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
」 休耕 李康生 黑之牛 蔦哲一朗 農業部公糧遲暮2/漲收購價挨批打臉休耕補助 專家喊「水稻收入保險」助攻農政革新
隨著解嚴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的農產市場也逐漸跟上自由開放腳步,但在國防安全與糧食自給考量下,政府仍保留「公糧保價」制度,近來還有人倡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然而在稻米耕作與銷售機制扭曲的現況下,專家批評,公糧漲價只會「肥了農耕隊與農會」,長遠來看更阻礙農業升級。本刊調查,「公糧保價」收購制度當年為了順應工業發展,政府憂心全台瘋工業化之際,農業自給將受重擊,因此打出「公糧收購」制度,當時以略高於市場價格為號召,希望農友能將部分稻穫撥繳到公糧。然而時至今日,由於市售米糧盤商收購糧價已可與公糧分庭抗禮,加上精緻農業科技發展,打出「品牌力」的高級稻米售價更狠甩公糧收購價,即使2007年與2011年各有一波公糧收購漲價,大趨勢「公糧收購量」仍不如以往,目前全台大略以公糧3成、私糧7成比例維持稻米市場。家族曾經營公糧保管場的竹北東海復興碾米廠三代鄭東煒指出,公糧收購在「以農立國」的時代與戰爭非常時期有其必要,但如今自由貿易興起加上產業轉型,像新竹縣不少耕地,反而因縣政府與科學管理局擔心農業灌溉水「搶了台積電用水」,因此大舉鼓勵休耕,還廣發「休耕給付」,一年二期每公頃可領近新台幣10萬元,如今反過來要提高公糧收購價,恐怕會讓休耕者前仆後繼地又重新耕作,政策目標混沌不明「這不是自打架嗎」,他疑惑。已結束營業的復興碾米廠二代鄭東煒說,上一代在日本時代做皮革加工,國民政府來台後便看上現有動力機具,轉作碾米兼公糧倉庫多年,是早期大新竹軍營的重要米糧來源。(圖/方萬民攝)逢甲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全球只剩台灣對農業有大量的人為扶持措施,包含「休耕給付」、「轉作獎勵金」與「公糧保價」收購等,這些肉桶式政策實在「太看小農民了」,也會造成生產結構扭曲、排擠農業預算,因而沒有錢發展冷鍊與物流革新。楊明憲說,放眼全球,其實世界貿易組織(WTO)參與會員國,都有「補貼上限」門檻限制,就是所有的扶持產業補貼,都有上限金額天花板,以利各行各業公平自由發展。以日本來說,近年便因為補貼上限「用完了」,取消了「公糧保價」給付,改在過渡期以「所得補償」方式,輔導農友轉型,經歷了一場劇烈陣痛。他憂心,反觀台灣一再地喊出增加補貼,卻沒人說只要是WTO會員國「補貼就有用完的一天」,如同飲鴆止渴一般,一旦補貼到達天花板「難道台灣要退出WTO嗎?」他無奈批。台灣稻米改良成果斐然,專家呼籲農政經費該投入農業科技提升,才有望農政永續。圖為2020宜蘭米出口日本封櫃啟運典禮。(圖/翻攝自社團法人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臉書)楊明憲直言,若要達到保障農民基本生存並兼顧農業升級宗旨,與其肉桶式地撒錢提升公糧價,農業部更應該強化推廣「水稻收入保險」,透過保險機制鼓勵農民勇於改種或培養其他稻作,照顧幾年「陣痛期」的基本收入,台灣農業才能永續,否則「肉桶式」公糧收購加碼,「總有一天會爆炸」他示警地說。領銜提案提高「公糧收購價」的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強調,近年運輸成本與肥料漲幅驚人,13年沒漲的「公糧收購價」本就該漲,他會盯農業部持續輔導農友技術革新。張啓楷說,「水稻收入保險」理念不錯,明明可與提高公糧收購價並行不悖,可惜農業部宣傳方向錯誤,他未來質詢仍會持續關心監督。
「中華開發國際學生地方創生志工團」 在地議題延伸至全球永續的理念與行動
凱基金控旗下中華開發資本(以下稱開發資本)與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舉辦的「中華開發國際學生地方創生志工團」,繼首場漫步宜蘭頭城探索在地文化後,第二場邀請來自歐美及亞洲各地的國際學子深入新北坪林,品味傳統的「茶文化」。從啜飲一盞清明、採擷一片新綠,到流域復興的環境議題,引領國際學生對台灣的認識,從在地人文延伸至全球永續。這場饒富意義的活動在十一月初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展開。臺師大表示,開發資本及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在推動全球永續的努力,與校方多年來潛心耕耘的校園國際化及跨文化融合的願景相映成輝,雙方均深信人類的健康福祉應於大自然中扎根、萌芽茁壯。此次活動讓臺師大國際學生對臺灣文化與自然環境有更深刻的體悟,期許透過此次坪林採茶體驗,使國際學生沉浸臺灣文化、融入在地生活。坪林以茶聞名,但在環境日益失衡的當下,開始有青年返鄉者以嶄新思維影響茶的產製過程。臺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以「流域收復」的模式和理念,逐漸收復失落的土地,恢復土地生機、翻轉舊有銷售模式,創造人與物種、棲地生態平衡及土地價值。「流域收復」概念不只是有機耕作,更要重塑人與土地、自然的關係。黃柏鈞的理念是河流恰如母親般滋養大地萬物,當整個山谷的茶農們齊心杜絕農藥、化學藥劑時,台灣的流域生態必將重現昔日的豐盛和美好。對於黃柏鈞期盼從土地價值、流域收復理念出發所傳遞的共好精神,開發資本與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深表認同與支持。尤其欣見友善環境、保護環境的想法,逐漸成為新世代的思維,從本質翻轉飲食意識,進而完成土地的復興運動。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喝茶或許只是便利商店和手搖飲店的日常,但從環境保護及地方創生兩大議題切入,卻是初體驗。開發資本與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期望帶給國際學生不同的思考維度,對台灣刻正發生且備受關注的議題與各自家鄉產生共鳴,並深化對寶島台灣的認同度。「中華開發國際學生地方創生志工團」即將於十一月下旬與PAPAGO趴趴走遊學村合作招募的日本籍學生,前往開發資本112年評選支持的地方創生團隊「山之山食驗室」,除了走讀地方,也將透過農業廢棄物進行藝術創作,見證創生團隊如何以自身能力回饋地方,並尋求永續經營之道。連續三場的國際志工活動,中華開發不僅昭示企業對於環境和地方的支持,更是鋪展永續發展的必要工作及重要里程碑。
彰化農田驚見蚯蚓大軍 農民憂:要地震了?
