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升息
」 升息 聯準會 美股 台股 美國美股首度破4萬點大關! 台積電ADR跌2.15%
道瓊工業指數周四首度突破40000點大關,不過最後以39869.38點作收。台積電ADR跌2.15%、收152.23美元。外媒分析,投資者對人工智慧提高企業利潤的前景感到高興,以及隨著通膨回落,其預測聯準會可能在今年降息。周四道瓊工業指數小跌38.62點或0.1%,以39869.38點作收;標準普爾500指數下滑11.05點或0.21%,收5297.10點;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4.07點或0.26%,收16698.3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滑27.54點或0.55%,收5017.54點。根據CNBC報導,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周四達到了一個在一年前似乎難以想像的里程碑,首次突破40000點,此舉出台之際,投資者對人工智慧提高企業利潤的前景感到高興,而且隨著通膨從大流行高點進一步回落,聯準會可能在今年降息。回首道瓊斯指數攀升到這樣的水平,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道瓊指數於2017年初,首次收於20000點,投資者開始消化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領導下的美國企業稅降低的情況。這些預期在2018年底得到了滿足,並推動道瓊指數在2018年1月突破25000點。然而,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以及聯準會升息,減稅帶來的興奮消退後,道瓊指數在2018年陷入困境,全年下跌超過5%。2019年,隨著聯準會放棄升息,股市復甦,到了2020年初,道瓊指數已接近30000點,並於2020年2月12日達到29551.42點的高點。緊接著Covid-19大流行,道瓊斯指數在2020年3月來到低點18213.65點。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隨著新冠疫苗開發的進展加快,以及聯準會和立法者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支持經濟,基準指數回升。2020年11月,道瓊斯指數收在30000點之上。新冠疫情低點帶來的動能持續到2021年,道瓊指數突破35000 點。然而,好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熊市將道瓊指數一路跌至28660.51點,之後才恢復。而自觸及該低點以來,道瓊指數已飆升40%。
美科技業裁員潮延燒!再生能源大廠「砍16%員工」 在台設有辦公室
美國科技業裁員潮持續延燒,專注於開發直流優化逆變器系統的美國智慧能源公司SolarEdge,於美東時間21日宣布裁員全球範圍內16%的員工,以降低營運成本,受影響人數高達900人。據悉,SolarEdge在全球都有辦公室,就連台灣也有據點。據《路透社》的報導,由於太陽能逆變器需求疲軟,再生能源公司SolarEdge在去年(2023年)11月下調了其第4季的營收預期。此前,該公司已停止墨西哥的生產線,並減少中國的產能,甚至還終止了輕型商用電動車的轉型計畫。SolarEdge執行長蘭多(Zvi Lando)在聲明中表示,此次裁員將影響約900名員工,「我們做出了一個非常困難但絕對必要的決定,包括裁員及其他削減成本的措施,這將使我們的成本結構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動態。」報導指出,由於去年遭遇庫存過剩和需求疲軟等問題,歐洲太陽能市場的增長顯著放緩。而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的高利率,以及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加州的計量改革,皆導致太陽能需求快速下降。
美科技業今年裁員逾10萬人 1圖看懂失業人才最新去處
全球經濟因聯準會升息陷入增長衰退,美國科技業為了撐過景氣寒冬,也在今年裁員了超過10萬名員工。美國財經媒體為此還在美東時間21日分析了這些失業員工的最新去處。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今年截至12月中旬,已有超過10萬名科技公司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雇,例如Google便在1月宣布將裁員1萬2000人,微軟(Microsoft)同月也宣布將解雇1萬名員工。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也透過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的4輪裁員,陸續削減了數千個工作職務。對此,美國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恆富(Robert Half)總裁史拉賓斯基(Megan Slabinski)也指出:「今年一整年就好像不間斷的水刑折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科技公司宣布大規模裁員。」