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出版
」博奕求生2/蔣介石功過評價多元 潘佐夫:他也是追求全民平等的夢想者
蔣介石的身後評價在台灣褒貶不一,俄裔美籍學者潘佐夫教授也坦言,時至今日,評價蔣介石功過仍非易事,尤其蔣在二戰後期,受美國輿論與史學界當時興起的「自由主義」及「左翼觀點」影響,形象極為負面,直到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前總統的媳婦蔣方智怡把「蔣中正個人日記」寄存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並在2006年開放全球學者研究後,蔣的形象才漸漸重被評價。潘佐夫的新書引用西方學者較不易接觸到的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密檔資料,希望讓讀者能從現代中國與二十世紀世界史脈絡中,發現蔣介石適切而客觀定位,以及昔日蘇聯及其領導人史達林,如何對蔣政權在中國大陸的起落扮演「巨大且重要的角色」。潘佐夫表示,蔣介石的功過既多元又複雜,有人指他是背信又狡獪的統治者,要為150萬民眾死亡負責(包括為阻止大陸鄭州被日軍攻下,無預警炸毀鄭州黃河堤防造成眾多平民傷亡),有人指他是法西斯,還有人說蔣是「務實主義」者,一些台灣年輕人也告訴他,蔣介石是血腥的獨裁者,「如果不恨他,也該把他忘掉」。潘佐夫則認為,蔣介石非完人,有犯錯、罪行,但仍須將其放在時代脈絡、社會背景下檢視,更不應刻意忽略歷史。當中國從滿清帝制轉入民國,蔣必須面對當時中國與其它國家的「世代落後」,而且設法克服,世界各國也鮮少出現從集權到民主轉換過程,能選擇不流血路徑的先例。在此之下,歷史中的蔣同時也有偉大革命家、解放中國各民族的鬥士、愛國者、20世紀的政治軍事領袖,二戰英雄等多種不同角色,甚至是一位追求「全民普遍平等」的夢想者。他說,蔣政權及其統治下的人民,用「鮮血與灰燼」的犧牲代價,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慘勝,確保國家主權,從日人手中收回台灣,緊接著卻又迎來國共內戰慘敗,退守台灣。蔣介石記取國共內戰悲劇性錯誤,在民生主義與社會公義基礎上治理台灣,轉變為繁榮富庶之地,「在大陸失敗、於台灣成功」是他命名此書為「失敗的勝利者」的原因。「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一書的作者潘佐夫認為,蔣介石率領的國民政府在二戰期間,面對美蘇英等大國博奕努力求生存的歷史教訓,十分值得今日台灣參考。圖為潘佐夫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中,透過越洋視訊用中文與現場讀者交換意見。(圖/聯經出版社提供)潘佐夫教授在俄國出生,祖父格奧爾基·鮑里索維奇·愛倫堡也是一位在莫斯科國立大學任教的漢學家,曾出版蘇聯時代第一本關於毛澤東的傳記。受祖父影響,潘佐夫從小就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先後在莫斯科國立大學、蘇聯社會科學院求學,取得歷史學與比較政治學博士學位後,又到大陸山東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擔任美國俄亥俄州首都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教授,「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是他繼毛澤東傳、鄧小平傳後的另一本兩岸近代史著作。出版「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一書的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涂豐恩則透露,聯經近期接連出版兩本關於中國近代史的重量級著作,除由俄國學者潘佐夫的「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外,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我國研究員郭岱君女士,集結多位兩岸日美近代史學者研究撰述、出版計畫跨越10年的「重探抗戰史」完結篇「抗戰與中國命運」,也在國際書展前出版。