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震
」 地震 群震 餘震 氣象局全台地牛頻翻身!今年西半部地震比平均值多3倍 專家示警2數據
昨(18日)全台地牛大翻身,包括花蓮、台南麻豆、高雄桃源皆發生地震。對此,地震專家郭鎧紋今(19日)坦言,今年西半部地震活動確實偏多,是十餘年來平均值的3倍,主要原因是嘉義與台南地區出現不少群震。他也提醒,西半部部分區域都有發生過大地震,且地震次數在921後偏少,因此民眾還是要注意。昨日全台地牛頻翻身,8起小區域地震中有6起發生在花蓮,其餘2起則分別位於台南麻豆、高雄桃源。而今天凌晨至今也至少發生5起地震,其中1起在台灣東部海域、2起在宜蘭近海、2起在台南麻豆。對此,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說明,從昨天到今天,大致可區分為花蓮403餘震、宜蘭近海地震,還有台南麻豆、高雄桃源的地震。其中宜花本來就是台灣地震較多的區域,倒是今年西半部地震確實偏多,而且今年西半部得地震次數,也是2011年以來平均值的3倍。郭鎧紋也解釋今年西半部為何有不少區域發生地震,除了原本地震活動就少之外,這些區域過去都有發生大地震,像是10月26日嘉義中埔地震的震央,接近造成360人死亡的1941年中埔大地震;而11月9日苗栗三義地震的震央,則鄰近造成3279人死亡的關刀山強震,然而西半部從921至今,發生地震次數較少,因此民眾還是需要多注意。
嘉義昨晚4.4地震「與10月1天連8震同震央」 專家證實:有3群震正在發展
昨(9日)晚嘉義縣中埔鄉發生芮氏規模4.4地震。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證實,這次地震與今年10月27日嘉義縣1個多小時內連8震,是同一個震央。氣象署地震報告顯示,這起地震發生在昨晚間19:42,芮氏規模為4.4,地震深度則為5公里,震央位於嘉義縣政府東南東方19.8公里的嘉義縣中埔鄉,最大震度為嘉義市4級。另依據地震測報中心紀錄,今年10月27日下午1個多小時內,嘉義縣中埔鄉也有發生8起有感地震,而且震央皆在嘉義縣政府東南東方20公里左右,最大芮氏規模為4.9,深度則都在10公里以下。對此,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說明,中埔鄉其實從10月26日起至今,已有15起有感地震,9月也有紀錄到1起,且今年嘉義縣更有3個群震在發展,包括中埔鄉群震、義竹鄉和布袋鎮群震、朴子市和太保市群震。
近期「恐出現規模7強震」?地震專家:已釋放約42顆原子彈能量
花蓮在4月3日發生規模7.2地震,造成十餘人不幸罹難,百人因災害受傷,建築物倒塌傾斜,受災民眾和救難人員在這段時間的努力下,終於要恢復過往的日常生活,然而22日晚間開始又出現規模6以上的地震,23日還接連發生規模6.0、6.3強震,也讓民眾人心惶惶,擔憂這些是否是「前震」,後續還會有更大的地震出現,對此,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做出回應。花蓮自403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後,截至今(24)日上午9時許,共發生了1224起餘震,其中規模大於6的餘震則有4起,而顯著有感的有306起,由於這次的地震和73年前的縱谷地震系列極度相似,這也讓許多人擔憂未來是不是還有規模7以上的強震。而郭鎧紋則表示這方面涉及到地震預測,因此自己並無法說明,但從1951年的縱谷地震系列來看,當時是先發生了規模7.3的主震,隨後同一天又發生了兩起規模7.1餘震,而在時隔一個月後,再度發生規模7.3地震,不過震央已經從花蓮跑到台東近海。郭鎧紋也指出,每年地震都不一樣,並不是說403地震會跟1951年類似,這些觀測是氣象前輩辛苦蒐集而來,目的是為了提醒後代過往曾有這些案例,值得參考看看,他也提醒縱谷地區的居民要做好防震準備,不過也不必太過恐慌,從3日至今的地震,大約已經釋放等同於42顆原子彈的能量,因此目前能量應該都釋放的差不多了。至於餘震頻繁的問題,郭鎧紋也解釋過去氣象署曾觀察到,台灣一天出現過300起的群震,因此近日地震不斷的現象雖然不常見,但過去確實也發生過,不必太過擔憂。
花蓮搖不停「1天破200起」原因曝 專家示警:規模6餘震至少再半年
