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
」 台灣 智庫 美國智庫 美國 中國為因應地緣政治升溫 美智庫首度來台「經濟兵推」演練
華府智庫防衛民主基金會(FDD)指出,台灣必須加強金融體系的保護、供應鏈聯盟的建立,持續測試台灣經濟韌性的底線,一旦台灣遭到封鎖或圍困時,即可堅持生產而不被中斷,並增加台灣的經濟韌性。FDD甫結束台灣行程,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之音(VOA)的採訪,表示已與台灣智庫展開合作,首度把經濟兵推演練於7月底搬來台灣實際操作。台灣金融研訓院為FDD在台合作單位。金研院長黃崇哲11日表示,台美智庫討論的諸多議題,凸顯出地緣政治對於台灣的威脅,會從金融攻擊整合經濟脅迫與灰色地帶的軍事壓力,讓整體台灣面對的課題更為具象化。黃崇哲表示,此次經濟兵推演練更發掘了台灣的金融韌性,以及台美可進一步合作的政策空間,即使善用美國的金融機構角色也能有效消除中方的攻擊成果。據悉,此次兵推演練整體報告將由兩個智庫會整合並於10月間公佈,提供兩方作為後續討論的基礎。防衛民主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以研究國防、外交與中國政策為主的美國智庫。基於全球政經局勢日益複雜,除了傳統的研究領域的劃分外,FDD強調以跨域整合的方式,成立三大中心來研究一些新興問題,分別是軍事與政治力中心,經濟與金融力量中心,資訊與創新中心,相關研究及言論廣受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重視,是國會中各種公聽會的常客。據悉,金研院與FDD的牽線,來自於美國前陸軍部代理部長John Whitley受到芝大同學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的邀請來台。而此次在台灣進行的金融戰兵推合作計畫,始於今年3月拍板。黃崇哲說,此項演練針對未來台海金融攻防情境,進而對進出口供應鏈正常運作的威脅進行系統性的思考,以生成因應對策。FDD專家代表團7月底訪台一事,《美國之音》(VOA)10日搶先報導,滯台期間曾與賴政府國防及國安官員會面,以了解新政府對防衛支出及國防政策的立場。訪團也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就台灣在應對中國對台發動經濟與網路戰時可能採取的選項舉行一場桌面推演。FDD中國計畫主任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在桌面推演中扮演習近平的角色,他認為中國對台海現狀不滿意,未來無疑會以經濟、網路及軍事脅迫來推進統一目標,因此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對台施壓,消耗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韌性,使台灣更有可能屈服。
美智庫示警「中國恐不戰接管台灣」 計畫在2028大選前「分4階段進行」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後發表了前所未有的強硬主張,加劇了大陸與台灣之間潛在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出於對此事的擔憂,華府的智庫專家也示警,中國有可能在不訴諸戰爭的情況下「接管」(take over)台灣。根據他們所謂的「戰爭遊戲」(war-game)的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可透過反覆且低強度的軍事威脅,以在台灣內部形塑談和避戰的輿論,並慢慢分化美台關係,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據《朝鮮日報》的報導,與保守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關係密切的獨立非營利性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以及受通用動力、雷神技術公司等多家美國國防承包商資金援助、專門研究軍事戰略的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近期發布了1份長達115頁的聯合報告,並提出了上述論點。AEI和ISW指出,他們試圖站在北京當局過去1年的視角和觀點,以「戰爭遊戲」的兵棋推演形式,進行假設性的情境模擬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報告也示警,北京的最終目標是與台灣簽署「和平協議」,並建立一個政府機構,例如「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Peaceful Cross-Strait Commission),以獲得對該島的實際控制權。報告還提及,北京可能會從2024年5月賴清德就職後,到2028年選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分4階段實施「不戰治台」(Taiwan domination without war)的戰略,具體的情境模擬如下:第一階段:製造混亂和動盪明年年底,中國將封鎖台灣周圍的海空運路線、切斷海底電纜及進行電子作戰,使台灣社會瀰漫恐慌情緒。在中國非和平手段的介入下,無預警斷水斷電恐會導致台灣內部民怨四起,並使民進黨政府的支持率下降。這一階段旨在形塑公眾輿論,使民眾認為賴清德的反華立場激怒了北京,且增加了台灣的生存風險。