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祕書長
」 聯合國 中國 台灣 俄羅斯共軍演習!聯合國正密切關注 發言人籲「各方克制」:台灣是中國一省
針對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的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23日呼籲有關各方克制,避免採取可能使區域緊張局勢惡化的行為。但他也補充說,就聯合國的立場而言,「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據法新社報導,杜雅里克說:「針對中國,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們當然正密切關注台灣海峽的局勢發展。」「我們敦促有關各方避免採取可能惡化區域局勢的行為。」另據聯合國官網23日發布的文字實錄,當日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提問杜雅里克,對此有何評論?杜雅里克回答稱,「關於中國,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當然密切關注台海局勢的發展。我們敦促有關各方不要採取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行動。並且正如你所知,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我們遵循聯合國大會1971年通過的決議」。記者隨後就聯大1971年通過的決議追問,這意味著什麼?杜雅里克接著表示:「這意味著,就我們的立場而言,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杜雅里克指的是聯大第2758號決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大陸近年將聯大第2758號決議與「一中原則」連結,今年1月太平洋國家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時,即提出該決議及「一中原則」做為斷交藉口。針對諾魯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聲明中引用聯大第2578號決議一事,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當時表示,聯大第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
被伊朗攻擊…以色列「傳統上零容忍」 近日必回擊
伊朗首次直接對以色列領土發動攻擊後,世界各國領袖紛紛敦促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採取可能加劇中東地區局勢緊張和不穩定的政策。以色列戰時內閣14日晚召開國安會議,據稱,贊成對伊朗進行反擊;但在回應的時間和規模上存在分歧。專家則認為,以色列的現實迫使鷹派總理尼坦雅胡「不能不做出反應」。聯合國安理會14日召開緊急會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警告各國不要報復伊朗,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高,他稱世界禁不起更多的戰爭。在會上,以色列與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互控對方是中東和平的主要威脅,各自呼籲向對方實施制裁。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求安理會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並「趁早對伊朗實施一切可能的制裁」。七大工業集團(G7)領導人也舉行視訊會議,會後聯合聲明稱,伊朗的行為進一步加劇地區不穩定,並有可能引發無法控制的局勢升級,「我們隨時準備採取新一輪措施,對破壞該地區穩定的新行動作出反應」。美國官員稱,G7領導人討論到協調一致對伊朗進行制裁之事,但各方在某些措施上仍存在尚未克服的障礙。至於以色列戰時內閣結束了數小時的國安會議,未就如何回應伊朗襲擊作出決定,但預計將在短期內重新開會。戰時內閣成員甘茨在聲明中說,以色列將「以適合我們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讓伊朗付出代價」。以色列總統赫佐格接受CNN採訪時也說,以色列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其襲擊「必須得到相應回應」。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勒納則對媒體表示,軍方向政府提交了「一系列廣泛的選項」。他稱,以軍的回應可能是「進行打擊或不進行打擊」,而「這兩者之間還有許多不同的情況」。勒納表示,以國政府將在15日當天或接下來的幾天內「決定下一步行動」,並強調不能因為以色列成功攔截了大部分飛彈,就輕視伊朗的襲擊。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國不願捲入衝突等因素,以色列可能會推遲對伊朗的反擊,但也很難「忍氣吞聲」,或採取有限報復措施。法媒則引述安全顧問歐德宏指出,「當以色列國土遭他國攻擊時,傳統上均採取零容忍政策。」他說,以色列若要避免情勢進一步惡化,必須控制自己只能襲擊符合慣例的地點,例如飛彈據點或無人機工廠。
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以哈停火」 15國僅「美國」反對:以色列有自衛權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進入第12天,以軍持續對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狂轟濫炸,就連醫院、學校、難民營、人道主義走廊都不放過,公然違反國際法,引發國際譁然。然而,美國在美東時間18日竟1票否決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一項決議,該決議要求以哈雙方暫時停火;敦促以色列收回加薩北部居民強制撤離的命令,並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薩地區。據《路透社》的報導,該決議草案同時也譴責「哈瑪斯的恐怖襲擊」,以及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敵對行動以及恐怖主義行為,並呼籲哈瑪斯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該決議由聯合國安理會10月輪值主席國巴西起草,過去幾天的投票因美國介入而被推遲了2次。