「原本同仁還擔心這幾本近代史新書,非近年相對熱門的台灣史出版品,也不見得符合當下政治氛圍,恐影響銷路,但觀察參與兩書新書座談會、與作者互動的讀者十分踴躍,也不乏年輕讀者,潘佐恩教授新著更是聯經國際書展攤位銷路最好的一本書,令我們既意外又欣喜」。涂豐恩認為這些現象,代表對兩岸近代史有興趣的讀者其實仍不少,更直白的說,台灣現在面對的許多問題,其實就是兩岸近代史的延續,讀者希望透過史學家耙梳最新史料,認真嚴肅、不帶政治情緒的全面評論蔣介石功過「鑑往知來」,造成這幾本書近期探詢度都很高。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邀請十多位兩岸及美日近代史學者共同著述的「重探抗戰史」系列叢書,在歷經10年的出版過程後,出版完結篇「抗戰與中國的命運」,備受讀者矚目。(圖/報系資料照)
疫情正炙10餘業者喊撤 台北書展爆退展潮
已連續兩年取消實體展的台北國際書展,今年臨開展又面對疫情正炙,雖然據統計有5成5的業者建議停辦,文化部仍決定如期舉行。退展申請至17日截止,已陸續有多10餘家出版社表態退出。然而大陸異議作家廖亦武在臉書批評建議停辦的出版社「無腦」,有業者痛批此次書展根本是為烏克蘭專區和反中作家搭台,卻將台灣業者推上火線。從文化部公布書展續辦至17日,已陸續有親子天下、天下遠見、台灣麥克出版集團(台灣麥克、維京國際、台灣東方、麥克兒童)、聯經、小兵、小魯、尖端、小光點、國語日報、風車等10餘家出版社已聲明退展。尤其視書展為讀者互動重要場域的童書出版社強調,讀者的健康列為首務,台灣麥克便聲明:「身為童書出版社如果不能將小小讀者和父母的健康列為首要考量,那麼我們又能如何自詡為快樂的童書出版者」。從第一屆便參展的小魯出版,執行長沙永玲直言「直到最後一刻還不想放棄,但讀者來了生病了怎麼辦?」無論是員工或讀者若染疫,作為業者的良心都無法交代。「有人建議就把書去擺著至少有7成的補助為什麼不做?」業者寧願只拿回3成的展位費也要退展,沙永玲表示「我們也做過讀者調查,都說不會來」;再者也試著找工讀生,「一天5000元也沒有人來,而且怎麼能要求自己不敢做的事叫別人做呢?」聯經出版社總經理陳芝宇也表示,原已沙盤推演分3班制排班,也有很多新書、活動早安排好了,但最後仍在考量員工健康、參展壓力等因素下退展,業內人士統計,以10個單位以上的攤位來算,損失至少30萬元起跳,出版社得多賣300萬到600萬元的書才補得回來!部分出版社包括時報、印刻、允晨出版、奇異果文創等則表示仍會參展,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指出,退展虧56萬,續展要另裝潢舖書虧80萬,但考量許多作家準備許久的新書都安排在書展登場,加上時報出版展攤在主題國法國館正對面,為了不讓友好的主題國尷尬仍決定參展,但書種、人手會減至30%以下。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則是夫妻倆上場,不會讓任何員工出現在書展會場。作家廖亦武在臉書發文指文化部「力排眾議,在100多家無腦出版單位的反對聲浪中,堅持在6月舉辦台北國際書展」並表示25日將拜會部長李永得,引起出版業者嘩然。有業者更指文化部力邀烏克蘭組團設專區來台分享「文化保衛經驗」,堅持因國外有31家參展商而罔顧本地多數業者延期或停辦的意願,根本是將已然弱勢的出版業者推向第一線作為展示政府決心的祭品。
寫書療癒憂鬱 高愛倫優質女丑當目標
資深媒體人、最暖心的暢銷作家高愛倫,最近出了第3本書《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分享她去年憂鬱症復發,因為病識感超強,如何靠著自勵與積極就醫看診服藥抗鬱,希望讓病友、陪伴者了解自己並不孤單。她目前已服藥7個多月,逐漸找回往日熟悉笑容,「不管家人朋友給了多少愛,打倒憂鬱還是在於自勵,因為沒有人能幫我過日子」。高愛倫說,去年她發表一篇憂鬱症的專欄文章,朋友都以為只是聊通例事件,沒有人聯想到她就是在「影射自己」。結果文章一發表,她以前的報社同事、現任聯經出版社總經理陳芝宇,當天便以這篇題材跟她邀書約,但她第一時間婉拒,理由是她當時已復發,正在吃憂鬱症的藥、思慮混亂,已經很久不出門、不上臉書,連手機都常關機。正向研讀自己病情二來她自認沒有專業輔證、也不是心理諮商師,自己毅力強、努力找到有效方法,用在別人身上不一定有效。