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
」 肝衰竭 中毒 肝癌 大陸 寶林茶室男大生超重想減肥!驗血竟得糖尿病 醫曝「4無痛症狀」:視力模糊也要小心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大關,且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就指出,若開始出現皮膚變黑、體重不正常減輕、多吃多喝多尿、視力模糊的「4大無痛症狀」,就要注意自身是否罹患糖尿病了周建安醫師在「初日診所」的YouTube頻道中分享,他曾收治一名年約18、19歲弟弟,原先對方是為減重求診,怎料一抽血後竟發現,他的糖化血色素、血糖平均值高達9.2%(正常值上限為5.6%),是為糖尿病患者,且肝功能、尿酸及血脂肪全部都爆表。周建安曾在專欄中提及,這名男大生從小到大一直超重,身高173公分,體重達到110公斤,經詢問後才知,對方每天吃速食,份量是常人的2倍,每天喝全糖飲料、不喝水,再加上課業繁重、壓力大、幾乎不運動,最終導致糖尿病。當被問到「是不是都不會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周建安說,其實糖尿病是有跡可循的,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不需要太過焦慮,因為糖尿病的診斷仍要靠抽血才準確,也建議要盡快就醫確認治療:1、皮膚變黑:常見於皮膚的皺褶處如脖子、腋下,因為糖尿病導致角質的變化,讓皮膚產生黑色素沉澱。2、體重不正常下降:糖尿病會造成患者身體大量脫水、體重驟降。3、吃多喝多尿多:人體出現血糖問題後,這些糖分都無法被身體吸收進去,讓人不斷地跑廁所,身體也因為脫水狀況而有口渴的狀況。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導致眼角膜水腫,若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經檢查也不是老花眼、近視,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杭州寶媽中「砒霜之毒」 竟是1類中藥吃3年…醫搖頭:腸子全黑了
藥不能亂吃!中國杭州有一名35歲寶媽,身體冒出各種毛病,被查出中了「砒霜之毒」,但平時並沒有服藥的習慣,赫然發覺是吃中藥導致,整個腸子都變黑了。據《魯中晨報》報導,這名女子熱愛運動,平時也很注重健康,最近卻總感覺渾身無力,肚子也脹脹的,起初以為是照顧孩子導致,但身體漸漸出現變化,全身的皮膚變黑,尤其手掌和腳底特別明顯,又黑又粗糙,看起來有點病態的感覺,而且還出現發熱、月經失調、手腳麻木、胃口不好等問題,驗血顯示血球減少,隨即到醫院掛號。女子全身的皮膚變黑。(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師發現病情不尋常,一系列檢查發現,女子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均低於人體正常範圍,同時存在內分泌失調、肝功能異常、腹水、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系統損害,但免疫力指數、腫瘤標記等又是正常的,也沒有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跡象。不過醫師仍不放棄,仔細了解女子的資料並查閱國內外文獻,鎖定「砷中毒」,結果顯示尿砷高出正常人的10倍,證實是砷中毒,多是誤食砒霜所致。然而,女子並沒有服藥史,從不吃保健食品或營養品,進一步追問才知,有便祕的她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以清熱解毒,不間斷地吃了3年。據了解,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常見的中成藥,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和解毒作用,但處方中的「雄黃」有較強的副毒作用,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慢性砷中毒,進而影響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女子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護團隊立刻對女子進行治療,考慮到可能造成黑色大腸症,還做了大腸鏡檢查,一照果真整個大腸都是黑褐色,這個結果讓女子相當懊悔,因為自己的錯誤認知,讓身體承受這麼大的代價,但已經來不及了。對此醫生提醒,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職業健康體檢,減少環境污染和砷的接觸,是預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日常若是服用雄黃類藥物,應在醫師的指示下進行,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更應該謹慎,而端午節外用雄黃時應避免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若要接觸需提前配戴好口罩、口罩,事後立刻洗手,假如誤食應馬上送醫。
成年人狂冒青春痘「問題不單純」 專業醫分析「不同部位長痘」背後含意