美東時間18日當天,12名成員國對該草案文本投了贊成票,而俄羅斯和英國則投了棄權票,5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美國投了反對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LindaThomas-Greenfield)在投票後也將加薩的人道主義危機歸咎於哈馬斯,並批評該草案沒有強調以色列的自衛權,「我們正在開展艱苦的外交工作。我們認為需要讓這種外交力量發揮作用。是的,聯合國決議很重要。是的,安理會必須大聲疾呼,但我們採取的行動需依據事實……安理會務必要正視這一點。」《路透社》指出,華府在傳統上都會保護其盟友以色列免受聯合國安理會的任何約束。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當天也呼籲,以色列應立刻施行「人道主義停火」,以便釋放人質並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薩。聯合國中東和平特使溫內斯蘭(Tor Wennesland)則告訴安理會,衝突擴大的風險「非常真實且極其危險」,「我擔心我們正處於危機深淵的邊緣,這可能會改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衝突軌跡,甚至徹底改寫中東整體局勢。」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則諷刺:「我們再次目睹了美國外交同行的虛偽和雙標。」據悉,俄羅斯16日起草的一項呼籲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也被美國投下反對票。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則指責美國在談判過程中並未明顯表達反對,讓其他安理會成員國誤以為決議可以順利通過,直呼該次投票結果「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報導補充,該場衝突始於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多管齊下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包括火箭彈攻擊,以及由陸海空兵分多路滲透到以色列境內,殺害及俘虜逾千位軍民。由於以色列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侵略及暴力事件日益激增,以色列當局又在今年4月突闖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逮人,導致巴勒斯坦人積怨已久的怒火一次引爆。據悉,自以巴雙方7日爆發新一輪衝突以來,已造成近5000人死亡。其中加薩地區有3478人死亡,超過12000人受傷;約旦河西岸(West Bank)62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
各國管理AI看法大不同 聯合國示警「恐威脅全球和平安全」
聯合國安理會18日首次就「人工智慧(AI)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潛在威脅」議題舉行高級別公開會,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會上警告,人工智慧恐對全球和平安全帶來風險,要求所有會員國緊急設置護欄、加以掌控。但各大理事國在會上對於管理AI的看法上大有不同,美國警告不要利用AI來審查或鎮壓人民;中國反對利用AI謀求軍事霸權、破壞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俄國則認為應由科學專業人員開會討論,而非在安理會討論。主持本次會議的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的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表示,AI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我們迫切需要塑造全球治理的變革性技術,因為AI無國界,儘管AI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經濟發展,但這項技術助長了虛假資訊,並可能幫助國家和非國家人員尋求武器。古特瑞斯表示,「AI應該彌合我們的分歧,而不是讓我們分開。如果AI主要成為發動網絡攻擊、生成深度偽造品或傳播虛假資訊和仇恨言論的武器,它將對全球和平與安全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看社交媒體就知道了,旨在加強人際關係的工具和平台,現在被用來破壞選舉、傳播陰謀論、煽動仇恨和暴力。」古特瑞斯警告,AI故障恐釀成嚴重破壞,尤其是在對AI與核武器、生物技術、神經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上需高度警惕。儘管AI也能用於辨認暴力模式或監測停火,但若被恐怖分子或懷有惡意的政府所用,所造成的死亡和破壞將達可怕程度。古特瑞斯呼籲所有成員國應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以在2026年底前「禁止在無人為監督下、運行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並仿效國際原子能總署或國際民航組織,建立一個新的聯合國機構,監管AI使用。美國駐聯合國副代表羅倫提斯(Jeffrey DeLaurentis)表示,各國還需要在AI和其他新興技術領域開展合作,以應對AI威脅人權的風險。任何成員國都不應使用AI來審查、約束、鎮壓或剝奪人民的權力。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則表示,AI是「雙刃劍」,要避免成為「脫韁的野馬」,並要讓「開發中國家」平等獲取和利用AI技術。反對各種形式的「小院高牆」、「脫鉤斷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早在6月時就呼籲對AI嚴格監管,因為在創造AI時不加小心,就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台宏斷交掀骨牌效應?專家分析「台灣0邦交」後果
