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傷
」 聽力 耳機罵老公吼到燒聲!竟是「患1病」害婚姻危機 醫曝2徵兆要小心
罵老公「越來越大聲」竟是罹患1病!台中一名46歲婦人近年來與老公吵架時,不但越吵越大聲,甚至經常罵到「喉嚨沙啞」,子女們覺得有些不尋常,便帶婦人去醫院看診,沒想到竟被診斷出左耳中度聽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台中一名婦人聽力逐漸衰退、耳鳴,不僅將電視音量越調越大聲,與老公爭吵時也越駡越大聲,且常常聽不清楚旁人說話,孩子見狀隨即帶她就醫,經檢查才發現,原來婦人是罹患「耳硬化症」。陳厚匡表示,聽力疾病「耳硬化症」(Otosclerosis)的好發族群為中年女性,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病程較為緩慢,因此容易被誤認成老化的正常現象,導致患者錯失最佳的黃金治療期。陳厚匡說明,耳硬化症是指,鐙骨周圍的緻密骨頭發生改變,導致骨質異常硬化,損壞聲音傳遞功能,最終釀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並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講話越來越大聲或聽不清楚對方說話,這些徵兆都可能是聽力損失的警訊,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造成永久性傷害。陳厚匡也提醒,至於患者則建議,需長期追蹤和監測病況,因為除了另一耳有發病風險外,耳硬化症一旦蔓延至耳蝸內耳,恐將造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傷。
廣東婦頭痛爆炸「確診腦膜炎」 元凶竟是每天買菜…醫示警:死亡率高
看似小毛病,其實很嚴重!中國廣東河源一名51歲婦人經常出現劇烈頭痛,「痛到想爆炸,很厲害」,整個人像要沒命一樣,起初以為只是頸椎毛病引起,但每天吃6顆止痛藥還是無效,最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己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有關。據《魯中晨報》報導,婦人發燒感冒後開始劇烈頭痛,在當地醫院就診,一聲推測是頸椎病引起的,只是住院治療一段時間,體溫依舊忽高忽低,頭痛症狀也沒有緩解,持續加劇讓她寢食難安,整整10天都吃不下飯,只好到其他醫院,進一步尋求診療。經過檢查,原來導致婦人頭痛的元兇根本不是頸椎病,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醫生診斷,婦人的顱內壓增高,擠壓到旁邊的腦組織,同時引起顱腦損傷,包括導致視力下降、聽力損傷等,期間左眼差點瞎掉,幸好手術後對症治療,頭痛症狀好轉,左眼視力也恢復正常。追問才發現,罪魁禍首是菜市場裡的家禽,因為婦人每天要買菜做飯,經常會接觸家禽。婦人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生說明,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真菌,在鳥類、禽類和土壤等較常見,尤其在鴿糞中大量存在,患者可能透過吸入含有隱球菌孢子的空氣而染病。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腦膜炎症狀類似,以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發病率雖低,但若沒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人在長期勞累、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容易中鏢。因此在接觸鳥類、家禽及動物時,要做好自我清潔,避免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則應避免接觸。
女子整晚戴耳機聽歌達2年 竟害聽力永久受損