彰化市三村里一處農地近日出現「蚯蚓大軍」,農民在田間看到成群結隊的蚯蚓沿著田埂蠕動,數量驚人,令人頭皮發麻,擔憂是不是地震前兆。對此,氣象署2022年曾闢謠,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環境因素影響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彰化市三村里的農民表示,昨天上午下田耕作時,他看到密密麻麻的蚯蚓集體朝著同一方向快速移動,彷彿在集體轉移棲息地,且蚯蚓體型巨大,每隻長度動輒10幾、20公分長,數量多如千軍萬馬。農民表示自己種田十幾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景象,憂心是不是地震快來了。氣象署在2022年曾解釋蚯蚓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氣象署指出,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大雨過後土壤水分增加,導致蚯蚓大量爬出,這種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相關,而非地震前兆。中央氣象署解釋蚯蚓爬出跟地震無關。(圖/翻攝自臉書/報地震-中央氣象署)近期康芮颱風過境台灣,帶來豐沛雨量,包括屏東長治、台南永康等地在降雨過後,都出現過類似的蚯蚓湧現情況。彰化地區近期也有多次降雨,可能造成土壤濕度增高,造成大量蚯蚓爬出地表。因此,三村里田間出現蚯蚓大軍,很有可能是因為日前下雨導致。
原保地難民1/禁伐補償提高吹濫舉歪風 20萬原鄉非原民恐淪無殼
立法院朝野近期為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鬧得不可開交,在原住民正義與森林復育大旗下,聲勢浩浩蕩蕩,然而在全國55個原住民鄉鎮中,竟有20萬民原鄉中「漢人」,他們因為沒有原住民「身分」享有保留地承租權,正面臨檢舉,其間原漢衝突就隱藏著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利益。據了解,日治時期為了便於「番務管理」,將海拔1,500以上俗稱國有林的「要存置林野」的8萬名高砂族人,強制遷移到海拔600至1,500公尺、約24萬公頃的「準要存置林野」地,卻未進一步登記地籍,遑論提供完整的住宅與耕地規劃,僅以「蕃人索要地」隔絕在開發之外,被視為化外之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多次更新山地管理法令,直到 1966年推出《山地保留地辦理土地總登記應行注意事項》並同步清查登記地籍後,才劃定了全區約24萬公頃的原住民鄉鎮,並以《臺灣省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保障山地居住者的居住權。然而,目前56萬名原住民中,僅有3分之1留在原鄉土地生活,其餘多已遷居都市謀生;部分原鄉反而「漢人」(含閩客和外省族群)占了超過半數人口,他們長年耕作、建屋、栽種謀生,卻因「非原民」身分,無論有無租約,最終還是拿不到土地所有權,不時還會遭舉報「超限利用」,面臨被收回租約與土地的威脅,生活戰戰兢兢。立法院會6月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第6條條文修正案,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額度自2025年起,由每年每公頃新台幣3萬元提升至6萬元。(圖/周志龍攝)本刊10月29日走訪台中市原民鄉鎮和平區「打鐵坑」地區,梨農張演良指著6分地果園表示,在1974年《區域計畫法》頒布前,他的祖先向當地原住民「買地」,簽下了權利讓渡書,只差沒去地政登記,但持續有耕作與使用事實,如今土地值錢了,卻反過來被前地主的原住民後代提告,對方憑著保留地中的「原住民身分」,不承認祖先的買賣。張演良說,雖然官司勝負未明,但看著原民會出錢出力替「耍賴」的原住民後代打官司,原告卻連出庭都不需要,他卻得寫狀紙並從山上奔走地檢、地院,身心俱疲之餘,更感嘆「土地正義,到底是誰的正義。」無獨有偶,車程相距3分鐘的東光路三段崑崙巷5公頃土地,原本是甜柿果樹盎然,過去由原住民出售栽種權利給閩客籍拓墾者,經過4次轉手後,原民後代因缺錢花用,反過來提告現耕者侵占,便是因閩客籍耕者違反《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如今重新掛上出售土地標誌,當地居民異口同聲地說,若買了此地,第一階段地政過戶就無法過關,即使僅讓渡「栽種權」與「使用權」,難保原地主不會過幾年缺錢花用,再拿出原住民「無敵」身分提告要求返還,當地人都懂不敢碰這塊地,「他們就是要騙外地人」一名在地居民直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直言,不少人租下了土地後砸錢鋪路與興建灌溉設備,卻反而容易遭舉報「超限利用」,實在冤枉。(圖/黃威彬攝)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感嘆說,若要談破壞國土現況,不少原住民從國家手中無償取得土地後,就直接出租給人作為逃逸外勞宿舍,與原住民文化保留初衷背道而馳,卻因原民無敵身分,能爽領土地租金當現成地主,政策釀成的原保地斂財歪風,閩客與外省籍「非原民」淪難民,實在唏噓。他透露,部分民眾看準自己身分享有保留地優先承購權,準備大量舉發「非原民」對土地超限利用,再憑藉原民「優先承受權」保護傘,即使沒有租約及權利登記仍優先搶地,成功後再進一步變更為「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
原保地難民2/權屬釐不清先漲補償費 專家批誘發檢舉潮本末倒置
全國55個含有原住民保留地的鄉鎮意外因「禁伐補償」金額提高,引爆原、漢不同族群累年衝突與矛盾,不少在地居民直斥原民會,動輒興訟、剝奪居住權且毫無補償,拿小老百姓生存權刷存在感、充業績,激化原住民鄉鎮衝突。10月底康芮(Kong-Ray)颱風來襲前夕,台中市和平區家戶正緊急搶收茶葉與甜柿而忙碌不已,但在善後風災,身心俱疲之際,後續竟還有來自政府「追殺」,對簿公堂甚至流落街頭的壓力,只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原住民居住的建地,多屬於公有土地,必須向土地管理機關承租或承購,當時政府因應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的提升,原住民有增加土地面積的需求,便於1988年把原民拿來蓋房的國有地劃編為保留地。看似理由正當,但是當時人力不足,不少劃設者根本沒去現場,直接依照鄉鎮分野,訂頒了《台灣省原住民原居住使用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要點》和作業計劃後,粗畫了涵蓋55鄉鎮區、面積高達26.4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佔台灣島土地面積7%。