宏都拉斯「脫台友中」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但作為風暴中心的台灣,部分民眾對此卻相當淡然,為這場上演超過半世紀的兩岸外交戰爭,寫下奇特的一筆。就有專家分析邦交國歸零以及非正式外交關係對台灣的影響與重要性。國際共和學會(IRI)駐台高級顧問柯爾(J. Michael Cole)向《CNN》表示,儘管台灣的經濟及安全不依賴正式盟友,但雙邊正式的外交關係依然很有價值,尤其是削弱北京對台灣主權的合法性主張,例如台灣10個邦交國在去年10月聯署致函聯合國祕書長,指責聯合國排斥台灣。但柯爾也指出,這些邦交國「都是小國,影響力也不大」。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台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則指出,雖然邦交國對台灣提供實質意義的支持,但假使邦交國歸零,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可能不大。比如台方1979年與美方斷交後,華盛頓與台北的關係依然相當牢固,美國仍是所謂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者。因此,台美雖無正式外交關係,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依然在去年8月訪問台灣,現任議長麥卡錫也有意在今年4月會見總統蔡英文,加上多個歐洲國家政府人員頻繁訪台,以及G7對中國因裴洛西訪台舉行的軍演迅速表達擔憂,都顯示非官方外交對台灣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並一定程度挫敗中國搶奪台灣友邦的效果。不過,「台灣被斷交」所造成的內部及國際輿論影響仍然不可忽視,台灣現存「最大」邦交國巴拉圭的反對黨總統參選人,就以對中國貿易的經濟利益和對台灣斷交作為其選舉主軸,而一旦巴拉圭大選後倒向中國,勢必會引發比台宏斷交更大的國際風波及角力。
女權倒退嚕 聯合國預測:全球性平還需300年
伊朗各地數百名女學生無故中毒,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女性拒於大學之外。國際婦女節前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全球女權進展「正從我們眼前消逝」,「依現況來看,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認為需要300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今年主推擊倒「數位貧窮」(digital poverty),致力消除科技領域上的男女落差。古特雷斯6日在第67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UNCS)開幕式致詞表示,女權在世界各地都遭受濫用與迫害,女性迄今面臨包括孕婦死亡率、女童失學、照顧者找不到工作、強迫童婚等危機。他說:「數十年來的進步正在我們眼前消逝。」「性別平等愈來愈遙遠。」古特雷斯提到,阿富汗在塔利班統治下,女性和女孩都不得參與公眾生活,局勢尤為艱困,但他未點名伊朗等其他女權發展嚴重受限的國家。德黑蘭大力鎮壓去年9月開始由女性領導的示威活動,因而遭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SCl)逐出婦女地位委員會。針對數位貧窮,聯合國副祕書長暨婦女署執行長巴胡斯(Sima Bahous)指出,這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種新型態貧窮,「以毀滅性的方式將女人與女孩排除在外」。她舉例,全球女性可以取得智慧型手機的機會較男性少18%,更不用說網路近用權,「單單過去一年,可以上網的男性比女性多出2.59億人」。研究指出,全球25個國家或地區,有8成兒童暴露在網路性虐待或剝削的危機,其中尤以青少女最為弱勢。另一項針對全球125個國家或地區女記者的調查發現,其中有4分之3在工作上遭受網路霸凌,3分之1會在公開發表言論前進行自我審查。「我們持續看到激進團體和部分政府利用社群媒體攻擊女性,尤其是女權捍衛者。」巴胡斯呼籲:「我們必須比他們更快,採取更有力的保護措施,並且下定決心。」古特雷斯說:「數百年來的父權制度、歧視和有害的刻板印象,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產生了性別鴻溝。」他在推特上呼籲:「讓我們擊退女性貶抑(misogyny),為女人、女孩和我們的世界向前邁進。」
習近平出訪中東 外長王毅「中國對阿拉伯最高的外交行動」
習近平12月8-9日訪阿拉伯國家之雙邊峰會外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結束沙烏地阿拉伯之行,中國外長王毅形容此次是「中國對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交行動」,期間與近20位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不過學者分析,美沙的緊密關係非中國一次國事訪問即可扭轉,沙國對涉及安全領域事務非常謹慎。中共20大之後,習近平有三波密集的峰會元首外交。前兩波是11月在印尼舉行的20國集團(G20)及泰國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兩峰會期間,習近平與19國領導人及聯合國祕書長等23位國際領袖會晤。第三波則是訪問沙國和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習近平與18位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元首將兩年一會 簽20份合作文件王毅說,中國提出未來3至5年與海灣國家合作五大重點,包括能源、金融投資、創新科技、航太、語言文化等。王毅也指出,中沙兩國達成每兩年輪流舉行元首會晤的共識,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簽署20份合作文件,涵蓋共建一帶一路、能源、投資、司法、教育、新聞等領域。習近平在利雅德曾表示,中國將努力推動以人民幣購買石油和天然氣。路透分析指出,此舉將支持中國確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削弱美元對世界貿易的控制。路透指出,沙國若在石油貿易做出放棄美元的任何行動,都將是令人震撼的政治舉動;沙國先前為了對抗美國可能立法讓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面臨反托拉斯訴訟,曾揚言放棄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貨幣。