中國一名女子因時常聽不清楚別人說話,便前往醫院檢查,後來發現女子長期習慣在睡前邊聽音樂入睡,不知不覺就聽了一個晚上,沒想到此舉卻造成左耳的聽力永久受損,未來更需要配戴助聽器過生活。根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日山東一名王女士因聽不清楚影響到日常生活,便到醫院檢查聽力,她提到:「我上大學的時候晚上喜歡聽歌睡覺,一聽就是整個晚上都戴著耳機,大約有1、2年一直這樣。」現在的工作是秘書,跟著主管去開會的時候,記主管說話時都有點朦朦朧朧,也讓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經過醫院檢查,由於王女士曾過度使用耳機,讓左耳造成神經性的聽力損傷。耳鼻喉科主任李濤表示,這種損傷是長期經過不合理的噪音,因為長期不合理的戴耳機,就是讓我們的耳朵,長期處在一個噪音損傷的環境裡,時間一久,對我們的耳朵產生一個不可逆的損傷。接著他提到,王女士聽力損傷不是特別嚴重,只有單邊造成傷害,因此可藉由助聽器來彌補。大多年輕人都有戴耳機聽音樂、講電話的習慣,醫生也提醒使用耳機時需要注意。因此建議遵守三個「60」原則,首先不要讓身體長期處在超過60分貝的環境;接著無論是戴耳機也好,或是某個高分貝的環境,都盡量不要待超過60分鐘;最後是使用電子產品時,音量不要調超過60%。」此事件一出,網友也紛紛表示,「聽力神經也需要休息 不然也會過勞啊」、「往往是人教人不聽,事教人才會」、「嚇得我趕緊摘了耳機」、「還好以前晚上聽有定時,聲音不大」。
洗完頭別馬上吹頭髮!醫曝正確4步驟 建議買吹風機考量「這5點」
一般民眾洗完頭髮後擔心頭皮著涼感冒,都會馬上用吹風機吹乾,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卻提醒「不建議直接吹頭髮」,並提醒吹頭髮時應該等頭髮不滴水時再吹,且建議採「冷風模式。」黃軒今(13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醒「洗完頭後,不建議直接吹頭髮,會使頭髮因為突然接觸吹風機的高熱而受損」,同時透露幾個吹頭髮的注意事項及技巧,像是吹風機與頭髮、頭皮的距離要保持10至15cm的距離,以免造成頭皮受傷;吹頭髮也不要吹太久,將頭髮輕輕擠壓,等到不滴水時再吹。吹頭髮正確步驟如下:洗完頭髮後,先用毛巾輕輕擦乾頭髮,再用吹風機吹乾。吹頭髮時,先將頭髮分成幾個部分,逐一吹乾,這樣可以更加均勻地吹乾頭髮。吹頭髮時,可以使用冷風模式,這樣可以減少頭髮受損的機會。吹頭髮時,可以使用頭髮護理產品,例如護髮素或護髮油,這樣可以保護頭髮,使頭髮更加健康。至於如何選擇吹風機?黃軒則說明,可以考量風量、溫度、重量、瓦數、附加功能這幾個點:風量:風量越大,代表吹乾速度越快。但風量大也意味著吹風機噪音值高,容易造成聽力損傷。因此,推薦權衡分貝、髮質後再選擇吹風機產品溫度:除了風量外,溫度對髮質的影響也很大,過高的溫度容易造成頭髮、頭皮受損,推薦選擇含有「溫度調節」、「冷熱交替」的吹風機,避免吹頭髮時有燙傷、髮質毛燥的問題。而吹風機溫度是關鍵,最好不要超過60度。重量:太重的吹風機不僅拿久了手臂會痠痛,也不方便旅行時攜帶。考量到整體手感與實際使用的舒適性,推薦選擇重量約在600至800公克的吹風機。瓦數:瓦數其實和風量沒有直接的關連,但如果該產品沒有提供準確的風速,可以選擇用瓦數大概判斷吹風機的性能。市售常見的吹風機功率落在 600至1200W之間。附加功能:吹風機的功能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預算和偏好來選擇不同類型的吹風機。例如,負離子吹風機可以減少靜電效果,並使水分子進入到髮根內部,讓頭髮能保持柔順光亮、潤澤保濕。
長期帶藍芽耳機聽音樂、講電話聽力恐受損? 耳鼻喉科曝關鍵在時間