2019年,不少山區漢人因不滿耕作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手持標語到行政院前抗議,要求修法解決爭端,讓住民依據耕作事實,各自擁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而非依照「血緣」對原民與漢人「大小眼」。(圖/報系資料庫)然而在1972年《農業發展條例》早就獎勵民眾拓墾開荒地,不少閩、客、外省人等非原民紛紛入山開發,鋪設馬路與建築渠道,並搭建房屋就地在「原保地」生活。原本相安無事,但在近年土地價值高漲與原住民權益抬頭之下,竟反因搶地問題,釀原鄉原民與非原民矛盾,衝突一觸即發。受災戶之一的鄧小姐說,以新社水底寮地區來說,260公頃多達400多筆地號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區」,但其間戶籍人口「通通是閩、客籍漢人」。她說,漢人在55原民鄉鎮區首長的參選權被剝奪,只能由原住民內部自選。此外,漢人更因不是保留地上承租人,即使是實際耕作人,仍不能參加農保,如今11月怪颱康芮侵擾,正「當時」卻採收不及的甜柿與下月即將上市的「白毛台」一期葡萄冬果受損,投入心力打水漂,農民將毫無農保理賠。自家被地政機關畫為「原保地」卻多年求助無門的鄧小姐泣訴,坊間一直傳出外地有心人對原住民「借名登記」想做休閒園區牟利,但其實不少人因憂心新法,深怕自己胼手胝足搭建的房子,身故後會被政府收回改配發當地原住民,子女將顛沛流離,好一點的與原住民通婚取得正式身分,若走投無路者,「只能借名登記,大家只想活下去,根本沒心力圖謀發財,卻得面臨一波波妖魔化攻擊」,她無奈。和平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拿出法條憂心直指,過去法條沿革下來,相關法條原本「山地人民」的稱呼,陸續被改成「原住民」,也就是過去「屬地」照顧到全體居住山區者,如今卻變成「屬人」只照顧有原住民血統者,更有不少老早搬去都市的原住民,眼見機會「搶地」難得,因著身分大辣辣地回山區搶地,反倒是世居山區的閩客與外省籍拓墾者變成裡外不是人,苦不堪言。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憂心,因著《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而生的《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目前僅是「行政命令」位階便可動輒趕走世居非原民,興訟問題也叢生,未來若依照原民團體與原民立委要求,進一步躍升成法律、條例位階,原鄉「非原民」更是活在「楚門的世界」,只要被原民發現稍有不當利用土地舉報,馬上就面臨終止土地合約掃地出門窘境,再由當地原住民協調優先購地,若未來修法成功「政府將帶頭保障土匪行為」他直斥說。1972年頒布的《農業發展條例》獎勵拓墾荒地,不少人響應紛紛入山開墾荒地,如今山區基礎建設完備,拓墾者與後代卻連自己住的地方都可能被收回,實在諷刺。(圖/黃威彬攝)中央大學助理教授鄭揚宜直言,過去政府獎勵拓墾而找來了不少榮民和各路壯丁,但「誰把人帶來就要顧好」,比方退輔會有責處理榮民住屋、農業部有責解套拓墾者農保,如今卻依照族群意識,把責任推給了原民會,政府長期放任原鄉土地所有權不明,放生原鄉非原民成了「難民」,現在肥滋滋的禁伐補償來了,卻沒先把地籍歸屬理清,激化原民與非原民衝突,簡直本末倒置。鄭揚宜說,《禁伐補償條例》其實非常容易誤導民眾,因為只要一定面積70%禁伐,就能領到全額補償,充其量只是「限伐」,另外30%土地就可拿來養蜂、養菇或生態旅遊等低傷害環境生產。他呼籲,政府若真要正視此問題,與其肉桶式地「補貼」,不如先派員走訪現場,過濾出「生計」所需的農業活動者與大宗商人之別,進一步利用林地農用與獎勵造林措施輔導轉型,發展不影響林木生態的「林下經濟」,不要老想著靠土地與補助發財,才能走得長久。原住民委員會對此回應,並非僅原住民能舉發土地超限利用,且是否超限利用涉及跨機關認定,若該筆土地租約遭收回且恰巧為「原住民保留地」,修法後當地原住民將有優先承購權,但詳細承購規則未定,絕非謠傳「抽籤」為之。至於何以在原鄉興訟不斷升高對立?原委會則推稱此類興訟屬於地方公所提出,原民會無主導權。
李康生赴日拍電影 摔下牛背還遭踹2腳
金馬影帝李康生挑大樑主演日本電影《黑之牛》,由《祖谷物語》日本新銳導演蔦哲一朗最新編導力作,集結台灣、日本、美國拍攝團隊共同合製。這是李康生首挑大樑擔綱日本電影男主角,還與和牛對戲,更學習耕作插秧、騎牛洗牛,挑戰自我無極限,他曾好奇問導演為何千里迢迢找他演,對方回答很有深度「因為想找不像日本人的演員」,他想要找的是「一個人」。導演在一旁補充:「我主要看重演員的身體性,李康生是可以用精湛身體表情來表演的演員。這個角色是「不想要說明」的「我」,正好用他的神祕性來加強這部片的魅力。」其他演員包含飾演僧侶的田中泯和老太太武井慧,都是資深專業舞者,擅長用身體動作來詮釋自然演技,而須森隆文也是有神秘性的演員,他們加盟演出都相當畫龍點睛。李康生花2周訓練與牛相處,笑稱以頂級規格服侍女友。(圖/光年映畫提供)李康生也分享拍攝期總共去了2趟日本,其中一次還被隔離,拍攝歷程耗時許多「很開心導演終於完成了,電影拍得很棒!我覺得這部片很美很美,每一幀都是一幅畫,很像日本古典電影中出現的『我』,11月8日也會在台灣院線放映,期待觀眾們的迴響!」影展現場觀眾提問,大家果然都很好奇李康生和牛的相處過程,以及牛是否可愛?李康生笑答:「我都叫她這部片的「女主角。」拍攝前訓練了2周,完全都是以頂級規格在服侍女朋友的動作,清大便、散步、刷背。第二次回日本拍攝時,她好像忘記我了,還在牛棚裡踢了我兩腳。還有次也失控狂奔把我摔下來,千萬不要看耕田的牛很溫馴,他們失控起來簡直是西班牙鬥牛!」幽默分享也讓全場大笑。
農奴恐懼籠罩 農業部喊《國土計畫法》5年檢討不必憂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24日表示,《國土計畫法》2025年4月30日後若順利上路,之後每5年一次檢討空間,謠傳農民永遠不得翻身,純屬謠言,不須擔心。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4日召開《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公聽會,邀集部會與專家學者等討論。由於現行《區域計畫法》實行多年,儘管名義上嚴格劃分農、林、牧、工分區,多年來民眾開發業者卻頻頻以申請分區變更,只要地方政府通過審議就能開發,農地現況往往千瘡百孔,原訂的土地分區使用計畫形同虛設,2016年內政部制定《國土計畫法》,希望透過「空間綜合計畫」體系建立一套國家層級土地發展藍圖,有效引導並管制土地的使用。然而因為土地劃分爭議不斷,跨黨派縣市首長與立委甚至多次要求《國土計畫法》延後上路,特別是在「農1」和「農2」的認定上涉及權益懸殊,例如農2土地上的違章工廠可能納管拼合法,土地價格料將被炒高,反觀座落農1的違章工廠,外傳將合法無望,引發農村的恐慌,掮客藉機斂財、污染土地事件頻傳。胡忠一指出,地方謠傳國土計畫法上路會讓農民永遠變農奴,但那是過去沒有土地者被地主欺壓的歷史,加上《國土計畫法》還有調整空間,並非變更後就永遠翻不了身,每5年都會檢討一次。胡忠一強調,《國土計畫法》中的農業發展地區將充分提供營農土地需求,不會增加農業使用管制及犧牲農民權益,更會充分考量農業經營實際需求,農業產、製、儲、銷設施均可申請使用,農業設施容許規定之興建總面積及興建高度仍予維持,沒有限縮問題,農業部也持續與內政部討論,看如何幫助繼續從事農業的農友。胡忠一說,其實農業部有研議各項獎勵措施,皆是基於農民耕作模式及品項對於生態環境、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農業是有生產力的,經費而非認定成補償,而是獎勵,其中面向有六:包含「農地對地給付」、「確保糧食安全給付」、「生態環境給付」、「農業設施設備補助」、「農業金融支持」、「農業公共基礎建設」。胡忠一重申,地方持續傳出農民永遠只能變成「農奴」聲浪,那是完全錯誤,現在政府投入新台幣一兆多億要護農,且《國土計畫法》未來還有調整空間,縣市政府更有5年時間可以檢討一次,實在不需要擔心。
