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
」 高齡化 老人 內政部 人口 長者大退休潮來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破7成 人口老化問題大
大退休潮來襲!內政部發布最新統計,去年底65歲退休年齡人口已達32萬6247人,較111年底增加1萬8177人,創下近10年新高,預估5年內將退休的60至64歲人口數,到115年將達到176萬7492人的高峰,大退休潮至少將持續到115年才會逐漸緩和。二戰後嬰兒潮世代近年陸續退休,形成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統計通報,近年我國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持續,每年屆滿65歲退休年齡者持續增加,112年底已達32萬6247人;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則是持續下降,在101年達到高峰至74.22%後,從102年至112年逐年減少,112年僅69.73%,跌破7成。5年內將屆滿退休年齡的60至64歲人口,112年共有175萬4721人,內政部表示,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增長,該年齡層人口數逐年上升,去年底較111年底增加3萬9141人,顯示未來5年退休人數都將逐年成長,推估115年會達到高峰的176萬7492人,也顯示大退休潮將至少持續至115年才會逐漸緩和。內政部指出,至今年6月底,各「鄉鎮市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大於20%者,總計有191個,占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的51.90%,其中老年人口率最多的是新北市平溪區,達33.63%,其次是台南市龍崎區的33.49%,台南市左鎮區32.67%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新竹縣竹北市的9.17%,台東縣蘭嶼鄉9.68%居次,台東縣海瑞鄉以10.42%居第三。而老年人口率最高的「村里」,以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居冠,老人比率49.59%,幾乎每2人中就有1個老人;南投縣南投市光明里以45.96%排第二,南投縣南投市光華里以43.52%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台南市善化區的蓮潭里,老年人口比率只有2.50%,其次是新竹縣竹北市的北興里3.48%,新竹市東區關新里以3.70%居第三。
批財劃法修惡 林月琴:地方亂開支票將壓縮下一代權益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安排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立委林月琴21日指出,各方提出的修法總共有20多個版本,根據媒體報導,名版本中釋出中央財源最高甚至來到7633億元,她認為,如此作法反而擴大城鄉差距,無異對中央殺雞取卵;林月琴以桃園經驗為例指出,國民黨入主市府後提高老人年金,不僅讓財政增加超過27億元,也排擠了對年輕家庭及新生兒的照顧。「對中央殺雞取卵萬萬不可,反而擴大城鄉差距。」林月琴指出,中央的補助款除了一般性補助,過去也透過前瞻計畫特別預算補助協助地方發展,拉近城鄉差距。林月琴說,中央希望透過除了一般性補助外,繼續加碼協助地方建設與福利。除了統籌分配款外,另搭配一般性及計畫型補助款挹注地方財源,近年挹注財源自從103 年度 5,486 億元,逐年成長至 114 年度之 1 兆 151 億元,可供地方納編預算並依需求規劃運用,簡單說,中央也是找盡各種手段把錢送到中央,但要合情合理、符合需求並謹守財政紀律。林月琴認為,財源過度集中地方,將失去遵守「財政紀律」誘因。她同意應該給予民眾更多社會福利,但無法源依據、以及欠缺通盤長期考量的社會福利,只是為了兌現選舉開出支票,反而會壓縮下一代權益。林月琴以桃園市為例,民進黨執政期間,因考量三節老人年金2500元,在老年人口成長後會從每年14億一路到30億,故增加排富條款並降為2000元,把更多錢投資在年輕家庭、新生兒照顧。但在國民黨執政後,老人年金立即調回至2500元,並刪除排富條款規定,財政負擔也立即暴增至27.1億元。「如果未來財政過度集中地方,我擔心地方政府、縣市長、候選人將開始競逐各種非法定社福濫發的選舉支票,對我國長期發展並非正確的方向。」林月琴說,當我們在討論如何公平分配中央預算時,藍白另外一手卻是阻擋總預算3兆審查。她批評,一方面希望中央幫忙地方同時又阻擋預算審查,這難道不是自我矛盾,讓她覺得可笑。
又提高了!台灣人平均壽命升至80.23歲 排除癌症可再增3.46歲
內政部最新統計,112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23歲,較111年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重回80歲分界線以上,也中止了新冠疫情期間國人平均壽命連跌三年的逆境。然而,參照國發會剛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我國75歲以上高齡老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恐怕將會進一步高於預估數。歷年排除死因為惡性腫瘤的平均壽命概況,國人平均壽命將可因此提高3.46歲至83.69歲。(圖/內政部)內政部19日公布「112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這是該部會第11年公布。主要是為了解各類死因對國人平均壽命的影響程度,運用衛生福利部統計的112年國人前十大死因死亡人數,編算我國特定死因除外的國人平均壽命,並與一般國人平均壽命進行比較。國內十大死因前3位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肺炎,此項統計排除這三項死因,國人一般平均壽命將可分別提高3.46歲、1.42歲及0.94歲。