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業
」 裁員 美國 蘋果 科技業 Google美科技業裁員潮延燒!再生能源大廠「砍16%員工」 在台設有辦公室
美國科技業裁員潮持續延燒,專注於開發直流優化逆變器系統的美國智慧能源公司SolarEdge,於美東時間21日宣布裁員全球範圍內16%的員工,以降低營運成本,受影響人數高達900人。據悉,SolarEdge在全球都有辦公室,就連台灣也有據點。據《路透社》的報導,由於太陽能逆變器需求疲軟,再生能源公司SolarEdge在去年(2023年)11月下調了其第4季的營收預期。此前,該公司已停止墨西哥的生產線,並減少中國的產能,甚至還終止了輕型商用電動車的轉型計畫。SolarEdge執行長蘭多(Zvi Lando)在聲明中表示,此次裁員將影響約900名員工,「我們做出了一個非常困難但絕對必要的決定,包括裁員及其他削減成本的措施,這將使我們的成本結構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動態。」報導指出,由於去年遭遇庫存過剩和需求疲軟等問題,歐洲太陽能市場的增長顯著放緩。而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的高利率,以及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加州的計量改革,皆導致太陽能需求快速下降。
第2波裁員剛過竟砍不停! Google在旗下YouTube再裁百人
搜尋引擎Google在16日才宣布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將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豈料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將在旗下影音平台YouTube削減約100名人力,其範圍涉及YouTube營運和創作者管理團隊。美國科技業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掀起大規模的裁員潮,Google也不例外,曾在2023年1月裁員1.2萬人,而後在不到1周前,才針對旗下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裁員數百人,豈料Google再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此波是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Google去年裁員,引發員工集體舉牌抗議。(圖/達志/路透社)而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也將在YouTube平台削減約100名人力。據《好萊塢報導》,YouTube商務長瑪麗·艾倫(Mary Ellen Coe)在17日透過內部電郵宣布裁員消息,稱此次裁員是作為團隊改革的一部分,公司的體育、媒體、電視、電影和音樂團隊將合併為1個團隊。該平台的創作者管理團隊則將向每個國家的領導階層報告。YouTube也證實了裁員消息,表示受到影響的員工將在近日內收到通知,與先前的裁員一樣,受影響員工將有60天的時間可在公司尋求調職機會,才決定是否接受離職補償方案。事實上,除了Google外,亞馬遜近期在旗下串流服務Prime影音和遊戲直播平台Twitch部門也裁員了數百人,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則在1個月前大幅裁員,此外迪士尼、娛樂與傳媒公司NBC環球、影業公司派拉蒙和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都在裁員。
不到1周前才狂砍千人!Google啟動今年第2波裁員 今開始一對一溝通
搜尋引擎Google在不到1周前,才針對旗下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裁員數百人,豈料Google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此波是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17日則將開始與受影響員工溝通。美國科技業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掀起大規模的裁員潮,Google也不例外,曾在2023年1月裁員1.2萬人,而執行長Sundar Pichai面臨員工的批評聲浪,才在上月表示,裁員1.2萬人是Google成立25年最糟糕時刻。豈料,Google後於1月11日宣布,將解雇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當中高達數百人,此外公司旗下「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也將裁減相當數量的職缺。想不到Google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據《THE HILL》報導,Google在16日上午寄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在公司的重組過程中,最新一輪裁員將再裁員「數百人」。Google商務長Philipp Schindler則在內部備忘錄中證實,由於公司銷售團隊運營的轉變,全球廣告銷售部門的數百個工作崗位將被取消或「面臨風險」,受裁員影響的員工可以申請公司各部門的其他職缺。Schindler表示,「遺憾的是,我們將不得不與許多才華橫溢、出色的銷售同事告別,做出這決定不容易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已要求指定的領導者與受影響的人進行一對一的親自溝通。」他補充,「雖然我相信我們正在為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最終為我們的業務做正確的事,但這對許多人來說將非常困難,尤其是我們的大客戶銷售(Large Customer Sales,LCS)。」Google發言人也在16日指出,「每年我們都會透過嚴格的流程來組建我們的團隊,以便為我們的廣告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科技七巨頭2023年市值超12兆美元 法興銀行預警:明年有這隻「黑天鵝」