李康生騎牛暴走時速60公里被甩下 自曝冬天全裸拍戲「縮很小」
金馬影帝李康生挑大梁主演日本電影《黑之牛》,除了與和牛對戲,更學習耕作插秧、騎牛洗牛,挑戰自我無極限。李康生透露接演前導演蔦哲一朗來台三次,跟製片黃胤毓一起拜訪他,他很快就答應了,「拍攝期來回日本兩次,片中橫跨四季,第一次拍攝還因為疫情有隔離。」他提前兩週去日本,每天跟牛相處散步,還幫牛清大便、洗澡刷身體、和訓練師上課,並且學習使用犁田農具。 因為「女主角」是一隻個性不溫馴的和牛,李康生說:「人牛合一很困難,人在後面操作牛在前面,有時候牠不走,還要狠下心抽一下。」他表示偶爾還會抱抱牛,但謹記拍攝不要站在牛後面,因為曾經被踢兩腳,差點受傷。他當時在日本還是沒有戒吃和牛,「因為和牛實在太好吃,還是常常吃」。有一天拍攝騎牛戲,「牛脾氣」竟然發作暴走,李康生心有餘悸回憶道:「試戲狀態很好,結果正式拍攝牛暴走狂奔,時速大概60至70公里,山坡上被甩下來,當下以為要完蛋了,幸好只是擦傷。」李康生補充有時看動作會知道牛不開心,尤其寬闊地方會亂跑,「拍好多鏡頭,狂跑了10多個take ,牛實在跑太快,簡直像西班牙鬥牛迅速, 最後很多人圍住牠才拍完。」導演補充牛的訓練師是從東北岩手縣請來的馬演技指導,在李康生進組前先訓練了三個月,拍攝都是同一頭牛,導演組第二副導、動物指導,跟李康生都在專門處理牛, 如果牛不想動就只能「等待」狀態好,並解決吃點東西等問題,等牠恢復注意力,劇組相當照顧牠當成演員,也會注意健康狀況。《黑之牛》導演蔦哲一朗(右)與製片黃胤毓 出席媒體茶會。(圖/光年映畫提供) 李康生在片中的開場戲,一鏡到底全裸長達3分鐘,他從燃燒的一片山林原野中甦醒,接著在煙霧瀰漫中茫然行走,長髮還被燒得焦黑蜷曲,呈現宛如浴火重生的新生狀態,李康生再次為藝術奉獻身體,對此他說:「這場戲我更著重在角色當下的狀態,因為是追尋自我的起始點,對於裸露演出我反而還滿自在的。」李康生表示這次是作品中「第一次以全裸最原始狀態出」他說:「拍戲那天是下著雪的寒冷冬天,氣溫才2度,還要爬到山上,我只能窩帳篷、裹大棉襖暖身,從山坡下走下來」李康生更自爆:「拍攝時沒有被凍傷,卻因為冷縮熱脹,小弟弟縮很小。」電影也在台灣的台北、花蓮和澎湖取景拍攝,導演透露李康生和製片都有介紹美食和景點,對於台灣的美景、美食,以及人情味都印象極為深刻。導演分享故事核心:「距今兩百年前,在日漸西化的日本,當男人失去對自然和靈性的感知時,他如何從獵人變成了農夫和成為真正的日本人, 這是超越時間、超越生死的精神世界。」《黑之牛》將於11月8日全台上映
暗指沖繩示威者「拿錢辦事」 漫畫《島耕作》作者發文致歉
知名職場漫畫《島耕作》系列,其最新作品《獨立董事島耕作》(社外取締役島耕作)目前正在日本漫畫雜誌Morning上聯載。但最新一期的連載中,將反對沖繩基地建設的抗議者形容為「拿錢辦事」的人,因此引發喧然大波。後續《島耕作》作者弘兼憲史與Morning編輯部在官網發布道歉聲明,承認這是「輕率的判斷」,並表示會在單行本出版時修正相關內容。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在17日發售的《Morning》雜誌中,作品《島耕作》涉及到沖繩名護市邊野古新基地建設的抗議者,故事終將這些抗議者形容成是「拿日薪」參與抗議活動,結果引發喧然大波。連載曝光後,引起許多讀者的不滿,認為漫畫中的描寫有失偏頗,對抗議者形象造成了不必要的影響。據了解,沖繩的邊野古地區自從新基地建設計劃啟動以來,一直是爭議不斷的焦點,當地居民與反對團體多次發起抗議活動,以阻止新基地的建設。但漫畫卻加入抗議者描「拿日薪」的故事橋段,讓人質疑其抗議行為的真實性和純粹性,因此引發了爭議。事後引發喧然大波後,作者弘兼憲史和《Morning》編輯部在官方網站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創作這段內容時,作者與編輯曾前往沖繩進行取材,以觀光業為主要調查對象。在此期間,聽到多位當地居民提及「有反對新基地建設的兼職工作」,因此將這一內容反映在作品中。然而,這些資訊並未經過當事人的確認,僅為道聽途說。聲明中也提到「這些內容是未經當事人確認的傳聞,但我們卻以確定性的方式描寫,並讓登場角色說出這樣的台詞,而編輯部也未加修正便直接刊登,即使是虛構作品,也不得不承認這是輕率的判斷。」編輯部和作者對此表達歉意,並承諾在單行本出版時進行內容修正。
彰化農田驚現自帶美食偷菜竊賊 竟還將毒品藏偷來農作物慘遭逮捕
彰化縣溪州鄉近日發生一起惡劣農作物盜竊事件,當地農民接連損失辛苦耕作的菜豆和絲瓜,令心血付諸流水,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竊賊作案時居然還帶著雞排和珍珠奶茶,令人憤怒不已,當地農民心急如焚,報警求助後,警方隨即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調查,最終成功鎖定嫌疑犯宋姓男子,並將其逮捕。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不久前,農民們發現自家田地的作物接連遭竊,價值不菲的農產品在瞬間消失不見,造成農民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菜價因山陀兒颱風影響而上漲,竊賊的行為顯得更加惡劣,縣議員李俊諭也接到民眾陳情,於是前往現場關心並傳達農民的心聲,希望能儘快抓到這名惡質竊賊,避免更多農民受害。北斗分局在接獲報案後,立即展開調查,組成專案小組對案件進行深入了解,警方不僅在現場蒐證,還走訪周邊農民以尋找線索,調查中發現,宋男家中並未種植蔬菜,卻經常在鄰近鄉鎮以低價販賣蔬菜,引起警方的懷疑,為了查明事實,警方進一步擴大調閱周圍的監視器,發現在深夜時分,宋男騎著摩托車,後方還載著不明農作物,顯然是在偷竊後迅速逃逸。根據警方的調查,宋男行為相當大膽,甚至在作案時不忘享用美食,警方最終於16日持搜索票前往宋男的住處,並將其查緝到案。在搜索過程中,警方還意外查獲宋男所持有的毒品海洛因、安非他命及相關吸食器具,目前,宋男因違反《毒品防制條例》以及《竊盜罪》嫌,被移送至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北斗分局也表示,將在農作物收成期間加強巡邏密度,以確保農民的辛苦成果不再受到侵害;同時,警方建議農民在果園的路口設置監視器或照明設備,以提升防範能力,共同保護自己辛苦栽種的農作物,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盜竊事件。