痤瘡,俗稱「青春痘」,雖然有青春二字,但並非只有青少年會遇到,其實許多成年人在壓力大時也常「冒痘痘」。中醫師楊婕妤解釋,痤瘡好發於臉部、背部甚至胸口等部位,當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且毛孔清潔不徹底時,就容易阻塞,引發痤瘡桿菌感染而造成發炎,進而形成痘痘。成年人冒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作壓力之外,睡眠不足、荷爾蒙失調以及不當的飲食習慣等都可能導致痤瘡的出現。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楊婕妤表示,中醫上認為不同部位的痘痘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衡。像是額頭長痘,多與心火旺有關,常發生在過度疲勞或失眠的人身上;鼻子上的痘痘則和胃火旺有關,多出現在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雙頰的痤瘡則與肝、肺有關,左臉反映肝功能失衡,容易出現在情緒緊繃、壓力大的人;右臉則與肺有關,常見於過敏體質者。而下巴的痤瘡與荷爾蒙及腎臟功能有關,特別是女性在月經週期時,下巴經常冒痘,這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針對痤瘡,楊婕妤建議從四方面進行日常保健來改善。首先是均衡飲食,避免過度調味及高熱量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助於減少發炎。其次是睡眠要規律,特別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段時間最好保持睡眠,讓肝臟得以正常運作。此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能促進氣血循環,減少濕熱累積及發炎反應。最後是適當清潔肌膚,保持肌膚清爽,減少保養品或化妝品的使用,以降低肌膚的負擔。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楊婕妤還推薦了兩個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幫助舒緩發炎痘痘的不適。第一個是曲池穴,位於手肘橫紋外側的凹陷處,具清熱消腫的功效。第二個是合谷穴,位於虎口位置,按摩時感到酸脹即可,有疏散風熱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建議每天按摩雙側穴位各15至20次,每次約5至10秒。在飲食配合方面,楊婕妤也推薦兩款茶飲以提升體質、改善痤瘡問題。首先是冬蟲夏草飲,這款茶具有提升免疫力和抗菌、抗發炎的作用,建議使用1至2錢的冬蟲夏草以1000c.c.的溫水沖泡。另一款是放鬆紓壓茶飲,由甘草、浮小麥和紅棗等材料組成,有助於身心放鬆、紓解壓力及改善睡眠品質。將甘草2錢、浮小麥4錢、紅棗5顆以1000c.c.冷水浸泡10分鐘,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最後楊婕妤也提醒,如果民眾的痘痘反覆在特定部位發作出現的話,民眾應尋求中醫師的諮詢,以從根本上解決痤瘡問題。
強撐病體帶小孩就診 母親心臟驟停昏倒在醫院「多種奪命症狀同時爆發」
越南永隆省一處醫院日前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N姓女子不顧自己連日的身體不適,依舊強撐著身體照顧小孩。而在一日他帶著小孩前往當地診所看病時,自己反而突然心臟驟停,直接在診間昏迷。這讓家屬急忙將其送往大醫院急救,好在歷經搶救與照護後,N女順利地恢復健康。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0月23日當天,當時N女已經連續2日出現頭痛、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的症狀。而當天N女正帶著孩子去當地診所看病,沒想到在等候期間,N女突然昏迷。家人見狀,立即將其送往當地醫院急救,抵達醫院後,N女的心跳已經停止約10分鐘,醫生也緊急進行10次電擊搶救,成功讓N女恢復心跳。但這時候,N女孩是呈現昏迷狀態,並伴有心律不整和呼吸衰竭等情況。後續N女被轉送到芹苴中央綜合醫院進一步治療。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高層表示,病人抵達後,醫院立即略過所有行政手續,將N女直接送入重症監護科抗毒科進行治療。該名高層表示,N女抵達時,心臟幾乎完全無法正常收縮,經診斷為急性心肌炎並伴隨心律不整等併發症。面對如此情況,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醫生迅速為她安裝了臨時心律調節器,並使用葉克膜來支持N女的生命體徵。同時,N女接受了機械通氣、血管加壓藥物治療,並進行了止痛、肌肉鬆弛和抗生素等等治療,以此控制心律不整並增強心肌收縮力。同時由於N女的肝功能嚴重衰竭,同時併有膽道阻塞的情況,醫生也為其進行血漿置換,並積極進行內科治療、營養支持及物理治療等。經過5天的葉克膜治療後,N女的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心臟收縮功能也逐漸正常,心律也恢復穩定。在住院7天後,N女成功脫離葉克膜,並拔除了氣管內插管。到11月4日,N女順利清醒,能夠良好地與人互動,生命體徵穩定,心律幾乎恢復正常,各個器官功能也逐漸穩定。該院的重症監護科—抗毒科的主任楊善福(Dương Thiện Phước)醫生表示,N女的康復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奇蹟,這樣的結果讓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非常喜悅和自豪。從昏迷、心跳停止到最終清醒,N女的康復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展現了醫療團隊的專業精神和現代醫學技術的力量。