關於矽谷裁員潮,網路上已有大量的經歷分享文章或影片,闡述各員工從X平台上得知裁員公告,到執行長撰寫長篇部落格文章解釋裁人的原因。然而,卻鮮少有人關注,這10萬名在大規模裁員中失業的科技人,之後都何去何從了。研究機構「365數據科學」(365 Data Science)也分析專為商業人士設立的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上,逾1100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間,遭科技公司解雇的用戶資料。分析發現,29%被解僱的員工立刻就在規模較小的軟體或網路公司找到新工作,不過也有許多人轉換跑道,進入諮詢、醫療保健、金融和其他渴望招聘頂尖人才的行業。而其他人則靠著遣散費、儲蓄或其他收入來源維持無業,力圖從被解僱的壓力和衝擊中恢復過來。(圖/翻攝自CNBC)根據截至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這批被科技公司解雇的人才,最終有19%轉任職軟體開發工作,13%待在網路行業,另有10%轉換跑道至金融服務,8%轉行服務業,7%從事諮詢行業,6%轉投製造業,4%待在資訊科技,而有34%的人則選擇進入其他行業。
美科技股2023年漲幅達3位數 投資關鍵字:「AI」與「七巨頭」
全球企業佈局生成式AI趨勢刺激下,投資者們對科技業抱持著很高期望,這股AI熱潮直接推動了美股七大科技巨頭累積高達三位數的漲幅。截至上周五(15日)收盤,七巨頭(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輝達、亞馬遜、Meta Platforms)推動那斯達克1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今年迄今漲幅已達驚人的52%,即將創下2009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整體來看,全球投資人對人工智慧(AI)的極度樂觀情緒,可謂全面壓倒了對2023年聯準會升息影響的擔憂。美股上周五收盤,那斯達克100指數上漲0.52%,至16623.45點,超過了2021年11月收盤創下的16573.34點這一收盤高峰點。自1月以來,美股市場的追逐風險的「Risk On」情緒可謂只增不減,該指數可望創下2009年以來漲勢最為兇猛的一年。根據機構彙編的數據,美股市場的「垃圾級債券ETF」在過去六周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超過150億美元規模的資金流入量,反映出投資者Risk On力道只增不減,市場風險偏好急遽升溫。輝達(Nvidia)在2023年堪稱是全球股票市場最火爆的投資標的,得益於去年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的人工智慧投資狂潮,該公司股價在2023年的表現異常出色。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達到了驚人的240%,使其成為那斯達克1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公司。這項成就不僅令該股輕鬆超過美股基準指數標普500,同時年內漲幅位列七大科技巨頭之首。事實證明,今年大部分時間美國基準利率的穩定提升趨勢並沒有像許多人去年想像的那樣對科技業估值構成巨大威脅;相反,那斯達克100指數繼續上漲,儘管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在今年大部分時間裡保持在4%以上。投資人今年蜂擁而至七巨頭,部分原因是科技巨頭們的龐大市場規模和財務實力,它們處於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擴展營收的最佳位置。蘋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輝達、Meta和特斯拉這七隻股票,11月份在標普500指數中的總權重達到創紀錄的29%。該指數在2023年高達23%的漲幅中,這群人約佔三分之二。
台股續漲衝破16500點!銀行股飛揚 開發、中信金買氣熱絡
台股今天(3日)早盤繼續挺進來到16,491點,受到美聯準會利率連續2次未升息 全球股漲激勵,市場樂觀情緒,大盤最高來到16,514.89點,台積電略漲到548元,表現持平;金融類指數跟進上漲,開發金、中信金、新光金交易量大增,遠東銀、高雄銀、王道銀等上揚,旺旺保漲幅4.83%居冠,金融股王新產更是來到69元。聯準會(Fed)於美國時間11月01日宣布暫停升息,11月利率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5.25%~5.50%不變,7月以來利率處於該水準,符合市場預期,且會後主席鮑爾談話內容為市場帶來提振,激勵股、債市雙雙上漲。國泰基金經理人鍾郁婕稍早即表示,過往聯準會升息循環尾聲通常會迎來殖利率的觸頂回落,若美債利率下滑帶動美國科技轉強,引導外資轉為偏多操作,台股有望迎來反彈契機。依據國泰世華銀行發佈的「FOMC會後市場展望:利率高位下 2024景氣復甦力道將受衝擊」資料,對於股市提出「製造業獲利漸改善,顯示基本面正在好轉」。且「受限高利環境,美Q4經濟表現恐降溫」,預計美國第四季經濟成長將不如第三季的季增年率4.9%,若經濟活動降溫,加上通膨回落程度更大,預估2024下半年才可能出現降息空間;美元將續維持高位,以及債券利率仍將保持高位,升息尾聲之際為極佳布債時機等四點就總經、股債匯市的看法。。