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經濟
」築間全台會員數破210萬 董座:目標今年上櫃、後年上市
築間(7723)今(17)日召開供應商年會,共邀請200多家供應商齊聚台中。築間董事長林楷傑表示,2023年底集團啟動海外展店計畫,最大考驗是如何把原汁原味的台灣味帶到海外,目前順利在香港銅鑼灣及旺角開出4個品牌、4家分店,更在香港旺角打造海外首個「築間餐飲聚落」。隨著築間集團事業版圖擴大,今年也加入更多電子支付、數位系統、國際化供應鏈的合作夥伴。林楷傑為強化總部後勤的倉儲、物流,除了建置完成的彰化埔心倉儲之外,基隆、台中及南區的倉儲建置也將陸續完工,台中最快明年7月啟用。築間指出,自2010年啟動的數位會員系統,到今年Q1會員數已突破210萬,平均每分鐘就會增加1名會員,等於台灣每10位中就有一位是集團會員。林楷傑表示,隨著台灣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消費者喜好追新求變,集團快速調整餐飲品牌結構,逐步擴大門市規模,增加品牌知名度,進而帶動門市營業額表現,期能推動集團營收增長;下半年築間將持續推動新品牌展店計畫,聚集於台灣北、中、南地區的集團品牌聚落,發揮「聚集經濟」的最大效益。海外部分則瞄準香港、日本及東南亞積極拓展版圖,香港旺角繼「築間幸福鍋物」、「築間台灣鹹酥雞」先後於6月開幕,燒肉品牌「燒肉Smile」將於7月進駐,形成海外第一個築間品牌聚落。集團也預計9月底在日本大阪市開出東北亞市場的首家分店,不過原本計畫開設的火鍋店轉為燒肉店;11月、12月也將在馬來西亞開設東南亞的首間燒肉店。林楷傑提到,「原物料會由台灣運送過去,不過如果是肉類、海鮮則是當地採購。」他也補充,未來也看好泰國市場,有望持續拓展。至於品牌旗下餐飲的拓展,林楷傑表示,今年酸菜魚半年開了14間,是營收主力;他也說「今年在樹林會開出韓式銅盤烤肉。」之後也計畫再挑戰牛排店,會以中低價位為主,不過能否在今年以前開出?他表示,「有點困難。」據了解,築間集團上半年營收28.56億元,年增1.51%,創同期新高,集團中「築間幸福鍋物」占營收7成。築間指出,集團中日式醬油均由健創國際企業研發製造,健創國際副總經理黃瑞蓬表示,「從築間首間店配合至今,原本月供應1至4噸原料,隨著築間擴大事業版圖,如今提升到2至7噸原料。」同時也將建置台灣及中國南通新廠因應;而菇類供應則透過洋果農產行,與萬生科技農業合作供應。林楷傑也表示,「今年目標上櫃以後再轉上市」,認為國內布局更完美、海外市場更完整以後,「後年會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
公辦都更11件引資1,822億元 房仲:將帶動周邊房價
大型公辦都更案開發,不僅有助城市翻轉風貌,亦可為區域房市注入發展活水,房仲業者分析,大型公辦都更案可緩解舊市區新案不足情況,亦可使當地房市交易加溫,指標大型公辦都更案更具有商辦、商場規劃,加上交通優勢,未來在聚集經濟效應下,也將帶動周圍住家價格向上攀升。近年政府力推城市發展,公辦都更招商火力全開,據內政部營建署資料,近兩年全台共有11件投資額逾50億元的大型公辦都更案簽約,招商引資共1,822.4億元。觀察得標大型公辦都更案的建商,上市櫃公司有興富發(2542)、冠德、皇翔、達麗等,區域型建商以知名度頗高的漢皇、國城等較積極參與。若以區域來看,北台灣規模最大的為台北車站E1、E2,總計提供約6.4萬坪量體,預計投資金額300億元以上,由冠德建設、藍天電腦及華泰投資三方結盟拿下,該案未來結合台北雙子星C1、D1開發案,將串聯台北車站至西門町軸線;南台灣投資規模最大的為高雄特貿三,南北基地加起來投資額逾600億元,分別由國城建設加高興昌鋼鐵所組的智匯方舟合作聯盟及興富發拿下。