今年,以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推動了美股狂歡的浪潮,並讓輝達等科技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在2024年到來之際,投資人希望了解明年美國科技業是否仍能成為帶動經濟上升的引擎。對此,法國興業銀行持悲觀態度,該行全球策略師愛德華(Albert Edwards)指出,美國科技業的不穩定性,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黑天鵝」。截至2023年最後第二周收盤,包括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Meta、輝達、特斯拉在內的7家科技公司,市值總計超過12兆,較今年6月30日的市值增加了三分之一。同時,七大科技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中的總權重達到創紀錄的30%左右,幾乎是五年前的兩倍。今年以來,輝達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30%,成為美國「七大科技巨頭」中股價表現最好的;僅次於輝達的是Facebook母公司Meta,受到人工智慧方面持續投入的提振,該公司股價今年累計上漲超過190%;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今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市場對特斯拉的投資也部分受惠於該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等AI領域的進展。蘋果股價今年也創下里程碑、累計漲幅接近50%,是美國首家市值突破3兆美元的公司。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蘋果股票投資仍被視為投資人的「堡壘」;作為向AI提供資料中心支撐的雲端服務商,亞馬遜今年股價漲幅超過80%,Google和微軟漲幅也達60%左右。愛德華日前發布報告,對可能在2024年震撼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變數,發出了預警。報告集中分析了美國科技業的不穩定性以及對整體市場的潛在影響。他警告稱,科技業的不穩定性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黑天鵝」,2024年可能遭遇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將整個美國市場拖入衰退。從本益比指標來看,這些科技巨頭的估值仍然非常高。機構彙編的數據顯示,那斯達克指數未來12個月的預期本益比約為25倍。雖然這比2020年曾經觸及的30倍市盈率的歷史高峰有所下降,但遠高於過去20年間19倍的平均市盈率。不過摩根士丹利與法興銀行持不同觀點。券商表示,美股明年可能會繼續上漲,這是因為投資人仍會追加他們對科技公司的押注。摩根士丹利指出,標普500指數目前幾乎回到了2022年初的水平,「科技七巨頭」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上漲,因為這些公司的獲利表現非常好,預計明年將回購大量股票。
美科技業今年裁員逾10萬人 1圖看懂失業人才最新去處
全球經濟因聯準會升息陷入增長衰退,美國科技業為了撐過景氣寒冬,也在今年裁員了超過10萬名員工。美國財經媒體為此還在美東時間21日分析了這些失業員工的最新去處。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今年截至12月中旬,已有超過10萬名科技公司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雇,例如Google便在1月宣布將裁員1萬2000人,微軟(Microsoft)同月也宣布將解雇1萬名員工。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也透過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的4輪裁員,陸續削減了數千個工作職務。對此,美國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恆富(Robert Half)總裁史拉賓斯基(Megan Slabinski)也指出:「今年一整年就好像不間斷的水刑折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科技公司宣布大規模裁員。」關於矽谷裁員潮,網路上已有大量的經歷分享文章或影片,闡述各員工從X平台上得知裁員公告,到執行長撰寫長篇部落格文章解釋裁人的原因。然而,卻鮮少有人關注,這10萬名在大規模裁員中失業的科技人,之後都何去何從了。研究機構「365數據科學」(365 Data Science)也分析專為商業人士設立的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上,逾1100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間,遭科技公司解雇的用戶資料。分析發現,29%被解僱的員工立刻就在規模較小的軟體或網路公司找到新工作,不過也有許多人轉換跑道,進入諮詢、醫療保健、金融和其他渴望招聘頂尖人才的行業。而其他人則靠著遣散費、儲蓄或其他收入來源維持無業,力圖從被解僱的壓力和衝擊中恢復過來。(圖/翻攝自CNBC)根據截至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這批被科技公司解雇的人才,最終有19%轉任職軟體開發工作,13%待在網路行業,另有10%轉換跑道至金融服務,8%轉行服務業,7%從事諮詢行業,6%轉投製造業,4%待在資訊科技,而有34%的人則選擇進入其他行業。