12月FOMC會議舉行前,需觀察後續經濟指標變化,包含台灣時間11月03日公布的NFP(非農就業人口變動)與失業率、11月14日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1月30日的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數據。國泰世華銀行並認為,貨幣政策維持higher for longer,2024年投資市場將面臨那些挑戰?投資人應留意的三大風險,利率higher for「much」longer,中國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以及地緣政經風險升高。主要是在「利率高位情勢下」,,景氣復甦力道將受到衝擊,原因有二,第一,將對於民眾消費力及企業投資水準造成影響;第二,各國政府較不易出現大規模的財政及貨幣政策,缺乏政策紅利支撐,恐對後續成長動能有所影響。
美2023年財政預算赤字爆增23%至1.7兆美元 史上第3大缺口
外媒報導,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20日,公佈了2023財年(截至9月30日)的收入與支出報告。根據報告顯示,預算赤字為1.695兆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了約3200億美元,增幅23%。這是美國史上第三大的預算缺口,僅次於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0、2021財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警告稱,根據現行稅收和支出立法,到203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將接近新冠疫情時期的水平,隨著利息、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以及退休金成本的支出增加,財政赤字將達到約2.13兆美元。聯邦債務的利息成本創歷史新高。報導引述美國財政部官員的話表示,利息支付總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為3.28%,為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淨利息支出佔GDP的比重為2.45%,為1998年以來最高。受聯準會升息影響,美國聯邦政府2023財年未償債務總額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97%,高於上一財年的2.07%。過去一年,隨著聯準會為對抗通膨而激進升息,國債融資的成本顯著上升。自去年3月以來,聯準會已升息11次,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為5.25%至5.5%。美債殖利率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應,10年期美債殖利率最近在5%左右徘徊。美國財政預算赤字於2020財年達到3.13兆美元的峰值,當時因新冠疫情影響,美國經歷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財政預算赤字連續兩年下降,2021財年為2.78兆美元,2022財年為1.375兆美元。上週,美國債務總額便達到33.6兆美元。美國財政預算赤字增加之際,拜登政府正尋求國會批准增加1050億美元預算,其中600億美元用於援助烏克蘭,140億美元用於援助以色列,剩餘的資金用於美國邊境安全和印太海域安全。
美8月核心PCE創2年多來最小月漲幅 交易員:聯準會升息已結束
根據美國商務部週五(2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聯準會(Fed)青睞的潛在通膨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年率3.9%,創兩年來最小增幅,暗示Fed打擊通膨努力逐漸奏效,市場認為聯準會可能年底前不再進一步升息。該報告很可能是國會議員就這些機構提供資金達成協議之前,政府發佈的最後一份重要報告。由於資金短缺,美國聯邦政府預計將於10月1日開始時關閉。美國PCE數據發佈後,交易員繼續押注聯準會加息已經結束。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到能源成本的上升影響,美國8月個人消費開支(PCE)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4%,略低於市場預期,按年上升3.5%;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的核心指數則上升0.1%,小於預期。以年增率來看,核心PCE年增3.9%符合預期,月升幅為2020年以來最小。聯準會日前在9月利率決策會議宣布不升息,並維持利率在5.25至5.50%。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巴爾金(Thomas Barkin)週四(28日)受訪時表示,認為關於年底可能再次加息的前景,對他來說還太早,他認為經濟面臨著多種可能的結果。他說明,若眾議院共和黨的議員未能就維持政府運作所需的支出法案達成一致,造成美國聯邦政府關閉,這將威脅到經濟。同時會讓聯準會在經濟情況方面,面臨更複雜的局面。由於這種不確定性,聯準會採取行動是有好處的,巴爾金進一步指出,預測經濟成長速度將較年初放緩,但在中低收入家庭消費支出方面,出現一些疲軟的情況下,經濟擴張仍將持續下去。他表示,如果沒有就業數據,很難弄清楚經濟實際發生什麼,就業數據是勞動力市場的最佳資訊。不過聯準可能會尋找信用卡支出數據等替代即時數據,降低央行陷入盲目行動的可能性。