沈錦豐「猛爆性肝炎」過世 醫曝「2地方變黃」快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日前在粉專表示,在醫學上其實沒有所謂爆肝的病名,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急性肝衰竭,亦可稱為猛爆性肝炎,而急性肝衰竭不單單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有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急性肝衰竭是高危險、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不一定和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食之無味是警訊!4旬男反胃想吐…以為是諾羅 醫示警「2症狀」
「食之無味」是警訊!有1名40多歲的男子先前因吃東西嘗不到味道,且一聞到油炸食物等異味就反胃想吐,於是急忙就醫看診,且以為是感染諾羅病毒,最後才知原來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也指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會造成味覺失調和噁心,有急性肝炎的病患還會「食之無味」,「對策是找胃腸肝膽科診治、驗肝功能。」錢政弘近日在臉書發文列舉「為什麼常覺得的嘴巴很苦」的原因:包括牙周病、蛀牙、牙齦炎會影響味覺;口乾、口水分泌不足、乾燥症;胃食道逆流;口腔霉菌感染,舌頭有白苔;新冠感染;賀爾蒙改變;抗生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微量元素缺乏等等。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部分,他半年前曾遇過1名40多歲的男子,對方因為持續噁心、嘔吐去診所就醫,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諾羅病毒感染,但是吃了3至4天的腸胃藥,症狀依然沒有緩解,於是轉診到他的門診檢查。錢政弘詢問他的症狀後發現,有2點特別像是急性肝炎的表現,也就是「吃東西都沒有味道!」「聞到異味(如油炸)的東西會想吐」,結果後來抽血證實,果真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ALT高達1700,「持續有3週的時間,他吃東西都沒有辦法分辨食物的味道,一直等肝功能正常後,味覺和食慾才恢復。」疾管署也指出,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其症狀包含: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肌肉痠痛及腹部不舒服等,數天之後發生黃疸。恢復期有時會拖延,但會完全康復不留後遺症。6歲以下兒童感染約有70%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較大的兒童或成年人感染後,約70%會出現症狀,且通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10至15%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A型肝炎的致死率低(約千分之三);造成死亡的情形多半為猛爆型肝炎,通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日常生活毒素超多!醫揭11項常見污染源 「洗澡用沐浴乳」也上榜
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仍於7日晚間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消息一出不僅震驚演藝圈,也再度引發外界對健康的重視。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透露,生活中的毒素無處不在,平時如何防範成為重要課題,建議民眾多注意以下幾點,相信就可以防毒保命。1、戒菸、限酒、少吃成藥:菸酒無疑增加身體毒素負擔,而愛吃成藥或者是來路不明補品等,更可能傷肝傷腎,反而破壞排毒器官的正常運作。2、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喝水,尤其喝足量好水,不但促進新陳代謝,也可以將身體內代謝的不好物質藉由尿液排出去,減少毒物與身體細胞接觸時間,自然可以減少腫瘤的發生。成年人請至少每日喝水2000 cc,並減少喝瓶裝水,以免喝進塑化微粒,適得其反。3、減少接觸污染來源:例如少用塑膠袋裝盛熱食,少用沐浴乳洗澡,化妝保養品也不要過度使用,奇怪的香精、或是空氣芳香劑少用,少食加工食品以及大型魚,吃中藥或是保健食品請諮詢專業人員,儘量不用殺蟲劑,防曬請用物理性防曬用品,少吃罐頭食物,手摸過熱感應紙或是黏土玩具後一定要洗手,裝潢家具要用環保無污染材質,家中放置空氣清淨機,外出注意空氣品質app的即時資訊,有污染的話請務必戴上口罩。