意即,112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23歲,若扣除惡性腫瘤離世,國人平均壽命將達到83.69歲。內政部認為,這顯示惡性腫瘤對國人死因減損壽命最嚴重,國人平均壽命的影響最為明顯,112年因此死亡的國人人數為5萬3,126人,占全體死亡人數比率25.84%。據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位,而心臟疾病亦連續16年位居第2位,這兩項病症是為國人生命最大的殺手。罹病逝世令人難過,人人也都希望能圓滿終老。但是,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最新報告指出,在台灣,2025年的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成為千真萬確的「超高齡(super-aged)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加,2024年65歲老年人口為449萬人,預估2043年將超過700萬人,並於2050年達到最高峰757萬人。此外,我國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亦朝向「更高齡化」發展。依據中推估結果,85歲以上人口2024年為45萬人,至2070年將增加為219萬人,占整體老年人口之比率亦將從10.1%上升至31.4%,表示每10名老人中,即有3名為85歲以上的超高齡人口,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據此,台灣社會要續命,國人要努力活的健康,即使年華老去,仍要維持自我照顧起居的能力、社會參與更不能少。
少子化、老化更趨嚴峻 2037年中高齡勞動人口突破5成
依據國發會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報告,自2030年開始,我國總人口數將低於2300萬人,至2070年,總人口數僅有1497萬人。統計顯示,4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37年突破5成,顯示勞動人口高齡化將成趨勢。國發會三階段人口推估一覽表。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推估未來50年人口結構發展。依據國發會報告,少子化更趨嚴峻,政府過去所做的人口推估失準。國發會坦言,2040年我國出生數開始低於10萬人,較上次推估提早了15年到來。國發會表示,這次人口推估有4大結論,首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我國人口在2019年達到高峰為2360萬人,自2020年開始負成長,今年為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在三大人生階段,僅有老年人口增加。第2「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第3「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第4是「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預估2070年為46.5%,原本現在是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因應少子、高齡化更趨明顯,國發會17日提出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五面向對策,預計2025年2月邀集各相關部會召開會議討論研提具體解方。謝佳宜說,已與各部會研議少子化因應策略,如請部會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時間或者相關津貼是否再擴大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少子化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共通問題,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與新興國家,這會讓經濟產生質變,最明顯的是總人口數、勞動人口大幅縮減、老年人口增加,產品、服務的需求就會減少,經濟停滯不前,通縮取代通膨,不僅阻礙薪資成長、企業訂單下滑、經濟愈來愈慘,且在人的壽命拉長,真正體驗生不如死窘境。
國發會人口報告出爐!估「 46年後」台灣僅剩1497萬人 只有老人增加
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終於出爐了!國發會報告指出,台灣未來總人口數將持續下降,我國總人口將由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之1497萬人,換言之,46年後台灣總人口大減844萬人,其中,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幾乎是雪崩式下滑,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國發會表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以及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等趨勢不變;國發會表示,我國即將進入人口轉型關鍵時點,人口減少與高齡化雖將對經濟、社會帶來深遠影響,但也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創新經濟的新契機。國發會表示,今日會議與政委陳時中偕同各相關部會,參考國際現況及案例,共同研議強化因應策略,包括在少子化方面,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在勞動市場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對策、及持續厚植產業人才培育等;在經濟與產業方面,應積極應用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在財政收支方面,研議因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財政穩健之因應作法;在社會環境方面,研議因應超高齡社會,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及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後續將視情況每季或每半年檢視執行成效,並滾動式調整優化或新增相關創新政策。