通膨難消退...聯準會放鷹 9月升息1碼機率高
美聯準會公布利率會議紀錄,官員再度展現鷹派言論,因為通膨難消退,應該繼續升息;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美國通膨(CPI)雖降至3%,不過,核心通膨仍高達4.7%,這對物價長期趨勢影響,遠甚於CPI表面數據,只要核心通膨未顯著下降,升息隱憂將一直存在,今年9月或10月再升息1碼的機率仍高。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16日的會議紀錄顯示,「與會者仍致力於將通膨率降至2%的目標」。利率決策單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11位官員,一致同意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升至5.25%至5.5%區間,為2001年來最高水準。因為多數參與者仍認為通膨存在顯著升溫風險,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幾乎所有」與會者,包括無投票權的成員都贊成升息。但反對者表示,儘管美國經濟具彈性且就業市場保持強健,但經濟仍有衰退風險、失業率也可能攀升,他們認為可以跳過一次升息,觀察先前調升利率對於經濟的影響。而吳大任表示,美國升息腳步仍有變數,他觀察,美國家庭債務規模有持續惡化的跡象,若惡化速度超乎預期,聯準會升息政策可能提早縮手。吳大任進一步指出,美國家庭債務規模從2021年1月的17.3兆美元擴大至19.6兆美元,動用信用卡循環利息的規模也接近1兆美元,顯示很多民眾舉債度日,若利率還不斷調升,無疑增加基層民眾的債務負擔,對消費市場是雪上加霜。升息對金融市場震盪,也從美國小型銀行倒閉延燒到亞洲;大陸碧桂園債務危機後,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中植企業集團旗下「中融信託」也爆雷,恐演變大陸版「雷曼風暴」,台灣金融股也受挫;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昨於法說會上表示,大陸經濟著陸2、3年前就開始了,永豐對大陸授信、投資都採取保守、謹慎態度,曝險部位已明顯下降,他對台灣金融體系有信心,下半年展望是「審慎樂觀」。
Fed何時停止升息? 高盛估明年Q2開始每季降25個基點
通膨逐漸降溫,市場猜測聯準會升息循環將迎來尾聲。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周日(13日)發布最新報告,預估聯準會將在明年6月底前開始降息,並從那時起按季度逐步下調利率。包括海濟斯(Jan Hatzius)和梅里克(David Mericle)在內的高盛經濟學家,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預測降息的原因為,一旦通膨接近目標,基金利率將從限制性水準轉為正常化。並表示,利率正常化並不是特別緊迫的降息動機,因此能看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保持利率穩定的重大風險。目前,高盛團隊預計聯準會將在2024年第二季開始降息,並每季降息25個基點,但降息速度並不確定;FOMC預計聯準會下個月將跳過加息,並在11月的會議上得出「核心通膨趨勢放緩,無需最後一次加息」的結論。據美國勞工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CPI季增3.2%,低於預期的3.3%。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CPI同比上漲4.7%,創造了2021年10月以來最低漲幅。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目前處在5.25至5.5%,為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上個月底,聯準會進行了去年3月以來的第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以遏制高通膨。高盛團隊預計,聯邦基金利率最終將穩定在3至3.25%。根據芝商所(CME)的聯準會觀察工具,市場眼下最主流的觀點是,本次緊縮週期不會進一步加息,9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高達近90%,且明年5月可能執行首次降息。
AI熱消風?美股11日3大指數齊跌 輝達本周跌逾8%一兆美元市值險失守