加上當時她的上一本書《此刻最美好》才出版1年,許多讀者還在謝謝她幫助他們重新找回人生,因此不想讓人知道她憂鬱症復發。但是對方一句話「這是在幫助別人」,讓一向被朋友稱是「利他主義」者的她被打動。讓她意外的是,寫書的過程竟成了一種療癒,「如果沒有寫這本書,我不會好這麼快,這讓我產生動能,對我是有效果的」。她第一次憂鬱症是因為情傷加上更年期搗蛋,又逢最愛的爸爸生病,且她對自己最熱愛的工作產生反感,積累出情緒的炸藥成分,當時她連吃藥都吃得糊裡糊塗,後來姊姊拉著她到處泡湯,對她病情幫助很大。這次她則是把憂鬱症當成正式作業研讀,除了乖乖聽從醫囑服藥,還不斷尋找生活上各種能幫助自己,又能身體力行的方法,例如該起床的時候就絕對不賴在床上。高愛倫(左)身陷憂鬱時,老公吳定南無怨無悔陪伴。(圖/聯經出版提供)高愛倫書中曾直指憂鬱症會復發,是被IQ與EQ一等一、個性沉默寡言、有社交障礙、從來不會逗她笑的另一半吳定南誘發出來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永遠在對一道牆講話,不管開啟什麼話題,永遠只會被句點,有如活在「冷暴力」之中。她發病掛號就醫時,甚至還強迫老公也一起掛號,想確認他是否有亞斯伯格症,不過這幾個月來,老公卻無怨無悔、無聲地陪伴照顧她。對於夫妻倆現在關係,她以「我吃藥、他痊癒」妙答,因為日前她與臨床心理師對談直播,一向惜字如金的老公竟主動留言「老婆愛妳,加油」6個字,「他寫這一句話,吸引了快90人按讚,讓一群老人High翻,連朱延平導演都說『是你嗎?太感人了』,還有人以為他帳號被盜。我辛苦一輩子,他一句話就把我搞倒了」,連她都忍不住問:「你自己寫的嗎?你打牌贏錢?」目前已好了約9成現在的她,在定期回診、按時服藥7個多月後,「鬱情」好很多,連主治醫師都說她進步很快,「已經好了約9成,但要面臨的下一個挑戰是,之後如果減藥,是否效果還會這麼好」。不過她看得透徹,「今天況狀好,不一定代表明天狀況好,現實人生也是這樣無常啊」,她下半生的目標,仍是希望當個「優質女丑」,繼續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
【舒心BAR】吳若權:單身真的是社會的錯
性觀念的解放,導致親密關係不再是男女必須要在婚後才能夠享受的過程。婚姻的功能與意義,在這裡開始大幅滑落,甚至被打入冷宮。你曾經被愛所傷嗎?如果你只是把愛情帶來的傷害,歸咎於自己或對方,或許無法為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那可能真的不是你的錯,也跟對方無關,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聯經出版的《為什麼愛讓人受傷》這本書,試圖脫離心理學與心理諮商領域,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感情與婚姻發展。探討現代親密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世間所有渴望愛情與婚姻,鄰在感情中屢屢受傷的人,找到全新解答。正如同造成貧窮,是制度性經濟剝削的結果,而不是個人不夠努力!想想看,有沒有可能,所有感情與婚姻的問題,並不只是個人的童年經驗,或自我覺察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矛盾與衝突?制度變化 產生挑戰近年來現代社會常常將感情煎熬、婚姻的折磨等各種心理糾結,都審視到當事人自我成長領域去,認為多數情感的挫折,都可以透過自我覺察,找到解決方案。自我療癒被塑造成可以自助的產業,談感情的市場才會如此地欣欣向榮。為了尋找解答,和感情關係相關的出版書籍、電視節目、心靈療癒,大行其道,結合成一個龐大關係鏈的市場結構,看起來商機無限,問題是,下一次呢?當愛再來時,你真的能夠從此無敵?若改以社會學的架構來看感情與婚姻,隨著時代變化,每個人身處在不同的時代的社會制度中,面對愛情的挑戰都有不同的意義。《為什麼愛讓人受傷》書中歸納了幾個對感情與婚姻產生劇烈質變的因素,來看看微小的我們,如何在社會中為愛情拚搏:1.社經地位的阻撓像羅密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因為相愛的兩個人,為了打破家庭門戶的封建力量,而讓愛情成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然而真正可歌可泣的並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對於打破門戶理念的抗爭。