花蓮自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後,至今已超過1100起餘震,昨(22日)傍晚到今(23日)凌晨更是搖不停,24小時超過200起地震。對此,專家分析這是花蓮豐濱地殼破裂造成的「群震」,過去也曾發生過,但這次比較特別。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今天凌晨開始已發生100多次地震,皆為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但這20天來的餘震都發生在花蓮市或花蓮市以北,反而震央豐濱這個區域沒有地震,是很奇怪的現象,但今天100多起地震,等於把這一塊能量補齊,因此主要都發生在花蓮市南邊、豐濱區域。按照過去紀錄,豐濱只要附近出現規模6.5以上地震,就會有很密集的「地震群」出現,一天裡面可能有100、200次群震出現,還有一個特性是地震發生時,不會成一個面,而是分散在一個大區域。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群震比以往發生的群震能量高,過去規模5到6的地震大約只有2、3個,這次已有20、30個,還有2個是規模6以上地震,是比較特殊的地方。陳文山解釋,地震頻繁可能和區塊地殼破裂有關,一般地震會沿一個面破裂,因此餘震會分布在一個面上,但這個區域「整個區塊都有」,而且震源的深度都很淺,大約10公里內,所以今天100多次地震大概都分布在10公里裡面。陳文山評估,區域能量已經釋放差不多,但鄰近區域可能還會有規模6地震,從921地震的經驗來看,地震完以後大概1年內有8起規模6地震,這次的403主震規模和921地震類似,因此往後還是會再有規模6地震,持續至少半年到1年。
日本7.6地震「地下水釀禍」?斷層內藏23座東京巨蛋體積水 專家揭運作機制
能登半島7.6強震撼動日本,也留下地震如何發生的謎團。地震專家雖自2020年11月起就觀測到該地區地震活動增加,且有向四周擴散趨勢,但專家們對此「群震」現象起因仍未有共識,有專家推測珠洲市地下蘊藏超過23座東京巨蛋體積的地下水,可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圖/達志/美聯社)地震專家在2020年至2023年的2年半期間,觀察到石川縣鈴志市周邊地震大量活動,共發生超過400起規模1以上地震,並在2023年5月5日發生6.5地震後,警告這一系列地震可能會再持續一段時間,而該「鈴木段」活動斷層7個月後又釀成7.6強烈地震,撼動本州最小城市的震央珠洲市與全日本。(圖/達志/美聯社)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拓也指出,珠洲市南部飯田地區的地震活動2年前開始增加後,逐延蔓延到西側和歌山地區、北部地區、東部的大谷及野志地區,最終確認東南西北方向皆有震央區,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之後也確實發生「需要數年」才能消退的震群活動。(圖/達志/美聯社)西村拓也坦言,這一系列地震是「前所未有」的不尋常地殼運動,因為要造成珠洲市及周邊地面在1年內被抬升3公分、2年內上升7公分,必須有火山活動,但該地區並沒有火山活動。對此,有研究人員假設「水」是引發珠洲市地面上升乃至近年一系列地震原因,團隊自2020年11月起觀測到大量液體從地下深處上升到16公里處,而珠洲市地下應有許多西北向東南傾斜斷層,使液體流入斷層中的縫隙內,進而把周圍岩石推開、讓斷層緩慢活動,增加北部震央的地震活動。研究人員推測,該液體應是水,且體積高達29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23座東京巨蛋。(圖/達志/美聯社)研究團隊已透過觀測設備確認南部震央地區有容易導電區域,為斷層內有水提供可能證據,另這次地震規模也與團隊去年5月推測的「下一場大地震相符」。不過要進一步證實是水,以及水是引發能登半島地區近年地震的主因,仍需要更多證據,但若西村拓也的假設正確,未來可能會再生類似地震。
冰島1天700次地震!二氧化硫濃度飆升 當局怕「火山爆發」急撤民眾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14日也記錄了約700次地震,加上最近幾週連日出現數萬次的群震活動(seismic activity),當局正在為可能發生的嚴重火山爆發做準備。據FOX Weather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官網14日指出,自午夜以來,該地區已報告約700次地震,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赫爾加費爾(Helgafell),芮氏規模3.1。冰島氣象局指出,由於感測器檢測到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氣體濃度激增,當局擔心火山熔岩會上升到地表,因次又在當地時間14日緊急撤離好不容易才返家的南半島區(Suðurnes)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的部分居民。