周五(11日)出爐的7月美國PPI年增0.8%,高於市場預期,引發投資人對於聯準會升息的擔憂重現,當日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僅道指上漲。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漲0.3%,報35281.40點,標普500指數跌0.11%,報4464.0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56%,報13644.85點。標普500和那指雙雙收黑,本周分別累跌0.3%和1.9%,且已連續第二周下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那指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周線兩連跌。7月PPI和核心PPI年增長率超預期上升,獨立證券商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師Quincy Krosby對此表示,「7月PPI的上漲提醒人們,依賴數據的聯準會尚未準備好宣布其抑制通膨的行動已取得勝利。」標普500指數中,年內表現最好的AI股領頭羊輝達日內下跌15.33美元、或3.62%,收盤價408.55美元,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本周累跌8.56%。截至收盤,該公司市值為10090億美元,接近失守1兆美元的關口。超微也下挫2.66美元,收107.57美元,跌幅也達2.41%。值得一提的是,輝達從上個月創下高點的480.88美元,到周五收盤的408.55元,已跌掉超過15%。Ned Davis Research分析師安德森(Rob Anderson)表示,上半年佔據主導地位的科技股已經失去了動力,大型科技股的疲軟和估值使這一板塊受到了短暫的束縛。
美迎通膨降溫訊號 兩指數沸騰、輝達再創高
周四美股延續近期由通膨降溫和聯準會升息周期接近尾聲所帶動的漲勢,科技股與晶片股表現尤其亮眼,那斯達克指數連續第二天漲逾1%,費城半導體指數飆升2%,輝達再創歷史新高。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生產者年通膨率創近3年來新低。美國6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漲0.1%,遠低於5月份的年漲0.9%和市場預期的年漲0.4%,並創下2020年8月以來最小漲幅,再度印證通膨壓力正持續消退。前一日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創下兩年多來最小的年漲幅這些通膨報告使聯準會在本月升息25個基點後可能就此打住的預期升高。不過,上周初領失業給付人數意外下滑,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仍然緊俏,則削弱了一些樂觀氣氛。周四收盤,道瓊指數漲47.71點或0.14%,報34,395.14點。標普500指數漲37.88點或0.85%,報4,510.04點。那斯達克指數漲219.61點或1.58%,報14,138.5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75.66點或2.03%,報3,797.13點。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普遍上漲,僅能源股跌0.45%、醫療類股跌0.01%。科技相關股為標普500指數帶來最大的提振,通訊服務類股漲2.32%,漲幅最大;其次為科技股漲1.49%、非必需消費類股漲1.08%。谷歌AI聊天機器人Bard進軍國際,Alphabet股價飆漲4.72%。由科技巨頭組成的股票指數NYSE FANG+TM Index大漲2.7%,並創下歷史收盤新高。晶片股持續走強,輝達大漲4.73%,收在459.77美元,盤中最高升至461.55美元,同步改寫盤中與收盤新高。市場關注焦點將轉向本周末開鑼的財報季。摩根大通將於周五盤前發布第二季業績報告,股價收漲0.5%。美國交易所成交量為108.2億股,過去20日均量為111.1億股。紐約證交所上漲與下跌股數比為2.90:1。那斯達克交易所上漲與下跌股數比為1.93:1。標普500指數有51檔成分股創52周新高、1檔創新低。那斯達克指數有135檔創新高、39檔創新低。
澳洲青年1理由竟「共享一張床」…白天換夜班睡
隨著發達國家的房價不斷飆升,許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分租公寓降低住房成本,但你有聽過共睡一張床省錢的嗎?根據2021年1項針對澳洲7千名國際學生的調查顯示,還真的有3%的學生願意跟陌生人共享一張床(hot bedding),輪流睡覺。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澳洲墨爾本一位化名為「Priyanka」的19歲印度女子向媒體表示,她與一名上夜班的卡車司機分攤了550美元(約合新台幣1.7萬元)共用一張床和房間,Priyanka在晚上可以睡在床上,而白天則換成卡車司機使用。但如果遇到卡車司機休假,她就只能在房間的儲藏室打地鋪睡覺。雖然上述極端的做法簡直不可思議,但這不外乎就是考量經濟因素,Priyanka表示,「我的家人為了將我送到澳洲已經犧牲很多,但我還是很難負擔食物、房租和交通的費用。事實上,我並未向家人傾訴我在澳洲的生活狀況。」隨著聯準會升息和俄烏戰爭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膨都在瘋狂上漲,據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22至2023年間,澳洲生活成本指數成長7.3%,移民和國際學生較容易遇到通膨帶來的財務困難,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移居國外,卻沒有注意到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危機。另根據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2021年針對住在雪梨及墨爾本的7000名國際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3%的學生可以接受hot bedding,4成的人則考慮透過減少飲食來降低生活成本。報導續稱,由於通膨導致居住成本大幅增加,住房持有率下滑,部分千禧一代甚至會選擇與老年人一起租房,不但能節省房租還能彼此照應。