百歲人瑞達5542人創新高!重陽禮「金鎖片」送出近6千萬元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孤獨死、長照悲劇不斷上演,再再考驗政府對年長者安養照護的配套措施,不過隨著老年人越來越多,我國也逐漸興起「銀髮商機」,今年衛福部光是致贈給「百歲人瑞」的金鎖片,採購金額就高達近6千萬元。今(11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敬老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113年9月,全台百歲以上人瑞共5542人,每年除了在重陽節前舉辦各項敬老活動外,各縣市政府也會派員親自到百歲人瑞家中致贈金鎖片,以彰顯人瑞為國家至寶的尊貴價值。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老年人口持續攀升,今年衛福部社家署採購「金鎖片」的金額增至5980萬5150元,相較去年的採購費用,足足多出逾1500萬元,持續創新高。衛福部表示,台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高齡人口持續增長,公私部門積極合作推動高齡社會白皮書、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延長國人健康餘命、延緩失能失智,截至今年6月全國已布建4916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未來除重視高齡者社會參與,更擴大推動長照3.0,整合醫療與照顧服務體系,積極打造健康台灣,支持老人在地安老。
全市老年人口逼近兩成 王威元籲新北成立長照處
新北市議員王威元30日指出,新北住宿型長照、護理之家分別由社會局與衛生局管轄,時有跨局處本位主義問題,呼籲設立一級單位「長照處」,整合市內長照事務。據了解,新北戶籍人口404萬人中,達到65歲(含)以上的老人便有至少75萬人,人口數是六都之冠。王威元指出,新北市老人事務卻分散在社會局、衛生局各有轄屬,例如住宿型長照機構、老人機構歸社會局管理;精神之家與護理之家則由衛生局管理,往往令長照經營者與長者家屬疲於奔命,也不時傳出業務「互踢皮球」的困境,令家屬在費心照顧之餘,還得因瑣事傷神,實在不便民。王威元說,成立長照處可整合分散在衛政及社政單位的業務,結合社政體系的活動設計、志工組織、人性關懷專業,還有衛政體系專業的整合醫療資源與感染控制等優勢,重新設計新北長照願景與藍圖,並系統性檢視現有法規及組織問題,也能營造更友善的服務體系與產業環境,進一步從容地迎接中央長照3.0政策。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回覆,大致支持成立長照處的構想,會在現有員額架構下好好研議,短期則先釐清社政與衛政所屬業務並加強橫向聯繫,不讓業務「踢皮球」問題再發生。王威元認為,2023年3月屏東縣首開先例成立第一個長照一級機構「長照處」,身為直轄市的新北沒理由落人後,呼籲串連醫療衛生及社福體系資源,好好學習以迎接超高齡世代。
人口老化危機…全台7縣市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 學者指出這些將面臨破產後果
各縣市65歲以上老人占比國內人口快速老化,國發會預估明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不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至今年8月,包括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及基隆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都超過20%,這7個縣市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世衛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7%為「高齡化社會」,若達14%為「高齡社會」,再攀高到20%,是「超高齡社會」。台灣老年人口從2011年起加速成長,2018年3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內政部公布最新「戶口統計資料分析」,8月底65歲以上人口數為441.6萬人,占總人口數18.87%,若成長速度不變,國發會預估明年將達到20%,短短8年就由高齡轉入超高齡社會。台灣22縣市中,2022年底就有4縣市提前達到超高齡社會標準,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8月底共7個縣市達標,等於全台有近3分之1縣市進入超高齡社會。從各縣市排名來看,嘉義縣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達22.88%,其次是台北市22.67%,第三是南投縣21.42%,雲林縣和基隆市並列第四,都是20.91%,其餘破20%的縣市還有屏東縣20.64%,以及花蓮縣20.30%。內政部分析,人口老化較快的地區早期大多是農業縣市,由於當地工作機會不多,導致許多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其他縣市打拚。都會區的台北市因房價高,許多年輕人選擇到外圍縣市定居。