《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ÚV)指出,沒有準確跡象表明火山即將爆發,但若不是岩漿已在地殼中竄升,不會出現那麼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冰島氣象局服務和研究部主任羅伯茨(Matthew James Roberts)也表示:「我們現在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火山是否會爆發?如果爆發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害。」冰島民間保護暨急難管理署(Department of Civil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也在臉書發文稱,格林達維克地區的情況依然相當棘手,其道路路面還出現許多巨大裂縫。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則指出,透過12日至13日期間測得的岩漿流量來看,「火山爆發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冰島3天至少5500起地震! 專家:1年內可能火山爆發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也連日發生群震(seismic swarm),過去3天至少就記錄了5500次小地震,這增加了火山爆發的可能性。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於當地時間27日表示,雖然冰島每天都會發生地震,但最近的地震規模比以往更加廣泛,過去3天內至少發生5500次小地震,其中自26日午夜以來就有約1000次地震。報導指出,冰島最近3天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規模都在3以下、震源深度則為5公里,15次規模在3以上,另只有2次規模達到4以上,其中最強烈的一次是發生在當地25日規模4.5的地震,震央位於南半島區(Suðurnes)的2000人口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附近。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服務和研究部門負責人羅伯茨(Matthew Roberts)也表示,「這些地震是警告信號,也是得知我們正在進入下一次火山爆發累積階段的長期情況之一」。他補充,這些小地震都是由長時間堆積的岩漿所造成的,這些岩漿正在緩緩地朝向地表流動,持續累積壓力。冰島上一次火山爆發是發生在今年7月份一場強烈地震活動後,當時雷克雅內斯半島一個無人居住的地區發生火山爆發,這也是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 )西南部地區自2021年以來第3次的爆發事件。羅伯茨認為,第4次爆發目前很可能正在醞釀中,「作為1位密切關注當地火山活動的科學家,我認為火山爆發的時間點會落在未來12個月內。」
嘉義1分鐘連3震…推估是後續餘震 氣象局揭「持續小震是好事」原因
地牛翻身!嘉義今(31日)中午在1分鐘內發生3起地震,規模分別為4.5、3.7和3.4。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指出,推估是8月19日和29日地震後的後續餘震,持續有小規模的地震是好事,原因也曝光了。根據氣象局,今天中午12點49分嘉義民雄發生規模4.5地震,隨後嘉義新港發生3.7地震,到了12點50分嘉義新港又出現3.4地震。在這之前,嘉義新港8月16日曾發生規模4.0地震,8月26日發生規模3.8地震。對此,氣象局地震中心代理主任吳健富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今天的地震可能是上次地震的餘震或群震,由於該地區不常地震,但受到東半部板塊擠壓應力作用,壓力會傳遞到西部較淺層的位置,導致破碎帶引起地震。據了解,該地區上次出現頻繁地震是921大地震後,當時能量過多,需要釋放能量。吳健富指出,這個地方地震不多,能有多次小規模地震是好事,有助於能量慢慢釋放。另外,因為這幾次地震規模都不大,推估未來還會有餘震,但不必太過擔心,規模應該只會達到3左右,且能量3~5天就會釋放完畢。
台東震不停…深夜發生規模4.3地震「隔6分鐘又震」 民眾嚇壞:以為頭暈