半導體新綠能2/「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新技術加持光電成晶圓廠稱霸世界靠山
經濟部宣布10月16日開始,產業用電平均調漲12.5%、每度電來到4.29元,創下歷史新高。「漲電價不是最大的問題,對半導體業者來說,買不到綠電比較麻煩。」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跟CTWANT記者語重心長地說,「萬一業者因此把工廠搬走,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CTWANT記者實地觀察,因颱風延後到10月4日舉行的「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雖有大量廠商參展設攤,還有超過700位國際買家,但和月前半導體展的火熱積極氛圍比起來,能源展上,記者聽到不少業者私下唉聲嘆氣,簡直是冰火兩樣情。「我們有半導體、電子產業等再生能源最大的採購使用者,也有提供綠色能源、節能減碳解決方案的供應者,平台能讓兩邊需求直接對接。」曹世綸說,太陽能電池本身就是半導體產業,為此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及旗下、去年剛成立的「 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今年共同辦能源周的活動。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經濟部9月24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數據,金額502.2億美元,年增9.1%,連六紅,主要就是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需求強勁所帶動。半導體產業是推動對外出口、投資興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營收屢創新高的主因,AI時代要更多的半導體、同時也要更多的電。然而,當各國政府爭相砸大錢發展AI及綠能減碳措施,以台積電目前國際佈局的美國、日本和歐洲,都提供了充足的綠電選項,反倒是台灣自家不夠。台積電在全球多國設廠,在台灣的廠卻要煩惱綠電不夠(圖/CTWANT資料照)。擔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直言,「台灣不僅是電要足夠,更要夠綠;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因為貨就出不去。」甚至連標準普爾最新報告也提出警訊,台積電作為台灣的用電大戶,隨著先進製程與產量大增,預計2030年用電量將占台灣總用電量的23.7%,但台灣發電量成長緩慢,恐導致台積電的供電風險。「以台積電2030年需要RE60的綠電需求來說,先前主要寄望在離岸風電,但目前距離目標還有很大一段差距,需要靠太陽能來補上。」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能源周上,國內重量級光電業者都不約而同看淡今年市場,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和友達光電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林恬宇都提到,今年台灣太陽能裝置量將約1.6GW至1.7GW,較去年減少逾3成,甚至預見明、後年的展望保守,各廠商開始努力拓展外銷市場。事實上,以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光電三雄為例,今年前八月營收分別年減60%、42%、24%,不若以往強勢。為何半導體產業綠電需求孔急,光電業卻成長急遽放緩?業者們私下告訴記者,「主要是政策出現轉變,不像過去有行政院副院長的層級親自主掌,甚至審核時間開始放慢。」對於十月中產業用電電價大漲,外界將電價成本上漲元兇算在光電業者頭上,業者認為是背黑鍋。「其實台灣的太陽能大型電站已不靠台電的躉售電價在生存,幾乎都是直接賣給半導體為主的大企業,不會增加全民負擔。」蔡佳晋解釋。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認為太陽能電池效率會越來越好(圖/報系資料照)。太陽能電池模組大廠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跟CTWANT記者透露,在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及設備成本不斷下降,「太陽能發電在歐洲,已經比火力發電便宜了。」廖國榮還報了個好消息,過去以P型矽晶片作為基板的鋁背面電場太陽能電池,有光衰減問題,近期已發展到新型、以N型矽晶片為主的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TOPCon),相比於傳統的電池效率、10年前產品的17%,大幅提升至24.5%,而下一世代TOPCom+鈣鈦礦堆疊的電池模組,更可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到39.5%。20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每公頃土地只能裝置0.8MW的太陽能系統,現在太陽能系統進步到1.4MW,預估10年後,可裝置2.25MW,「等於只要花全台灣土地面積4.1%,就能供應台灣約5千億度、且百分之百的太陽能。」廖國榮說,比被列為「廢耕地、休耕地及不利耕作區」約6%的土地,還要少。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認為綠能是護國神山的靠山(圖/方萬民攝)。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走多元化,包括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海洋能等,在時間、成本分析下,「太陽能是近十年來均化能源成本下降最多的能源,2023平均每kwh LCOE相較 2010年下降了90%,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電力來源。」蔡佳晋說,「台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綠能業者則是台積電的靠山!當務之急,是滿足台積電RE100的要求,這對於台灣半導體根留台灣至關重要。」
李康生日片《黑之牛》首挑大樑 和牛對戲挑戰身心極限