4、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芥蘭、油菜、球芽甘藍、芝麻葉、羽衣甘藍等,可以減少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癌、乳癌等機率。因為這裡頭含有蘿蔔硫素以及異硫氰酸鹽這類植化素,會經過胃酸的催化,產生吲哚等化合物,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酵素活性,代謝掉環境荷爾蒙等毒素。但是蔬菜本身可能有農藥殘留問題,所以蔬果清洗千萬不能馬虎。其餘包括大蒜、薑黃、酪梨、蘆筍、蘋果、柑橘類水果、芭樂、綠茶、甜菜根等都因為不同的營養素而有協助排毒的效果。5、適度運動以及流汗:流汗有助於毒素排除,研究顯示流汗的汗液當中可以偵測到微量重金屬,運動就是流汗的催化劑,運動流汗搭配喝水就是很好的排毒過程。有人不容易出汗,可以用泡澡或是泡腳的方式來發汗,也是不錯的方法,但如果是運動出汗會比桑拿發汗可以排出較多的鎳、砷、鉛、銅等重金屬。6、充足睡眠:充份的睡眠可以促進肝臟修復,讓肝臟解毒效率更好,睡眠也可以促進大腦廢棄物質的排除,降低大腦損傷以及認知功能退化。7、控制三高疾病以及減糖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會影響腎臟腎絲球過濾率功能,降低腎臟排毒機制。血糖以及血脂肪過高也會影響肝功能,導致肝臟解毒力下降。當有脂肪肝時,限制糖分攝取可以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利於肝臟解毒。
人妻採蘑菇煮菜 尪吃完竟中毒命危「裝葉克膜搶救」
在野外常看到許多蘑菇,但如果隨意採摘來吃,可能會有性命危險。中國杭州一名大伯吃了老婆採的幾朵野蘑菇,沒想到陷入重症,住進加護病房,裝葉克膜才撿回一條命。據《杭州日報》報導,家住桐廬的胡女到住家附近的風景區玩,因為下雨過後,那裡長出不少蘑菇,因為平常看遍各種菌子,就自認練就辨別菌子的能力,於是從中採摘8朵大大的也蘑菇回家,其中5朵白色、3朵灰色,回家後卻發現2朵白色蘑菇在路上碎了,只好用剩下的6朵蘑菇,加上青菜和麵條、剩飯,煮成一道菜,這是當地的一種料理。胡女捨不得吃,準備留給老公,豈料老公吃完後,開始上吐下瀉,原以是酒喝太多,但後來感到腰背痛難忍,甚至發熱,隔天家人看情況不對,才將他送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明顯有中毒症狀,肌酸激酶22252U/L,超正常值100多倍,咖啡尿,橫紋肌溶解、肝功能不全、腎功能損傷等,狀況十分嚴重。醫師立刻做一系列搶救工作,卻抵不住胡女老公的病情惡化,3天後發生無脈性心室頻脈,也就是心跳停止,當下立刻裝葉克膜搶救,心肺功能才逐漸好轉,經過7天恢復正常。胡女老公裝葉克膜搶救才保住一命。(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胡女懊悔不已,百思不解明明確認過蘑菇無毒,為何老公中毒如此嚴重?原來胡女老公很可能同時吃下2種劇毒蘑菇,白色的有毒的鵝膏菌類,又名「白毒傘」,只需要食用一點,就能讓人躺丟命,主要影響肝功能,嚴重可導致肝功能衰竭。另外一種灰褐色的是亞稀褶紅菇,也是一類高致死的毒蘑菇,主要導致肌肉溶解並引發腎衰竭,嚴重者可有心臟毒性,胡女老公出現心跳驟停的罪魁禍首就是亞稀褶紅菇。專家提醒,除了專業人士憑藉豐富的經驗鑑定外,目前沒有哪種方法能百分之百變辨識出蘑菇,由於蘑菇中毒後果很嚴重,建議大家不要去採野生蘑菇,美味誠可貴,但生命價更高。大部分食物中毒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如有類似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早一分救治,少一分損害,多一分希望。
好吃到一口接一口!台南男狂嗑蛋黃酥「腹痛嘔吐」 直送病房過中秋
隨著中秋節到來,不少民眾應景大啖美味的月餅,卻輕忽背後可能潛藏健康危機!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呼籲,不論廣式月餅還是蛋黃酥,這些傳統中秋點心皆富含高熱量、高糖分、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每顆熱量可達400至600大卡,尤其蛋黃餡料更是飽含油脂的來源,若過量食用,容易導致高血糖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顏廷旭醫師以日前家醫科門診遇到的一名50多歲男性為例,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他強調,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他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不僅副作用較少,更有抗發炎的作用。無論選擇何種藥品控制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最重要的仍是「控制飲食」!顏廷旭提醒,尤其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族群,更應避免過量攝取高糖、高脂的食物,並遵循醫師專業建議,藉由適當藥物治療或補充魚油來控制三酸甘油脂,降低併發症風險,方能健康平安地與家人共度佳節。顏廷旭醫師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