地牛翻身!台東今(16日)深夜11點多接連發生2起地震,規模超過4,讓不少民眾嚇壞,直呼:「有點擔心」。根據中央氣象局,今天深夜23時2分發生芮氏規模4.3地震,地震深度7.4公里,即在台東縣政府南南西方38.0公里,位於台灣東南部海域,台東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大武2級、達仁2級、太麻里1級、台東市1級、卑南1級、綠島1級、蘭嶼1級,屏東縣地區最大震度1級:獅子1級、滿州1級、恆春1級、南灣1級、鵝鑾鼻1級、墾丁1級。23時2分發生規模4.3地震。(圖/中央氣象局)才過6分鐘,23時8分又發生芮氏規模4.5地震,地震深度11.7公里,即在台東縣政府西南方62.8公里,位於台東縣達仁鄉,台東縣地區最大震度3級:達仁3級、大武3級、太麻里3級、台東市1級、卑南1級、綠島1級,屏東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獅子2級、滿州2級、春日1級、恆春1級、南灣1級、新埤1級、鵝鑾鼻1級、三地門1級。23時8分又發生規模4.5地震。(圖/中央氣象局)臉書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隨即發文表示:「最近台東地區地震滿頻繁」,引來一陣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還以為又頭暈」、「一直搖,上夜班休息時間都無法好好休息」、「很頻繁出現」、「大家注意安全」、「有點擔心群震」、「祈求平安」。
四川馬爾康凌晨震10次「最大規模6.0」 學生裹棉被逃戶外
大陸四川馬爾康10日凌晨1時28分發生芮氏規模6.0的地震,截至早上7時,規模3.0及3.0以上的地震已發生10次,不少學生在睡夢中被地震驚醒,裹著棉被逃命,有學生說,「別再搖了,今天畢竟還是早八啊」。根據「中國地震台網」10日發布的貼文,至06月10日07時00分,共記錄到規模3.0及以上地震序列10次,其中規模6.0-6.9地震1次,規模5.0-5.9地震2次,規模4.0-4.9地震3次,規模3.0-3.9地震4次。據《央視新聞》報導,馬爾康地震屬於群震現象,地震周圍人口密度不大,而地震發生時大多數民眾都待在戶外,目前阿壩州已啟動地震緊急應急,保持當地通訊的暢通。而此地震也在微博掀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回應,「也太多次了吧,一次比一次大」、「室友的手機都要響爛了」、「魂都能給你嚇沒」、「頭都給晃暈了」、「有點分不清是自己心臟的跳動還是地震的晃動了」、「別再搖了,今天畢竟還是早八啊」,更有網友放棄逃到戶外,「反正我住32樓跑也跑不掉。」
新竹2天搖12次…最大規模3.7 專家:恐是強震前兆
中央氣象局表示,從2月4日早上到2月5日中午,新竹縣峨眉鄉共出現12起小區域淺層地震,地震深度均不到10公里,最大規模3.7,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該區域地震如此頻繁相當不尋常,很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當地居民對此相當緊張,出身峨眉的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很少見過如此密集的地震,且震央都在峨眉,他4日即指示消防局整備人力及裝備,隨時待命救援。西南地區要提高警覺根據統計,自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台灣地區有感地震次數一直偏低,是罕見的低震期,汪中和說,板塊擠壓蓄積的能量沒有抒發,大地震發生的機率也大為提高。汪中和指出,這些群震與新城斷層、獅潭斷層的分布都有相當的距離,倒是與斗煥坪構造相近,應該與附近的地質構造的活動有關,是否與之相關需要持續調查才能確認。汪中和說,大地震仍是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最好的的策略還是做好避震防災的準備工作,新竹縣政府已經啟動地震的防災部署是正確的,只是發生大地震不全然一定會在新竹地區,台灣的西部及南部地區也要提高警覺。而新竹縣消防局集結特種搜救隊警消18名、義消特搜隊13名整備待命,並呼籲民眾發生地震切勿慌張,最重要的是避免頭、頸部受傷,地震發生時應立即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等3個動作,並事先準備好緊急避難包,若建物嚴重受損,立即遠離並前往避難場所。鄉長籲做好防災準備峨眉鄉長王增忠說,地震已成為峨眉鄉民這2天的主要話題,大家當然很擔心,連氣象局都說這現象很罕見,如今只能安慰自己「小震不斷,大震不來」,當作正常能量釋放;他也呼籲鄉民做好萬全的防災準備,因應可能發生的意外。