內政部戶政司長陳永智則認為,台北市醫療資源充足,民眾健康可得到較好的照顧,也是老年人口比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台灣扶老比,即每100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的老年人口數,也大幅攀升。國發會統計,2014年扶老比16.19,今年預估為27.89,到2027年將達到32.39,青壯年的負擔將比過去更沉重。扶老比13年間就翻倍。台大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台灣人口結構失衡,將導致勞保、健保等社會保險破產,建議加強醫療科技、AI應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則表示,高齡化、少子化已成現實,政府目前較重視長照服務,為使長者活得久、健康,也活得好,建議挹注更多資源至預防照顧,並強化社區支持,協助老人維持好的生活及運動習慣,加強其自主能力,不過度依賴他人照顧。
老人29顆牙全被拔光!症狀曝光後悔了 醫驚:瘦到脫相
大陸浙江省永康市一名網友的父親,在當地某口腔醫院一次性拔除23顆牙齒,並在同日植了12顆牙齒,13天後便因心臟驟停死亡,這起事件也讓老年人口腔健康問題受到重視。根據陸媒《法治日報》報導,北京市某口腔醫院的劉姓醫師透露,曾碰過一名老年患者,就診時說牙齒痛得厲害,要全部拔掉,檢查後發現,老人全口29顆牙齒,20多顆都被打開了做神經治療,已經治了3年,當時明確告訴對方,只要拔一顆牙齒就行,其他牙齒經系統治療後還可以用。劉姓醫師表示,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見到那名老年患者時,發現患者的牙齒已經全部被拔掉了,人相當瘦,瘦到脫相(扭曲、變形);一問才知,她是回老家時去一家口腔診所拔掉的,裝了全口假牙後身體一直不舒服、食慾不振,現在後悔不已。劉姓醫師嘆,「那可是20多顆牙周很健康、很結實的天然牙,多少人在這個年齡段想擁有這麼好的牙周條件還做不到呢,給她拔牙的醫生怎麼能縱容、配合不知情的患者說拔就拔呢?」報導指出,部分口腔診所在宣傳時會打出「上午種牙下午吃肉」、「當天拔、當天裝、當天用」、「無痛拔牙,一次解決所有問題」等廣告語,有些老年人因口腔問題求醫心切,加上資訊不對稱,容易落入不良口腔機構的陷阱。
牙科就醫率僅5成....50萬長者一顆牙都不剩 牙醫籲設綜合牙科醫院
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65歲以上長者全口無牙比率達11.4%。若以內政部公布全國老年人口440萬人推算,高達50.16萬名長者一顆牙都不剩。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示邁向世界衛生組織「8020計畫」邁進,讓80歲的長者還能保持20顆牙齒,但根據調查,國內75歲以上長者平均只有15.84顆自然牙,超過半數擁有少於20顆自然牙,換言之,目前達成8020目標還不到一半。2023年國內長者牙口現況。日本1987年調查發現,80歲國民平均只有5顆天然牙齒,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和健康狀況不佳。日本厚生省和日本牙科協會因此發起8020行動,推行30餘年,達成率已超過5成。根據衛福部定義,自然牙以32顆計算,包括有牙根的固定假牙,但不含活動假牙、牙橋、植牙。2023年最新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保有19.77顆自然牙,其中36.6%長者少於20顆自然牙。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顏忠漢表示,本次調查相較於2016年的18.61顆已有提升,目標是2026年達到20顆。進一步分析,65到74歲長者牙口狀況較好,平均每人有21.27顆自然牙,僅3成的人不到20顆;而75歲以上長者平均只有15.84顆自然牙,高達53.8%的人不到20顆。顏忠漢指出,由於牽涉到樣本數問題,本次調查並未畫分80歲以上長者,預計納入下次調查。WHO估計,全球60歲以上人口的全口無牙盛行率為22.7%,幾乎每4人就有1人全口無牙。而國內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全口無牙比率達11.4%。若以內政部統計全國老年人口440萬人推算,高達50.16萬名長者一顆牙齒都不剩。顏忠漢不諱言,全口無牙比率還有下降的空間,會持續和牙醫界共同努力。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表示,目前國人牙科就醫率僅5成,還有很多人沒有接受口腔照顧,尤其偏鄉地區更低,希望政府能照顧到這群弱勢人口,另外也期待衛福部盡速編列計畫和補助經費,比照日韓及中國大陸,成立兼具教學、研究和急重症治療功能的牙科醫院,達成WHO提倡的2030年全面口腔健康覆蓋的目標。
衛福部獨老定義太狹隘!全台僅5萬人列冊 審計部要求強化盤點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老人獨居率為9.11%,回推全台獨居長者僅39萬人,不僅和內政部估算的67萬人落差大,且僅5萬餘人被列冊,遭審計部點名「存有相當落差」,有待落實盤點。老人福利聯盟直言,列冊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水平面下需要關懷的獨老人數完全被低估,衛福部列冊定義需要重新檢討。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29萬人,65歲以上獨居人口也隨之增長,據估算,獨老比率為15.6%,推估至少有67萬人。然而,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統計指出,國內獨老比率為9.11%,以此回推,我國獨老人數僅39萬人,兩者相差達28萬人。審計部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列冊獨居老人5萬餘人,和推估獨居老年人口數相比「存有相當落差」,要求衛福部應強化盤點,推動獨老關懷服務涵蓋範圍。「衛福部的獨老定義太狹隘!」