現代人喜歡隨時帶著藍芽耳機,不論是接電話、聽音樂,加上無線功能更加方便,但就怕會造成聽力的受損,耳鼻喉科醫師就表示,耳機聲音大可能不會傷害到聽力,關鍵在聽多久。突然的大聲響也是造成聽力受損的因素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指出,戴耳機開大音量恐怖會造成聽力受損,因為造成聽力受損的關鍵不只是音量,時間也是一大關鍵。他舉出國家標準,超過85分貝加上連續8小時以上,才會造成聽力的受損,而音量每增加5分貝,受損需要的時間就可能減半,因此美國規定每增加3分貝,時間就要減半,即使是100分貝的音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也不會有事情。他也表示,100分貝是飛機起降的音量,一般人聽音樂不會在這個水平上,若真的開到超過85分貝,甚至100分貝以上的音樂,那就是噪音不是音樂。他也提醒,耳朵最怕的是突發性的大聲音,比如突然發出巨大聲響的鞭炮、打靶等,如果是火車這類逐漸變大的情境音,反而不會造成傷害。另外喝酒、熬夜也會造成聽力損傷,很多突發性耳聾個案都是因喝酒、熬夜後引起,患者會出現「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內容」的狀況,因此需要就醫透過助聽器輔助收音。
粿粿不敢相信升格當媽 洩愛女聽損心境
范姜彥豐和粿粿在父親節前夕拍攝《嬰兒與母親》封面人物,他們想對家中一樣有聽損寶寶的家長說:「勇敢面對,早點治療。」並且最想對小粿醬說:「謝謝粿醬選擇他們成為她的父母,他們會珍惜這段緣份,陪她一起探索這個世界。」粿粿分享得知小粿醬是聽損寶寶的心路歷程。(圖/嬰兒與母親雜誌提供)2人坦言,小粿醬的到來,真的是意料之外。范姜直率的說:「我是個習慣提早規劃的人,讓腦子裡至少有想法、有概念,才不會等到事情發生了不知道怎麼反應。雖然喜歡事情在計畫內進行,但總是會遇到不在計畫內的事情,我也會順其自然接受它。像小粿醬的出現,就是計劃外的,原本是計畫晚一點點再生小孩。」范姜坦言,直到孩子生下來、離開月子中心,開始自己帶小孩後,才有「自己當爸爸了」的真實感,粿粿則是至今不敢相信自己當媽媽了。對初為人父的范姜而言,最大的挑戰、最不適應的改變,就是少了很多自己的時間,「以前可以花很多時間打電動、看劇、看動漫之類的,現在的自由時間剩不到以前的1/3,但就是必經的路,自己要適應。還好目前跟爸媽住,家人會幫忙照顧小孩,就會格外珍惜2個人獨處的時間。」除了自由時間少了,范姜彥豐現在連考慮事情的角度跟條件也不一樣了!「以前做事只要考慮到一個人,現在什麼事情要多考慮到的是老婆跟小孩,做決定之前都會考慮到會不會影響到粿粿跟小粿醬。」「聽損」顧名思義就是「聽力損傷」,每年新生兒有千分之三到四,唐氏症才千分之一,相對機率而言,聽損寶寶反而滿高的。粿粿分享,「所有的檢查都OK,只有聽力檢查被醫生提醒有待追蹤。雖然擔心,但也不以為意,因為周遭很多朋友都說有可能是羊水胎脂塞住什麼的,要等它慢慢退。接著就是反覆的追蹤檢查,每次等結果出來就是1、2個月,心情就跟著起起伏伏的,期間也不斷幫自己做心理準備,到6、7個月時最終確定小粿醬是聽損寶寶,雖然聽得到但聽不清楚,就開始戴助聽器了。」現在粿粿跟范姜在上聽力治療課程,回家後將上課所學到的教學技巧,運用於生活中與小粿醬互動,讓寶寶對聲音感到興趣,提早知道要對什麼聲音做反應。唯一的苦惱就是小粿醬會想要把助聽器摘來吃,加上耳膜那邊是矽膠做的,口感QQ的,她不時就會想拿來啃。粿粿也以過來人身分提醒,「懷孕時就可以做基因檢測,越早檢查出寶寶的問題,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為聽力受損的寶寶有百分之90,是父母跟家族史裡面都沒有,很容易被忽略。」
綠能犧牲者1/離岸風場致鯨豚擱淺倍增 「彰化翻233%」保育員見遺體心痛
蔡英文政府自上任以來大力推廣綠能,蔡總統5月還到苗栗後龍參加海能離岸風場啟用典禮,更驕傲宣布今年會有4個風場陸續完工,但在剪綵風光背後,中華鯨豚協會卻驚覺鯨豚擱淺數量於離岸工程開展後不斷增加,更有許多鯨豚被發現時已明顯死亡,希望政府能多方面保護生態,別讓海中精靈成為經濟犧牲者。曾鉦琮說,業者曾保證在動工前會先「緩啟動」,等同是打第一下,通知附近鯨豚「逃跑」,但離岸工程噪音最遠能傳播到10公里外,在噪音的干擾下,鯨豚一定會想「逃命」,逃離的方向不是往外海就是靠內陸,而許多鯨豚游不到外海,且目前海域多為數個風場同時施工,鯨豚見往外逃生路艱困,最終只能在近岸擱淺或是遭漁民捕捉,讓救援人員看著遺體則無比心痛。根據統計,苗栗離岸風場於2019年建設,當年苗栗擱淺鯨豚擱淺數量即高達13隻,暴增了83%(以2015為分界點,前後7年的平均擱淺量計算),而彰化擱淺量近7年的平均數字更是過去的233%,離岸風場業者口口聲聲說會降低影響、保護生態,信誓旦旦的保證卻淪為口頭支票。