16:12規模5.5地震!台北「上下跳再左右晃」1分鐘 氣象局說明了
台灣宜蘭近海今(6日)下午4時12分左右發生芮氏規模5.5有感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4.79度,東經122.21度,即在宜蘭縣政府東方45.7公里 ,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7.5公里,最大震度為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3級,台北市及桃竹苗地區2級,其餘地區1級。氣象局地震中心表示,今日的地震為昨(5日)芮氏規模6.1地震的餘震,且深度更淺,主要是因為弧後擴張,預計未來1到2週仍會有規模4到5的餘震;另外,由於本次地震位置在海盆中,因「弧後擴張」才產生地震,故與過去花蓮群震為不相關的地震序列。
花蓮搖不停!凌晨1點接連2震「24hr累積44次」 網嚇到不敢睡:想到0206地震
地牛又翻身了!花蓮縣吉安鄉14日清晨6時52分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接著餘震不斷,規模介於3.0至5.2,隔天(15日)凌晨又地震了,截至目前已發生44起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花蓮縣壽豐鄉15日凌晨1時發生芮氏規模4.7地震,地震深度6.1公里,最大震度4級,南投縣最大震度2級,宜蘭縣、台中市、雲林縣最大震度皆為1級。花蓮縣壽豐鄉凌晨1時發生規模4.7地震。(圖/中央氣象局)沒想到,花凌晨1點16分又發生規模3.8地震,震央在花蓮縣秀林鄉,地震深度18.9公里,最大震度3級,南投縣最大震度2級,台中市、宜蘭縣最大震度1級。花蓮縣秀林鄉凌晨1時16分發生地震。(圖/中央氣象局)地震發生後,有網友在臉書《爆怨2公社》社團哀號:「老天爺,可以這樣震了又震,震了又震嗎?昨天一整天都震個沒完,至少40震以上了!現在三更半夜還在震…是都不讓人睡了嗎?」其他網友也紛紛表示:「怎麼感覺怪怪的,説不上來」、「搖整天搖到我都不知道該睡不該睡了…」、「煩死了,搖一整天了,剛又被嚇醒」、「天佑台灣」、「震到不敢睡,地鳴聲很大很可怕」、「通常這都大地震的前兆」、「這次那麼多震,讓我想到0206那次的地震,在0206之前也是這樣…」。據《自由時報》報導,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波群震規模和2018年「0206」地震後餘震趨勢相似,當時從2月4日開始發生密集的群震,甚至地震規模達到5,隨後2月6日就發生規模6.2的主震,造成17人罹難、291人受傷的慘劇,因此他指出,這2天是觀察的關鍵期。
晚間近9點花蓮規模4.1地震!氣象局示警:與0206花蓮地震前類似
花蓮縣今(14)日已累計發生40起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指出,今(14)日20點55分發生規模4.1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近海,地震深度9公里。各地最大震度花蓮4級、南投2級、宜蘭、台中1級。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擔心這次的狀況可能是另一起地震的「前震」,並指出此次狀況與2018年的「0206花蓮地震」很類似。今日清晨6點52分花蓮縣發生今日第一起地震,之後直到17時30分為止,花蓮縣本日總共發生40起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今日上午原本表示,今日發生的餘震應該是本月7日、8日規模5.4雙主震的餘震,預估可能會持續1週以上,甚至不排除發生規模5以上的餘震。但據《自由時報》報導,陳國昌之後表示,後續觀察今日的「餘震」不斷,且沒有衰減的跡象,代表應力仍在調整中,因此無法確定今天發生的群震是上週雙主震的餘震。另外,陳國昌觀察後發現,與2018年0206花蓮地震發生前的狀況很類似,當時從2月4日開始發生密集的群震,頻率高之外,甚至還有地震規模達到5,接著就在2月6日發生規模6.2的主震了,當時造成花蓮統帥大飯店倒塌、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還有多間建築遭壓毀的災情,導致17人罹難、291人受傷的慘劇。因此他指出,這2天將是觀察的關鍵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