跨境支付遊世界2/「區塊鏈用在比特幣太可惜!」他花28分鐘談大變革 竟讓軟銀要獨家投資
台灣電子支付商戰十月跨境打到日本去。10月2日起,街口支付用戶搶先在日本店家掃PayPay QRcode,用錢包裡的新台幣付款消費旅遊,接著,玉山銀行Wallet App(搭配玉山電子支付功能)及全聯的全支付的用戶,也將跟進。這三家本土電支業者全因加入「HIVEX®跨境支付平台」,幕後藏著一段中年科技人轉軌區塊鏈技術的創業故事。「台日跨境是HIVEX®第一站,預計月底前還會宣布第二個加入的國家業者,敬請期待。」究竟是哪一國?美商鏈通TBCASoft創辦人兼執行長吳陵僅透露,韓國、泰國、新加坡等都是國人常出國之地。TBCASoft今天(19日)提前揭曉,歡迎韓國Bizplay的Zero Pay加入,可在當地逾170萬家商戶掃碼消費;至於我國街口支付等電支業者何時一起前進韓國,據CTWANT採訪,相關細節還未明朗化。55歲的吳陵接受CTWANT記者美國越洋專訪時,提起七年前創業初期,他上門跟現任的日本軟銀董事長宮內謙進行投資說明,全程說了28分鐘之後,宮內謙告訴他,「你是唯一不談區塊鏈用在虛擬貨幣,請你取消跟其公司的會議,只給我們投資。」最後,吳陵不但在種子輪獲日本軟銀投資,LINE母公司韓國Naver也在B輪投資數千萬美元。事實上,吳陵將區塊鏈用在電支的技術應用,可說是一念之間。吳陵在台大物理系畢業、當兵後,出國在史丹佛大學念了科學計算與計算數學碩士學位,加入甲骨文,後在美商宏道資訊服務了16年,曾出任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因此認識包括台灣、日本等許多亞洲國家的公司經營層。2018年上市的PayPay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電支,也是日本軟銀100%獨資成立的公司。(圖/街口提供)2015年,吳陵離開公司,重返史丹佛讀書,認識了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是個新型網路,用在支付的改變是巨大的,不像信用卡組織已經拉了200圈地球那麼長的光纖,成立清算中心成本高」「相對來說,區塊鏈不用拉線纜也不用設清算中心的高門檻經營,貼貼紙(QRcode)就變聰明,下載App不用給一毛錢,改變了發卡行、收單行的核心競爭力,區塊鏈底層技術用在虛擬貨幣上,我覺得太可惜了。」吳陵說。2016年,他選擇在美國矽谷創業,並在台灣台北世貿中心租用一間辦公室,在美、台兩地組研發經營團隊,「一開始我們是想到和電信業合作,他們每一家有自己的用戶與帳戶資料,透過區塊鏈串接,就可以讓各國用戶都可以透過行動付款方式,行走全世界。」創業初期,吳陵的目標是在2020年東京奧運亮相這項新技術,沒想到「Covid-19疫情來襲,全部打掉重練。」年輕時就看過網路泡沫化風浪的吳陵,反而沒有因焦慮失眠,而是嚴格控管財務預算。「我知道有人說『吳總很摳』,但我跟同仁說,我們是拿投資人的錢,想要花錢,就要用自己賺到的錢」,不用坑投資人的錢。」他出國洽公搭經濟艙,「我也想搭商務艙,那要用自己賺來的錢。」2023年8月23日,「HIVEX®跨境支付平台」在台北舉行國際記者會宣布台日合作好消息。(圖/街口提供)他舉例,蘋果等美國科技業早期是在車庫、自己釘木桌等刻苦勤儉創業故事,而TBCASoft的台灣辦公室則是在台北世貿中心租一間辦公室,和其他中小企業、貿易商共用一層,連上門的訪客都說,「你們很不像軟銀投資的新創!」(現已租用到五間,擴編台灣團隊人數」為了留住人才,吳陵決定照常發薪,一級主管全部減薪但可自行決定幅度,「我知道有的人有房貸等經濟壓力」「我個人是1美元薪水領了一年!」這些主管也很挺TBCASoft,沒有人離職。CTWANT記者接著問,為何會改變策略,跟電支業者合作?吳陵說,「疫情一來,大家不能出國,台灣相對來說防疫做得穩,同仁還可以洽談業務,就開始去認識國內十多家電支業者。」吳陵進一步說,「我要把區塊鏈技術打造的HIVEX®跨境支付平台,不是像航空業做聯盟限制一個國家只能一個成員」「我真正想做的,把這個模式串聯每一個國家有很多會員,未來大家出國旅遊、商務也不用準備外幣,可以透過手機、QRcode二維條碼掃碼,一目了然自己帳戶的交易情況。」由台灣人吳陵所創辦的美商鏈通TBCASoft公司,台灣基地就設在台北世貿中心裡面。(圖/TBCASoft提供)今年8月23日,吳陵團隊打造的利器終於亮相,在君悅飯店的盛大記者會上,玉山銀行副總經理林榮華、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等,與HIVEX創辦人吳陵、日本PayPay副社長兼首席營運長安田正道,共同宣布加入「HIVEX®跨境支付平台」。同台出席的日本軟銀SoftBank總裁兼執行長宮川純一、韓國Naver Financial的首席執行官Sang-jin Park,則是為HIVEX的種子輪、B輪投資人,A輪投資人則有遠傳、亞太等;原本PChome 拍錢包也是其中一員,後因故未參與。吳陵說,「我應該是在矽谷唯一做區塊鏈、卻沒買過比特幣的CEO」「他們覺得我很笨,可以賺很多錢」,「我不要,也不想買!」他認為,虛擬貨幣相對來說是短期投資,「我們的東西是長線的,撐得夠久,在這個洪流裡就不用擔心,這也是我不會因短暫的波動睡不著。」「現在HIVEX平台已經開啟,相信今年起到2024年,會是我們的爆發年!」「董事會說會用股票補給我與一同減薪的同仁」,「而且還是用A輪的價格,在B輪已經漲了5倍。」他笑談地說,待TBCASoft完成C輪募資拓展全球後,接下來就是IPO上市的那一天到來。