苗栗與彰化的鯨豚擱淺量近年來暴增,學者皆認為與離岸風電工程有關。(圖/中華鯨豚協會提供)「像是風場就要在這邊蓋,所以任何環評流程都變得只是流程。」曾鉦琮表示,為了監測風場選址的海域是否有鯨豚出現,環評原本規定鯨豚水下聲學監測應該連續蒐集14天數據,但有業者反應監測儀器遺失,環保署竟大發慈悲,允許補充24小時的水下聲學監測即可,用24小時取代14天監測結果,也失去原先觀察的代表性。此外,鯨豚仰賴聽力來指引方向和溝通,而離岸風場建造的噪音嚴重影響鯨豚身心健康,中華白海豚「暫時性聽力損傷」閾值為160分貝,環評規定水下噪音閾值不得超過160分貝,此規定忽略了抗噪能力弱的一級瀕危物種「露脊鼠海豚」及「瓶鼻海豚」,環保署卻容許施工過程中「偶有」超標,超標閾值甚至高達190分貝,等同現行環評審查仍將鯨豚暴露聽力損傷風險中。曾鉦琮說,業者曾保證在動工前會先「緩啟動」,等同是打第一下,通知附近鯨豚「逃跑」,但離岸工程噪音最遠能傳播到10公里外,在噪音的干擾下,鯨豚一定會想「逃命」,逃離的方向不是往外海就是靠內陸,而許多鯨豚游不到外海,且目前海域多為數個風場同時施工,鯨豚見往外逃生路艱困,最終只能在近岸擱淺或是遭漁民捕捉,當中更有些鯨豚遺體被發現時聽骨碎裂,讓救援人員無比心痛。中華鯨豚協會長年協助擱淺的鯨豚與海龜,目睹多次海洋生物困境卻有心無力加以改善。(圖/周志龍攝)立法委員陳椒華曾召開公聽會討論離岸工程噪音對鯨豚的影響,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台灣白海豚顧問小組顧問湛翔智在會中表示,聯合國、歐盟、國際海事組織等均已制定水下噪音防治法案,降低人為水下噪音破壞海洋生態,台灣正在發展離岸風電,風電工作船舶對水下生物生存造成威脅,應將水下噪音納入《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法範圍,進一步訂定細則,才能有效管理水下噪音污染排放問題。
妹子和前男友睡覺被碰…現任打到他「聽力受損」僅拘役40天 輕判原因曝
高雄市一名林姓女子和張姓前男友分手後仍同居一室,2人某天睡覺時發生肢體接觸,她自覺受委屈,遂將此事告知現任男友魯男;魯男得知後心生不滿,竟於111年4月間將張男約出,並持球棒及酒瓶攻擊對方,導致被害人受有頭皮撕裂傷、左耳中耳內膜積血等傷勢,一審遭依傷害罪判處拘役40日,得易科罰金。根據判決書,魯男和林女為男女朋友,張男則是女方前男友,但他分手後未搬離住處,仍與林女同居一處,加上雙方睡覺間發生肢體接觸,林女遂將此事告知魯男;魯男心生不滿,於民國111年4月21日上午5時30分許將張男約出,隨即持球棒及酒瓶攻擊,導致張男受有頭皮撕裂傷、左耳中耳內膜積血、左側輕度聽力損傷等傷勢。橋頭地院審酌,魯男犯後始終坦承犯行,且除本案外,先前並無因犯罪經法院判處罪刑之素行;復考量張男所受傷勢程度,及被吿於審理時尚未與告訴人達成調解或和解,亦未賠償告訴人所受損害,兼衡被告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依傷害罪判處魯男拘役40天,得易科罰金。檢方不服上訴,指原審未審酌告訴人尚有聽力損傷之情形,且量刑過輕。法官認為,原審已審酌被告犯罪動機、情節、告訴人所受傷勢、雙方於原審審理時尚未達成調解等情形,而判處被告上開刑度,其刑罰裁量權之行使,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裁量濫用之情形,難認有何違法或不當,駁回檢方上訴。
母親節最棒的禮物! 聽損媽靠基因檢測揭遺傳真相
本周日就是母親節,在大家苦惱母親節該送什麼禮物的時刻,一位新手媽媽迎來她最幸福的母親節。一直以來,身為客服人員的A小姐都有聽力不佳的困擾,看了許多間耳鼻喉科仍找不到原因。直到懷孕時,博愛蕙馨醫院婦產科曾翌捷醫師提醒她,可以做包含聽損的帶因篩檢,報告出來她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是遺傳性聽損的患者和基因帶因者!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1個人雙耳聽障,其中2/3就是基因遺傳造成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更是發現超過700個聽損寶寶。