第二階段:破壞美台關係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國近年也試圖透過台灣來削弱中國,因此北京將會在輿論上,試圖塑造「台海危機是由美國引發,而不是中國主動促成」的觀點,激起台灣人的反美情緒。此外,包括TikTok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也將助長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情緒,使美國人民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他國衝突的干預,而這種孤立主義立場,正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不謀而合。第三階段:提高軍事威脅強度第三階段包括逐步增加軍事威脅的強度,例如海上封鎖,同時在台灣島內傳播「與中國談判實現和平」的主張。與此同時,北韓及俄羅斯很有可能會在此階段進行核試驗或軍事挑釁,以分散韓國和日本等鄰國對台灣問題的注意力。第四階段:建立實際控制權一旦在台灣和美國國內成功形塑出「與中國和平共處,將對台灣更好」的輿論,中國就會進入第四階段,也就是與台灣的新任總統簽署和平協議,並成立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以確立中國對台灣的實際控制權。該報告還將此情境與1997年的香港回歸進行比較。報告補充,北京計劃在美國及其印太盟友的默許下,挫敗台灣內部所謂的「分離主義者」,並將權力移交給會完全遵守「和平協議」內容的親中國政治人物。報告還示警,「如果美國政府僅專注在為中國可能發起的武力犯台做準備,恐無法充分應對北京目前正在採取的『結合高強度和低強度戰術』的『混合脅迫戰略』。」 據悉,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AEI高級研究員及美國安全分析師布魯門撒爾(Dan Blumenthal),事後也與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美國印度裔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討論了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以及美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韓國瑜接見美智庫成員 民主基金會同步開董事會遭批「排韓」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下午接見美國2049計畫研究所主任薛瑞福一行時表示,愛看電影的人都知道,電影的「卡司」很重要,像他當年看好萊塢電影「法櫃奇兵」,看到主角哈理遜、福特,以後凡由他主演的電影就都會看。韓國瑜說,立法院有113位立委,每位都可以選擇與不同國家國會成立聯誼會,其中參加美國國會聯誼會的立委就有72位,因此「卡司也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堅強的」,重量籍立委幾乎都參加,可見立委對美國國會、台北交流的重視。薛瑞福則對韓國瑜及立院副院長江啟臣的接見表達感謝,也謝謝在場的朝野立委。他說,一月十三號對台灣而言是重大日子,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立法委員,跨黨派的立委對於維護台灣主權、保護台灣安全都有共識,他非常開心看到民主國會在台灣落實,也樂見民主的立法院繼續運作。薛瑞福指出,感謝台灣跨黨派立委在場歡迎他們,這種場景其實在美國國會並不太容易看見,但美國不論那個黨的國會議員都有共識,要確保台灣的自由民主,這不僅有利台灣人民,也對美國人民有利,因為美國瞭解台灣目前面臨的威脅,也承諾致力協助台灣面對這些挑戰。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是位於美國華府的智庫機構,以亞洲為主要研究對象,由薛瑞福在2008年創辦,薛瑞福也是該所執行長,他曾任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助理部長、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也是該智庫一員。韓國瑜今天與薛瑞福一行閉門會談,在閉門會談前,媒體曾追問韓國瑜「究竟有沒有接到民主基金會的開會通知?」「是不是認為接見外賓比出席民主基金會董事會更有意義」,但韓國瑜對相關議題表持一貫的低調,僅對媒體表示「謝謝」。推動國會外交重任的民主基金會下午改選董事長,但準董事長韓國瑜今天下午卻已經排了接見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韓辦指外交部、民主基金會遲遲未通知時間,不過,綠營卻辯解,外交部部長吳釗燮一直與韓國瑜聯繫,雙方說法明顯有極大差距,藍營立委徐巧芯也痛批,外交部曾經在立院委員會公開承諾,民主基金會開董事會一定與韓國瑜協調,如今韓國瑜已經是基金會當然董事長羅生門,下午也先排定接見外賓,但民主基金會卻自己開自己的董事會,完全沒把立院院長韓國瑜放在眼中。她也質疑,民主基金會原本任務就是推動國會外交,韓國瑜下午就是在做國會外交,但民主基金會卻完全沒顧到韓國瑜的時間以及正在做的事,相當糟糕。尤其韓國瑜在過去幾個月也已經證明了他能夠有效進行國會外交,無論是接待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等國際代表,還是來自澳洲、紐西蘭等國的訪客,韓國瑜都展現了良好的形象,並提升了中華民國立法院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韓國瑜的缺席就再度證明國會改革的重要性,特別是官員對於立法院的態度是否夠尊重。