金馬影帝李康生挑大樑主演日本電影《黑之牛》,為《祖谷物語》日本新銳導演蔦哲一朗最新編導力作,集結台灣、日本、美國拍攝團隊共同合製,由文化內容策進院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投資。李康生於日片首挑大樑,演出失去山中家園,流浪到農村生活的男子,全片他以肢體與眼神演出,並和「女主角」日本和牛FUKUYO對戲,為演出農人他特地提前一個月飛去日本做準備,學各種耕作和放牧等新技能,為電影獻出了許多第一次,從最新釋出的電影正式預告,看得見李康生下足苦功融入角色,也吃盡苦頭用生命在演戲,令人佩服影帝的決心與毅力。《黑之牛》故事靈感受到禪宗《十牛圖》啟發,講述19世紀明治時期日本鄉野農村裡,人與黑牛共生,在耕作生活中與大自然重新建立連結的故事。電影主人公由影帝李康生飾演,除了挑戰全程人牛對戲,他也學習耕作插秧、牧牛、騎牛,涉水溪流洗牛、餵牛吃草,更在山林間賣力狂奔跳躍,與和牛上演激烈追逐戰,甚至當起奴僕幫老婦洗澡做工,讓李康生挑戰身心體力極限,直呼:「好辛苦!又覺得累得一切很值得。」李康生在電影中挑戰全程人牛對戲。(圖/光年映畫提供)李康生也大讚日本拍攝團隊嚴謹有秩序,大家配合默契良好。電影主創團隊也大有來頭,曾演出《我的完美日常》的日本知名舞蹈家兼演員田中泯也受邀共同主演,他飾演禪僧,引導李康生與牛產生心靈交流,配樂則由已故傳奇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操刀,打造壯闊動人的古老物語。《黑之牛》是導演蔦哲一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幾近全片採用黑白35釐米底片拍攝,而部分使用65釐米的底片拍攝,更是日本影史上首部劇情片採用,以如潑墨山水畫的影像故事,壯麗重現《十牛圖》尋求自我到覺悟真實自我的心路歷程,導演訴說緣由:「我敢於堅持使用底片拍攝,尋找影像本身的力量與表現力, 借用底片的魔力,希望能讓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聖與靈性。對我來說,35釐米的膠卷,也許就是我心裡的『牛』吧!」日本知名舞蹈家兼演員田中泯(右)在《黑之牛》中飾演禪僧,與李康生(左)有許多對戲。(圖/光年映畫提供)《黑之牛》入選本屆東京國際影展亞洲未來單元競賽,下月初將進行世界首映,台灣將於11月8日上映,是第一個上映的國家,更多電影資訊,請上光年映畫官方臉書粉絲團查詢。
日本89歲上皇后美智子摔倒骨折…稍早結束手術 衛福部示警:老人跌倒將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
日本89歲上皇后美智子6日傍晚驚傳在家中跌倒,右腿劇烈疼痛,於昨(7)日送往東京大學醫院接受檢查後,才診斷為骨折,因此安排今(8)日上午進行手術。最新消息稱,美智子的手術已於稍早結束。根據日媒《TBS News》、《朝日新聞》報導,美智子6日晚間在東京都港區赤坂御用地的仙洞御所內摔倒,雖然使用輪椅,但右腿仍出現強烈的疼痛感,便在7日下午2時許至醫院檢查,發現右大腿骨上側骨折。上皇明仁隨後於下午5時左右前往醫院陪伴美智子。美智子被安排在今日上午動手術,稍早手術也在台灣時間6時30分順利結束,術後她將住院一段日子,至於何時能出院尚不清楚。據悉,一位親密助手透露,上皇后美智子與上皇明仁都接受了這一情況,表現地相當平靜。報導指出,美智子將在本月20日年滿高齡90歲,而她上一次住院,是於2019年(令和元年)9月接受乳癌手術。另外,台灣衛福部健康署曾公告,相關調查發現,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第1位是交通事故,每10萬人裡有40.8人,第2名便是老人跌倒(落),每10萬人中有24.61人。健康署提到,老人一旦跌倒,將引起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而有些長輩可能因有跌倒經驗,開始害怕再跌倒,因此選擇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用藥,都是可以預防的方法,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健康署接著說明,老人最常發生跌傷的地點,包括住處內的家俱旁、浴室、淋浴間或廁所,或是人行道、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等等,造成跌傷最常見的前3項活動為騎車、上下床及耕作。對此,健康署提醒,長者應該多運動,增強下肢肌力、人體柔軟度及平衡、遵循醫囑用藥;居家環境方面,要維持適度照明、清除路線上障礙物、加裝防滑裝置及扶手;在下床或起身時,應將動作放緩,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外出時則要注意保暖、防滑,注意過馬路時的燈號秒差,並在上下車時先確認車子已停妥再移動,不宜太過倉促。
宜蘭縣國民黨議員李茂豐颱風夜癌逝 享壽67歲
國民黨籍宜蘭縣議員李茂豐昨(3日)傍晚因肝癌病逝,享壽67歲,他長期關注漁民權益等議題,選區在蘇澳鎮(第10選區),曾任鎮民代表的他在2022年參選議員,在4搶3局勢中,他以5486票、26.09%得票率,第2高票當選議員。宜蘭縣議會議長張勝德表示,議會痛失英才,將帶著祂的精神,繼續服務蘇澳、建設宜蘭。曾擔任過第20、21屆鎮民代表、區農會農民代表、南方澳鎮南廟主委的李茂豐,為宜蘭縣蘇澳鎮第2高票當選的第10選區議員,不僅長期關注漁民權益,更積極爭取漁民海上作業安全、農民耕作福利、提高青創基金、豆腐岬開放為海上水域區及監督焚化爐使用,並爭取提高回饋金補助造福鄉里等。據了解,李茂豐已罹癌多時,接受化療數月,今仍不敵病魔而選在颱風夜的傍晚病逝,親友聞訊都相當震驚與不捨,指他是草根性、親和力十足的人,對於鎮民服務都鞠躬盡瘁、親力親為,前幾天到醫院探望時都還能張開眼睛示意,如今卻天人永隔了。張勝德在臉書哀悼表示,雖然和祂短短相處1年9個月,但祂為地方發聲,為地方爭取建設等,都不遺餘力全力以赴,議會同仁會帶著祂的精神,繼續服務蘇澳、建設宜蘭。議會表示,直轄市、縣市議員產生遺缺,可分兩種狀況,當選議員遭判決當選無效或褫奪公權,由最高票落選者依序遞補;議員在任期內身故或自願辭職者,則都不會由落選頭遞補;且根據《地方制度法》第81條,蘇澳鎮第10選區議員從3席減少至2席,同一選區並未減少到2分之1以下,故無須辦理補選。
台東秧苗場通過有機認證 成為縣內第一座
花東兩縣為台灣有機水稻生產重地,栽培面積約1788公頃、占全台52%,有鑑於全程有機生產尚欠前端育苗一環,農糧署攜手產官學輔導花東種苗場業者導入溫湯消毒法,台東縣南島種苗場於今年中旬通過有機驗證,成為縣內首間且唯一有機種苗場,每期作預估產能約1.5萬盤秧苗。健康環保意識抬頭,綠色消費蔚為風潮,有機農產品消費力提升,糧食作物水稻尤其重要,台東縣有機水稻耕作面積達455.1公頃,排名全國第2,然其根基種苗仍採取慣行農法培育。台東農業改良場指出,水稻育苗過程須經種子、苗箱及苗土處理,還有苗圃管理,其中種子消毒目的在於消滅種殼病原,有機消毒法可採生物製劑或溫湯處理,兩者中以溫湯防治效果最佳,但降溫技術門檻及成本高。為健全有機水稻生產鏈,農糧署邀集農業改良場、地方農政單位及宜蘭大學成立輔導團隊,協助花東地區水稻育苗業者建置有機種苗生產系統,台東縣南島種苗場自行研發空壓機冷循環設備,達到溫湯消毒法瞬熱瞬冷需求。南島種苗場長范植勛表示,溫湯處理過程以天車吊掛秧苗噸袋,浸泡於60度高溫池水中,池底設置空壓機管線,使冷空氣於袋內循環,達到瞬間降溫功效,避免秧苗因高溫熱熟。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強調,目前花東地區共有花蓮縣學田育苗行、台東縣南島種苗場及花蓮縣銀川有機農產品合作社通過有機種苗驗證,完善水稻育苗到收成全程有機,提升產業價值。據統計,花東有機水稻種苗場,每期作生產約4萬8000盤秧苗,可供應約190公頃耕地,未來視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生產力。