每當聚餐、中秋就過敏!這「婦科病」竟惹禍 醫示警:烤肉5食材要小心
中秋節是家人團聚、一起享受美食的時刻,但有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患者卻稱,自己每逢中秋節就會過敏,甚至曾因皮膚嚴重搔癢而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原因與雌激素過高有關。醫師就解釋,此類患者若短期內大量攝取高組織胺食物,包括加工肉品、柑橘類水果、帶殼海鮮等等,就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提到,她日前收治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個案,該患者自述,只要聚餐頻繁,就會出現皮膚搔癢等過敏現象,去年中秋節,她在烤肉後因過敏反應強烈掛急診。患者表示,她至皮膚科進行過敏源檢測,確認對蝦、蟹與塵蟎過敏,當下也立即進行飲食調整、定期清洗床單,希望改善過敏狀況,沒想到一旦聚餐增多,過敏仍然會反覆發作。楊智雯詢問其病史後,發現她患有巧克力囊腫,認為可能是因其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比例失衡,以至於抑制了分解組織胺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導致組織胺代謝不良,進而引發「組織胺不耐症」(Histamine Intolerance)。楊智雯說明,當婦科疾病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高組織胺食物,就容易引發過敏反應,而中秋節的烤肉食材,部分就含有高濃度組織胺,這也正是患者每逢中秋就會過敏加劇的原因。楊智雯進一步整理中秋烤肉常見的5大高組織胺食材,包括:加工肉品(香腸、培根)、柑橘類水果(柚子、橘子)、發酵食品(乳酪、起司、泡菜)、酒精(紅白酒、啤酒、香檳)、海鮮(帶殼海鮮、鯖魚)。楊智雯提醒,婦科患者除了避免大量食用高組織胺食物外,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維持體內雌激素的平衡;而肥胖、長期便祕、肝功能代謝異常以及接觸環境荷爾蒙是雌激素增加的4大原因,從源頭改善體質,才能真正解決因組織胺引起的「假性過敏」。
肝癌晚期仍有機會! 口服標靶藥物有效助抗癌
肝病又被稱為國病,更是造成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二名,臨床統計約三成患者就醫時大多已是晚期。台中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羅少喬表示,隨著藥物不斷地研發問世,即使是中晚期肝癌,現在也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及藥物,幫助病友控制病情,重拾抗癌成功的嶄新人生。七旬翁肝腫瘤太大難切除 口服標靶藥助縮小三成一名70多歲老翁,某次因拉肚子不舒服在住家附近診所就診,羅少喬安排做腹部超波檢查,沒想到超音波探頭一照,竟發現右肝有顆15公分大腫瘤。由於老翁女兒是護理師,她趕緊安排老爸特地從屏東北上到台中榮總檢查。收治這名個案的羅少喬表示,因其肝腫瘤已經侵犯到肝靜脈,加上腫瘤太大,第一時間無法手術。因此建議使用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來控制腫瘤,藉此換取更大的治療空間。老翁用藥追蹤1個多月後,不僅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三成,檢查後亦無發現肝外及肺部轉移,羅少喬判斷其適合再以手術切除腫瘤,老翁目前術後追蹤情況良好,穩定恢復中。晚期肝癌治療多元 醫:應依自身條件與醫師討論用藥「肝癌晚期並非絕症。」羅少喬說道,肝癌治療方式非常多元,透過不同的藥物組合及肝腫瘤栓塞作為前導治療,如同橋樑一樣,以時間爭取更多後續治療空間。待肝功能逐漸改善、或腫瘤縮小後,再搭配治癒性的肝臟移植手術或肝腫瘤切除、電燒等積極處置方式,即使是中晚期肝癌仍有機會成功治癒。羅少喬解釋,臨床常見的肝癌治療方式主要有五種,包括移植、手術切除、電燒、栓塞、藥物治療。前三種方式有機會治癒肝癌,但僅使用早期或腫瘤較小的患者;而藥物及栓塞屬於穩定控制病情的治療方式,它適用於中晚期肝癌,像是腫瘤太大顆、肝功能不佳、肝硬化嚴重等無法做手術的患者,透過藥物治療來縮小腫瘤,讓肝臟或心肺功能恢復,等到患者條件允許可以動手術,再做進一步積極性的治癒肝癌處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健保給付晚期肝癌一線用藥有口服的標靶藥及針劑注射的免疫藥物組合兩大類。患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及用藥便利性來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例如年紀大就醫不便、往返醫院路途遙遠,或本身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靜脈曲張、心肺及腎功能不佳、容易出血或倦怠的人,就不建議使用針劑注射標靶藥,而口服標靶藥物居家治療,對生活影響小,又能持續穩定控制病情。此外,受限健保給付條件因素,如果患者使用免疫藥物組合的效果不明顯,可能會面臨不給付的窘境外,以及若後續有考慮做肝臟移植手術,需停藥一個月換肝等待期,建議患者可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羅少喬強調,中晚期肝癌患者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他鼓勵病友應積極努力治療,現有多元治療組合可搭配使用,讓中晚期肝癌治療也能跟上治療趨勢的腳步,有機會戰勝病魔、重拾癌後美好人生。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天天應酬喝酒…深圳男罹4病有生命危險 血液變「綠色牛奶」急換血