由父母遺傳給孩子的突變基因引起的聽力損傷,研究發現至少數千種可能導致聽損的突變基因,有遺傳性聽損的新生兒,通常在出生時就出現聽力障礙,不但會阻礙語言學習,更會大大影響日後的生活。幸運的是,她的先生經過檢測,報告顯示沒有遺傳性聽損的隱性帶因,寶寶的遺傳患病機率因此大幅下降,夫妻倆才放心繼續懷孕生產。在孩子健康出生後,李小姐激動又開心地感謝曾醫師,不僅幫助她找到多年來聽力不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沒有讓遺傳疾病的遺憾,在寶寶的生命裡重演。曾翌捷醫師感嘆地說:「身為一位執業多年的婦產科醫師,看過許多夫妻明明沒有家族史,孩子出生後卻罹患了遺傳疾病,讓新手父母每每都措手不及。」因為遺傳疾病是無法透過國內現行的常規產檢(包含唐氏症篩檢、NIPT、羊膜穿刺的羊水核型分析、羊水晶片)來偵測,所以沒有家族史,就無法在產前針對某疾病做特定檢測。根據研究顯示,平均每個人身上帶有至少2個遺傳性疾病基因,這些遺傳性疾病,全球發生率約為1%,每當新生兒患病時,父母必然驚慌心痛。創源生技執行長蔡政憲進一步表示,遺傳疾病中,還包括X染色體脆折症(FXS)、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藥害性聽損、等多種疾病,創源累積的160萬基因大數據顯示,在遺傳疾病帶因篩檢-孕知因的統計中發現,各種疾病的綜合帶因率高達50%,如果夫妻同時為同一疾病帶因者,孩子就有可能有1/4的機率患病,創源根據國際醫學會建議,提供基因致病機制明確、帶因率高、兒童時期發病且有後續治療或照護配套的檢測項目,幫助計劃懷孕的夫妻,或是已經懷孕的婦女及早篩檢,只要簡單抽1次血就可檢測。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建議,為了確認寶寶的患病風險,讓媽媽能安心待產,迎接健康新生兒,不分種族背景應該都要進行帶因篩檢。曾翌捷醫師再度強調,現今基因檢測的進步,已經讓這些不易被發現的隱性疾病,透過帶因篩檢被發現,輔助婦產醫師在有限的問診時間內,快速掌握病患的家族史、疾病帶因狀況,規劃適當的臨床照護,更能降低遺傳疾病的風險與負擔。
年輕化!33歲男竟罹帶狀皰疹 新冠與壓力多因素肇因
33歲的趙先生,在科技公司輪班工作,近期工作壓力大、日夜班輪替,常常熬夜玩手機遊戲紓壓,突然左胸開始莫名疼痛,一開始去做心臟檢查都正常,但某天洗澡時竟然看到一簇紅疹、水泡自疼痛部位冒出來,病灶總有隱約的搔癢與抽痛感,牽動到皮膚痛,連衣服貼身都讓他不適,難以集中精神,嚴重影響休息與睡眠品質。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診斷為「帶狀皰疹」。張凱音表示,「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侵犯神經節後,造成局部神經疼痛、皮膚水泡出疹,通常發生在單側。因為皮膚水泡常常成簇成群地冒出來、呈長條狀分布,俗稱「皮蛇」。帶狀皰疹可以發生在從頭到腳的任何部位並伴隨多種神經症狀:發在臉上的帶狀皰疹可以侵犯眼角膜,造成視力異常;耳部的帶狀皰疹可能會併發聽力損傷與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在會陰部的帶狀皰疹可能會造成排泄功能異常。在免疫不全的病人身上甚至可能一次多發好幾個部位,長成類似水痘般的病灶。帶狀皰疹在年長的病患身上較常發生,但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近期生病或重大手術、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糖尿病、癌症病患,也容易遇到帶狀皰疹發作。在門診,除了老人家,也有許多年輕案例,例如大考前的學生、做二休二或做四休二輪班族、新手爸媽等,近一年COVID-19確診過後的病人,病癒後遇帶狀皰疹發作也相當常見。2006年起,美國有新的帶狀皰疹疫苗通過試驗,今年也在台灣上市了。新型帶狀皰疹疫苗每次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免疫不全病患間隔1-2個月,並於60歲以上族群有97%的保護力,相較傳統型帶狀皰疹疫苗於70歲族群僅剩41%保護力,新型疫苗於70歲以上族群也仍97%的效果。