美國智庫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所長魯夫特(Gal Luft)則分析,此舉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趨勢、且已開始發生,中沙有大量的貿易往來,沒有理由繼續以第三方貨幣交易,並承擔匯率成本。專家直言 石油去美元化正在發生儘管中國將沙烏地阿拉伯拉進「朋友圈」,但德國之聲報導,義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塔米米指出,利雅德對華盛頓所關心的領域,「非常謹慎地行事」,尤其是在國防、電信和核能方面。沙國攜手北京 盼實現2030年遠景但塔米米也說,沙國仍會與中國合作,因為沙國相信,由王儲穆倡導的改革和經濟多樣化議程「2030年遠景」的成功,取決於和北京的合作。BBC引述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胡莎娜的說法,認為中國希望利用沙國日益增長的反西方情緒,以期在該區域建立反對西方聯盟,「北京想展示自己在中東既是一個朋友,也是戰略玩家」。但胡莎娜也強調,沙國和美國綁定之深,並非一次國事訪問可以扭轉,從中沙兩國發布的合作成果看來,幾乎都集中在經貿領域,並未延伸至安全和戰略領域。
美媒:中國軍事高層多次拒接五角大廈高層電話
台海局勢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升溫,但據美媒報導,在過去一周,中國軍事高層官員多次拒絕接聽五角大廈高層的電話,令原本已緊張的局勢增添再升級的風險。美、澳、日3國外長5日則發表聯合聲明,對中方連日大規模軍演影響國際和平穩定的行動表示關切,敦促北京立即停止軍演,並重申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5日引述3名知情人士報導說,北京方面不接聽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的電話,大搞失聯。美方官員與專家認為,中方這麼做是短視又魯莽之舉,為已然緊張的局勢增加升溫風險。美國國防部代發言人布萊希爾(Todd Breasseale)說:「任何一個負責任的國家都應該知道,現在正是最需要雙方軍方互相溝通的時候。」暫停氣候合作 美批陸懲罰全世界中國外交部5日宣布8項反制美方措施,切斷美中在軍事、氣候等領域溝通管道與合作,但未講明這是否適用於奧斯汀和密利這樣的層級。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說,中方聲明並未完全排除與美軍高層對話的機會,但會升高事故風險。「這些溝通管道對於幫助降低誤判和誤解的風險很重要。在有限區域裡這麼多軍事硬體在運作,讓溝通管道暢通會是好事,尤其是現在。」柯比另批評,中國決定暫停中美氣候變化磋商與在國防及司法等領域的溝通機制,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他說:「他們認為關閉這些溝通管道是在懲罰我們,事實上,他們是在懲罰全世界,氣候危機跨越地緣和邊界。這真的是攸關全球的一個生存危機。」美澳日3國重申 一中立場不變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5日透過發言人表示,如果沒有中美之間有效的對話,就不可能解決全球變暖等最緊迫的問題。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也表示,中國暫停與美國合作應對氣候問題不是在懲罰美國,它是懲罰了全世界,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為了雙邊分歧,而拒絕推進共同應對跨國問題的努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澳洲外長黃英賢及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5日出席東協外長會期間進行三方戰略對話,其後發表聯合聲明,敦促中國立即停止軍演,並重申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他們還說,美、澳、日三國的「一中政策」與基本立場沒有改變,並期望透過外交途徑避免誤判風險。共軍演習 揭封鎖台灣具體作法美媒Politico還報導說,中國這次軍演對於各方,包括中國自身、美國、台灣乃至周邊國家而言,都是一次蒐集數據及情報的難得機會,有專家形容其為「情報金礦」(bonanza of intelligence)。前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指出,中方這次軍演是一個了解台灣防空系統的絕佳機會,同時了解台灣民防將如何因應攻擊。外界長久以來就推測,中國偏好的攻台戰略之一是封鎖,而這次共軍演習正透露出封鎖台灣的具體作法。曾擔任海上自衛官的日本笹川和平財團高級研究員小原凡司甚至認為,這次演訓暴露了中國攻打台灣之際將會如何部署作戰行動,因此「這對美國而言,是訊息戰取得了成果,可以說美國棋高一著」。
裴洛西訪台各國反應一次看…這「三兄弟」急跳腳 德國批陸武力威脅台灣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率團訪台,引來中國大陸極度不滿,在台灣周邊6個海域進行實彈軍演,緊張情勢猶如1996年台海危機再現。裴洛西此次訪台也吸引各國高度重視,分別表達支持與反對立場,其中又以這「四兄弟」反對得最為激烈。中國大陸自裴洛西抵台後,除宣布「包圍台灣」實施軍演,也暫停進口上千項台灣商品與制裁部分台灣企業、基金會;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2日警告美國,若裴洛西訪問台灣將是對中國的挑釁與引發區域緊張,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Maria Zakharova)也譴責美國利用裴洛西訪台,損害中國主權與破壞世界穩定,美國將為此付出代價。與俄、中友好的北韓也力挺北京,批評裴洛西訪台引發國際社會極大擔憂,透露了美國無恥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巴基斯坦則在2日發表堅定支持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和一個中國聲明,強調世界無法再承受另一場對於全球和平安全與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危機。北鄰中國大陸的越南,透過發言人黎氏秋姮(Le Thi Thu Hang)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區域緊張升級。因解放軍軍演範圍觸及專屬經濟海域而受影響的日本,對陸方一連串軍事行動表達高度擔憂,呼籲應以和平手段解決兩岸問題。遠在歐洲的德國,則透過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批評北京武力威脅台灣,表達無法接受大國違反國際法侵略較小鄰國的立場,並以俄烏戰爭為例,呼籲國際社會應清楚表明不接受這種行為的態度。此外,聯合國祕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在2日表達聯合國將繼續遵循「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中性立場。