美智庫疑賴路線 藍問「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會把台灣帶去哪
針對全球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評估今年風險,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並稱「美國的危險朋友」,國民黨2024競選發言人凌濤指出,此舉顯示美方確實友人擔心,若賴清德當選,選民將國家交給美國智庫口中的「危險朋友」,台灣會陷入何種兵凶戰危?兩岸的和平現狀會受到多大衝擊?外資對台灣的投資會有多大焦慮與恐慌?凌濤表示,賴清德在辯論會上竟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會對台灣帶來災難,要實現台獨,讓全球智庫的政治風險評析,把他當成相當大的風險。Eurasia Group 歐亞集團2024最新風險報告就直指賴清德是美國危險朋友。凌濤說,Eurasia Group 歐亞集團是歐美企業最常用的地緣政治風險諮詢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在紐約、華盛頓、倫敦、東京、聖保羅和舊金山設立了辦公室,掌握政情,影響全球外資的投資意向。他指出,「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評估今年風險的報告中,在美國的「危險朋友(DangerousFriends)」當中,有一個就是賴清德。賴清德甚至被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並列危險朋友。如果台灣選舉副總統賴清德擔任總統、以及他的競選搭檔蕭美琴,台海的不安現狀將很快受到考驗。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將繼續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但這些國家領導人追求國家、有時是個人的利益,將進一步使華盛頓陷入不斷擴大的衝突。凌濤表示,國際智庫直指賴清德是不安的來源,是美國危險的朋友。凌濤並表示,國際媒體「彭博」報導「台海若開戰代價10兆美元」,內容指出,根據「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台海開戰將付出約十兆美元代價,相當於全球GDP百分之十,遠超過俄烏戰爭、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報導說,台海開戰代價太大,各方就算不滿現狀,都明白不該冒這種風險。凌濤表示,但賴清德稱「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災難」,台獨思維會把台灣未來帶往何種危機?這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現象,也讓大家擔心賴清德是否會讓台灣陷入兵凶戰危的災難險境。他也批評民進黨政府為了政治利益,操作「介選簡訊」緊張氣氛,卻毫無應對機制,讓全台灣人民陷入險境。國安團隊對簡訊發送的決策,不僅荒腔走板,連發射衛星都要觸發國家警報作為選舉操作,竟然連英文都可以寫成空襲、飛彈,讓全球在台灣觀選的外媒非常緊張。他強調,簡訊中甚至要大家進入防空避難,如果發射衛星都必須如此,去年十月到十二月總共七次的衛星發射都不發,接近選舉才發簡訊,這令人懷疑這根本民進黨介選與政治操作。
陳冠廷會見美智庫成員探討台美中關係 盼兩岸溝通有尊嚴
民進黨嘉義縣山線參選人陳冠廷是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日前陳冠廷以執行長身分邀請到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 )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尚明(Michael Cunningham )造訪,討論美中台關係與台灣大選等議題。交流中,陳冠廷分享十幾年來對兩岸關係變化之感受,堅定認為台灣應與中國在和平對等的基礎之下進行交流,也認為過去胡錦濤時期中國政策的可預測性,能有效降低台海擦槍走火的風險。此陳冠廷認為,台海議題是世界性的議題,維持現狀與守護和平需要靠各方的努力,如今習近平對外愈趨密集的文攻武嚇全然無法維繫兩岸之間的和平。談到臺灣人對於兩岸關係與世界局勢的看法,陳冠廷坦言,在臺灣50年來民主化與無法有效參與國際事務的脈絡下,臺灣人在經營對外關係上極其看重對等與尊嚴等元素,也希冀兩岸之間能有有效、對等、有尊嚴的溝通方式。關於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陳冠廷認為風格穩健、立場明確的總統候選人,才能在堅守主權的情況下維繫台灣的和平與繁榮,並理性決策,極大化台灣的利益,「過去7年多來,總統蔡英文的治理皆符合這些條件」。而立場明確則能在國際交流上提高可預測性,能減低世界各國對於台海局勢的誤判,讓交流、談判與互動能站在理性且透明的基礎上進行,更能維繫局勢的和平穩定。對於孔尚明研究院的造訪,陳冠廷深表感謝,也很榮幸能夠彼此交流對於美中台關係與台灣大選的看法。陳冠廷認為世代智庫的角色在於積極向國外傳達臺灣的立場,並整合國內外民間、學界與政府的力量來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國際關係、教育、科技與人權等議題。