喝酒過量,對身體健康只有壞處。中國深圳一名36歲陳姓男子,近年幾乎天天應酬喝酒,直到半個月前,發現精力下降,吃不下飯且眼睛發黃,撐到後來皮膚也變黃,甚至出現嘔吐、呼吸急促的症狀,血液還變成綠色,確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隨時有生命危險。據《深圳特區報》報導,陳男就醫後,醫生發現他不同於一般黃疸性肝炎患者,除了常見的噁心嘔吐、眼睛發黃、吃不下飯外,還有呼吸急促的表現,尿液化驗結果顯示酮體強陽性。雖然陳男沒有糖尿病史,但醫師憑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懷疑是糖尿病酮酸血症,檢查也證實了這個推測,抽血時血液呈綠色牛奶樣,肝功能顯示總膽紅素高達227umol/L,甘油三酯17.8mmol/L,均比正常高10倍,最後診斷為急性黃疸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糖尿病酮酸血症、高脂血症。陳男換血後,再也不敢喝酒了。(圖/翻攝自深圳特區報)據了解,血液之所以變成綠色牛奶,是長期酗酒引起嚴重的肝損傷,以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導致高脂血症,更可怕的是糖尿病一直沒有被發現,嚴重恐引起心肌梗塞、腦梗死,還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醫師決定用雙重血漿過濾術(DFPP)為陳男「換血」,只見過濾機器沒多久,就出現一小袋的黃色油脂,陳男見狀震驚不已,「以後再也不敢大吃大喝糟蹋自己的身體了」,經過2周治療終於康復出院,在出院前還當著醫師的面寫下保證:「再也不喝酒了!」
男子突覺得疲憊、腹脹嚴重! 醫檢查發現3情況:死亡率很高
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近日在節目中分享,表示他過去遇過一名60多歲的男病患,因為是台商,所以平常應酬、飯局多,幾乎天天喝酒。後來男病患突然發現自己變得特別疲憊、沒胃口肚子卻越來越大,於是便到醫院看診。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男子不僅肝硬化、腹水,還有6公分的肝癌,所幸最終進行治療後,成功救回一命。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表示他過去遇過一名60多歲的男病患,因為對方是一名台商,因此平常應酬、飯局多,幾乎天天喝酒。後來病患因為發現自己突然變得特別疲憊、沒胃口肚子卻越來越大,於是便到醫院看診。葉秉威表示,當時他看到病患本人後,一眼就看出對方出現「標準教科書肝硬化」的樣子。病患的臉、前胸和手臂上長滿很多紅色小點,紅點周圍還冒出一根根觸角,就是俗稱的「蜘蛛痣」,是典型性肝硬化會出現的情況。後續葉秉威替病患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就真的發現病患滿肚子都是腹水,肝硬化相當嚴重,不僅如此,還發現了一個6公分的肝癌。葉秉威也透露,這3個情況加在一起「死亡率很高。」所幸最終病患進行藥物治療後,效果相當好,肝功能穩定下來後,就馬上轉介到外科,進行切除肝癌腫瘤的手術。葉秉威指出,幸虧病患有因為腹脹前來看診,還發現肝硬化的情況,順利撿回一命,要是這情況沒有及時就醫,肝腫瘤再放幾個月後,恐怕就會整個擴散開來。
越南女30年不睡覺:想也睡不著 開店「24小時不休息」歡迎檢查
越南一名49歲女子阮氏玉美金(NguyenNgoc My Kim)在當地被稱作「不眠女裁縫師」,因為她自稱已經逾30年沒睡覺,24小時不休息在店裡工作;有許多客人在不同時間去店面,真的都看見阮氏玉美金在工作,也成為當地奇談。根據外媒《ODDITYCENTRAL》報導,49歲的阮氏玉美金是一名裁縫師,她透露從小就常常熬夜,長大後開始工作為了趕訂單,某天晚上突然有個念頭「沒有睡覺的必要」,於是下定決心開始不睡覺。阮氏玉美金原本是因為怕趕不出訂單才不睡覺,一開始還會打瞌睡,會有頭暈、疲倦的感覺,還出了幾次車禍;但過了幾個月,眼睛和身體像是「習慣不睡覺」,變成她就算想睡覺也無法入睡,她說這種狀況已經超過30年,所以她幾乎24小時都在店裡工作。沒多久阮氏玉美金不睡覺的消息流傳出去,在當地變得小有名氣。不過阮氏玉美金30多年不睡覺一事尚未得到醫學證實,但她的裁縫店24小時不打烊,有很多客人在不同時間找她,都見到她在店內工作,也讓她意外獲得「不眠裁縫師」稱號。其實越南過去就傳出一名老爺爺泰玉(Thai Ngoc)40多年沒睡覺引起熱議,泰玉爺爺在31歲那年曾發過一次高燒,之後他服用藥物、靠越南傳統醫藥或數羊等方式,都沒辦法真正睡著,頂多睡幾分鐘;當時泰玉爺爺還有到醫院檢查,被判定為特殊案例,除了輕微的肝功能下降,身體完全無異狀。據悉,還有一種遺傳性失眠疾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為罕見的家族性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一般在35歲至60歲之間發病,平均發病年齡是50歲,而病人在發病後7至18個月會死亡。
炎夏肌膚出油好困擾,如何戰痘 遠離出油肌?