商界社交平台營收成長趨緩 LinkedIn第2波裁員近7百人
有著商務人士專用社交平台之稱的LinkedIn,過去廣受許多業界人士的喜愛。但近期由於營收成長趨緩的關係,LinkedIn宣布將進行今年度第2波裁員,人數預計有700人之多,佔整體員工的3%。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LinkedIn於16日在官方部落格表示將要從工程、產品、人事與財務等領域中,裁員668人。而這次裁員的目的,LinkedIn官方表示「在我們調整組織結構和簡化決策的同時,我們將繼續投資於未來的策略重點,並確保我們繼續為我們的會員和客戶提供價值。我們致力於在過渡期間向所有受影響的員工提供全力支持,並確保他們得到關心和尊重。」據了解,LinkedIn在2023年Q4的財報上顯示營收年增率為5%,但是在Q3的財報上,營收年增率為10%。報導中也提到,仰賴廣告維生的LinkedIn,廣告方面的收入下滑是主要的阻礙。事實上,LinkedIn已經於5月時已經裁員716人。報導中也引用人力資源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資料,表示在2023年的上半年,美國科技業界已經裁員14萬1516名員工,而在2022年同期,僅裁員6千名員工。
竹科爆「裁員潮」 9月逾40家公司裁員、165人失業
產業不景氣,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續疲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除了中國的裁員行動之外,傳出台灣也正進行約談員工,10月起將大規模裁員。對此,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表示,目前還未收到高通申報裁員,但本月以來,新竹科學園區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累計165人被裁撤。透過降低成本來增進效能已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的主流措施,美國科技業今年上半年掀起一波裁員潮,而這股浪潮下半年似乎也將席捲台灣。高通傳出10月要在台灣裁員200人,甚至可能上看400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周四(21日)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高通申報要裁員。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指出,高通可能還沒申報,且依法只要員工離職的10日前通報即可,若合意離職或優退也無須申報。其中,有些公司是針對工作表現不力的員工零星裁員。管理局統計,9月以來,園區內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當中屬零星裁員居多,累計共為165人。近年來智慧手機市場需求趨弱,加上高通在疫情期間過度招聘,也是該公司今年接連裁員的原因之一。另有消息指出,高通在中國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分公司,將平均裁減2成人力,而台灣分部也可能在10月裁退將近200人,佔整體員工數約10%,另有竹科員工爆料,已收到公司寄發的「合意終止契約」。
美五大科技巨頭加速AI大戰 Q2資本開支近400億美金
隨著蘋果、亞馬遜陸續交卷,五大科技巨頭本季的財報季也落下帷幕。整體來看,第二季的業績呈現出一個新趨勢,即面對AI熱潮,美國企業選擇加大資本支出,而非回饋股東。高盛策略師預計,今年標普500成份股公司的回購規模,將是2020年來首次低於資本支出規模。據外媒報導,科技巨頭們怎麼下注AI,成為目前市場關注重點,因為財報只能代表公司過往的表現,而資本開支才能揭示出公司未來所看好的戰略方向,如何「下注」,也能看出公司對未來的信心程度。高盛策略師指出,科技巨頭第二季的財報展現出一個現象──美國上市公司CEO大多選擇將更多的利潤,投入到企業擴張的項目中,而不是回饋股東。美國銀行估算,第二季美國企業資本支出增幅的中位值為15%,在已公佈資本支出計劃的上市公司中,75%的公司支出規模高於分析師7月的預期水平。而企業的股票回購自5月以來,一直低於季節性的趨勢水平。業績數據顯示,標普500成份股公司的淨回購規模較去年銳減36%。股市研究機構Birinyi 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美國企業公佈的計劃回購規模約爲70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初減少15%。高盛策略師預計,今年標普500成份股公司的回購規模將是2020年來首次低於資本支出規模。國盛證券也發布研報表示,從最新財報可以看出,五家科技巨頭第二季資本支出分別為亞馬遜114.5億、微軟107億、谷歌68.9億、Meta 63.5億、蘋果20.9億,總共約374.8億美元。雖然全球宏觀經濟仍存在壓力,但各大巨頭在AI方面的投資力度仍大、並將在未來把有限的資源向AI持續傾斜,全球AI基礎建設正加速推進。不過,策略師也指出,回購「失寵」短期內可能不會成為趨勢。因為今年初以來的回購減少主要由小企業推動,且去年美國企業的回購剛剛創了新紀錄。投資服務公司Birinyi公布數據顯示,標普500成份股中的大企業回購只減少了4%,而且他們還有總額1.2兆美元的已授權回購金額並未動用。
Google台灣傳裁員「恐逾180人遭到波及」 官方證實了