川普嗆台「搶走美國的工作」…外交部回應曝光 美智庫酸他:把台灣當敵人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爆驚人之語,指責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強調「我們應該阻止他們」與提出川味十足的「加徵關稅」,引發台美政界討論。外交部今(18日)表示,對川普的發言沒有評論,台美經貿一直互利互補互惠。《福斯新聞》主播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16日採訪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川普,問及美國是否應該出兵保衛台灣對抗中國入侵,但川普拒絕評論並指「這會有損我日後談判的立場」,強調他過去執政時沒有這威脅,若未來再掌權也不會有,接著話鋒一轉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還掌握了全球90%的晶片業務。川普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業務。(圖/翻攝自Twitter/Aaron Rupar)對此,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回應,台美經貿合作交流密切,且雙方經貿及產業結構互補互利互惠,對川普發言沒有評論。至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9月訪問日本時會不會「順路」訪台?發言人劉永健表示沒收到相關資訊,但歡迎美國國會議員來訪。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名譽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則指出,川普前半段說法符合美國戰略模糊策略,但對台灣的後半部卻與美國國策「非常非常不符」,哈斯表示,台灣不是川普所稱的「經濟對手」,警告若讓各國對美國保護台灣的意願產生懷疑,屆時不只是經濟,全球戰略布局也會大受影響。哈斯強調,美國能否維繫在亞洲的盟友「關鍵在美國準備為台灣做什麼」,華盛頓不只要繼續保持對台援助的「穩定感」,更應該增強這方面的力量,好讓習近平理解攻台的代價太大,川普的言論卻與這方向背道而馳。
美智庫曝「美國準備不足」難應付台海戰爭 估:慘烈程度堪比二戰
西太平洋局勢日趨緊張!包含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多名美軍前高階將領等官員及專家,都警告北京可能在2027年發動對台戰爭。但美國著名智庫研究主任卻憂慮這場恐怖程度堪比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美國還沒準備好」。據《太陽報》報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研究主任奧漢隆(MichaelO'Hanlon)指出,儘管習近平已宣示永遠不會放棄武力統一台灣、解放軍持續擴充軍隊尤其是艦隊,與不斷嘗試在各領域成為領導世界的超級大國,但美國現在對戰爭的準備卻仍然不足,且艦隊規模還在萎縮中。奧漢隆預測,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其規模及慘烈程度不只等同於二戰,戰爭更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也將受到「後勤限制」。不過,他也預估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考量發動戰爭的成本與隨之而來的巨大問題,中國可能不會魯莽發動攻擊,但一旦真的發生戰爭,「美國毫無疑問會遇到沒料想過的問題」。不過,台海最可能爆發戰爭時間點,不同專家或將領有不同答案,負責美軍空運及空中加油的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AMC)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最近在給下屬的備忘錄指出,「我的直覺告訴我」,台海戰爭會在2025年爆發;海軍出身的前印太司令部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則認為,中國可能已經「放棄」在2050年取代美國,因為北京「將時間設得更近了」。此外,目前各方預估的台海戰爭爆發年,除考量習近平「完成歷史地位」的時間壓力外,美國海、空軍要直到2030年乃至2040年代才能大致完成武裝的汰舊換新也是關鍵原之一,因為這兩軍種是美國在西太平洋衝突或戰爭中對抗解放軍的核心,換言之,美軍抗擊解放軍的能力直到2030年代以前都屬於最脆弱的狀態,也是中國在戰場上擊敗美國的最好機會。
台灣時間不多了!美智庫:國軍改革太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 廢核政策尤其不智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曾在去年訪台期間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人會面。對此,他也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包括總體戰略方針混亂、國防改革過於緩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尤其廢核政策更是不智,「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華盛頓郵報》9日刊出布特所撰寫的《台灣終於加強防禦。