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 專家分析「景氣仍有隱憂」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3.67點,較上月上升0.49點,調查的6項分項指標中,僅「國內物價水準」下降;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5月適逢母親節,民眾外出聚餐、消費,加上出國人數增加,CCI回升恐怕是短期現象,當前出口表現不佳,聯準會又有升息壓力,景氣前景仍有隱憂。吳大任進一步指出,口罩禁令解除,5月母親節民眾外出聚餐,不少人都感受到餐廳一位難求,又看到旅遊景點人潮絡繹不絕,服務業也有缺工現象,CCI調查是民眾主觀感受,5月CCI反彈,很可能是短期現象。我國景氣呈現外冷內溫,主計總處上周才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04%;吳大任表示,美國4月核心個人消費(PCE)物價指數不降反增、年增率4.7%,6月聯準會升息的機率大增,當美國升息壓力不減,我國出口衰退的影響持續發酵,當廠商接單不順,製造業無薪假將愈來愈頻繁,家庭所得就會受到衝擊,對經濟前景抱持保守態度。6月CCI各項分項指標中,以「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升幅最多,調查結果為110點,增加1.65點,其他如「投資股市時機」、「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等也都上升;唯一下降的指標是「國內物價水準」,調查結果為24.4點,月減2.45點。吳大任表示,4月才調漲電價,廠商轉嫁給消費者的售價,才要開始浮現,加上房價上漲、租屋者的租約陸續到期,房租調漲也會慢慢顯現,下半年通膨壓力不容小覷,不過,受全球景氣低迷影響,吳大任推估下半年進口物價跌,將略為抵銷國內物價上漲壓力。
我國出口持續呈負成長 Q1經常帳順差跌至190億美元創疫情來新低
全世界景氣不佳,中央銀行上周五(19日)公布我國第一季國際收支,由於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減少122億美元,至190億美元,創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近3年新低。不過,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淨流出)121.9億美元,使國際收支順差來到47.2億美元,為近8個季度來次高,僅次上季。根據央行統計,第一季經常帳順差190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121.9億美元,分別創下2020年第二季與2021年第四季以來新低,央行準備資產隨外匯存底成長而增加47.2億美元,顯示我國出口因新冠疫情紅利不再。央行說明,第一季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大減,122億美元,主要是因商品貿易順差120.3億美元,年減80.3億美元。由於全球景氣趨緩和廠商去化庫存效應,出口持續呈負成長,而進口也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和出口引申需求疲弱而減少,整體則是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金融帳方面,則是連51季淨流出,累積7436.9億美元。因聯準會升息的磁吸帶動,海外投資收益提高,證券投資淨流出179.5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264億美元,主因銀行投資國外債券。金融央行則說明,第一季台股本益比偏低具吸引力,吸引外資進駐,非居民證券投資淨增加84.5億美元,整體證券投資淨資產增加179.5億美元。不過,央行強調,服務收支逆差為疫情前的常態。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表示該國資金淨流出,經常帳有順差的國家如日本、南韓、瑞士、德國等,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