門當戶對之所以成為愛情的阻力,背後的原因是經濟資源以及社會地位的差異。隨著時代的演進,接下來的愛情主題,很快進入了男女平權的階段。2.女性主義的興起所有情感的矛盾與抗爭,在女性主義推波助瀾下,有了革命性的改變。當女人渴望透過感情走入婚姻,要求的不再是經濟上一張穩當的長期飯票,而是一個懂得她的心,願意跟她溝通的男人。於是窮小子或大壞蛋都會有人愛,只要他懂得傾聽女人的心聲,願意尊重女人是獨立的個體。感情與婚姻發展到這個階段,男性的角色顯得更加矛盾而且衝突。女性心中雖還是深深仰慕男性應該具備的騎士精神,兼具勇氣與忠誠而且可以濟弱扶貧。但是當女人的地位和經濟愈來愈強勢之後,男人的騎士精神不再希罕,女人對擇偶的期望值愈來愈大、但能選到符合理想的對象卻愈來愈少,感情和婚姻都因此變得愈來愈困難。3.化妝醫美的盛行化妝與醫美的興起,讓過去少數幾位所謂天生麗質的美女,不再具備絕對的優勢。任何一個長相平凡的女生,透過化妝與醫美,都能夠在愛情面前順利蛻變重生,讓男人的選擇目標變多。而女生的魔術胸罩,遠比男生的子彈內褲,更能為自己在愛情的戰場上製造優勢。而真相總瓦解於彼此寬衣解帶或發現皮肉鬆垮的那一刻間。4.性關係的開放整體社會對於性觀念的解放,導致親密關係不再是男女必須要在婚後才能夠享受的過程。婚姻的功能與意義,在這裡開始大幅滑落,甚至被打入冷宮。總結來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另一個晚婚與不婚的趨勢,是因為現代男女在生活當中可以選擇的項目太多,多到不需要立刻做決定。現代男女不僅是對擇偶條件的選項很多,不知道該怎麼選,連單身、結婚、離婚,都不過是人生諸多選項中的一個。太多的項目選擇,因此暫時不做決定,或長期延遲做決定,就變成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於是晚婚與不婚就變成社會的普遍現象。不作選擇的結果,讓現在的男女在面對愛情與婚姻課題時,擁有更多的自主與自由,但過度追求獨立自我,是整個社會集體痛苦的開始。我們都沒有辦法離群索居,追求絕對一個人的生活。在愛情與婚姻裡,過度的堅持自我,缺乏絲毫讓步與妥協的能力,將造成相處非常大的阻力。如果一邊渴望伴侶,一邊又無法妥協跟選擇,最後的結果一樣是要面對一個人孤獨的老後生活。看吧!所有感情與婚姻的問題,並非只是自己的錯;社會的結構,才是幕後一雙讓我們一再錯過緣分的手。或許你可以從心理學透過心理諮商找到自我療癒的可能,但是透過社會學的解釋,也許你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找到讓自己寬慰的理由。《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作者伊娃易洛斯認為:愛情是被具體社會關係形塑和創造的!愛情市場內充滿相互競爭、地位不對等的行動者;某些人較有能力界定被愛的條件,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被愛。為什麼愛讓人受傷(圖/聯經)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
【舒心BAR】吳若權:最激情的親密關係
放下執念和自己好好相處!當你可以百分之百跟自己的內在聯繫起來,就是最終極的親密關係。你要先遇見自己的靈魂,才能碰到你的靈魂伴侶。你曾經渴望一段親密關係嗎?所謂的「親密關係」,未必是一個感情、性愛,或婚姻的對象,親密關係最基礎的原型,其實是和自己好好相處。所以你必須要花一點時間,來進化自己系統裡的負面情緒,進而去尋找源頭。仔細思考:「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的問題。每個人內在深處都有一個喜樂的源頭,生命的核心是真理、是愛。在那裡沒有恐懼,而每個情緒每個感覺,都會把你帶往生命最深處的綻放、最內在的完美。在這裡我要分享聯經出版《新世紀意識的覺醒》這本書的摘要重點,不只是要陪你弄清楚什麽是「親密關係」。還要陪你一路前往,突破一個眾所皆知的重大障礙,就是你常常聽說的「自我的執念」,也就是「我執」。當你學會放下「我執」之後,就能抵達「親密關係」中層次最高的境界「靜心」。和自己 建立聯繫人生一路的跌跌撞撞,感情一再的曲曲折折,也許有一天我們經歷千山萬水才會明白:最終極的親密關係,其實是當你可以百分之百地跟自己聯繫,而不是依靠一個你以為可以跟你共度此生的人。