會不會太少,太晚了?》(Taiwan isfinally beefing up its defenses. Will it be too little, too late?),內文指出,許多台灣人指望美國在戰爭爆發時可以派兵援助台灣,但華盛頓目前仍奉行「戰略模糊」政策,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數度在口頭上承諾「美軍會為台灣而戰」,但他的幕僚團隊每次都會收回他的發言。布特指出,吳釗燮曾告訴他,要贏得國際支持,台灣就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保衛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台灣表現不出保衛自己的決心,也就無權要求任何其他國家協助保衛台灣。」而台灣也確實採取相關措施在加強防禦,例如2023年國防預算提高13.9%,義務役兵役時間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從美國購買魚叉反艦飛彈、刺針單兵防空飛彈,以及海馬斯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等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武器。但布特也點出現實層面,那就是台灣和烏克蘭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實上,台灣的國土面積只有烏克蘭的1/16,缺乏戰略縱深。人口則是烏克蘭的1/2。除此之外,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有安全的補給線,在開戰後持續對烏克蘭輸送物資。而台灣卻是一個可能被封鎖切斷的孤立島嶼,也就是說,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尤其台灣目前極其依賴天然氣,但天然氣儲備卻只有十幾天,對此民進黨不但沒有擴大核電產業,反而頑固地淘汰台灣剩餘不多的核電廠。「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更別提中國和俄羅斯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對手,中國人口是俄羅斯的14倍,解放軍規模也是俄軍的2倍。此外中國更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相比之下,俄羅斯只排名第11位,因此中國更有經濟實力投入閃電戰或消耗戰。由此可知,台灣的防衛工作將更加艱難。儘管台灣的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但也僅佔GDP的2.4%,遠低於美國的比例。而國軍雖然恢復1年義務役役期,但還是比以色列與韓國短。布特還分析,除了增加國防預算、軍隊人數之外,台灣還必須修改總體防衛戰略方針。也就是從傳統艦艇、坦克、戰鬥機,以及志願役,改成發展無人機、全民國防、城市巷戰等不對稱作戰。因為這些水面艦艇、坦克和戰鬥機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量的彈道導彈攻擊下倖存。因此華盛頓認為,台灣應該採用不對稱戰略。但這種做法仍處於早期階段,許多國軍高級軍官仍不清楚此戰略的方向。台灣希望從美國獲得有效的武器,例如海馬斯火箭和刺針飛彈,但礙於俄烏戰爭,上述軍武需要數年才能交付給台灣。此外,布特擔心的是,台灣在軍用無人機的發展上過於落後,因為國軍近期才開始將無人機納入武裝部隊。但相比之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系統製造國。除了需要數年才能取得裝備之外,前國防部長楊念祖還表示,「我們需要培訓專業士兵和軍官熟悉這些新系統,可能還需要五六年時間。」問題是,台灣是否會還有時間準備?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指出,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展開軍事行動,而台灣國防部自己的評估則是「最早可能發生在2025年」。另一個重要的國安危機,就是台灣多數人民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並未意識到他們的處境有多危險。去年8月的民調顯示,只有39%的台灣成年人認為「很可能」或「有可能」爆發戰爭,而高達53%的人則表示「不太可能」與「完全不可能」爆發戰爭。布特總結,雖然有些台灣人意識到了危機,正從沉睡中甦醒,但多數人仍更願意按掉鬧鐘,再瞇個5分鐘。總之,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台灣沒有「烏克蘭模式」 美智庫兵推2026年台海戰爭:將付出慘痛代價