台中大安「花花世界」!千農休耕種波斯菊 10月底將現盛開花海
台中市大安區為海線偏鄉地區,入秋時受東北季風影響,二期稻作等各種農作物難收成,為解決農民困境,地方今年推廣二期稻作轉作景觀作物有成,登記破千人、參與面積達560公頃,創歷年新高,農友們投入「花花世界」栽種有信心,不但增加農友收入,美麗花海能助益美化大安地區風貌,刺激地方觀光。大安區公所表示,輔導稻農於2年4個期作中,有3個期作種植水稻,並申報交公糧、參加稻作直接給付,另1期申報種植水稻以外作物;今年6月受理農友稻作轉景觀作物,反應相當踴躍,逾1000名農友登記;有農友說,他選種向日葵,除讓土壤肥力高、減少農藥施用,花海盛開時相當美,邀大家來大安賞花。大安區公所農建課長黃見裕指出,今年提供二期景觀作物花種,包括大波斯菊、黃波斯菊、百日草、萬壽菊、向日葵等,此次花海種子登記仍以大波斯菊為大宗,但有民眾期待景觀向日葵登場,盛開花海拍起來顯得壯觀,將於中秋前後播種,預計10月底開花。農建課長黃見裕說,大安區農作物耕作總面積約2000公頃,通常二期稻作從7月到11月,目前休耕約695公頃,主因今年很多農民稻作已經到了第4期,面臨休耕,其他包括綠肥、景觀作物栽種及天氣因素等;休耕農地改種景觀作物讓農村更具特色與競爭力。大安區公所指出,大安區位於台中市西北部,介於大甲與大安溪間,每逢秋季東北季風盛行,導致當地二期稻作或蔬果等相對收成不佳、容易受損,大量農民採休耕因應,待明年春耕再配合第一期耕種,公所協助農民設置溫網室或透過農業專家研究抵抗強風等作物,以利農民增加收益。
「紐」乳海嘯2/「班班喝鮮乳」難敵零關稅強敵 專家倡國產牧草拚降鮮乳成本
面對國際禁令或農特產輸入的影響,政府為了搶救國內產業,從前朝政府迄今逐步將對策由原本的軍隊轉向國教系統,先後提出「班班OOO」政策,然而因為大都採急就章、頭痛醫頭的即興式對策,從施行成效來看往往陷入虎頭蛇尾,事倍功半。零關稅紐西蘭乳2025年12月全面襲台,台灣酪農惴惴不安,農業部則緊急在7月宣布,與教育部合作「班班喝鮮乳」計畫,砸新台幣44億分4年,提供每屆約130萬名國小與幼稚園學童,每周喝190毫升鮮乳2次。然而,冷鏈宅配利樂包鮮乳到小朋友手中至少要19元成本,但農業部最多補助每人每次14元,若要如期如質完成鮮乳運送,必須要地方政府再以配合款支應,不少學校只好改以「保久乳」替代,儘管營養差不多,卻也因名不符實挨批。一名酪農直言,由於台灣的乳牛大多來自溫帶的「荷蘭牛」,近年夏天氣溫頻頻創高,牛隻冬夏產乳量也別,冬天每牛日產乳30公斤沒問題,夏天要產28公斤就很拚,而夏天又是手搖飲料旺季,一來一往之下,冬天多收的乳量,便會製作成優格或保久乳,營養價值其實沒有問題,而目前因冷鏈設備與補助未到位,超過7成5的學校已表明將以保久乳代替,但家長與學生對「班班喝鮮乳」政策印象已成,若拿到手上不是預期的「臺灣鮮乳」而是保久乳,恐釀失望反效果。全台2.5萬家手搖飲與1.3萬家超商現做飲品市場,讓乳品供應量居高不下,酪農呼籲要多宣傳,讓消費者充分掌握乳品資訊。(圖/CTWANT資料照)顏志輝表示,自己很難期待「班班喝鮮乳」能拯救酪農產業,但對「食農教育」仍可起正面效果,把喝鮮乳的習慣培養起來正確的,畢竟乳製品攝取量也是先進國家指標,台灣應該正面看待,只是這項政策能持續多久,令人懷疑。台大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指出,零關稅「紐」乳襲台已是定局,台灣酪農務必試著轉型。首先,酪農必須認清局勢,儘管目前仍是農業部重點補貼對象,對「紐」乳海嘯體感衝擊不深,但酪農業必須警覺該「瘦身」。徐濟泰直言,補貼用意在緩和瘦身陣痛,以科技化提高單位產能,讓每頭牛有效泌乳量能緩步上升,像工研院近期就整合農工智慧科技,幫乳牛量身體質量指數(B.M.I.),精準控制飼料量。第二,台灣高達7成乳牛用牧草為紐西蘭等國進口,體積大的特性讓運送成本壓不下來,因此國內僅部分短期休耕地或老農無力耕種的農地,零碎式地栽種牧草,總產量在多年推廣下,2023年好不容易突破5成乳牛飼料市佔率,與進口牧草分庭抗禮,國內的土地應該朝向牧草產業發展。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指出,買鮮乳時要看「台灣鮮乳」標章就對了,但超商與飲料店拿鐵消費者則較難掌握乳源,呼籲政府介入,要求店家誠實標註乳源。(圖/記者劉耿豪攝)徐濟泰呼籲,若要有效搶救酪農業,不妨從牧草端下手,由政府主導台糖等國營事業土地,出租提供青農做牧草耕種之用。有機農業盛行的今天,其實像玉米穗、地瓜藤、有機黃豆、黃豆藤等蔬果副產物,在無農藥耕作下,多數可以作為牛隻飼料來源,可惜目前不少農戶資訊沒更新,不知道能這樣善用副產物,酪農與菜農媒合平台更是有限,有賴農業部出力整合。回顧全台「班班」系列政策,濫觴於2022年蔡政府,當時中國大陸不再給予台灣石斑魚享有出口優稅,導致我方輸出銷量遞減,農委會便與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推動「班班吃石斑」政策,拚去化石斑魚穩定產能,但因小朋友不愛魚腥味,團膳業者烹調石斑魚方式也不如餐廳多元,推動窒礙難行,九個月便草草收場。無獨有偶,2023年4月我國鳳梨盛產,當時農委會農糧署便宣布與農民及團膳業者合作,讓國產鳳梨入校園午餐作為食材使用,搓合20校使用100公噸鳳梨,農委會沒有能力預警各項農漁產品及調配產能,外界早批其為「義和團式去化」,只是當年政府多將滯銷的農產從運人轉至國中小學生罷了。一名酪農直言,石斑魚與鳳梨前例斑斑可考,如今農業部有意複製成「班班喝鮮乳」,拚穩定台灣酪農業產能,但這種即興式口號治國,沒有詳加考慮加工成本,像石斑實施不到9個月就收攤,現在要拿「班班喝鮮乳」救農業,「只是迴光返照」他說。
蛋黃區藏陰廟2/信義區陰廟周邊9字頭房價 都市傳說=城市發展史
CTWANT記者調查北市百貨、金控大樓齊聚的信義區,區內共有12座陰廟,每間宮廟過去都有段精彩的鄉野傳說,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其中有7間集中在基隆路、嘉興街、吳興街一帶,陰廟密度高,周邊房價仍有9字頭。房市專家提醒,北市購買周邊有嫌惡設施的房子,雖有較高議價空間,但也需注意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傳言信義計畫區在日治時代是個刑場,至今未能證實,不過周邊有不少百年歷史陰廟,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圖/黃耀徵攝)除了基隆路上2間「天月宮」「仙童廟」,連在地居民也傻傻分不清是拜正神還是陰神的宮廟,較早開發的嘉興街、信安街、吳興街一帶,也有不少在地居住的先人死後被當成「有應公」祭拜,成為在地信仰。位於嘉興街的「安順宮」,建廟故事來自1951年,一群在地陳姓小孩挖蚯蚓意外挖到裝有遺骸的骨甕,之後就有地公託夢給居民表示,「被人挖到是機緣到了,要出世服務地方,希望民眾為地公蓋廟。」