快訊/裴洛西訪台陸方不滿 聯合國:依循1971年「一個中國」決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訪台,引發陸方強烈不滿,台海危機提升。而聯合國祕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指出,聯合國對此問題的政策是依循1971年聯合國大會的第2758號決議「一個中國」為原則。據了解,聯合國大會的第2758號決議是1971年會議上表決的決議,有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決議內容為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大陸依循此法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上的席位。
糧食威脅負荷大 美國批准與俄貿易
俄羅斯15日以飛彈襲擊烏克蘭中部城市文尼察(Vinnytsia),造成至少23人死亡,及100多人受傷,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怒批這是「明目張膽的恐怖行動」。但由於俄烏戰爭引發全球經濟、糧食威脅,各國在援烏及糧食議題上開始對俄羅斯有所讓步。不但歐盟對烏90億歐元貸款計畫陷入延滯,美國財政部15日也宣布,將批准並擴大與俄羅斯進行化肥和食品有關的交易。一艘俄羅斯軍艦15日自黑海發射4枚「口徑 」(Kalibr)巡弋飛彈,烏軍成功攔截2枚,但仍有2枚擊中文尼察市的醫療診所、辦公室、商店和住宅大廈。死者中包含了3名10歲以下的兒童,並還有39人失蹤。澤倫斯基對此痛批,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像俄羅斯一樣,允許每天用巡弋飛彈和火箭砲,奪走一般百姓的生命,他呼籲國際刑事法院開設特別法庭,追究俄羅斯的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種族滅絕罪。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對這次的攻擊感到「震驚」,歐盟也抨擊這是項「暴行」,皆要求對俄羅斯追究責任。G20財政部長會議恰於15日召開,聚焦因俄烏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膨、低所得國家無力償債外溢效應等問題。但印尼財政部長穆里亞尼會後表示,在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下,G20財長會議並未能達成任何共識。美國財長葉倫在會上呼籲中國參與斯里蘭卡的債務重組,並希望G20成員國就此問題向北京施加壓力。她並要求俄羅斯對全球經濟的負面溢出效應負起全部責任。美國財政部15日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及俄羅斯總統普丁將糧食作為戰爭武器,相關效應正在外溢,今年可能會有多達4000萬人陷入糧食不安全。為此,美國將廣泛擴大與俄羅斯農業和醫療通用許可證的授權。與俄羅斯有關的農產品(包括化肥)、農業設備或藥品貿易,皆不是美國制裁的目標。
全球人口將破80億 印度明年超越中國
聯合國11日發布報告預測,至今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預計達到80億,印度人口將繼中國之後突破14億大關,至明(2023)年,印度便會超車中國,躍居全球人口最大國,這比原先預估的2027年還要快4年。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當天發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根據此報告,今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4.12億,中國則為14.26億,明年印度人口就會超過中國。放眼未來,在中印人口此消彼長下,到了2050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6.68億,中國則下降至13.17億,印度將遠超過中國。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個月報導說,中國是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球占比超過六分之一,經歷40年驚人增長,從6億6000萬膨脹至14億,但今年開始從增轉減,而且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以來首度下降。BBC指出,過去中國經濟榮景相當程度靠著人口紅利支撐,這個利多因素日益消失,勞動力豐沛的越南、孟加拉與印度等將取代中國,接手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針對全球人口將突破80億大關,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一里程碑提醒我們,我們有共同責任來照顧我們的星球,也提醒我們時刻反思:我們在哪些方面仍然未能履行諾言」,但他未提及具體細節。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預測指出,世界人口正以195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報告說,世界人口到2030年將達85億,2050年達97億,到2080年代將達到人口峰值,為104億,然後直到2100年都將維持這一穩定水準。報告指出,雖然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出生率出現淨下降,但未來數十年世界人口的增長,有一半以上會集中在亞非地區8個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
中美鬥上外太空 美衛星2度接近中國太空站⋯中國告狀聯合國護太空人安全