油性肌膚即使沒有長痘,也會伴隨許多肌膚困擾。分泌過多油脂的肌膚,隨之而來的毛孔堵塞、粗大、發炎……尤其天氣漸熱,更是容易影響肌膚,油性肌膚該如何正確的清潔保養,成為重中之重。肌膚出油原因多,出油降低能減少許多問題面對諸多肌膚油膩問題,醫美診所翁子騰醫師表示,導致肌膚出油量大的原因有許多。先天較不能控制的,例如賀爾蒙變化、遺傳因素等;後天原因如作息不正常,愛吃油炸、辛辣、含糖量高的食物等,都會影響肌膚出油量。少數人本身內分泌失調,或長期服用類固醇,都會導致出油量異常增加。天氣炎熱出油量增加,帶來社交影響不容小覷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翁子騰醫師說,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出油量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出油量變大,面部與頭皮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頭皮出油,容易產生頭皮屑,甚至頭皮毛囊炎的產生,頭皮也會因而出現油耗味;臉部出油,則是容易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的問題。不論是頭皮的油耗味,或是臉部出現的外觀瑕疵,都讓人困擾,有些人因此社交上出現問題,更遑論需要與人見面互動的職業,影響更巨大。錯誤清潔方式要小心,適合出油肌關鍵字大公開許多人面對炎熱夏日,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但清潔方式不見得正確,一些錯誤作法,反而會給肌膚帶來傷害。翁子騰醫師舉例,有人洗臉時,覺得自己出油量大,選擇清潔力強的洗面乳,若為求乾淨,使力過度,反而會刺激肌膚,導致皮膚損傷。翁子騰醫師提醒,如果洗臉後,臉部有刺激、搔癢、泛紅的狀況,都是清潔力太過頭的表現。翁子騰醫師建議,出油量大的人,在保養和清潔用品的選擇上,要避免酒精、油性品,同時可選用含有“non-comedogenic”非致痘性關鍵字的物品,防曬可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的成分,比較不會刺激皮膚。▲翁子騰醫師出油肌 青春痘怎解?服藥外的其他解方從頭皮帶來的油耗味、毛囊炎,到臉部肌膚的各式痤瘡、青春痘,只要能從根源上改善──即異常出油──都有助減緩問題產生。除了市售控油保養品,較為常見的就是口服A酸之類的療法,然而這類藥物有其使用限制:如孕婦,或者備孕中的人不適合;服藥後也有容易口乾舌燥、流鼻血、影響肝功能的副作用。如果不適合服藥,或者對藥物有疑慮的人,翁子騰醫師說明,不妨選擇其他科技,例如藍雷射進行治療。藍雷射能控油的原理,主要是用1450nm的雷射波長,針對皮脂腺做抑制,選擇性的破壞皮脂腺,讓全臉的皮脂腺分泌降低,達到控油去痘的作用,也能使用在頭皮,讓油耗味和因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發炎問題,得到妥善控制。還你好臉色!藍雷射戰痘油擊!翁子騰醫師以藍雷射為例,約十五分鐘的治療,第一步主要是控油,利用溫和的1450nm雷射掃全臉,讓全臉的皮脂腺做抑制;第二步是針對發炎的痘痘,或是出油、粉刺比較嚴重的地方加強;第三步則用450nm的藍光將全臉消毒殺菌。透過減少出油加殺菌,減輕發炎問題。通常在第一次治療一個禮拜後,能感受頭皮或臉部的出油量下降,粉刺、發炎痘痘也有所改善。一般來說,三個月後能感受到發炎程度下降,痘痘與出油量減少。遠離出油肌 日常生活從根本做起翁子騰醫師表示,容易出油的肌膚,需要比平常人更注意,對生活方式也要更加控制,例如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物,只要能減少肌膚不正常出油,就能減緩後續引發的各類問題,讓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炎,臉部青春痘、粉刺等問題,都得到良好緩解,從根本做起,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他皮膚「冒這詭異症狀」 醫一照驚罹肝癌:死亡率極高
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近日在節目中分享,一名60歲台商近期發覺不明原因變得特別累、胃口差,明明沒吃什麼肚子卻越來越大因此求診。醫師從他的臉、前胸和手臂處發現很多蜘蛛痣,還有紅斑掌,一眼看出恐是酒精性肝硬化,安排腹部超音波一掃還滿肚子腹水、肝硬化嚴重,甚至有6公分肝癌,三者加在一起「死亡率極高」。葉秉威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這名台商因工作關係幾乎天天要應酬,飯局多,幾乎天天喝酒,近期發覺不明原因變得特別累、胃口差,求診時一眼看出「標準教科書肝硬化」,包括臉、前胸和手臂上長滿很多紅色小點,周圍冒出一根根觸角,因而被稱為蜘蛛痣,「尤其酒精性肝硬化,每3人就有1人可能會有這種狀況」。