起初居民不願損失一塊土地來蓋廟陷入猶豫,沒想到一位陳家的小女孩忽然生病,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神明說這是靈有所求,即便找神明祭改、溝通都沒有效,當小女孩身體快不行時,陳家一同意蓋廟,小孩就痊癒了。1959年「安順宮」建廟,並迎入觀音佛祖、先應地公、福德正神安座。該廟的藥籤早年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據說若有人身體不舒服,只要向地公祈求後,摘樹葉回去服用就會有奇效。吳興街裡的「黃狀元公廟」,則是傳說鄭成功來台麾下一名黃姓文官,因有狀元功名,故稱黃狀元,他駐留在三張犁直到逝世,後來托夢請人為其修築一座醒目的「墳墓」,並在其旁雕塑一尊土地公,搭建涼亭供民眾祭拜。後來因黃狀元公靈驗,大量信眾前來參拜,宮廟也經多次擴建和改建。一位地方人士告訴記者,「黃狀元公廟」早年香火鼎盛,除了求考試順利外,什麼事都能祈求,大概40年前周圍還是空地,當時周邊聚集許多攤販做香客生意。不過記者放眼望去,如今的「黃狀元公廟」已被建築包圍,正門前的建築甚至距離僅1公尺,「房子就一直從吳興街往這裡蓋,蓋到廟門口,(廟前)這棟建築的建設公司老闆隔年就死了!」該名地方人士話中帶話,耐人尋味。而吳興街底、信義路五段門牌巷弄,往挹翠山莊的方向,也有一座「永安祠」。據說清領時期三張犁農田耕作種稻收成不錯,許多乞丐也紛紛來到此地乞討,夜晚就住在此「永安祠」旁岩壁的石坑中,後來有人在那裡擺了甕,傳說是在此地過世的乞丐遺骨,有一就有二,結果甕的數量越來越多。信義路五段150巷往挹翠山莊的山坡路段有座「永安祠」,據聞當時約有70多個骨甕散落路邊的岩壁石坑中,後來建商為了建案順銷,整理了骨甕建祠祭拜。(圖/林榮芳攝)40多年前,信義路五段150巷、吳興街底山上要開發挹翠山莊,建商覺得這條往山莊的必經道路旁邊放有骨甕不美觀,就把這些骨甕收拾,於1981年蓋了「永安祠」奉祀,當時統計大約有70多個骨甕。而挹翠山莊後來發展成信義計畫區後花園名人居,包含綜藝大哥大吳宗憲、 張小燕等人都曾住過此處,百坪別墅總價逾上億元,部分別墅還能眺望台北101夜景。「有應公」信仰在台灣相當普遍,且規模通常很小,通常被大眾認為是「陰廟」。信義區早年土地進行農業開墾,之後又因都市發展,地景地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經常在翻動土地時發現無主枯骨的存在並不意外,也因其靈異神蹟,在地方民眾中獲得信賴,成為和土地公或地方守護神一樣的存在,即便周邊有陰廟存在,房價依然昂貴。根據實價登錄發現信義區12宮廟周邊2.5公里成交房價,大部分都在9字頭以上。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若是想因嫌惡設施在北市黃金地段信義區撿便宜的購屋族,則可看看信義區的蛋白地段,例如和平東路尾段區域,由於區段高屋齡中古屋房型為主,每坪成交單價仍可見7字頭,為該行政區內少見「親民」價位。賴志昶也提醒,一般嫌惡設施若包含墳墓、高壓電塔、廟宇、加油站及高架橋等,依照買方心態,各有能接受的族群,但由於市場接受度較低,若非位於精華地段,議價時能有較高議價空間,依照距離設施遠近房價可有一定程度的減幅,惟需注意此類物件對於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民眾若有意追求此類物件撿便宜,仍需準備多一些本金,並觀察周邊環境是否適宜自住。
西螺濁水溪河床成「廢渣墓地」 不法業者堆置400公噸屠宰廢棄物
雲林縣西螺鎮近日爆發一起大規模環境污染案件,涉及不法業者長期將屠宰場,動物性廢料非法傾倒於濁水溪公有河川地,總數量超過400公噸,覆蓋面積達1600多平方公尺,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令附近農民困擾不已,並引發當地民眾的強烈憤慨,據悉,這些不法業者從中非法獲利超過百萬元,案件目前已由雲林縣警察局刑警大隊移交至雲林地檢署處理。根據雲林縣警察局刑警大隊的調查報告,該案件的根源可追溯至4月,警方在對濁水溪河床進行初步查緝時,發現蔡姓嫌犯及其失聯的移工助手胡姓嫌犯,多次駕駛大貨車將屠宰家禽的動物性廢料傾倒至河川地,為了徹底查清此案件,警方隨即聯絡雲林縣環保局及經濟部第4河川分署等相關單位,進行現場會勘和稽查。在4月9日的第一次查緝行動中,警方除了查獲蔡嫌及胡嫌外,還拘提林姓和張姓共犯,警方查扣清運大貨車、手機及契約書等證物。經調查,發現負責整地的林嫌及張嫌每車次可獲得4000元的報酬,估算初步不法獲利已達40餘萬元,而媒介人員和清運業者的總獲利則超過百萬元。這些不法行為導致大量動物性廢料長期堆積在河川地,經風吹雨打,蚊蟲滋生,環境惡劣,氣味刺鼻,對附近耕作農民造成極大的困擾,甚至引發民眾的嘔吐反應,警方5月下旬執行第二波查緝行動,成功逮捕負責上游清運的陳姓嫌犯。隨後,6月和7月下旬,警方又分別將詹姓、呂姓、楊姓、陳姓和莊姓等涉案人員一一查緝到案,並追溯到台中市屠宰業者,經過深入調查,警方確認這些業者在非法傾倒動物性廢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所有涉案人員已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被送辦,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之中,雲林縣警方強調,將對類似環境污染案件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不法行為,確保河川環境的清潔與安全;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加強環保意識,共同維護美麗的自然環境。
彰化清水岩寺舉辦普渡法會 農民連10年超渡「被農藥噴死的蟲」結果超意外
每到了農曆7月,按照民間習俗會進行普渡法會,彰化縣社頭鄉清水岩寺將舉辦法會,已有上萬人登記報名,而超渡的對象更是無奇不有,除了祖先、亡魂、寵物外,還有民眾超渡被鐵捲門壓死的螞蟻、被撞死的狗等,其中有農民連續10年超渡「耕種的農田所有蜎飛蠕動」的動物,結果相當驚人。彰化縣定古蹟社頭清水岩寺每年農曆7月辦理「梁皇寶懺超渡消災法會」,登記超渡對象以歷代祖先、去世的父母和親人居多,還有累世冤親債主、地基主、流產嬰靈等,近來更流行超渡飼養的已故寵物,以及路邊被撞死的動物,最特別的還有螞蟻、蚯蚓等昆蟲。據《自由時報》報導,清水岩寺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慶福表示,有一名陳姓農民,連續10年登記普渡,對象都是「耕種的農田所有蜎飛蠕動」的動物,對方種有六甲地,每次種稻前都會使用耕耘機,期間也會噴灑除蟲劑等,不免造成農地的的飛蛾、蚯蚓等蟲類死亡,因而感到過意不去,所以每年都會為這些死去的蟲登記普渡。神奇的是,陳姓農民來普渡後,每年稻作幾乎豐收,比賽還經常得到名次,讓米商爭相收購,今年每百斤稻米可以賣到2000元,比一般稻榖收成每百斤稻米約1700元高出一成。陳慶福更透露,陳姓農民除了普渡,每個月初二、十六也會到附近土地公廟祭拜,顯示「做田人」時時抱著敬天敬地敬鬼神的精神耕作,懂得飲水思源就能豐收。◎民俗說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