台海情勢近年來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的觀察重點,由美國華府智庫進行的《下一場戰爭的第一戰》兵推中,雖得出北京將無法贏得2026年攻台戰爭的勝利,台灣卻付出3500人陣亡、基礎設施嚴重重創的代價,美國更可能因此面臨全球地位衰落的危機。據《CNN》報導,這份號稱「歷年最大規模兩岸戰爭模擬」的兵推設定中國在2026年攻台,與台灣、美國及日本發生為期3週的戰鬥。總計24次推演中,美軍幾乎都有2艘航空母艦、10至20艘軍艦與3200人陣亡的損失;日本則損失超過100架戰機、26艘軍艦。而「事主」台灣及中國,前者有3500人傷亡、4艘驅逐艦與22艘巡防艦共26艘全數沉沒;後者有1萬人展死、損失155架戰機、138艘大型軍艦,並被歸納為戰敗方。負責兵推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也指出,台灣因四面環海,「戰爭時不會有烏克蘭模式」,也就是美國及世界的援助將被解放軍阻擋在外。此外,儘管台灣和美國都是戰勝方,但台灣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打擊,「勝利的美國付出比戰敗中國更高昂的代價」,建議美國盡快提供台灣戰爭時所需一切,以免戰時無法提供支援、加強美軍於日本基地防禦、強化轟炸機部隊與生產更便宜戰機、以及海軍艦艇轉型,研發更小但生存力更強的艦艇。CSIS也稱報告並非暗示戰爭不可避免,但相較於武力,中國會更傾向於經濟、外交方式弱化台灣。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兵推並未提及美軍戰機損失的詳細數字,以及海軍、空軍分別損失多少戰機,加上智庫建議美國海軍朝小型化發展,而美國海軍內部近幾年也出現大小艦之爭,若《CNN》取得的美軍損失數字為報告完整內容,則該兵推可能「又是」特定軍種為爭取預算或建軍計畫的政治支持所設定出的結果。
美智庫曝俄軍停火48小時內恢復猛轟 數百烏人斷橋下躲空襲心碎畫面曝
俄羅斯總統普丁上月24日揮軍進攻烏克蘭,不過至今戰爭已過10天,俄軍遲遲未能攻下基輔,遂轉而對烏克蘭各大城市狂轟猛炸,造成嚴重人道危機;更令外界擔憂的是,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俄軍接下來很可能會先短暫停止行動,接著在24至48小時內重整旗鼓後,恢復對基輔、哈爾科夫、尼古拉耶夫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海軍部隊則會在敖德薩(Odessa)發動兩棲作戰。於此同時,烏克蘭各大城市早已滿目瘡痍,媒體也捕捉到許多戰爭心碎畫面,有數百人一起躲在斷橋底下躲避空襲,還有許多無助幼兒,在烏克蘭軍人幫助下逃難。綜合外媒報導,戰爭研究所5日發布最新俄羅斯進攻戰役評估,報告指出在烏克蘭的軍隊可能在3月5日進入短暫的行動暫停,接著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恢復對基輔、哈爾科夫和尼古拉耶夫發動攻擊,同時在哈爾科夫附近的烏克蘭軍隊發動反攻,據悉已經推進到烏俄邊境。報告也指出,俄軍目前持續包圍、攻擊南部港口城市馬力波(Mariupol),同時位於哈爾科夫以東,以及盧甘斯克北部的俄羅斯軍隊正試圖聯合起來,赫爾松周圍的俄軍正準備恢復對尼古拉耶夫的地面攻擊行動。最後,位於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海軍正在為兩棲作戰做準備,可能會從敖德薩發動攻擊。伊爾平市居民倉皇逃出家鄉。(圖/達志/美聯社)俄軍準備挾帶更強大火力,對各大城市發動轟炸,早已生活於水深火熱的烏克蘭人民,恐怕面臨更悲慘的處境。根據聯合國數據,俄烏戰爭以來,烏國已經有145萬人出逃,難民總數恐怕爆增到400萬,已成為本世紀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於此同時,越來越多烏克蘭難民逃難的畫面流出,《太陽報》報導,有數百名來自基輔郊區伊爾平市(Irpin)的難民,在逃離當地時遭遇空襲,被迫全擠在一座斷橋底下尋求保護;一名逃離伊爾平市的難民表示,俄羅斯戰機上週五開始對他們的城市投擲炸彈,「他們轟炸我們住宅區、學校、教堂和大型建築物,一切都被摧毀殆盡」。另一個城市布查(Bucha)也被俄軍夷為平地,上週五開始遭到猛烈空襲,大批群眾在烏克蘭軍隊的幫助下緊急撤離,老人、殘疾人士在同胞的幫助下,艱辛走過早已破碎的路面,畫面令人心碎。伊爾平市居民倉皇逃出家鄉。(圖/達志/美聯社)
步步為營!美智庫警告:台灣恐成全球最危險潛在戰爭起火點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美台關係可望持續正面發展,國務院11日表示,美國致力深化與台灣關係。但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發布最新報告警告說,台灣「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潛在戰爭起火點」,美應保持台灣自主權,不要刺激中國發動攻擊。名為〈美國,中國與台灣:避免戰爭的策略〉的上百頁報告,由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布萊克威爾、維吉尼亞大學歷史學家澤里克撰寫,文中指出,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美、中及其他大國,都可能無法置身事外。作者認為,美國應改變、並把預防台海爆發戰爭的策略講清楚。「關於台灣,美國戰略目標應是維持其政治與經濟自主、台灣身為自由社會的活力,及美國與盟邦應共同遏止中國,而不是刺激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兩位作者敦促拜登政府,「提出現實的對台戰略目標和相關政策,以保持過去50年來,得以維繫和平的政治平衡。」他們向拜登的建言包括確認不試圖改變台灣地位、與盟友(尤其日本)合作,共同準備可挑戰中國對台軍事行動、且能協助台灣自衛方案,加重中國擴大戰爭的負擔。同時,就戰事擴大後的混亂與動員預先規畫,但不要假定戰線可能或應該擴大至中國、日本或美國本土。報告結論指出,美國和中國最可能為了台灣開戰,而戰爭可能對全球引發的可怕後果,剛上任的拜登總統應該要高度重視。另外,我駐美代表蕭美琴10日會晤美國務院主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事務代理助卿金星,這是拜登上月20日就任以來,蕭美琴首度進入國務院,也是國務院官員頭一次和台灣駐美代表見面。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關於雙方對談細節,沒有更多內容可公布。不過普萊斯強調,台灣是「居領先地位的民主政體」,國務院將繼續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並稱在經濟和安全等領域,台灣都是美國「重要的夥伴」。