重點是,新型帶狀皰疹疫苗因製作原理與傳統型不同,可安全施打於免疫不全族群。過往傳統型帶狀皰疹僅有約5年的保護力,傳統型帶狀皰疹疫苗並無建議於年輕族群常規施打。但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相對安全性高,保護力持久,美國CDC建議的帶狀皰疹疫苗施打年紀已自60歲下修至50歲。在台灣,部分縣市行政區有給付65-70歲的部分疫苗費用。在美國,實際監測數字卻告訴我們年輕族群的帶狀皰疹似乎也有增加的趨勢,可能的解釋包含慢性病年輕化、資訊世代的生活型態改變等。
年底開趴、演唱會恐「噪音型聽力受損」 醫推2保健食品減緩
聖誕節、跨年夜即將來臨,民眾喜歡與朋友相聚開趴狂歡,或是參與大型演唱會一起歡慶聖誕、迎接新年,隨著巨大的音樂聲響歡呼起舞時,小心耳朵聽力也因此受到影響。李家萱醫師表示,不只是一般民眾,台上表演的歌手也常會因為巨大的音響導致聽力受損,若是錯過治療黃金期,聽力就無法恢復,將會形成「既成聽力」,若想預防聽力惡化,可以補充2種保健食品保護聽力。噪音型聽力損傷不分年齡 音量過大會使聽力退化許多研究指出,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長時間暴露在音量超過80-85分貝的環境中,可能就會造成聽力受損。李家萱醫師表示,因為噪音、巨大聲響影響聽力而前往耳鼻喉科就診的人很多,尤其很多的藝人、歌手因為職業的關係,表演、開演唱會時,音響聲音相當的大,長期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噪音型聽力損傷是他們常常會有的耳朵疾病。聽力退化不一定要等到年老時,如果常常處於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像是演唱會、KTV、夜店等,過大的聲響就會使民眾聽力退化,比一般人更早聽不見。李家萱醫師指出,一般正常老化造成的聽力退化,通常是先從最高頻聲音的敏感度開始下降,但如果是噪音型的聽力損傷,聽力會從中間音頻的敏感度開始下降,只有部分音頻損失時,民眾常會感到聽力失真。聽力錯過黃金治療期無法回復 需靠2保健食品保養萬一聽力受損了,有辦法治療嗎?李家萱醫師表示,聽力就和近視一樣,假性近視若是妥善治療有可能回復,聽力也是如此,黃金治療期是大概一個月內的時間,如果超過一個月就很難再恢復成正常聽力,會形成既成聽力,這時就只能透過保養,避免聽力持續惡化。民眾若想要避免聽力惡化,李家萱醫師提到,可以多補充B群、銀杏,B群可以促進神經穩定,銀杏可以給予神經營養,當有壓力產生時,神經就比較具有抗壓性,能夠承受壓力,避免受到損傷。不過,李家萱醫師提醒,很多噪音型聽力損傷的病人來就診,通常都已經形成既成聽力,沒辦法回復到正常聽力,只能保養,無法治療,呼籲民眾前往演唱會這樣回音大、聲響大的場所時應特別小心,避免巨大聲響造成聽力受損。
暈眩想吐「耳朵傳出蟬鳴聲」 中藥針灸對症下藥獲改善
60歲的黃小姐選擇在「耳順之年」從職場退休,正準備開心迎接新的人生,不料卻在退休幾個月後出現暈眩合併嘔吐而求診,接著2個月後又發現左耳疑似聽不太到低頻的聲音,且有時出現忽大忽小的「沙~沙~」聲,或有蟬鳴般的「唧唧」聲。經西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造成的耳鳴,服用藥物後症狀依然不見改善,於是求診中醫,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趙念廷醫師診治後,黃小姐覺得左耳聽力得到改善,並且耳鳴的聲音也減弱。趙念廷醫師指出,耳鳴的成因複雜,《醫學真經》中提到:「十二經脈,上終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並。」可知耳朵與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均有密切關聯,而在治療方面,因風熱侵襲、痰火上擾、腎精虧損或是脾胃虛弱…等皆有可能造成耳鳴。除了使用中藥,也建議可配合針灸以達更佳的療效,如耳朵周圍的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穴,以及遠處如中渚、合谷、風池,或是頭皮針等,都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和部位。