老盟祕書長張淑卿直言,需要被列冊關懷的長者數絕對是被低估了,根據衛福部現行列冊關懷服務規定:65歲以上獨自居住、有子女未居住在同縣市、夫妻同住均滿65歲、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才符合獨居定義。張淑卿舉例,有子女戶籍設在同一縣市,但沒有實際撫養;或是子女戶籍掛在同一縣市,但在他鄉工作;又或是台北市有許多戶籍是被「借掛」,實際上仍為獨居,這些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可能都不符合列冊標準。張淑卿表示,獨老不一定是經濟弱勢或極為貧窮,而是有居住安全的問題,萬一在家跌倒、生病恐求助無門。衛福部任憑各縣市自行評估,但地方福利資源配置多寡、涵蓋率不一,有的縣市甚至沒有專責社工,呼籲衛福部定義再放寬,只要「實質獨居」就可視為獨老。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衛福部是根據地方普查實際需要關懷的人數,調查方法與定義不同,因此低於內政部統計,加上不少剛滿65歲的「初老」者,自認生活狀況、活動力很好,不想被關懷,因此列冊數不高。不過他坦言,將戶籍當成唯一基礎資料,可能會有列冊遺漏之憾,未來會盡可能掌握實際獨居的長輩,要求地方政府不要只按照戶籍資料來認定。
高齡少子嚴峻!連43月「生不如死」 7月僅萬人出生
內政部9日發布7月人口統計。7月出生數1萬人,死亡數1.8萬人,死亡比出生多了8,278人,連續43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4.17;高齡少子嚴峻,使得今年以來全國總人口比去年底少了11,119人,逐月減逾千人、降至2,340萬人。綜觀全國,僅金門縣呈現自然增加,其餘全盤皆為負成長,六都以新北、台南、高雄自然增加率最低,出生人口分別只比死亡多了34人、2人及4人,其他縣市均為負成長。若單以出生率來看,雲林縣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11.12最高,而基隆市的出生率僅千分之3.27為全國最低,而人口最大城市新北市則是千分之3.81次低。就整體人口結構來看,少子化、高齡化現象仍嚴峻,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占比續降至11.82%;而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不及7成,約1,624萬人、占69.38%;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持續增加,已達440萬人、18.8%,逼近2成。
少子化、高齡化夾擊!國內財政受衝擊 專家籲「資源分配須檢討」
高齡化、少子化社會趨勢形同「財政殺手」!財政部委外研究尋求解方。研究計畫主持人、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將以專業預測高齡化社會財政收支的變化、如耽擱10年或20年對財政失衡的嚴重性,以及對於地方政府的影響。計畫時程將逾1年,預計明年出爐。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18.67%,推估年底會超過19.2%,預期明年台灣將邁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就縣巿分析,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基隆市、屏東縣及花蓮縣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夾擊,衝擊國內財政,曾巨威表示,這項計畫將藉由未來幾十年政府財政收支變化進行預估,以專業的方法提供數據讓財政部了解,年齡結構改變對財政收支影響,更清楚知道面臨的衝擊與趨勢,並進一步知道如果問題延宕,財政惡化的程度,如拖延10年、20年對於中央與地方財政失衡情況,具有示警和預作準備功能,才能提出改革措施及方向。曾巨威直言,國內財政永續面臨3大挑戰,首先是人口的改變,對財政收支有很大的影響,應進行前瞻性規畫,少子化、高齡化是要面對的社會問題,惟目前為止其財政面向未被注意、詳細研究。財政問題重複專注於老議題上,難以直面基本架構,例如2025年總預算出爐,歲出超過3兆元,就要擔心是否舉債,難跳脫固有的框架。其次,隨著國際情勢變化,貿易障礙越來越高、衝突越來越多、自由度遭到弱化,台灣的國防壓力也就越重。2025年度國防一般與特別預算超過6000多億元,占GDP2.5%,如今美方壓力下,未來恐提高到5%,意即國防支出倍增,屆時占政府支出40、50%,台灣恐會重回「國防為重」年代,惟目前社會需求和資源分配,無法再回到國防占比這麼高的年代,政府資源分配必須重新檢討。而氣候變遷是新挑戰,台灣配合國際趨勢宣示2050淨零碳排。曾巨威認為,現在是重新檢討環境稅制的時機,針對能源稅建立制度,雖政府已將問題丟給環境部課徵碳費,但遠遠不夠。是否涉及勞保基金?曾巨威表示,這項研究期以更宏觀角度來探討高齡化財政問題,非局部聚焦於社會保險、長照財務問題。
假裝送醫後丟包!印度數百萬生病老人遭遺棄 只能睡在排水溝、灌木叢
印度人口已超過14.2億,是為全球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2023年的報告,該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到2025年時,恐達到3億4700萬人。在近日,相關援助組織「SHEOWS」卻在排水溝、街道上發現不少遭家人遺棄的長者,他們通常因生病、年紀過大等原因而被丟在醫院或寺廟中。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在印度的傳統宗教信仰、法律中,人民一直堅信照顧年邁的父母是孩子的責任,印度也是個以敬老聞名的國家,他們更傾向於與長者同住,而非雇用護理人員或將長者送到療養院。但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也意味著照顧壓力將增加,都市化亦使年輕人開始遠離家鄉。聖哈代爾教育和孤兒福利協會(SHEOWS)正在努力收容被遺棄的老人,目前協會擁有4個庇護所,共有500多人,其中大多數就是老年人。