中美兩強競爭的場域,不再侷限於地球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隨著中國太空科技高速進步,現在兩強已鬥到外太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8日證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今年發射的衛星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已威脅到中國太空站裡的太空人生命安全。中國一狀告上聯合國,希望美國收斂行為。圖為神舟十三號太空人出艙進行任務。(圖/摘自中國國家航天局)中方向聯合國告狀 要求美國收斂「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12月3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向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普通照會,通報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的星鏈(Starlink)衛星今年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對中國太空站上的太空人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中國的投訴被公布後,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星鏈計畫在大陸社交平台微博上,遭到猛烈批評,有網民稱,「馬斯克是美國政府和軍方製造的一枚新『武器』。」星鏈計畫是馬斯克於2014年提出,目的在建立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首批60顆衛星在2019年送入太空,迄今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近1900顆衛星。大陸網民批馬斯克 是美方新武器該照會指出,「美國星鏈─1095衛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穩定運行在平均高度約555公里的軌道上,從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該衛星持續降軌機動至平均軌道高度382公里後,保持在該軌道高度運行。7月1日,該衛星與中國太空站間出現近距離接近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國太空站於7月1日晚主動採取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2021年10月21日,「美國星鏈─2305衛星」與中國太空站又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該照會指出,星鏈的衛星處於連續軌道機動狀態,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存在與太空站碰撞風險。為確保太空人安全,中國太空站於當日再次實施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軌道誤差無法評估 中國緊急避碰「我可以負責任地向大家證實,今年7月和10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先後2次接近中國空間站。」趙立堅昨日表示,在此期間,中國太空人正在太空站內執行任務。趙立堅指出,1967年《外太空條約》被公認為外太空領域國際法基石。該條約規定,太空人是全人類派往外層空間的使節,各國應尊重、保護太空人安全,若在外太空發現有對太空人生命或健康構成危險的現象,應通知聯合國祕書長或其他締約國,各國應為其國內私人公司的一切外太空活動承擔責任。趙立堅促尊重條約 護太空人安全趙立堅表示,為履行條約義務,維護太空人生命安全,中國政府於12月3日通過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向古特雷斯通報上述危險情況和中方採取的措施,並請古特雷斯周知各締約國。趙立堅指責美國口口聲聲宣稱所謂 「負責任外太空行為」概念,自己卻無視外太空國際條約義務,對太空人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趙立堅呼籲,美方應該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太空國際體系,立即採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採取負責任的態度維護在軌太空人的生命安全和空間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
聯合國報告:全球均溫最快2030年會上升1.5℃ 極端天氣事件將更頻繁
聯合國領導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9日公布報告,直稱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報告推估,全球均溫最快在2030年就會上升超過攝氏1.5度(1.5℃),比先前預測早10年到來。一旦突破這個長期暖化門檻,熱浪、乾旱、洪水和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會更加嚴重和頻繁,帶來莫大災害。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形容,該報告向人類發出「紅色警報」。這份報告題為《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長達約3500頁。這是IPCC繼2013年之後再發布相關評估報告,由來自逾60國和城市的234位氣候科學家歷時3年撰寫,被形容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變化報告。專家認為,這份報告是對各國政府削減碳排放政策的當頭棒喝。報告指出,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溫將至少達到1.5℃。即使是最積極的低排放計畫,預料全球升溫會在2030年代達到1.5℃,隨後將超出溫控目標到1.6℃,直到本世紀末才回落到1.4℃。1.5℃是《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標,先前推估最有可能於2040年左右達到。科學家警告說,近年氣候變遷不斷惡化,北美熱浪、歐洲洪災和南歐山火在在顯示行動已刻不容緩,沒有任何一國能置身事外。古特雷斯在聲明中說,「燃燒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扼殺地球,並使數十億人面臨直接風險。」他呼籲立即停止使用煤炭能源和其他高汙染化石燃料。這份報告預計將成為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的商議談判基礎,各國料將根據《巴黎氣候協定》進一步提高減排承諾,以求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