耳鳴的患者也會合併出現如聽力損傷、耳悶脹感、睡眠障礙、情緒不佳…等問題,尤其是睡眠障礙,在夜深人靜時,患者會覺得耳鳴聲大到影響睡眠,此時可嘗試播放輕音樂或利用其他些許的環境音,來遮蔽耳鳴聲以助眠,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趙念廷醫師提醒,耳鳴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因隨著病情的進展,治療效果和預後會較差。而且飲食應清淡,避免油炸烤辣,以防積滯成痰阻礙氣血。此外,不少耳鳴和情緒壓力相關,建議可以養成運動的習慣,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治療才能事半功倍。
20世代「耳力」最弱 長期使用耳機損恐成聽障 美律結合藍芽5.0技術讓聽力輔具也能成為新時尚
電聲大廠美律實業於9月22日舉辦「40未滿,耳力已老」微聽損大調查記者會,呼籲各界正視娛樂性聽力產品造成的聽力損傷問題,針對近3個月有使用過耳機的20-歲49歲民眾調查(共回收1,874有效樣本) ,結果顯示,20世代使用耳機時間最長,有近八成(77%)年輕人幾乎每天使用耳機,顯見娛樂型態的改變,讓20世代幾乎耳機不離身,同時,20世代常有聽不清楚對方聲音或內容的情形,以44.4%居世代之冠,甚至還高於40世代;「蛤!你說什麼」儼然已經成為20世代招呼語,此外,長時間、高音量的重度沉浸使用者以40-49歲最為突出,40世代不論在追劇、線上會議及學習上,用耳習慣均達高風險值,其中又以男性居多。美律實業今日舉辦微聽損記者會,圖為美律總裁黃朝豊(右三) 林口微笑耳鼻喉科醫生張弘(右一) 美律健醫事業部處長吳夢璠(右二) 富聆助聽器聽力師陳...(圖/美律實業提供) 聽力師陳雪霞指出,若長時間超過這個警戒範圍,就會造成毛細胞的損傷,進而影響聽力;而聽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根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超過35分貝即算是會對生活造成「困難」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人口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多,60歲以上族群中有超過25%,聽力損失未處置將導致溝通障礙、社交孤立、喪失自主能力、伴隨焦慮和抑鬱、認知下降而失智等問題。正常聽覺能力的人往往不理解顯著的聽力損失衝擊,對於口語文字理解較慢的人視為智能下降,因此導致年長者退縮,以避免被貼上「慢」或「智能不足」的標籤,另外,年輕成人使用耳機的情況也加劇聽力損失發生,根據Byeon針對南韓12至19歲532位年輕人之調查,發現每天平均在吵雜環境中使用耳機超過80分鐘者,呈現有聽力損失的比例為22.3%,比起每日少於80分鐘者高出4.7倍風險。美律實業今曝光即將在台上市的智能輔聽器(圖/美律實業提供)美律實業健醫事業部處長吳夢璠指出,美國FDA在今年將建立一個不需處方簽(OTC)助聽器的新類別,若如預期在今年底通過後,部分聽力輔具可不需經過聽力檢查與驗配,就可以在一般醫療器械通路購買,提醒大家「使用耳機音量勿大於60%」且「不要連續使用耳機超過一小時」外,也希望倡導微聽損就跟輕度近視一樣,只要即早治療,就能抑制惡化!美律現場並展出多款聽力輔助產品,除展現精湛電聲技術外,也體現精緻工藝。具有專利演算法的聽力保護耳機,可依使用者喜好更換背蓋,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85dB只能聆聽8小時的標準,隨時計算使用者「聽力額度」!若聆聽音量88分貝,就只能聆聽四小時;若91分貝,就只能聆聽2小時,額度用盡,將自動鎖住最大音量僅能在85dB,讓使用者更能掌握聽力額度。除此之外,現場更展出時尚輕巧的助輔聽器,其中W3系列結合藍芽5.0技術,透過手機聽力APP自測,在家就能進行簡易測聽,配合個人聽力狀態,量「聲訂」製個人聽力補償,讓聽力輔具成為新時尚!