美國科技業因聯準會升息掀起裁員潮,Meta、微軟、亞馬遜等巨頭無一倖免,Google先前也宣布要縮減全球各部門約6%、總計1.2萬的員工,而Google台灣也傳出裁員消息,官方也做出回應了。自由時報報導指出,Google台灣傳出於3月1日啟動裁員,受影響人數和部門不明,據悉,Google台灣的員工約超過3000人,若是以6%裁員數計算,恐逾180人遭到波及。對此,Google官方也給出回應,「因應先前公布的全球性人力精簡政策,台灣也有符合當地規範的相應異動。將給予受影響的員工最大的協助,包含延長員工福利和支援方案等」。
Google日本分公司無預警裁員引爆眾怒! 員工組工會要求談判
美國科技業因聯準會升息掀起裁員潮,Meta、微軟、亞馬遜等巨頭無一倖免,Google先前也宣布要縮減全球各部門約6%、總計1.2萬的員工。對此,Google日本分公司的員工在2日無預警收到優離、優退方案的信件前,就揚言成立工會,並要求與公司進行談判。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的報導,信件內容提到,如果同意離退方案,薪資可領到5月底,等於約有3個月的薪資補償,且若在14天內同意公司的安排,完成離職手續,還會有額外的津貼。然而,部分員工無法接受單方面解雇的決定,決定組成工會表達抗議,並要求與Google總部進行談判。工會成員表示,他們注意到Google日本分公司沒有就裁員決定做出明確解釋,「解僱員工必須要具備充分和客觀的理由,公司需證明這是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否則就是非法和無效的。」報導提到,Google只發出該封郵件給部分員工,並未說明受到衝擊的規模,導致內部人心惶惶,也有許多收到信件的人聯繫工會,日本Google工會希望能夠向公司了解裁員規模,同時進行協商。報導補充,該工會為東京經理工會的一個分支機構,成員為Google日本分公司的部分員工,包括非日籍工程師。美籍員工Cathy就表示,「我持工作簽證在日本工作,所以如果失去工作,就無法繼續待在日本,而日本已經是我第二個故鄉,所以我感到非常的擔憂與害怕。」
不受科技業裁員影響 美1月非農就業新增51萬人失業率3.4%創53年新低
美國勞工統計局(the U.S. Bureau of Labor)3日表示,1月份非農就業總人數增幅出乎意料,增加了51萬人,與華爾街日報調查經濟學家預期的18.7萬人相差2.7倍,不少經濟學家說,這次誤判是受科技業裁員消息誤導。另外,美國政府部門的就業人數也有所增加,另一部分因製造業工人從罷工中返回工作崗位,導致整體失業率觸及53年以來的低點3.4%,低於去年12月的3.5%。就在去年第四季,經濟學家普遍認為2023年失業率將上升至3.6%,結果卻超乎大家的預期。部分經濟學家坦言1月經濟數據向來難以預測,因為季節調整因素對1月數據的影響顯著,然而,經濟學家發表的預估值不見得失誤,因為3日公布的非農就業人口只是初估值,而勞動部在2、3月還將發表二次修正值,可能與初估值有落差。儘管部分經濟出現衰退跡象,美國科技業和物流行業出現一系列巨幅裁員行動。相對於美國勞工統計局1月份發布令人震驚的強勁就業報告,報告中顯示,就業市場對於一般勞工是有利的,但是對股票投資者而言卻是個警訊,科技巨頭(微軟、亞馬遜、Meta等)過去半年大幅度的裁員,再加上近期財報數據不佳,導致美國三大指數在1月份波動劇烈。尤其是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強勁就業報告後,上周五(3日)開盤時走低,主因勞動力市場走強可能促使聯準會維持其對通膨的鷹派立場,道瓊工業指數、S&P 500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當日則繼續以下跌收盤。對於整個美股市場來說,2022年是金融危機以來IPO上市融資及家數最低的一年。在歐洲,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造成了能源危機及通膨導致歐洲去年非常艱困的經濟環境,尤其是通膨問題極其嚴重;至於歐洲去年的IPO融資情況,同比下降更為明顯。近期,那斯達克總裁Adena Friedman在受訪時表示,她仍然樂觀地認為,2023年最終將成為上市繁榮的一年。目前,許多公司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申請,並處於待機模式。IPO的這種暫停也可以是積極的,因為許多公司已經開始改變他們的商業模式,這表示許多準備IPO的高科技公司更有可能等待他們理想的市場視窗重新開放,另外有一批公司,他們不急於上市,因為他們在之前的融資中獲得了足夠過冬的投資金額水準。如果,未來一季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非農就業總人數持續保持增加,而失業率變化不大,維持在3.4~3.6%左右的水平。那麼便可以樂觀的看待美國整體經濟衰退已經趨緩。
美科技業掀裁員潮!微軟計劃大砍萬人 鎖定人力資源、工程部門
美國科技業裁員聲不斷,這回傳出要揮刀裁人的是軟體巨頭微軟(Microsoft)。據消息人士透露,微軟最快18日(周三)就會宣布裁員計畫,媒體報導披露,人數可能上萬,目標鎖定人力資源與工程部門。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微軟打算裁撤5%人力,相當於1.1萬個職位。美媒也引述熟悉內情人士報導,微軟裁員目標集中在工程部門。另有一說是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門,多達三分之一員工會被解雇。報導還說,微軟這回削減人力的規模,比過去一年的幾波裁員還大。微軟去年不只一次裁員,但未對外宣布有多少職位被砍。微軟去年7月啟動一輪裁員,當時聲稱旗下20多萬員工中,受影響的占不到1%。新聞網站Axios報導,微軟去年10月中又爆裁員,人數雖不到千人,但橫跨好幾個部門。根據微軟的申報文件,截至去年6月30日,微軟雇有22.1萬全職員工,其中美國員工12.2萬、海外員工9.9萬。微軟股價在過去12個月跌幅達23%,同時間大盤那斯達克指數跌26%,微軟24日將發布最新季度業績。微軟加入美國矽谷近來掀起的裁員潮,意味科技業的瘦身動作還沒結束。美國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羅曼諾夫(Dan Romanoff)指出,「從整體局勢來看,微軟將發動新一輪裁員,代表大環境非但沒有改善,還可能持續惡化」。美國科技業裁員聲不絕於耳。電商龍頭亞馬遜元月初宣布裁員1.8萬;軟體供應商Salesforce擬砍掉8,000人,約占其全球人力1成,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舊金山電玩遊戲軟體開發商Unity Software,17日再度宣布裁員,284名員工被迫捲舖蓋走人,該公司去年6月解雇225人 。