全球領導人公開接種新冠疫苗 文在寅伉儷今施打
韓國總統文在寅伉儷預訂今(23)日施打AZ新冠疫苗,盼平息民眾疑慮。全球眾多領導人,包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森、印度總理莫迪等,都是抱持以身作則、提高民間對疫苗信心的前提下接種。有趣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丁雖極力推銷自製疫苗,唯至今仍未注射,僅表示今年內會接種。文在寅22日表示,AZ疫苗的安全性與效力已再次獲得國際公認,大多數歐洲國家也重啟AZ疫苗接種。韓聯社引述分析稱,文在寅此舉旨在化解民眾對AZ疫苗的抗拒情緒。在展開疫苗接種計畫的各國,領導人紛紛捲起袖子注射,以鼓舞民眾跟進。美國前副總統彭斯去年12月18日在電視直播中,公開接種輝瑞疫苗。拜登總統去年12月21日和今年1月,以總統當選人身分注射兩劑輝瑞疫苗。拜登施打第一劑時,現場有電視直播,他告訴美國人「沒什麼好擔心」。副總統賀錦麗則在上任後一周完成第二劑注射。備受民間愛戴、高齡94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99歲的夫婿菲利普親王,1月9日在溫莎堡接受王室醫師注射疫苗。曾染新冠肺炎差點送命的首相強森,3月初完成接種。其他已注射疫苗的領導人,包括教宗方濟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曼、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印尼總統佐科威、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印度總理莫迪,以及辛巴威、塞內加爾等多個非洲國家領袖已注射疫苗。不過,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由於先前對AZ疫苗有疑慮,導致一度暫停注射,因此領導人多半尚未接種。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已表態將接受施打AZ疫苗。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已接種,但曾確診的總統馬克洪,最近忙著為歐盟爭取疫苗數量,尚未注射。
緬甸政變滿月!翁山蘇姬「法院視訊」首露臉 被加控2項罪名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在政變後遭軍方軟禁滿月後,1日終於在視訊庭訊中露臉,但被加控2項罪名。軍政府2月28日血腥鎮壓全國各地示威,釀成至少18死,但並未阻撓緬甸民眾持續走上街頭。軍方暴力鎮壓也掀起國際社會怒火,美、英、加拿大和多個歐洲國家,揚言制裁參與政變的軍官。緬甸所屬的東協,今日也將集會討論該國局勢。恐被禁止選公職翁山蘇姬上月1日在政變後遭軟禁,直到1日才在法院視訊庭訊露面,除了先前的非法進出口通訊裝置、違反《天然災害管理法》2項罪名,法院追加指控2條罪,其一據悉和觸犯《電信通訊法》相關,另一宗是違反資訊發布條例。該條例是緬甸殖民時代刑法中,一項禁止發布可能「引發恐懼或憂慮」、「擾亂大眾安寧」訊息的條文。同遭軟禁的總統溫敏,也被追加同樣罪名。警開槍鎮壓抗爭翁山蘇姬的律師敏敏索表示,她看起來健康狀況良好,也許稍微瘦了些;他說,翁山蘇姬庭訊中要求和律師團隊會面。另一位律師金蒙紹說,庭訊前他依舊無法與翁山蘇姬對話,也無法確認她還要面臨多少訴訟,因為在當前的緬甸,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她下次出庭日期是3月15日,上述指控若遭定罪,現年75歲的翁山蘇姬未來可能被禁止競選公職。緬甸警方2月28日暴力鎮壓反政府抗爭,寫下政變爆發迄今最血腥紀錄。但民眾無所畏懼,1日繼續走上街頭。在仰光,人們以沙發、竹竿和樹枝架設路障,阻撓警方推進。鎮暴警察再度動用閃光彈和催淚瓦斯驅散示威者,一陣槍聲大作後,抗議群眾四散奔逃,但不清楚發射的是橡膠子彈或實彈。在西北部的吉靈廟,抗議群眾高舉翁山蘇姬的照片,高喊「民主是我們的志業」口號;在中部的蒲甘,東北部的臘戍,也都有小型反政變集會。多國將加強制裁軍政府大規模鎮壓,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具體行動的呼聲愈高。美國安顧問蘇利文表示,準備採取更多行動,讓該負責者付出更多代價。英國並稱,將與美、加聯合制裁參與政變的軍頭敏昂萊等人。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加強施壓;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安德魯斯痛陳,國際間若無不合作支持緬甸民眾,「眼前的噩夢將雪上加霜。」他建議對緬甸武器禁運,更多國家加入制裁政變策畫者和軍系產業的行列,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把緬甸軍方提交國際刑事法庭。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1日表示,東協外長2日將透過視訊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緬甸問題,「會中我們將聽取緬甸軍方代表的發言。」
緬甸政變翁山蘇姬、總統遭扣押 廣播通訊被切斷、國際機場關閉至5月底
軍事政變緬甸重現!緬甸軍方1日凌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扣押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多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高官,以及學生領袖等,震驚全球。軍方表示根據憲法,將實施1年緊急狀態,由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接管國家,緊急狀態結束將重新舉行大選,屆時再進行權力交接。但翁山發表聲明批評,軍方意圖讓國家重返軍事獨裁,呼籲民眾堅拒接受。緬甸首都奈比多和最大城市仰光街頭,可見士兵駐守,仰光的市政大樓已遭軍方控制,軍用卡車在市政廳外戒備。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緬甸語網站報導,奈比都的通訊被切斷,仰光等地的網路連接成龜速,國營電視台MRTV因「技術故障」暫停放送。BBC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國際性電視台則遭斷訊。