專業分析師表示,與一般民間都更案相比,公辦都更對建商來說有四大優點:首先是整合難度低,官方持有土地比例高,可降低因私地主卡關風險;第二是審查速度快,政府參與的都更案相對單純;第三是信賴程度高,有政府做莊把關,民眾與建商更具參與信心;第四是基地條件佳,大型公辦都更案地段精華,投資效益鮮明。房仲業者指出,隨公辦都更推動,原本老舊的區段風貌將大幅改善,不僅重建社區可因建物回春增值,周邊房價也有機會因整體環境提升獲得上漲動能。另外,許多都市鬧區長年少有新供給釋出,在缺乏新案帶動下,房價漲勢趨於被動;大型公辦都更案到來,可望扭轉區域供給空窗情況,為區段引進買盤,使當地房市交易加溫,拉抬區域價量表現。業界人士指出,以北市為例,近年在西區門戶計畫推動下,包括大同、萬華、中正區等區域,房價都有逐步上升情況,預期北車E1、E2、雙子星大樓等落成後,將形成龐大商辦聚落,帶來人口紅利,在聚集經濟效應下,帶動周邊住宅價格。
半導體業淪「葡式蛋塔」? 陸1年內瘋狂暴增7.1萬家相關企業
大陸各省市半導體產業數量及概況近年晶片成為大陸產業發展焦點,對半導體的投資也陷入瘋狂,2020年內新增至少7.1萬家半導體,年增幅逾31%,但伴隨近期數宗半導體項目爛尾成泡沫,如何防控當前氛圍、審慎規劃半導體產業發展成為大陸官方的重點課題。第一財經報導,無論是8月的半導體與軟體發展新規還是11月初的中共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積體電路都仍被列為最必要的發展技術之一。在近年大陸諸多關鍵企業、產品被美國限制供應,卡住關鍵晶片的窘境下,突破這層核心技術難關成為各地政府希望繳出的政績。但鑑於近期包括武漢弘芯等多項人民幣(下同)百億級別的項目有爛尾、停擺跡象,當前這種晶片狂熱也成為頭痛問題。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日前便表示,繼前些年鋼鐵、水泥等領域有重複建設、產能過剩等現象後,當前晶片以及太陽能等產業也有盲目投資、造成巨大損失的現象,需要加強監督與規劃。不過數據反映這股半導體投資熱潮可能無法這麼輕易壓下,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大陸年內新增逾7.1萬家經營範圍含有「集成電路、芯片、半導體」的相關企業,年增長達31.7%,數量呈現爆發式成長。第一財經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目前市場上資金仍充足,但半導體更多要看脫穎而出的項目,很多停擺項目都屬於初期不夠謹慎審查,未來若在立項時就有多方面考證,產業總體風險其實可控。另有業內人士稱,如山東、東北等地沒有形成電子產業聚集經濟、沒有配套供應鏈,就不適合發展半導體,沒必要趕熱度,發展性也沒有深圳、上海來得有優勢。數據顯示,當前大陸經營範圍含「集成電路、芯片、半導體」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相關企業裡,廣東省境內有多達12萬家,遠高各省市。其次的福建逼近4萬家,第三的江蘇逼近3萬家,而山東也以約1萬家的規模高居各省市第六。但適合半導體的省份也並非沒有項目爛尾風險,如經濟強省、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都深具規模的江蘇,便出現包括南京德科碼、德淮半導體等百億級別的停擺項目。此外,科創板的成立亦為半導體投資增添柴火,初級和次級市場上不少資金都流向半導體,清科研究中心此前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大陸股權市場中,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獲得1,083.5億元的投資,年增280%領先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