美國裁員潮延續!2023年才過15天 科技業已解雇2.4萬人
隨著聯準會升息周期和高利率環境仍在持續,美國科技業的裁員潮在進入2023年後未見趨緩。根據追蹤科技業失業狀況的網站Layoff.fyi的資料,2023年從元旦開始截至15日,平均每天約有1600名科技業員工遭到解聘。據《IT之家》援引Layoff.fyi彙整的資料顯示,2022年有1000多家科技公司在全球裁員154256人。不過更驚人的是,2023年才剛過15天,已有91家科技公司在全球裁員24151人,占2022年科技業裁員總數的15%。在Layoffs.fyi的裁員榜單上,亞馬遜、Meta和Salesforce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間分別解雇約18000人、11000人和8000人。其中,亞馬遜的裁員主要影響到設備和圖書業務,以及人力資源等部門。Meta 則是在整個公司部門都進行了裁員,包括負責元宇宙業務的Reality Labs,而 Salesforce裁員主要影響即時通訊軟體Slack和集成軟件MuleSoft的業務。本輪科技業裁員潮始於去年,主要肇因於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間大舉招聘和擴張導致員工數量爆增。再加上聯準會從2022年開始激進升息,市場普遍擔心美國經濟即將面臨衰退,公司業績也因為經濟活動的放緩逐漸疲軟,進而引發這場延續至2023年的大規模裁員。Salesforce聯席CEO貝尼奧夫(MarcBenioff)聲稱:「疫情期間,我們的營收繼續增長,導致我們招聘了太多員工。但如今,我們正面臨經濟低迷,不得不進行裁員,我要對此承擔責任。」報導進一步指出,這輪裁員其實並不侷限於科技業,傳媒、娛樂和銀行業同樣不能倖免於難。上週,銀行業巨頭高盛(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裁員3000多人。此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 Inc.)也將裁員500人,為4年來首次。
超越META的規模!亞馬遜裁員1.8萬人 破美國科技業記錄
在2022年底時才傳出科技大廠META裁員1.1萬人,撼動整個科技產業。而現在又有消息指出,電商龍頭亞馬遜也計劃裁員1.8萬人,這個數字完全打破過往美國科技產業的裁員記錄。根據《CNN》報導指出,亞馬遜現任總裁賈西(Andy Jassy)日前發出一份聲明,聲明中表示亞馬遜將計畫裁減1.8萬多名員工,此舉勢必會造成幾個現有團隊在運營上的影響,而大部分遭到裁撤的員工是亞馬遜商店與PXT解決方案團隊的成員。賈西也在聲明中表示,原本沒有打算這麼快宣布消息,甚至想要先與目標裁員的員工進行對話後,才要宣布裁員的消息。但也由於裁員的消息已經被人先行曝光,所以目前打算從1月18日起就開始與目標裁員的員工進行溝通。而報導中也指出,賈西其實早在2022年11月時就裁去亞馬遜近萬名員工,而當時賈西也表示,裁員計畫會持續到2023年,因為公司仍處於年度運營規劃過程中,而且企業領導人仍在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裁員,這些決定將在2023年初與受影響的員工和組織透露。
美國的巨大勝利還是台灣?拜登出席台積電移機典禮 美國科技業大老雲集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當地時間6日搭機前往亞利桑那州,出席台積電目前已耗資120億美元打造的鳳凰城工廠移機典禮,這個數字在未來2年還將上看400億美元,這將是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最大投資,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之一。其中,一同出席該場移機典禮的還包括眾多台美科技業大老: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美光科技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等。據《亞洲金融集團》(Asia Financial Hldgs)的報導,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第1座工廠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量產4奈米。第2座工廠目前也進入動土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先進製程。在拜登出席前,台積電已將總投資金額從120億美元提高至400億美元,這不僅是台積電在海外的最大一筆投資,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最高的一次。報導稱,這項投資對美國發動的晶片戰至關重要,是拜登執政下的一項巨大勝利,尤其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對此,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在事先準備的講稿中指出,「將台積電引進美國是一步高招,也是改面半導體產業遊戲規則的一次發展。」