緬甸金融機構1日起暫停營業,另據新華社報導,民航局通知各航空公司總部,仰光國際機場將關閉至5月底。軍方於聲明中強調,拘捕是為處理去年11月聯邦議會選舉舞弊。全民盟囊括超過8成席次,翁山蘇姬可望續任等同實質領袖的國務資政一職。由於親軍方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只贏得33席,軍方指控選舉有舞弊情事,並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推翻結果,但未獲同意。近幾周來,雙方對此歧見擴大。軍方要求選委會展開調查,提供選民名冊比對,並延後新一屆國會開議,但遭拒絕。軍方上周曾透露,不排除發動政變,引發聯合國和多個外國使節團發出警訊,軍方才稱言論遭到誤解。新國會原本定於1日就任,選在當天凌晨發動政變,時間點不難理解。軍方電視台指出,將改革選委會,重新審議選舉過程,未來1年將舉行「完全公平、公正」的大選,再把國家權力移交給新當選的政黨。同時,軍方也將繼續採取因應疫情措施,推動國家經濟復甦。75歲的翁山蘇姬稍後發表聲明,強調雖然全民盟不接受2008年憲法,但在進入議會後遵守憲法,於體制內爭取進行修憲。她指責軍方忽略自己起草頒布的憲法,所作所為忽視當前疫情、試圖讓國家重返軍事獨裁統治。全民盟發言人妙紐呼籲民眾,「不要輕率回應軍方舉動,要依法行事。」他坦言,自己之後可能也會被拘捕。美國白宮警告,緬甸軍方若不撤回相關舉措,「美國將對該負責者採取行動。」美國務卿布林肯呼籲盡速放人,「美國支持緬甸人民對民主、自由、和平及發展的渴望。」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強烈譴責緬甸軍方之舉,他對國家權力被移交予軍方,表達嚴重關切,「此行徑重創緬甸的民主改革。」BBC東南亞特派記者海德批評,緬甸軍方的行動魯莽,「令緬甸朝向危險的道路」。他分析,緬甸政府與軍方關係緊張並非祕密,但翁山在國內擁有高支持度,軍方日前才信誓旦旦承諾遵守憲法,此番動手將激發眾怒。
空包彈?蔡與克拉芙特視訊 罕見提「參與聯合國」
蔡英文與美駐聯大使克拉芙特視訊對話,根據總統府的翻譯,蔡提出「持續推動加入聯合國及其所屬會議和活動」。這是蔡總統近5年來,罕見的公開主張,這是魯莽冒進或老謀深算?今年聯大推案就可見真章。蔡英文總統(見圖)14日上午在總統府,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進行視訊談話,除感謝美國及克拉芙特大使給予台灣堅定的支持,也對於大使此次無法來台表示惋惜,並期待未來能在台灣見面。(圖/總統府提供)我國自1993年開始,由當時外交部長錢復推動參與聯合國案,迄今未間斷。扁時代首次提出以台灣名義申請入聯,遭聯合國祕書處退件。推動參聯 扁馬蔡不同調馬政府起,謹慎評估國內外情勢,不再主動申請加入聯合國,而是請友邦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為我發言,並請友邦致函聯合國祕書長,籲請解決台灣2300萬人被排除聯合國體系外問題。蔡英文2016年執政以來,外交部聯大推案並未走向扁時期正面衝撞路線,近年訴求更僅止解決台灣被不當排除聯合國體系外情形,要求匡正聯合國不當剝奪我國人及媒體進聯合國權利,並確保台灣有權平等、有尊嚴參與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關會議、機制及活動。蔡謹慎不冒進作風,確讓美感到輕鬆,證明台灣非麻煩製造者。值得玩味的是,總統府昨發出新聞稿指蔡表達「持續推動加入聯合國」,但蔡昨在臉書則是使用力道稍弱的「參與」。蔡政府在聯大推案上,「馬規蔡隨」無法滿足台派團體,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每年呼籲蔡政府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而就在克拉芙特訪台前,多個台派社團開記者會呼籲蔡利用與克氏會面時,當面向美爭取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更以挑釁語氣,呼籲蔡英文與吳釗燮當面向克拉芙特表達台灣希望重返聯合國。台派藍營訴求 小英轉達這一次,蔡英文總算聽到國內聲音,傳達給了美國。然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克拉芙特任期剩沒幾天,就算聽到「加入聯合國」訴求,就算慷慨允諾,也是心有餘力不足。暫且不必期待蔡英文能馬上與拜登政府駐聯大使琳達·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搭上線,但今年的聯大推案,外交部會否採取不同作法,相信台派跟國民黨都很期待。
有史以來最熱的10年 UN秘書長:世界正走在「自殺性」道路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報告,指2011到2020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0年,2020年即將落幕,可望成為史上第2熱的年分。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沉痛警告,世界正走在「自殺性」的道路上,世界各國必須採取行動,因為「疫情有疫苗,但地球暖化沒有」、「末日般的大火和洪水,以及熱帶氣旋和颶風,愈來愈成為新的日常狀態」。2日出爐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態報告》,整理了今年1到10月的溫度資料。全球溫度升高趨勢更為明顯,今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到1900年間的均溫高出攝氏1.2度。從2015年迄今的6年也是1850年有氣溫紀錄以來,占據地區最熱排行榜1到6名的6年。WMO祕書長塔拉斯表示,「不幸的是,就氣候來說,2020又是個不尋常的一年。儘管出現反聖嬰現象,但今年高溫已逼近史上最高,和2016年的破紀錄水準不相上下」、「2024年之前,年均溫比工業革命前水準高出攝氏1.5度的機率,約為20%。」因暖化加劇衍生的極端氣候,如西伯利亞的北極地區2020年氣溫比均溫高逾5度,其中韋爾霍揚斯克在6月更創下驚人的38度高溫,寫下北極圈以北史上新高。塔拉斯說,「我們在陸上、海洋、尤其北極地區看見新的極端溫度。野火吞噬了澳洲、西伯利亞、美國西岸和南美洲的廣大地區」、「在非洲部分區域、南亞的洪災,造成大量人口流離失所,破壞數以百萬計人口的糧食安全。」此外,氣候變遷也對自然遺產造成嚴重傷害,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也警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列的自然遺產,有超過1/3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