美智庫分析選後局勢 台灣將在印太戰略中扮重要角色
立法委員何志偉今(9日)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及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舉辦美國大選後亞太地區第一次研討會,從美國智庫的角度探分析台灣在選後面臨的政治變局,以及未來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何志偉說,台灣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現身為民主國家的能力與效率,未來可望提升在印太戰略的地位。布魯金斯研究所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是美國著名智庫之一,主要研究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與發展、都市政策、政府、外交政策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等議題,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是該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今天首次以網路連線的方式,由該所中國戰略計劃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丶印度計劃主任Tanvi Madan以及歐美中心主任Tom Wright參與討論,並由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所研究員暨斯沃斯莫爾學院助理教授尹麗喬及何志偉主持,分析美國大選後的中美台關係丶中印關係丶美國外交政策及選後印太局勢下的台灣戰略。杜如松與Wright等學者分析,民主黨執政後,更會加深在各地區對中國大陸的意識形態競爭,強調民主自由與人權等價值;Madan更指出,印度更有意對抗中國大陸的極權式經濟,展現如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也有亮眼的經濟表現。何志偉說,美國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具有印度血緣背景,預估未來美國的印太戰略將更為堅實,台灣在防疫作為中展現出民主國家也可以很有效率,加上身為美國」一線的忠誠盟友,可以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與印太地區其他盟友一起合作。他說,國際上已有提議將G7擴大為D10的民主國家聯盟,台灣具備高科技實力,未來也可朝D10+1的那個「+1」努力。
新環保少女!美智庫選19歲德國金髮少女成「反童貝里」象徵
日前瑞典一名17歲的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因為在聯合國痛批各國領袖,而成為全球關注的風雲人物。如今在美國又傳出一位德國19歲少女,由保守派智庫聘請來宣揚自由市場和氣候現實主義,金髮的她年紀和外型都和童貝里很相似,計畫著讓她成為「反童貝里」(anti-Greta)象徵。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與川普政府親近的保守派智庫哈特蘭研究所(The Heartland Institute)近日聘請19歲的德國少女塞伯特(Naomi Seibt)成為他們的代言人,透過她來宣傳「質疑全球暖化是與人類行動有關」等相關運動。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圖/路透社)智庫研究所旗下亞瑟‧魯賓遜氣候與環境政策中心總監泰勒(James Taylor)表示,塞伯特是「宣揚自由市場與氣候現實主義的美妙聲音」。相較於童貝里在瑞士經濟論壇上,大聲抨擊各國領袖,要讓他們驚慌,感受到她每天的恐懼,然後採取行動。塞伯特在網路上發布的影片則表示,「我不要你們驚慌,我要你們思考」,但她否認自己是「反童貝里」的人物象徵。塞伯特表示「我不喜歡Anti-Greta這個詞,這意味我只是一個被人灌輸想法的人偶,你們相信嗎?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質疑現有言論,而不是加以宣傳,如今氣候變遷學真的是一門科學,童貝里不是邪惡的對手,而是一個漂亮的女孩,我希望有天能和她對話。」本來只是YouTuber的塞伯特,是看到因為童貝里所引發的罷課等相關運動,才決定挺身發表她的意見。塞伯特強調,她並不懷疑人類排放廢氣正在使地球變暖,但是許多科學家與激進主義者都誇大了影響,「我沒有想讓人們停止相信人為所造成的氣候變化,但是人為的二氧化碳排碳量對氣候真的有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嗎?我認為很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