鼻塞1個月沒好!他張嘴秒飄出「爛掉臭味」 醫搖頭:第三期了
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等症狀,一般來說都是感冒會有的症狀,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名中年男子鼻塞一個月,經過治療後狀況仍沒改善,且還伴隨頭痛,結果到門診檢查一打開嘴,瞬間「腫瘤爛掉的味道」竄出。小兒科醫師唐子涵表示,已經第三期了。唐子涵在《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分享案例,在診所,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是很常見的主訴;一名中年男子向她表示,鼻塞一個月越來越嚴重以外,這幾個月也有嚴重頭痛,吃藥也無效。唐子涵透露,初步檢查,發現病患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聽力受損,且嘴巴一打開就有一股腫瘤爛掉的味道撲鼻而來。她馬上安排病患進行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果然內視鏡一進去就看到整個後鼻孔已經快被腫瘤塞滿,兩側呈現琥珀色耳膜(中耳積水),這也是為什麼病患鼻塞以及聽力受損情況越來越嚴重。追問之下,病患想起,過去擤鼻涕時常常帶有血絲,頭痛情形也一直沒好轉。唐子涵表示,切片之後確定是鼻咽癌,腫瘤分期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致顱底和雙側淋巴有轉移,腫瘤分期為第三期,後續將會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唐子涵說,「回顧此病人一開始就醫的病歷都是一些門診常見的主訴,鼻涕帶血絲則是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完後,很認真想一下才說有,若非問診過程發現了聽力受損和理學檢查時,聞到最熟悉的腫瘤爛掉味道,也許就錯過了替病人診斷治療的機會了。」她也藉此提醒大家,鼻咽癌的徵狀依序為,頸部腫塊、鼻部症狀(鼻塞/鼻涕帶有血絲)、耳部症狀(中耳積水/聽力損傷/耳鳴等等),若腫瘤侵犯到相鄰的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侵犯到腦神經則會有複視臉部麻痛、或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3歲童感冒引爆中耳炎 醫師驚:鼓膜已破裂流膿
中耳炎常因感冒細菌感染,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小朋友耳咽管尚未發育完全,比大人容易得中耳炎,若未妥善治療,恐影響聽力。3歲小寶(化名)哭鬧不停,媽媽原本以為是小感冒,打算手邊工作忙完再帶去看醫生,沒想到幾天後耳朵竟流出膿水,急忙就診,小兒科醫師檢查耳朵後,診斷為急性中耳炎,鼓膜已破裂流膿,轉診至耳鼻喉科做後續治療。小兒中耳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幾乎每周都有這樣的小病人掛號,發現得早可及早治療,若延誤就醫,恐引發其他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明,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在感冒一段時間之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為什麼幼童比大人容易得中耳炎?這是因為小朋友的耳咽管尚未發育完成,和大人相較,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短,也因此細菌容易跑到中耳腔。尤其6歲以下幼兒的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要特別注意。一般感冒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中耳炎可能也有這些狀況,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也可能會覺得耳朵塞塞的、聽不太清楚,而且中耳炎常劇烈疼痛起來,多數集中在單側耳朵,少數為兩邊耳朵都痛。年紀太小的孩子,還不會透過言語表達耳朵痛,常以哭鬧、抓耳朵來表現,家長要多加留意,感冒中期或中後期可能誘發中耳炎。中耳炎診斷上,最簡易的方式是持耳鏡檢查,如果耳道被耳屎塞住,影響到醫師的視線,會施予耳朵滴劑,將耳屎溶解出來或直接清除。此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做鼓室圖檢查,以偵測鼓膜狀況,診斷是否有中耳炎。杜戎玨說,大部分中耳炎是細菌造成的,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有中耳積水問題,或是造成聽力受損。有研究指出,中耳炎未妥善治療,是造成小朋友聽力損傷的常見原因,不可輕忽。中耳炎還有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症,就是造成耳後突出部位的乳突發炎。這種情形較為嚴重,因為細菌鑽得深,須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診斷,病人通常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治療。家長需提高警覺,當小朋友發燒伴隨耳痛及耳後乳突紅腫時,應立即帶孩子就醫。雖然還有其他原因如外耳道發炎,也可能引起耳朵疼痛,但杜醫師提醒家長,中耳炎常發生在感冒後或與感冒並存,尤其還不會表達的小小孩,如果哭鬧不止,又有感冒症狀,要請醫師檢查耳朵狀況,看看有無併發中耳炎,提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