台積電不僅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製造商,同時也是蘋果和NVIDIA的主要供應商。台灣作為全球領先的晶片生產基地,在包括手機、汽車和戰鬥機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逐漸引發美國人對於過度依賴台灣的擔憂,尤其在美國以台灣牌制衡中國,使其加大軍事壓力維護其主權主張的情況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Brian Deese)也表示,「總統出訪台積電,標誌著一個美國重返最先進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里程碑。」不過他並未提及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又為台灣帶來什麼利益。
08年海嘯重現?1/筆電打「2折」仍賣不掉 矽谷不是減招就是準備裁員
「去年因為疫情讓市場需求突然暴增,客戶大家都搶貨,現在市場需求卻『突然消失』,滿手滿倉的貨不知該如何處理,以前打折還可以刺激買氣,2萬5的電腦降到2萬還可以刺激一下買氣,但是現在不管怎麼打折都沒有用。」一位電腦廠高層無奈地對CTWANT記者說。美國市場有多慘,廠商直言,一台原價定價大約在300美元左右的ChromeBook,在BESTBUY網站上已經下殺到100美元以下的價格了,價格砍到99美元,甚至還有同業砍到69美元,這樣的動作基本上就是要換現金而已。更慘的是,價格已經殺到見骨了,市場買氣還是沒有被激起,而且這種狀況不只在美國,歐洲市場更慘,因為俄烏戰爭讓能源價格高漲,消費者對於電腦等非必要的支出完全被排擠。美國科技業裁員此潮起彼落,也讓終端市場消費性電子產品一片冷清、乏人問津。示意圖(圖/CTWANT資料庫)消費性電子產品從供不應求到嚴重滯銷,砍到見骨都沒有人買,關鍵就在於市場需求急凍,再回往來看,時序逐漸進入歐美年底購物旺季,但科技業屢傳裁員潮,就成了壓垮終端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近期矽谷裁員消息此起彼落,其中剛入主推特(Twitter)的馬斯克在上周宣布裁員50%,因此被市場稱為「推特(Twitter)薩諾斯」。儘管裁員人數高達3700人,不過市場反應並沒有太過震撼,反倒是認為以推特的營運狀況,這樣裁員很正常,之所以會引發外界討論的主因,還是因為馬斯克本人「招黑」。一位在推特上班的台灣人柯柯也在臉書上發文,「這次裁員我並不在名單上。自認為已經歷多年職場洗禮對於工作上大小事多半都能沉著冷靜應對的我,遇到公司一瞬間少了一半的人,其中不乏我喜歡敬重的同事,心中還是起了好大的波瀾。許多訊息和想法都還在處理消化中」斥資超過150億美元投入元宇宙市場的臉書母公司META也傳出將裁員,市場預料裁員人數將創美國科技公司新高。(圖/翻攝自Mark Zuckerberg臉書)根據美國科技業裁員統計網站Layoffs.fyi資料顯示,2022年至今,已有超過10萬人遭裁員,其中包括Getir、Booking.com、Twitter、Uber、Better.com等公司的裁員人數都超過3000人。根據外媒報導,連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META)都裁員11000人,創下近期裁員潮的最高紀錄。相較於推特等公司裁員,台灣人熟知的美國大公司Apple(蘋果)、Amazon(亞馬遜)員工也是剉咧等,儘管這兩家公司沒有宣布裁員,但也宣布今年底前都不會雇用新人,其中Amazon更是連續2次宣布停招,Apple(蘋果)更可能到明年下半年之前都不會招新人。人在矽谷工作的STEVE說,現在美國科技業的就業市場很慘,基本上已經很少看到有公司在徵人。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也宣布將暫停招聘新進員工。(圖/amazon提供)矽谷對於員工的調整是景氣好是大量徵人,但是景氣反轉砍人也毫不客氣,以目前美國的狀況,就處於裁員斷尾求生,而且沒有現在還沒有宣布裁員的公司,也不代表不會裁員。「公司們要不是已經裁員了就是在準備裁員的路上,接下來這幾週正式進入裁員季了。感覺今年感恩節、聖誕節很難過啊!」臉書粉專矽谷輕鬆談Just Kidding Tech如此形容。
08年海嘯重現?2/「訂單能見度伸手不見五指」 晶圓代工、封測度小月
美國科技業冷風颼颼,台灣科技業也是感同身受,尤其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10月25日一席話,希望非3奈米及以下的同仁可以趁機多休假,更是引發市場震撼,台積電股價也創下370元低點,儘管台積電緊急說明,公司並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計畫,但仍讓市場相當緊張。台積電在聲明中強調,公司向來期許同仁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總裁日前在內部談話中對台積同仁表達誠摯感謝,同時也盼望同仁不只與公司並肩打拼,在辛勤工作之餘,生活逐漸正常化的狀況下亦能多把握與家人相處時間,能透過「正常休假」充電後繼續努力工作。台積公司並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計畫。不過據記者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目前已經在度小月的狀況,儘管尚未傳出無薪假狀況,但最先反映的就是獎金減少。「原本每季的季生產獎金大約平均可以有0.8個月左右,但是今年第三季的獎金已經降到0.4-0.5個月了,而且接下來的可能會更低。」