聯準會升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 預估央行6月利率將按兵不動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台北時間昨天凌晨宣布,升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5%至5.25%間,是2007年以來首次高於5%,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黑。但聯準會(Fed)5月決策聲明,刪除關於暗示將進一步升息的措辭,市場預期升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國聯準會最新公布的5月決策聲明指出,「委員會將一如先前所言,持續縮減所持有的公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強烈承諾要讓通膨回到2%目標。」相較於先前3月的聲明,「...委員會預期一些額外的政策緊縮或許是合適的作法,以讓通膨隨時間回到2%。」減少了升息的暗示。對於聯準會可能的「最後升息」,金融圈普遍認為,隨著通膨壓力趨緩,美國升息循環已進入尾聲,現階段台灣討論最多的「是GDP能不能保2,而不是CPI能否保2」,加上第1季出口重摔,如果沒有必要,央行6月理監事會也不會堅持升息,估利率應會維持不變。央行昨也公布3月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揭露讓各界跌破眼鏡的升息決策。內容指出,央行理事認為,通膨問題是燃眉之急,贊同持續升息,尤其4月起電價調升,恐對未來物價持續上漲造成壓力,並帶動新一波物價上漲。也有央行理事認為,央行將今年CPI預測值上修至2%之上,顯示通膨壓力仍在,且服務業疫後回溫、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明顯,都進一步推升民眾通膨預期,現階段台灣的總需求及物價仍屬可控,為了避免產生通膨預期,同意升息半碼,也宣示央行打擊通膨決心。金融圈認為,央行3月升息半碼,最大因次當然是4月調漲的電價,這就跟油價一樣,即便家戶跟小商家沒漲,但企業用電大漲,產品跟服務同樣會有轉嫁壓力,在通膨蠢動之下,央行必須以升息對此表態,因而堅定升息。不過隨著通膨預期淡化,加上聯準會間接宣示升息接近尾聲,央行6月要找這麼強勁支持升息的理由,恐怕不太容易。金控高層認為,台灣的利率政策雖未必完全跟進美國,但絕對存在連動性,估央行6月利率將按兵不動。也有銀行主管用較「政治性」的角度預判央行動向,隨著總統大選逼近,央行若6月還堅持升息,別說房貸族受不了,可能將此民怨轉移至執政黨上,且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或多或少都是選舉金主,升息造成利息增加,這狀也會告到府院,也弱化了升息的可能。
外媒爆聯準會升息1碼勢在必行 將協商是否暫停升息
華爾街日報報導,聯準會(Fed)在周二到周三舉行的決策會議,升息1碼將是毫無懸念。不過在同時決策官員還將針對是否暫停40年來最快的緊縮循環展開討論。Fed在本周會議料將調高利率1碼,使得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再度攀高到5%至5.25%的16年來新高。不過更引發外界矚目的是Fed在會議上可能針對是否暫停升息進行磋商。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曾在上月20日暗示:「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政策緊縮歷程的終點」。然而到底多接近終點利率勢必將是會議爭論的焦點,因為決策官員認為圍繞在未來政策行動的溝通與單一利率改變同樣重要。這些官員很可能將採取開放性態度,並透過會後聲明與Fed主席鮑爾在記者會的發言,向外傳達精心調整的訊息。Fed在3月例會升息1碼時,剛好遭遇決策官員尋求對策,以因應矽谷與標誌銀行倒閉,可能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本次升息Fed又再度碰到第一共和銀行多數資產,在美國監管機構主導下,被賣給摩根大通,這也提醒Fed有關美國銀行危機,迄今仍舊籠罩經濟前景。為對抗棘手的通膨問題,Fed自去年3月啟動動升息以來,到目前決策官員還在尋求經濟放緩與通膨緩解跡象,以支持他們停止緊縮行動。Fed在3月例會後發布的預測中,部分官員認為5月再升1碼後應暫停升息,觀望經濟發展情況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在4月表示,不想看到Fed拚命升息,之後經濟變糟,又火速降息。去年Fed的激進升息曾激勵美元一路走強,但今年來卻又陷入頹勢。據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顯示,美元指數從去年9月高峰迄今已下滑8.3%,創下2018年最糟開局。然而押注Fed升息循環即將告一段落,美元預料還會進一步走弱。
全球貿易需求低迷 經濟復甦仍脆弱…專家憂心
世界銀行日前對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10月的4.6%提高至5.1%,全球信用保險機構科法斯解讀,歸功於中國大陸經濟重新開放,不過,有關東協今年增長預測,從5.1%下調至4.9%,意味全球貿易需求低迷下,經濟復甦仍脆弱。金融市場對通膨、升息的預期,也影響全球基金經理人的動態;富蘭克林引用外電、4月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經理人對未來12個月企業獲利表現顯得悲觀,也擔憂信用緊縮、經濟衰退,並著手減碼股票、加碼債券。今年3月美國聯準會(Fed)再升息1碼,科法斯認為,這次升息已接近尾聲;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根據調查報告預測,美國聯準會5月升息1碼後,將對這波升息循環畫下句點,之後利率將一路凍結到年底,不過,今年之內應看不到降息,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循環近尾聲,將有助股債市場表現。