協會人員通常在排水溝、街道和灌木叢中發現長者,那些長者被強迫送上火車、丟棄在醫院或寺廟裡,許多老人被發現時,衣服已經破爛不堪,也麻木得無法開口說話。其中一名被救助的長者Phooljale說道,他原先是位廚師,與妻子和2名成年的兒子同住,當他被肇事逃逸的車主撞傷後,他永遠失去了視力且無法行走。後來,妻子選擇離開他,而兒子在某天帶他去醫院治療時,聲稱「在這裡坐著等一下」,就再也沒回來過。另一名長者Atmaram曾經以製作陶罐維生,在他的妻子、兄弟過世後,同住的弟媳便強行把他趕了出去,待他流落街頭一段時間被發現時,也已經變得癡呆,並且沉默不願開口。SHEOWS為收容的長者淨身。(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協會的救援隊會在城市街道上尋找被遺棄的老人,在把他們接走後,就會帶至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照護,並為他們洗澡、換衣服、提供飯菜,也留給他們睡覺的地方。另外,協會領導人巴加特(Bhagat)表示,那些被遺棄的長者從未提起任何訴訟,許多人會選擇承認自己的命運,並在想念家人的一個個日子裡,隨時間推移而慢慢療傷。至於遺棄老人的問題,協會也坦言已盡力提供協助,最終還是需要政府與民間齊力幫忙。遭遺棄的長者被收容後,能獲得溫飽、醫療等方面的協助。(圖/達志/美聯社)
如何延緩失能、減少肌少症風險? 簡單5動作幫助長者增強肌力、耐力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截至今(2024)年5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438萬人,佔總人口19%。目前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明年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會超過20%以上,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此一浪潮,國健署配合「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補助地方政府結合社區據點開辦長者健康促進課程、廣設銀髮健身俱樂部,讓長者持續獲得身體活動及社會參與的機會,幫助長者維持人際互動、情緒及改善跌倒次數,另外也推出「5動5健康」改善肌少症風險。國健署推出「5動5健康」 5個動作增加肌力、平衡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不過國健署指出,國內高齡長者僅有4成達標,運動並不難,其實只要幾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讓長輩增強上肢與下肢的肌力、耐力,改善肌少症與衰弱的風險。今年國健署便與運動網紅合作,推出「5動5健康」示範影片,希望長者透過以下5款簡單的動作,持續增進肌力、平衡力等,以達到延緩失能、減少跌倒的效果:往上伸懶腰:先掌心向上,將兩手伸直打開,雙手向上伸展,若肩膀不會疼痛,可再稍微向上伸展,以舒展上肢進行暖身,有助提升手部肌耐力。左右彎個腰:兩腳打開與肩同寬,一手插腰,另一手慢慢伸直上舉過頭向對側彎,伸展腰部肌肉,有助提升手部肌耐力。轉體抬個腿:先將雙手手指交叉環扣放在後腦杓,抬起一側大腿,腳盡量抬高,讓膝蓋碰到同側手肘,可訓練肩膀關節活動、軀幹肌耐力、下肢肌力。原地踏步:身體站直,兩腳與肩同寬,並在原地交替抬起、著地而不前進,有助提升腳部肌耐力。雙手梳梳頭:雙手摸頭,雙肘打開,練習完成生活自理的梳洗動作,有助提升手部肌耐力。「5動5健康」適合全家一起動 拍短影音還能抽獎「5動5健康」動作簡單易學,不需任何器材或道具,長輩可以輕鬆動,男女老少也都能做。國健署呼籲,民眾可以跟著示範影片全家一起運動,與爺爺奶奶或社區青年及銀髮族共同拍攝「5動5健康」短影音,並上傳社群媒體,還有機會參加總獎金高達新台幣2萬4千元的「動動幣」抽獎活動。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力差的長者也應增加活動,除醫學診斷上某些禁止的身體活動外,可先以增加日常活動為優先,如: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等,以減少跌倒發生的機率。
國泰產險微心計畫 與高齡同「震」線 促防災意識、公平待客
散播事前預防風險觀念的種子 達到全齡損防 營造友善安全社會國泰產險為關懷高齡族群,秉持「公平待客、友善服務」精神,自2023年起啟動「微心計畫」,連續兩年攜手財團法人私立廣恩老人養護中心(下述簡稱廣恩長照體系),關懷高齡長者日常防災意識與準備。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昨(7/16)親自率領產險團隊,前進五股成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與近百位民眾(包含高齡長者、照服員)推廣風險教育課程,透過「國泰產險與您同『震』線」活動,持續散播事前預防風險觀念的種子至不同鄰里社區,達到全齡損害防阻、落實公平待客之目標。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表示,面對各種難以預料的風險,需透過事前預防來積極應變,平時須備妥緊急避難包、安排家庭防災計畫等,希望透過持續舉辦社區型防災意識推廣活動,提升社會大眾風險預防觀念,尤其是高齡族群,並提倡「保險保障,損害防阻」理念,打造友善安全社會,落實「公平待客、友善服務」原則。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廣恩長照體系過去戮力發展長照產業及整合社區資源近20年,深知老年人口屬於高脆弱族群,在災害來臨時,如何讓長者「與災共處」,將會是風險安全的關鍵。因此,國泰產險攜手廣恩長照體系、恩揚居家長照機構於7月16日舉辦「國泰產險與您同『震』線」活動,以「防災三部曲–地震篇」為課程主軸,輔以消防安全課程,提升社區民眾風險意識。