一位半導體中階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美國科技業裁員潮是否會延燒到台灣科技業,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圖/CTWANT資料庫)該主管透露,原本預期第三季的獎金會更低,不過因為七、八月狀況還不錯,因此也讓獎金降幅比之前預期的低,但是九月狀況就已明顯轉差,第四季也會更慘,至於明年狀況呢?「現在的訂單能見度相當低,接下來的第一季跟第二季幾乎都看不到,也就是狀況恐怕只會更慘。」該主管說。目前科技業最擔心的無薪假狀況,尚未發生,不過希望員工能盡量排休的消息依然不斷,除了台積電外,面板廠群創(3481)也有希望員工多休假,而高階主管將擔起責任、自願減薪,10月1日起依主管個人意願及責任承擔,減薪約5-15%。根據勞動部統計,資訊電子工業廠家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共有34家,影響人數約1060人。如果以地區來看,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及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各1家,影響人數約138人。面板廠群創鼓勵員工休假,高階主管則是自10月起自願減薪約5-15%。總經理楊柱祥表示,群創主管先擔起責任,降低公司成本。(圖/報系資料庫、方萬民攝)分析師張陳浩說,今年晶圓代工廠的業績大好,很大一個關鍵因素,因為之前產能不足,讓上游的IC設計紛紛以長約來搶產能,如今市場反轉,連台積電都極罕見地在今年5月就喊出明年代工價格要調漲的消息,這代表的就是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已經有多餘產能出現,勢必也連帶將影響下游的封裝測試廠訂單。不具名的半導體封測廠主管透露,這次的產業變化主要是因為需求斷崖式下滑,就目前狀況來看,已經有廠商針對公司組織開始進行調整,第一批調整是採購部門,分到其他部門;至於產線部分,則是將訂單集中生產,降低產線用人數量,安排其他員工休假,尤其去年跟今年上半年,不少員工都累積了不少假,現在就拿之前的積假跟特休假來休。「如果累積的假期都休完了,無薪假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台積電Q3現金股利2.75元 市值重返10兆元大關
台積電董事會今日核准,配發2022年第三季每股現金股利2.75元,元,其普通股配息基準日訂定為 2023 年3月22日,除息交易日則為2023 年3月16日。此外,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之美國存託憑證之除息交易日亦為 2023年3月16日,與普通股一致。台積電ADR美國存託憑證之配息基準日在2023年3月17日。隨美國科技業財報開出、裁員等營運動作告一段落,利空出盡,美股費半指數反彈,台積電這2個交易日也大漲17元,今日收報399元,市值重回10兆元大關。台積電董事會今日並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57億1719萬元,用於建置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置特殊製程產能、廠房興建及廠務設施工程、2023 年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2023 年資本化租賃資產。
丈夫兒子有綠卡? 柯志恩坦率回應他們都在美工作有綠卡很自然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今天接受廣播訪問,針對主持人周玉蔻逼問各種敏感性議題,柯志恩也都直球回應,完全沒在怕會招架不住。例如,對於周問他丈夫、兒子是否有綠卡,柯志恩表示,丈夫50歲後赴美、在美國科技業工作,兒子大學畢業後赴美,現在在微軟上班,在美工作需要綠卡,但不代表他們不愛台灣。此外,對於主持人問他是否是「政二代」,是否因此才不愁吃穿,能從小接受「好教育」的機會?柯志恩坦承,他父親是前屏東縣長柯文福,她上面有兩位哥哥,父親也從未希望他從政,一直到父親過世前皆是如此。柯坦言自己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成長過程中也曾經遭遇挫敗,她也不是什麼靠爸族,但父母相繼在三年內過世,讓她非常遺憾,如果硬要說她是勝利組,她寧可有更多時間,好好陪陪父母,能承歡兩老膝下更久。針對柯志恩為何同意黨中央徵召,到高雄市參選,外界質疑他與朱立倫可能有利益交換,例如現在答應選市長,下屆就可以當立委?柯志恩發誓「絕對沒有」,而且她已經做過不分區立委了。她指出,國民黨現在一窮二白,2022如果大敗,黨中央可能又會換人,請問到時候黨中央又能給她什麼?由於柯志恩甫參選受訪時一句「若當選不會有愛情摩天輪」的玩笑話,引發韓粉不滿,綠營也見縫插針,柯志恩今日被問到這題時也再做說明。她說,過去就認識韓國瑜,兩人是好朋友,自己決定參選前也曾與韓國瑜通過電話,參選後他也曾向韓團隊,包括現在幫他忙的前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詳細說明,當時他為何會說出「沒有愛情摩天輪」這句話的背景與原因,他相信韓團隊都是大器的人,可以瞭解自己無意批評他們。至於未來會不會請韓國瑜輔選,柯志恩說,那得先看自己能把選戰打到什麼程度,屆時再視狀況決定。柯志恩今天在結束廣播訪問後也針對近來熱門的論文門議題發表意見,針對民進黨要求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迴避審查過程,柯志恩說,她自己也曾在大學任教,她定義此事就是一個醜聞,他也覺得蘇宏達既然身為台大社科院院長,就應該主導監督委員會運作,有他自己公平處理的態度「當然不必迴避」,柯也相信參與審查的大學教授,都會有獨立自主的判斷,到目前為止,她也對台大的處理深具信心。