柏如說,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生理疾病,若病況屬於中重度,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圖/賴柏如醫師提供)賴柏如說,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傳統治療方式,如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劑雖能壓抑發炎反應,但會增加肝腎負擔,而且只能改善三至四成病況,對有些患者來說沒有效果。30歲的胡先生正是屬於這樣的例子,他嘗試過所有的中西醫藥物,病況卻始終不見好轉,直到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藥物之後,才終於獲得解脫。「尤其是最令我痛苦的搔癢,終於大幅改善。」賴柏如說,生物製劑新藥可以精準的鎖定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致病因子,進而壓抑過敏反應,而且也幾乎沒有副作用,但目前仍需自費,每針大約要價兩萬八千元左右,第一次治療藥施打兩針,之後每個兩周大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