在課堂中,國泰產險也提醒長輩們,台灣每年發生約700-2,000次有感地震註1,而規模6.0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出現3次註2,因此風險意識及災害預防是降低損害最重要的環節,如事先準備緊急避難包、固定傢俱及安排家庭防災計畫等,都是相當重要的防災知識;並透過國泰產險於2023年12月取得之新型專利「地震實驗模組」,作為實體教具模擬各類建築物的耐震程度,讓社區民眾了解不同房屋結構可能面臨的地震風險。「消防安全及滅火應變處理」課程則讓高齡長者了解火災特性及滅火的關鍵技巧,例如介紹不同類型火災及使用滅火器的注意事項,不少民眾聽完後反應「哇,想不到滅火器能有效噴灑的時間這麼短!」,實用的課程內容讓民眾學到滅火器正確的使用方法與時機,幫助自己能在緊急時刻用正確防災觀念順利逃生。國泰產險自2023年起全新規劃「微心計畫」,以投保國泰產險「長照機構責任險」之保戶為服務對象,透過真實案例與國泰產險自製模擬教具進行演練,模擬火災或地震時的樣態,傳授「先求生、再逃生」的正確逃生知識,不僅獲得高齡長者、中高齡照護員及長照資源夥伴的正向肯定,課程更獲得衛生福利部認證,為首家至長照機構進行推廣,以守護超高齡社會安全之產險公司。註1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_全球災害事件簿:https://den1.ncdr.nat.gov.tw/1132/1198/76906/77602/註2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什麼是「地震預測」?》https://www.cwa.gov.tw/Data/service/hottopic/2016earthquake.pdf
「老獨窮」成未來面對課題…養老金不夠用 台灣1成3長者仍在工作
國發會預估台灣明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但民眾退休準備卻普遍不足。最新統計顯示,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月可使用生活費僅1.68萬元,主要經濟來源有4成以上要靠退休金,還有1成3長者仍在工作,其中有過半數是因為「經濟上的需要」,老、獨、窮已成為台灣未來須面對的問題。住在高雄的李有成今年已67歲,還在當裝潢工人,薪水日領2500元,他說,雖然工作有一搭沒一搭,也沒有勞健保,老闆還經常拖欠工資,卻不能不做,因為沒有多餘存款,只有持續工作才能支付房租和生活費。鳳山三民路的傢俱街,許多傢俱店的搬運工都已年近70歲,除了請不到年輕的工人,年長的搬運工有經驗、不怕吃苦、工資便宜都是主因。這些65歲以上的長者所以還在工作,絕大多數並非「閒不下來」,而是確實有經濟上的壓力。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13.4%仍在工作,尤其是男性,工作比率接近2成,達19.07%。至於目前仍在工作的主要原因,有50.55%是因為「經濟上需要」,只有12.71%的長者是因為「怕無聊,打發時間」。仍在工作的長者大多是為了生活不得不為,因為在台灣,多數民眾退休準備都不足。調查中指出,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以落在「6000元至1萬1999元」區間的最多,占33.10%,其次是落在「1萬2000元至1萬7999元」的區間,約占20.04%,平均每月生活費為1萬6793元,比起2017年上次調查時的1萬2743元,約增加4000元。這些長者主要經濟來源,有6成5是靠自己,其中「自己的退休金、撫卹金或社會保險一次給付」與「軍、公、教、勞、國保年金給付」就占了41.15%;2成8來自家人,還有6.73%的長者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政府救助或津貼」。另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418萬8314人,其中獨居就有97萬6925人,還有51萬7770人是「老老照顧」。內政部表示,少子化後子女人數大幅減少,過去「三代同堂」、「養兒防老」的社會型態也在改變,未來長者獨居和經濟自給的比例會不斷攀升,如何作好退休準備,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高齡人口倍數增長!55歲以上長者逾2成曾遇租屋困難
台灣高齡人口倍數增長,無論是高檔銀髮宅、安養機構、社宅需求都迅速提升,崔媽媽基金會服務對象有65%以上都是獨居長者,主要為經濟狀況中低者,也包括「邊緣戶」,也就是不夠「窮」、不足以拿到補助的人,還有「窮得只剩下房」與「無家者」的極端案例。根據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55歲以上扣除居住在機構者,高達92.5%居住在自有或家人住宅,5.89%居住在租用住宅。調查也顯示,55歲以上住宅租用者計43.8萬人,其中22.3%表示曾在租屋時遇到困難。另外,65歲以上長者中有9.1%是獨居、23.1%僅和配偶同住,相較於2017年調查都略為增加。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指出,高齡者可以經濟狀況與身心狀況維度來看,經濟狀況較佳、身心智能狀況還好的長者可入住高價養老村,順利變成「樂齡族」,經濟狀況許可,但身體狀況欠佳者,則入住安養機構。呂秉怡強調,沒有家人親戚或夫妻「雙老」一起住,租屋容易受拒絕,何況是身體退化者。呂說,遇到案例經濟狀況通常是中低以下,若申請到高齡者福利身分,在租屋市場,經濟狀況反而不會太差,可說服房東個案有穩定收入,通常需要幫助的是「邊緣戶」,還沒達到門檻,因為「不夠窮」,變成三不管地帶。他舉例,有個案家族名下有財產,兒子不撫養,但因為直系血親包括兒子、爸爸、媽媽名下的動產與不動產,看起來經濟狀況不錯,沒辦法拿到政府低收入戶補助。藍委羅智強辦公室則接獲陳情,一名婦人與身心障礙的孩子同住在新竹老家,卻「窮得只剩下房」,過去領取社會救濟,因老家周圍房價過高,不動產價值提高,使其今年領不到社會救濟,但社工竟建議她賣掉房子,令人不勝唏噓。綠委范雲表示,只有不到5%的「無家者」有「中低收入戶」資格,超過40%的經濟弱勢家庭根本無法取得社會福利補助身分,社會救助法嚴苛條件,有修法必要。