很多人就是倒置了這樣的因果關係,才會一直尋尋覓覓遇人不淑。如果你懂得划船,那麼任何一條船,都可以載著你從此岸到彼岸。如果你不會划船,你的技術很差,換任何一條船也都沒有用。就像在感情上,無論你換過幾段關係,都沒有辦法解決你在關係裡面碰到的問題。每一段關係都同樣會進入不舒服的情境裡,你必須要把眼光擺在別的地方,將建立關係的起點,重新轉移到自己的內在深處。你經常要去思考:你和自己的關係是什麼!(圖/123RF) 當你可以百分之百跟自己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是最終極的親密關係。你要先遇見自己的靈魂,才能碰到你的靈魂伴侶。當你開始學習關照自己「我是誰?」的時候,你才會在自我探詢的內在裡得到覺醒。而這一份覺醒讓你對於關係的需求,不再只是基於個人的需要。當你試圖從伴侶身上尋找安全感,和愛的慰藉,這時候你會變成一個弱者,因為你是接受的一方。當你是一個弱者的時候,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出來。開始有索求就會摧毀愛。因為真正的愛是從給予開始的。如果你從自己的需求轉移到對方的需求,開始去思考:我能為對方做些什麼?我如何做才能讓所愛的人生活變得更好?當伴侶雙方都能夠從這一個出發點,去為對方設想: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會因此出現真正的連結。千萬不要再說:「我好想要墜入愛河!」除非你想在愛河裡沉船!我們不需墜落於愛,而是要在愛中提升自己覺知的層次。學放下 體現靜心在這一生中我們都嚮往神聖的愛,生命的目的就是在充滿愛的環境裡,讓自己如花綻放。有些人在追求愛的過程中,經歷了非常沉重的痛苦,明明試圖在愛情裡成為勇士,最後卻得到傷痕累累的結果。那是因為在追愛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讓自己感到迷惘的階段,而困惑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我執」的念頭出現了!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我執」呢?其實「我執」是成長過程中很必要的阻礙。就像每個種子都有一層皮或外殼包覆著。把種子浸泡在水裡就會發芽,外殼就會自然的脫落,「我執」就像是種子外面包覆的皮或者是外殼,它是在你二到三歲的階段發展出來的。在二、三歲之前,你的生命是完整、純真、充滿法喜的。隨著你開始學習辨識這個世界的標籤,「我執」就慢慢出現。世間所有的修行都在學習一種認知,用這個認知來解開這層「我執」的外殼,讓你再度活得像一個自然、單純、無邪、具有赤子之心的大人。當回到自然、單純、無邪的時候,人就掙脫了「我執」的外殼。如果你對現狀感到不滿,才會渴望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假使你的內心裡懷著慾望,就表示你認為當下的這一刻是不好的,別讓「明天會更好」這個慾望,在你的內心製造不必要的壓力。別緊抓著慾望,也不要試著控制自己的慾望,當你對自己說:「我不該有慾望!」這也是一個慾望,當你問:「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擺脫慾望?」這也是一個慾望。慾望生起來的時候,你能夠辨認出它們然後放下,這就是「靜心」。「靜心」是無為的藝術。放下你此刻的憤怒,放下對未來的渴望,放下過去的事件。無論有人愛你,或恨你,在靜心裡,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新世紀意識的覺醒》追求靈性的答案、質疑生命的意義與目的、尋求內在的圓滿實現是生活在新世紀人們的一大生命課題。本書透過印度心靈大師對人類價值的解析,為世人提供新世紀人生旅程的重要精神糧食。———————————————吳若權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7期《周刊王》和2163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31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