除此之外,男子的雙手手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旁肌肉特別紅,這是「紅斑掌」,也是典型肝硬化會有的症狀。葉秉威進一步解釋,肝硬化患者因身體的荷爾蒙改變,雌激素會增加,有些人會出現性功能退化、男性女乳症;雌激素也會導致手掌顏色變化,且容易長出血管擴張的蜘蛛痣。加上男子酒喝很多,種種跡象都很像肝硬化,因此推測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機率很高。葉秉威替男子安排腹部超音波一掃,果真看到滿肚子的腹水,且肝硬化很嚴重,還有一顆6公分的肝癌,「一發現就是非常棘手,死亡率很高」。所幸男子後來接受藥物治療效果超級好,經過治療待肝功能穩定下來後,就轉介至外科,進一步切除肝癌腫瘤。這位患者因腹脹看診,意外發現肝硬化撿回一命,若未及時就醫,「肝腫瘤再放幾個月,大概整個散開來」。
連吃20天營養棒瘦身 女子肝指數爆表住院
有些人聽信偏方減肥,可是會出事。大陸杭州市一醫院近日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0歲女子阿娟(化名)以為吃營養棒就能瘦身,連吃了20天,怎料體重沒掉,肝反而出事,去醫院發現轉氨酶高達1340U/L,超標正常幾十倍,最後住院接受治療。據了解,阿娟被不運動、不節食的瘦身廣告吸引,網購2個月份的營養棒,照說明每天餐前都先吃一根,20天過去,她變得疲倦又沒食慾,小便顏色也變黃,就診才發現轉氨酶1340U/L,是正常的幾十倍,當天就住院。阿娟心想,上個月體檢,她的肝功能正常,怎現在爆表。醫師說,轉氨酶異常升高的原因很多,而她沒有飲酒習慣,平常也沒服藥,也沒有肝炎病史。原來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她每天吃的營養棒,導致藥物性肝損。據了解,阿娟買的營養棒,包裝上沒有成分說明和廠商資訊,讓醫師無法評估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最後阿娟住院進行保肝治療,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才出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朱國獻提醒,藥物引起的肝炎若早期發現,停用藥物多數能恢復,但少數症狀嚴重者,會引發肝衰竭危及生命,近年「保健品」及減肥藥會傷肝,大家要多提高警覺。朱國獻說,如果用藥出現疲倦、皮膚發黃等症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醫喊「新冠燒起來了」 他點出「替代藥品」有風險:官員別離第一線那麼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昨(25日)直呼,新冠燒起來了,然而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Molnupiravir)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有關近日新冠肺炎抗病毒用藥存量及使用議題,疾管署說明,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疾管署指出,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用藥之個案,包括重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mL/min)及透析患者丶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級)、因既有疾病之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既有疾病惡化風險者等,才考慮使用莫納皮拉韋。疾管署表示,截至6月22日國內COVID-19抗病毒藥物之庫存量,瑞德西韋10萬3523劑,倍拉維23萬759人份及莫納皮拉韋8562人份,為提升COVID-19抗病毒藥物可近性,目前除請衛生局依轄內醫療院所需求,適時調撥莫納皮拉韋外,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之調撥。疾管署強調,積極儲備各項COVID-19抗病毒藥物,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已啟動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預計7月4日抵台,並於7月5日配送至醫療院所,以銜接臨床使用需求。對此,蘇一峰砲轟,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國都開不出來,大家問之後才知道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臨床上有多少老人家染疫在吃慢性病的藥,拜託做決策的官員不要離第一線這麼遠好嗎?停藥如果中風或心肌梗塞,難道政府要負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