老人獨居戶10年增8成!「孤獨死」案例愈來愈多 新北曾1天內傳3起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顯示,僅1名65歲老人獨居宅數從2013年29.4萬宅,至2022年52.8萬宅,10年成長近8成,隨著獨居戶增多,「孤獨死」案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六都當中,僅1名老年人口居住宅數,以新北10.6萬戶居冠,其次為台北7.9萬戶,台南約4.9萬戶。新北市去年10月間曾1天內傳出3起獨居者在家死亡多時卻無人發現的悲劇;新竹去年9月間更有獨居翁在家死亡多時,遺體遭狗啃食的憾事。台南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去年底至今接連處理多起「孤獨死」個案,不乏死者在家發臭才被發現,即使送殯儀館也因無親友出面,只能冰存;甚至出現殯葬業盯上孤獨死長者無人善後,出面「搶屍體」,打著幫清寒死者辦後事名義,四處討善款斂財。經手多例「孤獨死」,鄭晴而深感社福網絡看似機制完備,但法令冰冷且僵化,「不是親屬,想幫也幫不上忙」。他舉1名在家自然死亡多日,遺體腐爛的獨居死亡里民為例,雖知身分但礙於面目全非,且欠缺身分證明文件,三更半夜聯繫不上公部門,殯儀館一度拒收,最後聯繫社會局證明死者為列冊對象,好不容易才送進殯儀館冰存。後來,從殯葬業者口中得知,若一開始以「無名屍」處理就不會遭拒,「明知身分卻要假裝無名屍,不是很矛盾?」鄭晴而說,社區關懷據點不乏流於形式,只有量血壓、填表卻未落實關懷訪視,「政府每年編大筆經費打水漂,有錢、有制度卻沒執行力,政府有認真檢視嗎?」他建議市府派1名公務員管理10至20個據點,以利於落實關懷訪視。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主任吳敏欣說,比起列冊的紙上作業,鄰、里長比社政單位更能掌握每個鄰里概況,就扮演守望的要角,甚至志工送餐、郵差送信也能觀察到「飯菜沒人拿、送信沒人拿」等異狀。她提到,獨居者不盡然是無助弱勢,有些可能傾向自由自在、一個人生活,而不考慮跟孩子或住進機構,當事人自認為可以,外人也難以強迫「避免獨居」,但外部還是需從旁關懷,透過鄰、里長甚至志工或鄰居,一旦發現鄰居未露臉、沒出門跡象,就是最佳守門人。吳敏欣舉日本為例,曾讓獨居長輩每天在家門口插旗,藉此傳達「身體健康」訊息,如未插旗則是身體抱恙,老人一旦有異狀,可及時被發現,但也有人認為過於標籤化,類似概念也可行,至於執行細節可再研議。
掌握五大保障特點 凱基人壽籲及早準備失智守護規劃
熱門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女主角的母親被診斷疑似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即失智症),家人離職照顧等寫實對話引發許多共鳴,也讓失智症患者照護、醫療健康等議題再獲關注。失智症患者的照護相當不易,除患者和家人必須面對漫長的病程,後續治療和照護所衍生的龐大費用,亦將為家庭成員帶來沉重的經濟與心理負擔。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積極發揮保險業安定社會力量,建議民眾可將保險納入失智症「家庭支持系統」的一環,如投保具五大保障特色的「凱基人壽基智人生健康保險」,以做好失智症的照護規劃,加強對自己及家人的保障。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民國113年公布之最新調查指出,全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且因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推估民國130年將攀升至9.95%,失智症總人口數將逾 69 萬人。一般人印象認為失智症為老人專屬,凱基人壽特別提醒,青壯年人也會失智,依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約有1.2萬人屬於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且病程通常發展更快或持續更長。因此,我們更應謹慎面對失智症,並及早做好準備。凱基人壽推出的「凱基人壽基智人生健康保險」是從客戶需求角度設計保障內容,並包含以下五大保障特色:(1)一次性應急關懷給付:若第2保單年度起經診斷符合保單條款規定之認知功能障礙,並於免責期間屆滿時仍生存且持續符合該狀態者,將可按診斷確定日當時保險金額之12倍領取「認知功能一次保險金」,給予即時的協助;(2)年年照護分期給付保險金:若第2保單年度起經診斷符合保單條款規定之認知功能障礙,並於免責期間屆滿時仍生存且持續符合該狀態者,每年將可按診斷確定日當時保險金額之18倍領取「認知功能分期保險金」,最高給付16次,緩解經濟負擔;(3)豁免保費機制:第2保單年度起符合保單條款規定之認知功能障礙,並於免責期間屆滿時仍生存且持續符合該狀態者,將豁免續期保險費,但保障仍繼續有效;(4)無理賠回饋保險金註7:保險年齡達86歲之保單週年仍生存,且未曾申領認知功能一次及分期保險金者,將可按「應已繳保險費」之1.02倍領取「無理賠回饋保險金」;(5)身故保障:於保單有效期間內身故者,可按身故當時應已繳保險費之1.02倍,扣除累積已申領之認知功能一次及分期保險金給付註8後之餘額,領取「身故保險金」。以40歲王先生選擇投保「凱基人壽基智人生健康保險」為例,保險金額新臺幣(以下同)2萬元、繳費20年,年繳保險費40,280元為例,假設於77歲時診斷確定並持續符合認知功能障礙註3時,將會先行給付24萬元(2萬元×12倍)的「認知功能一次保險金」與第一期「認知功能分期保險金」36萬元(2萬元×18倍)作為應急之用,其後若仍生存且持續符合認知功能障礙,每年還可領取36萬元(2萬元×18倍)的「認知功能分期保險金」,作為看護費用和生活雜費支出,「認知功能分期保險金」最多給付16次,總計最高共可獲得600萬元的保險給付,讓失智症朋友們可以安心接受後續的治療及照護。若王先生未曾診斷確定符合認知功能障礙,保險年齡達86歲仍生存,還可獲得821,720元無理賠回饋保險金註7。想了解更多,可預約凱基人壽專業顧問團隊:https://reurl.cc/VNZmKR,為客戶規劃最妥適的保險組合,善用每一塊錢,獲得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