不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可能太過樂觀,雖然美國3月CPI已降至5%,但扣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年增率仍高達5.6%,顯示通膨問題仍嚴重,還不能完全排除美國6月之後不升息的可能性。吳大任指出,除非美國小型銀行再引爆倒閉潮,聯準會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不僅提早結束升息循環,很快貨幣政策就會進入QE、寬鬆的階段;吳大任觀察,自矽谷等3家銀行倒閉後,部分民眾已將存款從中小型銀行,轉往中大型銀行,這會讓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增加,若銀行接二連三再發生問題,這恐怕會比2008年金融海嘯還嚴重,美國仍要防範銀行系統性風險發生。科法斯則從美國聯準會最新點陣圖預測顯示,美國聯準會決策者預計明年會有一連串降息,利率將從今年的中值5.1%降至2024年的4.3%。
Google台灣傳裁員「恐逾180人遭到波及」 官方證實了
美國科技業因聯準會升息掀起裁員潮,Meta、微軟、亞馬遜等巨頭無一倖免,Google先前也宣布要縮減全球各部門約6%、總計1.2萬的員工,而Google台灣也傳出裁員消息,官方也做出回應了。自由時報報導指出,Google台灣傳出於3月1日啟動裁員,受影響人數和部門不明,據悉,Google台灣的員工約超過3000人,若是以6%裁員數計算,恐逾180人遭到波及。對此,Google官方也給出回應,「因應先前公布的全球性人力精簡政策,台灣也有符合當地規範的相應異動。將給予受影響的員工最大的協助,包含延長員工福利和支援方案等」。
Google日本分公司無預警裁員引爆眾怒! 員工組工會要求談判
美國科技業因聯準會升息掀起裁員潮,Meta、微軟、亞馬遜等巨頭無一倖免,Google先前也宣布要縮減全球各部門約6%、總計1.2萬的員工。對此,Google日本分公司的員工在2日無預警收到優離、優退方案的信件前,就揚言成立工會,並要求與公司進行談判。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的報導,信件內容提到,如果同意離退方案,薪資可領到5月底,等於約有3個月的薪資補償,且若在14天內同意公司的安排,完成離職手續,還會有額外的津貼。然而,部分員工無法接受單方面解雇的決定,決定組成工會表達抗議,並要求與Google總部進行談判。工會成員表示,他們注意到Google日本分公司沒有就裁員決定做出明確解釋,「解僱員工必須要具備充分和客觀的理由,公司需證明這是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否則就是非法和無效的。」報導提到,Google只發出該封郵件給部分員工,並未說明受到衝擊的規模,導致內部人心惶惶,也有許多收到信件的人聯繫工會,日本Google工會希望能夠向公司了解裁員規模,同時進行協商。報導補充,該工會為東京經理工會的一個分支機構,成員為Google日本分公司的部分員工,包括非日籍工程師。美籍員工Cathy就表示,「我持工作簽證在日本工作,所以如果失去工作,就無法繼續待在日本,而日本已經是我第二個故鄉,所以我感到非常的擔憂與害怕。」
聯準會升息壓力加重 美元勁升7周高點
美國1月通膨高於預期,加上經濟數據強勁,皆支撐聯準會(Fed)將利率升至更高水準,帶動美元27日勁升至七周高點。專家預期短期美元將維持堅挺。追蹤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美元指數27日早盤勁升至105.36,創下七周新高紀錄,稍後漲幅回吐,反轉下跌0.1%,降至105.1。荷商安智銀行(ING)分析師透納(Chris Turner)指出,投資人已經反映聯準會在3月、5月和6月例會各升息一碼。此外,聯準會可能在3月例會上修利率預測。這些均勸阻投資人在未來幾周建立美元空頭部位。根據聯邦利率期貨盤顯示,交易員預期聯準會可能在夏季之前把利率升至5.4%,相較於2月初預期利率將在4.9%觸頂。2月迄今美元指數勁揚3%,月線連四黑可望止步。先前通膨顯露降溫跡象,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循環即將進入尾聲,打壓美元走勢。早盤美元勁升時,歐元重挫至1.053美元,創下1月6日以來新低水準,稍後歐元逐漸回穩,上漲0.13%,報1.056美元。日圓兌美元下跌0.1%,報136.32日圓。英鎊兌對美元連跌三日後,27日上漲0.34%,報1.1985美元。新加坡銀行外匯策略分析師Sim Moh Siong表示,市場氛圍有些緊張,因為投資人不確定聯準會的升息步伐。聯準會是否會維持一碼的升幅,或是被迫加速升息?投資人絞盡腦汁思考這些問題。24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月消費者支出強勁反彈,聯準會偏好的通膨指標-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1月年增4.7%,較預期更火熱。在此同時,歐元區1月核心通膨達5.3%,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2月製造業活動報告,與歐元區2月通膨數據將在本周出爐,投人將能進一步了解全球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